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信息化评价
以信息化为的新型评价机制
以信息化为的新型评价机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型评价机制逐渐受到关注。
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教育、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信息化评价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信息化评价机制具有以下优势:1、数据驱动:信息化评价机制以大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这种方式避免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实时反馈: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评价机制能够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这种实时的反馈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绩效。
3、多元化评价:信息化评价机制能够从多个维度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学校等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方案。
4、智能化决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评价机制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这种智能化的决策方式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评价机制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课程学习、在线测试等任务,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学习评估报告。
此外,信息化评价机制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等方面。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型评价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这种机制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
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
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
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
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
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
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
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
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
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
信息化评估
信息化评估信息化评估是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其信息化程度和发展状况,为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未来规划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等方面,对信息化评估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信息化评估是指通过对组织或企业的现有信息化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判断其信息化的现状、水平和潜力,为制定信息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二、目的信息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建议,帮助其制定和优化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评估的结果将为组织或企业提供发展方向、调整战略、合理配置资源以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依据。
三、评估内容信息化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化战略和规划评估:评估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包括制定目标、确定重点、明确路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
2.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估:评估组织或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等,以及其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性。
3.信息化管理评估:评估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其完善程度,包括信息管理流程、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沟通机制等方面。
4.信息化应用评估:评估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包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程度、系统的应用情况、信息化对业务和管理的影响等。
四、评估方法信息化评估可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面谈访谈、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等。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组织内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信息化的认知、满意度和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2.面谈访谈:选择一些关键人员进行面谈访谈,详细了解他们对信息化的看法、评价和发展需求,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3.现场观察:对组织内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行现场观察,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业务流程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4.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组织的数据,评估其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质量、数据冗余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为评估提供依据。
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
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信息化系统评价是对一个组织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结果可以为组织或企业提供改进信息化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将从系统架构、功能需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六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系统评价参考的介绍。
1.系统架构评价系统架构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进行评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方面。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等指标,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设计,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发展和扩展能力。
2.功能需求评价功能需求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进行评估,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数据管理、报表生成、流程管理等方面。
评价要考虑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功能是否完善等,确保系统能够支持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
3.性能评价性能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发能力、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要考虑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在用户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仍能够正常运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4.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包括系统的故障率、恢复能力、备份与恢复策略等方面。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恢复性,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不丢失,避免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5.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安全、用户身份识别与验证、权限控制、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数据和用户信息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保护用户的信息和企业的利益。
