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类型
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类型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与传统的学科型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办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运作管理方式。
多学制、多层次发展高职教育·丰富新类型的内涵,将为高职教育打开广阔的空间。
[标签]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我国已有相当规模。
2008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1184所,在校生900多万人;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占到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一半;一次性就业率达68%,毕业生质量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但我们也看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始终没有理清,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社会声望不高,办学模式有待完善。
高职教育近十几年跨越式发展,铸就了辉煌,也落下了诸多不足与问题。
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必须把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类型来认识与定位。
一、源于市场贴近市场:全新的发展基础职业教育主要从事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传授。
不管是古代的艺徒制还是现代的双证制,不管是技能传授还是岗位培训,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中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原因。
从我国来看,早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层次较低的中专、高中教育,以培养初级技术工人为主。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层次较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以职业大学或普通高校中的二级学院出现。
1997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规范了校名。
一批独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
此后,随着政策的完善,全国各地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呈蓬勃发展之势。
目前,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等,办学规模已占高校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创新,以适应这种变化。
2.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可以提升高职教育的实效性。
3.促进教育公平: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可以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使得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创新: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大纲,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教学内容保持前瞻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创新:推广“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管理模式创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资源配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1.专业结构优化: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发展特色专业,提升专业竞争力。
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特别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产学研结合: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2.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3.教育技术应用:加大教育技术应用力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依据不同专业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通过将通用能力课程“1”和专业能力课程“X”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灵活的选修课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这一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中对技能培养的单一模式,强调了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重视,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1+X”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对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且,现代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再仅仅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更需要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跨专业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必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1+X”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1. 培养多样化、综合素质的人才“1+X”人才培养模式将通用能力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进行合理结合,培养出具备丰富综合素质和多样化技能的人才。
通用能力课程包括语言文化、数理基础、思维方法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专业能力课程则包括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强调个性化、灵活性的培养模式“1+X”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培养模式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1+X”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将社会需求融入到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来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更多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基础技术的培养。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的变革,单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策略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他们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实践能力。
例如,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项目等,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
2、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富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课程、组织创业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促进团队合作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协同创新。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团队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不科学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滞后,没有及时跟随行业需求的变化。
需要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学科综合XU EKE ZONGHE 教师•TEACHER2020年2月Feb.2020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池光胜,吴梦军(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当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兴起,为支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下的新经济发展,新工科 建设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蓬勃开展。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为高校新工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一轮重大 机遇。
各学校在研究新工科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当下教学及管理的方式。
新工科促使高等职业院校教学 进行改革和创新,分别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念。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9-17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 05-0090-02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新技术、新产 业、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正在实施“互 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倡议、"人工智能" 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 新的挑战,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 十九大指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 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 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 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地位。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 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 科建设的“三部曲",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工 科建设热潮,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各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建设新型“双师型”教学团队成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双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引入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通过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与激励,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1.2 问题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面临挑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负担重。
因此,如何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新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仅仅依靠传统的师生关系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团队。
