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西晋灭亡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西晋的灭亡(1)背景:①少数民族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②八王之乱: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420)(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的崛起: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南朝(420——589):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定都于此的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统称为“六朝”。
3.江南的开发(1)原因:①社会环境: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②劳动力和技术: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
③政策: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④地理:南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2)表现: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南北对峙: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
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280年:西晋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
280年:西晋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
黄色部分为西晋疆域西晋(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大一统王朝。
由晋武帝司马炎在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
晋武帝凭借父祖余荫和世族支持而得位。
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称“西晋”,为晋朝的一部分。
这大一统时期为时仅51年,倘由灭吴到五胡十六国开始计,则仅24年。
西晋先定都洛阳,后以长安为陪都。
实行两京制。
历史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士族,祖父司马懿历任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官至大将军、父亲司马昭官至相国,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霸府司马氏控制下在263年灭了蜀汉及平定随后的钟会之乱。
265年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
西晋于279年发动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
如司马氏一家,是形成霸府政治的世族权臣,在高平陵之变后,武力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
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
同时又颁布“占田令”,以保护世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
粉色为226年孙吴疆域大吴(229年-280年5月1日,史称三国吴、孙吴、东吴或吴朝)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东南部政权。
起源于孙坚,孙策奠基、次子孙权立国。
孙氏发迹于吴地(江东)。
另外汉献帝刘协曾封孙策为吴侯,魏文帝曹丕亦封孙权为吴王,孙权故而定国号为“大吴”;因中心统治地区古称江东而称作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或吴朝。
三国之中,东吴水军最强,占领扬州、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
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才被西晋灭亡。
198年群雄割据图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237年-238年为四个国家并立时期),也是魏晋南北朝和六朝的开端时期。
浅谈西晋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浅谈西晋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历史的悲剧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重现,大乱之后的王朝大都延续了“短命”的悲情色彩,西晋王朝便是既短命而亡的秦帝国之后,又一个“朝生夕死”的王朝,“冬,十一月,乙未,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
群臣号泣,攀车执帝手,帝亦悲不自胜。
”(1)晋愍帝留给我们的除了昏庸无能的斑斑劣迹可能就只有他群臣们悲伤的背影。
而探究其灭亡的原因,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原因有内部及外部两个方面。
西晋建于公元265年,乃曹魏权臣司马炎夺权篡位所创。
晋武帝前期,西晋南有孙吴之患,北有匈奴、鲜卑之危,司马炎或许是于形势所迫,尚能做到矜矜业业,勤于政事,选贤任能,勤俭节约,由此也带来了“太康之治”的繁盛局面。
然而,随着东吴的覆灭、国家的安定,后期的晋武帝一改节的俭朴素之风,好大喜功,在朝廷内外掀起一股奢华之风,自上而下遍及群臣。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惘然自失。
”(2)晋武帝帮助晋朝权富王凯与石崇斗富的经过便是最鲜明生动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晋武帝在最重要的立储之事上听信谗言,犯下致命的错误,立痴傻的司马衷为太子,由此埋下了西晋此后历代君主或昏庸无能或浮华奢侈的祸端。
由是观之,作为西晋的“第一任领导人”,晋武帝司马炎不仅没有以身作则,反而开不正之风之先河,而且在几次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决策中屡屡犯错,他的表现可能就已经注定了西晋短命而亡的悲剧命运。
“武皇既崩,山陵未干而难变继起”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
(3)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晋武帝开创的奢华腐败之风并没有随着武帝的离世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而沿用了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更是起了对波助澜的作用。
西晋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
西晋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虽然它的存在时间不长,但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考试中,了解西晋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很重要。
本文将对西晋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治西晋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265年,由司马炎建立。
其前身是东晋,在东晋灭亡后,司马炎建立了西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朝代。
西晋的统治比较稳定,国力强盛,政权基础是军事。
二、西晋的政治制度西晋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制度。
国家行政机构分为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指的是太府、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西晋还创立了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官员的选拔方式。
三、西晋的经济和社会西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农业生产有所改善,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调控。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交通和商贸往来活跃。
封建地主阶级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而以百姓为主体的农民阶级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四、西晋文化的发展西晋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学和艺术方面。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诗人陶渊明和曹操等一批杰出的文学家。
在艺术方面,石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西晋还恢复了篆书的记载和使用,对后世书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西晋的衰落和结束西晋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内忧外患的因素。
内部面临的困扰包括族群的分裂和对农民的压迫等问题。
