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诀
引经药歌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3)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12经子母穴补泻歌
12经子母穴补泻歌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一:十二经穴子母补泻歌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二: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挤脐上边取,或针结,针着大肠二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三:背部俞穴歌:背部俞穴要记牢,肺三厥四心五找,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下三焦。
十四肾俞膈大肠,十八十九肠膀交。
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部位在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1.5寸。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118)【歌诀】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
大肠经在五行也属金,其实证时取二间(水),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取曲池(土),即虚则补其母。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胃经在五行属土,其实证应取厉兑(金),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应取解溪(火),即虚则补其母。
脾经在五行也属土,其实证时应取商丘(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大都(火),即虚则补其母。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心经在五行属火,其实证应取神门(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取少冲(木),即虚则补其母。
小肠经在五行也属火,其实证时应取小海(土),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则应取后溪(木),即虚则补其母。
十二经补泄温凉引歌诀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半母人弱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根葱白用几根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熟地黄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扑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如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蒿本膀胱经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川大黄、南槟榔枳壳大黄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7 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心包经地黄一味补包经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2 清凉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一:十二经穴子母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二:行针指要歌: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挤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二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三:背部俞穴歌:
背部俞穴要记牢,肺三厥四心五找,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下三焦。
十四肾俞膈大肠,十八十九肠膀交。
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部位在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1.5寸。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18)
【歌诀】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十二经补泻药品)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十二经补泻药品)手少阴心经歌诀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
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足太阳膀胱经歌诀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中药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中药一、中药的引药1、引药达额头:白芷。
2、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3、引药达目:菊花。
4、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5、引药达颠顶:蒿本。
6、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引药达左上肢:桂枝:7、引药达右上肢:桑枝:8、引药达颈部:葛根。
9、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10、引药达腰部:杜仲、川断。
11、引药达胸部:木香、砂仁。
12、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13、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欢血藤、防已。
14、引药达任脉:龟板。
15、引药达督脉:狗脊。
16、引药达入皮肤:蝉蜕。
17、引药入胃:半夏。
18、引药入肺:桑白皮。
19、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20、引药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21、引药入脾:苍术。
22、引药入骨:威灵仙。
23、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24、引药下行:牛膝、代赫石、旋复花。
25、祛一切风:清风藤。
26、调合诸药:甘草。
二、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1、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2、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3、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4、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5、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一:十二经穴子母补泻歌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二: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挤脐上边取,或针结,针着大肠二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三:背部俞穴歌:背部俞穴要记牢,肺三厥四心五找,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下三焦。
