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史
蒙古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评《蒙古民族通史》
古大学 出版社
出 版 的 《蒙 古 民 族 通 史 》, 全 书 五
卷六
册
二
.
百万
言 ,详尽地 描述 了蒙古 民族形成和 发展 的历 史进程 .为读者展
示 了一 幅波澜壮 阔的历 史画卷 。
系统 、 完 整 的历 史描述 。 蒙古史 研 究在 国 际 、 国 内都 有 着 重
班 牙 文 等文 字撰 写 的史 著 、传记游记、 Nhomakorabea、
调 查 报告 、考古 资料等史 料 . 同时对史 料
的真伪和价值进行 了认真的甄 别和考
史
澎
蒙占民族通史 金 和 清 朝 的 关 系 清 王 朝 统 一 ,
蒙古各部 的过程 ,清代蒙古族在
中国北 方地 区 的活 动 ,及 清代我 国北 方疆 域 的形成 , 乃 至 中华
成
果
的 形 成 . 下 迄 内 蒙 古 自治 区 的 建 立 , 客 观 、 真 实 地 勾 勒 出 蒙 古 民
的 若 干 重 要 问 题 。 第 五 卷 中 作 , 者 大 量 使
族作 为中华 民 族 的一 员 在 中国历 史发 展 过程 中的作用 与 地 位 ,
用 历 史 档 案 馆 的 档 案 资料 、 当时 的 报 刊 资料 、 当事 人 回忆 录 以
资料 及蒙文 史 料 外 , 还 充分 利用 国外学
者用蒙文
英文
、
俄文
、
波斯文
、
、
El
文
西
、
通
明代蒙古史研 究 中蒙文 史料 不 足 、 汉 文史料 芜 杂 的缺陷 ,填 补 了 蒙 古 族 通 史 研 究£中 i的芰空 白。{ 。 i J
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
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展开全文公元13世纪,中国北方草原蒙古乞颜部的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
能征善战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形成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扩张浪潮。
到1260年,经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东抵鄂霍次克海,西达多瑙河,南临印度洋的超级帝国。
然而,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大,蒙古高层统治者对领土的管理以及地方势力的控制,也变得愈发困难。
同以往的匈奴、突厥一样,蒙古帝国同样是以一个具有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为基础,从而建立的联盟结构游牧帝国。
除了难以管控的外族人,在帝国内部的蒙古部族中,随着成吉思汗和蒙哥的逝世,蒙古人内部分裂势力,也越来越活跃。
1225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回到蒙古,并为加强对新征服领土的管理,进行了分封。
长子木赤获封额尔齐斯河以西及阿尔泰地区,二儿子察合台获封原西辽领土,三儿子窝阔台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最疼爱的四儿子托雷获封古本部,并留下了大部分的军队交予托雷。
然而,成吉思汗想不到,自己的子孙最终将蒙古分裂成元朝及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窝阔台汗国(1229-1309)1229年,窝阔台在成吉思汗死后继任蒙古大汗,并将自己的封地交由长子贵由打理。
窝阔台继任可汗之后,一方面加紧灭金伐宋,一方面进军中亚、东欧,完成成吉思汗的西征大业。
然而窝阔台本人嗜酒如命,尤其是在灭金之后,更是不愿在受征伐之苦,纵欲与酒色之中,最终于1241年,一次狩猎之后,豪饮中风而死。
窝阔台大汗时期蒙古王庭窝阔台死后,因长子贵由西征未归,而蒙古大汗为承袭又必须经过忽里勒台(即诸王及贵族参加的大会)推举决定,乃马真皇后为保证汗位在自己家族中,便临朝称制。
而在乃马真皇后称制期间,为了以后儿子贵由继承汗位,滥行赏赐宗室和大臣,以拉拢选票。
1246年,乃马真皇后称制五年后,窝阔台长子贵由成功继任蒙古大汗,但是贵由却仅仅做了一年的大汗,便染病逝世,时年43岁。
蒙古族历史的书籍
蒙古族历史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蒙古族历史的书籍推荐:
1. 《蒙古帝国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杨珍、王恒民
这本书是关于蒙古帝国历史的权威性著作,详细介绍了蒙古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包括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的统治,征服欧亚大陆的历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蒙古族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作者:乌兰夫
乌兰夫是中国蒙古族的重要历史学家和文化人物,这本书是他对蒙古族历史的研究成果,涵盖了蒙古族的起源、迁徙、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3. 《蒙古史》-陕西人民出版社,作者:毕根生
这本书是一部较为综合性的蒙古族历史著作,涵盖了蒙古族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对蒙古族历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4. 《蒙古族史纲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树斌
这本书是一本较为简明扼要的蒙古族历史概论,包括了蒙古族的起源、部落制度、历史事件、文化传承等内容,适合初学者了解蒙古族历史的基本情况。
5. 《蒙古民族史》-辽宁民族出版社,作者:李树斌、徐远涛
这本书对蒙古族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包括了蒙古族的起源、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较为细致地描绘了蒙古族的历史图景。
蒙元史
近年,许多学者著文回顾本世纪我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所谈具体学科各有侧重,但都认为,中西学术的交流和会通,是20世纪我国史学取得长足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蒙元史学科而言,由于其具有世界性,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谓“世界性”,指的是蒙元史研究涉及的地域、民族、制度文化,以及所利用的历史资料,都超出了中国范围。
因此,研究蒙元史更需要面向世界,随时注意了解和借鉴别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切忌闭门造车,这是老前辈谆谆教导并用他们的研究实践启示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9世纪末以前中西蒙元史研究之回顾与比较中国传统史学最重“正史”,由于洪武初年仓促修成的《元史》纰漏百出,大不餍人望,于是明、清两代的学者围绕此书做了不少拾遗补阙、考异订谬,乃至改编、重修的工作。
参加纂修的朱右(卒于洪武九年)就著有《元史补遗》12卷。
另据解缙说,洪武二十四年他被罢职,太祖命他回家著述十年,其中一项就是“《元史》舛误,承命改修”,所拟凡例已进呈,且“杜门纂述,渐有次第”(注:解缙:《寄具川董伦书》,《文毅集》卷15;《明史》卷147《解缙传》。
按:改修早已下诏刊行的《元史》是一件很艰巨的大事,朱元璋何以只交给年仅23岁、被他认为“少涵养”(见杨士奇撰《解缙墓碣铭》,《文毅集》附录)的解缙去做,颇有疑问。
或者如顾炎武所说,只是“命解缙修正《元史》舛误(《目知录》卷26〈元史〉)。
)。
可惜朱右之书和解缙“改修”之稿皆不存。
