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一个人除非在他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敢于倾听自己,倾听他自己的自我,否则他不可能明智地选择生活。
——亚伯拉罕-H-马斯洛
作者简介
马斯洛(1908—1970)现当代全世界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有“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智商高达194的天才。1934年马斯洛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斯洛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斯洛在其心理学理论中指出:“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学派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本能乃至病态的一面,华生行为主义学派展示了物理、化学的一面,那么马斯洛人本主义学派则展示了人类健康、积极与主动的一面。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从而,马斯洛心理学又被称为“第三思潮”。
《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书内容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人类科学的方法论。第二部分“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纠正了我对健康人格的错误认识。第四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让我学会了让自己变得优秀、健康的方法。但本书主要讲的是第一部分“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和第三部分“自我实现”。
马斯诺的《动机与人格》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馆的理论、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等。即奠定了马斯诺的学术地位,又标志着其“后人本心理学”的萌芽。《动机与人格》自提出以后,一方面得到引用、引导、应用;另一方面也遭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尽管有的批评家试图提出更完整的需求理论,但迄今仍然没有一种需要理论能够取代它的位置。
“人类动机理论”是马斯诺关于需求层次的经典阐述,马斯诺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马斯诺指出,所有人类的需要可以根据层次进行排列,从对空气、食物和水的生理需要开始,接下来是心理需要的四个层次-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诺强调,我们的高级需要与我们对事物的需要同样是真实的,不可缺少的。在人类的需要问题上,他尽量避免了行为主义学派和弗洛伊德的过分简单的观点。“基本需要”的满足中马斯诺讨论了需要层次论的一些含义。包括需要的满足,需要满足的后果,以及需要满足与学习,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病理学与其他各种现象的联系等。“重新考查本能理论”是马斯诺重新考察传统心理学本能出的理论,这一套理论将生物学的本能概念应用到人类行为之中。本能学派的学者在遗传性的本能中寻找所有行为的根源。而与此相反的是,行为学派的学者倾向用学习来解释所有的行为。在这里,马斯
洛总结了在行为主义学者的研究方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认为,任何人对人类行为的详细观察都显示出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在需求的层次”中,马斯诺探讨了需求层次中的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差异。他认为高级需要是进化过程较晚的产物,而且在个体中也是较晚发展起来的。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生存来说越不迫切,其满足越可以被推迟。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够产生更大的幸福感,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而这也要求一个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马斯诺还探究了需求层次的含义。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是公正地看待人类高级功能的幸福感和复杂性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将人类行为与所有生物的动机。行为放到了一个连续统一体之内。马斯诺还概括了需求层次论对于哲学、价值观、心理治疗,文化和神学的意义。讲到“非动机的行为”时,马斯诺拓展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把表达性动机行为和艺术性行为也包括进来。与他同一时代的行为心理学家习惯于忽视学习、动机的行为之外的所有其他方面。马斯诺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或有目的的。马斯诺在“心理病理的起源”中讨论了两种不同的需要受挫的情况。威胁性的受挫可以造成病理表现,而非威胁性的受挫则不会。马斯诺强调,并非所有的受挫都是威胁的。实际上,剥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马斯诺还讨论了威胁性和非威胁性的冲突,同时还指出,某些冲突也有其正面的影响。
在“自我实现的人”中,马斯诺描述了他对自我实现的跨时代的调查,他概括了在选择和测试研究对象中使用的方法。这章的大部分都是马斯诺对自我实现研究对象的素质和特征所做的具体描述,具体包括:准确的感觉、自发性、超然、独立高峰体验、幽默感和创造性。马斯诺还指出,他的研究对象还完全不是完美的人,他还讨论了这些人的弱点。在理解人的动力结构方面,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迄今没有其他理论能够替代的模型。尽管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影响极大,被广泛引用和介绍。但对其理解却有一些混乱和互相矛盾的地方。心理学界有一个衡量人格理论的价值的六条标准,即涵盖面、简约性、精确性、经验验证性、实用价值和启发价值,但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很难有一种人格理论能够面面俱到地满足这个标准。如果用这六条标准来衡量,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精确性和可测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不足,但在启发价值,实用价值和涵盖价值方面却相当突出。总的来说,应该是相当不错。
我喜欢马斯洛,他对我有很大影响,以前只是浅浅地了解到几大需求层次,但他的《动机与人格》让我对自我实现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合上书,我想了想自己身边的人,在对待爱情、友情和事业上,有两三个人确实符合自我实现者的特点的,比如他们都强调对别人的肯定、希望他人成长、对个体的独特人格非常尊重,具备这位同伴的胜利感到高兴而不是受到这种胜利威胁的罕见能力;他们很少角色扮演,他们从不伪装无知、掩饰智慧,而是流露本身具备的天真或沉稳,用无邪或是坚毅的眼神和语言,都是他们的本色……。更多的人,仍然奔忙于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仍然被乌云蔽日,他们对高级需求置若罔闻或根本就无暇问津。
当然,马斯洛在强调积极人生上仍然更胜一筹,在他的成名作《动机与人格》中,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同样的潜能,只是某些人被低级的需求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束缚,腾不出精力去追求高级需要,而只有高级需要如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才是人之所以感到幸福的源泉。”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就像是身在异乡的异客”,自我实现的人的想法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按照世俗的要求和别人的眼光行事,对待有制度有瑕疵的社会时,他们更愿意从内部去改良,而不是在对外部的叫嚣中去试图毁灭,我特别赞同这句话。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从外部去改变它,只会出现两种情况:隔靴搔痒或是彻底覆灭。而从个人成长的源头找到问题的根源、从社会的发展的核心找到症结的发端,都可以避免彻底推翻后出现体无完肤的局面。对待个人尤其如此,何苦用外部战争的方式瓦解自己?如果内部的矛盾没有疏通,添加再多的外在社会头衔和位置,对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