外部面临的困扰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这些压力最终导致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西晋在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下正式结束。
综上所述,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它的建立和统治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了解西晋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相关知识,考生可以对西晋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广度。
希望本文对考生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是被五胡所灭,东晋是被刘宋所灭。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
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
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
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扩展资料:
五胡乱华介绍: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
弱之际,“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
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
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
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南渡导
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
魏统一北方(439年)。
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
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581年隋文帝杨
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复习:西晋的兴亡
[键入文字]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复习:西晋的兴亡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复习:西晋的兴亡
一、西晋建立:
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 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二、占田制:
占田制是西晋武帝颁布的土地及田赋制度,主要内容有(1)普通成年男子占田70 亩,女子30 亩。
丁男50 亩,丁女20 亩。
(2)户调。
丁男立户者,每年缴纳绢3 匹,绵3 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者,纳半数③士族地主有占田、荫客级荫亲属的权利。
占田制将农民占田合法化,对士族的占田给予一定限制,但也给予了士族地主大量特权,对
超限占田和土地买卖没有限制。
1。
西晋历史高考知识点必修
西晋历史高考知识点必修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和沉沦有着许多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的特点。
对于高考来说,西晋的历史知识是必修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些西晋的历史知识点。
一、政治制度和执政者西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晋”作为国号的朝代。
它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在八王之乱后统一北方,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西晋的政治制度与东汉时期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司马炎实行了郡县制,将各地的豪强分封为郡县官,加强了地方统治。
在西晋历史中,最著名的执政者是司马炎及其后继者。
司马炎的文治政绩尤为引人注目,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修复国家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使得西晋在他的统治下得以盛世的繁荣。
然而,司马炎的治世并非一直风调雨顺。
从司马炎的孙子司马衷开始,西晋进入了一个逐渐衰落的时期。
腐败、内乱、分裂等问题不断出现,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二、经济状况与改革措施西晋时期,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长期战乱,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村经济状况。
此外,他还提倡民族工业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然而,西晋的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有一段辉煌的时期,但骨子里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土地集中、兵役重、税收繁重等问题仍然困扰了大量农民。
这些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西晋的衰落。
三、文化思想与文化成就西晋是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它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在艺术上,西晋时期是壁画悬挂和石窟雕塑繁盛的时期。
著名的石窟艺术如敦煌莫高窟等,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称道。
在文学领域,西晋也有着重要的成就。
《世说新语》是西晋杨修所著,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情况,对后来文人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名家如左思、陶渊明等也以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所熟悉。
总的来说,虽然西晋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动荡,但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成就仍然不可忽视。
西晋知识点总结
西晋知识点总结一、历史简介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
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群雄割据,导致东汉政权的动荡,最终瓦解。
在这种环境下,曹魏和东吴同时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三国鼎立的混乱局面下,司马炎趁机发动了晋灭吴之战,最终于公元280年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西晋。
西晋在公元420年灭亡。
二、政治方面1. 统一中国:在司马炎建立西晋后,通过一系列征战,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局面,为中国进入统一的大一统时代奠定了基础。
2. 政治稳定:在西晋时期,统一了中国,实现了政治的稳定。
政权更迭较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君臣关系:西晋时期,君臣关系相对和睦,司马炎及其后继者比较注重百姓的生活,政治上以德治国,尊重君臣关系。
这是西晋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方面1. 开发农业:西晋时期,人口逐渐增加,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大力支持,实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积极开垦荒地,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发展手工业:西晋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建立了各种手工业组织,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了手工业的水平,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3. 加强商业贸易:西晋时期,政府大力推动商业贸易的增长。
修建水利工程,加强航运业的发展。
开通交通,发展贸易,加强对外贸易,提高了国内贸易和外贸的水平。
四、文化方面1. 文人荟萃:在西晋时期,文人荟萃,兴起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有司马相如,诸葛亮等著名文学家,华罗庚、巴金等科学家和思想家。
在西晋时期,中国文学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 儒学复兴:西晋时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礼乐,崇尚孔子思想。
推崇儒家学说,加强了儒学教育。
当时还建立了国学,播种了后世儒学的发展。
3. 科技发展:在西晋时期,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有以王恽为代表的数学家,曹毗为代表的医学家等,他们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晋历史:西晋是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西晋是被谁所灭?