需要更多关注教师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完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1.3 目的目标目的目标是指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在我国大力推进。
其特点是经验与理论、实践与学习、技能与知识相结合,具有切实有效的教育效果。
一、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多样1. 传统教学模式:以面授为主,采取实验训练、实习训练、调查报告、教学案例等教学活动。
2. 网络教学模式:将教育资源与平台联网,通过在线授课、在线课程和学习小组等实现教育目的。
3. 双师课堂:基于线上教育直播技术,采用两师一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4. 虚拟实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实际技能特征对应虚拟技能模型进行模拟,提高实操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策略1. 能力建设: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围绕“让学生具备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习能力。
2. 教育理念改革:从教育内容上提倡教学的实用性,从教师角度强调灵活地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从学习者角度提倡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 课程体系完善:适应社会需求,整合传统与现代教育资源,结合实践、说明和反思,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使课程完善、系统全面。
三、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1. 鼓励与引导:通过立法及相关政策,鼓励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运行,实施包括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多方发展。
2. 资源整合:加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机构的协同交互,拓宽资源整合范围,更好地充分利用资源。
3. 品牌构建:建立专业知名教育品牌,通过正确的社会形象宣传,使专业职业教育与专业就业更具有竞争力,随着就业时代的改变,更多的机会将被职业教育所及。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最具影响力的职业人才,也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在我国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导机构与企业共同探索、尝试和实践,以更充分的方式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走上更高新台阶。
2024年中高职一体化总结范例(二篇)
2024年中高职一体化总结范例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是指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层次顺序、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我对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总结标准。
一、课程设置的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核心是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这需要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中等职业教育要强化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深入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求职和升学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二、师资队伍的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要求师资队伍的一体化。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引进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践机会。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要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要建立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要统一,形成衔接顺畅的评价链条。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评价结果要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五、资源共享的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要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体化。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共同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教育机构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共同培养尖端人才,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受教育者在经过有计划的教育与培养训练活动以后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是在基本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依据其承担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等提出的。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以当前职业岗位需求、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规定而制定。
2.教学体系。
教学是各类学校实施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
各个学校依据自身情况会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实行课堂教学与手动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素质。
3.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体系的不同,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它不仅鼓励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不强,目标模糊。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一些学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办学宗旨模糊。
许多院校忽略了自身情况,试图将自己的学校改造成本科院校,开设各类学科,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教学水平、经济能力等问题,结果造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2.重理论,轻实际。
“重理论,轻实际”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各个院校,不仅是高职,有些本科院校也存在着这类现象。
通常情况下,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把该讲的讲完,并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也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学会、掌握了知识。
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自己却什么都干不了,成为另一个“赵括”。
而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的经验也让学生无从下手,比如说电焊、摄影等专业,动手实践一次学到的知识远远大于课堂上讲十次。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设计出特色的教学模式。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产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结合,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通过实习或实训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提前适应职业要求,增强职业素养。
三、项目驱动高等职业教育强调项目驱动,通过开展项目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系列的项目,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或团队合作来完成项目任务。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模拟实训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模拟实训,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校可以建设各种实训室和实验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使学生能够在模拟情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模拟实训,学生可以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增强自信心。
五、个性化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通过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几种特色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这些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操作、产学结合、项目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出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技能。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专业实践能力更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能力。
学生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作,通过实践来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可以通过学生实习、企业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高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与产业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产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目标是为产业服务。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产业的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能紧贴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适应市场的创新人才。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全球视野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竞争的增加,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国际化教育,扩大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培养、产业紧密结合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期“职教二十条”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多维价值追寻
