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作用机理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制剂,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类。
常见的农药有很多种类,每种农药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药,包括其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
1.杀虫剂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的昆虫害的农药。
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氯化硫酰类等。
(1)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以氨基甲酸酯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破坏昆虫的神经递质传递,导致神经紊乱和死亡。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氨基甲酸乙酯,防治对象包括蚜虫、白蚁、秧蛾等。
(2)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以有机磷酸酯作为原药成分,通过抑制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神经递质不能正常分解,引起昆虫神经系统紊乱和死亡。
常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敌敌畏、马拉硫磷等,防治对象包括蚜虫、甲虫、粘虫等。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以拟除虫菊酯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昆虫的神经生长调节激素(JH)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阻止蜕皮和生长,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氟虫腈、虱螨脲等,防治对象包括害虫、螨虫等。
2.杀菌剂杀菌剂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害的农药。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三唑酮类、磺酰类、苯酰脒类和吡唑酮类等。
(1)三唑酮类杀菌剂:主要以三唑酮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和酶系统活性,阻断真菌的细胞壁合成和生长,导致真菌死亡。
常见的三唑酮类杀菌剂有弯唑酮、硅唑酮等,防治对象包括多种真菌。
(2)磺酰类杀菌剂:主要以磺酰脲类、磺酰胺类和磺酰氨基甲酸酯类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内酶活性,干扰真菌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真菌死亡。
常见的磺酰类杀菌剂有多菌灵、咪鲜胺等,防治对象包括白粉病、黑斑病等。
3.除草剂除草剂是用来防除杂草的农药。
常见的除草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类、氨基甲酸酯类、吡唑酮类和三嗪类等。
杀虫剂作用机制
类型代表种类特点作用机制备注有机氯类DDT以苯为合成原料(六六六也是)在环境中的高残留性及在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性作用于神经系统轴突部位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关闭延迟,引起动作电位的重复后放,导致神经过度兴奋,信号传递中断,最终死亡。
1874年合成,1939年发现其杀虫活性,1948诺贝尔奖,1973年禁止使用。
六六六、环戊二烯类(毒杀芬、狄氏剂、艾氏剂、七氯、灭蚁灵、硫丹)不以苯为原料。
化学性质稳定,水中溶解度低,脂溶性强,易被动植物吸附,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不易分解(硫丹除外)。
作用于GABA受体上的苦毒宁位点,促使GABA门控的Cl-通道开放,使大量Cl-涌入膜内,造成神经膜电位超极化,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致使虫体对兴奋性的信号传递反应不敏感,影响其正常的神经活动,最终死亡。
有机磷类(OPs)磷酸酯(速灭磷)、硫逐磷酸酯(对硫磷、辛硫磷、内吸磷、毒死蜱)、二硫代磷酸酯(乐果、灭蚜松、甲拌磷、特丁硫磷)、硫赶磷酸酯(氧乐果、丙溴磷)、磷酰胺酸衍生物(乙酰甲胺磷)、磷酸酯(敌百虫)磷酸氟衍生物、焦磷酸衍生物、次膦酸酯类高效、广谱具有触杀、胃毒、熏蒸等多种作用方式在植物体内可代谢降解,有些残效期短、低毒,如马拉硫磷;有些残效期较长,如甲拌磷有些品种具有内吸作用;有的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施于叶面对叶背害虫也有效抑制神经突触传递中的递质水解酶—乙酰胆碱酯酶,使释放到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大量积累,从而阻断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导致昆虫死亡。
有机磷酸酯与AChE酯动部位丝氨酸的羟基共价结合后,由于磷酰化酶的解离速度非常缓慢,使AChE无法恢复而抑制其活性。
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颜色深,有大蒜臭味沸点一般很高,在常温下蒸气压很低。
但敌敌畏蒸气压高。
大多数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而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有的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如敌百虫、乐果、甲胺磷、磷胺等。
碱性条件易分解失效对土壤害虫有效的品种:甲拌磷、二嗪磷、毒死蜱、特丁硫磷、辛硫磷(施用时浸种/拌种、配成毒土)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乐果,氧乐果,甲拌磷,乙拌磷,异丙磷,灭蚜松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列入“PIC”名单的5种高毒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氨基甲酸酯类(CAs)N,N-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抗蝇威、敌蝇威、异索威、吡唑威、嘧啶威、地麦威)、N-甲基氨基甲酸芳香酯(甲萘威、仲丁威、灭害威、残杀威、除害威、速灭威、害扑威、叶蝉散、克百威)、N-甲基氨基甲酸肟酯(涕灭威、灭多威、棉果威、杀线威、抗虫威)、N-酰基(或羟硫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棉铃威)大部分氨基甲酸酯类比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低,对鱼类比较安全,但对蜜蜂具有较高毒性;对人畜的毒性都比较小。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
扑虱灵
buprofezin
环烷脲;1%, 触杀和胃毒作用。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干扰新陈代谢,使幼 优乐得、 2-特-丁亚胺-3-异丙基Applaud,NN 1.5%粉;2% 虫、若虫不能形成新皮而死亡。药后 l ~ 3 天才死亡,持效期长 10%,25%, 苯基 -1 , 3 , 5- 噻二嗪 - 螨、虱、蚧.特效 I-750 粒;10%乳; (30~40天),不杀成虫,能抑制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与常规 50%粉 4-酮 40%悬。 农药无交互抗性。
1000--2000倍
四螨嗪 敌敌畏 乐果 氧化果 辛硫磷
