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意象解读

合集下载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

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

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

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作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

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1. “梧桐在诗中常常代表着一种孤独寂寞的意象啊!你看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的梧桐不就把那深深的孤独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吗?就好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梧桐树,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就像有时候你一个人在家,那种孤单的感觉呀!”
2. “哎呀呀,梧桐还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呢!像王安石写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梧桐在骄阳下依然枝叶繁茂,不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吗?这就好比那些一直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动摇,多了不起啊!你说是不是?”
3. “嘿,梧桐在一些诗里还是离别的象征哟!像李清照的‘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飘落的梧桐叶可不就像那离别时的哀愁嘛!就像你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里那种难受的感觉。

你想想,当你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是不是和这飘落的梧桐叶一样让人惆怅呢?”
我的观点结论:诗歌中的梧桐意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真的太神奇啦!。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宋代词歌以描述感情为主,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抒发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肯定与眷恋,“梧桐”意象是宋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内容。

宋代山水诗人经常运用梧桐这一象征自然之美的典故,来抒发其对自然之美深深的情感。

梧桐在中国古代文中常出现,早在白居易《咏梅》:“咏梅之初雪,睡起芳香未醒乡”中,就出现了梧桐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宋人对梧桐的感情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继承自昔日。

宋代词人崔颢曾有“梧桐洲头树,叶落无人收”的诗句,此句抒发的是文人愁思的情感,与梧桐形成了有机的结合,梧桐成了文人表达感伤情怀的媒介,从古代到宋代,梧桐已经被中国文人接受并深入人心。

宋代,刘禹锡《竹枝词》中描绘了一段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其中他把梧桐用在了描写爱情本身的方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刘禹锡将桃花与人面结合,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爱情,梧桐则是用来抒发另一种爱的情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梧桐像一棵树,勾起了抚今追昔的人们的情怀与愁绪,象征着文人对过去美好而挥之不去的感受。

此外,梧桐还经常出现在宋词中象征着文人穷极思牵挂,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的梧桐暗喻文人把情感隐藏在心底,不诉说,不表达,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苍白和孤独。

宋代文人用梧桐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往往抒发宋人心中对自然之美的眷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杨柳青青江水平》:“小桥流水人家少,微波添滩芦花香,小儿携短童篷船,溶溶解帘穿流光”,这里,梧桐又成为文人表达情感的媒介,象征着文人把自然之美融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另外,宋词中的梧桐还象征着时光流逝,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行乐须及春,百花时,环佩美,朱颜罗裳带,古今萧条”,这句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而梧桐也成为文人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媒介,描绘出一种温柔的怀旧之情。

总之,梧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宋代,宋词中常出现梧桐的意象,表达文人对自然之美、抚今追昔、穷极思牵挂以及时光流逝的不由自主之情。

