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神经免疫调节解读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1. 引言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传递电信号来快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方式,主要控制机体的瞬时反应和快速反应,如运动、呼吸等。

而体液调节则是通过内分泌系统释放激素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控制机体的长期稳态和代谢活动,如生长发育、代谢平衡等。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共同组成了生物体内的调节系统,通过相互协调作用来维持机体的稳定内环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自拥有独特的调节方式和作用对象,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与协调。

只有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结合、相互配合,机体内部环境才能得以稳定和平衡。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生物体内稳态的平衡。

它们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作用提供了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相对恒定的基础,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密切关系也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生物体内部调节机制的奥秘。

1.2 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两种重要调节系统,对于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与行为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机体内的协调性,不仅关系到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还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保持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深入研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稳态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体内调节机制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更深入的生物学研究或医学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命科学的精髓。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excitability):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2、阈值(threshold):在实际测量中,常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3、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成为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成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5、稳态(homeostasis):正常功能条件下,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浓度等)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我们把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稳态。

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

7、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活动实现的。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成为反射(reflex)。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8、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9、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例如心肌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等。

10、行为调节(behavioral regulation):是指人们通过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的变化,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活动规律,从而对个体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方式。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 小题必练16 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 小题必练16 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分析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关于该专题考查的内容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

预计高考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动物激素的调节等仍是命题热点;本部分的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

2.(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解析】受一定刺激时K+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0.(必修3 P25思考与讨论1)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2)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3)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1.(必修3 P26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 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12.(必修3 P27模型建构)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 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13.(必修3 P32资料分析)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 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 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14.(必修3 P33基础题2)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和抗利尿激素)。排尿不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随排尿过程还排出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有害物质如尿素等。15.(必 修3 P33拓展题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 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所以激素 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不如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16.(必修3 P36资料分析2)HIV浓度升高,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 T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 8.血Na+过低,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血Na恢复但不会持续升高。 分级和反馈调节
• 9.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体液——神经调节
机体脱水,总体表现为体液容量明显减少,机体失水。导致机体脱水的原因有很 多种。按照脱水时失水和失Na的比例,可以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 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多于失Na,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低渗性脱 水表现为失Na多于失水,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同时伴 有失Na,且两者丢失的比例相同或大体相同,一般不会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3 高考核心知识回顾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3 高考核心知识回顾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3高考核心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一、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tb细胞亚群11项讲解

tb细胞亚群11项讲解

tb细胞亚群11项讲解
TB细胞(T细胞辅助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在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

TB细胞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其中包括TB细胞亚群11。

以下是关于TB细胞亚群11的一些讲解:
1. 功能,TB细胞亚群11,也称为Th11细胞,是一类T细胞辅助细胞的亚群,主要功能是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参与免疫调节。

它们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免疫平衡和抵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细胞因子产生,TB细胞亚群11主要产生一些特定的细胞因子,如IL-10(白细胞介素-10)和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这些细胞因子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维持免疫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免疫调节,TB细胞亚群11在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调节免疫应答以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对组织造成损害。

4. 研究意义,近年来,对TB细胞亚群11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发现它们在许多免疫相关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自身免疫疾病、过敏反应和肿瘤免疫等。

