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其意境和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其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通常采用动人的、形象化的词语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对登高望远的感受进行描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现秋景的美妙。
同时,他也用“峨峨翠嶂,凌云壁立”、“青山挂翠,绿水潺湲”等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山水景色。
在诗歌中,形象、生动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动人程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友情的坚韧。
这里的野火和春风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但也要适度运用,不能过度渲染,否则就会削弱诗歌的感染力。
三、采用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古代诗歌中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对仗和韵律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音律美感。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尽”和“流”、“目”和“楼”都是对仗,使整首诗歌在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之美,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人。
四、通过节奏和排比的手法增加感染力古代诗歌中的节奏和排比的运用也是表达技巧之一。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重音和轻音的组合方式,排比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节奏和排比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种节奏和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律美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一、古诗词的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指主人公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诗人塑造的诗中人物形象等)。
2.景物形象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山川、河流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事物形象主要指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征等。
二、古诗词的语言1.语言风格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
2.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意象,即诗中的形象,指诗词中蕴含诗人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景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
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现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
例如蝉多表达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表达孤直的性格:飞鸟表达居无定所等。
(4)特定语言指诗词使用的一些用典、用事特征的语言。
例如"秋水"多指眼睛;"尺素"指书信;"杨花"指性格多变:"登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昔盛今衰的悲凉等。
3.语言特色指古诗词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
例如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叠词(又叫"叠字")、炼字、诗眼等。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这里重点讲述描写、抒情。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2)景与景的关系常见的景物关系有动静、虚实、乐哀、抑扬、古今等,以及远近、色彩的明暗、浓淡等。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不是本诗的表 现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身份)。
2、借助诗中景物 (抒情性强)
理解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烘托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作者、注解)
课堂示例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 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 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 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考试说明: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 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 动的生活图景。
(二)、形象的特点: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什么样的品格. (孤傲)
人物形象鉴赏题
如何规范作答?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扩写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 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 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 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 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 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 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 有敬亭山了解了。
诗歌鉴赏的几个方面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方面:作者诗人抒情主体人物形象:叙事类、描写类、抒情类情景交融类把握意象1.把诗歌中描写了的对象筛选出来(罗列意象)2.判断描写时的情感倾向(向上、向下)是乐景还是哀景(着眼于诗句中的冷暖色彩词)(乐景哀情、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乐情)★情感倾向不一定与景物的情感基调对应形象分类:描写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景象、场景、画画,分析画本身。
分析画面:1.物象组成的方式2.动静3.画面色彩4.虚实★对抒情主体的理解认识★对意象的理解和认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寓意是什么,A指什么,A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形象身份+性格意象浅(诗中的)+深(诗外的):象征意味(联想象征)、喻指意义意境怎样的图像+怎样的主管感受+交融了怎样的作者情感狭义意象、景象ABC等意象组成一幅画面画面的感觉画中意象表达的感情记事人做过什么事+人的总体特征广义人物形象抒情主体意象:物象、情象(情绪)、事象(记叙人物的行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二、鉴赏诗歌的情感主旨(1)考察方向1.所抒发的情感2.诗歌的深层含义(留白)3.主旨是什么言在此意在彼(含蓄)(2)出题方式1.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反应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主旨类)3.表现了什么样的情趣?4.主旨是什么?情感(情趣、情怀、情义、情素、情绪、心理等)主旨(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社会现实、社会意义、启示、启迪)(3)答题方法★要有分析过程感情类:诗通过……表达了、寄寓了、抒发了、揭露了……主旨类:这是一首……(思乡、坏人)诗,(各句分别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情感)+评价例: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枯松倒倚。
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漫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
载我在潇湘画里。
这是一首写潇湘洞庭月下秋景的曲,全曲描写了枯松倒挂,落霞满天,孤鹜齐飞,山脉连绵,水面一望无际,西风渐起,云帆远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新课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PPT课件
•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 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 下传来的《霓裳》曲。 •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 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品味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较为复杂,欣赏层次较高。我们 不可能全部了解和掌握。一般只需要对几 种常见又比较容易把握的语言风格能体悟 就行了。比如含蓄和直白,豪放和婉约, 庄重和诙谐,沉郁和轻松等。而且,出题 者会从设题技巧上降低难度。比如例子当 中就用杜甫来做铺垫,杜甫的诗歌风格沉 郁顿挫是众所周知的。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第(1)题, 考生必须了解诗歌的常见体裁及其特点。 第(2)题要求考生能够对诗歌的每一联进 行简要分析。颈联景物引发的是诗人对历 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C项中的 赏析文字脱离语境,故错误。第(3)题为 比较阅读题,答题时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比 较,也要注意内容上的比较,注意结合诗 句作具体分析。
• (3)此题考查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以 前一小题为基础。前面已分析了词的豪放 风格,那么词的思想内容也必受风格制约, 再结合具体的词句,可分析出作者是以 “达观、豪迈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对具体描写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全词及 注释等内容,做到言之成理。 • 【答案】 (1)D (2)苏轼 辛弃疾 豪放 派
• (1)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石头 城》,就体裁而言,前者是________, 后者是________。 •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 威猛的声势,“收” 字则凸现了东吴一 败涂地的景象。 • B.颔联选取“铁锁”沉江、“降幡”出 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练地再现了西晋灭 吴的历史。