clofentezine
50%、25%、20% 阿波罗、螨死 3 , 6- 双( 2- 氯苯基) 悬,10%、20% 杀螨剂 净 1,2,4,5-四嗪 粉 50%、80%乳油 40%乳油 40%乳油 50%乳油 氧化乐果 蚜、螨、介、蛾 蚜、螨、介 同上
持效期长,主要用作杀卵剂,对幼龄期有一定的防效。2-3周达高 1000-2500倍 峰 广谱高效,速残、残效短。具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 广谱内吸杀虫杀螨剂,具触杀胃毒作用 同上。可低温使用. 1000—1500倍 1000—1500倍 同上 1500倍
对鳞翅目幼虫高 具胃毒、触杀作用,但易光解 效,
双[三(2-甲基-2-苯基 螨 丙基)锡]氧化物
三氯杀螨砜 Tadiome 三氯杀螨醇 dicofol
Tetradifom 8%乳、20%粉 20%乳
2,4,4'5-四氯二苯砜 内吸性杀螨剂 广普杀螨剂
对卵和植食性螨类,除成螨外,对所有发育阶段均有效。杀螨谱 广,杀螨活性高,以触杀作用为主。也能直接使用雌螨不育或导 致卵不孵化。 无内吸作用。对成螨、螨卵、若螨,有很强的触杀作用,速效性 1000-1500倍 好. 具有内吸性和熏蒸作用,对成螨、幼螨、若螨及卵均有效。可用 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茶及观赏植物上螨类(叶螨、跗线 螨)和粉虱、蚜虫、叶蝉,同时对小菜蛾、棉叶夜蛾等也有一定 效果。 500 倍 、 在 紫 外 光下转变为具杀 虫活性的物质在 晴天使用为宜。
农药作用机理[1]
✓ 破坏菌体内一些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破坏各细胞器的生理 代谢功能从而干扰细胞代谢 ---苯氧菌酯 氰菌胺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作用机理[1]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
对乙酰辅酶A形成的影响:生成特意性反应的物质阻 断乙酰辅酶A的形成。 ➢ 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抑制该循环中关键酶的活性。
农药作用机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农药作用机理[1]
内容提要
一、杀虫剂(杀螨剂) 二、杀菌剂 三、除草剂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作用机理[1]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从口腔进入 从体壁进入 从气门进入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作用机理[1]
•从口腔进入
➢杀虫剂从口腔进入虫体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害 虫的取食活动。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作用机制
❖ 抑制光合作用
光作用、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本质是植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储存
能的过程。阻断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光合磷酸化 ATP的生成,“冒充”电子传递受体从电子传递链 中争夺电子,并迅速生成有害超氧根阴离子造成细 胞死亡
如:绿麦隆、扑草净、莠去津、敌稗等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作用机理[1]
死。
B:氯化苦(chloropicrin) :进入昆虫体组织后,使细胞肿胀腐烂,还
可使细胞脱水和蛋白质沉淀,破坏虫体组织机能致死昆虫。
C:溴甲烷(methyl bromide):侵入虫体后水解产生麻醉性毒物溴甲氢、
甲醛等。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作用机理[1]
杀虫剂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
杀虫剂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insecticide)
杀虫剂引起昆虫中毒或死亡的原因称为作用机 制,或称作用机理。 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杀作用主要是化学作用,就 是杀虫剂与昆虫的酶系、受体及其他物质的反应, 这些反应引起昆虫生理上的改变,最终造成昆虫 死亡。也有物理作用:堵塞气管(机油乳剂);摩 擦表皮( 硅藻土)
(一)轴突传导
传递神经冲动的生物电流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1、静息电位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细胞,也有个半透性膜。在 轴状突上,当神经膜处于静止状态时,受膜内外 离子(主要是钾、钠和氯离子)的影响,膜的外 表面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就 是静息电位,膜处于极化状态。
(一)轴突传导
膜电位是指膜内、外两个表面上的电位 差。膜在没有刺激时,在外表面或内表面 任何两点都是等电位的,无电位差,也就 没有电流产生。
(一)轴突传导
2、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膜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膜的 极化状态遭到暂时破坏,称为去极化作用。在 刺激部位,膜的通透性起了变化,Na+由膜外 渗入膜内,使膜内电位上升变得比原来更正些, 形成一个短暂稳定的电位差。在兴奋产生时, 膜内外形成的电位差就是动作电位,这个过程 叫去极化。当神经冲动过去K+被离子泵吸入膜 内, Na+被离子泵喷出膜外,神经膜恢复到极 化状态,对Na+保持不渗透性。
(三)神经毒剂的作用靶标
目前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主要为:轴突膜上的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配位体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水解酶。神经递质合 成酶也是一个潜在的靶标。
1、离子通道
神经膜上都有由通道蛋白组成的小孔,称为离子通道。 按受控机制可分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和配位体门控离子通道 (1)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各类农药的毒理学
(4)慢性中毒表现
有机氯农药的慢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肾的损 害。DDT及六六六在慢性毒性试验中,供试动物可见有 肝肿大,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等。慢性中毒的动物常见有 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增高和中枢神经性病变。
32
(5)急性中毒的解救
1.发现有人误食六六六、滴滴涕时,要立即进行催吐、洗胃, 给中毒者喝下大量清水或小苏打等碱性溶液,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 激咽喉壁,诱导催吐,将胃内有毒物质吐出,这样可以加速体内的 毒物排出,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4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导,是由突触间隙的神
经传递介质实现的。已知的神经传递介质有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一些生物胺和氨基酸如-氨基丁酸 (GABA)等
O
+
CH3COCH2CH2N(CH3)3
乙酰胆碱
H2NCH2CH2CH2COOH
去甲肾上腺素
HO HO
OH CHCH2OH
GABA
5
