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pptx

合集下载

道家的管理智慧

道家的管理智慧

道家的管理智慧标题:道家的管理智慧引言概述:道家思想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强调自然、平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的管理智慧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匡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一、顺势而为1.1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要逆势而行。

管理者应该观察市场趋势,顺势而为,而不是强行改变环境。

1.2 管理者需要灵便应对变化,不要固执己见。

像水一样,顺势而下,适应环境的变化。

1.3 顺势而为可以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的概率。

管理者应该学会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自身目标。

二、无为而治2.1 道家认为,最好的管理是无为而治,不要过度干预。

管理者应该赋予员工足够的自由和信任,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2.2 管理者应该懂得放手,不要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赋予他们空间和时间去发挥创意。

2.3 无为而治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团队的凝结力和创造力。

管理者应该相信员工的能力,让他们自主管理和解决问题。

三、以柔克刚3.1 道家强调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去管理员工。

管理者应该学会沟通和商议,以柔性管理取代强硬管理。

3.2 管理者需要学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威和决定。

以柔克刚可以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

3.3 以柔克刚可以提高团队的凝结力和执行力,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守静待变4.1 道家主张守静待变,不要急于求成。

管理者应该学会耐心等待,不要因为短期难点而抛却长远目标。

4.2 管理者需要保持镇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短期利益冲昏了头脑。

守静待变可以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4.3 守静待变可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修身养性5.1 道家认为,管理者首先要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

管理者应该注重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5.2 管理者需要学会自律和自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修身养性可以让管理者更好地影响和激励员工。

《道家管理思想》课件

《道家管理思想》课件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与配合。
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优化组织结构
强化团队建设
倡导可持续发展
道家的整体性管理思想
05
整体性管理是指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以实现组织整体最优化的管理思想。
整体性管理关注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和整合,强调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体或部门的目标。
整体性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策略。
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目标应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目标冲突和资源浪费。
统一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均衡性原则
平衡原则
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资源配置。
柔性原则
追求组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共赢,通过合作、协同和共享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共赢原则
尊重多样性,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构建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
包容原则
加强内部沟通,促进信息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制定整体发展战略
企业应加强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形成协同效应,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加强内部协同与整合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组织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让员工自主完成任务和目标,管理者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道家智慧与现代社会》讲人生ppt课件

《道家智慧与现代社会》讲人生ppt课件

● 2005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 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 台跳楼身亡。
● 2005年8月26日早上5时许,中国地质大学 一大三女生从知春路锦秋花园小区23楼坠亡。
● 2005年9月19日晚8时许,广安门手帕口桥 北的铁路上,24岁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三年级 女研究生撞列车自杀未遂。
● 2005年9月19日,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一男研 究生,从宿舍楼7层窗口跳楼身亡。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慧聪网()2005年7月28日: 《海尔张瑞敏 极限生存二十年》:在外人看来,张 瑞敏从来就是风光无限,就在我们见到张瑞敏的这 一个月,他又荣登“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年 度排行榜的榜首,但内心的孤独,在这二十年当中 却一直“不足为外人道”。只能在《道德经》中从 千年之前的古代哲学那里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共鸣。
☆《老子》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 《庄子·天下》:“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 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尊爵 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于其身,岂不惑哉?”
《老子》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 道也。”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 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
▲《工人日报》2004年10月31日一则消息称: 1980年以来,中国已经有1200多个企业家 自杀了。
▲《当代健康报》2009年12月31日一篇文章 《盘点2009年的健康杀手》:一,癌症;二, 抑郁;三,心脏病。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自杀已成为15-30岁人群首要死因。我国每年 大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抑郁症是各种压力, 克服各种困难,将一个欠债147万,员工600人的青岛 冰箱厂变成了资产1000亿,员工5万人的世界500强企 业,他花1400万美元在纽约曼哈顿买了一座标志性建 筑作为海尔美国公司的营销中心,把设计中心建在美 国的洛杉矶,又用3000万美元把制作中心建在了美国 的南卡罗莱纳。接着在世界陆续建立的30多个海外基 地。他自己坦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5万名职 工的生存,他每天就象在走钢丝,但是他没有跨下来, 他从《道德经》领悟了人生真谛,他还从《道德经》 中吸取了智慧,他从“反者道之动”学会了逆向思维、 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中学会了如何以不 争而争、从“无生于有”中悟出了如何进行企业创新。