因此,对TB细胞亚群11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并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TB细胞亚群11作为T细胞辅助细胞的一种重要亚群,通过产生特定的细胞因子和参与免疫调节,对维持免疫平衡和防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对其功能和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调节网络,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免疫调节”(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 泡泡男孩 ” 移植 了姐姐凯 瑟琳 的骨 髓干细 胞 , 可两人
的骨髓并 不完全 匹配。手术后 , 凯瑟 琳骨髓 内潜 伏 的 致命病毒 就侵入 了“ 泡泡男 孩” 脆弱 的身体 , 肆意地 并 大量繁殖 。过渡 设疑 : 瑟琳骨 髓 内潜 伏 的致命 病毒 凯 在泡泡男孩体 内充 当什么 ?引 出免疫反应 中抗原的知 识点教学 。多媒 体呈现 抗体 的发现过 程 资料 , 生 自 学 主分析 , 教师帮 助学生 回忆抗 体 的本 质 、 能 , 功 通过 设 置生活 中的情 景 , 出问题 : 提 母乳 喂养 , 6个月 婴儿 头 不容易患病是为什么?说明抗体 的分 布。出示 给婴儿
每部 分知识 都
以“ 泡泡男孩” 的相关 内容过 渡 , 层设 疑。使学生 置 层
身于情境之 中, 迫切想知道治疗的方 法 , 激发学 生的学 习欲望 , 主动学习 , 完成知识的意义构 建。
2 2 1 人体 的三道 防线 .. 以对 “ 泡泡男孩” 来说 , 泡泡
过计 划免疫 接种 , 免疫有 一定 的感性 认识 。而体 液 对 免疫生理过程 复杂 , 一个微 观 、 象 的动态过程 , 是 抽 而 且专业术语 多 , 容易混 淆 , 记忆 , 学生理 解带来 困 难 给 难, 因此将体液免疫 的过程定为本节课 的重点 、 难点。
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 以激发学 生学 习动机 为 主线 , 通过 多媒 体
是 回顾 激活原有知识技 能 , 并在原有基础上深化 。 2 22 免 疫 细胞 的起 源、 .. 分化 以当时 医生们 认 为 “ 泡男孩 ” 泡 的疾病 , 唯一 的治疗方法 就是进 行骨髓移 植手术 。为渡设 疑 : 为什 么人们 寄希 望于 骨髓移 植 治 疗“ 泡泡男 孩 ” 的疾 病 ?引 出骨 髓 与免疫 细 胞 的产 生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测考点11 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测考点11 免疫调节

(2) 病 毒 侵 入 肺 泡 细 胞 , 免 疫 细 胞 被 激 活 , 释 放 细 胞 因 子 , 直 接 刺 激 下 丘 脑 ___体__温__调__节____中枢,导致身体发热。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__酶__的__活__性_____进而影响细胞代
谢。 (3)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___效___应__T_____细胞,能够
组别
剂量(mg·kg-1)
IgM
IgG
对照组

456Hale Waihona Puke 104模型组—
203
63
440
255
100
柳茶多糖处理组
220
193
60
110
167
45
注:IgM、IgG 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
(1) 表 格 中 的 模 型 组 应 为 __免__疫__低__下_____ 的 小 鼠 , 对 照 组 和 模 型 组 每 天 的 处 理 应 为 ___灌__胃__等__量__的___0_.9_%__的__生__理__盐__水______________。
异性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在感染过程中,参与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与细胞主要包括 ___黏__膜__、__吞__噬__细__胞___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鼻腔,刺激鼻腔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 喷嚏排出病毒,这种反射的特点是__人__生__来__就__有__的__先__天__性__反__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若在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存在“预存免疫”而
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其原因是
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具有相应抗体,接种疫苗时会被体内相应抗体部分清除而降 ___低__免__疫__效__果__(_或__导__致__不__能__携__带__S__蛋__白__基__因__进__入__细__胞__内__表__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

2024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

2024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摘要随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ce111ungcancer,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胸外科的麻醉管理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

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会影响免疫功能和肿瘤生长转移,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能够激活抗肿瘤免疫,影响局部和系统性免疫。

麻醉和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交互作用。

本文将对麻醉方式和药物以及免疫治疗对NSC1C免疫状态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11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ce11death-1igand1,PD-1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早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ce111ungcancer,NSC1C)患者中均取得了成效,开启了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口]。

PD-1/PD-11抑制剂半衰期长且作用持久,不仅对免疫系统有长期作用,甚至对后续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影响。

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也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应答以及肿瘤转移有一定作用。