在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中,乙酰胆碱作为传递介质, 作用于胆碱能突触,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突触、运动神经 的神经肌肉接头、感觉神经 末梢突触、交感神经及副交 感神经各神经节突触,以及 所有神经节后副交感神经末 梢和汗腺、血管、肾上腺髓 质等处交感神经末梢,传递 神经冲动,引起肌肉、血管、 汗腺等部位活动。
13
解毒剂
主要作用于外周M胆
碱受体,对中枢作用 小。如阿托品、山莨 菪碱
外周性抗胆碱能药 对中枢M、N胆碱受
体作用大,对外周M
胆碱受体作用小。如
生理拮抗剂
东莨菪碱、苯那辛、
中枢性抗主化胆要剂碱为,肟此能(类药w药o物)可类使重苄被活托品、丙环定
中毒酶重活化剂
农药杀菌剂分类
农药杀菌剂分类及作用机理一、核酸合成抑制剂(1)作用机理: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抑制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会使病菌的遗传信息不能正确表达,导致生长和繁殖停止。
(2)化学结构类型:有酰苯胺类、酰胺类、杂环类、嘧啶类。
(3)通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复配剂;嘧啶类对哺乳动物低毒,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易产生交互抗性。
(4)有效成分: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精苯霜灵、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恶霜灵。
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1)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典型抑制剂。
苯菌灵和硫菌灵在生物体内也转化成多菌灵起作用,所以它们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抗菌谱。
多菌灵通过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的亚单位β-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其与另一组分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或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表现为染色体加倍,细胞肿胀。
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观察到影响真菌DNA的功能,出现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形,从而抑制有丝分裂或减少分裂次数。
(2)化学结构类型: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噻唑类、脲类。
(3)通性: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通常使用复配制剂;易产生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紧紧结合于植物表面,降解速度慢,其残留物活性高,沉积于植物表面可用于再分配。
对寄主植物和土壤具有高选择性毒性和强吸收作用。
目前抗性十分严重。
对大多数病原真菌都具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链格孢菌、轮枝孢菌、长蠕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氨基甲酸酯类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脲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
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较窄,对卵菌纲防效显著。
(4)有效成分: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戊菌隆、氰烯菌酯、氟吡菌胺。
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作用机理使用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酪氨酸 4-羟苯基丙酮酸 甘氨酰乙醛-3-磷酸酯 + 丙酮酸 异戊烯基磷酸
类胡萝卜素合成
硝磺草酮
4-HPPD 香叶基焦磷酸 尿黑酸 法呢基焦磷酸 2-去甲基-质体醌 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 八氢番茄红素 八氢番茄红素 去饱和酶 六氢番茄红素 质体醌-H2 QA QB 类胡萝卜素
2-去甲植物醇-质体 醌 -生育酚
叫停
1基本信息
• • • • •
2.5%高效氯氟氰菊酯 5%吡虫啉 悬浮剂 200*20、300*20、500*20 小麦,蚜虫
2作用特点
功夫菊酯 • 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 ,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 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 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 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 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 害螨有一定防效,作用机理与 氰戊菊酯、氟氰菊酯相同。不 同的是它对螨虫有较好的抑制 作用,在螨类发生初期使用, 可抑制螨类数量上升,当螨类 已大量发生时,就控制不住其 数量,因此只能用于冲螨兼职 ,不能用于专用杀螨剂。
3、基本信息
• 30%苯醚甲环唑sc • 5*100*8、100*40、500*10、40*60 • 香蕉、叶斑病、2400-3600倍
4防治对象
• • • • • • • • 柑橘:疮痂、沙皮、炭疽、褐斑、 苹果:斑点落叶 梨:黑星 葡萄:黑点、炭疽、白腐、 香蕉:黑星、叶斑 西瓜:炭疽、蔓枯 蔬菜:炭疽、白粉、叶斑 水稻:纹枯、稻曲
2.剂型(悬浮剂)
• 无粉尘危害,对操作者和环境友好; • 以水为分散介质,没有由有机溶剂产生的易燃和药害问题 • 与可湿性粉剂相比,允许选用不同粒径的原药,以便使制 剂的生物效果和物理稳定性达到最佳; • 液体悬浮剂在水中扩散良好,可直接制成喷雾液使用;⑤ 比重大,包装体积小。 • 稀释后自然微粒细度可达1-5微米,细度的明显提高,表 现在悬浮率、分散性和药效的提高。粘附在植物体表面的 能力比较强,耐雨水冲刷,特点。并兼有可湿性粉剂和乳 油的优点,可被水湿润,加水稀释后悬浮性好。因而药效 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也比较持久。 • 具有粒子小、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配药时无粉尘、成 本低、药效高等 • 安全性好,不易产生药害,即使既能保证药剂的速效性和 持效性,又有保护药剂与作物表面能充分完全接触,有效 成分均匀一致地发挥作用,叶片每处用药能更均匀,保证 更在花期也可使用。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
吗啉。
霉
前用药,可完全抑制孢子产生。根部施药,叶面喷洒。它与苯酰
有效期7-10 天,2000-3000倍
胺类杀菌剂瑞毒霉、恶唑烷酮等无交互抗性
1-(2- 氰 基 -2- 甲 氧 基 亚 胺基)-3-乙基脲
具内吸性,对霜霉病和疫病有特效。阻止病菌孢子发芽,对侵入 寄主内病菌有杀伤作用。单独使用药效期短。
抑制病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断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对非苯 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有内吸和熏蒸 作用.对温度不敏感.
