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注重实践活动 促进道德内化4

合集下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品德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品德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品德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与科学的品德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性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课程的生活性及课堂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生活性是本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教学目的观,那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人格的魅力……为此,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使教师从道德规范的浅层面跳出来,进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与培养学生一些现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

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就是要克服过去德育教育“急风骤雨”而淹没了孩子们的生活的做法,变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引导,把握好“水流”与“河流”的度、处理好“遥远的目的”与“现实的生活”的关系。

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捡了芝麻,丢了两瓜。

哪怕我们播下的种子小到我们不能明晰地看见,但我们要相信“种子的力量”。

课程的开放性及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话世界;课程内容,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课堂是相对封闭的,课程的要求是开放性的,怎么样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呢?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开放性特征,我们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促进道德内化 夯实德育教育

促进道德内化 夯实德育教育

促进道德内化夯实德育教育【内容提要】道德内化是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学校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特别是要重视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遵循道德内化的规律,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内化道德教育【abstract 】the moral internalization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morality, the school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Especially to emphasize the students’ good morality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morality. Follow the law of moral internalization, well education work,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ral work.【key words 】the moral internalization moral education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

这就是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及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道德内化是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如何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不断促进道德教育的内化。

第一、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使学生知道道德常识,懂得只有不断加强对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学习,掌握了道德知识,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才有明确的方向,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成分。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践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思想品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案例等方面,探讨实践活动如何有效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

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选题与目标的确定。

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实践活动主题。

主题应紧密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

2.活动形式的选择。

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根据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以促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

3.实施方法的设计。

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步骤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思想品德教育经验。

4.活动评价与反思。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学生自评等。

通过评价和反思,可以为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提供合理的调整和改进建议。

二、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促进作用1.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将道德规范运用到具体的行动中,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品质。

例如,通过模拟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友善、宽容、尊重等品德观念,并在实践中积累相应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

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和相互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友善、互助的品德特质。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规则中流失,缺乏切身的体验和实践。

因此,将实践活动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载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实践活动带来的直观感受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性,从而产生直观的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社区,了解社区中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增强学生对社区成员的尊重和关爱。

学生还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价值。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亲近思想品德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活动培养的能力和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各种能力和品质。

首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和风景,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其次,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参与团队合作,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才能。

这些能力和品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三、实践活动引发的思考和讨论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还可以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社会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正直、公正的人。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启示,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四、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手段,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品德理论和品德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感恩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重要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义工等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实践,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社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可以安排学生走访当地的孤寡老人或是慈善机构,为他们提供帮助,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感。

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志愿者或者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来校开展讲座或者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精神。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文明礼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规范,我们可以开展各种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例如,在操场上开展文明排队活动,引导学生守纪律、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开展学校的文明礼仪大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明举止和礼仪素养。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行为表现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礼仪培训班,邀请专业的礼仪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通过教授学生正式场合的礼仪要点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表现得更加得体和自信。

三、建设自然环境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是当今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在校内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这个基地可以包括校园花园、绿化带、小型种植区、蔬菜种植区等。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思想品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特别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发展。

因此,如何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究的话题。

一、实践活动为教学的载体实践活动,是一种学生参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或行动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实际操作、实际体验、实际感受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人人都可参与的教育方式。

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验服务能力的提高。

因此,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践活动可以作为教学的载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工具。

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实践与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实践活动在学习中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感受到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实际的操作,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率。

2、增强记忆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视听触感等感官来获取知识,在对实际问题的操作中,可以更好的记住和理解知识点。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楚和深刻的领会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单独操作,更需要与同学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可以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更有感情地融入集体。

三、提高教师教学品质实践活动既可以用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品质和水平。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实践活动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因此,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首先,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可以提供学生感知价值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品德观念,但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道德行为背后的价值,例如参观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公益活动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道德价值,并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

其次,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社会是多样化的,道德观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准确的道德选择。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比如组织小组讨论、参与道德冲突解决等,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提高道德思维水平。

再次,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综合,是道德行为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和他人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例如与社会福利机构的受助者互动、与志愿者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等良好情感品质。

