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
通信接口和数据链路控制
同步字还可以设定为两个:SYN1 和 SYN2。 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指的是控制另外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的速率。 错误控制。这是识别、记录、分类及追踪已知错误的过程;它包含解析度阶段,直 到确认顺利完成组件的修正或替换。 或者说是检测错误的一种方案, 在某些系统中 还附加有对检测出的错误进行校正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数据源重发数据或对接收的 数据进行校正来实现。 寻址。指指令如何找到存储器单元或 I/O 设备规定地址。 在链路上同时传输控制和数据信息。 连接管理 只有在满足以上六个方面,两个直联站点间的有效数据通讯才有可能。 4.数据传输的类型 异步传输。数据以字符为传输单位,字符发送时间是异步的,即后一字符的发送时 间与前一字符的发送时间无关。 时序或同步仅在每个字符的范围内是必须的, 接收 机可以在每个新字符开始是抓住再同步的机会。 同步传输。 以比特块为单位进行传输, 发送器与接收机之间通过专门的时钟线路或 把同步信号嵌入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异步传输需要至少 20%以上的开销,同步传 输效率远远比异步传输高。常用的同步传输链路控制协议 HDLC 开销为 0.6%。 5.数据传输方式 半双工(half duplex) :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 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采 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 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收/发开关实际上是由软件控制 的电子开关。当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时,在半双工方式中,输入过 程和输出过程使用同一通路。 有些计算机和显示终端之间采用半双工方式工作, 这 时, 从键盘打入的字符在发送到主机的同时就被送到终端上显示出来, 而不是用回 送的办法, 所以避免了接收过程和发送过程同时进行的情况。 目前多数终端和串行 接口都为半双工方式提供了换向能力, 也为全双工方式提供了两条独立的引脚。 在 实际使用时, 一般并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既发送又接收, 像打印机这类的单向传送 设备,半双工甚至单工就能胜任,也无需倒向。 全双工 (full duplex) : 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 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 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 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 在 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 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操作所产 生的时间延迟, 这对那些不能有时间延误的交互式应用 (例如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 十分有利。这种方式要求通讯双方均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时,需要 2 根数据线传 送数据信号。 (可能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线,以及地线) 。 6.接口标准 DTE 和 DCE 之间需要通信互连设备连接。互连设备指将 DTE、DCE 连接起来的装置, 如各种插头、插座。DTE 指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 指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 DTE── DCE,再经过 DCE──DTE 的路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题与答案全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填空题1.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5.(ARPAnet)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广播式)。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9.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导向)介质和(非导向)介质。
采用(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有线网),而不采用(非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无线网)。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11.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狭义的Internet是指由上述网络中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而成的,广义的Internet是指狭义Internet加上所有 (1) C 的网络。
Internet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2)B。
广义Internet的这种基于单一主干核心结构的弊端在于(3) D 。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讲解
校验码 编码器
发送装置
接收装置
校验码 译码器
信宿
传
输
存储器
信
道
反馈信号 控制器
反馈信号 控制器
15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反馈重发机制的分类
• 停止等待方式
发送端
1
2
2
3
ACK
NAK
ACK
接收端
1
2
2
3
16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连续工作方式 • 拉回方式
• 选择重发方式
重传 发送端 0 1 2 3 4 5 2 3 4 5 6
4.2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2.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 线路 — 链路 • 物理线路 — 数据链路
18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4.2.2 数据链路控制
• 链路管理 • 帧同步 • 流量控制 • 差错控制 • 帧的透明传输 • 寻址
数据链路层协议 — 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 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得到对方复合站的许可。
30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的平衡配置方式
31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4.4.3 HDLC的帧结构
标志字段F 地址字段A 控制字段C
(8位)
(8/16位) (8/16位)
信息字段I (长度可变)
帧校验字段FCS 标志字段F
(16/32位)
常用的检错码 • 奇偶校验码
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水平 垂直奇(偶)校验(方阵码)
• 循环冗余编码CRC 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编码方法之一
第4章-5G无线接入网和接口协议图文图文课件
图4-4 gNB逻辑节点和接口
4.2.1 NG接口
