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讲课稿

合集下载

心理学PPT课件 被试间实验设计

心理学PPT课件 被试间实验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2018/9/22
第四章
47
通过实例来掌握多自变量被试间设计
目的
性别和进食行为的关系研究
研究者
Pliner & Chaiken(1990)
假设
女性的进食量会受到其同伴性别的影响
异性同伴在场,女性会吃的较少
同性同伴在场,她们会吃的较多
男性进食量不受同伴性别影响
使用匹配法的步骤
测量所有被试者与实验中所要完成的作业密切相关的
特点
根据测得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的特点匹配
成相等状态
第四章
2018/9/22
12
三、如何消除被试间设计中的个体差异
匹配法(matching method) 匹配法评价
优点 排除被试变量对自变量效果的混淆
缺点 在实际上很难施行
个以上的处理水平
若实验中有A、B、C三个因素,对应的水平数是
p、q、r,那么共有p×q×r个处理水平的结合
被试数:n×p×q×r 个
2018/9/22
第四章
44
通过实例来掌握多自变量被试间设计
主效应
每个自变量单独产生的效应。
交互作用
一个自变量对另一个自变量的影响作用。
2018/9/22
2018/9/22
第四章
51
通过实例来掌握多自变量被试间设计
在多自变量实验中,先看主效应,再看交 互作用 从图19可看出:
在总体上,男性比女性吃薄脆饼干的平均数要显著的
多,因此被试性别有显著的主效应 在总体上,同伴的类型并不能改变被试吃薄脆饼干的 数目,所以这个因素并没有显著的主效应 被试性别和同伴性别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表明二 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2024实验心理学第五讲:被试间实验设计

2024实验心理学第五讲:被试间实验设计

contents •实验心理学基本概念回顾•被试间实验设计原理•被试选择与分组策略•实验材料准备与设备调试•数据收集、处理与结果呈现•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目录01实验心理学基本概念回顾实验心理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实验方法及其重要性实验方法重要性变量类型与控制策略变量类型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的变量,而控制变量则是为了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而需要控制的变量。

控制策略为了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变量,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控制策略,如随机化、双盲法、对照组设计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02被试间实验设计原理被试间实验设计定义及目的定义目的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组被试在相同或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表现,从而推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优点能够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通过随机分配被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适用于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缺点可能存在被试间的个体差异;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者效应、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较大的被试样本量。

适用场景适用于探究单一或少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具有明确假设和可操作自变量的心理学问题。

优缺点分析及适用场景03被试选择与分组策略被试选择标准与程序被试选择标准被试来源被试数量01020304随机分组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被试在人口学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匹配分组根据某些关键特征将被试匹配到不同组别,以减少实验误差。

分层随机分组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根据某些特征将被试分层,然后在各层内进行随机分组。

注意事项确保分组过程公正、透明,避免主观偏见和实验误差;记录分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分组方法及注意事项制定详细的实验指南和操作规范,确保所有被试接受相同的实验处理。

标准化实验程序控制额外变量双盲实验设计随机化和重复测量识别和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如环境噪音、实验者效应等。

被试内设计举例范文

被试内设计举例范文

被试内设计举例范文
1.认知任务: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对学习的影响。

被试内设计可以通
过要求参与者在学习时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来实现。

研究者可以让参与者分
别在听无声环境、轻松的古典音乐和快节奏的流行音乐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然后比较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2.情绪处理:研究者希望了解不同类型的图像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试内设计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像(例如正向、负向和中性的图像)
来实现。

参与者将参与三个不同的条件,在每个条件下观看20张图片,
并且在每一张图片后报告他们的情绪感受。

3.味觉评估:研究者想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颜色对人们对食物口味的感
知的影响。

被试内设计可以通过给参与者提供相同的食物样品,但使用不
同颜色的盘子来实现。

参与者将在不同颜色的盘子中尝试同样的食物,并
评估其口味的不同。

4.学习策略:研究者感兴趣的是了解单词学习中图像提示的效果。


试内设计可以通过将单词列表和图像提示呈现给参与者来实现。

在一个条
件下,参与者将学习一个单词列表,而在另一个条件下,他们将学习相同
的单词列表,但附带有相关联的图像提示。

5.时间感知:研究者希望探索音频的速度变化对人们对时间感知的影响。

被试内设计可以通过让参与者在不同速度的音频中进行时间估计来实现。

在一个条件下,参与者将听到正常速度的音频,而在另一个条件下,
他们将听到加速或减速的音频,并估计持续时间。

以上仅为几个例子,被试内设计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并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预习第三章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详解演示文稿