十四肾俞膈大肠,十八十九肠膀交。
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部位在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1.5寸。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118)【歌诀】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
大肠经在五行也属金,其实证时取二间(水),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取曲池(土),即虚则补其母。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胃经在五行属土,其实证应取厉兑(金),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应取解溪(火),即虚则补其母。
脾经在五行也属土,其实证时应。
十二经泻补用药歌
十二经泻补用药歌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泄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肠经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651-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中医瑰宝苑十二經a a溫涼引經藥歌--------------------------------------------------------------------------------心經問君何藥a心經,h志山藥共麥冬,棗仁當w天竺S,六味何來大有功。
玄參苦,S B涼,木香貝母a心強;涼心竹~犀牛角,朱砂B N K牛S。
溫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細辛獨活湯。
肝經滋a肝經棗仁巧,薏苡木瓜c貢z;a肝柴胡K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S B,龍膽草,車前甘菊涼肝表;溫肝木香吳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經a脾人參d S耆,扁豆白X共陳皮,蓮子山藥白茯苓,芡實n X甘草宜。
a脾藥,用枳實,石膏大S青皮奇。
溫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K胡椒粒。
滑石玄明涼脾藥;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經a肺山藥共麥冬,紫菀烏梅c參苓,阿z百部五味子,棉州S耆更湊`。
紫K子,c防L,澤a葶藶a肺經,更有枳殼桑白皮,六味a肺一般同。
溫肺木香冬花尋,生K乾K白蔻仁;涼肺S芩c貝母,人溺山d沙玄參。
R 兜鈴,瓜V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c升麻,B須[白用幾根。
I經a I山藥甘枸杞,螵蛸龜板c牡蠣,杜仲i陽巨勝子,山萸蓯蓉共巴戟,龍虎骨,懷牛膝,五味菟z c芡實,再加一味懷熟地,共a I經十八味。
a I不必多求方,知母澤a兩相當。
溫I肉桂K附子,鹿茸故紙海沈香,亦溫I ,e肭臍;涼I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獨活肉桂奇。
胃經a胃需用n白X,半夏扁豆d S耆,芡實蓮肉共百合,山藥還加V陳皮。
a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實,更添芒硝c大S,多加石膏x更急。
溫胃木丁c藿香,益智吳萸c良K,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K。
涼胃葛根l S芩,滑石S B玄花粉,知母B N石膏斛,d子升麻竹茹尋,十三味藥涼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藥。
膽經a膽龍膽c木通;柴胡青皮a膽經。
溫用陳皮制半夏,更加生K c川芎。
涼用竹茹c S B;引用M皆同肝經。
大c經問君大c何藥a?左旋牡蠣白龍骨,桔梗米殼X子皮,山藥肉蔻K蓮肉。
十二经络补泻温凉时辰引经药
十二经络补泻温凉时辰引经药心经:午时(11~13点)补心经的药远志、山药、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泻心经的药玄参、黄连、木香、贝母凉心经的药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牛黄温心经的药藿香、石菖蒲引入心经用细辛、独活肝经:丑时(1~3点)补肝经的药枣仁、薏苡、木瓜、阿胶泻肝经的药柴胡、白芍、青皮、青黛温肝经的药木香、吴茱萸走肝经之表的药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花引入肝经用青皮、川芎脾经:巳时(9~11点)补脾经的药人参、黄芪、扁豆、白术、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泻脾经的药枳实、石膏、大黄、青皮温脾经的药官桂、丁香、藿香、附子、良姜、胡椒凉脾经的药滑石、玄明粉引入脾经用白芍、升麻肺经:寅时(3~5点)补肺经的药山药、麦冬、紫菀、乌梅、人参、茯苓、阿胶、百部、五味子、黄芪泻肺经的药紫苏子、防风、泽泻、葶苈、枳壳、桑白皮温肺经的药木香、冬花、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经的药黄芩、贝母、人溺、山栀、沙参、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引入肺经用白芷、升麻、连须葱白肾经:酉时(17~19点)补肾经的药山药、枸杞、桑螵蛸、龟板、牡蛎、杜仲、锁阳、黑芝麻、山萸肉、苁蓉、巴戟天、龙骨、虎骨、牛膝、五味子、菟丝子、芡实、怀熟地泻肾经的药知母、泽泻温肾经的药肉桂、附子、鹿茸、补骨脂、沉香凉肾经的药知母、黄柏、地骨皮、粉丹皮引入肾经用独活、肉桂胃经:辰时(7~9点)补胃经的药苍术、白术、半夏、扁豆、黄芪、芡实、莲子肉、百合、山药泻胃经的药枳实、芒硝、大黄、石膏温胃经的药木香、丁香、藿香、益智仁、吴茱萸、良姜、香附、白豆蔻、肉豆蔻、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姜、干姜凉胃经的药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石斛、栀子、升麻、竹茹引入胃经用白芷、升麻胆经:子时(23~1点)补胆经的药龙胆、木通泻胆经的药柴胡、青皮温胆经的药陈皮、制半夏、生姜、川芎凉胆经的药竹茹、黄连引入胆经用药同肝经大肠经:卯时(5~7点)补大肠经的药牡蛎、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豆蔻、莲子肉泻大肠经的药大黄、槟榔、枳壳、石斛、芒硝、桃仁、麻子仁、葱白温大肠经的药干姜、肉桂、吴茱萸凉大肠经的药槐花、条黄芩引入大肠经用药同胃经小肠经:未时(13~15点)补小肠经的药石斛、牡蛎泻小肠经的药木通、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温小肠经的药大小茴香、乌药凉小肠经的药黄芩、天花粉引入小肠经用羌活、藁本膀胱经:申时(15~17点)补膀胱经的药橘核、菖蒲、益智仁、续断、龙骨泻膀胱经的药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温膀胱经的药乌药、茴香凉膀胱经的药黄柏、生地黄、甘草梢引入膀胱经用药同小肠经三焦经:亥时(21~23点)补三焦经的药益智仁、甘草、黄芪泻三焦经的药栀子、泽泻温三焦经的药干姜、附子凉三焦经的药生石膏、地骨皮引入三焦经用药同肝胆经心包经:戌时(19~21点)补心包经的药地黄泻心包经的药乌药、枳壳温心包经的药肉桂凉心包经的药栀子引入心包经用柴胡、川芎、青皮本文内容摘自《临证传薪——一位民间中医的实践与感悟》。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诀【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老大夫留下歌诀——中医12经络引经药】...
