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发展史

合集下载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

总结词
探讨社区问题与变迁
详细描述
研究者通过组织焦点小组讨论,邀请城市社 区居民共同探讨社区存在的问题、变迁和未 来发展。这种方法有助于收集多方面的意见 和建议,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为城 市规划和社区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案例二
总结词
挖掘传承人的内心世界
VS
详细描述
研究者通过与少数民族传承人进行深度访 谈,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感 和态度,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的经验和 挑战。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传承人的内心 世界和情感体验,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 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案例三:焦点小组法在城市社区研究中的应用
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长时间的互动和交流来克服文 化差异。
比较研究法
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 和共性。
安全问题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挑战
田野调查可能涉及危险 的环境和不可预测的风 险,如疾病、自然灾害 和人为威胁等。
安全评估
在进入田野调查地点之 前,进行全面的安全评 估,了解可能存在的风 险和威胁。
特点
田野调查具有深入性、直接性和实证 性,能够提供真实、具体、深入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理解研究对象的 文化、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
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01
提供实证资料
02
深入理解文化
03
促进跨文化交流
田野调查能够提供大量实证资料, 为人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文化和 社会环境,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 理解文化现象和人类行为。
经济发展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1 7:2105: 17:2105 :1712/ 10/2020 5:17:21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005:17: 2105:1 7Dec-20 10-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5:17:2 105:17: 2105:1 7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三大阶段: (1)描述性观察 (2)聚焦观察 (3)选择性观察
注意点:参与观察者在深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同时要防止“土著化”,即做过分的感 情投入。调查者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分析观察到的一切。参与观察只有一次次地进 行,才能真正与当地人民建立亲密关系。
系统观察:调查者依据所要所要观察的项目,设计观察事项,以系统地观察记 录有关的现象。例如调查者不仅要全面地观察和记录在仪式、节庆或其他重要 活动,而且需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以及心理 状态、人际关系等等一切细节。
与访谈相比,它更注重研究者的第一手观察资料;而与参与观察相比,它更偏 重抽样和测量的问题。由一些明确的规则结构而成,涉及观察什么人、在什么 时间和地点观察、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记录观察
观察技巧:
在观察中,研究者应尽量采取回应式互动,即对当地人发起的行为作出相应 的反应,而不是自己采取主动的行动。
在选择观察内容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研究问题,有意识的选择,并要注意观察 内容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此外,观察者本身的习惯也会影响到观察内容 的选择,因而要了解观察者本人的观察风格,有意识地培养从不同角度、不 同方式进行观察的能力。
访谈法
个体访谈 座谈会
个体访谈步骤: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一、什么是田野作业●田野作业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进入特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般人解释为“实地调查”、“实地工作”、“实地研究”。

●安乐椅式的研究方法——弗雷泽●田野作业的鼻祖——马林诺夫斯基1、田野作业是成年礼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通过仪式”,是每个学人类学的学生的必修课,自马林诺夫斯基在特洛布里恩岛的调查经历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复杂的文化活动,涉及到调查研究者和被调查研究者得主观世界语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逻辑结构过程,涉及调查者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对异文化的认识和适应过程,调查者往往在两个文化相撞中经受考验,作为外来者被夹在中间。

2、田野调查被认为是一种在书本中找不到的实地经验,他直接是在另一种文化中亲身的经历,积累在了自己的文化中。

3、田野作业是一种知识知识存在于文化承担者得意识之中,通过田野工作、田野工作者才可知道。

--他者知识的行为过程--他者知识进程的产品--他者通过内部知识进程所认识的事物4、田野作业是一种视角田野作业的能量表现为它能够从活态文化中,不断地提炼出新视角,它是视角的生长点,而现代田野作业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是以自下而上的眼光解释民族志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民俗学、人类学家对女性的研究,重视女性的自我解释,“特殊的小婚”)二、如何进行田野作业1、调查点的选定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对原调查基地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实地考察确定地点。

