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鞭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合集下载

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

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

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其积极意义有:
1、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

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降低了课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

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官府直接把赋役清单发给各户,各户直接把赋役交给官府,去除了里长和粮长的重役及痛苦和徇私舞弊、耗损公粮的弊端。

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轻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又提高了课税的经济效率。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赋役制度,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
由繁杂向简单的转变。

一条鞭法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给处于走下坡路的明王朝一线曙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鞭法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技巧,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实践和战争技巧。

鞭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鞭为武器,并结合了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攻击和防御。

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文化内涵。

一条鞭法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基本动作、技击手法和战斗策略。

基本动作涵盖了鞭的持握、挥舞和摆动等动作,以及身体姿势和脚步移动等技巧。

技击手法则包括了基本的攻击技巧,如鞭拉、鞭抽、鞭打等。

战斗策略则涉及了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和对手的动作来选择合适的技击方式和战术。

一条鞭法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击方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媒介。

鞭法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文化的精髓。

它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讲究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并注重内外修炼,培养身体的耐力、柔韧性和毅力。

鞭法的意义还在于它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修炼。

在实战中,鞭法要求武者具备决断和果断的能力,能从复杂的战斗环境中快速做出反应,并能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和集中注意力。

同时,鞭法也注重修身养性,追求身心的和谐和平衡,培养武者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鞭法的实践对身体健康和健身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

鞭法的动作和技巧需要武者进行不断的训练和练习,这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各个方面,如肌肉力量、灵活性、耐力和反应能力等。

此外,鞭法的锻炼对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也有很大的提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除了对个人身体的影响,鞭法的实践还对社会和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鞭法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

它通过训练和练习,培养武者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鞭法还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吸引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总结来说,一条鞭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技巧,不仅具有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它传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军事文化。

它通过强调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培养武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个人身心的和谐和平衡。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据明史资料记载,“一鞭法”是:将税费与耕地结合起来,征收土地税和各种耕地,并将部分小劳力散布到田间。

过去,应根据人数和谷物数量分配酒窖;负担负担的农民和各种家庭可以负担服务费用,强迫劳动由政府承担。

税收和服务的征收由地方官员直接处理,废除了“人民收入和人民解放”制度,该制度过去是通过谷物首长和内政首长处理税收和征税的,而不是通过粮食首长和内政部的。

“官方收入和官方救济”制度。

具体来说,它们是:1.在清朝,土地收缴范围更广,税收也相对平均。

鉴于土地占用增加,税收减少的情况,只有从青张土地入手,税收和服务才能平均。

根据一些清章人的调查结果,增加了2.8亿亩土地,这使许多房东对其隐瞒的土地纳税。

2.统一税收和税收,限制严重骚乱和稳定税收。

在实施鞭law法律之前,税收和服务是分开的。

除了税收和服务外,还有各种其他税收,例如地方税收和贡品。

在实施一种鞭打方法之后,它们全部简化为一种。

土地归土地所有,土地按英亩征收;劳务将转变为就业服务,政府将雇用某人提供服务。

由于税收和服务的统一,各级官员很难熟练地称呼自己。

因此,缺点之一很明显,使税收趋于稳定,农民可以放心一点。

3.收集方法比较完整。

唐代以前,中国的古代土地赋基本上是基于事实的。

尽管唐朝的两个税法是用货币计算的,但付款仍被转换为实物。

在宋代,税收只是偶尔征收。

在元代,可柴是银,但谷物仍然是小米。

然而,自明代鞭子法实施以来,不仅所有官员都改为白银官员,而且除苏州和杭州等少数地区外,土地税也仍由皇室供其食用。

其余的也都变成了银色。

同时,税收和征税不再由李总或粮食首领处理,而是由地方官员直接收取并移交给财政部。

从此以后,不再按物料对象收取,节省了运输和仓储费;不用由保甲人员来收集解决问题,避免分包付款的侵蚀,使收集方法更加完善。

历史意义:积极意义一,采用一鞭法,将服务银的编制和审查单位从李家扩大到县,县,对规范黎族之间平民家庭负担轻,重的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背景内容
一条鞭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招式,它是在使用一根细长的鞭子作为武器时所采用的一种技巧。