道家的智慧PPT课件

道家的智慧PPT课件
人对万物要加以区分,以此追求生活上的保障。 然而,一旦区分就会产生问题,因为事物会开
始出现贵贱的差别。 英国作家王尔德( Oscar Wilde,1854~1900)
曾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悲剧是得 不到我所要的;第二种悲剧是得到我所要的。”
(二)以知为避难:人与万物的 关系
了解我“与”万物的关系之后,让人可以活得 下去,却也带来危机。
生存智慧:“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 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 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uī], 复归于无极。”
生态伦理:保护大自然
(三)以知为启明:由道来观看 一切
知要从区分、避难,再到启明,这一步是最难 的。启明就是“道我一致”,不再从自己,而 是从道来看这个世界。
如果以人为本位,就会用人的聪明与能 力去设法改造自然界,这就是人为的造作。一 旦出现太多的造作,原本自然的会变成不自然, 最后将出现灾难。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人类本 位的想法,才能真正化解世间的问题。
老子的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道家认为这 种方式,就像五十步笑百步。
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 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造作越多,麻烦也越多。 所谓“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如果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 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 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
如果只靠儒家,有时又会显得伸展不开。这个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因此有必要去启发与 提升自己的心灵。
老子所持的是一种相对的价值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道家的管理智慧精品PPT课件

道家的管理智慧精品PPT课件

(二)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 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பைடு நூலகம்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 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 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 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庄子
传》)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 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 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 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 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庄子·外物》)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是的。舌头因为柔软而长 久存在,牙齿因为刚强而落完了,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现在你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已经把最根本的东西教给你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 你的了。”(《说苑·敬慎》)
孔子问学于老子
(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 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 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 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史记·孔子世家》)
老子晚年隐居,留书函谷关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 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 记·老子传》)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概述PPT模版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概述PPT模版
老子的無為之道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
天問
• 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軸心時代”?你知道中國歷史 的經濟繁榮期——文景,貞觀、開元,康乾等,都是最推 崇什麼思想主張嗎?儒家是中國惟一的文化傳統嗎?
• 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 釋迦牟尼,中國的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師幾乎同時提出了 諸如“人為什麼活著”這類原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表達了 人類“終極關懷的覺醒”。沒有這種“哲學覺醒”民族, 如蘇美爾文化、巴比倫文化等,大都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反”才有“動”、沒有矛盾便沒有發展的規律; • “反”的第二重意義:返回,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不可避免地向對立
• 道是變化的,陳鼓應的“恒變恒動”說;
• 人類的語言中,文字中,不包含有終極真理。所用表述方法仍是文字, 並不是對自己的否定,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 不善已。
•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聲相和,前後相隨。
•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 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
•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書都要燒掉,只留下三本,那麼,老子 就應當是其中的一本。——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裏希: 《世界哲學史》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 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於老子的書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作家赫爾曼·何塞
“古代哲學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一切哲學發展的出發 點,所有其他中國哲學家的體系,都是在道德哲學體系 的各個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俄國漢學家海 澳基也夫斯基
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3 •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48 • 我無為,而民自化。57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63 •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