【老大夫留下歌诀——中医12经络引经药】...
【老大夫留下歌诀——中医12经络引经药】
▶十二经引经药
1、心经
热证:黄连;寒证:细辛。
2、小肠经
热证:黄柏;寒证:藁本。
3、膀胱经
寒证:羌活。
4、肾经
热证:知母。
寒证:桂枝、肉桂、细辛;偏寒证:独活。
5、肺经
寒证:葱白、白芷;寒热证:升麻、桔梗。
6、大肠经
热证:石膏;寒证:白芷;寒热证:升麻。
7、脾经
偏热证:白芍;寒证:苍术;偏寒证:葛根;寒热证:升麻。
8、胃经
热证:石膏;寒证:白芷;偏寒证:葛根;寒热证:升麻。
9、心包经
偏热证:柴胡、牡丹皮。
10、三焦经
热证:地骨皮;偏热证:柴胡、连翘;寒证:附子;偏寒证:青皮。
11、肝经
寒证:吴茱萸、川芎;偏热证:柴胡;偏寒证:青皮。
12、胆经
偏热证:柴胡;偏寒证:青皮。
▶十二经引经药歌诀
十二引经心连辛,心包柴胡丹皮亲,
肝经川芎青萸柴,脾经葛芍升苍荫,
肺经升麻桔葱芷,肾经桂肉独知辛,
胃经葛芷升麻膏,胆经柴胡青皮滨,
大肠升膏与白芷,小肠藁本黄柏乒,
三焦柴翘骨青附,太阳膀胱羌活津。
只知道十二经脉和引经药?你就out了!
只知道十二经脉和引经药?你就out 了!只知道十二经脉和引经药?你就out 了!昨天讲了十二经脉的引经药,有看众评论:怎么没有补泻法理?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十二经络的补泻。
“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
“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
“泻”,主要用於治疗实证。
而十二经络补泻温凉时辰引经药如下。
1. 心经:午时(11~13 点)补心经的药:远志、山药、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
泻心经的药: 玄参、黄连、木香、贝母。
凉心经的药: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牛黄。
温心经的药:霍香、石菖蒲。
引人心经用细幸、独活。
2.肝经:丑时(1~3 点)补肝经的药:枣仁、意苡、木瓜、阿胶。
泻肝经的药:柴胡、白芍、青皮、青黛。
温肝经的药:木香、吴茱萸。
走肝经之表的药: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花。
引入肝经用青皮、川芎。
3.脾经:巳时(9~11 点)补脾经的药:人参、黄芪、扁豆、白术、莲子、山药、茯苓、実实、苍术、甘草。
泻脾经的药:枳实、石膏、大黄、青皮。
温脾经的药:官桂、丁香、藿香、附子、凍脾经的药:滑石、玄明粉。
引入脾经用白芍、升麻。
4.肺经:寅时(3~5 点)补肺经的药:山药、麦冬、紫菀、乌梅、阿胶、百部、五味子、黄芪。
泻肺经的药:紫苏子、防风、泽泻、葶房、枳壳、桑白皮。
温肺经的药:木香、冬花、生姜、干姜、白蔻仁。
凉肺经的药:黄芩、贝母、人溺、山栀、沙参、玄参、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
引入肺经用白芷、升麻、连须葱白。
5.肾经:酉时(17~19 点)补肾经的药:山药、枸杞、桑螵蛸、龟板、牡蛎、社仲、锁阳、黑芝麻、山萸肉、苁蓉、巴戟天、龙骨、虎骨、牛膝、五味子、菟丝子、交实、怀熟地。
泻肾经的药:知母、泽泻。
温肾经的药:肉桂、附子、鹿茸、补骨脂、沉香。
凉肾经的药:知母、黄柏、地骨皮、粉丹皮。
引入肾经用独活、肉桂。
6.胃经:辰时(7~9 点)补胃经的药:苍术、白术、半夏、扁豆、黄芪、交实、莲子肉、百合、山药。
泻胃经的药:枳实、芒硝、大黄、石膏。
《万病回春》十二经脉歌(并补泻温凉药)
《万病回春》十二经脉歌(并补泻温凉药)手太阴肺经脉歌∶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
臂之内前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变别。
肺脏补泻温凉药∶补∶人参、黄、天门冬、阿胶、紫菀、山药、五味子、栝蒌、麦门冬、百部、白芨、沙参、马兜铃、白茯苓。
泻∶葶苈、防风、通草、枳壳、槟榔、桑白皮、泽泻、琥珀、赤茯苓、紫苏叶、枳实、麻黄、杏仁、萝卜子。
温∶干姜、生姜、肉桂、木香、白豆蔻、苏子、半夏、橘红、胡椒、川椒。
凉∶片芩、山栀、桔梗、石膏、枇杷叶、玄参、贝母、青黛、羚羊角、竹沥。
本脏报使引经药∶白芷、升麻、葱白。
肺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肺病者,宜食黍、鸡、肉、桃、葱,宜辛物,忌苦物。
手阳明大肠经脉歌∶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入肘外循外,肩端前柱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大肠补泻温凉药∶补∶粟壳、牡蛎、木香、莲子、肉豆蔻、诃子、倍子、龙骨、榛子、砂糖、糯米、石蜜、棕榈子。
泻∶大黄、芒硝、牵牛、巴豆、枳壳、枳实、桃仁、槟榔、葱自、麻子仁、续随子、榧实。
温∶人参、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生姜、胡椒、丁香、糯米、桃花石。
凉∶条芩、槐花、黄连、大黄、胡黄连、栀子、连翘、芒硝、苦参、石膏。