安全间隔期3 天,1200倍
乙霉威 dithofencarb
万霉灵25%粉
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 氨基甲酸酯类杀
甲酸异丙酯
菌剂.灰霉
内吸性具保护和治疗作用.药剂进入菌体细胞核内的微管与蛋白结 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与菌体的作用方式很相似, 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与多菌灵具有负交互抗性。乙霉威更主要 2000倍 用途是制备成混剂,用以延缓和治理抗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病原 菌抗药性。
Score
世高10%
敌萎丹3%悬
内吸、广普性杀菌 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多种病菌有待久的保护和
剂。白粉。
治疗活性。
1000--1500倍
氟菌唑 triflumizole trifmine 特富灵30%粉
广普性杀菌剂。白 粉
苯丁锡
Fenbutatin oxide
Torque
克螨锡25%50% 粉、悬
托尔克
双[三(2-甲基-2-苯基 丙基)锡]氧化物
螨
以触杀为主,对若螨和成螨杀伤力强,对卵的作用不大。对有机 20000-2500 倍。
磷和有机氯农药有抗性的害螨,对其无交互抗性。起始毒力缓 安全,超过有效
农药毒理学:第二章第五节 消化毒剂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消化毒剂的作用机理
1996年,吴文君等(吴文君;姬志勤;胡兆农, 1997, 天 然产物和消化毒剂,《农药》,36(6): 6-9)首次提出了 消化毒剂的概念,把主要作用于昆虫消化系统,即主 要以消化系统为初始靶标的杀虫剂为消化毒剂。
c) 抑制呼吸作用使能量降低,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 d) 抑制细胞中纺锤体微管的组装, 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
或使体壁蛋白质组成发生改变,影响体壁结构。
Seven Routes to Death
1. Enzyme inhibitors 2. Disturb the chemical signal systems 3. Generate very reactive molecules that destroy
2. May have toxicity lower than alternatives 3. May displace chemicals that pose potential human health
concerns 4. May reduce effects on nontarget organisms 5. May exhibit a lower potential for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6. May lower or entail fewer applications than alternatives 7. May have lower pest resistance potential (have a new mode of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比阿维菌素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提高了10-100倍,杀虫谱变宽;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虫为10-15天,螨为15-25天。
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表皮组织;对鳞翅目害虫、螨类,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蓟马类有极高活性,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在保护地或者10倍于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高峰;烟碱类;触杀、胃毒和内吸;害虫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虫;易被作物吸收,并向顶分配,有根吸作用;推动鳞翅目幼虫换羽;与其他遏制幼虫换羽的促进作用机理恰好相反;对高龄和低龄的幼虫均有效率;6~8小时就暂停捕食(胃毒促进作用),比换羽抑制剂的促进作用更快速,3~4天后已经开始丧生;并无药害,对作物安全,无残留药斑;气温低时毒力下降,可适当提高施药量或用药浓度;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触杀和胃毒作用,一定的熏蒸和渗透作用;对害虫击倒力强,高温时效果好;残效期长;对高粱、瓜豆类和梨、葡萄、樱桃等一些品种极易出现药害,应当禁用;采果前10天停止使用。
初龄幼虫期用药,虫龄越大,防效越差。
;抑制几丁质合成;胃毒作用,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发生作用,但无内吸作用;在植物叶背面喷药;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耐雨水冲刷;对天敌安全,对鳞翅目及蚊蝇幼虫活性高;药后3天开始死亡,5天达死亡高峰;对成虫无效;杀虫、杀死螨促进作用,具备胃毒和跑垒员促进作用,无内吸和熏蒸性能;存有较好的渗透性,存有一定杀卵促进作用,在植物上水解速度快,残效期长;aquatic吞咽和吸吮害虫效果较好氯化烟碱吡啶类;触杀和胃毒,很好的内吸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有效防治半翅目中的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和鳞翅目中的潜叶蛾、小食虫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颗粒剂作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速效,持效期长,可达20天左右;遏制几丁质制备和阻碍新陈代谢;药后3—7天就可以起效,对成虫没轻易杀伤力,但可以延长其寿命,增加繁殖量,并且生产量的多就是不孕卵,幼虫即使受精也很快丧生。
农药杀虫剂分类
杀虫剂分类及其作用原理一、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1)作用机理: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昆虫中枢神经中的关键酶,参与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能促进神经元发育和神经再生,在昆虫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执行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昆虫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传导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无法分解成胆碱和乙酸,阻断神经传导而使昆虫致死。
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下降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生化表现,AChE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编码,ace基因突变导致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变构,导致对底物的亲和能力下降或是酶量的增加。