诗歌鉴赏复习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游__子__、__微__霜__、__鸿__雁__、__云__山__、__树__色__、__砧__声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描绘了一幅__寒__秋__送__别__时__凄__凉__悲__伤__的___画面。 (4)表达了_送__别__友__人__时__的__悲__愁__压__抑__,__不__舍__思__念__之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析】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即最能表现诗 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典雅、幽默化、口语化……);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三、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答题步骤 1.交代字或词或句子的具体意思。 2.说出字词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 入手,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 远近、明 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 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句子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 字(词、句)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 氛围)+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口诀
•
•
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 各样的困难。每天的生活“三点成一线” 各样的困难。每天的生活“三点成一线”, 学习” 成长” 高考” 学考” 学习”、“成长”、“高考”、“学考” 这些字眼始终在眼前盘旋, 这些字眼始终在眼前盘旋,象一座座大山 压在我的头顶上,有时真让人窒息。 压在我的头顶上,有时真让人窒息。尤其 一次次的考试失利, 一次次的考试失利,我甚至怀疑起自己究 竟能不能顺利地通过学考,心情异常郁闷。 竟能不能顺利地通过学考,心情异常郁闷。 在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来到公园散步, 在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来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一群老年人在吹拉弹唱,好不快乐。 公园里一群老年人在吹拉弹唱,好不快乐。 我不由放慢脚步,聆听他们的歌声, 我不由放慢脚步,聆听他们的歌声,感受 他们开心的氛围。听得入迷时,旁边一位 他们开心的氛围。听得入迷时, 中年人说: 他们心态真好, 中年人说:“他们心态真好,其实这些人 很多都是吃低保的。 很多都是吃低保的。”
鉴赏诗歌并不难,注意诗歌四大点。 鉴赏诗歌并不难,注意诗歌四大点。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形象包括人景物 语言重在抓风格 包括人景物, 重在抓风格。 形象包括人景物,语言重在抓风格。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含蓄意味先。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含蓄意味先。 表达技巧范围广 修辞方法是其一 范围广, 是其一。 表达技巧范围广,修辞方法是其一。 比喻借代和夸张,对偶对比连比拟, 比喻借代和夸张,对偶对比连比拟, 设问反问是修辞。表达方式早学过 早学过, 设问反问是修辞。表达方式早学过, 记议描写兼说明,抒情总是跟着跑。 记议描写兼说明,抒情总是跟着跑。 抒情手法多得很 直抒胸臆显爱憎。 多得很, 抒情手法多得很,直抒胸臆显爱憎。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法 ①读正文 ②读诗题 ③ 读注释
一、阅 读 ④读作者
二、判 断
①基调②诗型 ③ 背景 ④风格流派 ⑤ 体裁
三、审 题
①提示语 ②提问语
四、分 析
①形象 ②语言 ③表达技巧 ④思想内容
五、表 述
(略)“表达”意识 “分层”意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 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 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这一 萧索落寞的环境描写(反衬)为下 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的意外 惊喜作了铺垫,创设了意境。
⑩ 约南(寓宋 柳言秦后诗)期…陆姜…游夔辛悲文弃伤天疾痛爱祥苦国爱国低
三步:审题
题干
提示语 提问语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参②]考①消周答魂朴案;(这?】~里8形78容):极字其太哀朴愁,。吴兴(今属浙江)人。 不 秦旋1见国12③绕. ..表春何这泾曲你现草 等首水折认了, 强诗:。为表渭怀只 盛这现水古见 ,首了支伤古看诗诗流在今碑如人,写之,今什在作情行唐么今上样陕。客王是的西诗之朝如感省人路的何情中处春国尽?部理日势是请,情眺日黄简古景要属望衰沙关分秦经,,系析国水眼想的。。?之前当萦滨一年纡,: 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清后内新照容、应:雄、思铺浑陈乡、渲思优染亲美等、。、热比质爱喻朴大、夸自、然、 华张怀丽、才、对不准仗遇、确、反传歌复神颂等、。劳抒动言情人简、民意议、论丰反、、对 音叙官韵述府和、厌谐描恶写等战等。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
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青日和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
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
而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
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又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而又独上,见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
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描写边塞风物。
下阕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高考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中描绘的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
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 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后者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 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 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单击此处进入
专题突破通练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单击此处进入
备考简料清点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2.自然物象的鉴赏 (1)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如:刘禹锡《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 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其中“燕”作为动物意象,具有特定含 义。只有掌握了其具体含义——暗寓时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才能 正确把握诗旨。 (2)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如:李白《送友人》有“浮云游子意,落 日故人情”句,其中“浮云”“落日”是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意象,而一 “浮”一“落”又是意象中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其彰显的 情感意蕴与比兴意义不可忽略。
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答案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 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 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 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 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 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 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的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 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 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 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绿阴,遮 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 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 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 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里,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
例2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 “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解析】联系前文看:“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 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不难看出所谓的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应是指破坏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结尾采用第二人称,与读者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更易于沟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答案】指的是针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 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技巧点拨】 明确思路,把握方法,事半功倍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各有侧重。明确了思路,把握相应的方法,能收事半功 倍之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作品的观点态度,甚至于作 者本人的风格。鉴赏文章风格,既要综合分析文章结构、表达、语言等各个方面,又要结 合作品甚至时代文风。鉴赏评价文章语言技巧,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 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 进而总结了语言运用技巧、语言风格。