2、前期准备学术理论准备:知识、语言、提纲精神思想准备:心态、挫折、吃苦技术物质准备:资料、记录、设备、生活保障等社会关系准备:社交档案、前期联系3、进入田野调查的过程①建立田野关系:田野关系是根据田野调查研究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关系。

它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学术合作关系,是介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对话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田野作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田野关系,学者通过田野关系获得他者文化的新知识。

田野工作发展史

田野工作发展史

田野工作发展史摘要:田野工作法作为社会学领域内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现代研究手段中所大力提倡的方法之一。

了解田野工作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把握历史,为将田野工作法引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打下基础。

关键词:田野工作;发展史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1.国外田野工作发展历程20世纪初,人类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像其他科学家研究他们的对象那样来研究自己的对象,即要系统的进行观察。

为了更准确地对文化进行描述,他们开始同所研究的民族生活在一起。

他们观察,甚至参与那些社会的一些重要事务,并向研究对象详细询问他们的习俗。

换句话说,人类学家开始了田野工作。

在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田野工作”,大量有关人类学的资料是通过非专业人类学家积累而来。

人类学的“先驱著作”是由“地理大发现”之后蜂拥来到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航海家、冒险家、旅行家、地理学者、殖民者、传教士们留下的。

1874年,英国不列颠科学进步协会编印发行了田野工作的专业手册《人类学的笔记和询问》,这是人类学学科产生的一个标志。

人类学草创时期,学者便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到民族地区考察,德国人类学者巴斯蒂安在旅行中度过自己生命的近三分之一,著有《民族学研究和资料的收集》(1871~1873)一书。

美国人类学者摩尔根与易洛魁人长期接触,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在人类学田野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美国历史学派创始人博厄斯非常强调田野工作,他也是质的研究方法中实地调查方法的始作俑者,生前在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担任系主任达50年之久。

从19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了对美国北部的科学考察旅行,1897~1902年又组织和领导了北太平洋沿岸科学考察的工作。

从1886年开始,博厄斯便经常到美国西北海岸的印第安部落去作实地调查,并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学生赶出图书馆,要他们从学者的安乐椅中站起来,走入实地进行实际调查工作。

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发展及实质

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发展及实质
人, 并于 18 年定居美国。 87 在他的指导下, 一大批美 以说明实质性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实际调查阶段 , 国人类学家开始从事关于印第安人的调查研究 。 除了严格要求站在被调查者 的立场上去工作 , 努力 2 世纪初, 0 更多的人类学家开始直接到土著 民 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同时 ,还应 当要做到腿勤 ( 联 族地区进行调查活动。这种情况在英国尤其突出。 系)眼勤( , 观察 ) 口勤( , 提问 )脑勤( , 开动脑筋 ) 和 做好访 问记录)参与观察是所有 田野调查 的 。 里弗斯于 10 — 92年考察 了印度南部的托达人, 手勤( 9 1 10 10 年到西所罗门诸 岛调查 , 1 98 1 4年又到美拉尼 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据已经掌握的各种资料 , 9 西亚考察 。 塞利格曼于 10 年到美拉尼西亚调查, 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见解。否则 , 94 整理分析综合 问 10 —9 8 97 10 年又偕同妻子考察了维达人 。 里弗斯的 题时缺这少那 ,对于这次调查来说就是不完整的。 学生拉德克利夫 一布朗于 10 — 9 8 96 10 年到孟加拉 田野工作者既要观察和记录情况 , 也要尽可能多地 湾的安达曼 岛调查岛上居民, 又于 1 1— 9 2 9 0 11 年调 参加一些活动 , 有效地参与 , 就意味着 田野工作者 查了澳大利亚的土著 民族。 对另一种文化现象有 了解 , 要成功地参与 , 就要求 在田野调查方面, 马林诺夫斯基是英 国学者 中 人类学家对那种独特的文化来说表现出正确 的行 最为典型的一个。他原籍波兰, 1 年到英国伦敦 为[s 1 0 9 fg P。自人类学产生 以来 , ) 经一两百年的发展 , 逐 政 治经济学院就读, 师从塞利格曼和韦斯特马克学 步的走向成熟。2 世纪上半叶, 0 美国人类学家克罗 习人类学 ,并于 1 1— 9 8 9 4 11 年先 后三次到新几 内 伯在他的著作《 人类学》 中就 已宣称 : 一个人类学的 亚土著民中进行 田野调查。他首次倡导 “ 参与观察 时代已经到来 。 人类学的理论学派的思维范式由“ 古 法” ,创立了人类学 田野调查 和撰写民族志的科学 典” 现代 ” 向“ 一步步地发展嘲 。受其影响, 人类学最 也经历了参与观 方法, 并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归纳出一套科学的田野 核心最基本 的方法一 田野调查 , 网 调查原则 , 这成了西方人类学社区作业 的范式。开 察、观察参与到参与式发展 的演进过程 , 蚴 一 创了从事动态的、 科技 的、 研究的 、 全面专业化 的阶 般来说 , 田野调查与 民族志是联 系在一起 的, 田 在 段。 是他把人类学从维多利亚时代 的安乐椅上带人 野工作的基础上对单一社会作 民族志的描述与分 了科学研究的广阔时空之中, 告别了传教士异域采 析, 能为文化人类学各方面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数 据, 我们如果要形成理论分析意见就需要一大批反 风式的人类学圆 。 在人类学上有所谓 “ 文化主位研究 ” 文化客 映实 际的第一手材料 , 和“ 因而重视 田野调查 , 作好每 位研究” 之别 , 前者是指从被研究者 的立场去研究 个环节的工作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问题 ,后者则指从研究者本身 的立场去研究问题 。 人类学工作者是重视和提倡 以在被研究者的立场 三 、 田野调 查的实质 去做研究工作这一方式的。 文化人类学工作者特别 ;

