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稿
《荷塘月色》说课稿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略显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少与学生互动。未来应尝试引入 更多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反馈
在课程结束后,我向学生收集反馈意见,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建议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 资源,增强学生对《荷塘月色》 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提高教学效
果。
学生反馈
学习收获
学生表现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 《荷塘月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 握了相关的文学知识和鉴赏方法。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表现出较高的学 习热情和主动性。
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 提升。
情感与态度变化
观察学生对文学的态度是 否发生变化,情感上是否 有所成长。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深度
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我注意到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较为深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 文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培养他 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02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03 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01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以及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02
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Biblioteka 02教学内容与方法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通用11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
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可以说,荷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二)品读课文1.讲读第一自然段(1)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塘散步?[解析]因为“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通过宁静的环境衬托并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显示了作者的烦躁、不安,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板书]:缘由:颇不宁静(2)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不宁静”呢?[解析]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联系到朱自清当时的思想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唯一答案,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荷塘月色》说课教案说课稿
《荷塘月色》说课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写景散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本文描绘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二、说学情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对荷塘月色的描绘可能难以产生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理解并背诵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
(2)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荷塘月色》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2)简介作者朱自清,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荷塘月色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六、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意见。
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赏过荷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感受一下夜晚荷塘的美。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荷塘月色》说课稿1步洪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我来谈谈自己不很成熟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相信阅读过这篇散文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__,她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此外,由于__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他们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加之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它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又肩负着培学生养人文素质和健康性情的重任。
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和情境进行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是指教材,也是指学生。
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
因此,我确定《荷塘月色》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物境美、语言美、结构美,进而体会意境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接纳美的能力。
今天,我从五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__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双线索环形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我确定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__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由于学生散文阅读知识积累较薄弱,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两个:一是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二是理解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拟定两课时。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五、教学设计原理第一课时一、通过预习,让学生归纳,这篇散文我们学什么?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2、释题:思考问题,文题改为《清塘荷韵》好不好?此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明确荷与月组成的文题具有象征义,在此讲析象征的概念,为学生现代文问阅读中表现手法做知识积累。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
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下面给大家分享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
本单元是在学习第一单元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荷塘月色》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既承接了师词单元语言优美精练传神、景色如诗如画的特点,也为学习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中的形象打下了基础。
2、说教学目标:在《荷塘月色》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为“掌握写景散文的特点”。
依据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散文教学的说明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文中抒情的方法。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
怎样才能领会文中的情,感受文中的景,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关键,并且学会“景”与“情”互生,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鉴于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掌握写景散文的特点”。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我把这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两个。
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
二是本文中的“月”与“荷”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载体。
难点确定为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确定本节课中重点的依据是:《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在理清本文的情感脉络,欣赏本文如诗如画的景色后,“情”与“景”怎样交融形成浑然一个整体,就成了一个重点。
而散文中的情,打上了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底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所以选择“月色”“荷塘”这样的景来写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了景,就了解了人,同时读懂了作者,也就更深入的了解了文章,所以我把“月”与“荷”这一载体再进一步分析,分析出它的独特意义,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其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一册第1单元的第1篇课文。
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不分文体组织课文,但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
传统语文数学仅把课文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于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散文的教学和其它文章不同,用传统的分析法教学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