这种武器常被用于山区地带或是水战中,在这些特殊环境中,小巧的鞭子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一条鞭法与其他武术理念相比,比较重视技巧的变化和鞭法的连续攻击。

它相对于其他的武术招式,更加灵活,可以自由的调整攻击路线,同时在攻击时也可以很快地转换站位。

在传统的武术文化中,学习一条鞭法需要认真学习、持之以恒地练习。

该技能的掌握需要时刻关注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性。

有些高级的武术爱好者甚至需要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掌握它。

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一条鞭法所表达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武术文化。

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一条鞭法所代表的是自我超越的精神,也就是通过持之以恒地修炼和不断的挑战自我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学习一种武术技能的原因所在。

在职场中,一条鞭法所蕴含的是沉着冷静的思考和行动,以及对困难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度。

这种精神和能力在职场中非常重要,可以让人更加从容地面对任何挑战。

总的来说,一条鞭法的学习和修炼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精神上的坚韧和韧性。

对于所有希望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人来说,学习一条鞭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小议一条鞭法承前启后的意义

小议一条鞭法承前启后的意义

小议一条鞭法承前启后的意义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变更替换莫不与赋税有关,赋税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紧密相连。

综观史册,轻徭薄赋政策的运行,使得国家昌盛、人民富蔗、社会进步与发展,相继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康乾盛世”。

明于治国的政治家把治理赋税当成了“治国安邦”的关键政策,防止赋税成为人民灾难的渊蔽。

其中,以唐代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较为成功。

立足现实,以史为鉴,以下将展述明朝的一条鞭法,探讨其经验与教训。

一、“一条鞭法”产生的背景政治腐败,财政危机严重明初,因元末战乱,人口逃亡,田园荒芜,户籍地籍混乱,赋税来源困难,政府编制黄册和鱼鳞册,扩大和稳定了税源基础。

但行至明中期,皇帝不理朝政,官宦专权,皇室糜费,大量修建宫殿及陵墓。

军队大量募兵,国家财政每年的军饷开支急剧增加,军费数额越来越大。

由于财政支出巨大,而财政收入得不到增长,国家财政亏空长期存在并不断增长。

土地兼并严重,人民流亡明中期,皇帝、王公、宦官抢占民田,建置庄田,土地兼并活动愈演愈烈。

这些宦官、权贵的田庄一方面任意压榨、格杀庄佃,一方面通过优免或隐占而逃避税收。

田赋收入的减收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大量的自耕农民离开了土地,无法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出现了严重萎缩局面,不少地方出现了抛荒现象。

赋税、徭役和地租加重黄册和鱼鳞册到了中期,因官吏与豪滑奸民相互勾结,久不登造赋役册籍,篡改图册,富豪奸民通过贿赂以避重役,赋役册籍遭到破坏,赋役征收出现了混乱状况。

赋役制度的破坏,使财政亏空严重,为补充亏空,明朝便广开聚敛之门,课征杂敛不断增加。

伴随着土地兼并而出现的赋役不均,政府把失额田的赋税摊派给农民,农民既要负担地主增收的税粮,又要分摊政府的失额田赋,所受的剥削更加沉重了。

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人民起义持续不断明中期,沉重的剥削和徭役,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斗争多于前。

工商业者及市民与封建政府的矛盾也逐步激化,政府为满足日益庞大的费用,加重了对城市工商业的掠夺,致使都市居民和工商业者的反抗斗争也开始出现。

“一条鞭法”研究综述

“一条鞭法”研究综述

“一条鞭法”研究综述近几年来关于一条鞭法研究越来越普遍,研究主要是从一条鞭法的背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失败的宿命、区域推行受阻等几方面来着手的。

标签:一条鞭法;张居正;赋役制度;地域差异引言一条鞭法现在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这大概与我国近年来税制的改革有着莫大的关联,当然也与我国现在重视人文科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关于一条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历史背景、积极意义等方面,学者对此加大力度研究也是希望对我国当下税制改革提供实际的借鉴,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一条鞭法的历史背景在公元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明朝统治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关于一条鞭法推行的社会背景施他在《“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提供了以下观点,一、表现在明朝中叶,地主豪强争相兼并土地,造成土地兼并日益嚴重;二、由于土地兼并造成税田数额减少和明朝黄册制度破坏,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明朝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三、明朝中叶,统治阶级腐朽,在财政收入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支出却不断增加,造成了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四、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发展,商品交易货币化程度得到提高,农民的人身自由相对提高,这一切因素造成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1]大部分学者对一条鞭法的背景都是持这一态度。

