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3001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授课对象: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新闻学、传播学、媒体创意等专业开课学期:2、6学分/学时:3/48先修课程:新闻理论(012003)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组织课堂讨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

考核方式:考试(写论文或闭卷)。

课程简介: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

80年代引入我国,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必修课程。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

随着信息传播活动的日益发展,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第一讲传播学史(共3课时)第1单元传播学的诞生(2课时)知识点: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环境第2单元传播学的先驱者(1课时)知识点:李普曼、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的主要贡献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共3课时)第1单元传播的历史演进(2课时)知识点:人类传播历史演进的主要历史阶段第2单元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1课时)知识点:主要演进规律;使用规律来分析当代媒介发展前景第三讲传播的材料(共3课时)第1单元信息(1课时)知识点:信息的定义;三论第2单元符号(2课时)知识点:符号的定义;符号学及相关理论;符号的特征与分类;讯息第四讲传播类型(共6课时)第1单元内向传播(1课时)知识点:内向传播与心理学第2单元人际传播(1课时)知识点:人际传播的特征;人际传播的动机;自我表露第3单元群体传播(1课时)知识点:群体压力与群体规范对传播的影响第4单元组织传播(1课时)知识点:组织传播的方向、功能与主要形式;组织传播与公关第5单元大众传播(2课时)知识点:大众传播的特征;大众传播的功能;负面功能:麻醉精神与社会顺从第五讲传播过程(共3课时)第1单元传播过程(1课时)知识点:传播过程的特征第2单元线性传播模式(1课时)知识点:五W模式;线性模式的缺陷第3单元控制论传播模式(0.5课时)知识点:反馈;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第4单元系统传播模式(0.5课时)知识点:系统;赖利夫妇模式第六讲传播者(共6课时)第1单元传播体制(2课时)知识点:传媒的四种理论;批评与发展第2单元传播者与把关(2课时)知识点:把关人;信息流动过程第3单元媒介专业主义(2课时)知识点:媒介专业主义的形成;媒介伦理的主要困境第七讲传播内容(共6课时)第1单元大众传播内容(2课时)知识点:大众传播内容特征;信息娱乐与市场新闻业第2单元大众传播内容研究(2课时)知识点: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第3单元大众文化(2课时)知识点:大众文化的正面与负面认识第八讲传播媒介(共6课时)第1单元理解传播媒介(2课时)知识点:认识媒介的主要原则第2单元大众媒介的本体特征(2课时)知识点: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介第3单元技术与媒介(1课时)知识点: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第4单元媒介机构与媒介产业(1课时)知识点:大型跨国媒介集团第九讲受众(共3课时)第1单元理解受众(1课时)知识点:受众的定义及其基本认识第2单元受众的行为(1课时)知识点:选择性过程;使用与满足第3单元研究受众(1课时)知识点:受众调查;受众商品第十讲传播效果(共9课时)第1单元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1课时)知识点:四个发展阶段第2单元宣传研究与枪弹论(1课时)知识点: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宣传的七种技巧;枪弹论第3单元两级传播论与有限效果(1课时)知识点:舆论领袖与两级传播;创新扩散;有限效果第4单元议程设置(1课时)知识点:议程设置;铺垫与框架第5单元知识沟(1课时)知识点:知识沟;媒介与社会第6单元教养理论(1课时)知识点:教养理论;媒介制度分析第7单元沉默的螺旋(1课时)知识点:沉默的螺旋;强大效果论第8单元第三者效果(1课时)知识点:第三者效果第9单元对传播效果的整合认识(1课时)知识点:传播效果的内涵;传播效果的普遍认识四、作业、实践环节共有2次作业,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布置每篇作业2500字左右。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传播学教学大纲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传播学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一份合理的传播学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传播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传播学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传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以及传播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引言部分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在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传播思维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基础理论知识传播学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基础理论知识。

这部分可以包括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理论的分类和主要观点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在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和技术对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内容。

这部分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传播媒介和技术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五、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是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关键。

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传播研究方法的内容,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设计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六、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该强调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这部分可以包括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传播行业的社会责任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时代传媒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化的传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效地使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传播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工具学科,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二)具体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

2.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

3.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导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善、传播的定义、掌握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及新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5702课程名称:传播学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教学班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传播学》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作用是向学生传授传播学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相关应用,使其今后更好的从事相关方面工作。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的功能、传播学的发展等理论知识,以及介绍传播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如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成果,使学生具备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解释现象、分析与研究问题的基本能力。