浅谈“马林诺夫斯基革命”—田野调查

浅谈“马林诺夫斯基革命”—田野调查

浅谈“马林诺夫斯基革命”—田野调查摘要:田野调查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社区,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工作。

由于语言、生计活动、季节与社区周期等因素,成功的田野工作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便深入和完整地了解当地社会。

因此,田野调查是民族志收集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学面对多样性文化建立比较理论的基础。

由于田野调查始于马林诺夫斯基,又被称为“马林诺夫斯基革命”。

英国功能主义大师马凌诺夫斯基( B?Malinowski )所创立的“参与观察法”,一直是人类学田野工作所强调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次革命。

它要求田野工作者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去观察当地发生的人和事,要求融入当地社会,尽量做出符合“客观实际” 的描述和记录。

自马林诺夫斯基开始,人类学有了方法论上的自觉,田野调查被从理论上提出其重要性来[1]。

关键词人类学;田野调查;解释;他者田野调查,顾名思义,在田野中做调查,所接触的大多是普通老百姓。

我是没有真正做过田野的,对调查对象的调查也是当天开始,当天结束,至多也就在调查对象家里吃顿午餐,还没得勇气去一个异文化社区,和一群不认识的人同吃同住同“聊天”。

现在却要来谈论田野调查,着实有些班门弄斧。

田野调查,英文名为Fieldwork,常被翻译为实地调查、野外调查以及现场研究等。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人类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的,脱离了田野的基础,人类学的科学性就要受到挑战,作为人类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常常拿它同社会调查做比较。

从近代开始,学者们一直在讨论科学的本质。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早指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对象,而在于它的方法[2]。

在我们的历史中也有英雄不问出处。

好的调查报告或文章不拘泥于它是量化的还是质性的,而在于它的主旨。

定量还是定性,各有千秋,针对大范围的行为研究,定量有优势;针对特定人群的态度研究,定性更胜一筹。

第四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

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

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

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一、概念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

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 nis ?aw Kasper Mali no wski )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工作程序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

