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研究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研究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研究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关税同盟之静态效应—贸易转移进行图形分析,指出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不是绝对的福利净损失或净收益,而是分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种影响。笔者认为贸易创造会带来福利绝对增加,而贸易转移在不同的情形下结果是不同的。

关键词:关税同盟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关税同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它统一限制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关税同盟有两个显著特征: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建立共同对外关税。这两点既是关税同盟区别其它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标志,也是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为关税同盟的依据。

本文讨论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从理论的角度来考察加入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关税同盟包括两个方面的影响,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依照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贸易创造会给成员国带来福利水平的绝对提高,贸易转移将给成员国带来福利水平的绝对降低。因而各国要考察关税同盟给它带来的福利影响便是综合考虑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则福利水平净增,反之则净减。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分析如下: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之贸易创造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创造是指原已形成贸易关系的两国因为都加入关税同盟而取消关税和其它非关税壁垒而形成的。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发生在双方之间,而没有第三国的参与;贸易创造扩大了贸易规模,提高了两国之间的福利水平。

由于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关税壁垒,同盟国的进口商品不会因为关税转嫁而提高价格,故其商品价格相对于取消关税之前有大幅度地降低,价格的降低会引致消费者需求膨胀,需求的扩大会产生两个直接结果:A,消费者剩余增加并超过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量和关税损失量,即一国福利绝对增加;B,需求增加,而国内厂商的生产不具比较优势,故从同盟国的进口量增加,即贸易规模的扩大。如图1: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的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2适度关税 13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研究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关税同盟之静态效应—贸易转移进行图形分析,指出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不是绝对的福利净损失或净收益,而是分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种影响。笔者认为贸易创造会带来福利绝对增加,而贸易转移在不同的情形下结果是不同的。 关键词:关税同盟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关税同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它统一限制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关税同盟有两个显著特征: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建立共同对外关税。这两点既是关税同盟区别其它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标志,也是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为关税同盟的依据。 本文讨论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从理论的角度来考察加入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关税同盟包括两个方面的影响,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依照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贸易创造会给成员国带来福利水平的绝对提高,贸易转移将给成员国带来福利水平的绝对降低。因而各国要考察关税同盟给它带来的福利影响便是综合考虑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则福利水平净增,反之则净减。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分析如下: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之贸易创造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创造是指原已形成贸易关系的两国因为都加入关税同盟而取消关税和其它非关税壁垒而形成的。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发生在双方之间,而没有第三国的参与;贸易创造扩大了贸易规模,提高了两国之间的福利水平。 由于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关税壁垒,同盟国的进口商品不会因为关税转嫁而提高价格,故其商品价格相对于取消关税之前有大幅度地降低,价格的降低会引致消费者需求膨胀,需求的扩大会产生两个直接结果:A,消费者剩余增加并超过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量和关税损失量,即一国福利绝对增加;B,需求增加,而国内厂商的生产不具比较优势,故从同盟国的进口量增加,即贸易规模的扩大。如图1:

国际贸易 第六章练习题

国际贸易习题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较为松散、对成员约束最弱的一体化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指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基础上,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3、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有______________、贸易创造和贸易扩大。 4、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关税同盟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再通过进口获取之。 5、一体化组织成立后影响了资源配置,原本从一体化组织以外的成本低的国家进口的产品改从一体化成员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因此贸易转移有________福利的效应。 6、_____________生效后,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 7、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了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南美的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9、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成员资格的区域性、对外的排他性、利益的放大性和___________。 10、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11、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经济学家_________提出来的。 13、____________ 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阶段。 14、理论上而言,应在多大的经济政策范围内实现统一才称得上是经济联盟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的统一是经济同盟的一个重要标志。 15、关税同盟理论是由经济学家___________提出来的并经__________进一步完善的。 16、_____________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的一体化。 17、____________就是将区域内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 18、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欧盟、东南亚联盟都属于______________。 19、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属于___________。 20、按维纳的观点,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设置统一的进口关税;通过________方式在各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21、目前唯一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关税同盟是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 23、APEC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____________。 24、东盟成立以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____________。 25、亚太经合组织由_________个成员体组成。