西晋历史:西晋是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西晋是被谁所灭?公元265年,司马炎奋二世之余烈最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
又于15年后在大将军王濬(jun音四声)苦苦劝说下,本无心无志于环宇一统的司马炎无奈之下发兵讨伐孙吴政权,于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举灭掉了当时最后一个分裂王朝东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实现天下一统。
但是10年之后,即公元291年发生八王之乱,随后政局动荡,于公元316年亡国,国祚51年。
西晋一个实现了大统一的王朝,为何却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间轰然倒塌。
今天小编为大家解析西晋是如何灭亡的?西晋被谁灭亡的?西晋历史(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
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
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吴、蜀交战,因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指挥才能,连续辅佐曹丕、曹叡、曹芳三帝,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
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卒,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
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开始准备取魏而代之。
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
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即位之时,三国之中的吴国还未被平定,故而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平定东吴统一全国。
公元二八零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至此,魏、蜀、吴相继灭亡,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
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又对晋朝的官制、兵制、法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整,但由于晋臣多为前朝的名门望族,故而他们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多以保障其自身利益为主,其中大部分并不适应当时晋的实际社会状况,所以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
历史评说——西晋的疯狂与灭亡
历史评说——西晋的疯狂与灭亡西晋是司马氏统治的朝代。
司马氏的势力是在曹魏时代发展起来的,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的苦心经营,终于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重演曹丕代汉的故事,于公元265年,废掉当时的皇帝曹奂,自立为皇帝,是为晋武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定都洛阳。
西晋的政治制度。
大搞宗族分封,而王国与侯国的大量出现,超越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关系的限度,给西晋中央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司马氏是士族出身,掌权后特别优厚士族,“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按优劣选拔人才的制度,而变为单纯按门第高低来选拔官吏,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迅速兴起。
西晋的经济制度。
实行占田制和户调制,同时还规定了官僚按品占田萌客的特权。
虽然,对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生产起过一定作用,但由于这些制度优容士族,士族又利用特权多占土地和人口,所以使士族势力得以不断增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西晋是政治和管理弊病最多的朝代之一。
司马氏是一个非常腐朽的集团,从皇帝到大臣,个个都贪财、奢侈,荒淫、放荡。
当时的政治家刘毅说晋武帝司马炎卖官为己,连东汉时的桓帝、灵帝都不如,而汉桓帝和汉灵帝是属于历史上最腐败的皇帝。
西晋的法律规定,死罪以下可以用钱赎买,这就助长了某些人胡作非为和官府的贪财欲望。
石崇做荆州刺杀时,甚至公开抢劫外国使者和客商的钱,成为一个抢钱富户。
晋惠帝时鲁褒写了《钱神论》,说只要有了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所以,洛阳城中那些王公贵族,无不爱钱如命,十足地表现出西晋统治者贪婪和利己的本质。
西晋统治者的奢侈是令人吃惊的。
晋武帝灭吴后,将东吴宫女五千人充入后宫,使宫女达到万余人。
皇帝坐着羊拉的车子,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宴寝。
贵族何曾每日饮食花费一万钱,还说没有什么吃的。
晋武帝到他女婿王济家去,看到其饮食用具皆为闪闪发光的琉璃器,女奴百余人,穿着绫罗绸缎,送上美酒佳肴和蒸燉的的由人乳喂养而成的小猪,使这位皇帝都感到震惊。
简述西晋灭亡的历史过程
简述西晋灭亡的历史过程
西晋灭亡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西晋灭亡历史过程的全面回答。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灭亡发生在公元316年至420年之间。
西晋的灭亡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内外交困,西晋时期,政治腐败、官僚主义和社会动荡等问题严重。
同时,西晋面临着匈奴、鲜卑、羌族等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以及东晋、蜀汉等割据政权的崛起,使得国家内外交困。
2. 分裂割据,西晋后期,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焦点。
王室内部的纷争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裂,各地军阀割据,削弱了中央政权的统治能力。
3. 军事失利,西晋时期,国家军队的实力逐渐衰落,无法有效抵御外族的侵略。
特别是在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西晋军队多次遭到失败,使得国家的疆域逐渐缩小。