这是引起这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2)化学结构类型: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包括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3)通性: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遇碱性环境分解;有机磷酸酯类为正温度系数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药效对温度不敏感;在自然条件中,如日晒、风吹雨淋的作用下易水解、氧化;有机磷杀虫剂不同种类间毒性相差较大,氨基甲酸酯类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4)有效成分: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辛硫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杀螟硫磷、丙溴磷、乐果、三唑磷、喹硫磷、稻丰散、哒嗪硫磷、二嗪磷、甲拌磷、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噻唑膦、克百威、灭多威、异丙威、甲萘威、残杀威、混灭威、抗蚜威、速灭威、仲丁威、硫双威、丙硫克百威、丁硫百威。
二、钠离子通道调控剂(1)作用机理:钠离子通道是选择性允许钠离子跨膜通过的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兴奋性及正常生理功能上十分重要。
钠离子通道主要是由一个大型糖基化α亚单位和多个β亚单位组成的,在钠离子通道的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毒素受体点。
神经毒素在钠离子通道上作用,DDT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神经轴突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该通道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其电压依赖性激活、失活、选择性通透等生理学过程都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是指用于农田、作物以及家庭和公共场所防治害虫、杂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指农药在目标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以下是常用农药的作用机理。
1.杀虫剂:(1)神经毒性杀虫剂:通过阻断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来杀死害虫。
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氯化物类杀虫剂。
(2)胃毒杀虫剂:害虫摄食后,在其消化道或体液中起作用,破坏消化道上皮细胞或干扰营养吸收。
如有机磷类、二噁英类和苯酰脲类杀虫剂。
(3)接触毒杀虫剂:害虫触及农药拮抗剂后吸入,通过气孔或腹足表皮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如拟除虫菊酯、合成氨基甲酸酯和有机锡类杀虫剂。
2.杀菌剂:(1)细胞壁合成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丝断裂,并抑制孢子发芽和菌丝延伸。
如苯醚呋菌酮、丙环唑和三唑酮类杀菌剂。
(2)细胞膜磷脂合成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脂类合成,导致菌丝生长停止和菌落变形。
如三唑酮类和吡唑酮类杀菌剂。
(3)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真菌内色素P450酶的活性,干扰真菌细胞内酶系的正常功能。
例如环唑类杀菌剂。
(4)核酸合成抑制剂:阻断真菌DNA或RNA的合成,导致菌丝生长停止和细胞死亡。
如嘧菌酯、有机锡类和四唑类杀菌剂。
3.除草剂:(1)通过植物生长激素调控:模拟植物生长激素的功能,干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植物死亡。
如拟除虫菊酮和橙烯酮类除草剂。
(2)抑制光合作用:抑制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阻断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植物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最终死亡。
如苯甲酸类和硫酸隆草酮类除草剂。
(3)阻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合成途径:干扰植物细胞的代谢活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生长和发育。
如吡啶氧草酮和吡咯沙隆类除草剂。
4.杀线虫剂:(1)神经毒性杀线虫剂:通过刺激或抑制线虫神经系统来杀死线虫。
如二噁英类和有机磷类杀线虫剂。
(2)肌肉麻痹剂:破坏线虫体内肌肉的正常运动,导致其无法正常进食和寄生。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5 灭幼脲的作用机理
整理ppt
§1 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属剧毒和高毒,主要品种有滴滴涕(DDT)、林丹和
六六六(已于1983年4月1日停止生产,禁止在果蔬及农 作物使用)等,目前准予使用并在生产上流行的是硫丹 (赛丹、硕丹、安杀丹)。对果品相对安全,年可间隔 使用1~2次。
(3)GABA受体
GABA受体与昆虫毒理学关系最 密切。所有亲离子GABA受体都属 于一个含半胱氨酸环的神经传送体 受体超家族。这些受体包括nAChR, 马钱子碱敏感的甘氨酸受体和5-羟 色胺3型受体(5-HT3受体)。这些 受体都由5个亚单位低聚而成,环 绕一个中央传送门控性离子通道。 占领或破坏GABA受体之后神经冲 动的正常传导受阻 。
因此是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尤其是DDT具明显
的致癌性能和遗传毒性。
整理ppt
§2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剧毒和高毒:甲拌磷(3911)、对硫磷 (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磷 胺、甲胺磷、杀扑磷(速扑杀、速蚧克)、水胺 硫磷、氧乐果等。
中低毒: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乐果、 马拉硫磷(马拉松)、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 死蜱(乐斯本、氯吡硫磷)、丙嗅磷、倍硫磷、 杀螟硫磷(杀螟松)、喹硫磷(爱卡士)、哒嗪硫 磷、氯唑磷(米乐尔)等。
农药学知识点
农药学知识点农药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的科学,它涉及到农药的分类、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以“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方式,逐步介绍农药学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步:农药的分类农药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对象以及使用方式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农药可以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有机农药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氮农药等;无机农药包括硫酸铜、石硫合剂等。
根据作用对象,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根据使用方式,农药可以分为接触性农药和内吸性农药等。
第二步: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指农药进入作物或害虫体内后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
不同种类的农药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以杀虫剂为例,有的杀虫剂通过破坏害虫的神经系统来发挥杀虫作用,有的通过干扰害虫的代谢过程来达到杀虫效果。
第三步:农药的使用方法农药的使用方法包括喷雾、灌溉、喷粉等。