2015秋东财《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三答案

2015秋东财《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三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 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这种说法() A. 错误 B. 正确 C. 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2. 关税同盟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李斯特 B. 弗农 C. 林德 D. 瓦伊纳 正确答案:D 3. 根据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经济体"的含义比国家要() A. 广 B. 窄 C. 二者相同 D. 二者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A 4. 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消费倾向同对外贸易乘数值呈() A. 反向关系 B. 无关联 C. 正向关系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C 5. 大国实施出口补贴之所以受损失更大,是因为() A. 大国的实力不强 B. 大国的财政补贴太多 C. 大国的进口量太大 D. 大国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正确答案:D 6.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依据的原理是() A. 收付实现制 B. 复式记账原理 C. 总分记账原理 D. 现金交易原理 正确答案:B 7. 根据孟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 A. 完全失效 B. 完全有效 C. 同财政政策作用一致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8. 根据孟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 A. 完全失效 B. 完全有效 C. 同货币政策作用一致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9. 贬值对不同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贬值后本国贸易基本不受影响的国家是()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大国 D. 小国 正确答案:D 10.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两国产品交换实际比例的关键因素是() A. 两国的要素禀赋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技术水平 正确答案:C 11. 价格比较规范,不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的汇率制度是() A. 固定汇率制 B. 自由汇率制 C. 管理汇率制 D. 浮动汇率制 正确答案:A 12. 管理浮动又叫() A. 清洁浮动 B. 肮脏浮动 C. 钉住浮动 D. 单独浮动 正确答案:B 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概念是() A. 仅指贸易收支 B. 仅指外汇收支 C. 狭义的国际收支 D. 广义的国际收支 正确答案:D 14. 根据政策配合说,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是() A. 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 B. 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 C. 汇率政策对内,支出调整政策对外 D. 汇率政策对外,支出调整政策对内 正确答案:A 15. 对关税同盟的参加国来说,贸易创造效应()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复习 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P36 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是,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ppt: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希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越单一越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由于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的差异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样,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就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分工,一国只生产有限系列的同类商品,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通过国际贸易,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所示,如果甲、乙两国各方面的条件完全相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就完全相同。规模报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都在A点生产和消费,国内相对价格都是P A。如果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甲国的生产就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同时X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此时甲国出口BC单位X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 W换取CE单位的Y商品,在E点消费。同样乙国的生产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同时Y商品的相对价格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此时乙国出口B’C’单位的Y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 W换取C’E 单位的X商品,也在E点消费。这里BC=C’E,CE=B’C’。 可见,通过分工和贸易,两国都达到了更高的福利水平。 补充ppt: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开放条件下) 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如果甲国专门生产X,乙国专门生产Y,甲乙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可能性边界,位于图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两国都会获益。 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一般而言,贸易利益在两国间分配可能不是均衡的,即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见的正好位于TT’的中点。 2、相互需求理论P19 1848年,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比率如何确定的问题,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但在国际交换中,因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国际间商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国际供求关系。 穆勒从两个国家相等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的产量出发,研究两国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得出结论,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线内,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这过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有利。反之,如果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于是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就越是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这个交换比率对外国就越有利。 补充ppt: (1)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国际经济学 论述题

