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完整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最新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2、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错,而且学生已经背诵了这首诗,所以这一节课我是从整体感知着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并树立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在体会诗人复杂情感的环节中,学生对诗人“忧”的概括可能不全面或理解不到位,这里教师应根据诗文及相关资料进行引导,并明确诗人的“忧”是积极的。

最后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应作适时引导,可从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作引导。

一、课前活动: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磅礴激昂的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2、导入:(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识曹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是阴险、奸诈、残暴的。

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

那么,你心中的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曹操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而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二、文题理解(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积累)“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4篇)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4篇)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4篇)《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诗作。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短歌行教案(精选6篇)

短歌行教案(精选6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歌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1、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2、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__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__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背诵本诗歌。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透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方法:①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②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就应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必须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1.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成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的教案篇1一、教材的理解与分析:1、了解曹操、及其地位与诗作特点。

2、继续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点揣摩《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

三、教学难点《短歌行》的情感表露。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展示《三国演义》片头曲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请会唱此曲的同学演唱。

导语:同学们,正如词中所唱,东逝之水,淘尽无数英雄,可是,每当回首历史的时候,却总有一些推动历史车轮的人成为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浪花,曹操就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朵。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那么客观世界里的曹操具体是什么样呢?(二)、认识客观世界的曹操。

幻灯片展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短歌行是一种中国古代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短歌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认识文化传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短歌行的教案教学设计,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形式短歌行。

选择范围为唐代及以下,也可参照明清时期的创作方式等。

本单元突出音乐性和韵律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掌握短歌行的构成和表达技巧。

3.感受短歌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有哪些学生想过发言?请提一提,提一提关于唐代的一些知识以及古诗词类知识。

随着同学的发言,导入短歌行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

第二步:引入(15分钟)介绍短歌行的定义、历史背景和特点。

※ 传统意义上的短歌行,在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一种唱词的形式,主要表现青春文、婚嫁、美景、离别等方面的感情。

其特点是传唱广泛,曲调流畅,音调起伏较大,韵律紧凑。

※ 现代意义上的短歌行,是指古韵律诗的一种,主要尝试推翻传统韵律并保留极简,通俗的韵词和韵律结构,以及弱化态度和形式上的复杂性。

这种诗体形式流行于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组数根据情况而定。

提供几篇优秀短歌行的诗歌,让同学们自主分析和讨论一下这篇诗詞的诗学特色和表达方式。

鼓励同学将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达,且每一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代表,将此次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呈现,并在完成呈现之后分享对方发言的感想。

第四步:语句互通(35分钟)假设每个学生都写一句五言短歌行,随后教师将会挑选其中几句,让同学们以此为素材各自组合,再共同合成一首短歌行诗,以上一句五言续用四言的方式结束。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短歌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0篇)

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0篇)

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操《短歌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刘雯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

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

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

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

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

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

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

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

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

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一、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

其中有一个怎么也不会被淡忘的人。


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他就是——曹操。

我们对曹操都应该不陌生。

大家用一两个词来总结对曹操的印象?
背景介绍: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平孙刘势力。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曹操的心情?
(紧张、焦虑、期盼、担忧、欣喜……)大战在即,忧心忡忡;但毕竟手握重兵,挥鞭断流,豪壮之气溢于言表。

据说大战前夕,一晚,皓月当空。

曹操宴请文武众臣。

酒至酣处,忽然望见乌鸦往南鸣飞而去。

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

我们今天就来读诗,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

二、板书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解决问题:
一、诵读:
(一)诵读指导:全诗按八句一节共四节,每节共四章,每章两句。

注意分清章、节、句
(二)全班诵读,找诗眼。

落实诗眼为“忧”。

筛选:几次出现?是哪几句?二、品析情感:
(一)品“忧”:
曹操这诗里的诗眼是“忧”。

他忧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品读,结合文本概括诗歌里反应出来曹操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担忧?
明确:A忧人生易逝。

(板书)
1、哪一部分读出来的?
2、对酒当歌,本该狂欢,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担忧?结合年龄分析。

事未竞,人已衰,情何以堪!所以,这个担忧的实质是统一志向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功业难以成就的忧。