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茂 ,夏 天 可 以在 下边 乘 凉 ,因 此 ,庭 院 “ 井梧桐 秋叶 黄 ,珠 帘不 卷夜来霜 。” 金 ( 昌龄 《 信 秋 词五 首 》 梧 桐杨 柳 王 长 )“ 豪 士 歌》 蟋 蟀鸣 洞房 ,梧 桐落 金井 。 )“ ”
( 张祜 《 头花 二首》 ) 墙 其 次 ,跟 梧 桐 树 的 一 些 特 点 有 关 。
叶送寒 声 ,江 上秋 风动客 情 。”渲染 了秋
子 ) 庄 子 ・ 水 篇 》 中 已有 “ 鹤笃 。《 秋 夫 发 于南海 ,而 飞于北 海 ,非 梧桐 不止 ”的 有很 多 。例 如 : “ 游鳞 戏沧 浪 ,鸣 风栖 梧 桐” ( 高适 《 酬秘 书弟兼 寄幕 下诸公 》 , ) “ 稻 啄 馀 鹦 鹉 粒 , 碧 梧 栖 老 凤凰 枝 ” 香
周 紫芝 《 鸱鸪天 》 一 点残 红欲 尽 时,乍 里 、水 井 边 , 常 有梧 桐 树 。有 诗 为 证 : :“
写 出了不眠 的况 味 ,营 造 了相 思和 着梧桐 拂 金 井,来醉 扶风 豪士家 。 李 白 《 ”( 扶风
雨无尽无 止 的凄清氛 围。 梧 桐 可 以象 征 爱情 。 古代 传 说 梧 是
喻 ,抒 发 了忠于 建文 帝而 决不 屈事 明成 祖
落 叶 乔 木 , 树 皮 青 绿 色 ,平 的 决心 。 王 昌 龄 《 宥 厅孤 桐 》:“ 叶 零 落 段 槁 端 。 ”描写 了梧 桐虽 遭风 吹霜 侵 ,枝秃 叶 代文 学作 品中 ,人们 常把 梧桐 尽 ,空柯 苍 翠残 。虚 心谁 能见 ,直 影非 无 : 栖在 梧 桐之 上,可 见梧桐 在诗 落 ,其 谦虚 正直 的本 性却 丝毫 未 改。 王安 ; 高贵 重要 了。再 者,梧 桐 在 石 《 桐》: 凌霄 不屈 己,得地 本虚 心 。 么 孤 “ l } ,秋天 本就 凄凉 萧瑟 ,所 以梧 岁 老 根 弥壮 , 阳骄 叶更 阴 。”孤 桐具 有 凌

梧桐意象的文化分析

梧桐意象的文化分析

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梧桐树高大挺拔,木质细密,树干光滑,被视为良木。

早在两千多年前梧桐就与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具有高贵圣洁禀性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所具有的神异性。

后来,凤凰栖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良禽择木而栖”的成语,并且这里的凤凰被换作其它的飞禽。

如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将至尊至贵的凤凰换成了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自然是生性高洁。

蝉所栖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洁也就更加卓茕不凡。

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洁,所以人们将它与松柏放在一起,称为美材。

花木常被用来表示爱情和思念,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最具有想象力和浪漫特色的末段,就化用了以上意蕴。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这幅美妙、神异的图景既寄寓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时也借助神化挥泻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二、吴丝蜀桐张高秋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作者对乐声的神奇怪异的描绘和对李凭卓越的演奏技艺的赞赏。

那么这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般的乐声从哪儿流出来的呢?“吴丝蜀桐”。

梧桐又被称为柔木,可以用来制琴,其中最著名者,乃汉人蔡邕以梧桐制成的“焦尾琴”。

据《汉书》记载,蔡邕在吴地遇到有人以桐木烧火煮饭。

深通韵律的蔡邕听到桐木燃烧爆裂之声非同凡响,断定是良木,于是将这段桐木抢救出来,制成琴,其音果然妙不可言,因其尾部已被烧焦,所以称为“焦尾琴”。

有吴地的精丝、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凭的高超技艺,当然能弹奏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艺术效果来。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国古典%&!'()*+□王维南京的路边遍植梧桐,不少南京人也有着梧桐情节。

其实,梧桐不只是南京人的专宠,全国各地都不乏热爱梧桐之人。

究其缘由,自古代的文人士子开始便有喜爱梧桐的传统。

梧桐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常见的意象,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彰显高格、言说爱情、悲秋感怀三个方面探寻梧桐意象。

―、彰显高格北宋陈翥在其所著《桐谱》中称:“梧桐柔弱%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

”清代园艺著作《花镜》也记载:“梧桐,又叫青桐。

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

”可见,梧桐是“的、。

是其高人格象征的础。

正是由于梧桐以上的特性,才有了““梧桐”的传说。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文见义,是说梧桐于的高冈之上,于梧桐上。