论述题索引: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3.试分析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 举例说明国际贸易对各要素所有者利益的不同影响决定他们对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自P41)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可知:自由贸易会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收入水平,共同要素的收入水平则不定,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水平会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例如:在英国走向自由化的历史过程中,曾发生了关于《谷物法》是否应该废除的大辩论。地主阶级极力反对废除,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废除。原因就在于废除《谷物法》,允许廉价谷物进口,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场辩论中,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居中。 4.阐述新贸易理论的意义。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及其政策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7.如何看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8.试述一国参加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9.试述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0.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WTO,试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12.对比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 13.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14.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会带来哪些后果? 15.试述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1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对进口国来说,国际贸易提高了进口国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因为商品的进口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即商品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增加的福利比减少的福利要多,所以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对于出国来说,则正相反,国际贸易降低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也就是说商品的出口提高了出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增加的比减少的多。所以,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所以,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题中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本国生产X1、X2、X3、X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5、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 X4、X1 B. X3、X2 C. X1、X4 D X2、X3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满足() = P X MP LX且w y = P y MP Ly x = P X MP kX且r y = P y MP ky C. w = P X MP LX = P y MP Ly D. r x = P X MP kX = P y MP ky 3.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4.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A.会增加该国的福利 B.会减少该国的福利 C.会使该国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5.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是从()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现实中所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的。 A.外部经济 B.市场不完全竞争 C.收入再分配 D.市场完全竞争 6.开放经济下,政府面临内外平衡两个目标,根据蒙代尔的“分配法则”,应该将国内平衡的任务分配给(),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B.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货币政策 D.收入政策,财政政策

7.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A.竞争性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政府适时分配 8.下面不属于资本流动纯理论模型的是() A.费雪模型 B.证券组合模型 C.双缺口模型 D.麦克道格尔模型 9.()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平衡项目 10.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减少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最佳方案是()。 A.货币升值 B.货币贬值 C.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 D.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2.要素禀赋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4.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强国还是弱国,都能征收最优关税使各自的国家福利达到最大。() 5.基于有效保护率的考虑,各国的关税结构通常是从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到成品,随加工程度的深化,税率不断下降。() 6.证券组合模型认为,利率差异是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和动力,而资本流动的最终结果是消除了利率差异。() 7.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远期汇率贴水。() 8.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

论关税同盟静态和动态经济效果

论关税同盟静态和动态经济效果 经济学院2009级李慧 1034409077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加强区域经贸集团内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措施的同时,建立起统一对外关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关税同盟理论是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代表性理论,本文将详尽分析关税同盟静态经济效果。 关键词:关税同盟静态经济效果动态经济效果福利效应 正文: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迅猛发展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关税同盟是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关税同盟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完全取消各参加国之间的关税;(2)对来自非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3)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因此,关税同盟形成后,关税体制成为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设置共同关税,这必然会产生以下静态经济效果。 1、贸易创造效果。也就是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 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2、贸易转移效果。所谓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 致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转向从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 下面我们用图形综合分析一下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假设有ABC三个国家,A为本国,B为A潜在的成员国,C国则为非成员国。三国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市场成本不同,C国成本低于B国。假设A国是一个贸易小国,D A是A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曲线,S A是A国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如图9-1)建立关税同盟之前,A国都征收相同的关税t,由于C国的含关税价格低于B国的含关税价格具有价格优势。征收关税后,A国国内价格就上升至P C+t,国内产量为OQ1,消费量为OQ2,进口量为Q1Q2。 建立关税同盟后,取消对B国的关税,对C征收关税t。因此A国将从B国进口,A 国国内产品价格下降至PB,消费量增加到OQ4,国内产量减少到OQ3,进口量上升到Q3Q4。

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 简答题

五、简答题: 国际承包工程是指一国具有法人地位的从事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司或联合体,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投标或接受委托等交易方式,与国外业主签订合同,摄影合同的要求,承担某项工程的建设任务,以取得一定报酬的劳务活动。方式:独家承包、分包、联台承包。 各国制订外贸政策的目的在于:(1)保护本国的市场;(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 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商业的;而出口加工区,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工业的。 关税的种类主要有:进口税,出口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优惠关税和普遍优惠关税等。 贸易协定是缔约国之间为巩固和发展彼此间经济、贸易关系而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其内容通常包括:贸易额、双方出口货物作价办法、使用货币、支付方式、关税优惠等。对于贸易额和双方进出口货单的规定,往往不是硬性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通过双方协商加以协调.其内容比较具体,签订的程序也比较简单,有效期也较短。 形式:双边贸易协定,即由两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谈判而签订的贸易协定。按时间划分为年度贸易协定和长期贸易协定。一般来说,签订双边的、年度的贸易协定较多,多边的和长期的就比较少。 许可贸易又称许可证贸易,是指技术许可方将交易标的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转让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贸易方式。分类:独占许可证协议、排他性许可证协议、普通许可证协议、分许可证协议、交叉许可证协议五种。 各国海关征税的方法有:1)从量征税;(2)从价征税;(3)混合征税;(4)选择征税。 四个特点:(1)贷款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购买提供贷国家的出口商品。(2)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约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余10%一15%由进口厂商作为订金,先支付现金。(4)出口信贷的发放与信贷担保相结合,以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 答: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产品内容;(5)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渐显著。

