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说课稿修订稿
2023年《台阶》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
![2023年《台阶》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45bc2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f.png)
2023年《台阶》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台阶》初中语文说课稿1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同时启示学生语文________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一、说教材1、《台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虽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除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
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
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2、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特点和文体特征,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定为,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继续培养读书习惯和能力。
不仅如此,新课标的语文还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多些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裨益。
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体味作品赋予“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正确对待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也是我们预期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教版改版台阶说课稿
![人教版改版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ca29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8.png)
人教版改版台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台阶》。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一篇描写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的散文。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台阶》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对台阶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他从童年到成年的心理变化。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阶的形态和质感,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变化,从而引发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
这篇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还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长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台阶这一具体事物来表达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们平时注意过身边的台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2. 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内容-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点拨。
- 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补充。
4. 探究写法-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台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台阶的变化来表达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
5.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时间流逝感受的短文。
《台阶》说课稿
![《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9432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4.png)
《台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台阶》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李森祥。
这篇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一位父亲为了改变自己家庭的地位,辛苦劳作一生,终于建成九级台阶新屋的故事。
作品通过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展现了普通农民身上勤劳、坚韧、淳朴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在时代变革中的无奈与困惑。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小说作品,对小说的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家庭、理想、奋斗等话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普通人,理解他们的艰辛与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理解父亲的追求和理想。
(2)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父亲的形象,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8、《台阶》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8、《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80ce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d.png)
《台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8课《台阶》。
该课是该教材中的一篇优美的叙事文。
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攀爬台阶这一形象的过程,揭示了人生的奋斗、成长的道理。
2. 教材内容本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主人公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同时,通过主人公攀爬台阶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奋斗与成长的道理。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是什么?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讲述一个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与自然有关的故事。
2. 阅读理解•按照步骤逐段逐句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件进行课文解析:解释生词、短语,讲解句子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共同探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例如:台阶在文章中有什么象征意义?攀爬台阶对于人生有什么寓意?4.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攀爬台阶”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奋斗与成长的文章。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点评,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积累了表达意见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主人公攀爬台阶的经历,学生也得到了对人生奋斗和成长的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2024《台阶》说课稿范文
![2024《台阶》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3c74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b.png)
2024《台阶》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台阶》,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台阶》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字、数词及其顺序、数列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台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楼梯、台阶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台阶的概念,掌握台阶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②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台阶的概念,能够找到台阶数列的规律。
难点是:能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与台阶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副大图和一些小方块,以直观呈现台阶的概念和数列的特点。
同时,我将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用一张大图展示一座楼梯,并询问学生楼梯的特点和功能。
引导学生发现楼梯是由一级一级的台阶组成的,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台阶。
环节二、概念讲解和探究我将用小方块模拟台阶的概念,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将小方块排列成不同的台阶数列。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台阶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并引出台阶数列的通项公式。
环节三、实际问题解决我将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房子有10级台阶,上楼需要多少步?如果一个楼梯有100级台阶,上楼需要多少步?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对台阶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台阶》优秀说课稿3篇
![《台阶》优秀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3536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f.png)
《台阶》优秀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部分词语,理解父亲形象的含义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二)师简介作者(三)生齐读教学目标:(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的字词:凹涎水揩嘎尴尬撬2、介绍小说的常识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台阶优秀说课稿
![台阶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738b1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f.png)
台阶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台阶》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李森祥。
这篇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围绕“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展开,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坚韧的父亲形象,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细节描写,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领悟文章主旨。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朗读品味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3、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培养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家庭、为社会默默地奉献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一位为了建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而辛勤劳作的父亲。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去感受这位父亲的艰辛与执着。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介绍作者李森祥。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台阶》说课稿(通用12篇)
![《台阶》说课稿(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ffff1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4.png)
