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貌理论

合集下载

色貌模型与色貌现象

色貌模型与色貌现象

记忆色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某些颜色的认识形成了深刻的记忆,因此对这些颜色的 认识有一定的规律并形成固有的习惯,这类颜色就称为记忆色。红苹果、灰云、 蓝色天空、绿草地、绿树和黄柠檬的颜色都是常见的记忆色。深深地烙印在人们 的大脑中多数人都知道何时这些颜色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些颜色在记忆中多数比 实际颜色要更为鲜艳。
艾比尼效应
当一束单色光和白光混合后,施照态的色纯度将被改变。根据 BezoldBrucke色相漂移效应,样本的色相也将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Abney效应。 亦即色相会随着刺激纯度的改变而变动,例如某一种颜色中加入了白光而改变其 原有的色彩纯度时,色相于人眼视觉上会随着纯度的不同而改变。下图都展示了 艾比尼效应的存在。
色外貌的相关属性
色相(Hue):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视觉感受出其所呈现出的一种主色彩表现 的视觉属性。 明度(Lightness ):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视觉感受出其与周围白点或最亮 区 块之相对辉度比例值(相对值)。 视明度(Brightness):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视觉感受出其所呈现出之光量的 程度(绝对值)。
艾比尼效应
赫尔姆霍-科耳劳奇效应
根据以往的理论基础,人眼对于明度的感知只是取决于三刺激中的 Y值。但事实 上,经由Helmoltz的实验可知,明度值和色度值的改变均会影响视明度值。图4 揭示了赫尔姆霍-科耳劳奇效应的存在。
亨特效应
物体的色貌随着整体的亮度变化发生明显的改变。即色度随着亮度的变化而 变化,这就是所谓的Hunt效应。Hunt在实验中,发现当观测时光源亮度愈高时, 色彩之色相也会相对的提高。例如物体的色貌在夏天的下午显得更加鲜艳和明亮, 而在傍晚则显得柔和。在更亮的光源条件下,物体色看起来更加鲜艳,明暗对比 更加强烈。视彩度随着亮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更亮的光源条件下,物体色看起来 更加鲜艳,明暗对比更加强烈。在色度图上,点(0.35,0.33)在1000cd/m2的条件 下,与在1cd/m2的条件下的点(0.55,0.33)相匹配。因此在评价颜色外貌时,必 须把绝对亮度考虑在内。

WCS颜色管理系统的色度学理论体系简述

WCS颜色管理系统的色度学理论体系简述
ⅢC 6 9 622标 准 的 s B。 16 .. cG
尽 管 CE AB 的 均 匀 颜 色 空 间及 其 对 应 的 IL 色 差 公 式取 得 了很 大 成 功并 得 到 了广 泛 的 应用 。 但 在 实 际应 用 中人 们 发 现 , 于 CE A 基 IL B色 空 间 的 IC色 彩 管 理 标 准 下 的 局 限性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C 下 几 方 面 : 是色 差 计 算值 与 实 际视 觉 色 差 感觉 一 的一 致 性有 差 异 ; 是颜 色 感 觉 的均 匀 性 和 一致 二 性 存 在 问 题 ,不 能 适 应 各 种 不 同的 照 明 观 察 条
颜 色 管 理 系统 一 般包 含 颜色 管 理 系 统框 架 、
颜 色头 文件 、颜色 管 理模 块 、颜 色应 用 系统 等 4
部 分 内容 。
在 WC S之前 的颜 色管 理 系统 或 颜色 管 理 模
块 中 主 要 包 括 Wid w 9 n o s 5的 I M 1 , n o C . Wid ws 0

静 盛 , 2

WC S颜 色 管 理 系 统 是利 用 基 于 测 量 的 设 备 特 性 文件 , 结合 相应 的 设 备模 型 , 到 设备 颜 色 得
C EL B颜 色 空 间来 完成 [ I A 2 期 以来 , C颜 色 ] 。长 I C 管 理 技 术 已被 计 算 机 行 业 及 印 刷 行 业 等 广 大 用
9、 no 8 Wid wsME、 id ws2 0 以 及 Wid ws wn o 0 0 no
建 立色 差 公 式 , 向用 色 工业 提 供物 体 色 的判 断 标
准 。 由于 C E A 色 空 间使用 广 泛 , 以表 征 物 IL B 且 体 的表 面 色 为对 象 , 因此 非常 适合 印刷 行业 表 示

