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与剪纸 王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洛文化与剪纸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王娜
河洛文化与剪纸
• 大家好: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它 以河洛交汇处为中心(两河夹一山)西至 的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 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辐 射中 原腹地。
在古代就谓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 记· 周本记》),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 枢,地理位置优越,人杰地灵。积淀出深厚 的文化底蕴。河洛文化内涵:1.远古图腾文化 (河图洛书.八卦文化)2、神传文化(儒释 道)3、口传文化(戏曲、大鼓书、诗歌)4. 冶铁文化(汉代 遗址)5、三彩文化(唐宋遗址)6、 陵墓文化(黄帝陵、宋陵、杜甫陵园)7、建 筑文化(嵩山古建筑群)8、庄园文化(康百 万、刘茂恩、张昊)9.留余文化(豫商)
河洛文化与剪纸
• • • • • • 一、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二、中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三、河洛文化的内涵(9) 四、河图洛书——上古星图,宇宙魔方 五、河洛民俗剪纸与特点 六、河洛民俗剪纸特殊语言
河洛嵩山地处中原复腹地,是古文明 发祥地之一。远古,人们在这里繁衍生 息。盘古开天、伏羲八卦、女娲造人、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筑坛沉璧、大禹 治水、北魏石窟、冶铁遗址、佛道文化、 儒学文化、白日飞升、杜甫故里、宋代 皇陵、康百万庄园等等遗址都在这里。 历代人才辈出。
伏羲画八卦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 八卦演绎六十四卦,演绎 大千世界。
河图与洛书
• 河 • 出 洛 • 图,出 • 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 是河洛文化的滥觞(shang)。河图、洛书是汉族文化、阴阳五 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 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 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八卦、周易、太极、六甲、 九星、风水等皆可追源至此。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 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五
剪纸: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剪纸: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剪纸:女娲造人
剪纸:伏羲、女娲
河洛冶铁遗址
河洛嵩山剪纸的风格继承了商周青 铜纹饰、南阳汉画石及北魏龙门造像和 唐代唐三彩宋代开封朱仙镇木版神像画 的特点。质朴粗犷、雄浑大气。 它所反映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 观念,是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延续,凝 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 征。
一、河洛嵩山剪纸绪论
剪纸是以“剪”、“刀”为工具,以纸 张作为加工对象的一门传统民间手工造 型艺术。只需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就能剪 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此深受广大群众 的喜爱,剪纸分---剪纸与刻纸两大类。上 世纪80年代后又有人创新出手工撕纸, 都属于剪纸范畴。
河洛嵩山剪纸一般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 好情趣及给予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由于 剪纸的独特内容和魅力(简介方便), 而历代传承,经久不衰,悄悄的把剪纸 艺术传到了今天,使得老祖宗留下的好 东西千百年来未曾断代。
二、河洛嵩山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标志是一幅“太阳神鸟”的图案,
就是一件类似剪纸作品。通过对它的考证,专家认为,剪 纸最迟起源于商代,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 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 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从刀耕火种的年代所使用的甲骨,到战国春秋 时的沉重竹简,人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既能记载各 种符号又轻便实用的的特殊载体。直到汉代,人们 终于发明了纸。纸的发明使得已有的文明得到广泛 的传播。那些神形兼备的国画和笔力遒劲且意味隽 永的书法作品耀然纸上,前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 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卷面一一呈现出来,使后人得以 继承。而在河洛嵩山地区,另一种纸的艺术也同样 肩负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这就是我国独有的、 庞大的民间手工工艺——剪纸。