永乐初,胡粹中著《元史续编》,起元世祖灭宋迄元亡,全仿《纲目》体裁,实为续陈泾的《通鉴续编》,其资料基本上摘自《元史》,极少增益,且因摘引不当弄出不少新的错误。
其他明人的元史著述,仅陈邦瞻的《元史纪事本末》和王光鲁的《元史备忘录》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余不是刻意模仿宋儒的“通鉴”或“纲目”体,就是蒙学教材或应试急用式的“节要”、“史略”之类,几无史学价值可言。
明代前期,所获元朝官方文献尚属完整,私家著述亦易搜集,还有熟悉元朝典故和通晓蒙回译语的人士可备咨访,可惜朱元璋急于求成,将草草交差的《元史》下诏颁行,后世无敢议其缺失,遂铸成定局而无法根本改造。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
“游⾛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灭亡记“游⾛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灭亡记⼀.序⾔蒙古兴起于⼗三世纪初。
⼀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使蒙古军队的⾜迹印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南亚及欧洲等地,建⽴起包括⼀系列宗藩国在内的⼤蒙古国。
在成吉思汗到蒙哥执政的这⼀段时间⾥,蒙古帝国的中⼼地域是漠北--成吉思汗时代的政治中⼼是在怯绿连河(即克鲁伦河)上游的⼤斡⽿朵;窝阔台时代的政治中⼼已经迁移到了新建的⾸都和林。
忽必烈即位之后,却将政治中⼼南移--不再以漠北的和林为⾸都,⽽是以开平为上都,以燕京为中都(后改建为⼤都),采取了两都制。
由此可见,蒙古帝国其政治中⼼建⽴的顺序是⼤斡⽿朵、和林、上都、⼤都。
综观历史,⼀个帝国的政治中⼼,其陷落代表着这个帝国的灭亡,对于凭借武⼒⽽建⽴起来的蒙古帝国,其政治中⼼的陷落,不但是武⼒衰退的标志,也是统治⾛向崩溃的标志,⽽在元明交替时,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陷落的顺序是⼤都、上都、⼤斡⽿朵、和林。
下⾯将按照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陷落的顺序,对其陷落的过程⼀⼀予以叙述。
⼆.⼤都、上都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三⽉在开平即汗位,史称元世祖。
上⽂已经提及,元朝是两都制的,两都分别是指⼤都与上都,⼤都位于古幽燕之地,即今⽇的北京;⽽上都就是原来的开平,位于滦河上游。
元帝春夏居上都、秋冬居⼤都。
元末⾄正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各地群雄纷纷起兵,声势浩⼤。
⾄正⼗⼋年(1358年)⼗⼆⽉,由关先⽣、破头潘率领的⼀⽀义军攻克了上都,焚毁元帝宫阙,其后,元军收复了上都。
控制了江淮地⽅的濠州钟离⼈朱元璋,于⾄正⼆⼗七年(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标直指元⼤都。
不久,朱元璋称帝,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年号“洪武”,国号为“⼤明”,史称明太祖。
洪武元年(1368年)⼋⽉初⼆⽇,明将徐达“进师取元都,师⾄齐化门,命将⼠填壕登城⽽⼊(关于明军克⼤都的经过,详见拙作《史诗般的征服--明取元⼤都简析》)。
蒙古史纲要
蒙古史纲要一、蒙古史的起源和发展蒙古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匈奴时代。
匈奴是蒙古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今天的蒙古和中国的北部地区。
匈奴时代是蒙古史上的重要时期,匈奴人以其强大的骑射技术和军事实力而闻名。
然而,匈奴帝国最终解体,蒙古人开始分散居住在不同地区。
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是蒙古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通过征服和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蒙古帝国的疆域横跨亚洲和欧洲,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成吉思汗的统治为蒙古文化和政治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蒙古帝国的巅峰和衰落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
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遗志,继续征服和统一周边地区。
他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
元朝时期,蒙古人与汉族、回族等其他民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文化。
然而,元朝后期开始出现内外部的问题,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衰落。
内部政治腐败和统治不力,外部战争和起义频繁。
最终,明朝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灭亡,蒙古人失去了对中国的统治。
三、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他们以养殖牛羊为生,善于骑射和放牧。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饮食和民俗活动都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蒙古族的文化艺术也非常丰富多样。
蒙古族的歌舞、音乐和绘画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传统音乐以马头琴为代表,马头琴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蒙古之魂”。
四、蒙古史对世界的影响蒙古史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扩张改变了整个亚洲和欧洲的政治格局,对各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蒙古帝国的统治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可能。
蒙古人在征服和统一各地时,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技术,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蒙古人也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和知识,推动了科学、艺术和哲学的进步。
蒙古-元朝历史的分期
大蒙古国时期(1206-1259)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基本史料· 汉文
《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载从蒙古兴起到元 朝灭亡的元朝一代历史及文物典章制度的史书。 《元典章》,《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元朝前、 中期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陈高华等点校,中华书 局,2011年。
1162-1227
• 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号 成吉思汗(全草原的大汗)
3. 大蒙古国的国家制度建设
• 建立千户、百户授封制度
