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走月亮》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4507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e.png)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一次关于月夜的观察活动,可以是散步、赏月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月夜的美,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为写作提供素材。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与家人分享祖孙间的感人故事,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可以是一段对话、一个拥抱或一次家庭活动,将这种情感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导入新课,如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月夜的美妙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2.教师展示一张月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学生对月夜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月夜里有过哪些美好的回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教师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亲情、友情、师生情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月夜”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巩固课堂所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珍视亲情,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在认知发展方面,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依赖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方面,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大自然、家庭等主题有着较高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视亲情的价值观。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6054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词语: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
(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⑵、“读一读,写一写”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
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2859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0.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精选7篇《走月亮》课文教学反思篇一本周,我进行了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二课《走月亮》的教学,现基于“五步十问”的方法,本节课主要从课后反思两问进行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两问1、课堂上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2、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做一定调整?《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围绕本课教育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握。
《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
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组织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进行比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能组织成员采用读文、找句段勾画,互相讨论。
3、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也真。
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
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
这一读一说,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
《走月亮》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走月亮》小学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5594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2.png)
《走月亮》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走月亮》教案一、教材分析《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的情景,语言优美,充满诗意,表达了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感受到的浓浓的亲情以及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课文中多次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把小水塘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清澈以及倒映着月亮的美妙景象。
还有“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种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语势,描绘出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能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一段话描述某个场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好意境,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如文中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月光下的景色,从而烘托出亲情的美好。
例如,在课文中作者写“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不仅描写了月下的溪水、鹅卵石、小水塘等景物,还通过“抱着”这一拟人手法,让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出“我”在阿妈身边那种幸福的感觉。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融合在一起描写月光下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e9b1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a.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优秀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语文教案(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月亮》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课件出示3)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较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e33bc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月亮走我也走学生们从小就是听着月亮的故事、童谣、歌曲长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亲切的形象,他们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退想。
本课月亮走我也走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5课月亮走我也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月亮走我也走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
本课绘画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让学生将自己融入进去,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
由于教学内容月亮走我也走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经验,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作业效果颇佳。
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设计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谈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以达到交流情感、想法,启发、开拓思路,引导他们想象,激发表现欲望的目的。
教师在课前要查找资料,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歌曲。
在教学中虽然对形、色不作更高的要求,但还是要将这些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极具情意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激情入境——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交流评述在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录音播放学生熟知的有关月亮的童谣或歌曲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从而为交流讨论、启发构思作准备。
在启发构思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注意到个人与月亮可能存在或是甚至假定的关联,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地交流、互相启发。
欣赏感受活动中,借助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拓宽学生的思路,并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学生的表现活动采用自主方式,让他们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
本课可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走月亮》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走月亮》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dbb6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3.png)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走月亮》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诗意。
2. 能够理解和解释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和情感。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诗歌《走月亮》。
2.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和实物道具,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首与月亮相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2. 教师介绍本课的诗歌《走月亮》。