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在此之 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 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早在 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 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三、河洛嵩山地区的剪纸艺术 在我国剪纸百花园中,占有重要的 席位,被专家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活 化石”。她历代承传,延续着华夏古代 文明,使得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 我国古代图腾的烙印,使我们从中领略 到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韵。
巩义“铁生沟”冶铁遗址出土的U型到S型 剪刀,及汉代造纸的发明提供了最基本的工 具。“太阳神鸟”为商晚期的作品,有三千 多年的历史。同时期的作品还有1955年郑州 出土的商代金质夔[kuí ]凤纹薄皮,稍晚的还 有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银箔镂刻作品。
马家塬战国古墓出土的 “银箔质大角羊”
• 大概在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真正的剪 纸作品开始出现,但在这一时期,它还未被大模地传播, 视为萌芽期。 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考古学家在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 发现的团花剪纸,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 这一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八喜牡丹图
• 河洛嵩山地区的吉祥符号 “八喜牡丹图”就是团花, 寓意团圆富贵,与其极为 相似,同宗同源,这并不 是巧合。不能不说明与河 洛嵩山剪纸的渊源。八卦 与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十 二生肖、天干地支与金、 木、水、火、土五行。天 干地支与剪纸的符号形成 千剪不断、万剪相连,即 不能断掉。否则不吉祥。
• 在公元7-10世纪的隋唐时 期,剪纸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世界文化名人唐代诗人杜甫 的《彭衙行》中有“延客已 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 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 可见,“剪纸”一词已形诸文 字,有了正式名称。此外, 该诗中强烈的巫术色彩,与 剪影招妃一脉相承。也反映 出从一开始剪纸就与宗教信 仰有关,并作为咒符的载体 而存在。贴华胜。
• 唐宋时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 逐渐扩大,巩义唐三彩遗址“黄 冶窑”烧制的彩盘、碗、“地河 窑”烧纸的青花瓷瓶都将剪纸作 为陶面的花样,通过上釉、烧 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 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 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 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 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 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 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 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 虚实。为剪纸的线脉发展奠定 了基础。
•
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 匠外,民间农村妇女加入。 走亲戚也要用上,外婆看外 甥要用红纸剪成的“八喜牡丹 图”团花盖上。祝寿要也要用 红纸剪个“八喜牡丹图”、“松 鹤图盖”团花盖上,如果没有 这些剪纸,再厚重的礼物都 觉得不金贵了。剪纸元素的 增多,使得河洛嵩山地区民 间剪纸的花样增多、队伍壮 大,使一些好的剪纸形成图 谱流传下来辐射到全国。如 桃花坞、朱仙镇、杨柳青、 木板年画几乎约定成俗,畅 销大江南北。
在960年-1279年(宋代),剪纸在官府的倡导 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 每逢立春,皇帝都会赏赐官员金、银质剪花,以示 恩典,百官朝贺完毕,要戴着它回家,以示感激。 此后,官府干脆命令文思院专门负责剪花的监制工 作。此外,为了区分等级,规定亲王、宰相执金质 的剪花,其他官职只能用金裹银或丝绸制作的剪花。 在这一时期,民间的剪纸艺术也很繁荣,专业工匠 层出不穷。
周密在《志雅堂杂钞》中提到:“旧都天 街(开封),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 心所欲而成。又中瓦(市场名)内有俞敬之 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 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 是独擅一时之誉。”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 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 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 用于灯彩、茶壶的装饰。