现代色度学-第三章 色貌现象

现代色度学-第三章 色貌现象

图3-8. 同时对比例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34-Johnson2003]
(2)扩增
• 色刺激与背景相互作用时会因为色刺激空间频率的改 变,而影响人眼对于色相的视觉感受。 • 在足够高的空间频率,同时对比被扩增现象代替。 • 扩增是刺激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混合,而同时对比是 刺激的颜色呈现背景的对立色。 图3-9通过改变颜色样本的
扩增例子一
扩增是由于来自背景的光 和来自刺激的光的混合而 变模糊产生,例如半色调 点,但这种理论还不能完 全解释扩增现象。当刺激 与背景截然不同时,扩增 现象同样发生,
图3-10是一个扩增现象的例子。 虽然图中仅有红线和黑线,但能看到一个粉红色的圆环, 这是由于环形区域红色调线扩展到整个环面,看上去是一 个红色环。
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
(a) (b) 图3-7. 同时对比例子: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34-Johnson2003]。
现象:3-7(a)中取相等数量的红色小方块,置于黄色条纹 上;同样将红色小方块置于蓝色条纹上,红色色块具有相 同的颜色边界。如果色知觉严格的由边界颜色来决定的 话,两种情况下红色方块看起来颜色应该一样。但是,可 以从图中清晰的看出,落在黄色条纹上的红块似乎受到黄 色的影响,因此显得更蓝和更暗;而落在蓝色条纹上的红 块似乎受到蓝色的影响,因此显得更亮和更黄。实验说 明,同时对比效果空间结构大于局部边界。
图3-17. Helmholtz-Kohlrausch效应的实验 数据。轮廓线是视明度与亮度的比值。 在亮度一定的情况下,视明度随着色度的 增加而增加。
在相同亮度条件下,有颜色的刺 激比无颜色刺激视明度更高。可 以用孟塞尔色卡作为样本来观察 这种效应。取两片色相值相同、 明度值都相同的色卡,其彩度是 肯定不同的。在环境不变的情况 下观察可以发现,彩度高的色卡 看起来更亮,而且这种效应的程 度同所取色卡的色相值和明度值 有关。

浅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色彩观

浅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色彩观

“以色貌色”:舞动色彩的灵翼——浅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色彩观董碧娟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08级文艺学研究生 北京 100024[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7-0143-02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为正式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通过讨论山水画的性质、功能、创作方法及目的等,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山水画的艺术特性,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

在《画山水序》中,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应目会心”、“神超理得”、“畅神”等一系列具有丰厚意蕴的美学命题,无不对山水画的性质认识、创作及审美接受提供了重要启迪。

而在这些理论命题和观点中,有一点可能并不具有特别鲜明、重大的理论意义,但如果仔细审视和推究,就会发现它能构成认识中国山水画乃至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精神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切入口。

这一点便是宗炳提出的“以色貌色”。

宗炳认为,再难以琢磨的玄理奥义和思想旨趣,我们都能通过心意去探索到,通过用心研究书册而了解到,更何况是作者亲身盘桓于山水之中,反复观览,以山水的本来之形画作画面上的山水之形,以山水的本来之色画成画面上的本来之色的山水画呢? “画象布色”、“以色貌色”,显示了宗炳对于山水画创作中色彩——这一突出的艺术表现符号的重视,继而暗含了他对山水画作品的视觉直观性、逼真性的一定要求。

然而,展开中国山水画绘画史长卷,色彩——这一重要的艺术语言并不是自始至终地活跃其中。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古代绘画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小心矜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西艺术特色、文化心理上的差异性。

一、 宗炳的设色论宗炳的设色论比较隐性地蕴含在《画山水序》一文中,但这一理论观点却具有坚固的内在逻辑支撑。

宗炳对于色彩应用的重视是对前人绘画实践的继承和总结。

秦、汉时期的壁画、帛画、漆画等无不色彩斑斓、浓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总体上也是处于“随类赋彩”的设色阶段。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1、Young-Helmholtz的三色理论1807年,杨(T.Young)和赫姆霍尔兹(H.L.F.von 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光作用于视网膜上别然能同时引起三种纤信的兴压奋,但由于光的波长特性,其中一种纤维的兴奋特别强烈。

例如,光谱长波端的光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纤维,但“红”纤维的兴奋最强烈,而有红色感觉。

中间波段的光引起“绿”纤维最强烈的兴奋,而有绿色感觉。

依同理,短波端的光引起蓝色感觉。

光刺激同时引三种纤维强烈兴奋的时候,就产生白色感觉。

当发生某一颜色感觉时,虽然一种纤维兴奋强烈,但另外两种纤维也同时兴奋,也就是有三种纤维的活动,所以每种颜色都有白光成份,即有明度感觉。

1860年赫姆霍尔兹补充杨的学说,认为光谱的不同部分引起三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兴奋。

赫给霍尔兹对这个学说作了一个图解。

图中给出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对光谱的每一波长,三种纤维都有其特有的兴奋水平,三种纤维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

“红”和“绿”纤维的兴奋引起橙黄色感觉,“绿”和“蓝”纤维的兴奋引起蓝紫色感觉。

这个学说现在通常称为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也叫做三色学说。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充分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

赫姆霍尔兹用简明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假设,使颜色实践中颜色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的解释。

他在一个世纪以前提出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预示了色度学中光谱三刺激值的思想。

现代色度学的根源立方追溯到杨-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

2、Hering的拮抗色理论赫林(E.Hering)的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做四色学说。