3、忧而无解,怎么办?喝喝,气势豪迈
4、请一生读
B忧人才难得。

(板书)
品诗句:1、勾划表达“人才难得”的忧的章句?2、读出来。

补充。

3、这三个句子能不能用相同的语气读?(提醒句式)感情是递进的,一句比一句忧得深沉、激越。

4、除了忧,还有鼓瑟吹笙、契阔谈宴,是写的什么场面?5、想象中宴饮,畅谈,情感又怎么样?(融洽欢悦)6、那曹操说到人才难得的时候到底是忧还是喜?表面看是悲喜交织,内心还是忧7、我们读,就要读出他的情感。

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交换,交流。

8、女生情感更细腻多变,全班女生读。

析原因:读出了跌宕起伏。

曹操情绪大起大落直接原因是(人才不来的煎熬、纠结,渴求得神思恍惚了)。

深层原因是人才不够,统一志向难以实现。

三国群雄角逐,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典型例子。

曹操赠赤兔马,三度发求贤令。

小结:这两个忧实质都是功业未就的忧。

(板书)
谈到功业未就,曹操忧归忧,但自有一代枭雄睥睨一世的胸襟。

他是用哪一章诗句表达他的志向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了,用两个阔大意象和名相周公的典故,气势怎么样?完全就是吞吐天下的霸气!那我们请男同学齐读,读出曹操的意气和壮志。

(二)教师范读。

男同学确实要气势强大一些。

我虽然是女老师,但也景仰曹公气魄和心胸,我也来读一读,大家指正!
(三)请一生诵读,读出情感。

三、对比鉴赏:
1、说到壮志,和它连在一起的通常是另外两个字,(未酬。

难酬)耳熟能详,恐怕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

你能举出例子吗?我也搜集了几句,请大家读读,品品。

2、投影,诵读。

A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学生品读、思考讨论:和上面的诗句相比,你觉得曹操的忧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分组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明确:A、忧的内容不一样
很多诗人更注重个人感受,个体命运。

而曹操忧的是功业未就,天下未定。

东汉末年,战祸连绵,生灵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B对“忧”的表达不一样。

不是写绝望、凄惨、放诞、淡泊。

a忧人生短暂
欢歌畅饮之时,突然发问:人生几何!直接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这个问题跨越时空,蕴含巨大能量,震撼每个人的心灵。

苍凉有力。

问而无解,来来来,喝喝喝!!旷达豪迈
b忧人才难得:
忽悲忽喜、可望不可即的纠结、煎熬把忧表达得深沉又悲越。

C忧功业未就:披肝沥胆,用山,海的阔大意象,显示出自己虚心求贤,气势雄阔。

C面对忧的态度不一样
很多人选择的是隐居田园山水,选择逃避,或者及时行乐。

一醉方休。

或抱怨隐忍,无所作为。

曹操呢?求贤才、求统一、要吞吐天下,征服民心,他用一系列进取奋斗和现实抗争,实现了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完满,消解人生的短暂和虚无,这就是最高意义上的自信、豪迈!
(知人论世:1、时代决定。

乱世出英雄,时代赋予了他壮怀。

2、本人文治武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千年一遇!历史上像他一样政治军事文才甚至单人作战能力都很杰出的人,真的屈指可数3、纵横乱世,剿灭四方的经历。

三方面相辅相成)
四、学生齐读: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家感受到他的不已壮心了吗??同学们,一起诵读,再一次向英雄致礼!
总结提升曹操在这诗中反复写忧,实质上却给我们展现的是一肩扛起统一重任的慷慨,是救生民于水火,立功业于千秋的激昂,是低徊吟诵的深沉,是千古一问的苍凉,是统御天下的自信,是圆满人生的豪壮。

经过我们对比,感受,相信同学们对这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我们再次诵读《短歌行》,能背诵的同学就试着背诵,把曹操的忧思,壮怀铭记再心!
反馈运用:
一、(投影幻灯片)教师布置反馈题目:今天,我们感受了曹操的志向和追逐志
向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观照我们自己的志向。

你的志向是什么?当你的志向遭遇现实挤压时,你是怎么对待的?或者将来你有什么新的打算?跟我们分享一下。

请拿一张纸,写出你的思考。

(建议:以四言或五言古体诗的形式或近体诗形式)
二、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短歌行曹操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

诗眼内容实质特点
人生易逝内容:天下、百姓
忧功业未就态度:奋斗、进取壮
人才难得诗风:慷慨、激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