•
明、清时期民间剪纸手 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 泛,更得到普及,民间彩 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 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 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母 体艺术再加工的。 民 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 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 用门栈、窗花、喜花,棚 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 房间的剪纸。
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明清以后由鼎盛 期逐渐转向衰败。但是,由于过去的年代里民间剪 纸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喜庆节日中祈福避祸、表 达生活情趣和美好情怀的实用品和装饰物。老百姓 接过老祖宗的衣钵,仍在自觉不自觉的延续到了今 天的时代,充分显示了它生命力的顽强。
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 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民间剪纸中仍传承着古 代文化的不同层次,后人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 期的神秘、吉祥、符号。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 美丽,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 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学术 界认为这便是民间剪纸的鼎盛期。
四、洛嵩山地区的剪纸特色
• (一)崇尚黑色 中国民间剪纸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广 泛的艺术风格。总体上有南北之分,南方 细腻,北方粗犷。专家认为河南剪纸,豫 西成就最高。而河洛嵩山地属于豫西东起 部,剪纸也和山西、山东、河北山区百姓 的居住环境紧密相关。加之,这里许多的 窑洞和民房的门窗依然保留传统的木方格 形式,因此,这为窗花提供了大显身手的 “阵地”。
民俗事象
其剪纸色彩极其丰富,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 一应俱全。其中,当地有一种染色工艺,不用毛笔上色,而 是直接放到和好颜色的碗中蘸色,调染后的剪纸浓淡相宜, 过渡自然。 我国著名民俗理论研究专家倪宝诚先生、南京大学剪纸 研究专家陈竟教授都曾在豫西发现了只见于文献记载的黑色 剪纸习俗。该习俗在陕县南沟村一带流行。 其实河洛嵩山也很常见。经考证,“尚黑”是夏文化遗 存,而河洛嵩山是夏文化发祥地。夏代崇尚黑色,以黑色为 高贵、庄重之色。他们认为黑色沉稳、庄重,是色中之王。
染色剪纸
(二)崇尚吉祥留余
吉祥是河洛嵩山大量剪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 在这些作品中,吉祥几乎无处不在。如“门笺”谐音 是“门钱”;春牛意喻“耕种和丰收”;葫芦代表“福禄”; 石榴代表“多子多孙”;牡丹象征“吉祥富贵”;相连寓 意“富贵不断头”。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 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 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留余文化在河南乃至全国源远 流长,不仅是河南豫商精神的传承和写照,也是中 庸思想的集中体现。
留余匾
冯骥才先生在河南考察时曾评价说:“河北蔚县剪纸从清 代就已开始商品化,而豫西剪纸则是自娱自乐,保留着农耕 文明的鲜明特点”。“豫西的剪纸美,拿去堪与毕加索的画相 媲美”。 河洛嵩山剪纸种类繁多。大都借物谕旨,追求艺术夸张。 它不仅融入传统的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间庆典、宗教信 仰等等民俗活动中,还以其特有的审美展示、寓意内涵、谐 音、吉祥语、组合手法宣泄在民间民俗的丰富内容之中。用 于驱灾辟邪,招财纳福。成为人们寄托某种精神信仰和传递 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民间谚语说:“画上要有戏才,才能 看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这便是吉祥的缘由。
五、 古代民俗岁时节令剪纸的内涵
• (一)古代过年与剪纸
剪纸是中原大地最具特色的民俗事像之一。 有着原始的鲜明特征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农历正 月初一,是中国人计年365天之首的吉日,俗称 过年。中原地区围绕这个传统节日有一系列民俗 活动,如扫尘、祭灶、蒸花馍、摆供品、挂年画、 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 踩高跷、拉犟驴、玩旱船等等以及在岁尾祭神拜 祖,感激神灵一年的恩赐,敬天拜地。渴望来年 风调雨顺。
• •
其中最能映衬节日环境的就是剪纸花 艺术了,老百姓以为大红纸经过铁器剪绞 能辟邪,魑魅魍魉就不敢靠近了。其实是 一种精神慰籍,土话说的“应应好”就是求个 好心情。
•
每年过了腊月初八以后,就进年关了。姑娘和媳妇们将 过春节布置房屋装饰农舍的剪花,如窗花、墙花、顶棚花、 纸扎花、礼花、灯笼花。供花、枕头花、鞋花、帽花、门 笺花等,都要在年前剪好。 • 腊月二十八是个约定俗成的贴对子、贴年画、贴窗花、 贴墙花的日子。那些庆贺丰收、六畜兴旺、延年益寿、吉 祥美好的剪纸,体现着农家的希望,使俭朴的农舍面貌焕 然一新,不仅渲染了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也常常使屋子 的主人喜气洋洋,精神愉快。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王娜