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因文章不长也适合鉴赏。
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的分析法重分析较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这阶段的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鉴赏。
三、说目标1 、知识目标:(1)能通过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 、德育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感情第2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荷塘月色》说课稿1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平凡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抒情散文。
在这篇散文里,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荷塘互相衬托的秀丽图景。
语言美丽、典雅,是一篇有名的美文,也是历年来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
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这篇文章,我紧紧扣住单元学习重点,即“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设计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是整体感知,理清线索;第二课时是揣摩语言,品尝语言美;第三课时是走进的心灵,体会内心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读课文理解内心“颇不安静”的缘由,学习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名贵品质。
2、学问目标:本文构思巧妙。
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
语言美丽,恰当地运用比方、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习本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够推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方的妙处所在。
三、说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4-5段赏析,观赏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尝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2)理解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在特别年月洁身自好、憧憬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教学难点:(1)之所以有“颇不安静”心情的缘由。
(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说教法:本文属于散文鉴赏单元,侧重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
所谓鉴赏,马克思曾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老师应用恰当的教法挖掘、唤醒、鼓舞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画,使鉴赏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
本文预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学问领悟力也较低,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中专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制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本文语言美丽,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精品】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描绘“夏夜荷塘”:田田的荷叶、星星似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令人向往,诱人探究。
今天我将从五个方面向各位阐述《荷塘月色》的教学思路,具体为: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最后进行小结。
一、说教材《荷塘月色》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山东省技工学校统编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文学作品核心意义的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需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描绘景物的方法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析学情确立重难点:因为我们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技校第一次接触现代文的学习,因此把抓住景物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确立为教学重点;《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由于时代久远,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感受,不易被学生理解,曲折地表现作者矛盾苦闷的心情是本文教学难点。
大教育家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三、说教法、学法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自主阅读。
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设想。
《荷塘月色》说课
《荷塘月色》说课《荷塘月色》(说课)《荷塘月色》(说课)1点击浏览该文件《荷塘月色》(说课)2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比较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二个课时来讲析,这里着重阐述第一课时,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
首先把握读。
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
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
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
1、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
(出示课件)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
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
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
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
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
教师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
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再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
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
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荷塘月色》说课稿(通用10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通用10篇)《荷塘月色》篇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直以来,我认为讲课如同旅游,课堂是一个景点,文章便是景观,学生就是旅游团而老师则是导游,他的职责在于让学生读懂会意每一个景观.今天我将带大家去领略《荷塘月色》的幽美景观.景点的地位取决于景观的价值.《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名作,编者将其放在高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其意不言而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语是非常关键的,正如我现在说课以比喻导入一样。
导语的精彩可以调动学生的趣味性,可以拓展学生装的知识面。
就荷塘月色一文我将以荷花月色为切入口,引周敦颐咏莲李白叹月的诗导入,这样既自然贴切,又复习了初中所学。
导语过后,继而介绍作者朱自清,让学生明白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生平、写作风格、作品集,并穿插朱自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的知识性、生动性。
现代的人都喜欢看他们看不到、想他们所不知的,所以才会有如《走进幕后》《幕后的故事》等一系列节目的诞生.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更是不可抵挡,因而介绍《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是不可豁缺的。
让学生知道文章创作的背景是在1927年四.一二所革命政变,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让学生知道文章满载着作者的苦闷与彷徨,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学生把握那个时代的脉搏,并整体感知全文.“题好文一半”因而我比较重视解题。
或是分析成份结构、或是找线索,总而言之,尽所能帮助学生吃透题目内涵。
对《荷塘月色》这一课题我将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再援引“老清华”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再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掌握语言技巧的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揣摩语句的教学难点要在这解决;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讨论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
《荷塘月色》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消化知识,我将把该文分二个课时来评讲:在第一讲,首先让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hetangyuese 说课稿 (4)
《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高中第一册的阅读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单元承担着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的欣赏能力的任务。
所以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
我个人认为课文只是借鉴的范例,因此课文分析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所以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初步具备鉴赏散文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
高一的学生一方面有一定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有对美的渴求和感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具有认知能力不足,情感体验欠缺,思维发展局限的特点。