1878年赫林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绿,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色彩学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色彩学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色彩的大小错视 黑白的大小错视
色彩的大小错视 黑白的大小错视
色彩的大小错视 黑白的大小错视
色彩的大小错视 黑白的大小错视
明暗的大小错视
明暗的大小错视
明暗的大小错视
明暗的大小错视
明暗的大小错视
• 冷暖的大小错视
冷暖的大小错视
冷暖的大小错视
冷暖的大小错视
• 冷暖的大小错视
冷暖的大小错视
• 绿色是大自然草本的颜色,所以意味着自 然和生长,同时也是未成熟人的象征。 • 在西方,绿色意味着嫉妒和恶魔。所谓 “嫩手”是指工作缺乏经验的人。此外,绿 色一般还用来象征和平与安全。
色彩的心理现象 色彩的象征
蓝色是幸福色,表示希望。 • 在西方,蓝色表示贵族,一提到蓝的血, 就意味着名门血统,所以蓝色是身份的象征。 但是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词,“蓝色的音乐” 实质就是“悲伤的音乐”。 • 在日本,用蓝色来表示青年,青春或少年 等刚走上生活道路的一代人。
• 沉静色:纯粹的绿蓝、蓝色, 降低彩度可降低沉静性;
色彩的心理现象 色彩的情感 1. 兴奋色、沉静色
紧张感:白色、 黑色、
高彩度色;
舒适感:灰色、低彩度色;
色彩的心理现象 色彩的情感 1. 兴奋色、沉静色 华丽感:红色系列
文静、沉着感:蓝色系列
色彩的心理现象 色彩的情感 2. 活泼色与忧郁色
并列各色明者更明,暗者更暗的色调, 黑色显得更黑,白色显得更白。
• 同时对比错视规律 3)彩度对比变化
彩度高的更高,彩度低的更低。
对某色(初见色)注视片刻,迅速把 视线转移至另一色(次见色),则感到该色 变得略带先见某色的补色色味。即先看红色, 再看黄色,则黄色变为黄绿色。
色彩的大小错视 黑白的大小错视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

B
G
R
信息接收
信息加工
颜色感觉
红-绿
黑-白
黄-蓝
Y-B L R-G
颜色视觉机制示意图
第二节 颜色的分类与视觉属性 一、颜色分类 颜色可以分为非彩色和彩色 非彩色
非彩色(无色彩)是指黑、白以及从黑到白之间一系列 深浅不同的灰色所组成的一系列颜色。非彩色又称黑白系 列颜色。
一端是纯黑,另一端是纯白,中间是一系列明暗程度不同 的灰色。 纯白:该物质对于一切光线都反射,其反射率为100%;
三色学说的缺点 1、不能很好的解释色盲现象。 对于色盲现象,三色学说认为是因为人的视觉器官缺少 一种颜色纤维而造成单色盲,同时缺少三种感色纤维而造成 全色盲。如按此说法以,应该有三种色盲,分别是红色盲、 绿色盲和蓝色盲,并且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但事实上几乎所 有的红色盲同时也是绿色盲,即红绿色盲。其次,三色学说 认为,只有三种感色神经同时兴奋时,才能产生白色和灰色 的感觉,而色盲都既然缺乏一种或三种神经,他们是不可能 有白色感觉的,而事实上色盲者是能够看到白色的。再次, 按照三色学说理论,红绿色盲是因为没有感红神经纤维和感 绿神经纤维,所以由这两种神经产生的黄色的感觉也应是不 存在的,事实上,红绿色盲对黄色感觉却是正常的。 2、三色学说不能解释颜色为什么会存在补色。
下则是黑色。
白色、黑色和灰色物体对光谱各波长的反射没有选择 性,所以也称他们为中性色。
如果用颜色的三属性来说明非彩色,由于非彩色对光 的反射和吸收没有选择性,也就没有主波长,因此谈不上 色相,可称为非彩色或消色。非彩色的饱和度为0。非彩 色只能反映物体的光反射率的大小,在视觉上感受到的是 明度的变化,纯黑色的明度为0,纯白色的明度最大。人 眼是依靠明度的变化来辨别非彩色物体的。

色貌模型及其应用

色貌模型及其应用

色貌模型及其应用color appearance phenomena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s目录色貌模型.............................................. - 2 - CIECAM02色貌模型...................................... - 3 - iCAM的基本框架........................................ - 4 - 颜色校正技术.......................................... - 4 -传统的颜色校正................................................................................................................................. - 4 - 基于色貌模型的颜色校正................................................................................................................. - 5 -结论.................................................. - 5 -色貌模型及其应用【摘要】色貌模型旨在将观察条件中的因素纳入到计算中去,从而摆脱了观察条件的限制,直接计算只与人眼视觉特性相关的参数,并用这些参数来描述人体感知的颜色。

【关键词】色貌模型 CIECAM02 色貌模型 iCAM的基本框架颜色校正技术色貌模型当两个颜色的CIE三刺激值( XYZ)相同时,人的视网膜的视觉感知这两个颜色是相同的。

但两个相同的颜色,只有在周围环境、背景、样本尺寸、样本形状、样本表面特性和照明条件等都相同的观察条件下,视觉感知才是一样的(匹配的)。

色彩学 Colour Theory

色彩学  Colour Theory

色彩學講義第1章光與人眼視覺色彩產生的要素:光源、被照射物體、眼睛、大腦光(能量)->物體->眼睛->腦->視覺形成1.1 光1666年牛頓(Issac Newton 1643~1727)以三稜鏡分解太陽光,發現其由許多不同色光諸如紅、橙、黃、綠、藍、靛(indigo)、紫等等所組成。

圖1.1-1 牛頓(Sir Issac Newton 1643~1727)圖1.1-1 牛頓的色相環(1704, Book I, Part II, Plate III)Isaac Newton, Opticks: or, a treatise of the reflections, refractions, inflections and colours of light, 1704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52, based on the 4th edition, London, 1730).光是一種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具有波長(wavelength) 。

