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大纲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提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提纲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的概念及组成2.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各有哪些(举例)3.细胞外液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图4.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各是什么(组织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脱和吞噬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5.内环境的概念6.细胞外液的成分有哪些(举别说明)不含有哪些?(举例说明)7.血浆、组织液、淋巴在组成成分上有什么异同点8.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哪三个?9.渗透压的概念?大小取决于?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含量有关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和12.正常人血浆PH为多少? PH保持稳定与哪两种离子有关? 13.内环境的作用有哪两个?第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基础?2.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2 点)?3.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哪四个系统的直接参与?简单描述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举例说明)8.人体血浆pH 稳态维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剧烈运动时如何调节②碱性物质(碳酸钠)进入时如何调节9.人体组织水肿的形成(1)组织水肿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病因及原理第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2.反射的概念、类型?反射弧的组成?效应器的组成?3.反射活动的完成需具备哪两个条件?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参与?4.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之间的关系?5.如何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是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什么形式传导?有什么特点?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双向)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_______ (单向、双向)的.8.静息状态和动作电位状态膜内外电位表现及产生原因分别是什么?9.局部电流在膜内外如何传导? (绘图并用弯箭头表示)10.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11.下图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示意图,分析各段所处状态及主要形成原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赖什么结构?2.常见突触的类型3.突触包括哪三部分?各部分分别由什么构成?4神经递质的存在位置?形成与哪种细胞器有关?由哪儿释放?释放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什么特点?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作用结果?去向?5.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换? 突触小体、突触后膜处信号变化又如何?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原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2.下丘脑、大脑皮层、脑干、小脑、脊髓各有什么功能?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如何体现?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是什么?2.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什么?言语区有哪四个?各个区域出现障碍分别会有什么结果?3.学习和记忆的概念分别是什么?4.学习和记忆与什么有关?5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分别与什么有关?第2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 促胰液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2.激素调节的概念3.蛋白质、多肤类、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类激素各有哪些?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是哪类?既能注射又能口服的是哪类?4.各种激素的产生部位?主要生理作用?作用部位(靶器官、靶细胞)? 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促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5.正常人血糖的含量范围?6.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三个?主要为哪些途径?7.血糖含量过高时机体如何调节?过低时又如何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中躯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8.在血糖调节中①胰岛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②降低血糖的激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分别由哪种细胞产生?③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起协同作用的是?9.反馈调节的概念?10.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是如何实现的?反馈调节又是如何体现的?1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以垂体为靶器官的激素有哪些? 12.激素调节的特点?13.体内为什么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14.激素的作用机理?第3 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什么?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3.散热量与产热量的关系(体温恒定时,体温上升时,体温下降时)4.人体热量的来源?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哪些途经?其次还有哪些途径?5.当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如何调节?炎热状态下,又是如何调节的?6.温度感受器位于哪儿?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儿?产生冷觉热觉的中枢在那儿? 调节类型属于?7.寒冷条件下,在增加产热方面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是?8.人体水盐平衡调节①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多,吃的食物过成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如何变化?机体如何调节?②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如何变化?机体何调节? ③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场所、释放部位、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利尿激素越多,对水的重吸收能力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尿量越______⑤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位于?调节中枢位于?⑥产生尿意的感觉中枢位于?⑦渴觉中枢位于?9.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第4 节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组成?2.______________ 免疫细胞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
人教版生物必修全三册复习提纲word资料34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全三册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反之,浓度越低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
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不是固定不变)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兴奋的传导形式: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特点:双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4、大脑(最高级中枢)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整理).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题纲)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一)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由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组成。
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细胞内液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 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1、血浆:A 、定义;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液体。
B 、作用: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2、组织液:A 、定义: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又叫细胞间隙液。
B 、作用:为细胞组织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物质也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3、淋巴:A 、定义: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又叫淋巴液B 、作用: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协助机体抵御疾病,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4、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二)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成分2、本质: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绝大多数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含量 90% 7%-8% 1% 血液运送物质 物质 水 蛋白质 无机盐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特点 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大小越多越大越大越少越小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 +和Cl-决定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组成(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不属于体液)2、体液之间关系: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血红蛋白等②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等③外界环境中的液体: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④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等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组成细胞外液的无机盐离子中Na+、Cl-占优势②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95%的NaCl)为等渗溶液,与细胞(外)内液渗透压相等。
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缓冲对)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三、内环境的作用①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2、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3、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必修3知识汇编第一章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1)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酸碱度:近中性,7.35~7.45。
温度:37度左右(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稳态(1)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R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仁内环境:细胞内液体液「 [ 』浆细胞外液(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 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 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 淋巴组织液组织液外界坏境(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4、体温调节过程:二、寒冷环境T冷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三、炎热环境T温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 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激素分泌部位
下丘脑 (蛋白质) 垂体(蛋白质) 甲状腺 胰岛(蛋白质)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 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 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靶器官)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 (胸 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溶菌酶 免疫类型:
睾丸
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 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 源)
+
血糖升高
+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 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B 细胞
+
+
胰岛素分泌
胰高血糖素分泌
肾上腺激 素分泌
+
胰岛A 细胞
+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