• 把全体草原牧民按千、百、十户的方式进 创建怯薛护卫军 行编制,由贵族世袭统领。它们既是军事 “怯薛”,蒙古语“轮值”之意。由贵族子弟 组织,也是基本行政单位。 充当大汗身边的护卫亲军。怯薛作为大汗的近 拆散 被征服部落,塔塔尔、克烈、乃 臣,参与军政事务的策划、管理,在很大程度 十户-百户-千户结构 草原上原来的氏族逐渐分解, 蛮、蔑尔乞等等 上承担了蒙古早期国家行政中枢的职能。 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蒙古民族 重组 大汗委任的贵族功臣世袭管理
大蒙古国崛起与扩张
一、蒙古的崛起与建国 二、蒙古的对外征服战争 三、大蒙古国的内政及其对汉地的统治
一、蒙古的崛起与建国
1. 蒙古源流
唐代, “蒙兀室韦”→辽金时期,“鞑靼” 2.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新蒙古民族形成 (草原诸多游牧部落的泛称)之一部 • 孛儿只斤氏贵族
• 1204年,击败乃蛮部,统一 “也客忙豁勒兀鲁思” 草原
1235-1242,拔都,钦察、 1209年,收服畏兀儿、 斡罗斯及东欧诸国 哈喇鲁 蒙古西征路线图
1218年,灭西辽
1219-1223,中 亚花剌子模国
1253-1260,旭烈兀,波斯西部 木剌夷国及阿拉伯黑衣大食国
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蒙古问题的论点1
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蒙古问题的论点1[俄]Е. А. 别洛夫С. Г. 卢加宁著陈春华*译《蒙古史研究》9(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页352-362。
陈春华先生惠允放在《欧亚学研究》网上《蒙古人民共和国史》是苏联和蒙古历史学家共同撰写的一部专著,其蒙古文和俄文第一版于1954年分别在乌兰巴托和莫斯科出版,1967年出版了第二版(修订补充版),1983年出版了第三版(修订补充版)。
我们不打算对苏联和蒙古学者阐述从古至今(1981年)蒙古历史的这部主要著作发表评论,我们只想着重研究1911年蒙古人发动反华解放运动时产生的,到1945年一直存在的所谓蒙古问题。
蒙古问题的论点主要是苏联著名的蒙古学学者И.Я.兹拉特金(Златкин)提出的。
苏联意识形态的历史学和一系列重要档案史料的不开放,使И.Я.兹拉特金及其同行们无法对蒙古问题作深入的揭示和应有的阐述。
我们对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指出关于这一问题论点的不足之处,并试图在当今俄罗斯蒙古学的背景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请同行们交换意见。
1911年至1919年期间是蒙古争取脱离中国政权的重要阶段。
当时情况是,俄国参与了这一斗争并站在了蒙古人一边。
在蒙古人与中国对抗中,俄国给予了蒙古人外交、军事和财政方面的援助。
这种援助是以俄国在北蒙(喀尔喀)和西蒙(科布多和阿尔泰)地方取得战略和经济利益为条件的。
当1911年12月喀尔喀王公和上层喇嘛宣布蒙古独立时,沙皇政府便确定了在北蒙和西蒙建立缓冲国的方针。
在缓冲国内中国不得驻军,汉人不得移居蒙古土地。
沙皇政府实现了这一任务。
根据1915年在恰克图签订的俄中蒙协约,外蒙古(即喀尔喀和科布多地方)获得了广泛的自治,正式留在了中国的版图。
俄国内战时期俄国对外蒙古的影响急剧下降,而中国的影响大大加强。
1919年北京政府出兵库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原文载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所刊《东方》(Восток)2000年第4期,由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蒙古问题专家Е.А.别洛夫(Белов)教授和他的学生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蒙古问题专家Е.А.卢加宁(Лузянин)共同撰写的。
蒙古秘史读后感(多篇)
蒙古秘史读后感(多篇)第6篇:秘史小结蒙古秘史文学与史学特色一、概况:《蒙古秘史》被中外学者誉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世界文学史上足以赞夸的神品”,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其英译本收入世界名著丛书,1990年又举行了成书750周年纪念活动。
如此的肯定,对一部书籍无疑是最高荣誉和奖赏!但《蒙古秘史》确实值得如此褒奖,因为它的史学和文学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既符合直笔记述的史学要求,又满足了对语言表述有褒贬、有文采的要求。
二、史学特色1、填补世界历史空白虽然关于其成书年代及最初版本是学者们的猜测,但其作用是不足忽视的。
鉴于目前的学术研究,较一致的观点是该书成于13世纪上半叶窝阔台继位时,蒙古语书名为《忙豁伦·纽察·脱卜察安》,直译是《蒙古秘史》之意;其原文应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写成,但可惜的是至今尚未被发现。
不过,它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有存续本—明代四夷馆写本:用汉字之音拼写其蒙古语原文,还逐词旁注汉译,分段节译的《元朝秘史》,也叫《蒙古秘史》。
同样遗憾的是,由于中世纪的蒙古语特有定式,又经过汉字音写语音异化,沧桑变迁760余年的历史间隔,使得《蒙古秘史》成为岩画般难以解读的“天书”,恰如其名的一直是“秘史”。
正应验了那句话,好东西总有闪光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环境的改变,使得学术环境和语言环境有利于少数民族文献的功用得以发挥出来,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调查,都为这本世界名著重新出世奠定了必要的条件,而它也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尤其是西方学者,对这本书寄予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如《马可波罗行纪》一样,再一次是东方,尤其中国,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神秘之地。
2、独有的文献价值《蒙古秘史》是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
这是一部记述了蒙古民族之形成、发展、壮大历程的典籍,也是蒙古、畏兀儿两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结晶。
其记述的时间跨度为五百多年,起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苍狼白鹿说),至斡歌歹罕十二年(公元1240年)止,从中蒙古民族的盛衰成败史可见一斑:既有对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的叙述,更有与之相关的图腾崇拜之记载;不仅有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的民族发展历史脉络的讲述;也有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其中,以成吉思汗一代天骄为代表的风云一代,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最终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是最浓墨重彩、引人入胜的一笔。
蒙古史纲要读后感
蒙古史纲要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像个在陌生土地上好奇探索的孩子。
蒙古,这个在历史长河中有着独特而辉煌印记的民族,他们的故事就那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
书中描述的蒙古崛起那一段,真的是让我惊掉了下巴。
就好比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突然蹦出一群超级英雄一样。