的见于《子•秋》:于南于北海,梧桐不,实不食,不。

”!"正是的。

是的象征,梧桐是上的,格高也是所的了。

,梧桐还是的。

传艮“削桐,,古琴称作“丝桐”。

《#之方中》言:“树之,桐,,”意植、、梧桐,之。

常见于古代,也是文人士情性的。

《好听》有“本性好桐,尘机闻空。

其主要原料的梧桐,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自高了一截。

所以,古代文人常爱在庭院中植梧桐,以彰高格。

文学中提及植梧桐的诗句也很多。

如人张说《答李伯鱼桐竹》:“结庐桐竹下,室迩人相深。

……竹有龙鸣管,桐留凤舞琴。

奇声与高节,非吾谁赏心。

”又如李白《赠崔秋浦》:“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门48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文人们眼中,梧桐已非普通树木,而是自己精神上的知已。

他们认为,自已的格调情操和道德追求只有梧桐才能诠释。

二、言说爱情梧桐象征爱情,其渊源并不十分明了9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是雄,桐是雌,相依相伴侗生共死。

而古典文学作品中以梧桐象征爱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双桐”与“半死桐”,一是“桐叶题诗”。

“双桐”的渊源可追溯至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诗中梧桐叶相象征和芝缠绵而坚贞的爱情。

梧桐的意象

梧桐的意象

梧桐的意象意象是中国诗歌的核心因素。

在中国的诗词名家中,最喜欢用“梧桐”入诗入词。

好玩的国学就这一有趣的现象,进行了一番探究,并精心选择了古诗词中“梧桐”所代表的不同的意象内涵和经典诗词,献给读者朋友。

第一种:是引得凤凰来的高贵树种,是高洁的象征。

代表作: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梧桐和蝉两种表高洁的意象,来展示自己的心绪和抱负。

第二种:是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老,同生同死,故诗词中常用梧桐来比喻爱情、相思和悼亡之情。

代表作:半死桐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贺铸最为深情的一首悼亡词。

其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让人落泪不已。

第三种:文人悲秋的情绪的载体。

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所以古人把梧桐看作是秋天的象征,而中国文人在秋天来临时,总有一种伤感的悲秋心态。

代表作:卜算子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四种: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的象征。

代表作:《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第五种:故园之恋,离国之悲。

大概是古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梧桐树,梧桐就有了故园的意义,由此就赋予了梧桐的离愁之苦的意蕴。

代表作:相见欢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梧桐树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它的枝叶萧索,枯槁,象征着离别带来的凄凉、孤独与悲伤。

比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里的梧桐树象征着离别的凄凉,而细雨则表达了悲
伤的心情。

另外,梧桐树也被用来暗喻离别的持久性,因为它的枝叶经久不衰,比如《滁州西涧》中:“滁州西涧烟笼寒,独立小桥渔
翁横。

双照青山如蓝布,卷作秋千增暮凉。

梧桐渐落连枝影,水深千尺空潭声。

” 这里的梧桐树象征着离别的持久性,而空
潭声则表达了离别带来的凄凉。

“梧桐”意象的多重意蕴

“梧桐”意象的多重意蕴

试析“梧桐”意象的多重意蕴摘要:梧桐,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梧桐作为文学中的意象,文化中的事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蕴。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人们忽视了对经典文本的阅读。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此文从三个方面切入,具体解读“梧桐”意象所呈现的祥瑞、家园及高洁等审美意蕴,从多方面彰显梧桐意象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梧桐”意象;符号学;审美意蕴;审美价值“诗中意象的审美价值绝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美感,更重要是这些意象已成为高度情思化意象,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正如刘茹斐所说,“意象是诗歌中最基本的符号,其表示成分(能指)是事物的表象,被表示成分(所指)是指这一符号所表示的情感和意义。

梧桐作为文学中的意象,文化中的事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蕴。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人们忽视了对经典文本的阅读。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本文从三个方面切入,具体解读“梧桐”意象所呈现的祥瑞、家园及高洁等象征意蕴,从多方面彰显梧桐意象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梧桐——祥瑞的象征梧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人们认为,梧桐可以招引凤凰,是祥瑞的象征。

北宋安徽铜陵人、著名林学家陈翥在其植桐专著《桐谱斜源第一》中曾写道:“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

