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2.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的课件;2. 黑板、粉笔;3. 学生练习诗歌朗读的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橡树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首名叫《致橡树》的诗歌?”引导学生思量。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致橡树》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重点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确保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有初步了解。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致橡树》,并进行初步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用词技巧等。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致橡树》,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抑扬顿挫。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预度。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和表达。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

七、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八、板书设计课程标题:致橡树说课稿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诗歌《致橡树》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

设计 意图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现如今的爱情……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拓展提升
现如今的爱情……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拓展提升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设计 意图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析教材
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作者表达什么情感? 凌霄花 鸟儿
诗中“绝不像”、 “绝不学”、“也不止”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是什么态度?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否定的

析教材
活 起来
动 起来
讨论研究法
乐 学 会 学 学 会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合作学习法
比 起来
分组竞赛法
教学流程

析教材
致橡树
情境导入营造美 (3分钟)
激情诵读感受美 (10分钟)
品味赏析意象美(15分钟) 对比阅读发现美(10分钟) 拓展提升领悟美(6分钟) 作业布置创造美 (1分钟)
泉源险峰 像 一味奉献的爱情
日光春雨
根紧握,叶相触 平等的爱情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致橡树》为教学文本,该诗是现代著名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致橡树》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坚持追求真理和夸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量诗歌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橡树的成长视频,引起学生对橡树的好奇和思量,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课文讲解(20分钟)首先,让学生朗读《致橡树》,然后解读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情感表达。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3.诗歌赏析(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感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量。

4.课文延伸(30分钟)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致橡树》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感悟文章或者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5.课堂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强调诗歌对人们情感的引起和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自然,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预度、合作精神等。

2.听取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分享,评价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量能力。

六、板书设计致橡树- 舒婷- 诗歌主旨: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歌赏析:意象、修辞手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致橡树》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质。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2. 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课堂小组讨论的活动材料。

3. 学生阅读材料和诗歌讲解的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自然景色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的背景(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简单的讲解,介绍诗歌《致橡树》的作者舒婷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

3. 诗歌的整体理解(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诗歌的全文,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量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4. 诗歌的细节分析(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分析诗歌的一个段落。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匡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并分析这些细节对诗歌整体的作用。

5. 诗歌的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并与同学分享。

6. 诗歌的创作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某个事物或者情感的感受。

7. 总结和展望(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结构。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留下思量和预习的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致橡树》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致橡树》说课 PPT

《致橡树》说课 PPT

致橡树说课
地位和作用
《致橡树》选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
的范本“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 终身发展”(见基础模块第一版前言”)
《致橡树》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教材中一首现代爱情诗, 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 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如一座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灯塔, 为在爱情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
谢谢
听懂【我们】的言语。
//【足下的】//【土】//(地)。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环节三:拓展提升(突破难点)(17分钟)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突破难点
基础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范本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见基础模块第一版前言致橡树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教材中一首现代爱情诗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
致橡树 ( 说 课 )
致橡树
说 课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法学法 课堂训练 教学程序
致橡树·说课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中学时期的诗歌学习,他们有了一般基础性的 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正处于青春 期,对爱情充满向往,却又价值观模糊,需要正确 的引导。这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致橡树·说课
教学目标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致橡树》一课,该课是中国现代作家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该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内容,属于阅读与鉴赏类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致橡树》,使学生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致橡树》的阅读,引导学生思量爱情与责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量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橡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橡树的联想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的作者是谁?b. 课文的题材是什么?c. 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 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注重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同时,教师提问学生,匡助他们深入思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和意义。

4. 文学鉴赏(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欣赏舒婷的诗意表达和感人情感。

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思量和交流:a. 你对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有什么看法?b. 你认为课文中的橡树象征着什么?c. 你对舒婷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感受?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展示图片和课文的文字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PPT文档共33页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PPT文档共33页

谢谢!
33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 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致橡树》教案设计ppt

《致橡树》教案设计ppt
教具准备
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 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辅 助教学。
教学环境
教室布置
教室应保持整洁,桌椅排列整齐,方 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氛围
营造轻松、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 习效果。
Part
06
教师素养与责任
教师素养
专业知识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 ,包括对《致橡树》这首诗的深 入理解,以及相关的文学理论知 识。
课文解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语言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致橡树》 的内涵。
课堂互动
总结词:交流讨论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课堂互动。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朗诵、默写和写作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诗歌 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知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 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和交流。
Part
05
教学资源与环境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
选择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该教 材具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符 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了解《致橡树》的创作背 景和作者的生平,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STEP 02
STEP 01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 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STEP 0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 造力,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或进行诗歌朗诵。

《致橡树》课件,致橡树教学课件,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课件,致橡树教学课件,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优秀课件,致橡树教学课件,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坚定信念和独立个性的技巧。

能够解释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了解时代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坚强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坚定信念和独立个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深层含义,感悟诗人的情感。