步骤二:朗读课文1. 教师朗读课文,《走月亮》。
2. 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生跟读课文,进行音调练习。
步骤三:理解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诗歌描写的对象和功能。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表达自己的理解。
步骤四:学习词语和句子1. 教师呈现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朗读和理解。
2. 学生跟读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步骤五:情感体验1. 教师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对月亮的感受。
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解释和情感体验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月亮教案(精选5篇
![走月亮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fe0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5.png)
走月亮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文。
该文节选自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集《月亮地》,描述了作者与母亲在乡村的夜晚漫步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所感受到的亲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亲情的美好。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晚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在夜晚散步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和亲情。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例,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走月亮”场景。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走月亮”场景,并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走月亮2. 生字词:明月、散步、静谧、皎洁、慈祥、欢声笑语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与家人的美好时光”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一幅夜晚景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一起散步,观察夜晚的景色,感受亲情的美好,并将所见所感写成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走月亮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走月亮 教学教案(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8a6a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2.png)
2 走月亮【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文中的月夜美景,引导学生赞美家乡,体验民俗的文化情怀。
语言运用:通过重点段落和经典语句,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勾画优美生动的语句,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体和语言:《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注结构:本文以“走”为线索,写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联想,带给读者诗情画意般的感受。
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一咏三叹,让画面有了流动感。
关注文本特色:作者调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鼻闻、心想,把一幅幅画面呈现给读者。
课文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穿插,富有画面感。
课文饱含深情,文字让人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重点)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新课读古诗《古朗月行》(出示课件3),过渡: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走月亮”,(板书课题)什么是“走月亮”呢?(出示课件4)“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认真朗读课文,随文画出容易读错的字。
《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
![《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8672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9.png)
《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走月亮》,主要围绕第一章节“月色下的漫步”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描绘月亮的形状、颜色及动态;分析作者通过观察月亮得到的感悟;学习用优美的词语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月亮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一章节的词语运用和句子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表达自己对月亮的观察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月夜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第一章节,讲解词语和句子的运用。
(3)结合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月亮的特点,并进行课堂讨论。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画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关于月亮的描述,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子。
(2)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关于月亮的描述,要求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第一章节“月色下的漫步”2. 重点词语和句子:(1)形状:弯弯的、圆圆的(2)颜色:金黄、银白(3)动态:慢慢升起、悄悄落下3. 学生画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亮”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特点,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例文:夜晚,我独自一人走在公园的小路上,抬头望着天空中的月亮。
月亮弯弯的,像一只小船漂浮在夜空中。
月光洒在大地上,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纱。
2023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95160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a.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走月亮》教学设计篇一最近,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波先生主编的“琥珀美文丛书”,云南的儿童文学作家吴然的《走月亮》列为“乡土篇”出版读了吴然这部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散文集,感受到主编在编辑出版这套“美文丛书”的良苦用心。
那就是要在众多的儿童读物中,通过美文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儿读者,从而塑造孩子们美的心灵。
吴然的《走月亮》就是一本审美价值较高的儿童文学品。
吴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几十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直到今天,他仍童心未泯,责任不减。
他始终以一种美好、善良的心态去审视他创作的题材,用孩子那种天真清纯的目光去关注周围的一切。
吴然的创作天地,是一个无不充溢着美的童趣世界,吴然的儿童散文,也可谓真正的儿童美文。
因此,他的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作品奖,宋庆龄、冰心儿童文学奖。
去年他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天使的花房》在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后,作为云南省的礼物,赠送给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活动中的中外嘉宾。
《走月亮》是吴然创作的儿童散文的一个精选本,是作者儿童文学中美文中的美文,入选“琥珀美文丛书”当之无愧。
《走月亮》是一本写云南之美的儿童散文。
作为云南人的吴然,对故乡、对云南爱得很深。
他的儿童散文,几乎都取材于这片土地。
50年前,著名诗人徐迟一踏上这片土地,就用“神奇、美丽、富”6个字来抒发他的感慨。
吴然的《走月亮》,用一根很美的彩线,牵引着小读者的目光,漫游在这片大地上,让他们从作品的形象中,去感受“神奇、美丽、丰富”的内蕴,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可以说,云南的美,走进吴然的散文;吴然又用美文,让云南的美走进孩子们的视野和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4288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c.png)
小学语文《走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新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月夜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夜美景及作者的情感。
2、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月夜美景的图片、音频等)2、课文朗读音频3、新字词卡片4、学生预习课文,尝试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月夜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所见所感,激发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引出课题《走月亮》,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月夜下走月亮?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检查预习:出示新字词卡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纠正读音,强调字形。
3、概括大意: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1、分段朗读:分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段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重点句段分析:选取文中描写月夜美景和作者情感的关键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月夜的宁静与美好。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与家人在月夜下走月亮时的感受,体会亲情的温暖和幸福。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1、想象创作: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与家人也在月夜下散步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或画笔描绘出来。