4. 经济困境,西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和政治腐败,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
财政赤字、物价飞涨、民生困苦等问题严重,社会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5. 外族入侵,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不断加剧。
特别是在公元316年,前秦君主苻坚攻破洛阳,俘虏晋愍帝,标志着西晋的灭亡。
此后,西晋政权逐渐衰落,最终在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刘宋所推翻。
综上所述,西晋灭亡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事件,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内外交困、分裂割据、军事失利、经济困境以及外族入侵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灭亡与十六国的分立
西晋灭亡与十六国的分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灭亡后,十六国相继分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晋灭亡的原因以及造成十六国分立的一系列因素。
一、西晋灭亡的原因1. 内外因素交织:西晋灭亡既有内在的政治经济问题,也有外部的战乱冲突。
西晋时期,诸多内部问题如皇权下陷、战祸频仍、贵族地主的贪腐等,导致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
同时,外部的游牧民族入侵、战争频繁也加剧了西晋的衰落。
2. 政治腐败与内乱:西晋时期,皇权不断下降,权臣纷争、宦官干政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统治机构的腐败和内战的频繁发生。
政治的混乱瓦解了对内对外的团结力量,为灭亡埋下了伏笔。
3. 贵族寡头与藩镇割据:西晋时期贵族寡头掌控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导致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和中央政权衰落。
同时,藩镇割据现象也威胁到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地位。
二、十六国的分立1. 各地藩镇崛起:西晋灭亡后,各地的军事集团掌握了大片土地和军队,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如后赵、前凉、后秦等,这些势力通过战争、政治手段逐步在各自地区建立起独立政权。
2. 民族迁徙与游牧民族的附庸:在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开始迁徙南下,与当地汉族社会接触、融合。
一些游牧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在汉族和游牧民族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流。
3. 文化融合与民族分化:灭亡的西晋留下了一片文化真空,汉族文化逐渐与游牧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产生新的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得民族分化更加严重。
三、结论西晋灭亡与十六国分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既有内在的政治经济问题,也有外部的战乱冲突。
西晋灭亡后,各地藩镇崛起,形成了十六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分化。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多样性和变迁。
「四维中国通史」第四十讲: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四维中国通史」第四十讲: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大家好,今天要讲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晋朝是由司马家族所建,第一个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也就是司马懿孙子,司马昭之子。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掉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
公元280年,司马炎灭掉了东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将近一百年的天下混战的局面。
但是,仅仅五十年后,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人所灭。
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从此进入了南北朝对立的时代。
西晋从建立到灭亡仅仅持续五十来年,在北方民族入侵之下,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当时的北方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民族,历史上也被称为“五胡乱华”。
北方民族对西晋简直是摧枯拉朽之势,当时整个北方陷入了混乱当中,北方人口只剩下七八百万左右,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混战与割据的时代,直到隋朝时候才统一南北方。
从公元316年到公元589年,中间经历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分裂。
现在就讲一下,为什么西晋会迅速灭亡,西晋王朝背后有什么严重的危机?从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权之后,他在在宗室和士族之间保持力量平衡,但是最终随着宗室的人才凋零,士族势力就越来越强。
到了曹魏后期,曹真去世之后,曹魏宗室基本无能干人才,多是浮夸之辈。
司马家族趁此灭掉曹魏,建立了西晋。
三国之间的争斗,越是到了后期,蜀国和吴国越是没有势力统一,因为他们不论地域、人口都和北方差距一个档次,北方的人口比东吴和蜀国加起来还要多。
随着北方政权逐渐的稳定,人口增加,国力比南方有着更强的优势,西晋统一中国也就成了必然之势。
西晋统一中国之后,吸取了曹魏的历史经验,在政治上做出了几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了宗室的力量。
司马家族夺权成功,就在于曹魏宗室力量虚弱,所以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这二十七个王,都是以郡为国,每个国有若干个郡,几乎重新回到了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的状况。