运用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致橡树》全文、诗人背景介绍、诗句解析等。

学生材料:诗歌打印稿、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诗人舒婷的背景和《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3. 诗句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比喻和象征意义。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人通过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坚定信念和独立个性的技巧。

5. 写作练习(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与《致橡树》相关的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现场写作,发挥想象力,运用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6. 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致橡树》与其他植物主题的诗歌,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草,体会不同诗人对不同植物的象征意义运用。

致橡树教案课件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课件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课件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诗歌;(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3. 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分析;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审美情趣。

1. 课件:诗歌原文、译文、相关背景资料;2. 教学素材:相关诗歌、文章;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3)提出思考问题: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深入解读诗歌;(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4. 诗歌欣赏(1)让学生欣赏其他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3)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七、课后作业1. 背诵《致橡树》诗歌;3.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分析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八、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评价的客观性;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以“情感与意象”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橡树和木棉为意象,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即相互独立、平等尊重、相互依存的爱情。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但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相对较弱。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舒婷及朦胧诗的特点。

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诗歌的象征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观。

培养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独特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朦胧诗的相关知识。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2013“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致橡树教学设计课题内容致橡树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类型诗歌鉴赏课专业班级2013园林4班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木棉、橡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现代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互相尊重、同甘共苦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关键对于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境】5分钟【布置任务明确路径】3分钟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说说视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1、划分学习小组,任命组长。

2、向学生布置任务: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3、下发考核评价表。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视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明确视频中是举案齐眉型爱情。

1、学生分组。

2、理解任务、提出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暗示,引出爱情的话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科学合理分组,使各小组同学都具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知道如何去学习。

【实施任务合作探究】70分钟实践活动一:(12分钟)收集信息走进作者观察学生学习,发现存在问题。

实践活动二:(18分钟)潜心朗读初步感知1、教师主持朗读活动。

2、观察、聆听学生朗读。

实践活动三:(25分钟)探究意象领悟题旨主持以下活动:1、指导学生在学习机上完成学习任务。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教材,探索、讨论舒婷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写作特点、获奖作品等知识。

1、自由诵读。

2、小组展示。

3、欣赏视频。

4、模仿朗读。

完成学习任务单:找出意象,分析象征意义,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凌霄花(依附)鸟儿(痴恋)【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研究、信息甄别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以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为文本,通过诗歌赏析的方式,
引发学生对爱情及人生的思考。

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感描写以
及诗歌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认识、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背景、脉络和情感表达;
- 理解诗中所传达的爱情主题及对生命的态度。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情感和意境;
- 提升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能够从诗歌中理解人生的哲理。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爱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了解《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
-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情感表达;
- 掌握课文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难点:
- 如何通过诗歌赏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爱情和生命的主题;
-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1. 教学方法:
- 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共鸣,培养
学生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 课堂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 (一)

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 (一)

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 (一)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一、说课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一课,是一篇充满感人情感的爱情诗歌,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与美学的感染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诗意,从而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思想,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文学特征。

②能够掌握情感分析的方法,确定诗歌的基本情感色彩以及情感的表现手法。

③能够运用情感分析的方法,理解和欣赏同类或相似主题的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理解、配图展示等方式,发掘文本的意义,拓宽思维、培养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②通过讲述故事、介绍作者、模仿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致橡树》这篇诗歌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化抽象为具体。

③通过心理学实验、情感表达等方法,引导学生领略、感受、表现文学作品的情感与意蕴。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让学生学会感受和思考自己的情感,认识到人与生命之间深刻的关系。

②使学生在感悟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同时,对人生的品味、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分析诗歌的情感色彩及表现手法,理解和掌握文学语言的美学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生命因橡树而显得美丽”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整合式授课法。

2、群体讨论法,重点是在分析诗歌过程中对文学特征的理解巩固。

3、情感分析法,着重培养学生在情感渗透下的文学感悟能力。

4、积极互动式教学,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设计1、导入教师朗读《致橡树》,并呈现课文配图。

2、新课学习(1)情感分析A:文学基本情感分类及表现手法。

B:情感分析能力练习。

C:同类文学作品欣赏。

(2)文学特征介绍A:重点讲述诗歌的音、色、美学构思等。

B:模仿诗歌风格,引导学生自我创作。

(3)文本导读A:情节讲述,深入一层层解析。

B:角度拓宽,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社会现实意义。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致橡树》,该篇诗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作。

这首诗以橡树和人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描绘橡树对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量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赏析,引导学生思量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舒婷的介绍视频或者展示舒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呈现与感知(10分钟)教师将《致橡树》的诗歌内容呈现给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或者手写展示诗歌的文字内容。

然后请学生静默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与解读(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读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量,例如:“诗中的橡树象征着什么?”“诗人通过橡树对人的深情表达了什么情感?”等等。