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

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

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 都是很有特色。

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历史学田野调查

历史学田野调查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2000年,第235页。
《水利建设的革命》,《人民日报》1965年7月5日,第2版。 笔者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东盛办事处龙堂村采访李振江的记录(2012年2
月12日)。李振江,男,1949年生,曾参与开挖永定新河和治理白洋 淀工程。
二、民间文献的收集
李霞:《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与后 台权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二、学科方法的相互借鉴
史学田野调查是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 方法相互借鉴与融合的产物。
与人类学家立足于田野调查运用历史文献不同,历史 学家则是以历史文献作为基础,借鉴运用田野调查方 法。
从历史学科的发展来看,将实地调查与历史文献结合 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历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田野调查是补充历史文献相关记载的重要手段,访 谈资料与实地观察的结果可以弥补文献资料之不足。 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扩大了历史研究的材料范围。
第二章 田野调查的准备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研究课题的选定是一次史学田野调查的起点。 一个明确的课题是进行文献资料积累、制定调查提纲和设 计访谈问题的前提,甚至调查地点的选择也应视研究课题 的需要而定。
二、文献资料的准备
1、私人文件,诸如日记、书信、自传等; 2、公事文件,诸如会议记录,商店或企业的财务账簿, 政府或政党的会议决议、通告等; 3、公开出版发行(或仅作为内部交流)的期刊、报纸等 。
(凌纯声、林耀华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北
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当研究者决定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做田野调查时,他 们需要以调查者的状态面对素所熟知的风土人情,将 自己的身份做暂时的转换,构建出一个符合田野调查 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求的“田野空间”。研究者要以双 重身份从事研究,他既是一个通晓当地社区情况和历 史变化的“本乡人”,又是一个以“他者”的眼光审 视这个社区的“外乡人”。

文化人类学课件第六讲马林诺夫斯基与田野调查方法

文化人类学课件第六讲马林诺夫斯基与田野调查方法

• 5、访谈既要深,而且要有技巧。 • 选择访谈对象、学会搭讪 • 结构型访谈,即问卷访谈。这种访谈又分两类,
一是回答问题的方式,即田野作业者根据调查 大纲,对每个受访人差不多问同样的问题,请 受访者回答问题。二是选择式,即田野作业者 把所要了解问题的若干种不同答案列在表格上, 由受访人自由选择。前一种方式人类学研究者 使用较多,后者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者使用较 多。
• 3, 应当提供对民族志陈述、特殊叙事、典型说法、风俗 项目和巫术程式的汇集,作为语言材料集成和土著人精神 的资料。
• 共同目标:把我土著人的观点、他与生活的关系、搞清他 对他的世界的看法。
田野调查方法与步骤
• 一、准备阶段 • 二、开始阶段 • 三、调查阶段 •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 • 补充调查阶段
• 因此他建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保持原始居民 机构的政策,通过原始居民的首领对原始居 民实行长期统治。
主要著作
• 1913年:《澳大利亚土著家庭》 • 1922年:《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1926年:《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 1927年:《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
会底比较》 • 1935年:《珊瑚园及其魔力》 • 1944年:《文化论》 • 1948年:《巫术、科学与宗教》
• 第七章 库拉旅程的起航 • 第八章 船队在穆瓦的第一次停顿 • 第九章 航行在皮鲁卢海湾 • 第十章 沉船的故事 • 第十一章 在安富列特 • 第十二章 在特瓦拉和萨纳洛河
• 第十三章 • 在萨卢布沃纳海滩 • 第十四章 • 在多布库拉 • 第十五章 • 反航
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
• 1.南海的航海及贸易·库拉 • 2.民族志学研究方法 • 3.开始田野工作·一些令人困惑的困难·成功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论 2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论 2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始于美国 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 是19 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 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大多都不从事田 野调查。他们不是从土著民族中直接收集资料, 而主要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政府官员和旅行 家撰写的关于各地土著民族的资料,致力于重建 人类文化的历史,解释各地文化差异的原因。
1.随访式。在调查地,随意采访当地居民。优点是常有意想不到的收 获,采访对象处于完全放松的情况,不能事先作准备(虚假);缺点 是目的性不强,效率不高。(宁波横店,上虞祝家庄) (图片1)
2.座谈式。通过调查地的文化部门根据当地的情况,物色调查对象, 一般在当地百姓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故事能手、歌手等。优点是 有针对性,效果较好。(金华曹宅,宁波梁祝庙,仙居皤滩)
2020/1/27
一. 道滘镇概况 1. 自然环境:道滘位于东莞西部,面积63平方公里,北距
广州30公里,南距香港90公里,东距东莞市区5公里,广深 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据史载,道滘昔称“到滘”,又名济川, 始于公元1342年立村,向来被誉为东莞的“水乡明珠”,河 涌交织,绿榕如盖,石桥长卧,古巷通幽。
2020/1/27
6、拟定调研提纲 一是制定访谈计划。 确定访谈的方式:一般来说,访谈方式的确定要依据调查研究的
目的来选择和确定。 如果是探索性研究,通常选择非结构性访谈,并制定好调查大纲; 如果是要验证某个假设或者需要较快获得较多人的态度,通常选
择结构性访谈,并制定好调查问卷。 确定访谈的内容: (1)事实调查,由被访者提供自己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 (2)意见征询,征求被访者对某些问题的意见、观点。 (3)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动机、信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概念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