司马炎分封诸王,重要因素就是司马家族世代传经为主,信奉先秦的儒家文化。
关于西晋是如何灭亡的原因
关于西晋是如何灭亡的原因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和他建立的政权对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这就是司马氏及其建立的晋王朝。
司马氏先后建立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政权。
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西晋是如何灭亡的司马炎在位期间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发动灭东吴的战争,实现了天下归一,三国归晋。
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的灭东吴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晋是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中唯一的一次全国统一。
国家的统一对于民族凝聚力的汇集和民族融合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在国家统一的大好局面下,司马炎开始飘飘然了,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生活上由提倡节俭开始奢侈腐化,上行下效,西晋社会风气开始败坏,官僚大臣争相贪污敛财,炫富比富。
社会风气变得腐败不堪,西晋王朝沦落为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
奢侈、拜金、清谈严重腐蚀社会机体西晋社会风气如江河日下,其中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严重地腐蚀社会机体。
第一,奢侈腐化之风。
西晋统治集团腐化先从皇帝开始。
晋武帝司马炎在民间大选宫女。
后宫宫女多达数千,但他仍不满足,灭吴之后,又把吴国宫中数千名宫女运到洛阳。
这样,后宫宫女达到万人。
由于宫女太多,司马炎不知所从,有时就坐在一辆羊拉的车上在宫里转悠,车停在哪个宫女的门口,就在哪儿过夜。
皇帝如此荒淫无度、纵情享乐,怎么能对下面进行约束?于是那些皇亲贵戚、官僚大臣紧随其后,极尽奢华,纵情声色。
有的讲究吃。
何曾任朝廷高官,聚敛了许多钱财,每天吃的费用多达一万钱。
面对无比丰盛的食物,他居然说:“简直没有值得下筷子的东西!”其子何劭,更加奢侈,一天吃饭的花费达到两万,超过其父一倍!西晋盛行炫富、比富之风,石崇和王恺比富斗宝的故事就很典型。
在西晋,有些权势过大、财产过多的人,牛气冲天,缺乏自制,甚至以杀人当儿戏!据《晋书·王恺传》记载:外戚王恺在宴请宾客时常安排一些女伎奏乐助兴,一次一位吹笛的女子吹得有些走调,王恺便当众把她处死。
石崇也是个以杀人为乐的极其残忍的家伙。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 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 灭掉西晋
• 3、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 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 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 了姓诸王原因: (1)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 (2)晋惠帝昏庸无能。 •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 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 战。 •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 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 2、路线(1)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 陕西关中; (2)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 (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长沙王司马乂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成都王司马颖 楚王司马纬 ——《资治通鉴》
东海王司马越
齐王司马冏
汝南王司马亮
赵王司马伦
河间王司马颙
材料三
想一想: 西晋统 治者如何对 待内迁的少 数民族?
西晋的官僚地主 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 ,皇族司马腾趁山西 发生饥荒,掠卖少数 民族人口为奴婢,羯 族人石勒被卖到山东 ,历尽饥饿、疾病、 死亡的危险。
原因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 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
原因二: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 的内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原因三: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 民族起兵反晋。
二、内迁的各族
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 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司 东 晋 马 (317-420年) 睿
此 时 民 族 流 动 的 趋 向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这一时 期的民族迁 徙在我国历 史上有什么 重要意义?
历史
七年级
上册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史晓婕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结束的?你知Βιβλιοθήκη 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
一、西晋的兴亡
司马懿
司马昭
刘禅
263年,魏国灭蜀汉
1.西晋的建立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 ,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晋武帝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2.西晋的灭亡
西晋只统一了不到十二年,朝政就出现了问题, 八王之乱爆发,这是为什么呢?