任何的改革都有其历史背景,社会如果和谐的运行,统治者就不会冒改革的风险,明朝正是在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一条鞭法并应运而生了。

二、一条鞭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张居正在他执政十年中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对缓解当时社会的矛盾产生了很多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些消极作用。

正是由于张居正的改革使明朝多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也许夸大了张居正改革的作用,但其巨大作用不容忽视。

一条鞭法做作为张居正在我国赋役制度改革方面的巨大贡献,一条鞭法到底有何积极作用了?胡文骏在《明朝“一条鞭法”的影响与意义》中提到了以下几点:一、一条鞭法去繁就简,精简税收制度,从制度上预防了腐败行为,从而达到简化税制,降低征税成本;二、一条鞭法以土地为标准,通过计亩征银的方式来确定每个人的赋役水平,以法的形式对对纳税户的赋税负担加以界定和限制,达到平衡税收负担,促进税负公平;三、一条鞭法规定除少数赋役之外,其他各种赋役均应折银征收,这就促进了以货币形式代替实物形式缴纳税款的发展;四、一条鞭法废除了黄册制度和里甲制度,使人口流动性增强,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赋役征银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内容:①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②把力役部分土地摊入田赋征收;③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摊派;④赋收的征收解运,有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

意义:力役部分土地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摊丁入亩,完成赋役合一的单轨制。

意义:积极意义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

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降低了课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

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官府直接把赋役清单发给各户,各户直接把赋役交给官府,去除了里长和粮长的重役及痛苦和拘私舞弊、耗损公粮的弊端。

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轻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又提高了课税的经济效率。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赋役制度,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的转变。

消极意义一条鞭法虽有其进步意义,但它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仍然是为封建社会的基础服务的。

它的实行是为了整理封建政权的财政。

一条鞭法是一种改良主义的政策,是含有专业主义政权和豪种地主斗争的性盔。

但是这个“改良”和“斗争”也是极其微弱的,连对当时豪绅地主优免权也要“除外”。

浅谈“一条鞭法”的意义与启示

浅谈“一条鞭法”的意义与启示

浅谈“一条鞭法”的意义与启示作者:李玫林来源:《商情》2013年第21期【摘要】一条鞭法,原名一条鞭,又称类编法、总编法等,它是将田赋与徭役合二为一,将繁杂的赋役项目悉并为一条,按田亩征纳的税法,是明代中后期在赋役制度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

本文试从“一条鞭法”出台的历史背景出发,归纳总结其内容、历史意义,并思考其改革思想对当今税制的启示、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一条鞭法;税制改革;简化税制一、“一条鞭法”概述1.背景明朝中期,地主与豪强兼并土地的势头日益高涨,地主与官府勾结在一起霸占农民的土地,并且利用一切手段来逃避国家的税负。

被兼并发土地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朝廷官府拥有的税田越来越少,赋税流失极其严重。

于此同时,国家赋税收入日渐减少,但财政支出却日趋增加,财政亏空日益严重。

为缓和危机,明政府在赋税上广开暴敛之门,这导致农民赋役负担沉重不已,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改革势在必行。

2.主要内容(1)合并赋役。

即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为一,依据土地的大小进行征收,使赋役统一于田亩,随秋夏二税放在一起课征。

(2)雇佣劳役代替力役。

即赋役合并后,官府所需的力役不再由百姓无偿负担,而是由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政府不得无偿征调,同时允许农民出钱代替力役。

(3)折银征收。

除少数地区仍征实物外,其余地区一律折合成白银来缴纳征收,从而开启了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过渡的进程。

(4)课征方式由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即所有的税银都由官府统一征缴,赋役的催征、收纳、解运等一切纳税流程工作皆由官府承办,无需人们协助,这样就避免了民收民解制度容易造成中间人对税银的侵蚀的制度漏洞,提高了税收征纳的效率。