《走月亮》教案(
![《走月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2e2b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9.png)
《走月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月亮》,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分析及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绘的美丽月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句子结构,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句子。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句子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结合课后习题,教师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答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走月亮》2. 生字词: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标注拼音和解释。
3. 句子分析:板书典型句子,标注修辞手法。
4. 课后习题:列出课后习题,提示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月夜的短文。
2. 答案:(1)略。
(2)例:课文中的比喻句:“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田野上。
”表达了月光的柔和和宁静。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月亮,尝试用所学知识描绘月夜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句子分析中修辞手法的讲解。
第一单元第二课《走月亮》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走月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e311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5.png)
(1)课文情感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与阿妈之间深厚的亲情,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情感。
(2)课文结构的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入手,逐步理解课文结构。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更加关注沉默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让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
第一单元第二课《走月亮》教案
一、教学内容
《走月亮》教案,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走月亮》的主题思想,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描绘月夜美景的细腻笔触,感受作者与阿妈之间深厚的亲情。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学习生字词:阿妈、月色、走、大道、灰白色、鹅卵石、抱、庄稼、河流、新鲜、山草、野花。
(3)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举例:
-在讲解课文情感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在月夜中想起阿妈?他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感悟亲情。
-针对课文结构的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生字词,如“阿妈、月色、走、大道、灰白色、鹅卵石”等。这些词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应重点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走月亮》所描绘的月夜美景,体会作者与阿妈之间浓厚的亲情。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走月亮》教案(精选
![《走月亮》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ea13b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5.png)
《走月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走月亮》一文。
该文为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我国一个美丽的夜晚,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走月亮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夜晚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例句,进行分析讲解,指导学生运用到写作中。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走月亮》2. 生字词:静谧、潺潺、陶醉、温馨等。
3. 课文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以“我的夜晚”为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夜晚夜晚,月亮挂在天空中,如同一轮银盘。
月光洒在大地上,静谧而祥和。
我走在夜晚的街道上,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写作技巧的运用上仍需加强练习。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月亮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月亮和六便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走月亮课文原文及教学教案
![走月亮课文原文及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e6d3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b.pn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掌握了课文内容。课后反思如下:
1.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夜晚,实地走月亮,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5.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走月亮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感悟自然之美。
6.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讲解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7.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描绘自己心中的自然景色。
六、板书设计
1.课文标题:走月亮
2.课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引子-主体-结尾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美好情感;
(2)通过课堂讨论、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态度;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
(1)认真反思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6.对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是否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1.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环节。在《走月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准备相关教具,如课文录音、PPT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夜晚走月亮的美好氛围。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地走月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走月亮》教案
![《走月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6613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c.png)
《走月亮》教案《走月亮》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走月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月亮》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认真看过晚上陪伴我们的月亮吗?听一段体现月夜静谧的音乐,放朦胧的月景图。
师:让我们把耳朵、眼睛、鼻子和心都唤醒,带着它们去月光下散散步。
板书课题:《走月亮》评价课题读法,重新试读。
(轻而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打开课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感受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三、再读课文,研读重点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生:晚上。
师: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生:很安静。
师谁再来读,接着读。
师:还没读过书的请举手。
请你读。
生读: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挺好!谁还想读?师:读得有点急。
“柔和”的月光是什么样的?谁能读出来?师:下面我需要课堂特别安静。
注意听!听我读这三个“照亮”,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呀,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看听不听得出来。
师:远处的景物在月光朦胧中能看清楚吗?(生齐:不能)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到了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点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所以就有不同的读法。
谁能读读?生读。
(学生读得很好)师:踩着月光的银辉,我和阿妈走月亮。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9c56baf01dc281e43af034.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篇一】小学四年级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4 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费用标准:38 元/月,98 元/年,微信支付秒开通!)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免费注册或登录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7、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四、整体回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2走月亮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2走月亮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