可視波長範圍380nm~780nm,此範圍內的光稱為可見光。

圖1.1-2 可見光譜380nm以下:紫外線(Ultraviolet)380nm~450nm:紫(Violet)450nm~490nm:藍(Blue)490nm~560nm:綠(Green)560nm~590nm:黃(Yellow)590nm~630nm:橙(orange)630nm~780nm:紅(red)780nm以上:紅外線(Infrared)--R. W. G. Hunt, Measuring Colour, 2d, Ellis Horwood, London, p. 22, (1992).Nm: nanometer,百萬分之一公釐(a millionth of a millimeter)或10-9公尺。

振幅:光波之高低起伏,影響彩量。

色轮?色论!(详解颜色原理)

色轮?色论!(详解颜色原理)

色轮?色论!(详解颜色原理)本文转载自大众平台《色轮?色论!(详解颜色原理)》这篇文章是好友在蓝色理想上看到推荐给我的,通俗易懂的讲述了色轮的基本原理,最宝贵的是涉及了六种常用的色彩关系,很值得一看,所以推荐到自己的博客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

在此感谢原作者。

译者的话: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还在说出“这种颜色好看,那种颜色不好看”的话时,这说明你对颜色还没有正确了解。

在我们的很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色轮的踪影,它是我们选择颜色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在本文,我们将阐述这个色轮的基本原理,使你对颜色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原文出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色轮是我们认识颜色关系的工具。

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颜色。

有时我们会认为颜色是独立的——这是蓝色,那是红色,但事实上,颜色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另外的颜色产生联系,就象音乐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坏”。

只有当与其它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者不协调。

色轮告诉我们颜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我们在本文中将阐述这一点。

将无穷的颜色简化:白色光包含了所有的可见颜色,我们看到是由紫到红之间的无穷光谱组成的可见光区域,就象你所看到的彩虹颜色。

为了在使用颜色时更加实用,人们对它进行了简化,将它们分为12 种基本的色相。

12 种颜色——记起来了吗,和你小时候第一次买彩色蜡笔时,盒子里装了那 12 只蜡笔差不多。

色轮由12 种基本的颜色组成。

首先包含的是三原色(Primary colors ),即蓝、黄、红。

原色混合产生了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 ),用二次色混合,产生了三次色( tertiary colors )。

原色是色轮中所有颜色的“父母”。

在色轮中,只有这三种颜色不是由其它颜色调合而成。

上图可以看出,三原色在色环中的位置是平均分布的。

二次色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两种三原色一半的地方(见上图)。

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调合而成的颜色。

基于色貌模型的图像颜色校正

基于色貌模型的图像颜色校正

K e r s c l rc re t n e lra p a a c d l i g o o p e r n e mo e y wo d : oo o r ci ; oo p e r n e mo e ; ma e c lr a p a a c d l o
在 一些 应用 到 颜 色 的领 域 , 印 刷 、 影 、 疗 等 如 摄 医 行业 , 都需 要真 实地 再 现原始 图像或 原始 场 景 , 各设 而 备 或媒 体之 间 的颜 色传 递一 直是 这些 领 域里 非常 关键
间时颜 色外 貌 在视 觉 上 保 持 一 致 的 问题 , 本 质 是各 其
个 颜色 空 间之 间 的转换 。
1 颜 色校 正 技 术
1 1 传 统 的颜 色校 正 .
颜色 校 正技 术 随着 色度 学 的发展 而 不断更 新 。色 度学 大致 经 历 了 3个 阶段 : 匹配 阶段 、 色 色差 阶段 和色 貌 阶段 。色 匹配 阶段 建 立 了颜 色 的基 本 表示 和测 量方 法 , 出如果 两种 颜 色 的三刺 激值 相 同 , 提 则这 两种 颜色
基 于 色貌模 型 的 图像 颜 色校 正
・ 9・ 1
基 于 色 貌 模 型 的 图像 颜 色 校 正
文 帅 , 轶珩 ,张新峰 , 蔡 卓 力
10 2 ) 00 2 ( 北京工业 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 究室 , 北京
摘要 : 近二 三 十年 来 , 色貌模 型的 飞速发 展促 使 颜 色校 正技 术从传 统 的 色度 阶段 步入 到 色貌 阶段 。针 对 颜 色校 正技 术 以及 色貌模 型和 图貌模 型 的研 究现状 进行 了综述 , 对模 型 的性 能进行 了比较 和评 价 . 并 进

色貌模型与色貌现象34页PPT

色貌模型与色貌现象34页PPT
色貌模型与色貌现象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色貌现象与色貌模型