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传说梧桐能带来祥瑞的神异性,迎合了古人的求吉趋吉的心理,更使得梧桐备受欢迎。

人们普遍在房前屋后栽种梧桐,以期祥瑞临门。

”[3]人们普遍在庭院、井边栽种梧桐,因而诗人又常称梧桐为“庭梧”、“井梧”、“井桐”等。

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萋萋,雍雍喈喈。

”后代文人把梧桐象征祥瑞,发扬光大,出现了许多名篇名句。

古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古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古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作者:马勇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6期马勇内容摘要:“原型意象”这一概念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论。

他认为“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积累,就是集体无意识。

它是构成一种超越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而且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地在一定的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形成一种族记忆。

梧桐这一意象即是人类祖先千百年来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的积淀。

关键词:古诗词梧桐意象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多么地高贵了。

在《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在《诗经·大雅·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地茂盛,引得凤凰啼鸣。

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保留了很多的原型意象。

人们一般认为《诗经》中的民歌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然而,在文字产生之前,一些民歌可能就已经在口头上流传,只是把它们记载下来是在文字出现之后,也就是说,《诗经》中的民歌是上古时代长期积淀的产物,其所反映的古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型意象也在不断演变,经过不同作家的手,在不断重复中加入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赋予这些原型意象不同的涵义。

在古代诗歌中,梧桐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意象。

这一具体物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张先《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 柳永“ 槛拘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1、高洁品格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


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3、孤独忧愁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4、离情别绪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

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象征意义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 经·大雅·卷阿》)
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 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 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 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 相待老,鸳鸯会双 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 水。”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 时,诗人们 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 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 说到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 这回归去免来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经过多 次的贬谪,在贬谪途中他们曾 五次经过商山驿路的梧桐, 并前后在此题名,梧桐见证了他们二人的共同 遭遇。故而 在他们往来酬唱的时候,梧桐成了他们之间不用言传的真 情的 象征。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 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
➢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 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 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 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 解忧的高洁品质。
➢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 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 的意义。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 孤独与 忧愁的意象。

梧桐_意象

梧桐_意象

风· 桐
飒飒西风烘染的氛围里自有一缕无言的愁情让 人低徊不已。
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落尽梧桐秋影瘦
梧桐意象的探究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以下几种意象 及寓意
梧桐
抒发孤独忧愁 寄寓离情别绪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夫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 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反映高洁品格 寄寓美好希望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一种依稀飘忽的距离中,稀疏月光下的梧 桐,有了凄凉、凄清之美。
雨· 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雨声”作为一个特写的意象,带有 渲染离情愁怀的特定色调。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 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寄托着作 者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怀。令人赞佩,崇敬。
月· 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
孤独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 处高楼雁一声。

《庄子》之“梧桐”意象探微

《庄子》之“梧桐”意象探微

庄子》之“梧桐”意象探微一、“梧桐”意象大量运用的第一人综观全书,花草树木虽无敢与《诗经》, 《楚辞》相媲美, 却也林林总总, 亦然纷呈, 尤其庄子一书呈现出的最为特别最为鲜活的梧桐用例, 在先秦各大典籍中, 当无有能出其右者:以下是《庄子》【1】文中关于梧桐树的用例。

《庄子》一书所涉及树木种类繁多, 有杏、槐、柏、栗、豫章、梧桐等等, 而尤以梧桐出现次数最多, 涉及用途最广, 影响最为深远。

梧桐在形而下层面即用于:地名、人名、琴名、棺椁; 形而上层面:较之先秦各家,梧桐独具的文学象征义, 哲学含义提升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可看出这在后世影响深远的意象的缔造, 肇端于庄周之手, 亦完成于庄周之手。

泽畔的慧歌《楚辞》【5】仅三例:先民的歌唱《诗三百》【6】亦仅见智者的雄辩《孟子》【7】仅五见, 且意义较单一: 《荀子》无一用例。

《论语》无一用例, 对比中我们可以见出庄子一书对梧桐意象的情有独钟。

二、形而下的美学潜质庄周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将梧桐这一事物, 从幕后推至到了审美的前台, 是一个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的过程。