6.可维护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是对信息化系统的可操作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要考虑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确保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升级,减少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企业信息化平台质量与运营的全面评估
企业信息化平台质量与运营的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平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集成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为各个岗位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质量和运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企业信息化平台质量的评估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质量包括数据完整性、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评估需要具体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考虑。
以下是企业信息化平台质量评估常用的指标。
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方面。
完整的数据可以更好的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完整性的要求,以数据存储清晰、数据采集规范、数据处理及时为保证。
2.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企业需要确保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行,以便随时满足员工和管理层的需求。
稳定性评估所需考虑的主要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判断要求此类器材的兼容性,控制硬件的用途范围和使用率,软件部分要侧重于系统兼容性、升级更新等方面。
3.安全性安全性是企业信息化平台考虑的重要品质,特别是数据安全。
确保企业信息不会被泄露和篡改,是企业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针对互联网和内部数据网络进行预处理,以便于黑客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识别。
安全性评估需要包括用户密码安全,数据加密传输等方面。
4.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信息化平台需要随之更新升级和扩展。
因此,可扩展性的评估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评估要求包含针对可升级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规范,充分考虑平台的未来发展和能力扩展,判断平台的存储复用性和重复集成性等。
5.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易用性和用户友好性。
企业信息化平台使用流程应简单明了,操作应当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这点尤其需要注意,用户体验可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率和推广效果,对于企业形象和效益影响很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效益评估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效益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
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缺乏有效的效益评估,导致投资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为了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做好效益评估工作。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包括:1. 技术选型不合理: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知识,选错了技术路线或者产品。
导致信息化系统无法顺利实施,效果不佳。
2. 需求分析不全面: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常常只重视一些重要的方面,而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
导致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并影响管理效率。
3. 管理模式不合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效的管理模式,从需求分析、项目实施、运维维护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否则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项目无人负责、运维不及时等等。
4. 人员培训不到位:员工对新系统的使用还不熟练,无法有效利用新系统提升管理效率。
以上问题都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策划。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估的重要性有效的效益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果,决定是否继续或调整投入。
如果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估不足,就很可能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1. 投资效果不佳: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效益评估,投入资金可能无法收回,导致资金浪费。
2. 影响管理效率:如果信息化系统实施后的效果不如预期,就可能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3. 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就很难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效果,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和决策。
因此,企业必须在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进行充分的效益评估,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效益最大化。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估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估:1. 投资回报率(ROI):ROI是评估信息化建设效益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测算投资回收的时间来确定投资的收益。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研究,得出了市场成熟度和市 场趋势的分析结果。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的局限性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改进。
谢谢观看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房地产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不 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一指标模型:通过某个单一指标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度,如房地 产价格、供求关系等。这类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缺点是过于简化,不能全 面反映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2、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成 熟度,如房地产价格、供求关系、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这类模型相对较为全 面,但可能存在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问题。
3、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来衡量各个因素对房地产市场成 熟度的影响程度。这类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处理不完全信息,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关 联度计算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4、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来建立房地产市场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这类模型的优点是能够自学习和自适应,但缺点是可能存在过度拟合和过拟合的 问题。
4、人才队伍方面,虽然企业已经拥有一批信息技术人才,但在业务骨干的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以及全员信息化素质提升上还需加强。
根据评价结果,该企业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基础设施方面,对老化的硬件设备进行替换和升级,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应用系统方面,对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统一的数 据接口和标准,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同时,针对未纳入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模块, 开发新的应用系统或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
2、应用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管理系统(PMS)、客户关 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的功能完善程度和实际应用效果。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对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回报率(ROI):通常指企业信息化投资与收益的比率。