《台阶》说课稿《台阶》说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台阶》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阶》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4、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c596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9.png)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引言概述:本文是一篇关于《台阶》的说课稿。
《台阶》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描写作者童年时在山村小学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台阶》进行详细阐述。
一、作品背景1.1 作者简介1.2 作品背景介绍1.3 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意义二、作品概述2.1 故事情节简介2.2 主要人物介绍2.3 散文的叙述方式和特点三、作品主题3.1 教育的重要性3.2 自我成长与人生感悟3.3 人与自然的关系四、作品意义4.1 对教育的启示4.2 对读者的思考和启发4.3 对社会的影响五、教学设计5.1 教学目标5.2 教学重点和难点5.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正文内容:一、作品背景1.1 作者简介《台阶》的作者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闻名。
1.2 作品背景介绍《台阶》是鲁迅在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山村小学的经历。
作品以作者对一段童年往事的回忆为线索,通过对教育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1.3 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意义《台阶》是鲁迅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对人生和教育的深入思考。
通过描写童年时期的教育环境和生活场景,作者表达了对教育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呼吁。
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作品概述2.1 故事情节简介《台阶》讲述了作者在山村小学上学的经历。
作者描绘了小学校园的环境,以及学校门前的一段台阶。
作者通过对台阶的描写,表达了对教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2.2 主要人物介绍《台阶》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自己。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示了对教育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以自己的视角,描绘了小学校园和台阶的生动场景。
2.3 散文的叙述方式和特点《台阶》是一篇散文作品,采用了自由散漫的叙述方式。
《台阶》说课稿
![《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72b0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a.png)
《台阶》说课稿教材分析:《台阶》是一篇中学生活中常见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寒假期间,小马和小华在玩扔石子比赛时,小马不慎失去平衡摔倒受伤的情景。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人生中的台阶比喻,以及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和克服。
本课适用于初中的七年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借助插图和教师的解说理解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故事,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培养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台阶的比喻意义,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2.难点:如何运用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是否曾经遇到过困难,以及在困难面前是如何应对的。
Step 2:呈现故事(10分钟)播放教学课件中的动画故事《台阶》。
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情节。
Step 3:解读故事(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读故事的含义,重点解释台阶的比喻意义,并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Step 4: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以小马的角度出发,借助课件上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小马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情,并引导学生提出如何帮助和支持小马的意见。
Step 5:练习与讨论(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包括:1)你认为有哪些困难可以比喻为生活中的“台阶”?2)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3)你认为应该如何帮助和支持遇到困难的人?学生回答并互相交流讨论。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诗歌、歌曲或电影片段,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Step 7: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曾经遇到的一次困难,并介绍自己是如何勇敢面对和克服困难的。
《台阶》说课稿
![《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3e2d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5.png)
《台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台阶》是一篇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作者李森祥。
这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为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本文以“台阶”为线索,围绕“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我所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主题的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农村生活和农民的心理状态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文本,深入探究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凼、涎水、尴尬、黏性”等词语,理解其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2)学习本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含义,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农村生活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生活,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台阶》说课稿
![《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e36f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1.png)
《台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台阶》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却有着闪光点,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一位父亲为了改变自家地位,不辞辛劳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故事,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坚韧和勤劳。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小说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父辈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学习本文来增强对父辈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父辈的艰辛和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的复杂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象征意义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农村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房屋的台阶,引出课题。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9b27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8.png)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引言概述:
《台阶》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描述一段台阶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本文将从文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本内容
1.1 台阶的起源和历史
1.2 台阶的变迁和演变
1.3 台阶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
2.1 了解台阶的历史和演变
2.2 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
2.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
3.1 台阶的起源和历史
3.2 台阶的变迁和演变
3.3 台阶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
4.1 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
4.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和人生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5.1 讲解分析
5.2 互动讨论
5.3 小组合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台阶》这篇散文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文字描述,更是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思考时间和人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第12课《台阶》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2课《台阶》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33ddf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4.png)
第12课《台阶》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台阶》是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描写一条古老的台阶,介绍了一座古村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文章文字简练,描写细腻,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掌握文学写作中的描写手法,并能够熟练应用。
3.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能力目标1.掌握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的技能,并能够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
2.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让学生认真观察幻灯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元素与主题有何联系。
2.出示《台阶》这篇文章的标题,让学生自行想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引出本课讲解的主题。
(二)讲解与学习环节1.朗读全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点拨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如形象描写、细节描写等。
3.结对或小组合作讨论,找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4.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探讨文章意义。
(三)拓展环节1.配合幻灯片展示古村落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景点,分享自己的文化认知。
3.组织师生参观古村落,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与历史,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的知识与技巧。
2.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创作描绘家乡景点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描写手法例子形象描写“台阶虽然已经有些磨损,但它不管风雨悠悠,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细节描写“上面还有老人留下的烟膏,那是一种浓郁的山乡烟火气。
”五、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与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e813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6.png)