(5)地方献纳的土贡方物、京库岁需与留存,都悉数并在一条鞭法内课征。

二、历史意义“一条鞭法”的推行主观上是为了维持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客观上却起到了促进生产的作用,它改变了当时繁琐低效的税收征纳机制,降低了税收征纳成本,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

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

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历史背景中国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

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

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粮指田赋。

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

这种徭役制的实行,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

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明初所制定的徭役赋税制度已然被破坏殆尽。

首先,随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强占农民的土地,并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逃避相应的赋税。

加上明朝中后期,宦官掌权,操纵朝政,卖官鬻爵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为了迎合爱财的宦官,各地官员拼命搜刮民脂民膏。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侵蚀了税基,造成了国家赋税急剧减少。

其次,朝廷开支逐步加大,财政十分困难。

皇室、宗室奢侈腐化的巨额开支,国家机构中繁冗官员的俸禄,用于抵御浙江、福建倭寇和北方少数民族俺答侵扰的庞大军费支出等,使得当时的财政入不敷出。

再次,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商品交易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

不少农民弃农从商,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向前迈进,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白银货币的流通。

白银的广泛使用为“一条鞭法”实施折银征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2]最后,明代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

一条鞭法的特点范文

一条鞭法的特点范文

一条鞭法的特点范文一条鞭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技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条鞭法的特点。

首先,一条鞭法的特点之一是灵活多变。

一条鞭法动作优美,舒展自如,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都能迅速变化。

它可以通过旋转、抽打和挥舞等动作,轻松地实施连续攻击。

同时,它也可以快速调整身形和姿势,灵活应对对手的进攻。

这种灵活性使得一条鞭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不同的战斗场景和实际应用。

其次,一条鞭法的特点之二是攻守兼备。

一条鞭不仅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还能有效地进行防御。

在攻击方面,一条鞭可以通过快速挥打和抽打的动作,使对手难以抵挡。

在防御方面,一条鞭可以利用其灵活性,迅速躲避或回避对手的攻击。

因此,无论是面对单个对手还是多个对手,一条鞭都能有效地应对,并拥有更高的战斗优势。

第三,一条鞭法的特点之三是技法独特且威力巨大。

一条鞭法的技法包括挥打、抽打、拗挂等多种动作和技巧。

这些技法的实施不仅需要运用合适的力量和速度,还需要准确的招式和技巧。

在一条鞭法的技法中,力量和技巧的结合非常重要,只有在正确的力量和技巧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一条鞭的技法威力巨大,一次挥打或抽打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以迅速摧毁对手的防御并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第四,一条鞭法的特点之四是强调整体协调性。

一条鞭法的实施需要整体协调,包括身体的协调、手部的协调和双腿脚步的协调等。

身体的稳定和协调,是实施一条鞭法的基础。

手部的灵活和协调,决定了一条鞭法的舞动和灵动。

双腿脚步的协调,使实施一条鞭法时具备更好的弹性和爆发力。

因此,一条鞭法的训练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还需要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训练,以提高整体协调性。

第五,一条鞭法的特点之五是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条鞭法的实施需要冷静、机敏、果断和勇敢的心理素质。

冷静和机敏,使得从容而有效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果断的决断,使得在关键时刻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

勇敢的心理素质,使得在面对对手的威胁时仍然能够保持镇定和勇敢。

明朝“一条鞭法”的影响与意义

明朝“一条鞭法”的影响与意义

明朝“一条鞭法”的影响与意义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后期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它改变了当时繁琐低效的税收征纳机制,降低了税收征纳成本,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然一条鞭法最终未能很好的贯彻实施,但其影响深远,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启发。

标签:一条鞭法赋役制度计亩征银一条鞭法,又称类编法、总编法等,是明代中后期在赋役制度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

明朝在实施一条鞭法之前采用累进税制,奉行有力者多承担的原则,因此财富较多的纳税人相应承担着较高的税负,但是这种较为公平的制度由于遭到经济优势阶层的反对和抵制而逐渐失去作用。

明朝中期,随着地主豪强兼并土地的行为愈演愈烈,朝廷所掌握的税田越来越少,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张居正在全面清丈全国土地之后,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对明代赋役制度做出全面改革。

一、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1.赋役合并征缴。

即将各类徭役及土贡方物等并入田赋,依据土地的大小进行征收,同时取消力役,并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将原来分开的秋夏二税放在一起课征。