ROI 能够衡量企业信息化方案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并评价企业信息化方案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促进效果。
2. 生产率提升: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所以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需要评估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
3. 服务客户能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实施可以提高企业服务客户呈现正面影响,因此企业需要评价其服务客户能力提升的程度。
4. 知识共享: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对知识产出的度量、任务执行的维护以及知识使用的统计,全面评估知识共享的效果。
通过评价这四个方面的效果,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信息化投资,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调整和优化。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就对信息化综合评估指标进行研究,相继了信息化水平总指数Ⅱ和信息化评估指标ⅡE等。
国家统计局经过多年对信息化评估指标的研究,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来进行分析与评估信息化水平。
目前,企业信息化传统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库存资金占用率(%)、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等6部分21个指标组成。
该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重视度(分)、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决策信息化水平(分)、网络性能水平(分)、计算机联网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网络营销应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人力资源指数(分)、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增长指数等,这些指标能较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传统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状况。
二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信息化作为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云计算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出现,传统指标评估体系不能全面地评估云计算模式下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决策管理者急需构建新模式下的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在郭春丽等研究论文基础上,添加及更新了17项云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标,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来评估湖南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和水平。
上述指标较全面地包涵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方面情况,如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化响应速度、企业绩效、信息技术对决策的支持状况、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等方面,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较真实地全面的测量和评估。
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测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测算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如何才能在角逐中取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企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它支撑着企业在运营、管理、决策、创新中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测算方法,以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由多个维度组成。
首先,以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型能力为主要指标,包括组织架构、数据库结构、传输网络结构和安全性等。
其次,以管理能力为评价指标,从信息化规划和项目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管理、应用系统管理等方面评价企业的管理能力水平。
最后,以服务能力为评价指标,从信息系统支持能力、系统支持能力、用户服务能力、工作环境支持能力等方面考察企业的服务能力水平。
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方法1、调研法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算方法中,调研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以量表或问卷形式设计相关评价题,使用分值形式以及客观评价标准,对企业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可以通过对典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及采用文献研究法,运用实证数据,对企业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果。
三、推动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构建全面的信息化体系企业要想推进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包括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数据库结构、传输网络结构和安全性等。
其次,企业还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创新,逐步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系统支持。
2、优化信息管理流程除了构建良好的信息化体系外,企业还要重视信息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从业务流程、计划设计、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管理、应用系统管理、用户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流程管控,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企业信息化⽔平评价的⽅法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党全国都⼗分重视的⼀项⼯作。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企业信息化⽔平评价的⽅法。
企业信息化⽔平评价的技巧 ⼀、对企业信息化⽔平进⾏评估所应秉持的理念 在信息化投⼊早期,⼈们普遍有⼀种理解就是信息化投⼊越多,所能带来的效益就会越⼤。
对企业信息化⽔平的评估⼯作也仅仅停留在某些局部概念和技术应⽤⽔平上。
其实,信息化的本质⽬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寻求⼀种新的出路。
所有这些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否给企业带来显著的价值,即信息化⼯作是以效益为导向的,⽽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
只有那些“出效益”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户的青睐。
信息化⽔平的评估应关注的是信息化对战略的⽀撑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并且关注信息化系统投⼊运⾏后,是否达到预定⽬标,是否发挥出期望的性能和价值。
信息化⼯作应坚持⼀个明确的基本原则:提⾼效率、降低成本、提⾼竞争⼒。
坚持“IT以⽤为本,持续改进”。
坚持三个持续⼒:“持续应⽤、持续改进、持续跟踪评价”,坚持应⽤整合和复⽤。
“实⽤”是IT系统价值实现的载体,反之,即使是能够成功上线⽽不能成功应⽤的项⽬投资,其价值也是零,⽽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资产,是⼀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信息化⼯作应把系统能量释放、价值实现的重⼼放在推进应⽤上,从“实⽤”的⾓度促进信息系统能量的释放,从“实⽤”的⾓度进⾏效能评估,⽽不是放在个别指标数据的计算上。
因此,企业信息化⽔平评估⼯作应以合理、正确的设定企业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的为前提和根本出发点。
对企业信息化⽔平进⾏评估⽆论其⼯作环境还是最终⽬的,都与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国家信息化⽔平评估存在较⼤的区别,不能照搬评估国家信息化⽔平的指标体系。
对企业信息化⽔平的评估不能仅偏向于技术应⽤。
因为技术应⽤侧重的是设备、技术是否到位,⽽不关注企业的管理性质是否发⽣变化。
这样的指标往往不问信息化⼯作是固化原有管理,还是改变、提升原有管理。
信息化水平评价方式方法
信息化水平评价方式方法一、从使用频率看。
咱就说这信息化水平啊,从使用频率来评价是个挺直接的法子。
就像咱平常看手机,一天到晚离不开手机的人,那肯定在很多方面都依赖信息化产品啦。
比如说那些个小年轻,刷短视频、聊微信、打手游,手机就没离过手。
这说明啥?说明他们在信息获取、社交娱乐这块儿的信息化水平挺高的。
对于企业也是一样,员工整天用各种办公软件处理工作,像什么钉钉打卡、用word写文档、用excel做表格,那这个企业在办公信息化这块儿就有一定的水平。
这就好比是看一个人吃饭的频率来判断他是不是个吃货,用得多,那在这个信息化的小天地里就玩得转。
二、功能掌握程度。
再聊聊功能掌握程度这个事儿。
就拿电脑来说,有的人只会用电脑看看电影、听听歌,这就是最基础的功能使用。
但要是有人能熟练地用Photoshop做设计、用Premiere剪视频,那可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对信息化工具功能的深度掌握。