《道家的潇洒》课件

《道家的潇洒》课件
《道家的潇洒》ppt 课件
目录
• 道家思想概述 • 潇洒的内涵与表现 • 道家思想中的潇洒观念 • 现代社会中的潇洒观念 •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CATALOGUE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背景
道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混乱的背景下形成的,代表 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万物 的本源和基础,人类应当 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 处。
逍遥游
道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 境界,主张摆脱世俗的束 缚和功名利禄的诱惑,追 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道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比较
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儒家和道家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也有相互补充之处。儒家强调入世和有为,注重社会 秩序和伦理道德;而道家则强调出世和无为,注重自然和个体自由。两者结合可以形成更 加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历程
道家思想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老子提出无为而治、自然为本的思想,到 庄子提出逍遥游、齐物论等观点,再到黄老学派强调法治、君主治国等思想, 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道家思想体系。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01
02
03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 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 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 展。
自然为本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道家思想中的潇洒观念强调顺应自 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4
CATALOGUE
现代社会中的潇洒观念
现代社会中潇洒观念的变化与挑战
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潇洒的认知 和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注重 内在修养到现代的追求个性自由和独 立。
挑战
现代社会中的潇洒观念面临着诸多挑 战,如信息爆炸、竞争压力、道德困 境等,这些挑战对潇洒观念的实践和 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道家的潇洒》PPT课件

《道家的潇洒》PPT课件
及其修炼方法、审美情操。 • 学会:
①儒道之别,②道是什么,③善于自我反省, ④学习水的善行,⑤生命的本质在于去除欲望 ⑥与天地合为一。
a
3
儒道之别
儒家思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 道家重视人的自然性,强调智慧的觉悟 和解脱。道家说: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 题,最后必徒劳无功,何不敞开眼界与 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心灵才能自由逍遥。
确地全面地反映事物,呈现本然状态。在自我
的领域中,老子主张“无为”。无为才能自作主 宰,
然后在经验世界中,发挥“无不为”的支配作用。
a
8
老子的智慧
• 在应世的原则上,老子主张“不争”,不争 才能“无尤”,不争可使“天下莫能与之 争”。
• “柔软”是德的表现,唯有因循自然:以 柔克
刚、以静制动。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 弃义,排斥桎梏人性的文明,抨击假仁假义。
违物性。正因为它的不自私,所以不召怨尤。aຫໍສະໝຸດ 13消除烦恼要去除欲望
• 道家对人的欲望与烦恼观察得非常细腻、深刻。
• 老子说:对人生的许多事情要“保持距离”,才能

全自己。因为保持距离是为了减少外界对耳目的干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此取彼。《老子·12章
解释:知道而不自以为知道,最好;不知道而 自以为知道,就是缺点; 圣人因为他把缺点当缺点 所以改过后就没有缺点, 正因如此,圣人没有缺点。
a
11
上善若水
儒家、道家都非常推崇“水”的德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老子·28章》
解释: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样,他帮助万物 但不与万物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所以很接近“道”。

道家的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一生(2)

道家的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一生(2)

道家的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一生(2)【编辑注评】庄子肯定千金之礼为“重利”、卿相之聘为“尊位”,然而他既看到了千金相位的价值,也看到了获取这重利尊位所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而轻易接受了聘请,一旦遭遇政坛变故身受兵革刑戮就后悔莫及了。

老百姓有句俗话:“有命挣钱,也得有命花钱。

”说得再明白不过。

官做得越大欲望越大,结果纠缠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网络中不能自拔,趟的水越来越浑,自己得到的越多,被各种势力利用牵制的程度越深,结果每天担心东窗事发寝食难安,最后还难免落得身败名裂一无所有的下场。

其实,道家的“身重于物”和儒家的“为己之学”颇有些共通之处,公仪休爱吃鱼,做了国相后却坚决不收别人送的鱼,是为了自己能不犯错误稳稳当当地做官,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吃一辈子鱼。

说白了,人家是懂得啥都没有身家性命重要。

膨胀的物欲会让人欠下更多的债《庄子·让王》篇是庄子后学阐述“身重于物”思想的代表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借用15个寓言,反复论证以生命为贵、以名位利禄为轻的人生哲学,指出:“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主张“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韩、魏两国互相争夺土地,魏国贤人子华子就对韩昭侯说:欲得天下,或废右手或废左手,你愿意吗?韩昭侯表示不愿意。