河洛文化与剪纸
• 大家好: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它 以河洛交汇处为中心(两河夹一山)西至 的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 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辐 射中 原腹地。
在古代就谓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 记· 周本记》),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 枢,地理位置优越,人杰地灵。积淀出深厚 的文化底蕴。河洛文化内涵:1.远古图腾文化 (河图洛书.八卦文化)2、神传文化(儒释 道)3、口传文化(戏曲、大鼓书、诗歌)4. 冶铁文化(汉代 遗址)5、三彩文化(唐宋遗址)6、 陵墓文化(黄帝陵、宋陵、杜甫陵园)7、建 筑文化(嵩山古建筑群)8、庄园文化(康百 万、刘茂恩、张昊)9.留余文化(豫商)
河洛文化与剪纸
• • • • • • 一、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二、中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三、河洛文化的内涵(9) 四、河图洛书——上古星图,宇宙魔方 五、河洛民俗剪纸与特点 六、河洛民俗剪纸特殊语言
河洛嵩山地处中原复腹地,是古文明 发祥地之一。远古,人们在这里繁衍生 息。盘古开天、伏羲八卦、女娲造人、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筑坛沉璧、大禹 治水、北魏石窟、冶铁遗址、佛道文化、 儒学文化、白日飞升、杜甫故里、宋代 皇陵、康百万庄园等等遗址都在这里。 历代人才辈出。
伏羲画八卦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 八卦演绎六十四卦,演绎 大千世界。
河图与洛书
• 河 • 出 洛 • 图,出 • 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 是河洛文化的滥觞(shang)。河图、洛书是汉族文化、阴阳五 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 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 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八卦、周易、太极、六甲、 九星、风水等皆可追源至此。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 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五
剪纸: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剪纸: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剪纸:女娲造人
剪纸:伏羲、女娲
河洛冶铁遗址
河洛嵩山剪纸的风格继承了商周青 铜纹饰、南阳汉画石及北魏龙门造像和 唐代唐三彩宋代开封朱仙镇木版神像画 的特点。质朴粗犷、雄浑大气。 它所反映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 观念,是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延续,凝 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 征。
一、河洛嵩山剪纸绪论
剪纸是以“剪”、“刀”为工具,以纸 张作为加工对象的一门传统民间手工造 型艺术。只需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就能剪 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此深受广大群众 的喜爱,剪纸分---剪纸与刻纸两大类。上 世纪80年代后又有人创新出手工撕纸, 都属于剪纸范畴。
河洛嵩山剪纸一般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 好情趣及给予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由于 剪纸的独特内容和魅力(简介方便), 而历代传承,经久不衰,悄悄的把剪纸 艺术传到了今天,使得老祖宗留下的好 东西千百年来未曾断代。
二、河洛嵩山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标志是一幅“太阳神鸟”的图案,
就是一件类似剪纸作品。通过对它的考证,专家认为,剪 纸最迟起源于商代,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 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 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从刀耕火种的年代所使用的甲骨,到战国春秋 时的沉重竹简,人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既能记载各 种符号又轻便实用的的特殊载体。直到汉代,人们 终于发明了纸。纸的发明使得已有的文明得到广泛 的传播。那些神形兼备的国画和笔力遒劲且意味隽 永的书法作品耀然纸上,前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 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卷面一一呈现出来,使后人得以 继承。而在河洛嵩山地区,另一种纸的艺术也同样 肩负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这就是我国独有的、 庞大的民间手工工艺——剪纸。