NG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规范了NG-RAN节点与不同制造商提供的核心网 AMF(Access Mobility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节点和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节点的互连,同时分离NG接口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 能。
NG接口分为NG-C接口(控制面接口)和NG-U接口(用户面接口)两部分。 从任何一个NG-RAN节点向5GC连接可能存在多个NG-C逻辑接口,然后通过 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节点选择功能确定NG-C接口。从任何一个NGRAN节点向5GC连接也可能存在多个NG-U逻辑接口。NG-U接口的选择在5GC内完成,并 由AMF发信号通知NG-RAN节点。 1.NG-U NG用户面接口(NG-U)在NG-RAN节点和UPF之间定义。NG接口的用户面协议栈如图4-5 所示。传输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层之上,GTP-U用于UDP / IP之上,以承载NG-RAN节 点和UPF之间的用户面PDU(Protocol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数据。 2.NG-C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例题[例题4-1] 对于10比特要传输的数据,如果采用海明码(Hamming code)校验,需要增加的冗余信息为比特A 3B 4C 5D 6[例题4-2]通过提高信噪比可以降低其影响的差错是A随机差错 B 突发差错 C 数据丢失差错 D 干扰差错[例题4-3]两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一个文件,有两种可行的确认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由发送端将文件分割成分组,接受端逐个地确认分组;但就整体而言,文件没有得到确认。
第二种策略是接收端不确认单个分组,而是当文件全部接收到后,对整个文件予以接受确认。
是比较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适应的场合。
10,每个帧的长度为10kb,试问:[例题4-4]已知某通信信道的误码率为5-(a)若差错为单比特错,则在该信道上传送的帧的平均出错率是多少?4.3 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数据链路层的最基本功能是向该层用户提供_____、______的数据传输基本服务。
2.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前向纠错机制FEC和_______。
3.BSC和HDLC都是数据链路层封装帧的协议,BSC是面向______的协议。
HDLC是面向的协议;若使用BSC协议,字符串“A DLE STX B C DLE DLE DLE ETB”在透明传输时的字符输出串是______;若使用HDLC协议,11001011111001011111101在透明传输时的二进制输出串是______。
4.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其中,______是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______ 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______,是码字中信息比特所占的比例。
5. ______是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传输______的指标,可定义为二进制比特在通信系统传输时被传错的概率。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低于______。
6.所谓差错就是在数据通信中,数据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存在______ 的现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本文所有的习题均来自教师上课布置的题目和书上,答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1.术语解释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以一个你所熟悉的因特网应用为例,说明你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请分别举出一个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5.何为计算机网络的二级子网结构?请说明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6.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图。
7.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8.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解释下列术语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封装数据解封装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C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属于 OSI 模型的功能。
BA.网络层 B.表示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4.O SI 参考模型包括哪 7 层?5.同一台计算机之间相邻层如何通信?6.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如何通信?7.简述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8.简述数据发送方封装的过程。
9.O SI 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数据单元分别是什么?10.在 TCP/IP协议中各层有哪些主要协议?11.试说明层次、协议、服务和接口的关系12.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13.试比较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2.81.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解析: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就相当于生活中的电话系统和普通邮政系统所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知识点1、局域网的定义:是一个允许很多彼此独立计算机在适当的区域内、以适当的传输速率直接进行沟通的数据通信系统。
2、局域网的特点:1)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小;2)通信速率较高;3)传输延时小,误码率低;4)局域网通常为一个单位所有,是专用网络,便于管理;5)便于安装和维护,可靠性高;6)影响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因素是传输介质、拓扑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7)如果采用宽带局域网,则可以实现对数据、语音和图像的综合传输;在基带网上,采用一定的技术,也有可能实现语音和静态图像的综合传输,可以为办公自动化提供数据传输上的支持;8)协议简单,结构灵活、建网成本低,周期短。
3、在中小型局域网中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和环型拓扑结构三种。
4、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由三层协议构成,即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5、媒体访问控制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层这两层相当于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6、在一个系统中,上下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服务访问点(SAP)来定义接口。