色貌现象与色貌模型
面 介绍 几种常 见的 色貌现象 。
的 整 体 中 去 感 受 各 个 部 分 ,进 一 步 说 ,对 一 块 颜 色 的 认 识 , 与 它 存 在 的 环 境 有 关 。色 度 值 相 等 的 两 个
颜 色 在 不 同的 照 明 条 件 、 不 同 的 媒 体 、不 同 的 背 景 下 , 以及 由不 同 的 观 察 者 观 察 都 具 有 不 同 的 颜 色 感 觉 即 色 貌 。 因此 , 当观 察 条 件 不 同 时 ,在 基 于 色 度
像 的颜 色鲜 艳程 度 会随 着 光源 亮度 的 提高 而提 高 ,
状 、 面 特 性 、照 明 条件 等 都 相 同 的观 察 条 件 下 , 表 两 个 颜 色 的 视 觉 感 知 才 是 一 样 的 。换 言 之 ,一 旦将 两 个 三 刺 激 值 相 同的 颜 色 置 于 不 同 的 观 察 条 件 下 ,则 人 的 视 觉 感 知 就 会 产 生 变 化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色 貌 现 象 。 颜 色复 制过程 中 , 在 着很 多的色貌现 象 , 在 存 下
们 提 出 了 色 貌 模 型 ,希 望 通 过 色 貌 模 型 来 解 决 不 同 观 察 条 件 下 图像 色 貌 的 真 实 再 现 问 题 。
两 幅 图 像 的 香 蕉 部 位 都 是 应 用 相 同滤 色 片 的 结 果 ,
色 貌 现 —良
色貌 是指 颜色 刺激在 人 眼产生 的色彩
1 同时颜色对 比现象 .
在 同时 颜 色对 比 中 ,三 刺 激 值 相 同 的 颜 色 放 在 不 同 的颜 色 背 景 下 ,其 视 觉 感 知 效 果 会 因 背 景 颜 色
的 不 同 而 不 同 。 例 如 ,在 图 1 示 的 三 幅 图 中 ,a图 所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而另外两种相对处于抑制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

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绿”“蓝”两种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则产生红色觉;当“绿”或“蓝”神经纤维受到绿光或蓝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绿或蓝色觉。

又如:当“红”“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蓝”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黄色觉;当“红”“蓝”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蓝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绿”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晶红色觉;当“蓝”,“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蓝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红”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青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

如果三种神经纤维受三原色光等量刺激程度逐渐减小,又会产生不同明度的灰。

如果三原色光的刺激量等于零,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色光刺激,那么就产生黑色觉。

以上是由三原色光等量的刺激引起的色感,如果改变三原色光的光量和混合比例,必然引起三种神经纤维兴奋与抑制程度的差别,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

扬?赫姆霍尔兹认为三种神经纤维受到光的刺激后而产生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当每一种神经纤维受到对应的原色光刺激而处于强烈兴奋状态时,另外两种神经纤维受到此光刺激后也同时兴奋,不过兴奋的程度比较低,所以每种颜色实际上都含有一定的白光成分,即有明度的感觉。

扬?赫姆霍尔兹解释色彩视觉的理论称为三色学说,它为现代色度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三色学说仍具有解释各种颜色混合现象的理论价值。

现代色度学-第六章 图像色貌模型

现代色度学-第六章 图像色貌模型

计算步骤
(1)色彩分离
0.72180 − 0.10655⎤ ⎡ X ⎤ ⎡ A ⎤ ⎡ 0.27873 ⎢ C ⎥ = ⎢− 0.44877 0.28981 0.07716 ⎥ ⎢ Y ⎥ ⎢ 1⎥ ⎢ ⎥⎢ ⎥ ⎢C2 ⎥ ⎢ 0.08595 − 0.58999 0.50111 ⎥ ⎢ Z ⎥ ⎣ ⎦ ⎣ ⎦⎣ ⎦
图6-3. S-CIELAB模型的空间滤 波器,模拟人眼对比度敏感函数
(6-4)
1 ⎤ ⎡180 周 / 视度(cpd ) = R / ⎢ arctan( )⎥ D ⎦ ⎣ π
其中R为图像分辨率,单位:像素数/in;D观察距离, 单位:in(1 in=25.4 mm)。
(3)色差值计算
⎡ X ⎤ ⎡0.97960 − 1.53472 0.44460⎤ ⎡ A ⎤ ⎢ Y ⎥ = ⎢1.18898 0.76435 0.13512⎥ ⎢ C ⎥ ⎢ ⎥ ⎢ ⎥⎢ 1 ⎥ ⎢ Z ⎥ ⎢1.23183 1.16316 2.07841⎥ ⎢C2 ⎥ ⎣ ⎦ ⎣ ⎦⎣ ⎦
总而言之,需要对传统模型提出革命性改进,新 一代图像色貌模型要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预 测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图像及视频 色适应和色貌属性,而且能够说明勾边、扩增等色貌 现象,能够计算色差,能够应用于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range: HDR)图像再现、跨媒体颜色再现和质 量评价等。 在色貌模型研究的同时也开展着有关图像方面的 研究,包括图貌(Image Appearance)、图像差(Image Differences)即图像色差、图像质量(Image Quality Metrics)、色域映射(Tone Mapping)、HDR图像再现 (image Rendering)等。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3.1.1 颜色匹配实验
把两种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相等 的过程叫作颜色匹配 颜 色 匹 配 实 验 红、绿、蓝三原色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3.1.2 三刺激值和颜色匹配方程
• 在颜色匹配中,用于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 三种基本颜色叫做三原色。如红、绿、蓝 (R、G、B)。 • 当与待测色达到色匹配时所需要的三原色 的数量,称为三刺激值。 也用R、G、B 表示。
但视场再进一步增大颜色匹配精度的提高就不大第三章cie色度学体系42三刺激值x1010相当于红绿蓝的含量第三章cie色度学体系43第三章cie色度学体系y104410标准观察者10标准观察者第三章cie色度学体系45在色度测量与计算中要根据观察视场的大小选择cie1931或cie1964标准色度观察者数据光谱三刺激值来代表人眼的平均颜色视觉特第三章cie色度学体系46cie定量描述颜色的思路三刺激值xyz色品坐标xy唯一地确定了颜色的三个属性但不唯一对应物体的光谱性能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3.2.2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 选择三个假想三原色X、Y、Z • 对CIE1931RGB系统进行数学变换 • 使X、Y、Z三点形成的三角形完全包围光 谱轨迹 • 方法建立三条直线方程,求交点以确定X、 Y、Z三点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光谱轨迹
XYZ 的 确 定
4)连接400 nm与700 nm光谱坐标点的直 线不是光谱色,称 为紫红线 5) 从540 nm到700 nm 的光谱轨迹位于 x+y=1的直线上
0 . 9399 r 4 . 5306 g 0 . 0601 0
第三章 CIE色度学体系
X-Y直线:
r 0 . 99 g 1 0