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在此之 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 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早在 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 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三、河洛嵩山地区的剪纸艺术 在我国剪纸百花园中,占有重要的 席位,被专家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活 化石”。她历代承传,延续着华夏古代 文明,使得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 我国古代图腾的烙印,使我们从中领略 到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韵。
巩义“铁生沟”冶铁遗址出土的U型到S型 剪刀,及汉代造纸的发明提供了最基本的工 具。“太阳神鸟”为商晚期的作品,有三千 多年的历史。同时期的作品还有1955年郑州 出土的商代金质夔[kuí ]凤纹薄皮,稍晚的还 有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银箔镂刻作品。
马家塬战国古墓出土的 “银箔质大角羊”
• 大概在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真正的剪 纸作品开始出现,但在这一时期,它还未被大模地传播, 视为萌芽期。 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考古学家在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 发现的团花剪纸,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 这一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八喜牡丹图
• 河洛嵩山地区的吉祥符号 “八喜牡丹图”就是团花, 寓意团圆富贵,与其极为 相似,同宗同源,这并不 是巧合。不能不说明与河 洛嵩山剪纸的渊源。八卦 与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十 二生肖、天干地支与金、 木、水、火、土五行。天 干地支与剪纸的符号形成 千剪不断、万剪相连,即 不能断掉。否则不吉祥。
• 在公元7-10世纪的隋唐时 期,剪纸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世界文化名人唐代诗人杜甫 的《彭衙行》中有“延客已 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 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 可见,“剪纸”一词已形诸文 字,有了正式名称。此外, 该诗中强烈的巫术色彩,与 剪影招妃一脉相承。也反映 出从一开始剪纸就与宗教信 仰有关,并作为咒符的载体 而存在。贴华胜。
• 唐宋时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 逐渐扩大,巩义唐三彩遗址“黄 冶窑”烧制的彩盘、碗、“地河 窑”烧纸的青花瓷瓶都将剪纸作 为陶面的花样,通过上釉、烧 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 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 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 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 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 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 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 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 虚实。为剪纸的线脉发展奠定 了基础。
•
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 匠外,民间农村妇女加入。 走亲戚也要用上,外婆看外 甥要用红纸剪成的“八喜牡丹 图”团花盖上。祝寿要也要用 红纸剪个“八喜牡丹图”、“松 鹤图盖”团花盖上,如果没有 这些剪纸,再厚重的礼物都 觉得不金贵了。剪纸元素的 增多,使得河洛嵩山地区民 间剪纸的花样增多、队伍壮 大,使一些好的剪纸形成图 谱流传下来辐射到全国。如 桃花坞、朱仙镇、杨柳青、 木板年画几乎约定成俗,畅 销大江南北。
在960年-1279年(宋代),剪纸在官府的倡导 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 每逢立春,皇帝都会赏赐官员金、银质剪花,以示 恩典,百官朝贺完毕,要戴着它回家,以示感激。 此后,官府干脆命令文思院专门负责剪花的监制工 作。此外,为了区分等级,规定亲王、宰相执金质 的剪花,其他官职只能用金裹银或丝绸制作的剪花。 在这一时期,民间的剪纸艺术也很繁荣,专业工匠 层出不穷。
周密在《志雅堂杂钞》中提到:“旧都天 街(开封),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 心所欲而成。又中瓦(市场名)内有俞敬之 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 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 是独擅一时之誉。”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 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 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 用于灯彩、茶壶的装饰。
•