7、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的LLC子层的顶部有多个L LC服务访问点(LSAP),为OSI高层提供接口端。
8、媒体访问控制服务访问点(MSAP)向LLC实体提供单个接口端;PSAP(物理访问控制点)向MAC实体提供单个接口端9、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的顶部有多个网间服务访问点(NSAP),为传输层提供接口端。
10、IEEE802委员会现有13个分委员会。
11、IEEE802.1—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联,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
12、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
这是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局域网MAC子层的接口。
13、IEEE802.3—CSMA/CD。
定义CSMA/CD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
14、IEEE802.4—令牌总线网。
定义令牌传递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
第4章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规范
信息 保留 L2CAP包的延续 L2CAP分组起始位 链路管理协议
链路控制器( LC )作为一个基带执行实体,实施对ACL 报文头的 FLOW位的管理。当不再在ACL链路上进行L2CAP通信时, 该位通常设置 为0(停止发送)。而发送FLOW位设置为1的L2CAP分组则意味着重新开始 接收L2CAP分组流。参见“基带规范”详细描述。
CID的指定与特定设备有关,一台设备可以独立于其他设备指定CID (如果它不使用在下表列出的保留CID的话)。这样,即使通过连接到一个本 地设备的多个远程设备, 将同一CID值指定给(远程)信道端,本地设备仍然 能够将远端CID与每一不同的远程设备联系起来。
表4.2 CID定义
6
重庆金瓯科技
4 数据分组格式
4.1 面向连接的信道 4.2 无连接数据信道
5 信号发送
5.1 指令拒绝(代码0x01) 5.2 连接请求(代码 0x02) 5.3 连接应答(代码0x03)
1
重庆金瓯科技
2
5.4 配置请求(代码0x04) 5.5 配置应答(代码0x05) 5.6 断开请求(代码0x06) 5.7 断开应答(代码0x07) 5.8 回应请求(代码 0x08) 5.9 回应应答(代码0x09) 5.10 信息请求(代码0x0A) 5.11 信息应答(代码0x0B)
1.2 假设 协议基于下列假设为依据而设计:
5
重庆金瓯科技
6
● 使用链路管理器协议在两单元间建立ACL链路。基带提供数据分组的有 序传输, 但也可能有个别分组损坏或重复。任两台设备之间只会有一 条ACL链路。
● 基带通常提供全双工信道。但这并不是说所有L2CAP 通信都是双向的。 多点传送和单向通信(例如,视频)并不要求双工信道。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第4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通信与⽹络_第4章习题答案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01局域⽹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四个⽅⾯的技术特性,请简述之。
答:局域⽹技术⼀经提出便得到了⼴泛应⽤,各计算机和⽹络设备⽣产⼚商纷纷提出⾃⼰的局域⽹标准,试图抢占和垄断局域⽹市场。
因此,局域⽹标准⼀度呈现出特有的多样性。
局域⽹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局域⽹的四个技术特性:(1)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指⽤于连接⽹络设备的介质类型,常⽤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及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线传输媒体。
⽬前⼴泛应⽤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
随着⽆线局域⽹的⼴泛应⽤,⽆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
(2)传输技术传输技术指借助传输媒体进⾏数据通信的技术,常⽤的有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
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以及复⽤技术等,属于物理层研究的范畴。
(3)⽹络拓扑⽹络拓扑指组⽹时计算机和通信线缆连接的物理结构和形状。
常⽤的有星形、总线形和环形。
不同的⽹络拓扑需要采⽤不同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式。
(4)媒体访问控制⽅法访问控制⽅法指多台计算机对传输媒体的访问控制⽅法,这⾥的访问,是指通过传输媒体发送和接收数据。
常⽤的有随机争⽤、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等访问控制⽅法。
⽬前局域⽹中⼴泛采⽤的是⼀种受控的随机争⽤⽅法,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冲突检测(CSMA/CD)⽅法。
4.02逻辑链路控制(LLC)⼦层有何作⽤?为什么在⽬前的以太⽹⽹卡中没有LLC⼦层的功能?答:在局域⽹发展的早期,有多种类型的局域⽹,如802.4令牌总线⽹、802.5令牌环⽹等。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标准,IEEE 802委员会在局域⽹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两个⼦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层和媒体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层。
与接⼊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放在MAC⼦层,⽽与传输媒体⽆关的链路控制部分放在LLC⼦层。
这样可以通过LLC⼦层来屏蔽底层传输媒体和访问控制⽅法的异构性,实现多种类型局域⽹之间的互操作。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P421.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答: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的应用,使得Internet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物联网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宽带城域网是以IP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5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5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7.长度8B与536B的应用层数据通过传输层时加上了20B的TCP报头,通过网络层时加上60B的IP分组头,通过数据链路层时加上了18B的Ethernet帧头和帧尾。
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知识点在:P33)解:长度为8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8/(8+20+60+18)×100%=8/106×100%=7.55%长度为536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536/(536+20+60+18)×100%=536/634×100%=84.54%8.计算发送延时与传播延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第四章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第4章-5G无线接入网和接口协议图文图文课件