喷雾是最常见的农药使用方式,通过喷洒农药溶液到植物表面,使农药均匀覆盖在植物表面,达到杀虫或杀菌的目的。
灌溉方式是将农药溶液注入到灌溉水中,通过灌溉水来使农药均匀分布到土壤中,起到控制病害或杂草的作用。
喷粉方式是将农药粉末均匀撒播在作物表面,以达到杀灭害虫或杂草的效果。
第四步:农药的环境和人体影响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农药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长期暴露在农药中的农民和农药工作者可能会面临慢性中毒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率的控制,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不良影响。
第五步:农药的合理使用与农药防治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农药学研究也着重于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农药防治方法的研发。
合理使用农药包括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
农药防治方法的研发则包括寻找新的农药,研究农药的制备工艺以及寻找替代农药的方法等。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什么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什么农药是一种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它们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发挥着对害虫和病原体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农业工具。
作用机制杀虫剂(杀虫农药)的作用机制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神经系统抑制:部分杀虫剂能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其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从而导致瘫痪和死亡。
2.生长调节:某些生长调节类杀虫剂可以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导致发育异常或无法完成生命周期。
3.窒息作用:部分杀虫剂能通过阻碍害虫的气体交换,让其无法正常呼吸而死亡。
杀菌剂(杀真菌剂)的作用机制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细胞膜破坏:杀菌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破坏病原真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其细胞内容物外渗而死亡。
2.核酸或蛋白质合成抑制:有些杀菌剂可以干扰真菌的核酸或蛋白质合成过程,从而阻止其正常生长繁殖。
作用机理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在作用害虫或病原体时,往往会与其特定的生理结构或生物化学途径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其死亡或生长受阻。
不同类型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具体包括:1.受体结合:某些农药能够与害虫或病原体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信号传导受阻,从而瘫痪其正常功能。
2.酶抑制:一些农药通过抑制害虫或病原体中的关键酶的活性,干扰其代谢过程或合成途径,最终导致其死亡。
3.细胞膜破坏:部分农药可以破坏害虫或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细胞死亡。
通过对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农药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科学使用原则,遵守农药使用规范,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对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
农药是一种用于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农药在植物或害虫体内产生效应的原因和方式,了解这些对于正确、有效地应用农药至关重要。
作用机制
杀虫剂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作用:部分杀虫剂能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
统,引起传导障碍,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2.生长调节素作用:一些昆虫生长调节素类杀虫剂可
以干扰害虫的发育过程,例如阻止幼虫蜕皮或干扰昆虫的生殖功能。
除草剂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合作用干扰:一些除草剂能够干扰植物的光合作
用过程,导致植物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最终死亡。
2.生长调节作用:某些除草剂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调
节激素的合成和运输,导致植物生长异常或死亡。
作用机理
农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性作用:农药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害虫
或杂草,而对作物或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较小,实现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效果。
2.残留性:农药在作物或土壤中残留的时间长度与降
解速率密切相关,残留时间长的农药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
3.抗药性问题:害虫或杂草可能产生对某种农药的抗
药性,这就需要通过轮换使用不同机制的农药以减少抗药性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作物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农药的合理使用和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农药管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虫害和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除草剂分类
除草剂分类及作用原理一、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1)作用机理: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生物合成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中的一种关键酶。
在对ALS抑制和支链氨基酸生产的反应中造成植物死亡,但是毒害过程的发生顺序尚不清楚。
(2)化学结构类型: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嘧啶水杨酸类、三唑并嘧啶类和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
(3)通性:土壤和茎叶处理均可;均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类杂草;多哺乳动物毒性低;较难淋溶。