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等活动。

最后,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决策,组织实施各种活动,这要求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计划、组织、执行和评价等能力,不仅提高了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总之,实践活动是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提供学生感知价值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产生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一、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然而,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多是静态的讲解和灌输,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感较低,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厌倦和抵触情绪,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因此,通过实践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实践活动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意义1.提高学生参与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实际的活动,学生的兴趣、责任感和主动性得到培养和激发,从而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并了解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活动强调合作与共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及时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提供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要面对各种情况和困难,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1.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并将之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注重情感体验促进道德内化

注重情感体验促进道德内化

2013-10百花园地一般来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就是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简单地采取课堂上让学生圈圈画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出的学生,即使思想品德考试得了高分也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更难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真正提高德育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当在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上下功夫。

那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怎样的情感体验来达到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目的呢?一、换位体验换位体验有时也称换位思考。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情境中“他人”的身份进行思考和体验,感受对方心情、理解对方难处,从而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谅解和尊重对方的教育目的。

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外化为道德行为。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上开始具有逆反心理,他们在逆反心理支配下往往会感觉与父母沟通非常困难,因而很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此时的学生往往会认为“父母最难沟通”“家庭没有理解和温暖”等等。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D老师教学《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共3个框题)巧妙应用换位体验的方法。

教学第一框题时,D老师首先让学生理解,是由于父母与子女生活阅历等不同导致两代人之间在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子女与父母间出现“代沟”也就难免了。

出现“代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的从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和体验,就会填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然后,教师通过问卷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

问卷如下: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你喜欢吃的饭菜通常由谁来做?你的衣服通常由谁来洗?说一件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事。

D老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后如实填写,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互动的情景中体验父母的不容易,懂得父母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和最爱自己的人,也是最值得交流的人。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重要的一环。

然而,传统的课堂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

因此,在教学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载体实践活动因其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了知识,因此常常被视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实践活动的带动,可以使学生在趣味中收获到很多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

其次,实践活动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生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实践活动则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生动性。

二、实践活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1.发挥家庭的作用,构建团队文化要实践活动更好的发挥其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家庭中家长的作用。

在举办实践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家长也参与其中,不仅加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可以促进团队文化的构建。

在团队活动中,可以鼓励孩子彼此合作,协助解决任务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责任心。

同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对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孩子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的锻炼自身实力。

2.锻炼优异品质,培养美德要构建团队文化,除了家长的参与外,更需要实践活动对孩子们优异品质的锻炼和培养。

将实践活动设计在美德教育中,比如让孩子组织慈善活动,加强环保意识等,再将孩子做出的优异行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自己了解优异品质,并且鼓励他们自己行善积德,从而实现孩子自我修养。

3.情感教育,增强家庭凝聚力要实践活动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将情感教育贯穿其中。

此时,千万不能过分强调竞争,而应多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一些家庭聚会、亲子旅行、集体户外活动等方式,增强家庭凝聚力,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交往,多了解互相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人情味,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让孩子们更自然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并体验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角度进行阐述。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道德教育的内涵。

德育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悟到道德教育的内在含义,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一次环保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和亲自实践,他们可以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到保护环境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环保道德的内涵,形成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内化道德教育的内容。

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他人的关爱、同情、责任感等重要的情感品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强与他人的情感沟通,增强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

学生参与一次慈善活动,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贫困人群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渴望,从而产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使之深刻认识到道德情感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

道德行为能力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应用道德知识和情感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道德行为能力。

学生参与一次学校社团的志愿者活动,他们需要在实际中处理各种问题,如如何与老人交流、如何与残障儿童相处,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应用道德知识和情感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行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就如何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参与,通过触摸、感受、体验等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的概念和价值。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到社区、农村等地进行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亲眼目睹、亲自参与,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他人的帮助和影响,从而增强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和自觉性。

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行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物规律、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主动发现问题,还要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参与学校环境整治活动,需要对现有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的方法,并按照计划执行,经过实践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行力。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到道德的正义和美好,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

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活动,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感受到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爱,从而形成关怀他人、热心助人的行为习惯。

实践活动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行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成长、发展,成为有道德素质的人才。

强化体验 促进品德内化

强化体验 促进品德内化

强化体验促进品德内化什么叫“体验”?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

何谓“内化”?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入耳、入脑、入心。

“体验”与“内化”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体验是内化的前提,只有引起学生的自主体验,才能促进品德的内化。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呢?1、在观察学习中体验一般说来,思品教材中都选用了一些典型的事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亦有正反兼而有之的。