原本分散的部落,在成吉思汗这样的传奇人物带领下,竟然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团结起来,然后一路开疆拓土,那气势简直就像一阵无法阻挡的龙卷风。
他们的骑兵像风一样迅速,所到之处,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都被搅得翻天覆地。
这就好比一群游戏里开了挂的玩家,在欧亚大陆这个大地图上疯狂“刷副本”,建立起了一个超级庞大的帝国。
而且呀,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也特别有趣。
他们逐水草而居,那大草原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牛羊就像是移动的财富。
这种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让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我看来,他们就像是草原上的精灵,适应着草原的喜怒哀乐,风调雨顺时欢快地放牧,遇到恶劣天气也能顽强地应对。
蒙古帝国的治理也是相当复杂的事情。
那么大的地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就像把一堆五颜六色的拼图碎片凑在一起,想要拼成一幅完美的画可不容易。
但是蒙古人也有自己的智慧,他们在很多地方实行因地制宜的政策,就像一个聪明的厨师,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来做菜。
读着读着,我还对蒙古文化着了迷。
他们的英雄史诗,就像是一部部超级精彩的大片。
那些英雄的事迹被口口相传,每一个故事里都充满了勇气、忠诚和智慧。
我感觉这些史诗不仅仅是故事,更是蒙古人精神的寄托,是他们在艰苦的草原生活中保持希望和斗志的源泉。
读完这本书,我才深刻地意识到,蒙古的历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世界历史的星空中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卓越的领导人和适应环境的智慧,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是独特而宝贵的,就像一个大花园里的各种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美丽和芬芳。
蒙古史中一些称谓和地名的说明
蒙古史中一些称谓和地名的说明巴特尔,即BATOR/BATU来源于蒙古语,也被译作巴秃儿、拔都、把秃、拔秃儿等。
是“英雄”、“勇士”、“勇敢者”的意思,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蒙古民族给男性取名时的“最爱”之一,比如铁木真之孙、长子术赤之子拔都,就是钦察汗国的实际建立者比如当代中国朱明男子篮球运动员巴特尔。
铁木尔,即TEMUR来源于蒙古语,也被译作帖穆耳、帖木儿、特木耳、特穆尔等。
是“铁”、“铁的堡垒”的意思,蒙古民族和突厥系民族男性常用名。
我们知道,铁木真在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之后,很多原突厥系民族和部落与蒙古民族进行了进一步的融合,语言的互相影响和借鉴,形成了今天阿尔泰语系以及该语系下的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铁木尔即是两大语族的民族都颇为喜欢使用的男性名字。
元朝诸帝和个藩属汗国汗王中间,叫铁木尔或后缀铁木尔的比比皆是,如承宗帖穆耳、泰定帝也孙铁木尔、东察合台汗王脱忽鲁铁木尔等。
安达,UNDAR来源于蒙古语,也译作“安答”,是“义兄弟”的意思,相当于汉语中的“结拜兄弟”。
蒙古人之间互赠自己喜欢和珍惜的礼物,经过简单的意识后,就表示结成了“安达”。
如果双方将对方赠与的礼物奉还,那就表示“安达”清粉已尽,可以接触兄弟关系了。
《札撒》,也称大札撒,即YEKE JASAGH/JASAG来源于蒙古语,汉译为法令、军令、法度等,是指在铁木真在称汗和建立大蒙古国后,汇总、制定并要求国家和人民必须依照执行的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款。
在铁木真称汗以前,蒙古人没有成文的法律条规,人民遵行的只是传统的习惯法——“约孙”和“额延”,意为“规矩”、“道理”,有元一代通常译作“体例”。
1202年铁木真征讨塔塔儿部时,首次颁布了《札撒》。
在消灭克烈部以后,他着急忽里勒台待会一起定力了比较完善的《札撒》,冰雨1206年的忽里勒台大会通过,这样,帝国第一步成文的法律开始实施。
除了《札撒》以外,铁木真的训言也被记录下来,被称为“必里克”(箴言),同样是元朝诸王和各级“那颜”(封建主)必须严格遵循的。
南宋的历史故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南宋的历史故事-成吉思汗统⼀蒙古 成吉思汗统⼀蒙古之战指元太祖铁⽊真⾃12世纪80年代⾄13世纪初统⼀在蒙古⾼原上分布着⼏个强⼤的游牧部落的战争。
这位后来的蒙古统⼀战争奠定了基础,⼩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成吉思汗统⼀蒙古的故事 当韩侂胄北伐的时候,⾦朝内部也已经⼗分腐败。
北⽅的蒙古族趁这个时机强⼤起来。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wò)边,举⾏了⼀次盛⼤的集会,公推铁⽊真做全蒙古的⼤汗(就是⼤帝的意思),并且给他上了⼀个称号,叫成吉思汗。
铁⽊真本来是蒙古族孛⼉只⽄部酋长也速该的⼉⼦。
他幼年的时候,⾦王朝统治者对蒙古族⼈民实⾏残酷统治,各部落之间也互相打冤家,蒙古族⼈民的⽣活⼗分苦难。
铁⽊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朝皇帝杀害的。
铁⽊真九岁那年,也速该把铁⽊真带到⼀个朋友家订亲。
他把铁⽊真留在朋友家⾥独⾃回家,赶了⼀段路,肚⼦饿得慌,想找点东西吃,正好看见有⼀批塔塔⼉部⼈在草原上举⾏宴会。
他下马⾛进⼈群,按照当地风俗,参加了塔塔⼉⼈的宴会。
塔塔⼉部和孛⼉只⽄部打过冤家。
也速该没想到这⼀层,塔塔⼉部却有⼈认出了也速该,偷偷地在也速该吃的⾷物⾥放了毒药。
也速该在离开宴会回家的路上,肚⼦疼得⽀不住,才想到刚才在宴会上中了毒,但是懊悔也来不及了。
他熬着疼痛赶回家⾥,就咽了⽓。
也速该⼀死,孛⼉只⽄部失掉了⾸领,都散了伙。
原来归附也速该的泰亦⾚部也脱离了他们,还带⾛了不少也速该的奴⾪和牲畜。
钦⽊真的家境就⼀天不如⼀天了。
泰亦⾚部的⾸领怕铁⽊真长⼤起来向他们报仇,就带领⼈马捉拿铁⽊真,想把他杀害。
铁⽊真得到消息,连忙逃到⼀座森林⾥。
铁⽊真在森林⾥躲了九天九夜,没吃没喝,忍不住饥饿,⾛了出来。
他⼀出森林,就被泰亦⾚⼈抓住了。
泰亦⾚⼈给他戴上⽊枷,带到各个营帐⾥去⽰众。
有⼀天,泰亦⾚部的⾸领和百姓都在斡难河边举⾏宴会,只留了⼀个年轻的看守监视他。
世界著名的蒙古史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和他的《蒙古社会制度史》
突 然 逝世 ,年 仅
出 " 有多 少人 了 解, 写出 这样 的 书要 费 如此 多 的
� � 劳 力和 心血 " . � � 创办 的 世 界文 学 编辑部 撰槁 . 在 世 界文 学 上, " 这样 的 书" , 指的 就是 符 拉基 米尔 佐 夫的 蒙 古 社 会制 度史 . 为了 写这 部 书, 早在 符拉 基米 尔 佐夫 发表 了多 篇 文章 , 力 求 让广 大 的 苏联 人民 了 解蒙 古民 间创 作 的文 学作 品 , 特 别 是
-
-
� � 王大方 � 世界著名的蒙古史学家 符拉基米尔佐夫和他的 蒙古社会制度史
齐
� 符拉 基米 尔 佐夫 的第 二部 著 作是 成吉 思 汗 年 初 , 蒙 古社 会 制 度史 经过 长 期 构 思 传 , 它 在 国 内外 很 受 欢 迎 , 并被译为法文, 英文,
� 和 充 分准 备, 其内 容结 构 也都 安排 好了 , 全书 三 篇 土耳 其文 当 该书 的英 文版 问世 的时 候, 符 拉基 米 都 已 准备 就绪 符拉 � 基米 尔佐 夫有 着 非 凡的 记 忆 尔佐 夫还 接受 了美国 大学 授予 的学 位
部 蒙 古语 � 的辞 典 ,不 仅有 实用 价 值, 而 且内 容 丰 现过 关于 成吉 思汗的 著作 因此 , 符拉 基米 尔佐 夫 富 此外 , 他 又进 行了 喀 � 尔喀 法 典 的校 译工 作 是俄 罗斯 史 学界 为成 吉思 汗 写传 的第 一 人 在国