色貌模型的发展状况

色貌模型的发展状况

色貌模型的发展状况3110102931 杨晨炜光电1103班前言CIE色度学发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期间不断在实验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英国的Hunt教授在1994年北京的访问讲学中指出, CIE色度学的发展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色匹配阶段、色差阶段和色貌阶段。

在色匹配阶段,色度学的问题是围绕着三刺激值展开的,而色差阶段则是基于CIELAB和CIELUV两个颜色空间。

它们需要在标准照明和观察条件下进行计算。

然而在现实中,颜色的观察常常在复杂的照明条件和背景中展开。

观察条件不同,即使三刺激值相同,呈现出的颜色也不相同。

这就是色貌现象。

研究色貌现象的模型就是色貌模型。

色貌模型的研究和发展使人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估,预测和处理颜色信息。

色貌现象众多颜色科学工作者通过大量视觉实验总结归纳出许多色貌现象,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视觉现象,其中主要包括:同时对比效应、Spreading效应、Crispening效应、Stevns 效应、Hunt效应、Helmholtz-Kohlrausch效应、颜色恒常性等。

定义这些色貌现象为色貌研究奠定了基础。

CIE技术委员会TC1-34对色貌模型的定义是:至少包括对相关的色貌属性如明度、彩度和色调进行预测的数学模型。

色貌模型是对基础色度学的扩展,是用来在特定观察条件下通过颜色刺激的色度量(通常指色度三刺激值)预测其色貌属性或者通过其色貌属性预测其色度量的数学转换模型。

发展历程CIELAB颜色空间由于具有明度广、彩度和色调角等感知属性量,也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色貌模型,但是很多色貌现象都无法通过CIELAB颜色空间来预测。

因此,研究者陆续提出了新的色貌模型。

包括Hunt模型、Nayatani模型、RLAB模型、LLAB模型等。

1997年,CIE技术委员会TC1-34在综合了已有色貌模型的特点之后,建立了色貌模型的统一简化版本即CIECAM97s模型,并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但是其复杂的计算与非可逆性使其推广受阻。

色貌模型CAM02综述

色貌模型CAM02综述

CIECAM02色貌模型及颜色复制的研究进展(化工103硕文凤)摘要:近二三十年来,色貌模型的飞速发展促使颜色的复制从色度阶段步入到色貌阶段。

由于传统色貌模型的局限,CIE推出了新的色貌模型CIECAM02,本文介绍了CIECAM02的优缺点,并将CIECAM02色貌模型与CIELAB的均匀性进行了比较及CIECAM02色貌模型的研究方向。

并从iCAM色貌模型,及基于光谱的颜色复制两方面进一步展望了跨媒体颜色再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IECAM02;iCAM色貌模型;光谱的颜色复制CIECAM02 Color appearance model and color copy research progressAbstract: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lor appearance models prompt the great progress of color copy from chromaticity phase step into the color stag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olor looks model, CIE introduced a new color looks model CIECAM0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IECAM02, and make a comparison of uniformity between CIECAM02 color looks model and CIELAB,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CIECAM02 color looks model. And give a further discuss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media colour emersion from iCAM color looks model to spectral color copy .The keywords: CIECAM02; iCAM Color looks model ;Spectrum color copy1 前言现代色度学是建立在CIE系统上的,而CIE系统定义了颜色感觉的三种基本要素:照明体、物体和观察者。

孟塞尔色彩理论

孟塞尔色彩理论

孟塞尔色彩理论孟塞尔色彩理论,又称色彩空间理论,是指研究如何将物体视觉特征转换成色彩属性的理论。

该理论旨在明确色彩术语的定义,以及描述光的多种特性。

孟塞尔的色彩理论建立在色彩空间中,描述三维色彩空间,表示色彩的三个属性,即红、绿、蓝复合色(RGB)。

孟塞尔色彩理论也称之为色度空间,色度就是物体的特定色彩,在三个主色彩中取值。

孟塞尔色彩理论的三个主要元素是:白光、色彩调制和色度。

色度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比例来定义色彩的特征。

白光是指一种纯净的光,它由三原色的光线组成,如红、绿、蓝三种颜色。

色彩调制是一种能够改变光的颜色的方法,比如滤色片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等。

最后,孟塞尔色彩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组合不同色调、比例和白光调整来调节物体的颜色,还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材料的色彩特性、照明照明灯效果以及人眼对色彩的感知特性等。

