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的现状与综合整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河道的现状与综合整治对策
【摘要】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行业共同努力,配合工作,需要全强化法制建设,全面规划实施,依靠生态恢复,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和落实长效管理, 才能使河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的现状,提出了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河道现状整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 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 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 无论是从功能上, 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 水环境日趋优美。但河道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河道的现状
1、防洪标准问题
目前部分干流河道还不同程度存在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 不少河道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 部分河道两岸没有护岸工程, 汛期洪水容易造成灾难。
2、水质污染问题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经济的
不断发展, 治污规划相对滞后, 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 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 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 水生植物茂密, 水质严重恶化。
3、河道淤积问题
山溪性河道由于上游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造成水土流失, 下游河床淤积; 平原河网由于水流和船行波对河道边坡的冲刷等原因造成的河道淤积。
4、河道形态问题
在我国江南河网密度高的地区,裁弯取直设计理念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 使自然河流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地格局改变。在横断面上, 改造过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断面,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另外, 河道疏浚工程, 主要关注清淤工程量, 往往忽视原有河道断面的生态合理性, 也使得河道断面出现均一化倾向。目前, 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 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 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 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 河堤年年加高, 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 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 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5、水面减少问题
由于违章设障、废弃料乱堆等因素, 改变了河道天然断面形态, 造成流水不畅, 行洪受阻, 影响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些位于城市和发达城市的河网, 由于造房、修路等建设活动, 任意占用、填埋河道, 建筑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任意倾入河道, 侵占水面面积, 致使许多河道缩窄变浅, 减少了河网的调蓄容量。
6、护岸结构问题
长期以来, 河道的自然特征被渠道化, 水边植物、微生物、鱼类的生长环境被恶化, 水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不足。因以往的护岸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 因此, 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现浇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或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岸等结构。这与现代人追求人与环境和谐不相符合。
二、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对策
1、强化法制建设
由于法制欠缺与执法不力,现在已完成整治的河道实际上仍非常脆弱,稍有松懈,治理成果很难巩固,希望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按照《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真正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为了保证河道的水面率,维护城市河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要通过出台河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河道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巩固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果。
2、全面规划实施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
程,涉及防汛排涝规划、治污截污规划、用地规划、景观规划等诸多方面内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必须高起点高规划。规划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大局,又要体现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统筹考虑城市河道综合功能的发挥。首先要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体现城市河道的特色和个性化,同时与整个城市的布局相融合。其次处理好与城市防汛排涝的关系,力求使水安全与水生态、水文化三者有机统一。
3、依靠生态恢复
已经被人为裁弯取直的河道,由于我们不可能完全重新塑造自然,而只能在原有的河道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生态景观上的要求,通过河床局部高程的变化、两边护岸的处理以及水面的淹没程度不同形成近似自然河道形状的效果。在河道宽度受到两边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巨石堆放在河中间,人工创造湖心岛以形成不同的流速区域。同时河道横断面要根据景观、亲水、自然生态的要求, 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的,在不改变河道行洪能力的情况下,改变单纯梯形断
面的简单模式,采用多层台阶状复式断面结构,并要兼顾各段独特
风格和整体的协调一致性。河道植被护坡因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对于传统的护坡工程有着很多优势。但由于植被自身生长发育、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植被护坡技术还不能精确地定量描述, 理论已经落在了实践的后面。因此设计时要遵循科学原则,重视提高生物措施的技术水平, 以减少对工程措施的依赖。并且进一步加强选择适应于植被护坡的植物品种与品种组合,特别是乡土植物品种,
对其进行适应性培育与品种改良。使植被与河坡等要素能尽快融成一个生态护坡系统,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存,才能充分发挥植被的潜能。
4、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河道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程,单靠政府出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要拓宽思路, 多方筹集资金。一是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每年安排一定财政资金进行建设,如河道整治工程,按照规划要求和工程性质特点,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进行建设;二是政府引导、规划控制、市场化运作, 如进一步扩大治污工程市场化、产业化的范围,主要靠投资公司去经营;三是适当给予补助,每年按照河道维护费征收情况,对河道的管理治理情况按照报账制进行项目补助。总之,要根据相关规定,采取个人投入与集体投入相结合, 劳动投入与资金投入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化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的新机制、新途径,进一步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
5、落实长效管理
我国河网水系面广量大,既要重治理,更要抓管理,我们要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要目标。一是在认真组织城市河网水系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市河道蓝线管理制度。二是落实一个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一套规章制度和办法。一支专职管理队伍, 一笔管理专项经费, 重点要落实专管队伍。三是选择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的附近居民, 也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