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工作程序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注意事项题目的选择:个人兴趣;题目大小能否掌握;题目的发展性;语言、书目、财力、当地学者参与等。

研究的可行性:学术考量;政治(visa,题目政治敏感度)体能财力时间。

共同的特征:资料提供者(informant)或受访者(interviewee);——深度访谈者;音乐演出、文化仪式典礼记录;田野记录(略记、日记、记事本;包括时间金钱的安排)音乐录音照片影片摄影书籍、音响资料、乐器收集。

参与观察法:完全参与;边参与边观察;完全观察。

田野工作能力培养:人际关系(获得informant的信任)却除文化偏见(尊重对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对田野工作地方语言的运用)Interview的方法、练习:常犯错误——讲太多、插话、错误引导观察、记录、写作能力。

Recording/photography能力(对所有设备完全熟悉运用)田野常遇见的困难:田野地区的问题——社区的挑选(是否受欢迎)例:萧山楼塔细十番【(十首曲牌连缀的民间吹打乐)弦乐和敲打乐)】——个人资料、研究目的、停留时间——当地地方、中央政府的拜访与有关文件(文化馆、镇政府)文化生活冲击与适应:语言、饮食、天气、健康Informant寻找的问题——是否愿意提供资料——是否具代表性(是否是专研某一专业;不要问错人)——不同意见的人(一)准备阶段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个别人身上研究; (4)应具体说明将有关资料转变成为社会行为的方法; (5)强调从孩提至成年的连续相关 性; (6)应研究社会情境,以便发现社会压力、社会参与的种类和
程度; (7)将生活史材料加以组织和概念化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27
第三节 田野资料与整理
田野资料 资料整理原则
人类学者采用此种进入方式能够比较容易得 到研究对象的信任和合作,建立起亲密的人 际关系,有利于田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4
(二)进入角色
当进入田野点后,研究者要尽快向当地 人说明此行的目的和自己的身份,否则 会因为误解而导致当地人对你敬而远之
在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时应尽可能用 通俗的或当地人可以理解的言语和词汇 来说明,而不是用深奥的学术语言高谈 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
信等身份证明是必要的准备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7
个人生活用品:
包括根据当地季节特点准备的个人衣物;
需要先到地方防疫站学习必要的防疫知识(如驱蚊和 防疟疾);
准备个人常用药品和急救包(防止外伤、蛇咬和止血 等);
准备生活必需品,如旅行食品、照明用具、海拔表、 望远镜、雨具等野外生活用具。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31
(3)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原则。录 音、录像的目的,以及今后如何使用录音、 录像等记录手段需取得报道人或当事人的同 意。
(4)及时记录原则。对于田野资料,即使生 病或有其他事故,当天获知的事实也应当天 整理完毕,应该使记录每天的田野笔记成为 日常工作之一。
田野工作中的关键报道人。关键报道人 (key informant)是人类学者所研究文 化的某方面专家,他能够帮助人类学者 深入了解并学习当地的文化