在企业里,要是员工能把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里的各种复杂功能都玩得明明白白,像库存管理、订单跟踪、财务核算这些功能都能搞定,那这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功能掌握这块儿就相当厉害。
这就像玩游戏,只会简单操作的是菜鸟,能把各种技能组合起来、把隐藏关卡都打通的那就是大神,信息化功能掌握也是这个理儿。
三、信息整合能力。
还有信息整合能力也很重要哦。
咱生活里到处都是信息,碎片化得很。
要是一个人能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信息,像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专业论坛上看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这人的信息化水平就不低。
比如说做自媒体的那些朋友,他们得从各种地方搜集素材,然后把这些素材整合成一篇有观点、有逻辑的文章或者视频。
企业也一样,能把市场信息、客户反馈、内部数据整合起来,做出合理的决策,那这个企业在信息化的浪潮里就站得稳。
这就像是搭积木,能把各种形状的积木拼成一个漂亮的大房子,这信息整合能力就是那神奇的小手。
四、安全意识。
最后咱可不能忘了安全意识这个事儿。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5)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5)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5)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5)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5)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5)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5)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5)3.1 网络基础设施 (5)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5)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5)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5)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5)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5)4.3 供应链管理(SCM) (5)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5)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5)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6)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6)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6)7.3 人才激励机制 (6)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6)8.1 项目规划与立项 (6)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6)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6)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6)9.1 IT运维管理 (6)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6)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6)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6)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6)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6)10.3 合规与审计 (6)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6)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6)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6)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6)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6)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6)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7)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8)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8)2.1.1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定义与作用 (8)2.1.2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 (8)2.1.3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 (8)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9)2.2.1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构成 (9)2.2.2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9)2.2.3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实施与优化 (9)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9)2.3.1 信息化政策的作用与制定原则 (9)2.3.2 信息化制度的类型与内容 (10)2.3.3 信息化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10)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10)3.1 网络基础设施 (11)3.1.1 互联网基础设施 (11)3.1.2 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 (11)3.1.3 城域网与局域网 (11)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11)3.2.1 数据中心建设 (11)3.2.2 云计算平台 (11)3.2.3 云计算应用 (11)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11)3.3.1 计算机设备 (12)3.3.2 服务器设备 (12)3.3.3 存储设备 (12)3.3.4 网络设备 (12)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12)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12)4.1.1 ERP系统的核心模块 (12)4.1.2 ERP系统的实施与优化 (12)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13)4.2.1 CRM的核心功能 (13)4.2.2 CRM的实施与评估 (13)4.3 供应链管理(SCM) (13)4.3.2 SCM的实施与优化 (13)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14)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14)5.1.1 信息化生产计划与调度 (14)5.1.2 信息化质量管理 (14)5.1.3 信息化设备管理 (14)5.1.4 信息化物料管理 (14)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14)5.2.1 信息化市场调研 (14)5.2.2 信息化广告传播 (14)5.2.3 信息化客户关系管理 (15)5.2.4 电子商务 (1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5)5.3.1 信息化招聘与选拔 (15)5.3.2 信息化员工培训 (15)5.3.3 信息化绩效管理 (15)5.3.4 信息化员工关系管理 (1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1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15)6.1.1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 (15)6.1.2 数据治理框架 (16)6.1.3 数据标准化 (1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16)6.2.1 数据质量概述 (16)6.2.2 数据质量提升策略 (16)6.2.3 数据分析 (17)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7)6.3.1 数据安全 (17)6.3.2 隐私保护 (17)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17)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7)7.1.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8)7.1.2 提高人才实践能力 (18)7.1.3 培养创新型人才 (18)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18)7.2.1 完善培训体系 (18)7.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8)7.2.3 提高培训质量 (18)7.3 人才激励机制 (18)7.3.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19)7.3.2 建立晋升通道 (19)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9)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19)8.1.1 项目目标与需求分析 (19)8.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19)8.1.3 项目立项 (19)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20)8.2.1 项目组织与管理团队 (20)8.2.2 项目进度计划与任务分配 (20)8.2.3 项目监控与调整 (20)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20)8.3.1 项目评估 (20)8.3.2 项目风险管理 (20)8.3.3 项目收尾 (20)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20)9.1 IT运维管理 (20)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21)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21)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22)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22)10.1.1 制定信息安全策略 (22)10.1.