2020年1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D e c.2020第37卷第4期㊀㊀㊀㊀㊀J o u r n a l o fN a n n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37N o.4D O I:10.16601/j.c n k i.i s s n2096G7330.2020.04.028文章编号:2096G7330(2020)04G0182G04新时期 职教二十条 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多维价值追寻∗杨辉军(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摘㊀要:学校教育的本质在育人,育人是职业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就职业教育身份地位㊁人才培养路径㊁政策保障机制及实施工作作出了总指导.该文从个体教育㊁职业发展㊁国家战略等多维度探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人才培养价值.结果认为,该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覆盖了 个体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战略 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关键词:高职教育;个体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战略;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㊀㊀文献标志码:A0引言中国职业教育以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为开端,到20世纪90年代的 三改一补 办学方针提出才真正开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职业教育办学初期因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身份界限㊁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人才(也即人才培养机制)㊁管理模式等问题没有厘清而受到多方面限制.面对国家新时期产业升级以及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传统育人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在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因此,2019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职教二十条 )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制度体系㊁育人机制㊁人才政策保障等方面做出总部署.细细探究,这不仅是为育人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为长期困惑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一扫乾坤,吃下一颗定心丸,并在人才培养方面覆盖了 个体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战略 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1个体发展 素质教育 与 生存教育 协同并重教育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也为社会分工㊁国家战略发展的智库建设提供各种人才,这些是建立在个体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过去的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上跟随普通教育的步伐强调素质教育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在职业教育属性在 劳 方面稍有偏重,但总体看来还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 压缩饼干 而存在,理论课堂缺乏活力㊁实践实训欠佳㊁企业满意度不高㊁岗位留不住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根本,在教育定位上,普通高等教育是精英化时代的产物,高职教育是教育大众化时代下的产物,两者都注重素质教育,强调个体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㊁基本理论素养㊁职业道德等,但两者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普通高等教育更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则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后者是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度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注重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一线人员,即 职业教育始终是民生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甚至是 穷人 的教育.[1] 也就是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将 素质教育 与 生存教育 协同并重,只有如此,服务于收稿日期:2020G07G24∗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项目(2019d s g z s48);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2018j y x m1030).作者简介:杨辉军(1973-),安徽岳西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大数据处理技术㊁教育信息化.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杨辉军:新时期 职教二十条 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多维价值追寻 183㊀ 国家现实发展㊁推进职业类型化改革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有可能.高职教育从大教育体系中进行分类而区别于其他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属性是与市场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在承担一线市场人才要求方面责任更重, 因此主要属于公共产品性质,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公共服务.[2] 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的教育,必然要考虑其有效性的生存,即能为城市发展㊁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且切实的帮助.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联合企业㊁政府创造有机整体的平台,以创新素养为核心,构建企业实训㊁区域竞赛㊁学校创业指导为一体的实践体系, 职教二十条 中着重以实践能力培养㊁产学研用结合㊁完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等对个体生存教育做出具体的指导,也为新时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职业院校的发展只有和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才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更好地为地方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做贡献.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高职教育由于百万扩招计划,培养的学生对象从适龄青少年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与经济社会的密切关系使得高职教育的个体培养注重与市场的联系,但并不是把个体培养成丧失自我独立反思能力的 技术工具 ,异化为只会为工厂操作工具的一线工人.相反,一方面,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始终坚持个体素质教育与生存教育的统一;另一方面,具体实践中,将人才培养专业结构与市场相吻合,重视 工匠精神 的指引作用,满足个体个性发展,个体高度发展后才能更好满足社会发展.把握好这一点,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㊁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才能办好高职教育.2高职教育 高等性 与 职业性 的有机统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是由于大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只要高等教育的范围只限于高深的专门知识且运用于复杂社会时,就会出现许多中间性的职业及相应的许多中间水平的学问.[3] 而高职教育就是伴随精英化的高等教育进一步,也注定了高职教育在自我身份定位上,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定位.是注重技术性应用人才培养?还是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从世界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中,高职往往是由职业教育形式的机构重组或者新建而来,院校背景是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文化.我国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是从1998年开始,依托 三改一补 政策,改造或者重组职业大学㊁成人教育高校㊁高等专科学校或者部分中专院校,从而补充高职院校生源力量,并在1999年经过 三教统筹 (职业教育㊁高等专科教育㊁成人高等教育)更名为 高等职业教育 .从办学历史就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 职业性 基因并不明显,尤其在新时期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在办学方针上亦步亦趋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从而造成身份定位的混乱,也即人才培养的社会定位的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 职教二十条 开篇就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地位同等,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这是对职业教育性质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将 高等性 与 职业性 有机统一,而不是 两张皮分割 .首先是 职业性 ,是说明教育的性质对接市场需求,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发展,而 高等性 作为 职业 的定语,强调培育技术技能复合人才掌握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这种 高等性 和普通教育的高等性是不同的,普通教育的高等性偏重推演㊁学科探索等方面,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则是应对市场需求而进行跨领域的工作协同难易度,是产教融合特点的大学高等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职业教育不需要高等的职业精神素养,它是和职业性高度融合,并支撑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高等性 与 职业性 的有机统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发展看,它强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度统一.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在发展道路上既 奔波 于解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又 迫切 于满足个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需要[4].面对这种现状, 职教二十条 将个人职业发展和教育功能有机统一起来.从社会发展来看,对接国家产业升级,更贴近市场需求,为国家各类企业或行业提供一线生产㊁建设㊁管理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有一些茅盾的,既要考虑专业设置的 国际化 ,又要照顾区域发展的 地方性 ,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5]. 高等教育的普通性 与 职业教育的陨灭性 的统一更具意义.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从学校教育来看,改变以往高职学生学不专㊁不会用的学习现状,将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人次标准相结合,使学校不仅能培养胜任基础性工作的人才,也能培养产业高端人才.同时,改革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国家㊁区域市场产业链,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关注职业精神和职184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业素养,培育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与普通教育一道完成 立德树人 的教育使命.3职业发展 国际标准 与 本土基因 交流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又要适应国家实际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一只通用教育,既有共性的一面,如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教育可分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㊁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也是 职教二十条 开篇对职业教育定位的国际依据).