为了写作 蒙 � 古 社 会 制 度史 � 第 三 部分 , 他把全部 际上 , 即 使是 法国 人 格鲁 塞的 成 吉思 汗 传 一书 , 精 力 都用 � 在研 究上 , � 单是 内蒙 古 � 鄂尔 多 斯萨 囊 彻 也比 符 拉 基 米尔 佐 夫 的 成吉 思 汗 传 有所 逊 色 � 辰 的 蒙古 源流 一书 , 他就 阅读 了七 遍 年 其主 要原 因 是 月 日, 他 已 患 上了 致 命 的 脑 部 疾病 , 但仍然竭 符拉 基米 尔 佐夫 不但 依 据了 丰 富
蒙古有三种起源说法,只有一种最靠谱
蒙古有三种起源说法,只有一种最靠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是人类一直探究的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族源,由于太过古老,没有文字记载,追溯到人们认知的尽头,所有的民族在认知上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神话起源。
其实从侧面反应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汉族人对民族的起源于“女娲造人”。
女娲用黄土捏制泥人,而后施法,把泥人变成血肉之躯。
因此汉族人有了像泥土一样的黄色皮肤。
由于捏制泥人过程较慢,于是女娲用树枝沾泥水洒于地上,变化为人形,大大提升了造人速度。
女娲亲手制作的人由于受仙气较多,变为了富人,而用树叶制作的人变为了穷了,这也是为什么穷人多富人的原因。
后来女娲所造的人分为了炎帝的姜姓部落,和黄帝的轩辕氏部落,因此汉族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蒙古人也有自己的民族起源史,全世界研究蒙古史的学者众多,在其著作中对蒙古人的起源都有所记载。
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种。
印藏起源《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及《大蒙古根本黄金史》所描述的蒙古人为印藏起源,其中最具特点是认为蒙古人和藏人为同源,认为藏人和蒙古人为同宗起源,都源于印度。
《蒙古黄金史》和《蒙古源流》在记录蒙古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蒙古地宣传藏教。
因此蒙古人的先祖“勃尔帖赤那”被说成是藏地止贡赞普的儿子,从藏地出发去统治蒙古地。
蒙古人尤其是东蒙古主要为东胡人种,藏族为唐兀特人,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
因此印藏起源有些牵强附会,同时也有很多谬误!上述三本著作均为蒙古人所著,为什么会出现印藏起源的传说?笔者认为,三部书的作者均为清代人,清政府对蒙古人的统治的手段之一就是在蒙古地大力宣传藏传佛教,以佛教来控制蒙古人的思想,弱化蒙古人的好战的心性。
此时的蒙古学著作也是政治宣传的一个途径。
“苍狼白鹿”起源《蒙古秘史》是蒙古人的第一部历史著作,普遍认为作者为蒙古帝国的大断事官,成吉思汗的义弟——失吉忽秃忽。
《蒙古秘史》中提到“蒙古人的先祖是天地所生的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
” 孛儿帖赤那是男子,“孛儿帖”是突厥语“狼”的意思,“赤那”是蒙古语“qone”也是“狼”的意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文解读
•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机灭亡西夏和 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 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 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抗 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 海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他坚贞不屈, 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问题~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 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 元朝时才形成的新民族是( )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B
• 文天祥,字履善,又 字宋瑞,自号文山, 浮休道人。汉族,南 宋末期吉州庐陵(今 江西吉安县)人,南 宋未大臣,文学家。 • 他名著有《过零丁 洋》、《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 后录》、《正气歌》 等
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cí )
• 文天祥祠,亦称文丞相祠,建于明初,位 于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这里原是关押文 天祥的土牢。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 文天祥高风亮节,终无所动,在牢里写了 传诵千古的《正气歌》。院内有一株苍劲 的古枣树,相传为文天祥种植,树干倾斜 指向南方,与地面成45°角,它使人们不 禁联想到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 南方誓不休”的情怀。现祠内展出有关文 天祥生平事迹的文物、图片等。
习题
• 毛泽东在《倾国春· 雪》中称成吉思汗为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伟大贡献是( ) • A.建立元朝政权 B.统一蒙古各部 • C.建立南宋政权 D.灭亡金和西夏
B
动脑筋
• 下面是蒙古史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 结合课文想想,它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 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 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 1.据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高原“没有逃 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这一局面得以结束在 ( )。 • A.1206年 B.1271年 C.1279年 D.960年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乏
国 n c 乏 c I 暑 霉 差霉
(寸 I q
习 孑
:q, 口 I 1
芰 q 口 r 量 :q, 口 遗 . 萋 毛 f 1 萋 q之 ’ 口 c 季 I 乏 马豆 .1f口 尊 手 q, 萋 1f 复u 6 I 妻v 、 菱 口 , ; 口 妻 乏 £ 口u f l 口I ; 口 , 6 之 I 毛 茔 垂 己 妻 习 q f 口 ? . ( 更 乏 之
罢 口善 I , £ 季 ¨ ^ 妻 6 毒 . l 妻 6 u u I 至 萎 壹 善 重 量 . 量 荽 妻 善 蔓 . 善 A 耋I ) 5 ) 妻 . 善 ’f乏 口垂 . 口 ; 6 口 I v 、 , 垂 .妻 . 乏 蔓
可
o- 0 q
地区简史) ∞ v 善 ) .
^ 之 v.= ∞ 《 萎
《 : 乏
^9o 18
.
耋
《口 委 : q
1口 aI ; f ,
蚤
垂 £
乎 £ 毋
= (9 》 1
. £u 署 £u 导 . 罢己 墓 £ £ 乏 戈乏
耄 蔓 .差 量 .善 . 乏 重 口 、 , . 蔓 量 .
罢 参 . 口 薹 . 委 。 、 , 口 、 , 乏
垂 口 、 ,
u
.
垂 口基 菱 . 、 ,
委
垂
口妻 u 、 , .
乏 墨喜
:
垂 耄
萋 .’ 芰 蓦 ’I , 6
之 6 I ) _ .