00149国贸第6章

第6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单选 1.【真题2014-4单选】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对外关税,允许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 答案:C 6-140 参考2012.10单选 2.【真题2013-1单选】在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最大的区别是 A.关税减让B.自由贸易C.统一对外关税D.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答案:D 6-140 3.【真题2013-10单选】在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最大的区别是 A.关税减让B.自由贸易C.统一对外关税D.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答案:C 6-140 4.【真题2011-10单选】下列经济一体化形式中,程度最低,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 A.自由贸易区 B.共同市场 C.优惠贸易安排 D.关税同盟 答案:C 6-140 2005.10 5.【真题2008-10单选】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但仍保持对非成员国各自独立的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答案:A 6-140 参考2007.1 2008.1 2007.10 6. 【真题2005-1单选】经济一体化按以下哪一种进程来发展?( ) A.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B.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关税同盟 C.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 D.共同市场、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 答案:A 6-140 7.【真题2007-10单选】在经济一体化的下列形式中,一体化程度最低的是()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经济同盟 答案:B 6-140 2006.10 8.【真题2010-10单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10.目前,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体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美洲共同市场 答案:A 6-144 2009.10 11. 【真题2015-4单选】 答案:D 6-148 12. 【真题2014-10单选】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方国内成本高、价格高的商品生产被其他成员方生产的成本较低的产品替换,此效果为() A贸易创造效果B贸易转移效果C贸易扩大效果D动态效果 答案:A 6-152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

1、简述关税壁垒对效果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 答: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并产生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下 世界价格pw,因为是小国国内征收关税减少平衡的数量,不影响世界范围的价格, 国内均衡pt=pw+t 由于征收关税t,使得消费总量从Q2将为Q4,价格从pw升至pt,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生产者剩余增加a;关税收入c;净福利变化-(b+d),福利下降;贸易进口减少(Q2-Q4)+(Q3-Q1) (2)大国情况 初始世界价格为Pw,因为是大国,其国内随关税减少的需求将影响世界范围的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世界范围的价格至pw’,最终国内均衡价pt=pw’+t 由于征收关税t,使得消费总量总Q2降为Q4,价格从pw升值pt,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生产者剩余增加a;关税增加c+e;净福利变化为e-(b+d),效应不确定。 此外征税前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pw降为pw’,进口数量减少了(Q2-Q4)+(Q3-Q1)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答: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专项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过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的利益。贸易转移效应是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当贸易创造效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一位者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反之则是净损失和福利下降。 动态效应:关税同盟建立后,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出口创造条件。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企业发展、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二,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由于市场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为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改善效率,促进技术进步。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当同盟建立、同盟外的企业可能将生产点转移至同盟内,从而避开关税壁垒,可观赏产生伴随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直接投资。 3、简述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理论。 答: 假设条件: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A和B)和两种商品(X和Y),一种投入,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2)两国生产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成本的不同。3)两国的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4)生产要素只在国内自由流动,不能出境5)没有技术进步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不存在规模经济7)不考虑交易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7)资源都充分利用,不存在未利用的资源和要素8)物物交换、两国贸易平衡,即国际收支没有资本项目的影响 基本思想: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贸易模式: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两国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相互交换,直到两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相同。假设A国X商品更加便宜,那么就会将X出口B国换取更多的Y,更多的Y回到A国可以换取更多的X,从而获得利益。

社科院最新题库-国际经济学

1.林德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2.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假设条(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