梧桐,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曰: “其花五出,子如珠, 九月收子, 炒食甚美, 如菱芡是也。

亦可榨油。

”又如《论语类考? 卷十?仪礼考》载“灌:朱子曰: ‘灌者,方祭之始,用?痕酥?酒灌地, 以降神也。

'”在物用层面上, 其一:梧桐在先秦还广泛的用于葬棺,如《墨子?卷六》载“衣衾三领, 桐棺三寸, 葛以缄之。

”其二: 用于地名者亦屡见不鲜,如《楚辞?哀命》载“ ?G瑶木之?A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其三:亦可用于与之相关的人名, 如《庄子?徐无鬼》载“颜不疑归而师董梧, 以助其色”。

其四: 亦可用于器物名, 如梧几《庄子?天运》载“傥然立于四?之道, 倚于槁梧而吟。

”在先秦, 白桐作为梧桐中的一种, 更是备受闲情高雅之士的宠爱, 《庄子?齐物论》云: “惠子之据梧也。

”成玄英, 司马彪皆注为: “梧,琴也。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梧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主题,因其华丽的外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梧桐的描写渗透到宋词的各个层次,成为宋词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梧桐在宋词中,主要被塑造成一种抒情的象征,它是一个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梧桐代表着高大威猛,其苍劲磅礴的意象让人们联想到壮丽的天地,也被用来表达自然的威力;它也代表着勇敢、倔强、自立,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勇气,有坚强的意志,坚持自我;梧桐还暗喻一种坚持、温柔的爱情,它代表着彼此的执着和持之以恒的坚贞爱情,象征着一种永恒不变的爱情;梧桐还代表着仁义道德,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正义,一种担当社会责任感的力量;此外,梧桐还被用来表达一种优雅沉稳的内心态度,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以及一种内心深处的智慧与勇气。

梧桐不仅在宋词中被广泛地运用,也被运用在许多其他文学作品中。

在元曲中,梧桐作为一种宏伟的象征,出现在许多作品中,例如《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满堂风雨凋旗画,斗柄星河森梧桐”。

明代文学中,梧桐也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例如《醉翁亭记》中的“五更钟催流火梧桐”,《水浒传》中的“梧桐叶下空谢春”,等等,都让人们感受到梧桐在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深刻意义以及优美的形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不仅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也能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这株树,在宋词中所蕴藏的深邃意蕴。

因而,梧桐也成为了宋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词文学的发展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宋词中,梧桐的描写可以说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主题,其强大的诗意赋予宋词文学以卓越的审美价值,让它以别样的魅力与读者建立起呼应与情感共鸣的关系。

此外,梧桐意象也让宋词中蕴藏着的文化内涵被发掘出来,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宋词所传达的仁义道德以及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此,梧桐意象在宋词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它不仅能让宋词文学更加出彩,更能让人们细细品味出宋词文化的深邃内涵,而这也是宋词文学传承发展的最大动力之一。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木,有其自然属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笔下,并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理想时,就由一个普通的自然物象,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寄寓深广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情感蕴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寓意高洁的品格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而且梧桐木质轻软,是制琴的良材,故梧桐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好高洁的品格。

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贵圣洁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的高贵与非凡。

此处诗人用凤凰和鸣于山岗,梧桐身披朝阳茂盛生长,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从此,以梧桐寓意高洁的品格成为世人的共识,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唐代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居住在高大疏朗的梧桐上,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清亮、响彻四方。

这首咏物小诗,托物寓意,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隐喻自己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北宋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

”皆是借梧桐象征品性高洁的名句。

二、寓意忠贞的爱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木禽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据云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共长共老,同生同死,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作为伉俪情深、忠贞爱情的象征。

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末段:“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此诗就化用了梧桐的这一意蕴,既寄寓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唐诗中的梧桐意象更是蕴含了丰富的爱情意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例4: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梧桐雨的意义