【说课稿】《台阶》说课稿引言概述:《台阶》是一篇著名的现代散文,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台阶》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作者背景、作品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点以及教学方法。
一、作者背景:1.1 作者简介:《台阶》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他是中国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2 作品风格:贾平凹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深刻。
1.3 文学成就:贾平凹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创作手法获得了许多文学奖项,如茅盾文学奖等。
二、作品背景:2.1 文化背景:《台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创作的,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2.2 内容背景:作品以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台阶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2.3 时代背景: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象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性。
三、主题思想:3.1 反思与思考:《台阶》通过对人们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3.2 人性的复杂性:作品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各种选择和心理变化。
3.3 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作品中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但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四、艺术特点:4.1 描写手法:《台阶》采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4.2 感情表达:作品中充满了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4.3 隐喻与象征:作者运用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台阶的描写,寓意着人生的坎坷和人们在生活中的奋斗。
五、教学方法:5.1 导读与讨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导读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5.2 阅读分析: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和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5.3 创作启发:可以通过作文等形式,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台阶》说课稿部编版
![《台阶》说课稿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beb8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0.png)
台阶说课稿部编版一、教材分析《台阶》是一本以生活为主题的散文选集,内容涉及人生、情感、社会、自然等方面。
本书以精炼、凝练的文字表达深入人心的思想和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台阶》,学生能够拓宽思路,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本节课我们将以《台阶》中的一篇文章《苏东坡和他的母亲》为例,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该篇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台阶》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理解和掌握《苏东坡和他的母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母爱的尊敬和感恩之情;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之情;3.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苏东坡和他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阅读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与教材互动,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逐步理解、消化和吸收文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简要介绍《台阶》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阅读文本1.将《苏东坡和他的母亲》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阅读;2.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旨。
步骤三:解读文章1.教师解读文章,对重要内容进行解释和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文中苏东坡和他的母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特点?–通过本文了解,你对母爱有何感触?–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表达的“台阶”之意义?2.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11《台阶》说课稿
![11《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f3252f54afe04a1b071de9d.png)
11《台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台阶》,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一位勤劳“父亲”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情感目标:新课标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的理念,还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多些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裨益。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传统美德的谦卑精神。
培养学生面对人生困苦时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2、知识目标:(1)理解、揣摩关键性的词语。
像:“尴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怎样以“台阶”为线索,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观察生活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特征及其意义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难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四、教法与建议教法:诵读法、点拨提问法,情景设置法,研讨探究法课时安排: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1、诵读法:指导学生在课后熟读课文,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
2、点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3、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创设出文本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
五、学法与要求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台阶》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台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bb7aaba8956bec0875e329.png)
八年级上册《台阶》说课稿八年级上册《台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4、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
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说课稿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台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台阶》,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一位勤劳“父亲”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这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
《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情感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传统美德的谦卑精神。
培养学生面对人生困苦时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2、知识目标:
(1)理解、揣摩关键性的词语。
像:“尴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怎样以“台阶”为线索,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观察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农民的典型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难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四、教法与建议
教法:诵读法、点拨提问法,情景设置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1、默读法:指导学生在课后熟读课文,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
2、点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3、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创设出文本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
五、学法与要求。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的身影,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zào):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从人物形象入手默读课文。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台阶高、层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
(2)、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哪些品质
勤劳、朴质……善良、执着……抠门,小气……
抠门,小气是为了修屋,农村特定的环境逼迫父亲必须积铢累寸,一点一点攒钱,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父亲身上有关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3、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结论,3, 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可以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
幻灯片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
每天捡砖捡瓦、塞角票、冬天砍柴卖柴,一点一滴的攒起来盖房子的钱。
用这样的细节说明了父亲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
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人也感觉不自在了。
师补充:新台阶砌好了,父亲的理想实现了,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同时也说明父亲身上具有的谦卑精神,他不愿意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看别人。
(4)、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而不去突出表现父亲的终年辛苦呢?
师:台阶的描写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是父亲一生辛劳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
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拨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作者迫切希望落后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变,农民生活能够得到改观。
小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
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八、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造句写一遍。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九、板书设计台阶的意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老屋九级台阶新屋要求:地位尊重父亲形象:要强老实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阶
嫌旧台阶低做新台阶爱新台阶
颂扬之情(要强,有自尊)(执着、勤劳)(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