但同时,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高职教育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尤其面对现在脱贫攻坚战㊁产业调整升级㊁工业4.0时代,高职教育要适应我国发展实际释放人才红利,弥补人才培养与实际市场的缺口,这也是 职教二十条 产教融合㊁校企 双元 育人的用意.因此,职业发展秉持国际标准,立足本土基因,实现两者的交流融合才能完成新时期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中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学习国际经验开始, 从清末仿效日本实业教育,到民国时期引入美国综合高中 最后到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德国双元制㊁英国现代学徒制.[6] 初期用 拿来主义 方式引用国外的人才培养资历框架㊁教学标准㊁办学经验等,有一定国际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但单纯用拿来主义不能完全解决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困境,要进行积极的本土化尝试与完善,在参照国际标准前提下有效兼容和运用中国标准.而且从根本上说,只要坚持了本土基因,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后劲,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才有了生机和底色,因为高职教育一定是 职业 的,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是盘活了高职教育的要义,也能有参与建立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本土基因首先表现在职业教育也更具开放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 特罗将毛入学率50%作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临界点,目的是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和技术变革,入学和选拔更加灵活多样,在我国这种开放性面向对象更加多样. 职教二十条 提出建立 职教高考制度 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的考试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使下岗工人㊁农民㊁退伍军人等有机会提升职业技能,而不是唯理论分数录取.在人才扩招上,国务院颁布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 2021年)»就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比要达到30%以上,此外«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开放办学等方面做出了方向指导.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的体现,是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其次高职教育的本土基因体现 选拔 与 选择 并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要选拔出高素质人才输送到一线企业行业,同时也提供多种培养机制,使得个体有选择性的成才学校分类培养㊁分层教学㊁学生多样成才,既有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㊁技能型人才,也有复合型㊁创新性应用人才,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功能提高至同等重要的地位,启动 1+X证书 制度无疑就是一块试金石,使每一块金子都能发光.最后则要坚持工匠精神,树立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 在智能化时代可以被阐释为四个字, 分别是: 守 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 求 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创 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 合 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7]扎根中国土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形成德艺双馨㊁弘扬工匠精神㊁突出教育公平㊁个性人才培养㊁具有本土基因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方案.4结㊀语职教二十条 是在全新发展契机下,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㊁办学模式上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新时期㊁新政策㊁新行动,职业院校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市场新形势-产业升级㊁工业信息化,新问题实际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存在缺口,而提出的彰显高职院校教育的有利举措,是 统整职业教育系统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以人为本,政府牵头,建构多元协同的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治理机制. 对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并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具有积极意义,这需要几代高职教育者与企业行业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杨辉军:新时期 职教二十条 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多维价值追寻 185㊀ [1]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S1):20G24.[2]和震.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0.[3]约翰 S 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76.[4]刘晶晶,和震.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预期与推进策略[J]职业教育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9.[5]胡坚达,蔡文芳.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6):103G105.[6]陆素菊,寺田盛纪.在经济性与教育性之间: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与未来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51G156.[7]匡瑛.高等职业教育的 高等性 之惑及其当代破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20G21.[8]李鹏,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0(1):111.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V a l u e P u r s u i t o f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T w e n t y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Y A N G H u iGj u n(A n h u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H e f e i23113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e s s e n c eo f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 i s t oe d u c a t e p e o p l e,a n de d u c a t i n gp e o p l e i s t h em o s t b a s i c a n d i m p o r t a n t t a s k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C h i n a's e d u c a t i o n,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h a s r e c e i v e d e x t e n s i v e a t t e n t i o n f r o ms o c i e t y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I n e a r l y2019,t h e S t a t eC o u nGc i l p r o m u l g a t e d t h e"N a t i o n a l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P l a n"t o p r o v i d e g e n e r a l g u i d a n c e f o r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u n d e r t h en e ws i t u a t i o no nt h e s t a t u s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s t a t u s,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p a t h,p o l i c yg u a r a n t e em e c h a n i s m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T h i sa r t i c l ee x p l o r e s t h e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v a l u e o f 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n t h eN a t i o n a l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I m p l eGm e n t a t i o nP l a n f r o m v a r i o u sa s p e c t ss u c ha s i n d i v i d u a l e d u c a t i o n,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n aG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a n d e x p l o r e s v a r i o u s a s p e c t s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h o p i n g t o h e l p t h e c u r r e n t i n n o v a t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i n d i v i d u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n a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责任编辑:黄天放]。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新工科强调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都要与时俱进,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潮流。
