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02 课文内容解析
描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环境
自然环境
课文中描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自然 环境,包括校园内的树木、花草、小 鸟等,营造出一种和谐、美丽的氛围 。
建筑设施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宽敞明亮的教室、 设施齐全的操场、各种功能室等,展 示了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 。
描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孩子们
民族特色
背景介绍
背景
这篇文章描绘的是中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小学,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的孩子。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却在同 一个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展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
背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边疆地区更是民族交融的地区。这所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他们却能 够和谐共处、互相尊重,展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边疆地区稳定 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好。
纯真情感的流露
孩子们在相处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彼此关心、帮助和分享,这种纯真 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 暖。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小说中的孩子们对知识和美好事物 充满向往,他们努力学习、追求进 步,展现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风貌。
团结与友爱的精神
团结互助的精神
正能量的传递
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之间相 互支持、帮助和鼓励,体现了团结互 助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助于增强集体 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孩子们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帮助, 形成了和谐共处的氛围,展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民族团结意识
小说通过描绘不同民族孩子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强调了民 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 化。
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
天真无邪的性格
小说中的孩子们性格天真无邪, 善良可爱,他们不受世俗的束缚 和影响,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美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学习一、课文原文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二、作者简介姓名为吴然,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曾名《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扣准了民族大团结这个核心主题,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
三、生字组词坝(大坝)(堤坝)扬(表扬)(飘扬)摔(摔跤)(摔打)跤(摔跤)(跤王)凤(凤凰)(龙凤)洁(洁白)(洁净)晨(早晨)(晨昏)绒(绒毛)(绒球)汉(汉语)(汉字)艳(鲜艳)(红艳)服(服务)(克服)装(装备)(服装)扮(打扮)(装扮)读(读书)(读取)静(安静)(宁静)停(停车)(停止)粗(粗心)(粗壮)影(影子)(倒影)多音字:打dǎ(打扮)dá(一打)好hǎo(好像)hào(好奇)近义词:鲜艳——艳丽飘扬——飞扬敬爱——尊敬安静——宁静粗壮——强壮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反义词:艳艳——暗淡安静——热闹古老——现代洁白——乌黑四、重点词语理解阿昌族和德昂族: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描写我国边疆小学校园生活的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游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1.2 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了解边疆地区的教育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体会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快乐生活。
2.2 生字词学习2.2.1 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2.2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2.2.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3 课文解析2.3.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3.3 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民族团结。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培养语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书写生字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4.2 生字词书写评价评价学生的生字词书写正确与否,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4.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1.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5.2 第二课时1.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2. 讨论课文主题,体会民族团结。
5.3 第三课时1. 复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2. 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水平。
5.4 第四课时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总结课程,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第六章:作业设计6.1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水平。
《大青树下的小学》
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讲述民族小学的故事,课文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其 中,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课文通过展现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弘 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孩子们为民族的繁荣和富 强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大青树下小学的环境、人物和活动的细致描 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和学校的活力。
运用色彩鲜明的词汇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如“绿油 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孩子们红扑 扑的脸蛋”,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通过描写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展现他们 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 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倡导环保理念
通过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 景,课文潜移默化地传递出环保 理念,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 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感悟生活真谛
课文以孩子们在大青树下快乐玩 耍为线索,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 纯真,让孩子们在感受自然之美 的同时,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 价值。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
展现民族文化元素
写作特点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小学生们的形象和 内心世界,场景描写栩栩如生,语言简练明快,富有感染 力和启发性。
02
课文内容分析
描述大青树下小学的环境
80%
地理位置
小学坐落在大青树下,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
100%
校园设施
校园内设施齐全,有宽敞明亮的 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地等。