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2)10.1.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2)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22)10.2.1 网络安全概述 (22)10.2.2 网络安全技术 (22)10.2.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3)10.3 合规与审计 (23)10.3.1 合规概述 (23)10.3.2 合规管理 (23)10.3.3 审计与监督 (23)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23)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23)11.1.1 创新机制的概念与构成 (23)11.1.2 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4)11.1.3 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24)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 (24)11.2.1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特点 (24)11.2.2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管理策略 (25)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25)11.3.1 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25)11.3.2 创新成果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25)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5)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25)12.1.1 人工智能技术 (26)12.1.2 5G通信技术 (2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26)12.2.1 数字建设 (26)12.2.2 企业数字化转型 (26)12.2.3 数字经济发展 (2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26)12.3.1 加强顶层设计 (26)12.3.2 建设人才队伍 (27)12.3.3 深化创新驱动 (27)12.3.4 优化发展环境 (27)12.3.5 拓展国际合作 (27)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2.1 信息化战略规划2.2 信息化组织架构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3.1 网络基础设施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4.1 企业资源计划(ERP)4.2 客户关系管理(CRM)4.3 供应链管理(SCM)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6.2 数据质量与分析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7.3 人才激励机制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8.1 项目规划与立项8.2 项目实施与监控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9.1 IT运维管理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9.3 信息化绩效评估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10.3 合规与审计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第一层次:信息化服务基础层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基本的信息系统应用。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完备性和性能,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软件设施的完善程度。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基本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
第二层次:信息化服务集成层基于第一层次的基础,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程度和信息流程的协同性。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情况,如ERP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情况等。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流程管理情况,如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信息流程优化等。
第三层次:信息化服务整合层基于第二层次的集成,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创新能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广度和深度,如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的开展情况。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如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等。
第四层次:信息化服务创造层基于第三层次的整合,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如企业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化价值创造能力,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效益和价值。
企业可以根据以上模型进行信息化成熟度评价。
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和细化。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访察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应该是灵活和可调整的,能够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个性化。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的特点和趋势,避免评价结果不准确或不具有指导性。
我国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
这 种 方法 受 到人 为 主观 判 断 因素 的影 响 , 往 会 使 评 往 价 指 标 与它 们 的实 际作 用 产 生偏 差 。
1 2 层 次 分析 法 .
层 次分 析 法 ( H ) 由美 国运筹 学 家 T .St A P是 .L ay t 教授 提 出的 一 种 定 性 与定 量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多 目标 决 策分 析 方 法 , 多 目标 和 多 准 则 的决 策 化 为 多层 次 与 把 单 目标 的两两 对 比 , 后 进 行 简单 的 数 学 运 算 。该 方 然 法 不 仅 可 以用 于评 价指 标 权 重 因 子 的确 定 , 可 以单 也 独 把 它 作 为 综 合 评 价 的 工 具 。 获 得 综 合 评 价 值 的公
水 平 与市 场 竞 争能 力 、 确 指 导企 业 信 息 化 的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理论 意 义 和 实 用 价 值 。 因此 , 息 企 业 化 水 平 的 评 正 信 价 工 作 与建 设 工作 是 同等 重要 , 而且 是 紧 迫 的 。 目前 , 国内外 已产 生 相 当 多 的信 息 化 评 价 理 论 , 此 仅 对 我 国 国 在 内学 者普 遍 应 用 的理 论 方 法进 行 总 结 和评 价 。现 阶段 , 们 对 企 业 信 息 化水 平 和 企 业 信 息 化 效 益 的 评 价 还 没 有 人 达 成 共识 , 企业 信息 化 的 系统 研 究 和 评价 方 法 的 研究 还 处 于 起 步 阶段 。因 此 , 立 一 套 科 学 的 、 统 的 以 及 具 对 建 系 有 可 操作 性 的企 业 信 息 化评 价 方 法 , 企业 信 息 化 进 行科 学 、 观 和 准 确 的评 价 , 树 立 正 确 的 企 业 信 息 化 理 念 对 客 对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评估报告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评估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几乎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为了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估和分析,本报告将对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提供客观的评价和建议。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2.1 硬件设备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计算机等,并且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2 软件系统该企业目前使用的软件系统较为落后,存在以下问题:- 系统版本陈旧,无法满足企业目前业务需求;- 缺乏定制化功能,在业务流程中存在一些不够高效的环节;- 缺乏对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2.3 数据管理企业的数据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数据分散存储,难以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数据质量差,存在重复和错误数据;- 数据安全措施不完善,存在泄露和安全风险。