咪唑啉酮类和三唑并嘧啶类通过茎叶和根吸收后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积累于分生组织,在土壤中不易挥发和光解,残效期长,可达半年之久,对后茬敏感作物有伤害;磺酰脲类和嘧啶水杨酸类通过植物根、茎、叶吸收后,在体内向下或向上传导,迅速分布全株,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快。
(4)有效成分:烟嘧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酰嘧磺隆、乙氧磺隆、啶嘧磺隆、氟吡磺隆、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砜嘧磺隆、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氟唑磺隆、三氟啶磺隆、甲氧咪草烟、甲咪唑烟酸、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氯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五氟磺草胺、啶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草醚、嘧啶肟草醚、嘧草醚、环酯草醚、嘧草硫醚。
二、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1)作用机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中第一步。
据推测,ACCase 抑制剂类除草剂通过阻碍用于构建细胞生长所需新膜的磷脂的生成,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由于对ACCase的不敏感性,阔叶杂草对环己烯酮和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具有天然抗性。
类似的,一些杂草存在自然耐受,也是由于对ACCase缺乏敏感性。
如今,已经提出了另一种作用机制----破坏细胞膜的电化学势,但对于这一假设仍存在疑问。
(2)化学结构类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环己烯酮类和新苯基吡唑啉类。
(3)通性:为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以茎叶处理为主,该类除草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仅对禾本科杂草有效,而对阔叶杂草无效;在环境中降解速度快;较难淋溶;对哺乳动物毒性低;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和环己烯酮类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内;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按使用方法分类 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法--------玉地 茎叶处理剂 茎叶处理法--------闲锄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分类
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苯氧羧酸类--------------------------精奎禾灵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 三氮苯类-----------莠去津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真菌和细菌细胞壁同样由微纤维和无定 型物质够成,其中真菌的主要是几丁质和一些纤维素,而细菌主 要是肽多糖。杀菌剂多是破坏这些成分导致细胞壁畸形坏死。
杀菌剂破坏菌体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分子、亚分子结构,使 细胞膜结构出现裂缝、空隙,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
选择性
位差选择性 空间位差(生育期行间处理)选择性 定向喷雾及保护性喷雾---------果园 时差选择性 根据施药时间不同,作物杂草出苗时间不同 形态选择性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植物的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的差异 产生的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 生的选择性。----------活化或钝化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作用机制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打破植物体内激素平衡,刺激激素分泌不均导 致植物产生扭曲畸形,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开 花与结果。
如:2,4-D、麦草畏等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作用机制
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抑制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阻碍细胞壁或细胞板 形成,造成细胞异常。抑制细胞分裂前的准备阶段。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极其功能的影响
杀菌剂对菌体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生成碱基 配对类似物,造成所谓“掺假的核酸”使配对无效。 影响真菌核酸的聚合。毒杀细胞内核苷酸聚合酶。 --------多菌灵
杀菌剂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 ----甲基托布津 嘧霉胺
分类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 从体壁进入 体壁是以触杀作用为主的杀虫剂进入昆虫
体内的重要屏障。昆虫的体壁是由表皮、真 皮细胞及底膜构成的。任何药剂由体壁进入 虫体时,必须首先在昆虫体壁湿润展布。 药剂溶化害虫上表皮或穿透渗入起到毒杀 作用 就整个昆虫体躯而言,药剂从体壁侵入的 部位俞靠近脑和体神经节俞容易使昆虫中毒。 触杀作用
•从气门进入
绝大多数陆栖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气门和气
管系统组成。气门是昆虫进行呼吸时空气及 二氧化碳的进出口 气体药剂如氯化苦、磷化氢及溴甲烷等可以 在昆虫呼吸时随空气进入气门,沿气管系统 最后到达微气管而产生毒效。 有些矿物油乳剂由气门进入气管后产生堵塞 作用,阻碍气体交换,使害虫窒息而死 熏蒸和触杀作用
酰胺类--------------甲草胺 取代脲类 二苯脒类 环状亚胺类 磺酰脲类-----------苯磺隆 氨基甲酸酯类-----------------野麦畏 有机磷类 其他类
吸收与输导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茎叶吸收-------------
表皮与气孔 根系吸收------------- 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芽部吸收-------------种子萌发,经芽鞘或幼芽
按作用方式分类 选择性除草剂
毒害或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
灭生性除草剂
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
分类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 输导型除草剂
被植物茎叶或根部吸收后,体内输导到其它部位, 甚至遍及整个植株。--------闲锄 触杀型除草剂 被植物吸收后,不在植物体内移动或移动较小,主 要在接触部位起作用。--------敌稗——喷匀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作用机制