1.2 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模式和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研究旨在围绕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展开探讨,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新工科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探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通过研究和探索,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状况和问题,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助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2. 正文2.1 新工科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新工科理念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模块式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指以某种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评估等环节的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下面详细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资源的构建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资源、教学设备、学生资料等一系列资源。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资源是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其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案等,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设备是指教育教学中用于教学实验、操作、示范等的仪器设备和设施,要求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群体相匹配。
学生资料主要包括课本、参考书、实践手册等,要求教师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不断地更新其自己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方法的构建教学方法是指各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方式。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和课程目标进行定制化设计。
其中,针对成人学生群体,应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技能类课程,应采用“演示-仿真”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掌握更具实际意义的技能;针对理论类课程,应采用“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评估的构建教学评估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估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评估应该是多元化、综合性和贯穿性的。
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论文、实习报告等。
其中,作业是评估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中,作业应当体现对学生个人实践操作和分析能力的考验,并采取同行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估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要。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
一、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模块化教学是指将一个完整的课程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独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按照模块逐步教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模块进行学习。
模块化教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灵活性强。
模块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模块。
2、个性化需求满足。
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较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因材施教。
3、知识体系精细化。
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小模块,每个模块知识精细化、聚焦性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的精髓和核心。
4、可重复性高。
模块化教学的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学习,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模块化教学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模块化教学计划建立模块化教学开发小组,确定教学目标并制定合理的模块化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内容。
2、模块的设计和建立根据模块化教学计划,设计和建立模块,设计每个模块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等。
3、学习资源的整合将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并建立一个系统,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
4、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掌握模块化教学法,教师要学会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鼓励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逐渐提高教学能力和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策略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策略。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双师型”教学团队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企业实践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学团队包括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两个层面,校内教师负责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管理,企业导师则负责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双方共同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校园和企业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二是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三是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项目,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四是实现了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校园和企业中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老师和企业导师,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企业导师举办实践经验分享会等方式,提升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和企业导师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项目,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引进外部专家和企业导师,组建新的教学团队,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的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关乎到国家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变革。
因此,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与产业融合的教育模式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融合。
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面临着职业技能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将需要更多地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联系。
这种融合的模式包括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以及行业协会与学校的合作等。
通过与产业界的密切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逐渐引入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这包括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运用、远程教育等。
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此外,信息化教学还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估和管理提供更为便捷和精确的手段。
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
由于职业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不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还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样的综合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和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
四、全球化的视野与国际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
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合作项目将进一步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渐体现出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职场变化的不断加速,学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本文将浅析该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1. “1+X”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X”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即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系统培养。
而“X”,则代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技能和实践课程。
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
“1+X”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X”的部分,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1+X”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密切合作,将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结合,并通过实践课程将学生的能力提升与产业需求衔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X”人才培养模式以个性化、实践化和社会化为核心特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关注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等优点。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1+X”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更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1+X”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等,具有诸多优势。
“1+X”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尚不够紧密,导致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脱节。
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和指导教师的帮助还有待加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质量也存在不稳定性,有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未能够真正掌握所需的实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