80%
阐述作者对小学的情感表达
01
怀念与感慨
三年级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8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为了进行好知识的教授,就必须要提前备课做好教学设计。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了?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三年级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篇一【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难点:诗歌中意象和寓意的把握,以及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教学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4. 实践环节:(1)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展示学习成果;(3)教师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程度;2. 学生创作的小诗的质量;3. 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大青树下的小学》2. 相关背景资料;3. 创作纸张、文具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熟悉诗歌内容和教学目标,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2. 准备大青树图片或者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青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 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和表演,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爱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小学生活。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如何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小学生活。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创新思维培养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3. 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5.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小学生活。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7. 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审美创造: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比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的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关注描写: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一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3)导语: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我们又回到了可爱的学校。
谁来和我们分享分享学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所特别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
2.教师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民族的图片和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民族文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民族文化问题。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3.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5.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6.2 多媒体资源图片: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节日等图片视频:有关民族文化的纪录片或短片音频:民族音乐或歌曲6.3 辅助阅读材料有关民族文化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课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坪坝
bà
坝 坝子 一犂两坝
飘扬
yáng
扬
飞扬 扬眉吐气
坪坝(píng bà):方言中指山间丘陵地带中平坦的场地。
我会认
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 样好(hào)奇地听着。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猴子, 为孩子们的读书声所吸引,侧面表现了孩子们读书认真,声音动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我会写
yǐng
影子 影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彡
组词:人影 如影随形
书写指导:景字要写窄、 上下要写紧凑,右边三撇
造句:我们在大树的影子下乘凉。 上下排列、下撇要长。
[ jiāng ] 1、国境、边界。 【组词】:疆界、疆域、边疆
2、极限、止境。 【组词】:万寿无疆
1.把东西加在 头、脸、颈、胸、臂、 手等处:~帽子。~眼镜。~红领 巾。~手套。
这是课后题哦!
1、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3、小组成员互相说说: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 出现的画面?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语文修辞方法小知识:排比句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的词语或句子成串的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造句:小明正在和同学们玩皮球。 一竖要长,中间四笔要分开。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所特别的小学,它坐落在一棵古老而繁茂的大青树下。
这所小学没有高大的教学楼,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却充满了温暖和生机。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学校的操场上。
孩子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背着书包,欢快地走进校园。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学校的建筑虽然简陋,但却十分整洁。
几间破旧的教室,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显得格外温馨。
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优秀作业,课桌椅虽然有些陈旧,但摆放得整整齐齐。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们认真地讲解着知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里的老师,大多是从山外的城市来到这里支教的,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在这所小学里,课程虽然没有城市里那么丰富多样,但老师们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基础课程,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音乐课时,孩子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旋律;美术课时,他们用彩笔描绘出心中美好的世界;体育课时,他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欢笑。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操场上嬉戏玩耍。
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玩捉迷藏。
大青树下,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所小学的孩子们都非常团结友爱。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在外打工,但他们从不互相攀比,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如果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学校的食堂虽然不大,但饭菜却十分可口。
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食堂里享用美味的午餐。
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简单的饭菜却让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放学了,孩子们排着队走出校园。
他们向老师挥手告别,然后沿着山间的小路回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他们小小的身影。
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所充满爱和希望的小学。
它或许没有城市里的学校那么繁华,但它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纯粹的梦想。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标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尊敬的读者,您好!