子华子说:“甚善!有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

”由此可知,“身重于物”思想是多么正确啊!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现实严重地践踏了人的生命价值。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道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起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惊世骇俗之论,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换。

在这里,老子对人类初期文明弊病的揭露与剖析,是对人类初期文明负面作用的深刻反省。

由物质文明而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道德文明而造成的争名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争夺、盗窃、抢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本末倒置现象。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
专题一 道家的管理智慧
道家的管理智慧
学派简介:
代表人物:老子 庄子
代表著作:《道德经》
《老子》《庄子》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 聃,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人。约生 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 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 守藏史。我国古代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 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 作品:《道德经》(《老 子》),约5千字。
•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 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 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 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 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 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 家。 • 《庄子》现存33篇。
• 黄老道家: • 战国中后期及秦汉时期,学者把传说中的黄帝 和老子的思想融合起来,称之为黄老道家。继 承了早期道家对世界的态度和管理智慧,部分 抛弃了“超然度外”的价值导向。 • 代表作: 《黄老帛书》《鹖he冠子》《慎子》《管子》 ——战国时期 《文子》《淮南子》——秦汉时期
现代回响
王石谈老总不能当“工头”
• 最近看王石登山登得高兴,就有人问:“身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老 总,您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似乎有些 不负责任。对此您怎么看?” 王石不以为然,回答说:“现在是 信息社会,有互联网,有移动电信,随时可以与下属沟通。企业 领导人一定得与下属天天在一起才能搞好企业吗?你也看到了, 在这里,用手机和上网都很方便,这些不行还有海事卫星电话、 铱(yi)星电话。我1997年开始使用铱星电话和上网,当时万科 内部已建起计算机网络,尽量实行无纸化办公,这在国内是非常 超前的。目前万科除了签支票,各项业务都由电脑处理水准。即使 我不登山,也是如此。现代企业需要制度化、品牌化,需要有个 团队去管理,一把手在与不在,都应该能够照常运转。何况我又 没有极端到一年365天都去登山。有一些企业的老板,自认为很 有本事,企业一天离开他们都不行。现在的问题,不是你能不能 离开企业,而是企业离开你行不行。如果我连两三个月都离不开, 岂不是太可悲了?我的爱好与公司业务要严格区别开来。”