2.4 人员素质企业的员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信息技术素养,对新技术的理解能力较低;- 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强,存在抵触情绪;- 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容易造成数据泄露和安全漏洞。
3. 评估结果与建议3.1 硬件设备基于企业的硬件设备现状良好,无需进行更换或升级。
建议企业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 软件系统针对企业现有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以下改进措施:- 更新软件版本,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 对软件进行定制化开发,针对业务流程中的痛点和瓶颈实施功能优化;- 寻找适合企业的新技术应用,例如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3.3 数据管理针对企业的数据管理问题,建议进行以下改进措施:-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制定规范流程和标准,减少重复和错误数据;- 完善数据安全措施,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权限管理,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套指标和标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硬件设备指标:包括企业服务器的配置和性能、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带宽、终端设备的数量和性能、外部存储设备等。
通过评价硬件设备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软件系统指标:包括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业务系统和专业软件的完善程度和适应性。
同时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升级和扩展性等。
通过评估软件系统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效果。
3.信息技术应用指标:包括企业在不同业务领域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的完善程度和覆盖范围。
例如,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
4.信息安全指标: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评估信息安全的指标是必要的。
5.信息人才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素质、数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企业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技术人员来支持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评估信息人才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能力和合理性。
6.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
评估客户满意度的指标可以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客户的影响和效果。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评价标准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评价标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却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评价标准。
一、硬件设备评估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其评估标准包括质量、性能、适用性等。
在质量方面,硬件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认证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等都是评估重点。
性能方面,硬件设备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传输速度等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适用性方面,评估硬件设备是否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是否兼容、可靠性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软件系统评估软件系统评估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管理软件等。
在操作系统方面,评估是否稳定、安全、易于维护等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应用软件方面,评估软件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是否易于使用、维护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在管理软件方面,是否符合企业实际需求,能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三、数据安全评估数据安全评估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数据安全的评估需要从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考虑。
完整性方面,评估数据的保存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可靠。
保密性方面,评估数据的保密性措施是否合理、可靠。
可用性方面,评估数据是否能够及时、方便地利用。
安全性方面,评估数据是否存在被攻击、破坏、泄露等风险。
如果企业可以满足这四个方面的需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评估分数。
四、人员技能评估人员技能评估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易忽略的环节。
在人员技能评估方面,需要考虑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人员在技能方面的水平是否达标、是否有有效的培训手段等因素。
只有获得优秀人员的支持和运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成为企业的红利。
五、维护与支持评估现今,许多企业只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并忽视了信息化建设运营维护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维护的评估主要考虑是否有科学的运营维护方法,是否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支持,是否有有效的售后服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企业信息化评价摘要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保证信息化实施效果,了解效益的影响因素,避免盲目投资,需要对信息化进行合理评价。
本文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案例简要论证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经济效益一、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义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判定,要靠真实的评价。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建设,轻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通病。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
或者更确切的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四个环节。
二、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评价,可以了解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范围上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可以了解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
2、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如果把信息系统比做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
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价。
3、信息安全的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
如各类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子系统和分系统。
但同时,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既可以窃取、也可以扰乱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
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
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因此,对其评价侧重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
5、对于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的评价,是基于信息化深入,企业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须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企业管理日趋规范。
信息化规划、组织与控制机制与企业日常管理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上下一体的协调运转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可以分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可以分别从定量和定性角度来确定。
在评价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时要注意平时数据和资料的积累,还要关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潜力。