像《在成绩面前》一文中,就选录了正反鲜明对比的两个事例——《骄傲的将军》和《谦虚的元帅》。

学好、用好这些典型,对理解文中之理,强化情感体验有相当大的作用。

但教材是死的,教材中的典型也是死的,只有让教材“活”起来,让典型“活”起来,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体验强化。

像一位老师在教学《在成绩面前》时,就将文中《骄傲的将军》这一反面事例以视频的形式出现,活灵活现地向学生再现了一位骄傲自满的将军,再现了他从常胜将军沦落为逃命将军的全过程。

学生从将军的语言、神态、动作中直观形象地感知到:在成绩面前,将军骄傲了,自满了。

而最后将军被擒时的那副惨样,更是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骄傲会使人落后。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我们知道,思品教材大都是以故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的。

上课时,教师往往是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思想行为的是非、善恶,来明确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尽管这些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对学生也需要通过这样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

但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学生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静态地分析别人,知道了应该怎样怎样,获得的是理性认识。

而这种从知识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

因为现实生活是动态的,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

注重实践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注重实践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注重实践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黄越靖
【期刊名称】《辽宁教育》
【年(卷),期】2015(000)007
【总页数】3页(P71-73)
【作者】黄越靖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要注重道德内化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开展英语实践活动促进人才成长
4.李纪恒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暨全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汇报交流会上要求突出实效注重长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5.注重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学生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具备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和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案例。

一、利用实践活动的方法1. 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活动实践活动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参与条件。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兴趣爱好、特长等设置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科技创新等,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引导和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活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社区义工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和实施一些公益项目,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到自己的贡献和成长。

3. 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往技巧。

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共同完成一项调查研究任务,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4. 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反馈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总结,让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在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到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实践活动通常都涉及公益性质的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责任,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服务意识。

在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后,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帮助,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浅谈促进道德认识内化

浅谈促进道德认识内化

浅谈促进道德认识内化浅谈促进道德认识内化在此基础上把书中的四幅图的内容编成红红爱惜学习用品的故事,边看图边听老师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理解形象,深化体验。

主要是孕育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它能进一步促进情感的内化,通过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对课文、插图和练习的学习,全面地感知道德形象,掌握主人公正确的行为动机和目的。

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联想和心理换位的思考,使道德形象变得鲜活、具体而又丰富。

如上《妈妈的好帮手》,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毕红为什么主动当妈妈小帮手?她是怎样当妈妈的小帮手的?在学文过程逐步引出四幅插图,利用彩图直观作用使学生知道毕红帮妈妈做了哪些事?再看图学文,加深爱妈妈的情感体验,明白爸爸妈妈工作辛苦,懂得作为小学生在校要好好学习,回家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又如上《按时上学》,可设计下列问题:①小英九就整理好书包上床睡觉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天上学小英会迟到吗?②小强九点半了还在干什么?他早上上学会迟到吗?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要是你看见小强迟到了,你能帮助小强找到迟到的原因,使他也养成按时上学的好习惯吗?通过比较分析和心理换位的思考,学生头脑中孕育了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理解了道德形象,进一步加强了情感的体验。

三、挖掘内涵,提高认识。

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后,孕育出丰富的情感,建立了正确的道德形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抓住时机,挖掘教材的内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为促进道德认识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矗如教学《今天的功课今天做》,由于一年级学生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往往被误认为没有作业;以为书面作业做完了,就完成功课了;根本不考虑作业前有无复习功课,作业后是否认真检查。