晋朝是怎么灭亡的
晋朝是怎么灭亡的晋朝(266—420年)晋朝分西晋和东晋。
一共经历了154年。
下面店铺给大家说说晋朝是怎么灭亡的,供大家阅读!晋朝是怎么灭亡的由于长期的内乱后国力渐弱、加之统治者的对外民族压迫致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晋王朝摇摇欲坠、后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
俘虏怀帝。
西晋灭亡。
北方战乱、十六国突生!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
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
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后来的后赵老大!)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
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而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
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
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
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
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
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
还有什么丞相、大、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
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
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
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
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
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西晋皇朝是怎样灭亡的
西晋皇朝是怎样灭亡的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那么西晋皇朝是怎样灭亡的呢?下面是有西晋皇朝灭亡的原因,欢迎参阅。
西晋皇朝灭亡的原因自东汉开始,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便开始陆续地迁入内地。
魏晋时期,汉族的统治者为了补充内地的劳动力,也为了更好地控制各个少数民族,大量地招引和强制这些少数民族在内地居住。
而各个少数民族内迁之后,受到汉族的影响,渐渐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
在西晋时期,少数民族主要有三股势力。
其中,匈奴这股势力最大,有着统治中原的野心,也是灭亡西晋的策动者。
还有一股是羌人、羯族和氐人,第三股便是鲜卑人。
在各族内迁之后,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
但是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加上西晋还颁布了明确规定他们租调负担的占田制,各族在内地更多的是为奴为婢,受尽民族的压迫。
最终三股势力揭竿而起。
最先发难的便是李特流民起义和羯、羌的小规模反抗,之后是匈奴的起兵。
公元304年,刘萱发表骑兵宣言,欲称霸中原。
当时的并州,由于战乱的关系,胡人和汉人的比例发生巨大变化。
趁着并州官吏们的内部斗争,刘渊自为汉王,招降了山东起义的王弥等人,形成反晋浪潮。
公元308年,刘渊称帝,开始了对洛阳的进攻。
公元311年的七月,洛阳城失守,晋怀帝成为俘虏。
公元316年,长安市售,宣告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灭亡时间西晋王朝从公元266年开始,但是如果以灭东吴的时间来算的话,那么便是公元279年开始。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在灭吴之后,司马炎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范围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恢复人民的生活。
而在“八王之乱”之后,西晋本就元气大伤。
而由于对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引进,在西晋末期,几乎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少数民族。
在长期的民族压迫下,少数人民对统治者恨之入骨。
于是,各个少数民族开始拉帮结伙,对朝廷发难。
其中,匈奴有着强大的野心,企图占领中原。
也正是这野心,匈奴策划了灭亡西晋的运动。
于是,各个少数民族开始相继发难,反晋浪潮崛起,形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其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
惠帝是个白痴,皇后贾南风荒淫凶残,是个政治野心家。
惠帝初即位,外祖杨骏辅政。
贾后为了掌权,即召都督荆州诸军事楚王司马玮入京,杀掉杨骏。
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
杨骏死,朝廷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guàn灌)共同辅政。
贾后因仍未掌权,心中不甘,又让惠帝密令楚王玮杀掉汝南王亮和卫瓘,贾后又以“擅杀”的罪名杀掉玮,从而夺得大权。
此后,赵王司马伦又捕杀贾后,废掉惠帝而自立。
齐王司马颙在许昌,成都王司马颖在邺(今河北临漳),河间王司马颙在关中,相继起兵讨伦。
于是战火从洛阳迅速燃遍大河南北和关中地区。
在战争中,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先后被杀。
东海王司马越于永兴三年(公元306年)毒死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
前后混战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是一场大破坏,再加上天灾不断发生,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或死于战火,或流离失所。
“五胡”亡晋: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黄河中下游,四川、甘肃的民族也在川、甘、陕间移动。
内迁的主要民族有匈奴、羯(jié杰)、氐、羌、鲜卑,史称“五胡”。
内迁民族群众饱受汉官、地主的剥削和奴役,生活十分痛苦。
在“八王之乱”时,他们又多被利用于争战,死亡很多,因之不断发动武力反抗。
惠帝元康四年至六年(公元294年至296年),匈奴人在谷远(今山西沁源)、氐和羌族在关中先后起义,众至数十万人。
永康二年(301年),賨人在李特的领导下起义,大败晋军,攻占广汉,进围成都。
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自称益州牧,建立革命政权。
李特战死,其弟李流率领部众继续战斗。
李流病死,李特之子李雄为首领,攻下成都,自称成都王。
永兴三年(306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汾河流域起兵,自称汉王。
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国号汉。
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立。
次年,派其族弟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帝。
晋在关中的官僚又拥立秦王司马邺为帝,是为愍(mǐn皿)帝,都于长安。
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