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落日的幻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落日的幻觉》阅读题①人们都喜欢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慨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吗?②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③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4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⑤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⑥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落日的幻觉(练)(提升版,教师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落日的幻觉(练)(提升版,教师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签.订(qiān)惦.记(diàn)交卸.(xiè)脖颈.(jìng)B.提.防(dī)溃.退(kuì)取缔.(tì)阻遏.(è)C.歼.灭(jiān)差.使(chāi)琐屑.(xiè)寒噤.(jìn)D.憎.恶(zēng)诘.问(jié)震悚.(sǒng)憧.憬(chóng)【答案】C考点: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请标出下面各组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中。

(2分)A.仄歪张惶失措名副其实精疲力竭__________B.荒谬不可明状微不足道大庭广众__________C.惧惮眼花缭乱情郁与中月明风清__________D.狼籍触目伤怀莫名其妙富丽堂皇__________【答案】惶一皇明一名与一于籍一藉【解析】试题分析: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一定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去记忆,不能想当然的去理解,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认真记忆,并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句“通过……使……”两个介宾短语连用,使句子缺少了主语,去掉一个;B句“完成……”之后缺少中心语“任务”;C句“防止”与“万无一失”矛盾。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卧虎藏龙的里巷》,完成1—4题。

(共12分)①上海的“弄”,烟台叫里、叫巷,或者叫胡同,是最小的聚居单位。

落日的幻觉精品复习题

落日的幻觉精品复习题

20课《落日的幻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二、整体内容6、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试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三、重点文段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初中课内阅读】《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有答案)《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日落错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描述顺序。

分析了本文的描述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一、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二、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困难]1理性解释文本的解释顺序。

2科学探索的精神是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知识链接】一、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走近作者黄天祥,新京报集团高级记者兼专职审稿人,中国科普纪事协会会长,全国晚间新闻科学编辑记者协会会长,北京科技纪事副会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查组成员3.相关数据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但光从粗糙表面以许多不同的角度漫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入射光会以许多不同的角度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用圆点拼音下列单词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根据单词的意思写单词。

(一)太阳快要落山了。

()(二)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根据课文,在水平线上填入适当的单词。

(一)日落确实很美,__________,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的大气层会发光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阅读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阅读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阅读题(附答案)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殷红()暗弧()折射()....散射()衰减()迷惑()尘埃()....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20课落日的幻觉人教八上语文20课落日的幻觉一、积累运用1. 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 yǐ)丽。

(2)日薄(báo bó)西山,气息奄奄。

(3)随着太阳的坠(zhuì duò)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消失。

(4)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 xùn)丽,变化多端。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颜色是那样深黄、阴红。

改为(2)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密的蓝灰色暗弧。

改为C.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D. 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衰减:减弱、减退。

4. 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波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32。

()5. 本文选自于___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一)课内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的时候,光线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朝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深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落日的幻觉》的课堂作业本答案

《落日的幻觉》的课堂作业本答案

《落日的幻觉》的课堂作业本答案
20.落日的幻觉
1.(1)遐(2)绮(3)殷(4)绚
2.C
3.(1)陈情表太阳快要落山了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2)李商隐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经接近黄昏时刻,美好的事物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4.(1)天空中现出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2)太阳变扁。

5.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人眼的叠合效应。

6.(1)“以上”表示范围,准确地说明紫色光被散射高于红色光的倍数。

(2)用比喻说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落时太阳的形状。

7.运用数字精确地说明了折射的形成原因,以及折射使落日呈现的形状。

落日的幻觉
8.囊里弥散出馥郁的芬芳,荡漾着香醇的蜜露,但一旦昆虫等小动物爬进囊中后,囊口的小盖子就会和尚,小动物无法脱身,成为“这种奇特的植物”美食。

10.(1)捕虫囊装着半囊水(或:盗去囊中一部分水。

(1)禁不起诱惑自投罗网的昆虫
11.示例:(1)如果只贪图眼前的利益,我们就会像小蜜蜂那样饮鸠止渴。

(2)当玲珑杯盛着芬芳的蜜露,药业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要学会遏制自己的贪欲。

(3)如果我们遏止住贪欲,我们就会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拥有一颗澄清的心,什么诱惑也奈何不了我们。

12.示例:比如古诗“长河落日圆”、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等。

以上是分享民教育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第20课:落日的幻觉练习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和答案

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和答案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八年级A 段语文导学案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自主预习案】 1、给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会这些词。

幻.觉( ) 吟.咏( ) 绮.丽 ( ) 殷.红( )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 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作者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__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____ 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第①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_ __ ,__ _ ”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 3、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二次创作栏 课型: 讲读 执笔: 雷德军 审稿人: 语文组 时间: 2013.12 班级 姓名 授课人 授课时间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八年级A段语文导学案二次创作栏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3、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4、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一下,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拓展延伸:1、《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

[附答案]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练习3新人教版

[附答案]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练习3新人教版

20 落日的幻觉1.请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暗弧.()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4.体会下面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5.填空。