浅谈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过程及方法的思考

浅谈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过程及方法的思考

浅谈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过程及方法的思考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罗崇逵浅谈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过程及方法的思考摘要: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严格标准的田野调查方法是做好民族研究的必要条件。

但田野调查过程中是不能拘泥于固定模式的,在调查过程中会遇见诸如主位与客位的矛盾、对地点陌生与熟悉的矛盾、以及碰见观察方法的局限。

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正确地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成功地做出一份优秀的田野调查报告。

关键词:人类学;田野调查;过程及方法人类学是一个关于人类研究的社会科学,其学科分支包括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以及语言人类学。

通常我们所讲述的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在欧洲大陆国家又叫做民族学,是一门研究异民族文化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发端于18世纪中期,自摩尔根开始,田野调查就成为了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到现代的人类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是最基本的要求、最基本的研究途径。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通过参与观察和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进行研究的工作。

早期的人类学家大多没进行过进行实地调查,只是根据阅读大量的文本、史料进行的人类学研究,因此,后人将早期的人类学者称为“摇椅上的人类学家”。

[1]美国传统上第一次田野调查,是由号称美国人类学之父的博厄斯于十九世纪末在爱斯基摩腹地的巴芬岛完成的,这次调查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博厄斯创立了一个传统,使参与观察成为美国人类学的基本要素。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田野工作的新局面,这是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变革和飞跃,奠定了现代田野工作的基石。

田野工作是由进行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研究者所进行的,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有具体的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导。

下面是对具体的田野工作的一些简单介绍。

1田野工作的过程及方法田野调查是一个辛苦而充满思考的工作,作为一个受过专门训练的田野工作者,在进行调查之前要规划好调查的步骤。

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

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

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作者:范正勇来源:青海民族研究①田野调查的历史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人类学中田野调查方法强调“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者要长期居住在当地,和研究对象共同生活,共同经历事件的过程。

最好能用当地语言和研究对象交流,在情感上取得对方的认同,才能真正获得真实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去建构相关理论。

早期的人类学家的确不情愿进行实地调查,如古典进化论的几位代表泰勒、摩尔根、弗雷泽等,因此,后人将早期的人类学者称为“摇椅上的人类学家”。

除了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关于易洛魁人的重要著作以外,美国传统上第一次田野调查,是由号称美国人类学之父鲍亚斯(FranzBoas)于19世纪末在爱斯基摩腹地的巴福兰(Baffin Land)完成的,这次调查的意义非常重大,因此鲍亚斯创立了一个传统,使参与观察成为美国人类学的基本要素。

他经常花一至两年的时间住在他所研究的社会里,并以此培养学生,向新生的人类学社团证明:参入土著的习惯和语言构成的社会环境是研究西方社会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末,马林诺斯基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田野工作的新局面,所谓“马林诺斯基革命”是指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创新,即这是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变革和飞跃,奠定了现代田野工作的基石。

人类学者一般必须经历以下过程:接受理论与方法的训练———做田野调查———撰写民族志———最后获得认可,可见,田野调查在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田野调查”又被戏称为人类学者的“成年礼”。

②中国传统的民族志民族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人类学者运用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思想,即“把整体内的各个部分视为有意义、有功能、有目的的元素。

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几点思考

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几点思考
作者: 秦懋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31-32页 主题词: 田野调查方法 人类学家 田野调查工作 “田野调查” 马林诺夫斯基 二十世纪初 十 九世纪末 田野工作
摘要:田野调查,英文为“f ie l dwo r k ”,又译为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 察、实地考察等。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人类学范畴的田野调查工作。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 初,“田野调查”经由人类学家A.C.哈登的强调、博厄斯的倡导、里弗斯的践行,在马林诺 夫斯基那里上升到人类学方法论的高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过程