一条鞭法简化了原来复杂的赋役制度,方便了税收征管。

2.田赋计亩征银。

田赋中除米麦等少数用实物缴税之外,其余无论税粮、差役一律折合成白银来缴纳征收,从而开启了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3.用雇佣劳役代替力役。

即官府所需的力役不再由百姓无偿负担,改为由官府从税款收入中出钱雇用,同时允许农民出钱代替力役,做到“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4.将赋役收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

赋役由地方直接征收之后进行调配,其中一部分收入由地方上解中央,归中央所有;另一部分留存,供地方政府开支。

5.官府承办一切纳税流程,实现官收官解。

民收民解制度下的里甲代收代征形式容易造成中间人对税银的侵蚀。

一条鞭法规定所有的税银都由官府统一征缴,赋役的催征、收纳、解运等工作皆由官府承办。

这样堵塞了制度漏洞,提高了税收征纳的效率。

6.取消了复杂的计征标准,采取易于实施的规则措施。

梁方仲《一条鞭法》读书笔记

梁方仲《一条鞭法》读书笔记

梁方仲《一条鞭法》读书笔记此生无悔是书生不辞长作岭南人——梁方仲。

梁方仲(1908-1970),广东番禺人,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

曾在清华学习7年,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发起组织“史学研究会”,创办和推广我国第一份有关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专业刊物《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

随后,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地留学任职。

1949年回到家乡广州定居,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执教,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所创见,成绩斐然,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在学术界只要提及“一条鞭法”,就会自然地联想起梁方仲。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于制度推行从开始至结束,前后拖延时间很长,各地又采用了不同的变通形式、头绪纷繁,所以研究起来十分复杂。

梁方仲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方志资料进行开创性尝试,抽象出规律性的内涵,才使得人们对明代“一条鞭法”有了比较完整的概念。

在长达四万余字的论文《一条鞭法》中,梁方仲以锐利的眼光考察了明代田赋制度的变革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一条鞭法”是现代田赋制度的开始,打破了两三千年实物田赋制度,标志着中国货币经济的兴起,显示出16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1936年,《一条鞭法》一经发表,马上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次年,论文就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重要杂志持续刊载,译者称其为“明代土地租税制度研究少壮学者”。

1956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将《一条鞭法》和《释一条鞭法》两文合并翻译为英文本出版。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专门为英文本撰写前言,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的价值。

以“一条鞭法”为中心,梁方仲展开了对明代田赋制度的全面研究,他先后发表了《一条鞭法》《释一条鞭法》《明代一条鞭法年表》《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等一系列论文。

直到今天,这些文献仍然是学术界公认的该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美国学者何炳棣教授称其为“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

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鞭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惩罚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使用鞭子来惩罚犯人。

直至中古时期,它被广泛地作为惩罚犯罪分子的手段,甚至是作为对普通犯人和奴隶的惩罚手段。

鞭法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社会秩序,以便阻止犯罪行为发生,因此,它被广泛地用作惩罚工具和控制犯罪行为的手段。

虽然它往往被施用于对抗犯罪者,但它也可以用来维持公共秩序,促进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

一条鞭子的管理启示

一条鞭子的管理启示

一条鞭子的管理启示英国古老的剑桥大学有一位著名的校长,治校有方,培养出了很多名满天下的学生,有人问他为何能把学校经营得这样好,这位著名的校长告诉问他的人,那是因为他用一条鞭子来惩治那些不听话不上进的学生,并且奖罚严明,又说,如果给他一把手枪,他会把学校管理得更好,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

也许我的记忆有些出入,但故事的深刻现实寓意是不用怀疑的。

关于“一条鞭子”的故事在其他许多地方也出现过的,可能主角不是剑桥的校长,换成了别人,大抵意思也还是说只要有了严格科学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就一定能把学校管理好,培养出好学生。

这里的“一条鞭子”就是能够严格执行的合理制度的代名词了。

其实,不单管理学校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经营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一条鞭子”。

关于如何经营企业,以及成功的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比如有人强调要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有人看重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还有人倚仗良好的市场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等等。

这些各有侧重的看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也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但都只是些硬件的要求。