二、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题目(2002年上海卷) 今春又路过故乡江苏宜兴县,热情的主人在匆忙中陪我去看灵谷洞。天微雨,主人感 到有些遗憾。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 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 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 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 一于含灰的中间色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 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 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 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 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 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 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 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 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这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 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 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解析】考查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强调树叶主体地位。“娓娓讲述”用了 拟人的方法,再者就是把两者平等对待,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应是平等 的关系。 【答案】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 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和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 想”,也对。 【技巧点拨】
例3 对于“湿”,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 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作者的独特感悟: 传统文化的渊源:
【解析】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湿”的独特感受就是第二段中“但湿了的 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渊源,则是其文字之后的内容, “风雨归舟”“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 【答案】独特感悟: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技巧点拨】 感受形象,触发联想,玩赏文章的意味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 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鉴赏形象,要考虑文章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 位,有什么意义等。整体把握形象,调动生活积累,尽可能地引发相应的联想和 想像,进一步深入品味文章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领会作品的妙处。
【方法小结】 品评语言技巧最主要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修辞手法首先是要辨 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恰如其分 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另外对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段 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对联想、想象、象征等表达方式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也应学会分析。同时还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 点,然后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进而 总结出语言运用技巧、语言风格。如果是鉴赏整篇文章风格,那就既要综合分析 文章结构、表达、语言等各个方面,又要结合作用甚至时代文风来看了。
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考点
2005年《考试大纲》将此考点内容阐释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好的作品语言,是指那些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 术感染力等特点的语言。它是文学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鉴赏语言就 是考查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怎样独特的表 现力。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一个总的说法,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作 品内容的。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方面,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 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事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二是选材剪裁方面,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生动、 真实、新颖。三是表现手法方面,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四是结构安排方面,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 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文中是否有所运用;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 致。五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 这类试题往往从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技巧鉴赏等方面来命题。
二、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题目(2003年全国卷,选文见第4课时同版块第一题) 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 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 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游子们的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 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 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从文章“一个人 为自己的一生定调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 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惟一不变的是“思乡”,可是B项却说“童年的烙印”,决 定自己的方向,与文章观点正好相反。D项中的“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是旧典,但并无新意,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是表达乡土情结的典型 用语。E项错在生动具体,最后一段全文主旨升华,以概括性的语言作结,而非生 动具体。 【答案】AC
理解修辞的作用,联系前后文,解析文章。
准确判明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联系前后文,明晰运用修辞手法的作 用,有助于我们较好地品评文章精彩语句。以本题为例,“不,这是那片 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一句是强调,强调树叶主体地 位,强调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应是平等的关系。尤其还运用了拟人的方 法,更突出了这一点,显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力· 思维· 方法
一、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题目(2002年北京卷) 一片树叶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 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 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 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 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 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 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 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 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 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 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 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 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 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在的西方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 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 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 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 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