针对这些认识上的错误,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三幅图时,设计如下问题:当小亮来找小春打球时,小春是怎么说的.?读课文是作业吗?没有读课文小亮就想去打球对吗?小春做完作业了又怎样做?他做得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比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不但是完成书面作业,还应完成口头作业;作业前要先复习,作业后要检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情脸谱 高兴 第一题票数 16 第二题票数 6
无所谓 6 2
生气 16 16
伤心 18 32
心情脸谱 高兴 第一题票数 16 第二题票数 6
无所谓 6 2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16
伤心 18 32
心情脸谱 高兴 第一题票数 56 第二题票数 43
无所谓 0 5
生气 0 0
伤心 0 8
三、“注重实践活动 促进道德内化”的实施策略 (二)道德内化的契机——给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
二、让学生参与思品课的策略
2.有效参与的体验坊——教学基于生活化
教学案例:我听过一位老师讲“寻找责任”一课,老师带领学生去工 厂寻找,到商店寻找,到农村寻找,到部队寻找。回到课堂上又分组汇 报,分新闻组(有文字、有图片)、访谈组(有采访、有调查)、活动 组(有作品展示、有情境剧场),还有小小辩论场、“收获背篓”等等, 好不热闹。……课后,张老师问身边的同学:“学习完这节课,你知道 什么是责任了吗?”学生摇摇头。她又问:“那你找到了什么?”答: “我找到了别人的责任。”问:“那你就没找一找你的责任?”答: “我这么小有什么责任?责任那是大人们的事,老师到底啥叫责任?” (张莉《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案例2 《节约粮食 与孩子渐行渐远》
【旧式体验过程】 演示种粮图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诵读有关节约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与儿童隔着肚皮说话 并未进入他们的心灵
【思索】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怎样让学生去
体验农民的这份辛苦呢?我已经把孩子带到 “节约”的门口,怎样和孩子们一起“推开那 扇门”去体验劳动的辛劳呢?
郑强(原浙大副书记,现贵州大学校长)的经典语录摘录:
1.外国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 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
2.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达, 因为那里的人两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有两个 人也要挤得不可开交。
3.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 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 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虚拟环境
敞开自我 相互倾听 相互包容 接纳对方 交流融合
“教材”中的儿童 “教室”中的儿童
对话 “你”
“我”
教材的观点、认识 学生的观点、认识
自主建构 新的意义世界
案例1 《你是我的榜样》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题:我和好朋友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老师经常 表扬他,每次表扬他的时候,我的心情怎样? 第二题,我和好朋友一起参加比赛,结果好朋友得了 第一名,我却什么名次也没有,我的心情怎样?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比如通 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 大他们的经验,深化自身体验;也可以模拟 生活情景,在这种“准生活”中模拟学习, 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自己,建构起个体的 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思品课的策略
4.有效参与的牵引器——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案例:发泄情绪——哭够了再说 【讲述】英国著名芭蕾舞童星埃利,12岁时不幸患骨癌 准备截肢。手术前,前来探望劝慰的亲朋好友及观众很多, 埃利都一言不发,只默默地向所有的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 到王妃戴安娜,因为她那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安娜王妃的赞 美。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抽时间赶来,她把埃利搂在怀 里:“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的,痛痛快快地哭吧, 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 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 体贴理解她的就是戴安娜王妃。 【讨论】戴安娜王妃为什么要让埃利“哭够了再说”?埃 利为什么在戴安娜王妃面前就“泪如泉涌”?
他律阶段 言行不一 和风细雨
新课程强调,品生(品社)课是一门实 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 在实践活动中,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 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 己的精神财富,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促进主体发展。
注 重实践活动 促 进道德内化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黄越靖
注 重实践活动 促 进道德内化
4.谁现在就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他们用学习 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
一、现状思索
1、品德教育中存在重“知”轻“行”倾向
道德规范多,行为训练少; 道德要求多,行为养成少。
2、生活环境中“表”“里”不一现象影 模响糊是非 混淆善恶
今天,我们遵守规范了吗?
3、成人对孩子品德形成中言行不一的粗暴态度
三、“注重实践活动 促进道德内化”的实施策略 (一)道德内化的前提——给学生敢说真话的情境
二、让学生参与思品课的策略
2.有效参与的体验坊——教学基于生活化
积极的生活 真实的生活 有典型意义的生活 杜威:“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 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 历的生活那样。”
二度设计:
设计模拟插秧活动的比赛 五花八门的现象:
嫌倒着走麻烦的开始往前走――裁决:踩坏秧苗 以为自己是在过家家,开始跪着插秧――裁决:弄脏裤子 两分钟内休息一次的――裁决:延误农期 ……
2.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基本特征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 就是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 同新的自我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 理性实践的过程。(钟启泉)
二、让学生参与思品课的策略
3.有效参与的文化场——促进情感交融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 在课堂内的强大的情感共振,学生的参与才能更 主动、更充分,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黄越靖
二、什么是内化
内化 :即接纳、吸收 与合并外部东西为自身的一部分。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 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
雷夫.艾斯奎斯著
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 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道德培养的六阶段
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 —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 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 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