而对于软件的呢?制度、文化的因素又是不可忽视的。

毕竟企业是关于人的组织,而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要求企业必须营造出有利于共同理念和精神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并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使其达成目的的一致性,最终有助于企业共同利益的实现。

因为从根本上说,经济学关于人性本懒惰自私的假设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来说,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企业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企业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创立、创新一种制度是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企业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用新制度学派的观点来看,就是为了追求“收益递增”和克服交易费用过高等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由此想到中国的足球,去年世界杯上国足的表现可谓乏善可陈,相比于日韩的表现,令国人痛心。

_一条鞭法_对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_丁晓燕

_一条鞭法_对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_丁晓燕

计之友2011年第6期下OF ACCOUNTING会2013第8期下我国自唐朝始,经历了三次里程碑式的赋税制度变革:唐中期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

其中,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则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研究明史的权威梁方仲先生曾经强调:“两税法在明代实施了一百六十余年的光景,到了明代中年(期),因种种关系,无法维持,渐为一条鞭法所替代。

自此以后,直至清代、民国,我国四百余年间的田赋制度,大体上仍是继承着一条鞭法的系统,主要的变革甚少。

所以研究现代的田赋制度,至迟不得不从一条鞭法下手。

”本文拟从税制改革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一条鞭法”,并试图对其局限性及现实影响提出几点新的见解。

一、“一条鞭法”概述(一)“一条鞭法”产生的背景1.财政入不敷出明朝中后期,皇室奢侈之风遍行,封建帝王大肆挥霍,兴建行宫,个人消费支出急剧增加,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困窘。

同时,为了稳固政权,朝廷不断扩增军队,国防支出也随之大幅上升。

与支出增加相比,财政收入显得捉襟见肘。

历史学家钱穆对当时的财政情形描述道:“王府久缺禄米,卫所缺月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俸禄。

”2.土地兼并严重明中叶,土地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官僚和缙绅也纷纷效仿,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大量土地。

随着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卫所屯田也逐渐破坏。

农民虽然失去土地,但是依附于土地的赋税却并没有转移或减少,农民为了逃避赋役而四处流亡,居无定所,朝廷的财政收入急速下降。

3.贪污腐败日益严重明英宗之后,皇帝怠政,宦官专权,操纵朝政,官场污浊,宦官和锦衣卫仗着皇帝的恩宠,欺压百姓甚至官吏,索贿受贿,无恶不作。

许多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甚至性命,不得不讨好这些法外之人,但当时官员的俸禄很低,只能依靠贪污腐败来行贿,一时之间,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全国。

贪腐现象极大侵蚀了税基,也激起了民愤,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4.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并且随着城市交通发达、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达,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

“一条鞭法”新解

“一条鞭法”新解

“一条鞭法”新解以赋役合并为特征的“一条鞭法”经历了从创办到局部实施,再到全面实施的演变过程。

但是,“一条鞭法”改革并没有改变税负的总额,也没有体现出儒家财政理念中所述的“轻徭薄赋”思想,它仅仅改变了税负征收的方式,从博弈角度来讲,属于零和博弈。

仅仅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均平赋役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不彻底改革,给官吏带来了“寻租”的机会。

自唐中期开始,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三次里程碑式的赋役制度变迁: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改革;明代的一条鞭法是赋役合并的里程碑;清代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革,最终完成了赋役制度的真正合并,人丁税最终演变为以土地为征税对象的单一税,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税制统一,人头税从此取消,体现了赋役制度改革的趋势。

而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则是承前启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制度变迁。

学术界对此曾作了详细的论述,如明史研究的权威梁方仲[1]先生将“一条鞭法”归纳为“合并编派、合并征收、用银缴纳、官收官解”十六字特征。

本文从现代税收制度改革角度进一步探索这一改革,并试图提出几点新的见解。

一、“一条鞭法”的制度积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条鞭法”也不例外。

本文认为,以赋役合并为特征的“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前期以及明代以前各种改革的最终结果。

“一条鞭法”改革经历了从创办到局部实施,再到全面实施的演变过程。

(一)“一条鞭法”的制度准备桂萼是“一条鞭法”的创议人①,嘉靖九年(1530),大学士桂萼提出编审徭役的建议,“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2]。