本腑报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足阳明胃经脉歌∶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跗中指内关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一支别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经尽矣。
十二经引经药歌诀(十二经脉引经配药歌诀)
十二经引经药歌诀(十二经脉引经配药歌诀)十二经引经药歌诀引经药歌(一)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太阳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
十二引经药歌诀(二)十二引经心连辛,心包柴胡丹皮亲,肝经川芎青萸柴,脾经葛芍升苍荫,肺经升麻桔葱芷,肾经桂肉独知辛,胃经葛芷升麻膏,胆经柴胡青皮滨,大肠升膏与白芷,小肠藁本黄柏乒,三焦柴翘骨青附,太阳膀胱羌活津。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1.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2.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芩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3.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4.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柏杏仁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与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5.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牡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腰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6.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清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心經:問君何藥補心經,遠志山藥共麥冬,棗仁當歸天竺黃,六味何來大有功。
玄參苦,黃連涼,木香貝母瀉心強;涼心竹葉犀牛角,朱砂連翹並牛黃。
溫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細辛獨活湯。
肝經:滋補肝經棗仁巧,薏苡木瓜與貢膠;瀉肝柴胡並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黃連,龍膽草,車前甘菊涼肝表;溫肝木香吳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經:補脾人參綿黃耆,扁豆白朮共陳皮,蓮子山藥白茯苓,芡實蒼朮甘草宜。
瀉脾藥,用枳實,石膏大黃青皮奇。
溫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薑胡椒粒。
滑石玄明涼脾藥;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經:補肺山藥共麥冬,紫菀烏梅與參苓,阿膠百部五味子,棉州黃耆更湊靈。
紫蘇子,與防風,澤瀉葶藶瀉肺經,更有枳殼桑白皮,六味瀉肺一般同。
溫肺木香冬花尋,生薑乾薑白蔻仁;涼肺黃芩與貝母,人溺山梔沙玄參。
馬兜鈴,瓜蔞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與升麻,連須蔥白用幾根。
腎經:補腎山藥甘枸杞,螵蛸龜板與牡蠣,杜仲鎖陽巨勝子,山萸蓯蓉共巴戟,龍虎骨,懷牛膝,五味菟絲與芡實,再加一味懷熟地,共補腎經十八味。
瀉腎不必多求方,知母澤瀉兩相當。
溫腎肉桂並附子,鹿茸故紙海沈香,亦溫腎,膃肭臍;涼腎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獨活肉桂奇。
胃經:補胃需用蒼白朮,半夏扁豆綿黃耆,芡實蓮肉共百合,山藥還加廣陳皮。
瀉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實,更添芒硝與大黃,多加石膏謝更急。
溫胃木丁與藿香,益智吳萸與良薑,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薑。
涼胃葛根條黃芩,滑石黃連玄花粉,知母連翹石膏斛,梔子升麻竹茹尋,十三味藥涼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藥。
膽經:補膽龍膽與木通;柴胡青皮瀉膽經。
溫用陳皮制半夏,更加生薑與川芎。
涼用竹茹與黃連;引用盡皆同肝經。
大腸經:問君大腸何藥補?左旋牡蠣白龍骨,桔梗米殼訶子皮,山藥肉蔻並蓮肉。
川大黃,南檳榔,枳殼石斛瀉大腸,再加芒硝桃麻仁,蔥白三寸瀉更強。
乾薑肉桂吳茱萸,三者同時能溫腸,引藥盡皆同胃經;槐花條芩涼大腸。
小腸經:小腸石斛牡蠣補;瀉用木通共紫蘇,連須蔥白荔枝核,同為瀉劑君知否。
十二经引经药歌诀