如何优化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患者胸外科的麻醉管理,最大地发挥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而不增加药物的毒性,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对麻醉方式和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NSC1C免疫状态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01、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进展CheckMate816是评估可切除NSC1C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In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比单纯化疗,纳武利尤单抗(PD-1抗体)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显著提升可切除NSC1C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1ogiccomp1eteresponse,pCR)率(24.0%vs.2.2%)和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surviva1x EFS)(中位EFS:31.6个月vs.20.8个月)[2]oIMpowerOIO是可切除NSC1C经手术切除、化疗之后辅助免疫治疗的H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比最佳支持治疗,术后行阿替利珠单抗(PD-11抗体)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PD-11≥1%的∏~ΠIA期NSC1e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1z DFS)(中位DFS:未达到vs.35.5个月)和5年总生存(overa11SUrViVa1,0S)率(5年OS率:84.8%vs.67.5%)[3]β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NSC1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用于NSc1C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11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11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封闭抗原
受体交联
三、补体与免疫调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补体活性片段自发灭活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免疫调节 调理吞噬、免疫黏附
四、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调控免疫细胞发生和发育 细胞因子的双向免疫调节 正调节 负调节 调控Th细胞分化和免疫应答类型 机体对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比较
T细胞耐受
耐受形成 较易 耐受诱导期 较短(1~2天) 耐受维持时间 较长(~150天) 耐受原种类 TD抗原 TD抗原 高剂量 可耐受 低计量 可耐受 TI抗原 高剂量 不耐受 低计量 不耐受 主要耐受机制 中枢 克隆清除 外周 缺乏共刺激分子 致克隆失能
B细胞耐受
较难 较长(约70天) 较短(~50天) TD和TI抗原 可耐受 不耐受 可耐受 不耐受 克隆流产 抑制SIgM表达 致克隆失能
淋巴细胞产生ACTH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 素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 因子,反馈信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二、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抗原受体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
BCR、TCR的多样性形成容量极大的受体库和克 隆储备,以针对外界各种抗原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而且使不同种群或群体对不同抗原的应答及强度 各异,是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遗传学机制。

耐受原(tolerogen):诱导耐受形成的 抗原。 同一抗原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为耐受 原或免疫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 性状及剂量,免疫途径和被免疫个体 的遗传背景等。


完全耐受(complete
immunotolerance):机体同时发生T、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3、这些例子说明了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节
引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 急促与有关功能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ABC
案例解读
资料一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保尔· 布洛卡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 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 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 能说一个“Tan”字。对病人进行检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 讲话的有关肌肉和发音器完全正常。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部(S 区)有病变,这个病变部位正好位于大脑皮层控制口咽肌运动 的区域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话动作有关。 后人将这种病例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 神经 脑 脊髓 中枢 神经
脊神经
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 神经元(神经细胞)
树 突 细胞体 轴 突 末 梢
髓鞘
轴 突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神经纤维
神经
案例解读
资料二 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报告了另一个病例:病人能 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可奇怪的是,他听不懂别人说话, 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颞上回后部(H 区)有病变,韦尼克推测,这一区域与理解语言有关,是语 言感受中枢。 后人将之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
遗忘 (信息丢失)
遗忘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流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一定刺激 ++++----++++ ----++++---- ----++++---- ++++----++++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

顶部:调节下肢运动 中间:调节上肢运动 底部:调节头面部肌肉运动 *倒置
*对侧
皮层代表区范围与躯体的精 细复杂程度有关
皮层内侧面——内脏活动中枢
大脑内侧面 与内脏活动 有关的区域 (蓝色) 血压 呼吸 胃肠道运动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与语言区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 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 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 涉及到人类的听、写、读、说。这些功 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 些区域称为语言区。
轴突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种类 感觉神经元
神 经 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神经纤维
神经
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
神经元 的轴突 和长的 树突以 及外包 的髓鞘 组成 神经 许多 集结成束
纤维
外包结缔 组织
(4)不良情绪也会影响神经传导 (5)机械压力 (6)电流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各级神经的功能 1.各级中枢的生理功能 2.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脑结构和功能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
3.学习和记忆
下 行 传 导 束
上 行 传 导 束
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 控制
1.各级中枢的生理功能
--++++--------++++++++--++----++++++++--------+++ 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