这一建议经户部讨论,得到皇帝批准,决定于嘉靖十年(1531)在南赣试行,这就是最初的“一条鞭法”。

嘉靖十六年(1537),苏松地区实行“征一法”,这一方法除归并役目、赋役合一之外,还具有力役征银、摊丁入地的性质,使最初的“一条鞭法”变得更为全面。

在这一过程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的里甲正役改革在全国也悄然进行,虽然各地区实施方法名称各有不同,但其总体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一条鞭法”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

“一条鞭法”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

作者: 王晶
作者机构: 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62-63页
主题词: “一条鞭法”;农民负担;税费政策;税费改革;农村
摘要:“一条鞭法”是在明朝中期至清朝后期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就是把徭役与田赋合并,按地亩纳税,将繁杂的赋役项目要。

它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有许多借鉴和参考价值。

1要把农村税费改革立足点切实落到减轻农民负担上;2税费政策的帽定,关键是要删繁就简,易于操作;3农村税费改革要从根源上作文章。

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一条鞭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一条鞭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一条鞭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史上,明代“一条鞭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因为这次改革合并了赋役项目,简化了征收手续,更因为改革带动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向近代赋税制度转变。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明代“一条鞭法”改革以及晚明的社会转型,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赋役制度的适应性调整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分为田赋、徭役。

田赋沿用唐宋“两税法”,按土地贫瘠程度分为不同等则,施以不同的税率。

徭役是对户口征课,分为四差:传办公事、催征粮差的里甲,服务官府差役的均徭,传递官府文书的驿传以及民兵军役的民壮。

徭役的编派均与人口、资产有关,丁多粮多之户相应的役也重。

当时的赋役原则类似于分类核定、累进征收,人力资源、社会财富较多者税率较高。

赋役制度与户籍制度关联在一起,赋役分类的依据建立在记录户口人丁、田亩变化的黄册和鱼鳞图册之上。

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于是“豪富人民,每遇充编里役,多隐匿丁粮,规避徭役。

质朴之民皆首实。

有司贪贿,更不穷究。

由是徭役不均,细民失业”。

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

马克思认为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占有者通过劳役、地租等方式压榨直接生产者,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明初的赋役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为了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改革势在必行。

“一条鞭法”最开始在南方试行。

万历年间,在张居正的全力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成为全国通行的赋税制度。

归纳而言,“一条鞭法”就是赋役合一,一体征银,形成了建立在田亩之上的比例税制。

“一条鞭法”简化了征收手续,减少了征缴环节,破除了黄册、图册的权力寻租弊端,调节了社会关系,缓解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赋役白银化、货币化是此次改革最大的特征,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反映出明朝中后期以商品经济为特点的生产力迅速发展,货币经济逐渐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鞭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摘要】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具有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赋役制度变迁,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这条政策对当今社会来说,应学其长处,避其短处,并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反思。

【关键词】“一条鞭法”,优缺点,启示
一、“一条鞭法”的内容
1、背景
“一条鞭法”产生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朝中叶,地主豪强勾结官府进行土地兼并、隐瞒税田,使税田流失近半。

第二,农民因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使其收入减少,但税赋没有转移,迫使农民迁移来逃避过重的税收负担,从而造成人口不规则流动,田赋收入也随之减少,明朝财政收入大量减少。

然而明朝中叶的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开支不断增加,形成赤字,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

第三,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地发展,带动了白银的流通,推动了“一条鞭法”的实施。

2、内容
在明朝的社会背景下,赋役制度带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庞尚鹏在职任浙江巡抚时创立了一条编,后因其把田赋和徭役合二为一,因此后称“一条鞭”。

万历九年,内阁首铺张居正在清丈土地后,将“一条鞭法”作为当时正式的赋役制度。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