十二经引经药歌诀引经药歌(一)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太阳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
十二引经药歌诀(二)十二引经心连辛,心包柴胡丹皮亲,肝经川芎青萸柴,脾经葛芍升苍荫,肺经升麻桔葱芷,肾经桂肉独知辛,胃经葛芷升麻膏,胆经柴胡青皮滨,大肠升膏与白芷,小肠藁本黄柏乒,三焦柴翘骨青附,太阳膀胱羌活津。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1.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2.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芩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3.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4.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柏杏仁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与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5.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牡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腰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6.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清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一:十二经穴子母补泻歌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二: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挤脐上边取,或针结,针着大肠二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三:背部俞穴歌:背部俞穴要记牢,肺三厥四心五找,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下三焦。
十四肾俞膈大肠,十八十九肠膀交。
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部位在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1.5寸。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歌诀】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
大肠经在五行也属金,其实证时取二间(水),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取曲池(土),即虚则补其母。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胃经在五行属土,其实证应取厉兑(金),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应取解溪(火),即虚则补其母。
脾经在五行也属土,其实证时应取商丘(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大都(火),即虚则补其母。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心经在五行属火,其实证应取神门(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取少冲(木),即虚则补其母。
小肠经在五行也属火,其实证时应取小海(土),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则应取后溪(木),即虚则补其母。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膀胱经在五行属水,其实证时应取束骨(木),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取至阴(金),即虚则补其母。
任克兴十二经用药歌诀
任克兴十二经用药歌诀(一)肝经用药1.温肝温肝吴萸桂细辛,胡椒菟丝艾叶临,茴香还有补骨脂,这些药品温肝经。
2.凉肝黄连胆草羚羊角,菊花青蒿石决明,再加一味夏枯草,凉肝用药搞分明。
3.补肝补肝药内用枸杞,乌梅山萸五味子,归芍鳖甲龙牡蛎,木瓜还有刺蒺藜。
4.泻肝泻肝青皮莪术金,白蒺藜内配川芎。
川楝沉香陈佛手,赤芍香附与钩藤。
元胡木香山栀子,柴胡疏泻有奇能。
(二)胆经用药1.温胆温胆肉桂山茱萸,加配细辛正相需。
2.凉胆凉胆正用龙胆草,槐角也用与青蒿。
3.补胆补胆乌梅和枣仁,安敛作用补胆经。
4.泻胆泻胆青皮柴桔梗,秦艽香附正川芎。
(三)心经用药(心包络同)1.温心温暖心经用枣仁,肉桂远志益智仁。