肾上腺 髓质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结构、功能、通透性等- 细胞质:细胞器的组成、功能、分布等- 细胞核: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等2. 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细胞能量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物质运输: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3.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的控制、细胞周期等- 细胞分化:生命周期、分化发展等- 细胞凋亡:细胞自我调节与修复、老化、癌变等二、遗传与进化1. DNA与基因- DNA的结构、复制、修复、变异等- 基因的定义、作用、与表达等- 基因顺序、编码和蛋白质合成等2. 遗传与突变- 遗传现象:孟德尔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连锁互换等- 突变与变异:基因变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3. 进化与自然选择-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类比等- 选择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 进化和人类:人类起源、人类智力等三、生命系统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环境:生态位、生态因素等- 生态食物链:食物链、食物网、生物能量传递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区域分布等2. 生态系统的生物间关系- 天然生态系统:生态行为、主要生态群落等- 人为生态系统:人类干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 生态危机:资源压力、环境卫生、全球环境问题等3. 营养代谢与健康- 营养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 营养需求: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营养相关疾病等-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健康等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提纲,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人教版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生物在水环境中生活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前者占体液的2/3,后者占体液的1/3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4、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5、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大多数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具体的环境为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6、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7、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较多的蛋白质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9、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的缓冲作用有关10、神经—体液—免疫组成的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2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两种神经元组成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组成1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感受器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功能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的功能是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的功能是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14、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树突)等部分组成15、脊神经的后根由大量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在后根上有由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的神经节,后根与脊髓灰质的后角相连,后角较前角细,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组成后根的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后通过轴突与中间神经元间接连接。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二、体液(1)体液的组成及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备注:1、淋巴管一端开口2、血管内的血液包括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3、淋巴管内包括淋巴和各种淋巴细胞(2)判断:下列哪些物质或成分属于内环境?胃液、唾液、尿液、血液(×)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ATP(×)抗体(√)神经递质(√)递质(3)判断:哪些代谢过程发生于内环境中ATP的水解(×)脂质的合成(×)淀粉的消化(×)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4)红细胞、肌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红细胞(血浆)、肌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5)毛细血管、淋巴管、胃、肺泡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壁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被利用的跨膜层数:11糖类被消化吸收利用的跨膜层数:7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跨膜层数:9(6)血浆的成分:水(90%)、无机盐(Na+、Cl-等占1%)、蛋白质(7%-9%)、葡萄糖、脂质、气体、非蛋白氮(氨基酸、尿素等)、激素、维生素等区别于其它的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7)随血液流动方向:氧气、养料浓度逐渐降低(8)为什么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解释: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故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的渗透压=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②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Na+、Cl-)和蛋白质(其它细胞外液的主要取决于无机盐Na+、Cl-)③渗透压高低比较:单位体积内的溶质数目(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②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取决于:酸碱缓冲对物质酸碱缓冲对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酸碱缓冲对物质的作用机理:体内H+过多的时候(过酸,酸中毒),HCO3-和H+结合生成H2CO3从而产生CO2从肺排出和H2O,从而带走过多的H+,过少H+的时候(过碱,碱中毒),呼入的CO2溶于水生成H+和HCO3-,中和OH-。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养料O2养料O2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内环境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 4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细胞体2/ 4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神经纤维轴突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的 ○ 必修 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2/3) 1、体液细胞外液(1/3) 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体液之间关系: 举 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细 胞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生 活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的 内 环 境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血浆人细胞内液淋巴体 3、细胞外液的成分内 ○1 环 境2 与稳态、血浆::水 90%,无机盐约 1%,蛋白质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细胞外液的理化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性质: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 Na +和 Cl -决定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 7.35~7.45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 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 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3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2、神34、反5、神6、反7、兴奋一、传神导经系统的调节89、大纤的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特点:双向传导神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经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维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上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传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导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a) 突触的结构奋在神b) 过程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刺激释放递质元之间的传c) 特点递兴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W、H、V如图是完整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2、常见的动物激素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 2 H 2O 和能量、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 胰岛素降血糖:促进血糖去路,抑制血糖来源(来源和去路看上面)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促进血糖来源(具体去路看上面) 下丘脑肾上腺素促进B 细胞A 细胞下丘脑某一区域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促甲状腺激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 、特点比较:8、体温调节二、 a) 来源: 体 b) 调节机制当人在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液 奋(神经-体液调节) 调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当人在炎热环境中时温觉感受器兴奋 (神经调节)节分析综合↓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立毛肌收缩9、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2、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4、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三、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免疫 5、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B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T 细胞起作用)调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节○1 体液免疫过程:(浆细胞抗体+ 抗原 抗原记忆 B 细胞记忆 B 细胞的作用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2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 效应+靶细胞淋巴因子效应 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7、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1 、生长素的发现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生长素的成分:吲哚乙酸1、生长二、素激素种类○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芽> 根○4 、应用:扦插枝条生根,顶端优势,横放植物的长势等2、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3、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三、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同种生物所用种群与无机环境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1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植物:样方法取平均值(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昆虫:灯光诱捕法;1、种群特征○2 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 迁入率、迁出率增长型一、○4种群年龄组成稳定型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衰退型性别比例2、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 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为 B 图)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数学模型: Nt=N0λt (N0为起始数量,t 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②“ S”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为C图)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K 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K/2 处时,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 1、群落的物种组成群K 落增长率t群落增长B C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捕食(如图乙)2、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二、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群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落3、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水平结构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类型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极其稳定性一、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二、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组成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态消费者 主要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系 异养生物统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 的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 结 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营养结构 食物网1、能量流动 ○1 、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 、态系统能量的来源:太阳能b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c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全部太阳能d 、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e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f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存在形式: 有机物g 、能量的去向:①呼吸作用,②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化③被分解者所利用④一部分未被利用三、生态系统的功能2、物质循环○3 、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10%~20%(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1 .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