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

从到886、从FT到BT,网络新语言营造出一个充分表达和过度表达的新境界,诸多表达方式的杂糅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失语,但更多的是让人开始从平面的表达过渡到立体的表演。

“寒……,泥原来素芥末out的说,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为虾米94末有淫了改喃?酱紫84粉可爱粉可爱的末*_*?吼吼!”

有没有一种要晕死的感觉?这不过是一句典型得有点过时的网络语言,在BBS、QQ、msn 等即时聊天器里随处可见。标点与文字杂糅、白字与简称混合,乍一看不知所云——这正是网络时代汉语的新面貌,它们正温馨并且幽默地改变着我们的表达方式。

源流:速度与激情

网络语言的滥觞要从20多年前说起。1982年9月20日,IBM公司的研究员斯科特·法尔曼在BBS上留言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在文末附上一个“”。自此以后,冷冰冰、技术化的电脑“笑”了起来。“”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种极其简约的方式充分表达出了一种愉悦的情绪,比任何精心编织的文字都要有效,网络交流开始流转着自己特有的人情味道。

任何有过网络生活经历的人都会觉得:码字实在是一件繁琐的技术活,一定程度上它还考验着使用者的耐心。在我国,打字训练曾经是电脑培训的代名词,打字速度是使用电脑熟练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当一个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在苦恼的打字过程中,发现繁杂的语言也能用简单符号轻巧取代的时候,其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最早的网络语言还是功利性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沟通的速度,而网络语言的感情含义只不过是这一目的的副产品。

在网络普及的过程中,更多非专业人员把网络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目的显得不再重要,副产品变成了新主流。表情符号这时的意义,就体现在其中蕴含的情感含义了。“”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广义的友好表示,随着沟通者的语境不同而能够演绎出千变万化的微妙感情,其趣味在于心领神会而不是照本宣科。婉约的表达顿时让干巴巴的码字工作趣味大增,敲入“:-)”显然比轻飘飘的几句话更有挑逗意义。如今,网民们都习惯使用网络语言表达情感。“”的衍生物层出不穷,除开各种使用标点符号和数字组合的表情符号以外,简称、昵称、谐音等各种手法更是把变造语言的途径挖掘到了极致。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篇论文把网络语言分为14种,可见网络语言的庞杂。其实,归纳起来无非是注音文字和表情符号两大类。

注音文字,就是从声音角度变造语言的产物。这种文字是不容易看懂的,只有读起来才有意义。其代表有:886等数字,BT(变态)等汉字拼音简称,斑竹等汉字谐音。有意思的是,注音文字的特点主要在于有趣,一般不能节省使用者的时间,为了专门挑选某些字甚至会浪费时间。其实,能否节省时间根本就不是使用者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文化认同、为成就自我风格而利用这种方式沟通。

表情符号,就是从视觉角度变造语言的产物。和注音文字恰恰相反,表情文字基本没法阅读,只能“看”出它的意义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和手机短信的普遍流行,用字符来表

达心情这种网络次文化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西方表情符号要将脸旋转90度才看得明白,所以当表情符号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开始发明另外一种横式表情符号,做出“^_^”、“*_*”、“^o^”、“^_~”之类的表情。日语将之称为“颜文字”,可以想见,日语文化已经把它接纳为文字的一种了。

变造:娇嗔与戏仿

网络新语言的创作主力是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所谓新人类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完全没有历史厚重感的青春期、与生俱来的电子感觉和精致商品化的日韩文化,让这些新鲜人在还没有成型人生经验的时候,就塑造出一种没有上下文的断裂生活。

网络新语言的诞生环境也正是源于这些没有上下文的断裂生活。网络交流的即时性,决定了沟通必然是零碎的,而语境也在随时地转换;这种语句的零碎和语境的不确定性,导致语句的使用不再有以往那种缜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语词。在网吧里常常可以看到开五六个聊天窗口同时开聊的人,这时候谁还有功夫讲什么逻辑和语法,慢慢一个个去选字才是SM(傻帽)呢!“不选字”次文化由此诞生。

“不选字”次文化捏造出“斑竹”、“板斧”等一系列新语汇,当使用者发现其趣味的时候,另一种“故意选字”次文化也崭露头角。新人类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表演性,因此他们的表达已不是表达本身,更多的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举动。一些本来已有的词组被肆意打乱,组合出一种新的格式,这时候使用者的用意相当明显,蓄意树立起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这样子”改造成“酱紫”、“没有”变成“末有”,都是如此。有网民颇为不屑地说,用固定词组那是中文系毕业生的习惯。

“酱紫”、“末有”的流行还代表着“Cute”文化的泛滥。现在夸奖人如果再说“酷”就已经不酷了,现在流行的是“你好Q哦”。“Q”源于“Cute”的昵称,这个英文单词在日本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从雾光幻彩的透明唇彩到智商低下的Hello Kitty,“Q”代表着

一切可爱的、漂亮的、逗人喜爱的评价,是一种粉嫩果冻感、精致化、塑料化的商业倾向。当一个词以孩童化的咬舌语气传达出来的时候,无疑是最Q的。

另外一个未列入例句但最具戏仿意义的莫过于“弓虽”,夸你“强”偏要说“弓虽”,体现出网络已经把使用者变成主导者。传统文本只要求发言者对言论负责,排版则是另一个技术领域,而网络融合了这两种工作,发言者出于对排版的敏感发明了这样一个新奇的汉字结构。

正如美国波普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罗伯特·印第安纳所说的那样:“在这些具有普遍可读性的符号的背后还包含着无尽的活力和丰富的含义。”一个单词、一句话或者一种用法,也代表着一种身份确认和社会评价。当我们不由自主地默认着某种表达时,它就像搜索引擎里的关键词一样,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流行的快感。

表达:全感官运动

讲到这里,难道你还没有看懂开篇的那句话吗?“寒……,泥原来素芥末out的说,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为虾米94末有淫了改喃?酱紫84粉可爱粉可爱的末*_*?吼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