此外,孟塞尔色彩理论还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它可以用来精确调节色彩,提升图像的精度和真实性,使得图像更加逼真、生动、细节清晰,结果更佳。

另外,孟塞尔色彩理论还可用于计算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图像和模型数据,以及更好的计算机视觉应用。

它也可以帮助研究如何将物体外观转换为可用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信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机器视觉系统的发展。

孟塞尔色彩理论还有助于改善人机交互体验。

在使用显示器时,如果颜色设置不适当,会使显示内容失真,扰乱用户的视觉体验。

通过应用孟塞尔色彩理论,可以精确调整显示器的色彩,有效提高使用显示器的体验,让用户感受到更加舒适和自然的视觉体验。

孟塞尔色彩理论在影视行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制作人员重新调整颜色,使用好的色彩来营造更加真实的影视场景。

此外,当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在不同的显示器上播放时,也可以应用孟塞尔色彩理论来调整色彩,以达到色彩一致性和视觉和谐性,从而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视觉内容。

总结来说,孟塞尔色彩理论是研究如何将物体视觉特征转换成色彩属性的理论,它包括白光、色彩调制和色度三个元素,是人们理解色彩属性、掌握色彩技术、调节色彩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貌模型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特别是CIECAM97s模型,具有众多的参数和非线 性变换。从结构上来讲,分为正变换和逆变换两部分。正变换将一个观察条件下的 三刺激值X、Y、Z变换到色貌参数J、C、H(明度、彩度、色调)。逆变换将J、C、 H变换到另一个观察条件下的X’、Y’、Z’。下面对CIECAM97s模型作具体介绍。
17
CIECAM97s色貌模型的计算(1)
1). CIECAM97s色貌模型的观察条件
观察条件
c
Nc FLL F
平均(视场角大于4度) 0.69 1.0 0.0 1.0
1. 阈值实验方法 2. 匹配实验方法 3. 分度实验方法
3
1. 阈值实验方法
恰可察觉差(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 JND),它得到是观察者对于刺激变化量的感知性 测定刺激的恰可察觉的变化
绝对阈值(absolute threshold)表示刺激从无到 有人眼的恰可察觉性
色貌理论
第四章
1
第四章 色貌理论
前言 §1 视觉心理物理实验的分类
1. 阈值实验方法 2. 匹配实验方法 3. 分度实验方法
§2 色貌属性与色貌现象 §3 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 §4 色貌模型
1.早期的色貌模型CIECAM97s色貌模型 2. CIECAM97s色貌模型
§5 色貌模型的应用和发展
2
§1 视觉心理物理实验的分类
诱导现象会引起这个刺激在色貌上的漂移。蓝的诱导黄的。这些明显 的色漂移遵循颜色视觉的对立理论即在对比的意义上是沿着对立色的 方向漂移的。 2.色差增强现象 :当我们在看一个统一背景上的两个颜色相近的刺激 时,若背景的颜色与刺激的颜色也相近时,则感觉到两个刺激的色差 比较大。反之,若背景与刺激的色差较大,则感觉到两个刺激色差较
分度:名义分度 ,顺序分度 ,间隔分度 , 比例分度
6
§2 色貌属性与色貌现象(1)
一、色貌属性:所谓色貌,是与色刺激和材料质地有关的颜色的主观表现。色貌模
型就是对色貌属性作定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其中色貌属性包括色调、明度、视明度、 视彩度、彩度等等,其定义如下: 1.视明度(brightness):是刺激色辐射出光亮的视明度是指观察者对所观察颜色刺 激在明亮程度上的感受强度,或认为多少,过去也曾被称为主观亮度。
带下标E的项代表等能照明体, 而带下标n的项代表适应场的 刺激值, Yn是适应场刺激的 亮度, p 和a 的短波(S)和 长波(L)的形式与pM 式和aM 式相同。指数v等于1/3。a是修 正的von Kries 系数。p 描述 完全von Kries 适应的比例。 当p不等于1.0 时,为不完全适 应。
视明度是一绝对量。
2.明度(lightness):明度是指观察者对所观察颜色刺激所感知到的视明度相对于 同一照明条件下完全漫反射体视明度的比值,明度是一个相对量。
3.视彩度(colourfulness) 这是英国的Hunt教授在1977年正式提出并作出说明的概念,现在也被CIE所采用。 它是指某一颜色刺激所呈现色彩量的多少或人眼对色彩刺激的绝对响应量。一般情 况下,照度增加,物体变得更明亮。
14
1 色貌模型发展回顾
1981~1995: Nayatani模型
(Nayatani et al,Osaka Electro-Communication Univ.)
1982~1995: Hunt模型(Hunt, R.W.G. , City Univ., London)
1990~1994: RLAB模型(Fairchild et al, Munsell lab,USA)
2°视角的圆环区域。 背景(Background):从近场的边缘再向四周延伸10°视角。当近场与背景的颜
色相同时,背景常可被认为是从色元边缘开始延伸。 周边(Surround):指背景以外的区域。 适应场(Adapting Field):色元所在的整个环境,包括近场、背景和周边,从色
元边缘一直延伸到视野边缘。 如果色元是一个视场张角大于4°的区域,模型 中的有关色度量则应用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 系统; 如果色元视场张角小于4°, 则应用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
色貌的预测,分为相关色模型和非相关色模型:所谓相关色,是指呈现在复杂背景 上的颜色刺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颜色刺激大多是以相关色的形式出现。非 相关色是指孤立存在的颜色刺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边界无限的黑背景中有 一孤立颜色; 另一种指观察者整个视觉区域是均匀的单色。光源通常被认为是非相关 色。CIECAM97s是关于相关色的色貌模型。
色貌属性与色貌现象(2)
5.色调(Hue):色调是颜色的三属性之一, 该视觉属性表示所感觉 到的物体所具有的颜色特征, 如: 红、黄、绿或蓝; 或者是它们任 意两种的混合色。
6.相关色(related color):相关色是指与背景相关的颜色。 7.非相关色(unrelated color):非相关色是指与背景无关的颜色。 二、色貌现象 1.同时对比或称色诱导现象。当改变了某个颜色的背景, 同时对比或色
16
2 CIECAM97s色貌模型(2)
2).CIE-CAM97s色貌模型的计算
输入量
测试观察条件下的选用白(照明光源的白场)(adopted white): XwYwZw
测试观察条件下的背景(background):
XbYbZb
测试观察条件下的色样(sample):
XYZ
测试适应场(adapting fiels)的亮度(cd/m2) :
激(X2,Y2,Z2)的色貌相匹配,那么(X1,Y1,Z1),(X2,Y2,Z2)和它们的观察条件一起组成了一
对对应色。色适应是预测对应色的一种能力。对于一些与颜色有关的工业来说色适应是很重要的。