Communication is a course for the MIC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major. It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and t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prepare them better for the related work in their future career.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concepts of communication, the function and aims of commun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some inportant research area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group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中真实性的重要性和媒体使用过程中信息筛选的必要性,使学生具备更佳的媒介素养,能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并在未来形成诚信服务、德才兼修的职业素养。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一、大众社会理论1、奥古斯特·孔德:集体有机体观念:2、斯宾塞:有机体比拟:3、费迪南·藤尼斯:共同体与社会4、涂尔干:社会分工论5、大众社会的出现6、大众社会的特点四、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宣传的效果强大的三个条件:第六章第九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心理学取向第一节第一节认知平衡理论一、追求一致性的本能二、海德的平衡理论:三、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四、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五、费斯廷格:认知不和谐理论六:讨论:非理性的人。

八、麦圭尔的信息处理理论九、说服行为的道德讨论:十、说服研究的精致化模式(ELM)沉默的螺旋一、关于沉默螺旋的五个假设:二、沉默螺旋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心论点:三、沉默螺旋理论的舆论观与效果观四、沉默螺旋理论的发展与不足第三人效果一、起源:二、理论假设:三、主要成果:1、适用范围2、第三者效果的起因3、受众方面的变量4、可以解释内容检查者的心理5、在宣传活动中,可以声东击西。

图式(schemas)效果一、一、概念:二、二、图式的种类:1、自我图式2、个人图式:3、角色图式4、事件图式5、与内容无关的图式:三、三、媒介中的图式1、 1、媒体图式的特点:2、 2、媒介图式的种类:四、四、图式的来源1、 1、从社会中学习的图式2、 2、个人建构的图式:五、五、图式的使用1、 1、匹配:2、 2、联接:3、 3、修剪:六、六、图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第七章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群体的影响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

一、人民的选择1、1940年总统竞选:2、研究者:Lazarsfeld,Berelson and Gaudet3、研究主旨:4、地点:5、研究方法:“固定样本设计”6、社会地位和既有倾向:7、调查结果7、影响选民作最后决定的因素:8、两级传播(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和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9、研究成果:(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8%)二、个人的影响:1、 1、研究背景2、 2、小群体研究的再发现:3、 3、意见领袖的确定:4、 4、意见领袖的特点:5、 5、意见领袖三个指标:三、创新与普及:1、 1、起源2、 2、创新的决定过程:3、 3、传播流与影响流4、 4、 N级传播5、5、大众媒介和外地渠道在获知阶段相对来说更为重要,而人际渠道和本地渠道在劝服阶段更为得力。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各种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

2、熟悉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理解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3、掌握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成果,理解传播策略的影响力。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传播素养。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概论1.1 传播的定义和类型 1.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1.3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2.2 传播模式的概念与类型 2.3 经典传播模式理论第三章:传播媒介3.1 媒介的类型与特点 3.2 印刷媒介的发展与影响 3.3 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影响第四章:传播内容4.1 传播内容的定义与特点 4.2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通 4.3 传播内容的接受与效果第五章:传播效果5.1 传播效果的定义与类型 5.2 传统传播效果理论 5.3 现代传播效果理论第六章:传播与社会6.1 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6.2 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3 传播政策与法规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4、通过课堂作业、小组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出勤率2、课堂参与度3、小组讨论表现4、课堂作业完成情况5、期末考试成绩六、教学资源1、教师队伍:拥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

2、教学资料:课程教材、参考书籍、学术论文、案例库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新闻传播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经典作品导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经典作品导读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考勤+期中陈述+课程论文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国际新闻方向)总学时、学分: 34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国际新闻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其一,思政层面:培养学生在数据主义和消费主义浪潮中理性思辨、探索求真、勇于实践的意志品质。

其二,知识层面,通过经典文本导读,让学生对新闻传播的党性和人民性、本土化和全球化、观念和建制渊源、技术面向、文化研究面向和前沿问题有初步的把握。

其三,素养层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日常生活和新闻传播业前沿的案例来阐释、扩充或反驳理论假设。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认真学习和理解规定的教材,要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深入的领会,要能够运用相关所学知识指导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教学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人民报刊”思想同中国共产党办报思想的联系、孔子传播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如何作为华夏新闻传播的关键知识渊源、理解传播学作为多学科“十字路口”的学科身份?以及这种理解对传播学作为横断学科的发展建制有何影响、媒介的时空偏向、新旧之辨和对文化的影响;以受众能动性为核心的跨文化研究、数据主义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课程教学难点包括:理解“党性”和“人民性”并提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中国新闻传播的研究范式与西方新闻传播主流范式的对话、传播学行政管理学派和批判学派各自的主流观点及论争;传播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秩序和社会共识、媒介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特性、功能与具体应用、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关系和异同、作为跨文化传播之基本单位的情境构架并探索其在具体文化语境中的运用、媒介融合的实践转向。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阅读、领读经典文本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英语)教学大纲Selections from Classic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nglish) 课程编号:06204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上机)学时:1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专业英语Ⅰ》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它的开设目的在于满足21世纪全球化对我国传播学教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要求,引导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直接阅读专业原著,在专业学习中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和研究专业知识。