处理功能;狭义上,基于实际设备的实现,DU仅负责基带处理功能, 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单元)负责射频处理功能,DU和RRU之间通过 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无线协议接口)或eCPRI(enhance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增强通用无线协议接口)相连。
5G移动通信技术
CONTENTS 第四章
5G无线接入网和接口协议 5G无线接入网整体架构和节点 接口协议和功能 无线协议架构 无线接入架构中的几个典型流程
【本章内容】 无线接入网是移动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各种
接口用来实现接入网中不同功能单元之间以及接入网和核 心网之间的数据处理与交互。5G无线接入网的根本特征是 CU和DU分离,通过CU和DU在物理位置上的灵活部署来实现 不同的业务功能。5G的接入网除了有空中接口、和核心网 之间的接口、基站之间的接口之外,还新增了F1接口和E1 接口。本章还介绍了5G的无线协议架构和5G几个独有的业 务信令流程,比如F1接口启动等。
核桃AI
4
5G无线接入网和接口协议
4.1 5G无线接入网整体架构和节点
核桃AI
4.1.1 基本架构和节点功能 5G RAN是5G的无线接入网,简称NG-RAN,全称New Radio Access TechnoG RAN,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4-1 所示。
对于NG-RAN,由gNB-CU和gNB-DU组成的gNB的NG和Xn-C接口(gNB和gNB之间的接 口的控制面)终止于gNB-CU;gNB-CU和连接的gNB-DU仅对其他gNB可见,而5GC仅对 gNB可见。 gNB包括以下功能: ·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无线承载控制,无线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上行链 路和下行链路中UE的动态资源分配及调度; · IP报头压缩,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保护; · 在UE提供的信息不能确定到AMF的路由时,为UE在UE附着的时候选择AMF; · 将用户面数据路由到UPF; · 提供控制面信息向AMF的路由; 核桃AI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第1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A 2. C 3. D 4. C 5. D 6.A 7.B 8.B 9.B 10.B11.A 12.A 13.D 14.A 15.A 16.C 17.A 18.B 二、填空题1.环型,星型2.局域网(或LAN),广域网(或MAN)3.通信4.网际层5.逻辑链路控制(或LLC),介质访问控制(或MAC)6.UDP,TCP 7.频带(宽带)三、问答题1.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以共享资源为主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广泛应用和发展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将一台主计算机(Host)经通信线路与若干个地理上分散的终端Terminal相连。
主计算机一般称为主机,它具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而所有的终端设备均无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通信软件的控制下,每个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分时轮流地使用主机系统的资源。
这种系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随着所连远程终端数目的增加,主机的负荷加重,系统效率下降。
第二,线路利用率低,费用也较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把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分开的工作方式,主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而在主机和通信线路之间设置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负责处理网络中数据通信、传输和控制。
它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的主机和终端的接口节点,另一方面又担负通信子网中的报文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任务,从而将源主机的报文准确地发送到目的主机。
3)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将若干个联机系统中的主机互联,为用户提供服务,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它和第一代网络的区别在于多个主机都具有自主处理能力,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 的前身ARPA 网。
2.计算机网络种类很多,性能各有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远程网),城域网(市域网),局域网(本地网);. 根据通信子网的信道类型可分为点到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按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等;.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又可分为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形型、网状型网络、混合型、全连型和不规则型网络;.创浣橹史治氏摺⑼岬缋隆⒐庀恕⑽尴吆臀佬峭龋?. 按照带宽分为基带网络和宽带网络;.按配置可分为同类网、单服务器网和混合网;.按对数据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布式、集中式网络系统;.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网络使用环境可分成校园网、内部网、外部网和全球网等;.按网络组件的关系可分为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4章
帧中继网络
– 体系结构 – 用户数据传输 – 呼叫控制
3 Chapter 4 Frame Relay
分组交换网络
基本技术与20世纪70年代网络采用的技术基 本上是相同的
实现长途数据通信少数有效的技术之一 帧中继和ATM是分组交换方式的变种 被直接应用到了因特网上 优点:
第二部分 高速网络
简要论述一些高速网络技术(包括 广域网技术和局域网技术),这些技术 是构成当代信息网络的基础。
第4章:帧中继 第5章:异步转移模式 第6章:高速局域网
1 Chapter 4 Frame Relay
第4章
帧中继
2 Chapter 4 Frame Relay
内容介绍
分组交换网络
19 Chapter 4 Frame Relay
帧中继网络的背景(续)
设计目的是消除X.25加于端用户系统和分组 交换网上的很多额外开销 – 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发生在第2层而非第 3层,因此省去了整个一层的处理 – 没有逐跳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 呼叫控制信令在一个单独的逻辑链接上与 用户数据分开传送(带外信令)
可以实现数据率的转换 在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分组仍然被接收,
但是它交付时延会增加(电路交换网中 一些呼叫会被阻塞) 可以使用优先级
9 Chapter 4 Frame Relay
与电路交换相比的缺点
一个分组通过每个分组交换网结点时会 产生额外的时延(传输、处理和排队时 延)
抖动: 分组时延的变化,某些实时应用 不希望存在抖动
28 Chapter 4 Frame Relay
帧中继呼叫控制
数据传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一个逻辑连接,并且 给这个连接分配一个唯一的DLCI
第4章TCPIP协议
主机A
主机B
IP 数据
IP 数据
Eth.IP 数据 Eth. PPPIP 数据 PPP
Eth.IP 数据 Eth.