论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过程

论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过程罗康隆;暨爱民【摘要】Anthropology, since its transfer from the West to China in the 1920s, has been enjoying its Chinese process. As the methodology guidanc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fieldwork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its Chinese process. Chinese anthropology fieldwork can be chronologically divided into 4 periods: the 1st period (before 1934), the 2nd period (from 1934 to 1949), the 3rd period (from 1949 to 1980) and the 4th period (from 1980 to the present). Each period show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人类学自20世纪20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即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过程,作为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指导的田野调查,在中国亦同样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大体言之,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按时序可分为4个时期:1934年以前为第一个时期;1934—1949年为第二个时期,1949—1980年为第三个时期,1980年到现在为第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皆有其特色。

【期刊名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年(卷),期】2011(003)003【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历史”过程【作者】罗康隆;暨爱民【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一、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之发轫自西方人类学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至1934年这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国已引入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但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却尚未展开。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一、概念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

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工作程序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

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

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

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

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第四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

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

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

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1973)和 Local knowledge
(1983),提出“thick description”和“viewpoint of the
natives”等重要概念。
• 主要贡献:田野作业被界定为三项:长期居住、学习语言和参与观察。他认 为认识他者文化的唯一办法就是,跟他者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他者和理 解他者。他在特洛布里恩岛上住了两年多,他的语言天才则使他能够深入当 地社会,了解当地人的文化,对该社区的文化作出接近实事的解释。他还有 非凡的观察力,揭示了特罗布里恩岛文化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创造了研究非 西方社会文化的功能分析法。
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 法发展史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根本。长期而深入的田野调查是任一专业人类学
家的必经之路,是他的成年礼。
——乔健

文化人类学者虽然也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获取文献资料,
但到田野点进行民族志考察几乎是每一位人类学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主要
途径。科学的田野调查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马林诺夫斯基在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1922) 、
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 (1929) 等论著用功能观点来解释文化现
象和变迁,认为文化和社会制度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和衍生的需要而存
在的,否则就会消失。他还认为,Trobriand人的性冲动与情结受母权制
• 他批评进化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 展阶段的轻率论断,主张对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作认真 地搜集资料的研究,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 主要贡献:
• 1.主张人类学者学习当地语言;
• 2.主要调查实践:他乘皮船和雪橇在爱斯基摩人中作长期调查,和 爱斯基摩人共睡一张鹿皮和同锅吃饭;之后他又研究北美西北岸的印 第安人,特别是夸扣特人,先后做过13次考察。
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
摩尔根与易洛魁人有长期的直接接触,取 得第一手资料,但是他的《古代社会》 (1877)很多部分仍然依靠发考察,1898-1899年,他曾领导一支考
察队在新几内亚的托列斯海峡做过大规模的实地调查,仅在莫雷岛就住了
经济学院获得人类学的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他在英属西太平洋小岛特洛布里恩岛等地进行调查,撰写了《西太平洋的航 行者》。他首次倡导参与观察法,即主张一个文化人类学家应该在他所调查 地区长期居留,学习当地语言,完全投入到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深 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这一方法至今仍作为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其他的田野调查经历包括去非洲和墨西哥的调查。

20世纪初,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学派——功能学派,他们主张文化
人类学家应探讨文化各方面的社会功能及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论取向和鲍
亚斯全然不同,但他们同样强调田野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把田野调查的工
作方法提高到一种新的水平。其代表人物便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
夫·布朗。
•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人,初习自然科学,后来转而研究人类学,在伦敦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 田野调查是为了了解人类的行为,人类学家把自己融入他们所研究的民 族的生活里,试图了解、思考、感受、模仿另一种生活方式。包括长期与 另一种文化的民族住在一起,学习、使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建立社会关 系,参加日常活动,以及单调、费时的观察与记录。
• 文化人类学的田野知识积累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希罗多德、塔西
• 在西方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田野作业已经形成一套实地调查、 同研究对象直接交谈、一起生活,撰写民族志著作的学说,特别是20世 纪60年代以后,进入西方现代方法论时期,田野作业的理论与方法更加 成熟。

当代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C. Geertz)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和
爪哇、印度、摩洛哥等地进行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写成 The