解析 (1)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受到的刺 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后肢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后肢的效应器,因此 伤及的是传出神经。(2)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后肢,左右后肢均不 收缩。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是否同时受损,可刺激左后肢(传入 神经正常),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右后肢收 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右后肢不收缩。 答案 (1)传出 (2)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刺激左后肢,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 若 右后肢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伤;若右后肢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 损伤
(3)实验成功关键点 ①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 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 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长状况相似的平均分组,每组 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 ③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 ④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 空白对照组可使用蒸馏水。
题型三 通过创新实验,考查考生科学探究能力 3.在动物场景恐惧条件反射实验中,小鼠在一个测试场景中接受一定电流强度的
足底电击,获取对这个场景的联合型恐惧记忆。表现为24小时后再次将小鼠放 回同一场景时,小鼠在该场景的活动明显减少,并伴有大量的僵立行为,而将 小鼠放在一个与电击场景不完全相同的场景时,小鼠僵立行为的时间会明显变 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场景恐惧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恐惧时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会增加。

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 儿童

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 儿童

1. 介绍主题: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2. 简要说明研究背景,为什么重要:TB细胞亚群在儿童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11项解读对于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TB细胞亚群的定义与功能】3. 说明TB细胞亚群的概念以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 阐述TB细胞亚群与儿童免疫系统的关系【11项解读的概述】5. 简要介绍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的概念以及其意义6. 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11项解读的详细解析】7. 详细解读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的每一项内容,包括其相关研究成果和在儿童免疫系统中的作用8. 分析每一项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儿童免疫系统中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的应用】9. 探讨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在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前景10. 分析其在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11. 总结全文,强调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在儿童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 展望未来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导言】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尤其在儿童免疫系统领域,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TB细胞亚群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儿童免疫系统的理解,还有望为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TB细胞亚群的定义与功能】TB细胞亚群是指T细胞中具有不同功能和表型特征的亚群。

在免疫系统中,TB细胞亚群扮演着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维护免疫稳态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儿童的免疫系统中,TB细胞亚群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

研究发现,TB细胞亚群的功能异常与儿童免疫系统失调相关联,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1项解读的概述】TB细胞亚群11项解读是指对TB细胞亚群中的11个重要指标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揭示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11项指标包括细胞表面标志物、功能分型等多个方面内容,涵盖了TB细胞亚群的多个关键特征,对于揭示TB细胞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表型和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 激素、神经递质
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 细胞内 的物质(如 血红蛋白
、呼吸酶等)
不属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 外界 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
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 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 缓冲 反应。
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实例:
(1)体温调节。 ①调节中枢: 下丘脑 。
②相关激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③相关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骨骼肌、肝脏。
④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调节。
①调节中枢: 下丘脑 。
②相关激素: 抗利尿激素

③主要调节器官: 肾脏 。
④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 。
(3)体温: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
1.稳态的调节机制: (1)主要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2)稳态的相对性: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生理意义: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C.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的增加
D.输入的 Na+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
外液
[答案]A
[解题技法](关系图突破法) 血浆、组织液、淋巴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静脉滴注液体直接进入 血浆 ,进而进入 组织液 。 (2)为了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细胞内液的含量变 化 不大 。 (3)Na+主要存在于 细胞外液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动物机体不仅从内、外界环境接受刺激引起其生命活动的变化,而且还不断受到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的侵袭,因此体内形成了多种因素-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侵袭,以确保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和种族的延续。

在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这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这一章的学习将带你步入这个殿堂。