图1.3 提供给IP的PPP服务和以太网服务
4.3 TCP/IP协议集
1.地址解析协议ARP
IP网络数据包能够在网络中正常传输,都需使用网络介质 访问控制子层的MAC地址,通过这种物理地址来确定发送的目 的地。因此需要通过ARP和RARP协议来动态发现48位的二进 制MAC地址。在TCP/IP网络中,网络接口层主要采用以太网技 术,以太网技术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具有网络广播的能力,通过 发送带有ARP广播请求的网络数据,当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可 以收到这个请求时,便根据ARP协议解析来获取对方主机IP对 应的MAC地址,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带有MAC地址的源主机, 最终完成在物理网中传输逻辑数据的目的。
A类:~126.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B类:~191.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C类:~223.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目前作为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不作为Internet公有IP地址 的使用范围如下:
A类:~10.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传输层是通信子网和高层之间的接口层,其任务是根据 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而经济的 方式,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传输层之间) 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传输 层协议负责可靠或不可靠地传输数据。在这一层,信息的传 送单位是报文。该层主要采用TCP、UDP和SPX等传输协议。
在使用IP地址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是不能作为主 机的IP地址的,但是这些特殊地址可以出现在网络数据包中, 如表所示。
计算机通信网 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改
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
同步通信方式要比异步通信方式复杂,它是以固定的时 钟节 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因此在一个串行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 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同步)的。接收端为了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 正确地区分一个个信号码元,必须具有与发送端一致的时钟信号。 在同步通信方式中,发送的数据一般以组(Block)或帧(Frame)为单 位。通常一组(或帧)数据包含多个字符代码或多个比特,在其前、 后分别加上控制字段和校验字段,如图4.1.4所示。
1)点-点链路 在点-点链路中,发送信息或命令的站常称为主站 (Primary,可简写成P),接收信息和命令而发出确认信 息或响应的站称为从站(Secondary,可简写成S);兼有 主、从站功能,可发送命令或响应的站称为复合站。
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
2) 多点链路 在多点链路中,往往有一站为控制站,主管数据 链路的信息流,并处理链路上出现的不可恢复的差错 情况;其余各站则为受控站。多点链路早先用于面向 终端的计算机系统,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现 已广泛用于计算机局域网、无线分组网和卫星分组网。
1)正常情况
所谓正常情况,是指在传输过程中,任何帧都不 会出错或被丢失,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如图4.4.1所示, 主机A将原文送到节点A,以数据帧格式通过数据电路 传到节点B。节点B收到数据帧后,经验证无误,应立 即执行下列操作:
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
(1) 把数据帧送往主机B。
(2) 向节点A回送一个应答帧(ACK)确认。
所 组 成 , 如 图 4.1.1 所 示 。 在 ITU 的 系 列 建 议 中 , 数 据 终 端 设 备
(DTE)泛指智能终端(各类计算机系统、服务器)或简单终端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1 c6 c4 c2 S2 c6 c3 c1 S c c c 3 6 3 0
(4.13)
4.5.2 海明码