英国的普理查德(Evens-Prichard)为发展结构功能学说而进行了一
系列田野调查工作,1926—1936,在努尔,azande,anuak进行田野调
查,主要著作《努尔人》(生态、世系与部落系统)、《非洲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如何与世系系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如何在一个无国家概念
的国家运行的。
的调查,Patterns of culture (1934): 阐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
是怎样从心理和行为范畴中得到发展而形成的,提出了文化形貌 (cultural configuration)的概念。
• 米德( M. Mead )调查儿童及青少年行为和性格形成问题。--Coming of Age in Samoa (1928):萨摩亚社会中不存在青春期压
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他们的知识来自长期的生活经验,并非按照
科学程序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的结果,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者。
(一)初期
• 进化论学派 • 泰勒(Edward B. Tylor)虽然曾到
古巴、墨西哥等地作长期调查,但他在 写《原始文化》(1871)时更多地还是 依靠文献资料,或用发放问卷的方式。
• 3.主要著作: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1911); Primitive Art (1927); Anthropology and Modern Life (1928).
• 4.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生,如克虏伯、罗维、米德、本尼迪克特等。
• 5.他及其弟子们不仅极其重视田野工作,而且还创造了不少至今 仍然有用的方法, 例如使用记音法详细地记录歌谣和神话传说,使用 代写自传的方法记录下重要人物的事迹等。
6个多月,他们访问土著人民,参加仪式、搜集文物,除社会制度和风俗
习惯外,还进行过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调查。这可以说是人类学史上的第一
支综合调查队,也是第一次长时期的调查。
• 弗雷泽的《金枝》完全依靠图书资料进行研究。因此弗雷泽常被称作
“摇椅上的人类学家”。
• 传播学派也未对田野工作做出贡献
• 英国的斯密斯,德国的戈雷布勒、奥地利的斯密特几乎不做田野调查。 他们为了证明文化因素可以从一个中心向四周传播,需要广泛搜集很多地 区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因而没有兴趣和精力再对一个地区做深入的田野 调查研究。
托等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对异民族特殊生活方式的记录。

15世纪末年,殖民者、航海家、商人、传教士和探险者的足迹遍及全球,
接触了大量异民族和异文化,留下许多著作;有些人长期生活在某一民族中,
对该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如撒哈根(Sahagun)对阿兹特克(Aztec)人,
拉菲托(Lafitou)神父对于易洛魁人(Iroquois)等,他们的著作至今仍然
(二)形成、发展和成熟阶段
• 文化人类学科学的田野调查工作从被
称 作 美 国 人 类 学 之 父 的 鲍 亚 斯 ( F. B o a s ) 开始。他是德国人,曾在海德堡大学学习 物理学和地理学,1883年到加拿大的北极 地区做地理考察,接触到爱斯基摩人,对 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把毕生精力 都投入到人类学的研究工作中。
的制约,修正了当时流行于西方的Freud学说,即Oedipus Complex。
• 拉德克里夫·布朗毕业于剑桥大学,曾 在海顿指导下研究人类学,但不师从进 化学派的理论,另创结构功能学说。
• 拉德克里夫·布朗曾在澳洲、非洲等地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对于如何搜 集原始社会亲属关系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积累了不少经验。他的《安 达曼岛民》一书,即可反映出深入细致地田野工作情况,对于在田野调查 过程中如何收集土著社会的亲属关系以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具有重要 参阅价值。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已经奠定了基础。自
此,田野调查工作成为文化人类学家的常规研究方法,而圈椅人类学家成
为贬词。
(三)新的发展
• 近几十年来,文化人类学各种流派蜂起,为搜集前人未曾注意过的资料 证明自己的理论,在田野工作方面各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 美国的本尼迪克特( R. Benedict )对西南部落的调查,如祖尼人
抑的感受,因此造成美国人青春期压抑的不是人类的生理而是文化因素。
• ---Growing up in New Guinea (1930):探讨了儿童社会化以及代
际之间的关系。
• --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
(1935):试图证明男女的性别角色主要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