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堂电教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堂电教课

一次电脑课上,电脑老师教我们学习“插入”“图片”。当时我出于好奇,就把所有的图片浏览了一遍,发现了“太阳系”的图片,顿时我喜出望外,因为我正准备教《漫话小行星》这篇课文,《漫话小行星》所介绍的小行星不正是运行于太阳系中的不起眼的小天体吗?对。

接着我用了两三天的时间,考虑如何上这堂课,我原打算利用投影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图片),然后结合学生观察所得学习课文。可电脑老师竟耐心地教我如何将所教内容制作成课件,还教我如何操作。

这一堂课,我大致从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我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行星吗?谁能说出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吗?”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有说对的,也有说错的,然后我一一给予补充纠正,用幻灯片放映出九大行星的名称以及行星的基本情况,如它们环绕太阳运行,它们本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等。

第二步,用幻灯片放映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并区别小行星和大行星有何不同。

第三步,我又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到茫茫太空游览了一番,你们发现了小行星吗?小行星和大行星有何不同?”“很小。”“对,它们的体积除了一小部分稍大些外,其余的都很小。”我接着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漫话小行星》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小行星的,好吗?”因为这篇是自读课文,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做成课件,分别是:

两百多年前人们还不知道小行星的存在,近年来不断被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小行星是如何编号和命名的?

小行星的起源有何说法?

我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选读法(默读、朗读、跳读等均可),自读课文,自行理解。后来,通过检查提问,我发现学生都完成得较好。

第四步,课文读完了,又设计了一个总结性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小行星?”进一步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共同探究。

就是这样的一堂课,我本想过一下电脑瘾,同时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并无其它想法,所以事先我并没有告诉哪一位老师,但想不到也有不少老师(包括校长)前来听课。课后,老师们的评价还不错。有的说:“学电脑,能学以致用,很好。”有的说:“不错,你是我们学校用课件上课的第一人;”也有的说:“听说你会制作课件了,真有点厉害。”在这些“荣誉”面前,我既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只有我心知肚明,我哪有这种本事呢?这都是电脑老师的功劳。

不过,通过这堂课,我还真有些感悟:

其一,我这一堂课,也许能对其他老师带个好头。眼下,老师们都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脑,为的就是会使用电脑,会制作课件,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电教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应该做到每个老师都懂。我上了这一堂电教课,我相信接着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就会不断出现,老师们一定不会甘心落后。

其二,这一堂课,我也说不上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但我认为我教得还较轻松,学生感兴趣,学生学得认真,我想,学生有兴趣和不感兴趣很重要,感兴趣的就

会像“老鼠爱大米”一样,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一样;同时,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逐步脱离老师的情况下也能学到知识吗?

其三,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每位老师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课改。如,有的老师互相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补;有的老师到好的学校听课“取经”,有的老师争取机会到外面学习┅┅总之,为的就是使课改工作能顺利进行,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其实,我还不懂得如何进行课改,我这一堂课不知道能不能和课改扯上一点点关系,但算是一次尝试吧。因为我始终认为课程改革的工作是艰巨的,长期的,任何一种改革都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教育也是一样的,得靠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