0 q (, I口
毛_ . 】
凳
口 、 ,
窆
t
乏
(
宝
口 乏
毛. ] 霉
蒙古秘史——精选推荐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
它从一二四零年成书至今,已阅七百六十多年沧桑,这部书以比较重要的身份进入文学史,是一位博学的文史学者,也就是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郑振铎先生的功劳。
郑振铎在三十年代写作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在文学史著中对此书进行认真的论列,该书第五十一章谈论元代散文时,认为《元秘史》即《蒙古秘史》为最可注意的伟大的白话文作品,其“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无生气的古文多少倍!我们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纪》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几段来对读,便立刻可以看出这浑朴天真的白话文是如何地漂亮而且能够真实地传达出这游牧的蒙古人的本色来了”。
这部奇书的命运,它的流布和接受的过程,也充满传奇性。
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
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
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
《四库全书总目》在清代乾隆年间集中反映中原儒者正统观念和视角,包括华夷之辨的观念与经史高于文学的观念,它把此书附录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指出此书纪年有“以鼠儿兔儿羊儿等,不以支干”的特点,又说“此依旧钞本影写,国语旁译,记元太祖、太宗两朝事迹,最为详备。
案明初宋濂等修撰元史,急于蒇事,载篇虽存,无暇稽求。
如是编所载元初世系,孛端叉儿之前,尚有一十一世。
《太祖本纪》述其先世,仅从孛端叉儿始,诸如此类,并足补正史之纰漏。
虽词语俚鄙,未经修饰,然有资考证,亦读史者所不废也。
”这种以单纯地寻找史料的态度,而不是以发掘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态度来对待如此奇书,实在是绝大的误读。
应该说《蒙古秘史》是这个民族精力最旺盛、元气最充沛的时代,把内蕴的精力和元气转化为文字的伟大的产物,是蒙古族创世纪式的回忆、想象和纪录。
基督教《圣经》第一卷,即开头五十章,写创造天地,创造人,以及人类始祖及其最初子孙的世系,不是取名创世纪(Genesis)吗?《蒙古秘史》就是蒙古族这个狩猎游牧民族的“创世纪”。
多桑蒙古史
多桑蒙古史第一卷绪言第一章中亚之游牧民族——突厥与鞑靼之古国——其与中国之关系——13世纪初年之中亚——此时代之鞑靼种民族及其所居之地域——其风俗第二章蒙古人之古代传说——成吉思汗之祖先——成吉思汗少年时代之事迹——其长数部——其初诸战——其与克烈汗之关系——克烈部之略志——铁木真与王罕合攻数种游牧民族——两王之结怨——铁木真之败——其遣使告克烈汗之语——王罕之败——其死——铁木真之战胜乃蛮部——乃蛮王之死——蔑儿乞部之降附——塔塔儿部之灭——铁木真之侵入唐兀——此国之略志第三章大会——铁木真称帝号成吉思汗——二侵唐兀——乞儿吉思与谦谦州之降附——斡亦剌之降附——讨伐屈出律与脱脱——三侵唐兀——畏吾儿之降附及此民族事略第四章成吉思汗之叛金——契丹或辽国——女真或金国——成吉思汗之进兵中国——侵入山西、直隶——金兵之败——辽东契丹之叛附成吉思汗——金国都城之变及金帝允济之被害…其侄吾睹补之即位——金夏之战——成吉思汗第二次侵入中国——残破山西、直隶、山东等地——议和——金帝迁都汴京…蒙古军第三次侵入中国——一取中都…攻汴京第五章成吉思汗之还蒙古——一蔑儿乞部之灭——秃马惕部之征服——讨辽东之叛——遣木忽黎总统诸军经略中国——四侵唐兀——太阳汗子之走哈刺契丹——此国之沿革——屈出律汗与花刺子模算端之结合共图哈刺契丹帝——屈出律之取哈刺契丹——蒙古军之侵入哈刺契丹国及屈出律之败亡第六章花刺子模帝国——历渐强大——算端摩诃末与哈里发纳昔儿之失和——进攻报送——算端诸子之封地——其军队之组合——其母之当权——一成吉思汗之遣使传语——至自鞑靼地域的数商人之被杀于讹答刺——成吉思汗之备战——其使臣之被杀——花刺子模蒙古两军之战于突厥斯单——成吉思汗之进兵花刺子模国——摩诃末之筹备防守第七章成吉思汗之至花刺子模边境——河中之侵略——遣军追逐摩诃末——摩诃末之走死阿必思浑岛——其母妻之被俘——其二子之死——花刺子模之侵略——巴达哈伤之降附——拖雷之侵躏呼罗珊——算端札阑丁之走哥疾宁——其胜蒙古军于巴鲁弯——其诸将之离心与大部士卒之携贰——其走申河——成吉思汗进击札阑丁——申河之战——八刺秃儿台两将之渡申河——哥疾宁之掠杀——也里马鲁二城之毁灭——札阑丁溃卒之结局——巴里黑之毁灭——成吉思汗之归蒙古第八章续志哲别、速不台二将远征之役——残破伊刺克阿只迷、阿哲儿拜占、阿阑三地——败谷儿只人——谷儿只、设里汪两地之抄掠——败阿阑人及勒思吉人——侵入钦察地域——败斡罗思人——残破斡罗思南部——侵入克里米亚半岛——败不里阿耳人——此军之还蒙古——蒙古军之重复残破伊刺克阿只迷第九章术赤之死——侵入唐兀——高丽之降附——木忽黎之经略中国北部——金宋之战——木忽黎之死——其子孛鲁之接统其军——成吉思汗之侵入唐兀——此国之侵略与灭亡——成吉思汗之死——其归葬蒙古第十章成吉思汗作战优越之原因——其军队之性质——其军制——其围猎——其法令——其妻妾附录一林木中之兀良哈附录二中亚诸部族附录三成吉思汗世系附录四鞑靼附录五畏吾儿附录六哈刺契丹附录七蒙古军侵略黑海里海北方诸国之役第二卷第一章成吉思汗分封土地军队子其亲属——拖雷之监国——大会——窝阔台之被推戴——窝阔台之初政——遣军远征波斯——与金人战——陕西全部之占领——拖雷之远征——其残破四川——其侵入河南南境——窝阔台之渡黄河——两蒙古军之会合——金军之败——汴京之被围——议和——窝阔台、拖雷之还蒙古——速不台之围汴京——解围——汴京之死亡人数——金帝之弃汴京——其渡黄河北岸——其军之败——重渡黄河而走归德府——汴京之第二次被围——崔立之叛——以汴京献速不台——金国帝室之结局——宋人与蒙古结合——宋军之入河南——金帝宁甲速之走蔡州——蒙古军与宋军之会围蔡州——蔡州之攻下——宁甲速之死——其嗣君承麟之被杀——金国之亡第二章窝阔台拖雷之还蒙古——窝阔台之得疾——拖雷之死——大会决定三地远征——哈剌和林城之建筑——任用耶律楚材管理中国财政——分封中原之地于诸亲王妃主——在中国任用士人——为蒙古子弟设置两大学校于中国——高丽之叛服——宋军之侵入河南——崔立之被杀于汴京——宋军之取汴——蒙古军之败宋军——宋军之退——宋之谋和——蒙古对宋宣战——蒙古三军之侵宋——四川之被侵——湖广、江南之役——窝阔台之死——其驻所——其嗜酒——其挥霍——察合台——伊斯兰教伪教主之创乱于西域、河中第三章窝勒伽河西诸地之蒙古远征——经略不里阿耳之地——经略钦察之地——经略斡罗思北部——尽降太和岭北诸族——经略斡罗思南部——侵入波兰——里格尼志之战——昔烈西亚及莫刺维亚两地之残破——侵入匈牙利——匈牙利军之败——匈牙利之残破——别刺之逃阿德里亚迪海滨——蒙古进兵入答勒马惕——其退兵——重再侵入匈牙利及波