在发送端的信息位c6、c5、c4和c3的值取决于输入 数据,是随机的,而校验位c2、c1、c0则根据信息位的 值按校验位关系式确定。若编成的码组中无差错,那 么校验位应使式(4.13)中的S1、S2、S3值均为0,可得:
式中,D为每帧数据信息的比特数,H为控制信息的 比特数,C为数据传输速率,T为定时器的超时值,P为 有故障的概率。
4.4.1 停止-等待协议
3.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图 4.2.2停止-等待协议(半双工传输方式) 基本的收发过程
4.4.1 停止-等待协议
停等协议特点 优点:简单 缺点:等待时间长
4.1 数据通信系统
异步传输:无需在收发两端实行比特专门同 步,但要在发送分组的首尾加起止信号,一 同传送。 缺点: 附加开销大 当噪声干扰起止信号时,可能会失去有用信 息;
4.1 数据通信系统
2. 同步传输
同 步
接收端要按发送端所发送的每个码元的
重复频率和起止时间接收数据。
传送的一帧数据 1字节字符 帧起始同 空白字符 步字符 1 0 1 1 0 0 1 0 帧内容 帧终止字 空白字符 符
0 c6 c5 c2 0 c6 c5 c1 0 c c c 6 4 0
(4.14)
4.5.2 海明码
上式经移项后,可求出校验位生成式:
c2 c6 c5 c4 c1 c6 c5 c3 c c c c 0 6 4 3
4.5.2 海明码
若要求用r个校验位构造出r个校验关系式来指出 一位出错码的n种可能的位置,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2r≥n+1, 即 2r≥k + r + 1 (4.12) 现以k=4为例来说明海明码的构造方法。如要满足 不等式(4.12),则有r≥3。如取r=3,则n=k+r=7,常记 作(n,k)。 现以 c6c5c4…c0 表示例中的7个码元,用S1 、S2 、S3 表示三个校验关系式中的校正因子,则海明码中S1、 S2、S3的值与出错码位置的对应关系如表4.5.1所示(也 可定成另一种对应关系,不会影响其一般性)。
4.1.1 物理链路的基本结构
4.3.1 物理链路的基本结构
物理链路的基本结构:点点链路和多点链路。
图 4.1.2 物理链路的结构
4.1.2 数据链路控制的功能
帧同步 寻址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识别 透明传输 链路管理
4.4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机理与分析
4.4.1 停止-等待协议
(1)当接收端的节点B收到的N(S)与本身的 V(R)不等,表明序号有错,那么也可以采用回 送一否认帧(NAK),表明收到的帧有误。加了 这点功能,标志着通信协议已有了变化,这种 处理称之为“负证实”。
4.4.1 停止-等待协议
(2)同样,可将半双工数据链路推广为全双工通信 工作方式,亦即节点A、B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帧、确 认帧或否认帧等。于是,收、发双方均需各自设置 V(S)和V(R)。在传输的数据帧中应有N(S)与N(R)两个 值,分别取自V(S)与V(R)。由于在数据帧中可通过N(R) 传送确认信息,这种方式称捎带(piggybacking)确认 (在上列程序中已用到),其中N(R)值告诉发送方,表 明[N(R)-1]及以前的序号的帧已正确地被接收到, 期望对方发送的帧号为N(R),而N(S)为本方发送的数 据帧序号。
(4.15)
例如,对于一段信息1000,按式(4.15)校验位生成 式可得: c2=1, c1=1, c0=1,于是发送端发送的码字 是1000111。
4.5.2 海明码
假如在接收端收到码字0000111,按以上校正因 子的计算式(4.13)可得:S1=1,S2=1,S3=1,三个校正 因子不全为0,说明码字有错,错误位置为 S=S1S2S3=111=7,即信息位c6有错。将c6上的0变为1, 即可纠正错误。最后去掉校验位,得到正确信息为 1000。
4.4.1 停止-等待协议 1 停止-等待协议的特征描述
图 4.2.1 停止-等待协议的通信过程
4.4.1 停止-等待协议
(1) 正常情况 (2) 非常情况
4.4.1 停止-等待协议
A
DATA0 ACK 时 间 DATA1 ACK (1)正常情况 重传
B
A
DATA0 NAK DATA0 ACK
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
4.1 数据通信系统
4.2 数据通信接口特性
4.3 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概念
4.4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机理与分析 4.5 差错控制 4.6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
第4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据的传输方式;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差错技术。
4.1 数据通信系统
同步传输:要求收发两端比特、帧同步。 特点: 附加开销较异步方式少许多。 误码造成同步信号丢失后,将可能失去整个 用户数据。