今天我要向您介绍的是位于我家乡的一所特别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
这所学校的名字源自于校园里一棵古老而茁壮的大青树,它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变迁,也象征着学校的精神风貌。
一、历史渊源
大青树下的小学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教育资源匮乏,但这所小学却以它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它是我家乡最早的教育机构之一,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办学特色
1. 环境优美:大青树下的小学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孩子们学习的好地方。
特别是那棵大青树,无论是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金黄,还是冬天的苍翠,都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2. 教育理念: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设置:除了常规的学科教学外,学校还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如绘画、音乐、体育等,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三、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青树下的小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
我们期待在未来,这所学校能够继续保持其优良的传统,同时也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总的来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
我相信,在这棵大青树的庇护下,每一位在这里学习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您的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讨论文章中体现的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述的场景。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作者及文章背景。
步骤二: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三:词句赏析,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步骤四:小组讨论,讨论文章中体现的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步骤五: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力。
采用课后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采用小组讨论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2 评价指标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
课后作业:答案正确、书写工整、见解独到。
小组讨论:合作默契、表述清晰、观点鲜明。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学资源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
相关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网络资源,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4.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简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作者及文章背景。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5.2 第二课时词句赏析,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组讨论,讨论文章中体现的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5.3 第三课时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为了进行好知识的教授,就必须要提前备课做好教学设计。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学习。
课文内容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还有摇曳的凤尾竹,是那么美丽。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族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生活,是那么团结。
他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心情玩耍,小动物的出现增添了趣味。
课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
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的描写结尾,意味深长。
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句,表现出比较新鲜的连续风貌;傣族、阿昌族等民族名称学生会比较陌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运用了“从……从……从……”和“向……向……向……”这样的反复句式,读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第三自然段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注;这样的表达既与课文的情境相吻合又比较特别。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教室里,穿戴不同的小学生正在读书。
教室外,大青树上挂着古老的铜钟,两只调皮的猴子正好奇地听着小学生的朗读。
植物、动物、小学生,构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起始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二、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我国南方边疆民族小学里的故事,展示了祖国边疆教育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打扮”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边疆的教育繁荣景象,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打扮”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边疆教育的繁荣景象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五、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童趣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组词,学会用“打扮”造句。
4.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巩固课堂所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家长协助孩子用“打扮”造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预习下一课《小书包》。
六、教案名称:《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七、教材分析:本课时继续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边疆民族小学的生活情境,体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书香满园
《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书香满园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所小学静静地矗立在大青树下。
这所小学虽然不大,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校园里,大青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孩子打招呼。
孩子们背着书包,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的脚步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朴素的教学楼。
教学楼虽然有些陈旧,但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为这栋楼增添了不少色彩。
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清脆而响亮,仿佛在诉说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校园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在春天,这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夏天,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小径,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虽然花草凋零,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依然让这里充满了温暖。
在花园旁边,有一个简陋的操场。
操场上没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但孩子们却在这里尽情地奔跑、玩耍。
他们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那欢快的身影让人感受到童年的无忧无虑。
这所小学的老师都非常敬业。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怀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优美的文章,让孩子们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数学老师用生动的例子讲解着复杂的数学题,让孩子们不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英语老师带着孩子们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除了常规的课程,学校还开设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书法社团、绘画社团、音乐社团等等。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发展自己的特长。
在书法社团里,孩子们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着,感受着汉字的魅力;绘画社团的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美好世界;音乐社团里传出悠扬的歌声,让人陶醉其中。
这所小学虽然没有城市学校那样优越的条件,但孩子们在这里却收获了知识、快乐和友谊。
他们在大青树下共同成长,一起追逐着梦想。
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更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认识“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 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难点: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多媒体导入a.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多民族学校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不同民族的学生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玩耍的场景,有大青树、凤尾竹等景物。
b.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生:看到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
生:学校很漂亮,有大树和竹子。
c.教师引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增加互动性。
c.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纠正读音。
读完后让学生互相评价。
2.游戏识字a.“猜字谜”游戏。
教师出一些与生字有关的字谜,让学生猜字。
例如:“十日十月”(朝)。
b.“生字卡片翻翻乐”。
制作生字卡片,正面是生字,反面是拼音。
教师随机翻开一张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字音和组词。
精读课文,体会特别之处(15 分钟)a.默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b.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c.全班交流汇报。
生:这所学校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
师: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师:非常好。
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吗?生:学校里有大青树、凤尾竹等美丽的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服装鲜艳
美丽:山花烂漫
1大青树下的团结:多民族好朋友
民族欢乐:唱歌跳舞
祥和:安静学习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