梧桐雨的意义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以下几种意像及寓意。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

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

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

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3、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

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

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摘要:意象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

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就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

它就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就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就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就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意象就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就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就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就是其艺术的灵魂。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与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 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就是悲凉愁苦。

但就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就是这些。

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桐意象解读
内容简介:本教案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适度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品评鉴赏丰富典型的古典诗词佳句,让他们感知到梧桐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凄清悲凉的象征意义,以及被人们赋予的刚强正直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梧桐”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意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赏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探究式阅读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以往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我们都接触过哪些常见意象?
(一)提示:这种意象可以是一种植物,一种动物,甚至是一种象征性的动作形态。

(二)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月亮,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手法。

学生乙:说的对,“对月怀乡,对月思人“,月亮经常与离情别绪联系在一起。

学生丁:“岁寒四友”,松、竹、梅、兰,它们是品行高洁的象征。

学生甲:古人经常用登楼凭栏的动作和情景来传达相思之情。

(三)教师小结:大家都分析得很好,这些意象早已成为诗人情感意念的一种载体。

在古代诗词中,还有许许多多意象值得我们去推究,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古代诗词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梧桐。

三进入对梧桐意象的解读
(一)教师提示:有这样一句古语,叫“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梧桐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形体高大,枝繁叶茂。

古人经常将它种植在庭院之中。

每当秋季来临之季,梧桐树叶便会随风飘落,漫天飞舞,这样的情形会被文人墨客们赋予怎样的内涵呢?
(二)课件投影有关梧桐意象的诗词文字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的《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明朝夏完淳《卜算子.断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三)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诗词意境
明确:以梧桐悲秋,寄寓凄苦之情,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梧桐成了凄清悲凉的象征。

(同步课件图片显示:在昏黄暮色的衬托下,一位羁旅天涯的游子手牵一匹羸弱的老马,眼望苍穹,一棵高大的梧桐矗立其旁。

秋风吹过,黄褐色的梧桐树叶漫天飞舞,一派凄清肃杀之气。


(四)具体诗歌赏析
1课件投影显示唐代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2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各抒己见
学生甲:这是写一个身处深宫的女子的悲惨生活的,写她直到深夜也无法入睡,让人感觉很凄清悲凉。

学生乙:我见过这首诗,它的主人公是班婕妤,她是史书上记载的一位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汉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

后赵飞燕入宫,被冷落。

学生乙: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通篇写景,从景物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凄凉的心境,尤其是以“金井”边“梧桐秋叶黄”的景致渲染了这种幽怨凄清的氛围,梧桐意象在这首诗歌中的运用很重要。

3教师点拨提示
(1)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2)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

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

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

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

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

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

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

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

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

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

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

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3)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

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

4教师提示:通过以上诗词的分析,咱们可以感知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梧桐确已成为一种凄清悲凉的象征。

但分析诗歌,咱们还是应该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而不应该一概而论。

(五)课件投影显示北宋王安石的《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天质:天生的性质。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梧桐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借梧桐抒发了自己内心怎样的志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明确:
1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象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2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几百寻的孤桐,之所以岿然屹立,高干凌霄,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

如果离开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

犹如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终于被他的敌手扼死一样。

由此我们想到,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

离开了群众(大地),再伟大的英雄也将一事无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梧桐意象的分析,咱们明白了在大部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梧桐就包含着凄清悲凉的情感意蕴。

但也应该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要通过对作品细腻的解读,把握诗词中情与景(物)水乳交融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收集古典诗词中其它典型意象,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情感意蕴的同时鉴赏诗歌,下次集中交流。

提示:如杜鹃、杨柳、蝉等。

板书:(大部分内容由课件投影显示)
凄清悲凉的象征《长信秋词》寓情于景
梧桐
正直坚强的化身《孤桐》托物言志
亮点说明
诗歌选择既具典型性、思想性,又具有很强的审美性,难度不大,适合高一年级学生基础性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反思
课堂包容量较大,时间比较紧张,入题要快,可尽量选取重点内容精读精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