4.1 数据通信系统
4.1.3 传输代码 由数据终端设备发出的数据信息一般都是字母、 数字或符号的组合。为了传递这些信息,首先需将 这些字母、数字或符号用二进制数“0”或“1”的组 合,即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在OSI参考模型上位于表 示层)。
两设备间接线的数目。连接器一般都是插接式的。
4.2 数据通信接口特性
4.2.2 电气特性 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根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 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电气特性描述了通信接口的发信器(驱动器)、 接收器的电气连接方法及其电气参数,如信号电 压(或电流)、信号源、负载阻抗等。
4.2 数据通信接口特性
4.1 数据通信系统
4.1.1 通信方式 当数据通信在点对点之间进行时,按照信息的传 输方向,其通信方式有3种。 (1)单工通信(Simplex) 单工通信中传输的信息始终是一个方向。单工通 信只需要一条信道。 例如:广播网、寻呼网
4.1.1 通信方式
(2)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 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时双向 发送。 例如: 无线对讲机 采用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机制的以太网(Ethernet)
4.1 数据通信系统
计算机系统 (DTE) 服务器 (DTE) (DCE) 通信 接口 (DCE) 通信 接口
传输介质
主机
通信 控制器
数据 电路 终接 设备
传输 信道 数据电路 数据链路
数据 电路 终接 设备
通信 控制器
服 务 器
图4.1.1 传统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1.DTE、DCE 2.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
奇偶校验码简单实用,但检错能力有限,一般只 能检出奇数个出错码元,不适宜检测突发性差错。
4.5.2 海明码
海明码是由R.Hamming在1950年提出的一种特殊 的线性分组码,它可以纠正1位出错的比特。其基本编 码规则是:若码长为n,信息位为k,则附加r位冗余信 息(也称监督位或校验位),其中每个校验位与某几个特 定的信息位构成偶校验的关系。
4.5.1 奇偶校验码
例如,ASCII 码字中大写字母A的二进制7比特为 1000001(左为D7,右为D1),1的个数为偶数,因此为 确保加入校验位D8后的码字所含总的“1”应为偶数, 则校验位D8必为0。
4.5.1 奇偶校验码
奇校验码 奇校验码的校验规则是:加入校验位后的码字 所包含的总的“1”的个数为奇数,即 D1D2D3…D7D8=1 如仍将上例说明,为确保加入校验位D8后的码 字所含总的“1”应为奇数,则校验位D8必为1。
A-B传输方向 (c) A B-A传输方向 B
图4.1.2 三种基本通信方式 (a)单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全双工通信
4.1 数据通信系统
4.1.2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1. 异步传输 每个字符在传输时都前后分别加上起始位和结束 位,以表示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起始位为“0”, 结束位为“1”,结束位的长度可以为1位、1.5位或2位。
4.4.1 停止-等待协议
(3)在程序设计中,我们还应当考虑发送端在发完 数据帧后,必须在其发送缓冲区内保留该数据帧的内 容,以便在出现差错时可重发;只有在收到对方发来 的ACK后,才能将其清除。 这种方法采用接收端检错、发送端执行重发的控 制体系,常称之为自动请求重发(ARQ)。
4.4.2 滑动窗口的流量控制方法
B
出 错
A
DATA0
B
丢失 超时 DATA0 ACK 超 时
A
DATA0 ACK 丢失 DATA0 ACK
B
重传
重传
丢 弃
(2)帧校验错误
(3)数据帧丢失
(4)确认帧丢失
4.4.1 停止-等待协议
2. 停止-等待协议的定量分析
信道利用率为
U0 D 1 (1 P) H D 1 CT ( H D)
[例4-1]在一个广域网上传送数据,设数据帧为1096比特, 数据速率为64kbit/s,链路长度为2000km。试求停止-等 待协议的归一化吞吐量ρs与连续ARQ协议的归一化吞吐 量ρc
4.4.4 选择重传ARQ协议
选择重传ARQ协议
4.5 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控制方法 差错控制是采用可靠、有效的编码以减少或消 除计算机通信系统中传输差错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提高传输质量。
1. 滑动窗口的概念
4.4.3 滑动窗口的概念图
4.4.2 滑动窗口的流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