具体而言,本课程能够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专业领域与相关学科的论述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直接阅读并有效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还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的会话或讨论的能力,以及写作和翻译专业学术文章的能力。

该课程还将为学生们日后参阅国外新闻传播学专业论著,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性极强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致涵盖大众传播事业主要部类和新闻传播学的主要领域,点面结合,深浅有致,形成梯次。

每个单元由4或5篇选文构成,一般有1-2篇著名学者关于该主题的经典论述,1-2篇比较具体的个案研究性质的文章,以及1篇综合性的概述。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上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难点。

课堂翻译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

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都设有role play(角色扮演)和presentation(展示)的训练。

学生可结成若干小组,选择某一感兴趣的专题,寻找相关英文材料,制作成演示文件,课上用英文进行阐释。

教师结合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要,酌情补充实用性强的新闻传播领域的英文专业术语,介绍业界和学界的前沿情况。

课上所有训练都将提高学生进行口头与笔头专业交流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论文。

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学习要求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对大众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初步了解和应用。

课前,学生预习指定章节或篇目,提出问题。

课后,学生还要阅读教师推荐的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

分组准备课堂演讲。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Skills to be improved•Interpretation & Translation•Essay Writing•Seminar Participation•To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abroad ScheduleProject•Literature review of 1000 words•Topic: Mass Communication•Team work and originality encouraged教学重点、难点:重点: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Schedule理解:Skills to be improved; ProjectUnit 1 Media economyPassage 1 Economic Foundation of Mass Media1. Advertising revenue2. Circulation revenue3. Audience donations4. Private support5. Government subsidies6. Auxiliary enterprisesLecture & Workshop: Outline WritingPassage 2 The Two Economies1. The cru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other goods in the marketplace2. The 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economyWorkshop: Material Gathering & Thesis Topic ChoosingPassage 3 Television Programming1. Audience flow2. Counter-programming3. Challenge programming4. HammockingLecture & Workshop: Abstract Writing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conomic Foundation of Mass Media; The cru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other goods in the marketplace; The 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economy; Television Programming; Outline Writing; Material Gathering & Thesis Topic Choosing; Abstract Writing难点:The cru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other goods inthe marketplace; The 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economy;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Economic Foundation of Mass Media理解:The cru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other goods in the marketplace; The 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economy掌握:The techniques that programmers use to maximize viewership; Outline Writing; Material Gathering & Thesis Topic Choosing; Abstract Writing 复习思考题:1. How do the mass media make money?2. How do movies benefit from advertising?3. Which media rely heavily on audience contributions?4. How does the government support mass media?5. Why must a cultural commodity to be popular be able to meet the various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mongst whom it is popular as well as the interest of its producer?6. What are the cru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other goods in the marketplace?7.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the cultural commodity cannot be adequately described in financial terms? What is exchanged and circulated in the cultural economy?8. How does the role of the program shift from commodity to producer?9. Why does the author think that cultural commodities are not containers or conveyors of meaning and pleasure?10. What are the techniques that programmers use to maximize viewership? How do they use the techniques?Unit 2 Culture industry and culture studiesPassage 1 Culture Industry Reconsidered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2. The most ambitious defense of the culture industry3. The harm of cultural industry on the societyPassage 2 What Is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1. The three criteria to define an academic2. The posi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aken up in culture studies3. Marxism’s influence on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4. Stuart Hall’s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struggle5. The three significant breaks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studiesPassage 3 Hegemony: An Overview1. The theory of hegemony2. Hegemonic control and media3. Two giant hegemonic systems in the 20th century4. The ideological gulf between West and EastLecture: 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MethodsWorkshop: Citation教学重点、难点:重点:The posi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aken up in culture studies;Marxism’s influence on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Stuart Hall’s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struggle;The 3 significant breaks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studies;Properties of the new media;The theory of hegemony;Hegemonic control and media; Research Methods难点:Hegemonic control and media;Stuart Hall’s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struggle;The theory of hegemony; Literature review; citation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Marxism’s influence on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The 3 significant breaks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studies; Research Methods理解:The posi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aken up in culture studies;Stuart Hall’s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struggle;Properties of the new media;The theory of hegemony掌握:Hegemonic control and media应用:Literature review; citation复习思考题:1. What are the three criteria to define an academic?2. What is the posi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aken up in culture studies?3. How does Marxism influence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4. How does Hall explain the processes of ideological struggle?5. What are the 3 significant