兰——其统治斡罗思之地第四章贵由时代皇后秃刺乞纳之监国——耶律楚材之死——贵由之被推戴——其在位时之措施——其死——教皇因那曾遣派传教士往使蒙古——教士普阑迦儿宾之赴鞑靼地域——教士安塞勒木之赴波斯——圣鲁意之遣安德烈隆主麦勒往使鞑靼地域第五章蒙哥时代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之摄政——第一次大会之推戴蒙哥——帝位由窝阔台系移转于拖雷系蒙哥之当选——窝阔台诸孙之反对——所谓阴谋之发现——党于窝阔台系者之被惩罚——任命诸要职——创设佛教教主——定丁税——莎儿合黑帖泥之死——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之被害——窝阔台系诸王之遣谪及其部众之被夺——逮治全国之党于窝阔台系者——畏吾儿王之被杀——命皇弟忽必烈领治汉地民户——窝阔台死后对宋之用兵——遣军往讨高丽——命皇弟旭烈兀西征波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之侵略北印度第六章教士鲁不鲁乞之奉使——其经行鞑靼地域——撒儿塔营——拔都帐——鲁不鲁乞之入觐——进赴蒙哥帐——觐见蒙哥——鲁不鲁乞之致词——蒙哥之答词——哈剌和林之城市宫殿——蒙古帝答圣鲁意书——鲁不鲁乞之还国——小阿美尼亚王海屯之入朝——其所获得之利益第七章忽必烈之经略云南——兀良合台之经略——安南之降——高丽之降——忽必烈之暂时失宠——计划侵宋——蒙哥之进兵——四川之役——合州之围——蒙哥之死——其军之退——拔都之死——撒儿塔附录一刺失德书所记拖雷攻金之役…附录二《世界侵略者传》及《史集》所志蒙古军远征窝勒伽河以西诸国事附录三东方基督教徒关于成吉思汗之传说……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附录波斯诸蒙古汗世系表察合台系诸汗世系表钦察诸汗世系表世系表中人名对照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对外征服成功原因一、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无敌军团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一个以战争为生产的民族,蒙古军队的核心是蒙古骑兵。
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需要征服的地区的差异,作战方式的多样化,步兵、工程兵、攻城炮兵和水(海)军也开始出现,但是多数由被征服地区征召的民族担任。
蒙古骑兵依然保持着帝国军队中的中心地位。
蒙古骑兵是世界历史上最优秀最著名的骑兵部队,整个蒙古骑兵部队都是骑射骑兵,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种。
弓箭,简单的蒙古复合弓(使用动物角和木材制成)是蒙古骑兵的标准武器。
蒙古复合弓的拉力要超过80磅,有效射程在180米左右。
据说蒙古弓箭有一些配备有两种箭头,有些箭头轻巧尖锐,适合射击远距离目标,有些箭头后重宽平,适合射击近距离目标。
蒙古骑兵进攻开始时候,就是首先以骑射骑兵的弓箭不断向敌军进行火力覆盖,通常仅仅是这样的箭雨就可以让敌军产生巨大伤亡并陷入混乱,然后再以重骑兵加以冲击和歼灭。
正因为蒙古人的部队清一色由骑兵组成,因此具有相当大的战略优势。
由于军队中没有步兵,所以蒙古骑兵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行动。
由于单一的骑兵部队没有掩护步兵的责任,所以可以纵横驰骋,随意选择要攻击的地点,而步兵则没有如此强大的机动能力,无法及时增援,也正因为骑兵所具有的机动能力,可以使骑兵迅速转移攻击方向,使敌人来不及判断蒙古人的动向,从而掩盖了自己的战略意图。
而且蒙古人没有后勤辎重部队,这一点直到第三次蒙古西征才得以改变。
蒙古人的军队中,每个蒙古骑兵都有很多匹马,至少有四、五匹,最多有十八匹,在长途奔袭的远程进攻中,马歇人不歇,蒙古骑兵随时换马继续作战。
由于大部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所以蒙古骑兵在奔袭中只取一些马奶冲击,也随身携带一部分肉干和乳酪,有时甚至只喝一些马血,一如欧洲人的记录,“蒙古人生吃各种肉类,喝浑浊不堪的泥水”,其他的补给全部由战争过程中的抢夺得来,蒙古骑兵进攻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地区都来不及进行坚壁清野。
正因为蒙古草原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长期缺乏资源的蒙古人形成了惊人的耐力和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而蒙古马也同样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挑剔食草和水,比任何一种欧洲的战马都能持续不断地跑更远的路。
这种闻所未闻的持续不断的机动作战能力是蒙古人的对手无法想象的,很多对手几乎是在一阵旋风和闪电般的攻势下被摧毁了!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也是最早的“闪电战”作战模式!二.蒙古人还拥有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情报网在每次大战之前都会有大量间谍进入即将进攻的地区刺探情报和散布谣言制造恐惧。
蒙古的商队在为帝国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充当情报员的身份。
蒙古军队在远征时候也会向被征服地区的周遍派遣大量骑兵进行侦察性进攻,为以后的远征进行准备。
三.蒙古人同样喜欢利用心理作战的方法。
蒙古人在攻占一个地区之后有可能将一部分战俘放走并驱赶很多难民涌向下一个他们要进攻的地方,让这些难民和战俘向所经过的地区散布恐怖的信息,造成即将被征服地区的恐惧心理和混乱,并消耗当地的粮食储备。
在一系列的宣传战中瓦解敌人的抵抗心理。
在攻城时候,蒙古人会驱赶被俘的当地人和士兵走在攻城的前列或者强迫他们操纵攻城武器,这样守城的士兵就不得不杀死自己的同胞或者亲人,有时候守军会因为无法忍受杀死自己人而放弃抵抗。
这是成吉思汗在进攻中国中原地区之后想出的战术。
四、蒙古人的攻城武器随着蒙古人逐渐统一草原进入农耕区,更多的城市也进入蒙古人的视野中。
蒙古人以前生活的领域从来没有过城市,自然对于什么是城市、城市的作用、城市文化以及如何攻打城市都一无所知。
骑兵长于野战但是却不适用于攻城,蒙古人在早期的攻城战中只能以骑兵的弓箭向城墙上的士兵进行打击,或者射出火箭点燃城内的建筑,然后骑兵下马云梯攻城。
但是蒙古人的数量有限,在伤亡巨大的攻城战中往往得不偿失,如果总以骑兵下马强行攻城的方式进攻,可能中国还没有打下来,蒙古人就全军覆灭了。
而且蒙古人还见识到了守城的金军士兵使用的火药武器的威力,那是女真人从汉族人那里学会的。
很快,蒙古人从攻陷的中国城市中征召攻城技师,制造大量的攻城武器。
它们包括可以发射巨石和各种燃烧弹的投石机,可以发射火箭的弩炮,用于攻破城门的攻城槌和可以打击城墙上的敌人的、可以活动的攻城塔楼。
火药武器也被用于蒙古人的进攻中,“霹雳炮”(一种装有石灰的早期炸弹)、震天雷(装有火药和铁渣的炸弹,也称“铁火炮”)和一些火药弹丸被用于作为投石机的炮弹,而且蒙古人也学会了女真人从汉族人那里学来的早期火枪的技术,只是这种武器还很不成熟,发挥的作用有限。