因此,如何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扬长避短,就成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所在,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验和感悟;2.探究讨论法:在探究理解的过程中生成鉴赏散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文是《荷塘月色》,这是高中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具有独特的魅力。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我将从三个方面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知识和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散文有了较好的了解,他们已经较好地具备了分析语言的能力。
我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即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够做到:
1、了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难度较大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
3、品味《荷塘月色》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品味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风格。
学会从优美的文字中鉴赏美,领悟美,并通过掌握语言的美的内涵和特点,自己能够创造美的语言和意境。
二、过程和方法
我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了七个环节。
1、导入
我不主张采用介绍1927年大革命失败等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的方式导入课文,这样不自觉的就把学生引到政治味道很浓的路子上去了。
我认为真正优秀的文章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打磨和洗礼的,脱离那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仍然会散发出它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魅力之光。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朱自清的《春》、《背影》、《匆匆》等散文作品。
因此我的导入方法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和我一起回忆从前学习过的朱自清的作品,我想这种导入方法能唤起学生对朱自清语言曾有的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打下基础。
我设计的具体的导入语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这是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的朱自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和他相见!’(《背影》)这是满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的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这是感叹光阴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这些文章,是一代文学大师用他那饱满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化成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带领我们走进如诗如画、气韵悠长的文学殿堂,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的另一篇精美散文《荷塘月色》,再一次走进他为我们描绘的宁静、优美、脱俗的世界。
”
2、抒情吟诵
我觉得要带动学生进入《荷塘月色》这样一种美好淡雅的境界,光有说教是不够的。
我设计的方法是这样的: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吟读课文,同时恰当地配上一些舒缓轻柔的轻音乐,像舒伯特的《小夜曲》、莫扎特的《月光奏鸣曲》等,这样能营造出荷塘、月色浑然一体的宁静、轻柔、幽雅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加迅速地进入那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更加深入地领悟那样一种从文字
到灵魂的美。
这一过程将会用3到5分钟的时间。
3、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这一过程将会经历5分钟左右。
我不去猜想学生会选择哪些段落,并预先想好他们可能的答案。
我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无论是美是丑,是褒是贬。
我想只有在轻松愉悦、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接受教师的讲说。
我会先让学生们发表见解,再带领他们一起进入本文重点第4、5、6段的赏析,我想这样的话学生们能更自然更专心地转入到我的解说中。
4、重点分析第4、
5、6段荷塘月色的描写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我将用20分钟的时间去讲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课文。
第4段和第5段我会从提问入手。
问题是:这两段写了哪些意象?表现这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技巧?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回答,如“月光、荷叶、荷花、荷下流水、青雾”等等。
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会提示学生从修辞方面入手进行回答。
相信学生们都能找到这些句子: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以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再如:“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些句子是全文的闪光处,是全文最美最动人的部分。
我想通过我的详细分析,学生应该能从中体会、把握这些语言的美感和特色,学到比喻和拟人还可以如此生动传神地运用,从而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以及“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上奏着的名曲。
”就是运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手法:通感。
钱钟书先生把“通感”这一修辞手法定义为“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在讲解时我会将抽象定义和实际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记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第6段我还是从提问入手,问题是:作者在第4段和第5段中已经几乎把月色下的荷塘写到了极致,为什么还要写第6段呢?并且,第6段写的是荷塘以外的景物,如树影、远山、路灯光等,这是不是和本文的题目“荷塘月色”无关?我想,作为习惯于听从权威的中学生,一般不会回答“无关”。
借此我会进一步提问:那么作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答案:这段话充实了月下荷塘这一景境,有了其他的景物作陪衬,月下的荷塘会更显幽美别致,丰满而又独立。
5、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语言的能力。
我将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学习这篇课文的心得感想。
讨论一:回想文章第4段到第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讨论二: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的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我想对于自由讨论这一点,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这正好让我转入第6个环节的教学。
6、拓宽延伸学生知识面
在大家讨论完毕之后,我会向学生简单介绍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究竟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了巩固加深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拓宽延伸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鉴赏的能力,我还会向学生提供一些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评论不佳的资料,比如那位著名的另类作者韩寒对就说过:《荷塘月色》根本不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置朱自清那么多好文章于不选而偏偏选一篇堆砌词藻华丽内容空洞的《荷塘月色》作为语文教材?大诗人余光中在《论朱自清散文》一文中也指出:“在14个比喻之中,竟有13个是明喻,要用‘像’、‘如’、‘仿佛’之类的字眼来点名‘喻体’和‘喻依’的关系。
在想象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竟要曲折、含蓄一些。
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
唯一的例外是以睡眼状灯光散文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
”另外,庄周在《齐物论》中也说:“朱自清先生赖此文(即《荷塘月色》)赢得的名声,相当于花五元钱中了五百万。
结构呆板,情感暧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我想,通过这些资料,能训练学生探究质疑的能力,不盲从名家名作;另外,还能让学生懂得文学批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欣赏事物的角度就不同,应当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
7、巩固
我会用最后的5分钟让学生朗读全文,及时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然后布置课外作业: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真实感情,字数在五百左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破不宁静”,第6段的结尾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学生们会发现这些语句流露出的伤感意味,可能对此发生疑问。
这也是本文的难点。
我想,这里并不是只有“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背景”这种唯一的解释,毕竟文中流露的政治性也并不明显,没有必要把这么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当做大部头东西作高、深、难的解读,这反而会破坏文章的意境。
我认为语文是宣传人文精神的工具,而如果从社会学的政治宣传的功利价值出发生硬地肢解诗性的文学,会使语文课陷入简单化、庸俗化和赤裸裸的政治化,这是不利于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美的学习的。
因此,我会向学生强调文中的意境美,荷塘中的荷叶、荷花、流水、月色的和谐,自然中的静谧和家庭宁静的和谐,还有蝉的喧闹和人的内心平静的相反相成的和谐,这种种和谐构成的诗样的童话般的意境美,以及字里行间的作者爱妻、爱子的亲情之美。
就是说,我希望学生能领悟的是作者精心为我们营造的各种美的景物,美的意境,美的感情。
希望学生能从中学到美的享受,学会鉴赏美,从而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最后,我的教学设计可能存在过于理想化的缺陷,也许实际操作起来会不那么顺利,也可能收不到我所期望的效果。
不过我一定会努力探索,不断进取,争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