即将田赋和各类徭役
一律合并征收,将唐朝的“两税”同时课征。

“一条鞭法”将繁杂的赋役科目进行合并,简化了赋役制度,更方便征管。

第二,量地计丁,计亩征银。

即把各种徭役摊入土地,随同田赋一并征收,征收依据为土地面积。

第三,“一岁之役,官为佥募”,亦即以雇佣劳役的方式来代替明初以来征收力役的做法。

官府一年所需要的力役由官府出钱来雇人应役,不再无偿征调。

第四,归中央所有的“京库岁需”和供地方官府开支所用的“留存”,悉数并在一条鞭法内课征。

第五,官收官解。

为避免中间人对税银的侵蚀,“一条鞭法”规定所有的税银都由纳税户直接缴纳给官府,不再采用由里甲代为征收。

第六,除少数地区用实物缴税外,其他地方一律将各种赋役都折合成白银来缴纳征收。

二、税收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条鞭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第二次里程碑式的赋役制度变迁,虽有失败,但在当时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除雇佣制度代替徭役制度、增加白银流通等,“一条鞭法”在税收方面对今天税收制度也是有启发的。

1.简化税制,提高效率
唐朝的“两税法”,存在很多缺点,比如各地的税率不同等,导致税收制度复杂,征收效率低。

而“两税法”从唐朝发展下来,明朝则据《鱼鳞图册》和《黄册》对赋役进行的征收管理依然较为繁琐、税种较多。

推行“一条鞭法”后,赋税和各类徭役的合并,减少了征收科目,减轻了地方官府征收赋役的工作量,降低了官府的
征税成本和百姓的纳税成本,从而提高明朝赋役征管的效率。

同样的,我国的现代的税收也应注重效率。

我国人口众多,纳税人人数也逐年增加,减少税收科目、降低纳税成本能够有效提高税收效率,增加财政收入。

例如我国目前的增值税、所得税比较繁琐,可以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效率。

又如我国一些地方机关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导致税收征管不力,效率下降,造成税收的超额负担。

2.平衡赋役负担,实现公平
明朝的土地兼并令赋役产生不均,豪强土地多而相对税负轻,反而贫苦农民的赋役负担较重。

“一条鞭法”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即计亩征银。

张居正在清丈土地后,使得被豪强占有的土地计入其拥有的土地,不再是“消失的税田”,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一条鞭法”的实施平衡了豪强与平民间的赋役负担,从而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

个人所得税的多次调整减免额即是对税收公平的完善。

减免额过低,则收入较低者的税收负担较重,收入高这税收负担相对较轻,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3.改革先在试点进行
“一条鞭法”实行也并非在全国范围内,而是在部分地区进行,并且各地区也不尽相同。

而现在的新发条颁布后,也经常会提前在部分试点举行,并根据具体实行情况进行完善,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由于当时南北经济和人文的差异,“一条鞭法”在南方更容易实行,
因此导致北方的效果不如南方明显。

如果当时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进行完善并修改,这一政策也许在我国历史上会成为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运用试点不仅可以在试行中对政策进行完善,还可以给民众适应期,理解并接受新政策,有利于其正在全国内方的推行。

三、缺点与启发
1.治标不治本
“一条鞭法”的改革是对征收对象的改革,即土地面积,在一定意义上平衡了农民与豪强的赋役负担。

但是从根本上看,这项改革仅仅将土地还给农民,但依然是和过去交同样的税。

但是豪强比农民富裕,如果税率相同的话,农民的相对税负更加重,使得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引起社会的动乱,所以还要对税率、税种、税收优惠等角度来改革。

因此对现代税法的改革更应该注重“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税收的公平问题。

2.未做到因地制宜
“一条鞭法”并没有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实行,但是根据已实行的地区来看,南北方的效果存在差异。

因为这项政策是源于南方,是根据南方的经济状况、地理情况和人文环境来制定的,但是将它完全推行到北方就变得不适宜。

虽然当时张居正已经意识到此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官员的急功近利,造成了南北方政策一样,而效果不利。

税法的制定是要因地制宜的。

虽然现在税法是全国统一的,但是
在资源税方面,我认为应该设定地区差异税率。

在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应该多增加税收优惠或适当降低税率,根据地区的地理差异来调整政策,更有利于税收公平的推行。

3.豪强逃避赋税
“一条鞭法”取消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免税免役特权,但是其依然可以利用关系、特权转嫁税负。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关系社会”,靠关系来谋职、晋升、享有特权,在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因此在现代社会更应该加强制度管理,加大遵纪守法的宣传力度,避免由此产生的不平等社会关系,从而造成有权势的人逃税。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史》付志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一条鞭法”新解》边俊杰 2011.11 《江西社会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