二、色适应变换(chromatic-adaptation transform, CAT)
通过视觉实验来获得不同观察条件下的对应色数据是有限的,所以期望有一个基于数学模型的色 适应变换来预测每个(X1,Y1,Z1)所对应的(X2,Y2,Z2)。描述色适应的数学模型我们就称为色适 应变换。我们用它来预测每个(X1,Y1,Z1)所对应的(X2,Y2,Z2)。
4.彩度(chroma) :是相对量,等于视彩度(colorfulness) 与同样照明条件下 的白色物体的视明度(brightness) 之比。
5.色饱和度(saturation):也是一种相对量,等于色刺激的视彩度 (colorfulness )与视明度(brightness) 之比。
7

以Fairchild 色适应模型为例,说明之。

11
§3 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 (3)
Fairchild 色适应模型: 第一步:从CIE 三刺激值X1Y1Z1 到初始刺激值L1M1S1。 第二步: von Kries色适应转换的修
正形式 :从L1M1S1到L1′M1′ 11
S1′。
色适应变换计算对应色流程图
小。
8
色貌属性与色貌现象(3)
3.扩散效应现象:当刺激在空间频率上增加或刺激的尺寸变小时,同时对比效应会随 之消失,替代的是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一个刺激与它周边环境在表观上的 混合。
4.Bezold - Brücke 色调漂移现象:当一个光谱色的亮度发生变化时, 感觉到它的色 调也随之产生漂移。这一想象启示我们人眼的视觉细胞对于所接收的能量与 产生的色视觉之间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处理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色适应变换,或者叫做色适应模型,不包括明度、彩度和色调等色貌属性,它仅仅提供从一个观察条
件下的三刺激值到另一个观察条件下匹配的三刺激值的变换公式。色适应变换是在大量视觉匹配实验
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后总结出的一个模拟人的视觉感知适应变换过程的数学模型。

为了更精确地模拟色适应的生理机制,色适应变换被设计为预测对三个初始锥体信号L,M,S(红、
记忆匹配(memory matching):观察者被要求 得到一种与以往他记忆中的刺激相同的匹配 例如:用记忆匹配去得到理想白、中性灰或理想的
色调如红、绿、蓝单色色调等。 用于研究色适应和色貌
5
3. 分度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量化知觉的大小,所以分度实验 中所采用的数学方法是衡量实验准确度的关 键

人眼对某一色光适应后,观察另一物体的颜色时,不能立即获得客观的颜色
印象,而带有原适应色光的补色成分,需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才会获得客观
的颜色觉,
这过程就是
色适应的过
程。
10
§3 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 (2)

在色适应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大量的“对应色”视觉数据。对应色就是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色貌匹配的两
个刺激。例如,如果在一组观察条件下的一个刺激(X1,Y1,Z1,),与另一组观察条件下的另一个刺

上一节所讨论的色貌现象可以认为是人眼视觉的二级效应,色刺激
到达人眼后的一级色貌现象应是人眼的色适应现象。

一、色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
色适应是产生色貌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建立色貌模型的核心基础。色
适应是人的视觉系统在观察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节视网膜三种锥体细胞 的相对灵敏度,以尽量保持对一定物理目标表面的颜色感知即色貌保持不变 的现象。它用于连接两个媒体和两种不同照明观察条件。
1995:
ATD模型 (Guth,USA)
1996:
LLAB模型 (Luo.M, Derby Uni. UK)
1996~1998: CIECAM97s模型(相关色、cone 响应)
15
2 CIECAM97s色貌模型(1)
1).观察视野的结构:
色元(Color Element):指2°视场张角内的区域 。 近场(Proximal Field):与色元直接相邻的区域,通常指由色元边缘向四周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