明、清时期民间剪纸手 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 泛,更得到普及,民间彩 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 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 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母 体艺术再加工的。 民 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 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 用门栈、窗花、喜花,棚 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 房间的剪纸。
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明清以后由鼎盛 期逐渐转向衰败。但是,由于过去的年代里民间剪 纸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喜庆节日中祈福避祸、表 达生活情趣和美好情怀的实用品和装饰物。老百姓 接过老祖宗的衣钵,仍在自觉不自觉的延续到了今 天的时代,充分显示了它生命力的顽强。
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 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民间剪纸中仍传承着古 代文化的不同层次,后人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 期的神秘、吉祥、符号。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 美丽,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 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学术 界认为这便是民间剪纸的鼎盛期。
四、洛嵩山地区的剪纸特色
• (一)崇尚黑色 中国民间剪纸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广 泛的艺术风格。总体上有南北之分,南方 细腻,北方粗犷。专家认为河南剪纸,豫 西成就最高。而河洛嵩山地属于豫西东起 部,剪纸也和山西、山东、河北山区百姓 的居住环境紧密相关。加之,这里许多的 窑洞和民房的门窗依然保留传统的木方格 形式,因此,这为窗花提供了大显身手的 “阵地”。
民俗事象
其剪纸色彩极其丰富,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 一应俱全。其中,当地有一种染色工艺,不用毛笔上色,而 是直接放到和好颜色的碗中蘸色,调染后的剪纸浓淡相宜, 过渡自然。 我国著名民俗理论研究专家倪宝诚先生、南京大学剪纸 研究专家陈竟教授都曾在豫西发现了只见于文献记载的黑色 剪纸习俗。该习俗在陕县南沟村一带流行。 其实河洛嵩山也很常见。经考证,“尚黑”是夏文化遗 存,而河洛嵩山是夏文化发祥地。夏代崇尚黑色,以黑色为 高贵、庄重之色。他们认为黑色沉稳、庄重,是色中之王。
染色剪纸
(二)崇尚吉祥留余
吉祥是河洛嵩山大量剪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 在这些作品中,吉祥几乎无处不在。如“门笺”谐音 是“门钱”;春牛意喻“耕种和丰收”;葫芦代表“福禄”; 石榴代表“多子多孙”;牡丹象征“吉祥富贵”;相连寓 意“富贵不断头”。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 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 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留余文化在河南乃至全国源远 流长,不仅是河南豫商精神的传承和写照,也是中 庸思想的集中体现。
留余匾
冯骥才先生在河南考察时曾评价说:“河北蔚县剪纸从清 代就已开始商品化,而豫西剪纸则是自娱自乐,保留着农耕 文明的鲜明特点”。“豫西的剪纸美,拿去堪与毕加索的画相 媲美”。 河洛嵩山剪纸种类繁多。大都借物谕旨,追求艺术夸张。 它不仅融入传统的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间庆典、宗教信 仰等等民俗活动中,还以其特有的审美展示、寓意内涵、谐 音、吉祥语、组合手法宣泄在民间民俗的丰富内容之中。用 于驱灾辟邪,招财纳福。成为人们寄托某种精神信仰和传递 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民间谚语说:“画上要有戏才,才能 看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这便是吉祥的缘由。
五、 古代民俗岁时节令剪纸的内涵
• (一)古代过年与剪纸
剪纸是中原大地最具特色的民俗事像之一。 有着原始的鲜明特征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农历正 月初一,是中国人计年365天之首的吉日,俗称 过年。中原地区围绕这个传统节日有一系列民俗 活动,如扫尘、祭灶、蒸花馍、摆供品、挂年画、 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 踩高跷、拉犟驴、玩旱船等等以及在岁尾祭神拜 祖,感激神灵一年的恩赐,敬天拜地。渴望来年 风调雨顺。
• •
其中最能映衬节日环境的就是剪纸花 艺术了,老百姓以为大红纸经过铁器剪绞 能辟邪,魑魅魍魉就不敢靠近了。其实是 一种精神慰籍,土话说的“应应好”就是求个 好心情。
•
每年过了腊月初八以后,就进年关了。姑娘和媳妇们将 过春节布置房屋装饰农舍的剪花,如窗花、墙花、顶棚花、 纸扎花、礼花、灯笼花。供花、枕头花、鞋花、帽花、门 笺花等,都要在年前剪好。 • 腊月二十八是个约定俗成的贴对子、贴年画、贴窗花、 贴墙花的日子。那些庆贺丰收、六畜兴旺、延年益寿、吉 祥美好的剪纸,体现着农家的希望,使俭朴的农舍面貌焕 然一新,不仅渲染了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也常常使屋子 的主人喜气洋洋,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