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时滞性的特点,在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少人工信息处理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工费用和办公的支出;缩短产品生产、采购周期,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准时交货;加快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速度,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改善企业的战略思考。
其中前三方面的企业信息化的有形收益,可以用定量的指标来描述,后三方面是无形收益。
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包括系统分析设计费用和实施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系统运行成本(诸如集成和测试费用、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分析成本、数据转换成本)和维护费用等。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应用和必要性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OSL) 是中国海油下属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亚洲最大的近海油田服务公司。
COSL于2008年委托外部咨询单位,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数据资源利用、信息安全、信息化队伍建设、信息化组织和管控、信息化建设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评价情况如下:1、在信息技术方面,COSL的网络通讯具备一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齐全,运行维护处于有序状态;但发现COSL缺乏明确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基础的统一的IT建设蓝图;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无法支撑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网络等基础架构应用缺乏独立性、缺乏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通讯不畅。
2、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COSL覆盖人、财、物管理的ERP系统的推广实施,成为COSL不可或缺的核心应用,且积累了大量信息和数据,可以通过报表等形式向公司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各事业部建设并引用大量专业应用系统和软件,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支撑,积累了数据;应用成熟的OA系统提高公文和信息的传送效率且积累了有价值的文档资料。
但发现COSL的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应用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欠缺统一数据视图,各业务独立系统数据大量孤立,造成资源浪费且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系统与业务的结合有落差,公司缺乏专业数据的统一管理机制;三是缺乏公司范围内的信息/数据集成与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四是大量文档还是手工管理,部分知识还没有电子化。
3、在信息安全方面, COSL正规Internet接入点均已安装统一的硬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总部机房内已采取了统一的防病毒措施,大部分员工的计算机安装有统一的防病毒软件;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Internet,有效的管理了员工的上网行为。
但发现COSL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存在多个非正规的Internet接入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机房防病毒策略不统一,部分员工的计算机甚至没有防病毒软件;三是COSL的信息系统不具备灾难备份和恢复能力。
4、在信息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方面,COSL建立了拥有几十名员工的信息技术中心,并且通过ERP建设培养了100多人的关键用户队伍,但是在IT人才队伍建设中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储备相对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员在管理技能、操作、开发及支持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业务职能部门没有信息化管理人员,事业部缺乏信息化管理人员。
5、在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方面, COSL各级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并逐渐深化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成立了公司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建设领导小组、职能管理部门、信息技术中心;个别事业部指定了信息化分管领导。
但COSL存在以下不足:一、没有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三、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中心的界面不清晰,四、大部分事业部没有信息化分管领导,五、缺乏统一的信息化预算,无法对信息化预算进行整体的控制和统计,六、信息化建设缺乏管理、控制、跟踪、汇报和检查。
6、在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方面,评价发现:COSL缺乏前评价和后评价的机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化立项和预算编制随意、无章可循,二是没有信息化后评价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科学、有效地的信息化评价,COSL找到了制约其信息化建设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如下具体改进措施:1.针对发现信息技术的问题,COSL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基础,一是统一规划了信息化建设蓝图并实施:一个双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网络平台、分层的应用系统和一致的信息化管控体系,二是统一按中国海油的基础设施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三是拓宽网络主链路、建设备份链路、保障通讯畅通。
2.针对发现的信息资源问题,COSL首先确立公司信息化发展愿景: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公司信息安全,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建立健全ERP体系和业务应用集成平台,满足操作、业务、管理和决策的要求,发挥IT的支持作用。
其次,确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第三、确立IT是技术的提供者、业务的支持者的IT定位;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和建设过程管控。
3.针对发现的信息安全问题,COSL首先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其次,快速实施统一身份认证的AD域和网络终端准入控制系统,并强制AD域登陆的密码策略;第三,每年进行两次计算机网络安全大检查;第四,每年委托国家计算机安全测评中心对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测评和整改;第五,每年举办两期计算机网络安全培训;第六,研究和建设灾备中心。
4.针对发现的人力资源问题,COSL一是建立IT岗位序列,明确IT人员晋升标准;二是引进社会成品人才;三是组织技术交流、培训和认证;四是在职能部门设立信息化管理专职岗位、在事业部设立兼职或专职信息化管理队伍。
5.针对发现的组织和控制问题,COSL首先统一编制、颁布信息化规划;其次,理顺管理流程,合并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责和界面;第三,建立健全信息化内控制度,颁布《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第四,建立健全事业部信息化管理组织网络,明确信息化领导和信息化管理人员;第五、信息化预算和建设纳入对各单位KPI考核中。
6.针对发现的经济效益评价问题,COSL建立了信息化立项论证和评价体系,颁布信息化后评价办法和指标。
对全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立项时的定量或定性效益评价,只有通过评价和论证的项目,才能列入下一年度的建设预算。
同时,每年从完工验收满一年的项目中抽取两至三个投资额大或影响全局的项目进行后评价。
目前,COSL在企业信息化活动中按照公司对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指导、引导公司所属单位在业务发展中的各项信息化活动,达到职责落实、程序规范、界面明确、流程清晰、环节简捷、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目的。
通过有效规范管理与运行以及通过业务驱动、IT支持,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构建,确保信息化服务于生产、经营和管理,达到结构合理、经济适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企业从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信息化战略角度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通过信息化评价活动,一方面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并与企业的既定目标对比,发现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
另一方面,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新的现实,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重新定义企业信息系统,制定新的信息化建设蓝图,使信息化发展战略始终紧贴并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其对企业信息化和公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