(1)《落日的幻觉》是一篇______说明文,课文围绕“落日的幻觉”这一话题主要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

诗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落日的古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

①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落日的幻觉练习题有答案.doc

落日的幻觉练习题有答案.doc

落日的幻觉练习题有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 1.请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奄( ) __________________丽( )__________________减( )暗__________________( )yān( )红zhuì( )落尘āi( )wèi( )蓝【答案】yǎn qǐ shuāi hú 殷 坠 埃 蔚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

(黄秋耘《黄山秋行》)难度:中等 知识点:字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义3.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 )【答案】作比较难度:中等 知识点:语法4.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

( )【答案】列数字难度:中等 知识点:语法5.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 )【答案】作诠释难度:中等 知识点:语法6.(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答案】打比方难度:中等 知识点:语法7.体会下面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和答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和答案

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自主预习案】 1、给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会这些词。

幻.觉( ) 吟.咏( ) 绮.丽 ( ) 殷.红( )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 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作者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__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____ 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第①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_ __ ,__ _ ”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 3、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二次创作栏 课型: 讲读 执笔: 雷德军 审稿人: 语文组 时间: 2013.12 班级 姓名 授课人 授课时间二次创作栏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3、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4、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一下,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拓展延伸:1、《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

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2、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课堂小结:幻觉往往是美丽的,真实往往是丑陋的,本文还可以给你哪些深层次的人生启示?第二课时【拓展检测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落日的幻觉》阅读题①人们都喜欢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慨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吗?②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③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4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⑤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练习):20《落日的幻觉》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练习):20《落日的幻觉》

20 落日的幻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殷.红()坠.落()镶.() 绚.丽() 衰.减()尘埃.() 吟.咏()2.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

(1)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恋观赏、吟咏描绘。

()(2)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迭合效应。

()(3)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屈的。

()(4)暗弧外面还镶有名显的亮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2)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3)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4.(抚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B.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C.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5.说说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指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6.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7.(鄂州中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比如微信4.2就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18、对文中加点“吟咏”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谈论B、歌颂C、诵读D、吟唱19、对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年人的生活.B、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抒发内心的无奈感受。

C、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观看日出时的情感倾向——悲凉、凄惨、遗憾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欣赏夕阳的感慨。

D、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下文描写落日的壮观景象蓄势。

20、下面能够括“落日”特点的一组词是( )绚丽、多样、宁静、美妙 B、壮观、绮丽、神秘、迷人C、诗意、柔和、雄浑、多样D、多变、诗意、神秘、迷人21、对本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作诠释B、引资料状貌C、打比方引资料D、作比较打比方参考答案:18——21BDBB。

20 落日的幻觉

20 落日的幻觉

20 *落日的幻觉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殷.红(yān) 坠.落(zhuì)镶.(xiāng) 绚.丽(xuàn)衰.减(shuāi) 尘埃.(āi)吟.咏(yí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日薄西山)(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绮丽)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探究一第1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探究二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答案: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几个词来形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答案
《落日的幻觉》阅读题
①人们都喜欢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慨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吗?
②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③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4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
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⑤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⑥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⑦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q?yānzhuìxiāngxuànshuāiāiyín】
2、理解下列词语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绮丽衰减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颜色美丽。

减弱,减退。


3、第①段为什么写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主要是感情上的原因,夕阳总让人联想到人的死亡或事物的没落,让人感到美好的事物只有短暂的存在。


4、本文选自于《科学与生活》,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黄天祥。

5、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3):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

(1段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推测人们对待落日的心理;2段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3段明确指出日落时的种种景观是幻觉现象,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全文的重点)。

6、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描写,使说明变得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7、②~⑤段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8、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段,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9、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日落时奇异景象产生的原因。

【日落时奇异景象产生的原因竟然大都是幻觉,是由于光的散射和折射形成的。


10、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①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作比较)
②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列数字)
③(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打比方)
11、①“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一句中“一般来讲”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

“一般来讲”是指通常情况下是这样,并非是指所有情况。

去掉后就太绝对了。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②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大都”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大都”用来修饰“是”,在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数量很多,但又不是全部,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2、第③段“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
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13、体会下面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A.人们都喜欢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B.人们都喜欢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A句是个双重否定句,对“人们赞叹太阳升起的壮观景象”起到强调作用,而B句是个一般肯定句,起不到强调作用。


14、古诗文中描写“落日”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15、学过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有怎样的深刻体会?
【我明白了我们所看到的落日美景,其实是一种“幻觉”,是由于光的散射和折射形成的。

体会: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所见所闻多问个“为什么”,注意发掘超越事物本身的科学道理。


16、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总分关系。

前三段主要写日落的壮观、绮丽的景象,并说明这些景象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已;后四段具体分析产生每种幻觉景象的原理。


17、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
【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几个次来形容。

文中具体写了这样几种景象:太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太阳接近
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灿烂的晚霞;神秘的蓝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并伴有迷人的紫光。


18、学科整合学习:语文物理一家亲
示例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①镜花水月(光的反射)②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③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猴子捞月(光的反射)
19、复习书上课后表格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