2.凉心凉心黄连与连翘,灯心竹卷天麦冬。
3.补心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
4.泻心泻心连翘车前子,灯心竹卷与木通。
(四)小肠经用药1.温小肠小茴胡椒枸杞子,肉桂温通小肠经。
2.凉小肠要凉小肠用木通,黄连黄柏都可行。
3.补小肠补益小肠用地黄,枸杞五味也相当。
4.泻小肠金砂木通与车仁,川楝赤土二茯苓,橘核正药用猪苓,灯心也用薏苡仁。
(五)脾经用药1.温脾温脾木香苍白术,藿香益智煨姜合,砂仁附子白豆蔻,谷芽炒焦用巴豆。
2.凉脾凉脾生军黄芩茶,瓜蒌黄柏金银花,知母再用山栀子,凉泻脾经效不差。
3.补脾补益脾经用黄精,白术山药薏苡仁,大枣扁豆炙甘草,补健脾经配合行。
4.泻脾泻脾厚朴莱菔子,枳壳枳实麦芽子,白芷玉片并陈皮,使君子和大腹皮。
(六)胃经用药1.温胃干姜良姜益智仁,草果肉蔻丁香同。
半夏厚朴附子新,川椒胡椒与砂仁。
乌药调气又暖胃,辛夷加入也得中。
2.凉胃凉胃知母犀角屑,黄连黄柏生石膏,葛根石斛天花粉,芦根竹茹瓜蒌仁。
3.补胃补胃黄芪白术枣,扁豆山药炙甘草。
4.泻胃泻胃白芥莱菔子,雷丸枳实麦芽子,神曲苏梗和枳壳,祛风泻胃蔓荆子。
(七)肺经用药1.温肺温肺麻黄天南星,苏梗生姜夹款冬,陈皮半夏北五味,祛痰定嗽暖肺经。
2.凉肺凉肺芩连生石膏,黄柏竹茹地皮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诀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一、引经药的种类
有关文献记载的引经药分类较乱,认定也不统一,经整理可分为如下两类:一为按十二经记述,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
二为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二、引经药的功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
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
(二)引药至病所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
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
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
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
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
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
三、运用引经药的注意事项
(一)引经作用,并非不变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
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三)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
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
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四、引经学说中的疑点
引经概念的提出,是中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实际上有关归经及引经的理论已蕴含了西药受体学的思想。
这一学说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深化与细化,至今还显得过于粗糙,仍处于经验用药的层面上,理论上不能完全合理解释,缺乏严谨性,实践上不能直观量化,缺乏客观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经药的条件应是首先对某经具有选择性,其次应具引导力,即既有治疗作用,又有载体功能。
而实际对引经药的认定、选取及应用并无一个统一、具体的标准,大都属于个人体会。
(二)作为引经药,应该有与该经有着亲和力的、强于其它药物的物质,否则怎能说明它能引导它药而不为它药所引?而这种特殊物质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测,并未得到确切的验证。
(三)数药引至一经尚可理解,一药引数经(如柴胡同时为足厥阴、足少阳、手厥阴、手少阳经的引经药)则未免失之牵强,似带有一厢情愿的人为迹象。
(四)若遇数经同病,法当数经同治,而方中药有多种,引经药是只引某药归某经,还是引诸药同归某经?
尽管目前用同位素示踪等先进技术已证实了经络的存在,但引经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一方面是由于经络所属脏腑具有物质与功能的双重性,引经药的引导定位(或曰受体)很难确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引经药与所引药之间发生的反应难以计数和控制,引经药的导向成分也因而难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