蒙古人也使用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装有火药、巴豆和砒霜等毒药而制成的、可以发毒烟的炸弹武器,可以被看作是早期的化学武器或者毒气弹。
穆斯林攻城技师造出的抛石机能抛出重达150斤的石块,比南宋军队那些只能投射几斤、几十斤石块的投石机要强许多。
这种武器的出现很快打破了平衡,南宋军队的城墙和防御工事被摧毁,中国称其为“回回炮”(中国人称穆斯林为“回回”),重力平衡抛石机也被称为“襄阳炮”。
之后,南宋军队也开始仿制这种武器。
成功原因及影响成吉思汗为何能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为何能征服已知世界的大部分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对于这两个问题,不少学者皆指出:无论在当时的蒙古或欧亚内地,成吉思汗皆未遭遇坚强对手。
在蒙古草原之上,与成吉思汗争霸的群雄如札木合、王汗与塔阳汗皆缺乏自身的领袖魅力与组织才能,他才能脱颖而出,统一蒙古。
而在文明世界中,无论是东亚及伊斯兰教、基督教世界皆是四分五裂,而且各国皆已衰败不堪,难挡蒙古新锐之势,以致蒙古人能利用其间之矛盾,逐个击破。
客观情势固然有利,成吉思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本人的性格与能力。
日本学者小林高四郎借用符拉基米尔佐夫"天才的野蛮人"(savage of genius)一词来刻画成吉思汗的性格。
成吉思汗"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草原人",爱酒,爱色,爱马,尤其嗜爱狩猎,"蒙古人憎恨盗窃,讨厌欺诈,忠于主君,是游牧民族共同的性格。
尊敬上天,款待客人,生活光明磊落,都是成吉思汗所具备的"。
但他亦具有谨慎、自制的一面。
作为主君,他有度量,重信义。
"没有度量,不守信义,只靠力量,不能创立那样伟大的军事国家"。
总之,小林氏认为成吉思汗是一理想游牧战士及草原领袖的化身。
此外,成吉思汗无疑是卓越的组织家、"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战略家。
其才能绝不限于毛泽东所说的"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已。
他将松散的蒙古人--乃至所有的游牧民族--组织成号令统一、勇猛善战的铁军。
作为一个统帅,他不仅是勇将,而且是智将。
他能从大处着眼,拟定战术与战略,并且善于利用间谍与外交,分化敌人。
在战场之外,有如格鲁塞所指出,虽然成吉思汗终身为一文盲,他却能接受来自文明世界的顾问,如塔塔统阿、耶律楚材及牙剌瓦赤父子等的建言,突破蒙古原有的文化局限,不仅使蒙古人由城市之破坏者转化为保护者,而且为其征服的定居地区建立常规行政制度,并且对不同宗教与文化皆加包容,才能将其兼含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的广大帝国置于稳定。
成吉思汗亦善于利用宗教力量。
七世纪时,阿拉伯人的大征服主要是由伊斯兰宗教狂热所推动,蒙古征服的背后亦有一股类似的力量。
蒙古人笃信长生天为宇宙最高之主宰。
成吉思汗技巧地利用萨满教,不仅使蒙古人相信他是受长生天的厚爱而统治草原,而且使他们感染宗教性的狂热,深信蒙古民族乃是承受长生天之命,"倚仗长生天的气力"而征服世界。
沃尔纳得斯基形容蒙古征服是一种"心灵的爆发"(psychic explosion),而成吉思汗便是这种心灵爆发的启迪者。
蒙古人不仅善于利用游牧民族固有的骑兵优势,而且能不断吸收新战法,化敌长为己长。
在战场之上,蒙古人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冲击力,造成变幻莫测的效果。
英国军事学家李德-哈特(B.H. Liddel-Hart)曾说:"使用单一兵种一一骑兵一一是蒙古人不断胜利的秘密","机动力为其战略及战术上的王牌",这一说法正确指出骑兵的重要性,但将蒙古人的战无不胜完全归功于骑兵则失之于片面。
骑兵利于野战,但遇高垒深池,长江大河便是一筹莫展。
全赖骑兵难以征服定居国家。
金哀宗曾检讨蒙胜金败的原因说:"北兵所以常取全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我实难与之敌",这位亡国之君一语道破蒙古人常胜的奥秘,但事实上,蒙古人学习技巧的对象不限于"中国"。
在攻夏、伐金、西征的过程中,又形成一支以骑兵为核心,兼拥步、工、炮等军种的复合大军。
以后伐宋期间,更建立强大水军。
因此,不断适应新情势,增加新兵种,吸收新战法,配合骑兵作战,才是蒙古人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
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帝国的开创者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他的继承者的角色。
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大汗皆能步武其后,继续扩大帝国的领土,并随着情势变化而改善其组织。
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继承者,成吉思汗的帝国可能亦与其前的游牧帝国一样,及其开创者之身而止,无法继续扩大。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缔造的广大帝国,统治了中国、中亚及波斯约达百年之久,而俄国更处于所谓"鞑靼"的枷锁之下近二百年,影响自然广大而深远。
关于这些影响及评价,自古迄今,争议颇多。
可分统一蒙古、征服世界两方面言之。
对蒙古而言,成吉思汗是结束各部长期争战、统一草原、凝聚蒙古族群认同,并将蒙古人推上世界历史舞台的民族英雄。
他统一各部、缔造蒙古民族之功确实无可否认。
但就蒙古人而言,其对外征服也是利弊兼具。
征服战争固然能带来巨大财富,提高工艺水平,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对平民而言,战争造成的负担远大于所获得的利益。
征服所掠取的财富大都归贵族所享有,而平民却须负担长年征战所需求的人力与物力,无数平民百姓或捐躯疆场,或世代远戍他乡,造成本土人口的严重流失。
但是,尽管战争带来颇多负面影响,蒙古人长铭于心的,却是征服世界的民族荣耀与自豪。
近代以来,内蒙古的人民固然如此,即在外蒙,人民对成吉思汗的崇拜也是一股无法阻绝的暗流。
自1990年后,这股涓涓暗流已发展为波涛澎湃的巨涛,"圣主"成吉思汗再度成为万民膜拜的民族英雄。
蒙古人对外征服所造成的影响可从正负两方面来说:自负面言之,古代及现代史家往往强调蒙古人杀戮之多、破坏之广,可以说历史上所罕见,造成许多地区(包括华北、中亚、西亚及俄国)人口大减,经济逆退,文化衰落,西欧是唯一幸免的地区,以致后来能够超越亚洲而发展出近代文明。
对于蒙古入侵所造成的破坏,当时俄国人诋詈蒙古征服为"上帝的鞭笞",西欧人称蒙古人为"来自地狱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