4.鉴赏与欣赏(2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诵录音或者请同学们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朗诵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5.拓展与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归纳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
致橡树
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致橡树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类型诗歌鉴赏课专业班级2013园林4班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木棉、橡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现代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互相尊重、同甘共苦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关键对于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5分钟
【布置任务明确路径】
3分钟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
日常生活实际,说说视频
中反映的爱情类型?
1、划分学习小组,任命
组长。

2、向学生布置任务:分
析作者的爱情观。

3、下发考核评价表。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视
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
明确视频中是举案齐眉
型爱情。

1、学生分组。

2、理解任务、提出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参
与热情。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学习暗示,引出
爱情的话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科学合理分组,使各小组
同学都具有完成学习任务的
能力。

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
标,知道如何去学习。

【实施任务合作探究】
70分钟实践活动一:(12分钟)
收集信息走进作者
观察学生学习,发现存在
问题。

实践活动二:(18分钟)
潜心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主持朗读活动。

2、观察、聆听学生朗读。

实践活动三:(25分钟)
探究意象领悟题旨
主持以下活动:
1、指导学生在学习机上
完成学习任务。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教
材,探索、讨论舒婷的生
活经历、创作背景、写作
特点、获奖作品等知识。

1、自由诵读。

2、小组展示。

3、欣赏视频。

4、模仿朗读。

完成学习任务单:
找出意象,分析象征意
义,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凌霄花(依附)
鸟儿(痴恋)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
研究、信息甄别的能力,促进
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

3、了解作者及《致橡树》的
相关知识。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纠正读音、语调、语速、
节奏。

2、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展示、
模仿朗读,从易到难,让学生
对《致橡树》从生疏到了解,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加强对作
品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利用选词填空的形式,引
导学生明确木棉、橡树等意象
的象征意义。

2、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2、结合原作,判断下面哪幅图片可能是凌霄花,为什么?
3、讨论诗中“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中“绝”和“也”在情感上的差别?
4、观察动画,在文中找出体现动画内涵的诗句。

5、分析诗人笔下“身躯”、“位置”、“土地”的含义。

泉源、险峰(奉献)
日光、春雨(奉献)
木棉、橡树(平等独立)
诗人肯定的爱情观:平等
独立、互相尊重、同甘共
苦。

分析判断,指出意象凌霄
花攀援的属性。

讨论诗人的观点:
对于“依附型”、“痴恋
型”爱情,诗人完全否定,
对于“奉献型”爱情,诗
人虽不欣赏,但也并非完
全否定。

找出诗句:“我们分担寒
潮、风雷、霹雳,我们共
享雾霭、流岚、虹霓”。

通过讨论,理解作者的爱
情观:爱不仅爱他的形
象,更要爱他的心灵、信
念、事业。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
队精神。

4、指导学生选择意象时要充
分考虑其本质属性。

5、引导学生写作时注意提炼
关键字、词的能力。

6、设计动画观察,形象直观地
再现了爱的双方应该同甘共
苦。

7、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开阔思
路,用作者的爱情观触动学生
的心灵,促进健康向上的价值
观、人生观的形成。

8、通过对诗歌步步深入的讨
论分析,加强学生对诗歌内涵
的理解,欣赏诗歌表现出的内
在美与对爱情观的坚守。

9、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切
实有效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
题。

实践活动四:(15分钟)拓展延伸引领人生
1、播放视频一,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提示,思考、讨论最能反映画面情境的爱情诗句并分析所表达的爱情观念。

2、播放视频二,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ppt
(提供警嫂罗映珍的爱情故事) 观看视频、讨论:
根据给出的信息,表达自
己的见解:爱情是“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的约定;
爱情是“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
劝慰;爱情是“在天愿
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
枝”的誓言。

观看视频、讨论:选出代
表发言:爱情除了浪漫、
金钱之外,爱是责任,爱
是奉献,爱是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问题,从致橡树的诗歌意境中
转移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使
诗歌的情感从心灵深处得到
升华,促进学生产生对人生
观、对爱情观的感悟,让对本
文的学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
义。

2、培养学生分析辨别社会真
善美现象的能力,树立正能量
形象。

【评价任务客观公正】
8分钟
【总结升华教师寄语】
2分钟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2分钟指导学生填写考核评价
表。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
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
的爱,纯真、炙热、高尚、
伟大,象一支古老而又清
新的歌曲,永远拨动着人
们的心弦。

学习本诗,让
我们在鉴赏感悟中领悟
到爱的真谛:爱是独立、
平等、尊重,爱更是责任、
奉献、包容。

书写感悟,仿照《致橡
树》来写《致木棉》,表
达自己对爱情的见解,阐
述自己的爱情观。

小组自评、小组互评。

学生倾听。

学生接受作业任务。

【本环节设计意图】:
实现多元、多主体考核:即过
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
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本环节设计意图】:
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爱
的真谛。

【本环节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
创新的能力。

教学反思一、本节课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了做中学、做中教,创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公共课程中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语文课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过音像视频,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板书设计独具匠心富有启发性。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