本章提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三大感受和调节系统,三个系统通过共同的生物信息分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同维持动物机体的稳定。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神经递质样物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

应激和免疫条件反射时可以产生某些调节物质在神经、免疫系统之间起到中间介导和桥梁作用,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对它们自身的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使机体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态。

(光盘资料11-1动物机体内的免疫系统)过去认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之下,神经内分泌系统(neuroendocrine system)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近些年来发现,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也是机体内的一个重要感受和调节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神经科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揭示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双向互相调节的联系,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这一概念。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一方面免疫系统及其产物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另一方面某些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激素受体已被包括在免疫系统的内源性成分内,它也可以影响和调节免疫功能,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

目前,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神经免疫学(Neuroimmnunology)、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mnunoendocrinology)等。

11.1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各具特色,又密切联系的三大调制系统(1)从种系发生的观点来看,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区分和定义是局限于多细胞生物的。

但是,这三大系统共同的基本功能如信息的感受和传递,其雏形早在原核生物时期就有所体现。

一般认为,神经元最先在二胚层动物水螅的胚层间出现;单细胞生物就有了吞噬等非特异性反应;单细胞生物如梨形四膜虫等含有胰岛素样物质。

这些事实提示,三大系统的种系进化可能是不同步的。

从个体发育上,三大系统出现发生在不同阶段,神经系统的形成晚于免疫和内分泌系统。

(2)三大系统在动物体内都有广泛分布,但它们对环境信息的敏感性,获得、传递、储存信息的方式及对机体功能的调控方式(路径)、强度各不相同。

神经系统有以突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可借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器官,包括内分泌和免疫组织与细胞。

所以,从广义上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

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以及化学与电突触来实现,而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由体液运输完成的。

免疫系统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行使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既可感受细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的刺激,具有感受和调节的功能,同时免疫细胞随体液在全身流动,因而被称为“流动的脑”(mobile brain)。

三大系统对内外环境的不同性质刺激的敏感性不一样。

如触摸刺激仅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对病毒、细菌、肿瘤细胞等(都是神经系统难以识别的)刺激敏感。

三大系统既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有不少共性。

三大系统可共享信息分子及其受体,表现为大多数神经肽、激素及细胞因子可分别在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细胞内合成、分泌;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信息储存和记忆的功能;三大系统均有周期性变化,如睡眠、多种神经肽和激素的分泌节律、外周血与脾内淋巴细胞数目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三大系统内部均存在正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更趋协调、准确、精细。

三大系统既有各自独立的作用,但又有两两或三重相互作用的范围,它们是多重双向交流的复杂网络系统。

三大系统间的作用方式,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既有先后之分,亦有同时作用。

系统交互作用的性质可分为增强、减弱、协同等方式体现,在不同时间上各自起到不同程度主导作用。

一般说来神经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制中居主导地位。

三大调节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由此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图11-1)。

应激图11-1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环路(自.何维.医学免疫学(八年制).2005)11.2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11.2.1 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脊髓、脑干、下丘脑、海马和大脑皮层中都存在参与调节免疫活动的神经中枢,各中枢之间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免疫调节中枢通过支配免疫器官的自主神经末稍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HT、谷氨酸等,以及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分泌多种激素如促甲状腺素、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于免疫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调节免疫系统的活动。

11.2.1.1大脑皮层及精神因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生理学上常用采用损毁核团及传导通路的方法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免疫系统影响。

实验性损伤小鼠左侧大脑半球的大脑皮层可导致小鼠免疫功能减弱,而损伤右侧大脑皮层则增强免疫功能。

损伤人左侧大脑皮层可导致脾淋巴细胞数目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外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但右侧皮层受损无上述变化。

近年来,精神因素对免疫的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抑郁、焦虑、情绪变化以及各种精神病均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如悲伤者免疫应答功能显著降低,抑郁病患者淋巴细胞增殖或NK细胞活性低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孤独感或激怒等个性心理特征等可抑制免疫反应。