抑制光合作用 光作用、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本质是植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储存 能的过程。阻断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光合磷酸化 ATP的生成,“冒充”电子传递受体从电子传递链 中争夺电子,并迅速生成有害超氧根阴离子造成细 胞死亡 如:绿麦隆、扑草净、莠去津、敌稗等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常见药剂:敌敌畏、辛硫磷、乐果、毒死蜱(乐斯本)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神经毒剂)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有机磷杀虫剂有着相同的 作用靶标即 ACHE (乙酰胆碱酯酶),他们的反应 步骤完全相同,但前者速度更快。
常见药剂:灭多威(万灵)、丁硫克百威、西维因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农药作用机理
内容提要
一、杀虫剂(杀螨剂) 二、杀菌剂 三、除草剂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从口腔进入
从体壁进入 从气门进入
杀虫剂从口腔进入虫体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害
•从口腔进入
虫的取食活动。 害虫必须对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不产生忌避和 拒食作用 药剂途径:口腔—-消化道---(穿透)肠壁--(到达)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神 经系统---毒杀害虫 胃毒作用
共质体系输导-------细胞壁—胞间连丝—韧皮部 质外体系输导------细胞壁—木质部 质外---共质体系输导
同时存在前两种输导体系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选择性 位差选择性 播后苗前处理法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选择性
位差选择性
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
深根作物无害
浅根杂草被杀死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杀虫剂的穿透
穿透昆虫体壁:外表皮层(护蜡层、蜡层、角质
层)、内表皮层、真皮细胞、底膜等
穿透昆虫消化道:各种代谢酶
穿透昆虫的神经膜:神经系统及代谢酶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有机磷杀虫剂
(神经毒剂)
★ 乙酰胆碱脂酶及其功能:在昆虫体内,中枢神经系统为腹 神经锁,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导是由突触间隙的神经 传递介质----------乙酰胆碱实现的。 ★ 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脂酶的抑制作用:抑制酶的活性, 依靠抑制剂与酶活性区之间的亲和力形成抑制剂络合物,破 坏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异常兴奋、 痉挛、麻痹、死亡。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杀线虫剂
主动侵袭寄主和自动转移危害 症状:根茎肿大、根结、根丛生、根茎腐烂、 茎叶扭曲等,植株黄化、矮化、凋萎等
病毒制剂
杀菌剂的分类
保护性杀菌剂:不进入植物体内,只沉淀在
作物表面起保护作用。对已侵入植物体的病菌 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也不能 起到保护作用 内吸性杀菌剂:被植物体吸收后都是在植物 体传导输送起到杀菌作用
作用机制
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影响氧化磷酸化偶联反应,加速呼吸,阻断 正常能源需要,使代谢受破坏致死。
如:伏草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作用机制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抑制色素合成,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脂 膜等。 抑制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脂类(脂肪酸、磷酸甘油酯、蜡质等)的合 成,最终造成其单位膜生成受阻。 如:精奎禾灵 、酰胺类、苯黄隆、烟嘧磺隆等
如:氟乐灵、地乐胺、禾大壮等
常见药剂: A:磷化铝(aluminium phosphide):分解产生磷化氢抑制昆虫呼吸酶而致
死。 B:氯化苦(chloropicrin) :进入昆虫体组织后,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肿胀腐烂,还 可使细胞脱水和蛋白质沉淀,破坏虫体组织机能致死昆虫。 C:溴甲烷(methyl bromide):侵入虫体后水解产生麻醉性毒物溴甲氢、 甲醛等。
破坏菌体内一些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破坏各细胞器的生理 代谢功能从而干扰细胞代谢 ---苯氧菌酯 氰菌胺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
对乙酰辅酶 A 形成的影响:生成特意性反应的物质阻 断乙酰辅酶A的形成。 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抑制该循环中关键酶的活性。 对呼吸链的影响:干扰呼吸电子传递链。 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脂肪是菌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之 一,干扰脂质氧化也就阻断了菌体的代谢能。-代森类 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利用能 量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使磷酸化解偶联,阻碍能的供 应,造成菌体内能短缺枯竭。
★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不与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 抗性。
常见药剂:哔虫啉、哔虫清(莫比朗)
杀螨剂
★胃毒、触杀等,作用机理基本同杀虫剂。
常见药剂:敌螨丹、杀螨特、三氯杀螨醇、三唑锡、 达螨酮(达螨灵)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熏蒸杀虫剂
理想的熏蒸剂最好是沸点低、比重小、蒸气压高,物体表面积越大,吸 附量也越大。气温高于 10℃时,温度升高可以提高熏蒸效果。低于 10℃ 时,蒸发率也低,效果也不错。但 10℃时,昆虫很不活跃呼吸率降低, 效果最差。昆虫的发育期不同,熏蒸效果也不一样。
常见药剂:硫丹(硕丹)、六六六、DDT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阻碍神经传导造成害虫麻痹死亡。
常见药剂:杀螟丹(巴丹)、杀虫双、杀虫单、杀 虫环
脒类杀虫剂
★干扰神经兴奋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昆虫行为 的改变如发抖、忌避、拒食等。
常见药剂:杀虫脒、双甲脒(螨克)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昆虫生长调节剂
★保幼激素:作用在细胞核染色体的DNA基因位点上,抑 制或影响DNA的合成,从而使害虫个体发生不育、畸形、 变态受阻。
常见药剂:保幼炔、烯虫酯、达幼酮
★ 蜕皮激素:激素类,改变昆虫的生长发育,加速脱皮,抑 制产卵。
常见药剂:抑食肼、虫酰肼(米满)
★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抑制几丁 质合成致昆虫死亡。 常见药剂:灭幼脲(灭幼脲3号)、氟铃脲、除虫脲(灭幼脲 1号)、氟啶脲(抑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