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列、(牙合)与颌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四章牙列、(牙合)与颌位
(牙合)
牙列
(牙合)
颌位
牙列---分类(6个前牙)
方圆型:
从尖牙远中转后
椭圆型:
从侧切牙远中转后
尖圆型:
从侧切牙切缘转后
牙列---排列特点(牙体长轴的倾斜情况)近远中向倾斜(牙冠的)
2>3>1,4>5>6<7<8
3>2>1
侧向观---纵(牙合)曲线
凸向下
前段:切牙--上6近颊--平直
后段:上6近颊--上8--向上弯
(补偿曲线)
凹向上
1-2-3-4-5-6远颊-7-8
(Spee曲线)
颊舌向倾斜
唇侧---上下颌切牙上颌>下颌
较正---上下颌尖牙及第一磨牙,上颌前磨牙
颊侧倾斜----上颌其他磨牙
舌侧倾斜----下颌前磨牙及其他磨牙额面观---横(牙合)曲线
(Wilson曲线)
(我很strong)
上颌磨牙颊倾下颌舌倾
同名磨牙颊舌尖连线
上颌凸向下
下颌凹向上
(牙合)平面(垂直向)
上1近中接触点--双侧上6的近颊尖下1近中切角--双侧7远中颊尖
1.假想平面,
2.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3.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
牙列---生理意义
1.互相支持
2.避免嵌塞
3.衬托面型
4.容纳舌体
5.发音言语
(牙合)---建立
开始---6个月
结束---2.5岁
动力:前后--- (前)咀嚼肌力+舌肌---(后)唇颊肌
内外---舌肌+唇颊肌
上下---咬合关系
乳牙(牙合)2.5~6
2.5~4岁4~6岁
牙排列紧密无间隙牙排列不紧密有间隙无显著磨耗显著磨耗
乳牙位置较正
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深覆(牙合)减小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近中)
混牙(牙合)/(替牙(牙合))特征(6~12)替牙期暂时性错(牙合)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2)中切牙间间隙
(3)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偏远中
(4)暂时性前牙拥挤
(5)暂时性远中(牙合)
(6)暂时性深覆(牙合)
(牙合)---基本(牙合)关系
ICO(牙尖交错(牙合))
---上、下颌牙牙尖相互交错咬合,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正中(牙合):下颌相对于颅骨位于正中
---特点
1.尖窝相对,一对二
2.(牙合)关键—上下6关系
3.尖牙关系---上3近中对下3远中
4.覆(牙合)覆盖
覆(牙合)覆盖
覆(牙合)---垂直距离--中1/3-颈1/3-超颈1/3
覆盖---水平距离--3/5/7
意义---提高咀嚼效率---保护软组织---影响下颌运动
切道和切道斜度
切道---对刃返回ICO,下颌切缘所走的路径
切道斜度---切道与(牙合)平面的交角
影响因素---与覆盖反比,与覆(牙合)正比
---ICO生理意义
1.接触面积最大化---提高咀嚼效率
2.分散牙合力---避免创伤
3.延缓牙齿移位---稳定咬合
前伸侧方(牙合)
前伸(牙合)
---ICO---沿切导---前下运动—咬合关系
---对刃(牙合)功能最大
---切缘相对,后牙无接触—磨耗—平衡牙合
侧方(牙合)(尖牙保护)
---ICO---沿尖牙导---侧向运动—咬合关系
---工作侧尖牙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
---尖牙支撑,保护余牙
侧方(牙合)(组牙功能)
---ICO---沿后牙导---侧向运动—咬合关系
---工作侧后牙或和尖牙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
---分散(牙合)力,减少创伤
颌位---牙尖交错位(ICP)
定义:ICO时下颌的位置
正中(牙合)位:ICO时,下颌处于颅骨正中位置
特征:1.可重复,相对稳定,非永恒不变
2.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
3.咀嚼肌---协调有力
4.关节----髁突位于中央窝,功能面与中间带密切接触
颌位---后退接触位(RCP)和正中关系
正中关系(CR)—下颌居中,髁突在关节窝最上最中位
---下颌对上颌的位置,CR是1个范围,不是一个下颌位
正中关系位(CRP)---髁突对上颌的位置
正中关系(牙合)(CRO)---CR时后牙区最初咬合接触关系后退接触位(RCP)---CR的最上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的铰链位)
---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
---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髁突功能最后位,铰链运动,18~25mm开口范围
---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
---吞咽时下颌经常达到的位置,咀嚼硬物时下颌也常到此位
颌位---下颌姿势位(MPP)
定义:端坐,头直立,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休息状态上下牙弓自然分开不接触,下颌骨的位置
特征:1.相对稳定,可变
2.升颌肌处于最小的收缩状态克服重力
3.息止牙合间隙—前大后下的楔状间隙
---间隙宽度1~3mm
---此间隙基本恒定
颌位---ICP、RCP、MPP、MCP相互关系
肌接触位(MCP)---下颌提升到初始的(牙合)接触—下颌位置---通常与牙尖交错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