分享: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幻灯片PPT

分享: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幻灯片PPT

(2) 淡化名利观念。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 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 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 如也。
?汉书•扬雄传上?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宋•苏轼
• 不管是“为官所累〞,还是 “为利所累〞,都是“为外 物所累〞。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
• 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九章
3 、从“名利之累〞中解 脱出来
(3)从人性复归上,老子认为 “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五十七章〕〞。
将盈耆欲,长好恶,那么性 命之情病矣
?庄子•徐无 鬼?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 而民性得矣。
?庄子•马蹄?
(4)从治国来说,老子认为,社 会混乱,国家难治,是统治者 贪得无厌的结果。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老子?五十三章
天地间之祸人者 ,莫如多;令人 为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 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 物令人多贪,美 官令人多求,美室 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 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 多恋,美景令人多留, 美趣令人多 思。皆祸媒也。不美那么不令人多, 不多那么不令人败。
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
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
四十四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假设可寄 天
下;爱以身为天下,假设可托天 下。
?老子?十三章
杨朱:“贵己〞,“拔一毛而利 天下,不为也〞
庄子:“身贵于利〞
弃隶者假设弃泥涂,知身贵
于隶也。
?庄子•田子方?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祀之牺牛乎。养食 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狐豚,岂可 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 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 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首先,老总们必须从思想上认 识到交班的重要性。
• 其次,交班也要讲究时机。 唐高祖李渊在交班上的所犯的 错误。
• 如何解脱“名利之累”呢?
—–凡外物皆“平淡视之”, 一淡便能潇洒起来。
邹韬奋: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 这个世界,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 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 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 力,使社会的人多得他工作的 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二、“少私寡欲”与“知足 常乐”
• 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二 道关是“情欲关”。
(2) 淡化名利观念。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 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 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 如也。
《汉书•扬雄传上》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宋•苏轼
• 不管是“为官所累”,还是 “为利所累”,都是“为外 物所累”。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 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九章
3 、从“名利之累”中解 脱出来
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 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 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惾 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 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庄子•天地》
(2)从个人道德来说,过分地追求 名利财货,不但无益于贵生, 反而会行商得坏,身败名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十二章
清•金缨 《格言联璧》
• 道家根据“少私寡欲”提出的 “知足常乐”原则,虽然有一 定的道理,但也具有片面性。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把“知足” 与“不知足”巧妙地结合起来, 才能调节人的生活节奏,维持 人的心理平衡,获取人的精神 愉悦。这是一种高超的生活艺 术。
3、“功遂身退”是一个重 要的人生信条
(3)从人性复归上,老子认为 “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五十七章)”。
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 之情病矣
《庄子•徐无鬼》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 而民性得矣。
《庄子•马蹄》
(4)从治国来说,老子认为,社 会混乱,国家难治,是统治者 贪得无厌的结果。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老子》五十三章
天地间之祸人者 ,莫如多;令人 为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 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 物令人多贪,美 官令人多求,美室 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 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 多恋,美景令人多留, 美趣令人多 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 不多则不令人败。
2、管理者的潇洒人生
• 从道家“身重于物”的哲学思想 中,企业家和管理者可以悟出许 多潇洒人生的真谛。企业家和管 理者要想“潇洒走一回”,必须 努力做到:
• (1) 树立“身外之物”的观念。 拔毫已付管城子, 烂首曾封关内候。 死后不知身外物, 也随樽俎伴风流。
清•金缨《格言联璧》:以外 物言。无论功名富贵。即四肢 百骸。亦躯壳耳。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九》三十四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 然”。 《老子》十七章
• 范蠡与文种的事例。 • 张良与韩信的事例。 • 屠羊说与楚昭王的事例。 • 秦相范雎与蔡泽。
4、企业家要学会放弃权力
• 如何处理好高层权力的交班,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 潇洒人生
一、“身重于物”与“淡泊名利” 二、“少私寡欲”与“知足长乐” 三、“齐生死”与“以死为乐” 四、“上德若谷”与“宽宏大度”
一、“身重于物”与 “淡泊名利”
• 企业家只有从价值观和人生观 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才能构 建自己的潇洒人生。
• 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一 道关是“名利关”。
• 必须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牢固树 立“身重于物”的生命理念, 真正做到不为“外物”(名、 利)所累,方可在人间“潇洒 走一回”。
1、名、利与身的关系
• 有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1)“物重于身”:名、利重于生
命。 (2)道家提出了珍惜生命、爱护生
命的“身重于物”的理念。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 费,多藏必厚亡。(《老子》 四十四章)
• 在老子看来,社会上的一切罪 恶和灾祸,人间的一切矛盾和 纷争,都源于“不知足”。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 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 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清•金缨 《格言联璧》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 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 道家“少私寡欲”思想的体现: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老子》六十四章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 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
1、无限地追求名利无益
(1)就个人养生来说,“益生曰祥” ( 《老子》五十五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 心发狂 《老子》十二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 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十三章 • 杨朱:“贵己”,“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也” • 庄子:“身贵于利”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 于隶也。
《庄子•田子方》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祀之牺牛乎。养食 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狐豚,岂可 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 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 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 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 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 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 每动无不败。
《吕氏春秋•本生》
• 人们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而 创造了物质文明,但是物质 文明反过来又成为损害人、 妨碍人进步发展的异己力量; 人类为了追求美名,不惜扭 曲自己的本性,损害自己的 身体,以致牺牲生命。这种 重名利轻生命的现象,道家 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在中国 思想史上是一个巨大的历史 贡献。
明•吕坤《呻吟语》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 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 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清•金缨 《格言联璧》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 勃志也;容、动、色、理、气、 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 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 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 也。
《庄子•庚桑楚》
2、罪恶与纷争源于不知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