精神因素对免疫功能系统的作用是复杂的,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11.2.1.2 下丘脑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实验性损伤下丘脑前叶除了导致内分泌功能、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导致许多免疫功能下降,如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降低,脾细胞数减少,胸腺退化,甚至影响到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动物对植物血凝素的应答敏感性降低,糖皮质类固醇增多,抑制组织胺释放和免疫。

破坏下丘脑后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下降,抗体产生减少。

应激(stress)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两个途径。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作用轴(hypothalamus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不同的应激刺激,包括过冷、过热、中毒、感染、创伤、外科手术、发热、缺氧、疼痛、过劳、恐惧等都可以通过激活下丘脑释放CRH,引起腺垂体分泌ACTH,再通过血液循环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后述)。

(2)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作用轴(non- hypothalamus pituitary adrenal axis,NHPA)电击切除了肾上腺的大鼠尾巴也能明显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应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除了HPA途径外,可能还有其它联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通路,称为“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NHPA)”的调节通路。

NHPA有阿片参与的应激免疫和免疫因子参与的应激免疫。

①阿片参与的应激免疫机体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阿片肽,β-内啡肽)在应激性镇痛抑制免疫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阿片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中枢的和外周的作用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电击应激就是通过阿片肽的释放,抑制NK细胞的活性;内源性的阿片能明显地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

②免疫抑制因子参与的应激免疫损伤性应激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时血液内可产生一种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因子。

在非损伤性应激,如对鼠束缚10~20小时,并未造成直接组织损伤时,也可使血清中产生一种能抑制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因子。

这种非损伤性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不受切除肾上腺影响,但能被全身麻醉翻转,脑内GABA神经元也能对抗这种非损伤性应激诱发的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提示这种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与作用可能与CNS(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11.2.2 外周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11.2.2.1免疫组织细胞的神经支配形态学研究表明,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都有植物性神经支配。

脊神经中的内脏纤维伴骨动脉滋养孔进入骨髓,支配骨髓内血管及实质,与细胞关系密切。

胸腺可接受膈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来自腹腔神经结的交感神经形成脾神经沿脾门入脾,迷走神经伴动脉入脾。

在淋巴结的包膜下及包膜内,可见胆碱能神经纤维,而肾上腺素能神经则进入淋巴结实质中,饶周边血管分布,少数在实质中游离。

在淋巴结内还可见到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 )、神经肽Y(NPY)等肽能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支配淋巴管。

肠粘膜下层的淋巴小结或Peyer氏结与粘膜免疫密切相关,并受P物质肽能神经纤维的支配。

以上事实说明,免疫组织和器官受到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肽能神经纤维的支配,从形态上体现出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这种神经支配有突触和非典型突触两种方式。

放射自显影术、放射受体分析法等已证明,在免疫细胞上有许多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受体,包括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受体,如T、B细胞及各种白细胞上有肾上腺素β受体、人多型白细胞上有肾上腺素α受体;组胺(histamine)受体,如T、B细胞上有H2受体、T辅助细胞上有H1受体;阿片(opioid)受体,如T、B细胞及单核细胞上发现有受体。

另外还有血管活性肠肽 (VIP) 受体、生长抑素(GHRIH;somatostatin ,SS)受体和P物质(SP)受体等。

自主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可通过非突触弥散以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调节。

11.2.2.2 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来自外周神经的儿茶酚胺和神经肽类的神经递质至少对三类免疫组织细胞有调节作用:①淋巴样基质(Lymphoid stroma)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和附属细胞(accessory 包括抗原处理和递呈细胞),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作用成纤维细胞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作用于上皮细胞,引起其增生、分泌激素、促使细胞间的耦联;作用于骨髓的基质细胞(stromal cell)可使其合成和释放细胞介素和生长素、细胞的黏附和移动;作用于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可影响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作用于巨噬细胞,可促使其吞噬和分泌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