breaks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studies?6. What does “hegemony” really mean?Unit 3 Process of mass communicationPassage 1 Encoding /Decoding1. The three hypothetical positions from which decoding of a televisual discourse may be constructed2. Stuart Hall’s idea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ncoding and decodingPassage 2 Selecting the News: Gate-keeping1. The definition of gate-keeping2. Gate-keeping modelWorkshop: Citation教学重点、难点:重点:The three hypothetical positions from which decoding of a televisual discourse may be constructed;Stuart Hall’s idea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ncoding and decoding;The definition of gate-keeping;Gate-keeping model; Citation难点:Encoding and decoding;Gate-keeping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The three hypothetical positions from which decodings of a televisual discourse may be constructed;The definition of gate-keeping理解:Stuart Hall’s idea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ncoding and decoding;掌握:Gate-keeping model; Citation复习思考题:1. What are the three hypothetical positions from which decodings of a televisual discourse may be constructed?2.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hegemonic viewpoint?3. What does Stuart Hall think about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ncoding anddecoding?4. What is gate-keeping? How does it work?Unit 4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Passage 1 Effects Studies1. Powerful effects theory2. Minimalist effects theory3. Cumulative effects theoryWorkshop: Reading Notes教学重点、难点:重点:Powerful effects theory;Minimalist effects theory;Cumulative effects theory难点:Effects Studies;Reading notes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Powerful effects theory;Minimalist effects theory;Cumulative effects theory应用:Reading Notes复习思考题:1. What are the dominant effect theories in history?2. What is cumulative effects theory?3. What is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Model”?4. Why did Schramm say that effect studies are still at an exploratory level?5. What is spiral of silence model?Unit 5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Passage 1 Som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Mass Media1.The status conferral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2. The enforcement of social norms3. The narcotizing dysfunctionPassage 2 The Masses: The Implosion of the Social in the Media1. Two heterogeneous systems2. The real obscenityWorkshop:Reading Notes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Som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Mass Media;Two heterogeneous systems;Reading notes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Two heterogeneous systems;The real obscenity理解:The status conferral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The enforcement of social norms;The narcotizing dysfunction应用:Reading Notes复习思考题:1. What social functions do the mass media serve?2. What is “the status conferral function”? How does it work?3. What is “the enforcement of social norm”? How does it work?4. What does the “two heterogeneous systems” refer to in passage 2?5. What does “the real obscenity” mean in passage 2?Unit 6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Passage 1 Government Manipulation of Media1. Influencing coverage2. Trial balloons and leaks3. Stonewalling4. Overwhelming informationWorkshop: Revision of First draft of literature review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Government manipulation of media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Government manipulation of media;复习思考题:1. What means do politicians usually use to manipulate press coverage?2. Which one works better, stonewalling or overwhelming information? Why?3. What is trial balloon? What is leak?4. How should reporters handle information from sources?Unit 7 Internet and Media ConvergencePassage 1 Worldwide Wedge: Division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Glob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1. Community use or market mechanism2. Integration or exclusion3. Diversity or conglomeration4. Electronic democracy or cyber-individualism教学重点、难点:重点: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难点:Division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Division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复习思考题:1. What are the four key areas that illustrate the present state of uncertainty and opportunity?Unit 8 Media Education and Media LiteracyPassage 1 Elements of Media Literacy1. An awareness of the impact of media2.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mass communication3. Strategies of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media messages4. An understanding of media content as a text that provides insight into our culture and our lives5. The ability to enjo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media content6.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thical and moral obligations of media practitioners7.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skillsWorkshop: Revision of second draft of literature review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lements of Media Literacy本章的学习标准:应用:Elements of Media Literacy复习思考题:1. What are the elements of media literacy?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 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2. 成绩评定标准如下:总评成绩(最终成绩) = 平时总分×70% + 期末论文成绩×30%平时总分考核依据:①出勤率②课堂作业(次数、规范性、态度)③课堂演讲六、主要参考书1.熊澄宇.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2. E.M.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7月.3.丹•席勒. 传播理论史: 回归劳动. 冯建三,罗世宏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4.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郭镇之等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年1月.5.肖珑. 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第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6.美国现代语言协会. 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第7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年7月.7.陆扬, 王毅.文化研究导论.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8.斯道雷.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9.鲍勃·富兰克林等. 新闻学关键概念.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10.约翰·费斯克等编撰,李彬译注. 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关键概念(第二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11.董璐编著.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执笔人: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