预习第三章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详解演示文稿
➢ 例子:学校分班
现在是2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配对组设计的步骤
现在是2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配对组设计的优缺点
现在是2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三、数据处理方法(SPSS软件)
➢ 包含的统计变量:实验的自变量A,实验的因变量Y。 ➢ 预期的统计结果:自变量A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即 F((P-1), P(n-1))
1
Y1a、Y1b、Y1c
X
说明:Y1 a、Y1b、Y1c 表示实验处理前的观测值
Y2a、Y2B、Y2C 表示实验处理后的观测值
X 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Y2a、Y2B、Y2C
➢ 举例:代币制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作用
现在是3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定时系列设计的优缺点
现在是3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3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
组数 1
表3 实验前与实验后设计模式
前观测
处理
Y1
X
说明:Y1 表示实验处理前对被试观测所得的值
Y2 表示实验处理后对被试观测所得的值
X 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后观测 Y2
现在是3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三
在第一节课接近下课时,要求全班同学完成一项“克列别 林加算测验”。然后将同学随机分成第1组和第2组两组。让第 1组同学到操场跑步(实验组),第2组同学像往常一样开展正 常的课间休息(控制组)。经过10分钟的跑步,第1组同学又 被老师带回教室,稍作休息后,要求全班同学再完成一次“克 列别林加算测验”(一个自变量两种处理)
是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界定的实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 验处理。也就是说,要把被试随机分成几组,每一组被试只参加一种条 件下的实验,组与组之间的反应结果不产生相互影响,因此是独立的, 故称独立组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第三章实验的设计概念实验设计内容与评价标准基本类型需考虑的方面评价标准非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按控制程度)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实验设计(按被试分配)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一、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处理中被试人数的多少:①大样本设计;②小样本设计。

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3.根据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非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真实验设计。

4.根据在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间设计;②被试内设计;③混合设计。

二、被试间/内和混和设计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2.优缺点3.解决缺点的方法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2.优缺点3.克服缺点的方法三、混合设计1.含义2.如何计算实验处理数3.优缺点及克服方法两个技能:1.区分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2.在混合设计中,区分被试内因素和被试间因素(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的处理,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

也被称为组间设计、独立组实验设计。

每个被试一个处理内和混和设计2.优缺点(1)优点12岁小学生40岁大叔80岁青光眼老爷爷一个处理方式不会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顺序效应(练习、疲劳)(2)缺点1)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2)需要的被试数量比较大。

3.克服缺点的方法缺点是由于不同的被试有差异造成的!因此,解决方法就是减小被试间的差异如何减少不同被试组之间的差异?(1)匹配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把每对中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组,使各组之间的被试同质。

步骤:第一步前测,第二步分数配对,第三步随机分组2)匹配法的问题:第一,特征太多,无法完全匹配第二,工作量大第三,在多个特征之间有交互作用时,可能混淆实验结果第四,可能出现回归假象(2)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随机化法的统计学前提: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过不同处理之前时相等的(差异在统计允许的限度内)(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都会受到所有水平自变量的影响每个被试所有水平2.优缺点(1)优点1)节约被试人数2)排除了个体差异(2)缺点1)接受不同处理时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有偶然事件发生影响实验结果。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培训课件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培训课件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

2
单因素设计
准实验设计
一组后测设计和一组前后测设计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典型的完全随机设计 匹配组设计 不等组设计 前后测完全随机设计 所罗门四组设计 被试内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

3
一组后测设计 (one group post-test design)

26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独立组设计
莫里斯水迷宫(Morris等,1982) 水池、平台、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 大鼠 (place navigation>spatial probe) 因变量:逃避潜伏期;大鼠在 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和距离 自变量:如药物A处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

28
匹配组设计
匹配法创建相等组(如大鼠年龄)
数据格式(与独立组不同),实验组与控制组大鼠 一一对应
数据分析——Paired-Samples T Test
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可忽略)、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大鼠之间逃避潜伏期差异显著, t=4.305,df=11,p=.001。同控制组大鼠(41s)相比, 实验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27s)较短。
逻辑:
从一系列测量值中剔除成熟效应,然后比较前测 和后测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果引入处理后,使得前测和后测数据不再连续 ,即靠近引入实验处理的前测与后测成绩水平截 距高低发生明显变化,则有处理效应。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

7
特点:前后测数目相等,时间间隔相等。
优缺点: (1)较好地控制了被试成熟因素的影响,能把该因素的效

被试间 被试内 混合设计

被试间 被试内 混合设计

被试间被试内混合设计
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中对被试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三种类型。

被试间设计是指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为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但是,被试间设计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需要大量的被试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而且被试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推广性。

被试内设计是指让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被试间的差异,因为每个被试都接受了所有的实验处理,避免了由于被试个体差异导致的实验结果差异。

但是,被试内设计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实验处理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方法。

这种设计可以综合两种设计的优点,既可以控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又可以控制被试间的差异。

但是,混合设计也需要更多的实验控制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心理学研究方法)11心理学研究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被试间与被试内设计2

(心理学研究方法)11心理学研究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被试间与被试内设计2

数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包括两种 1、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被试
间设计)
2、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被试内设 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适用条件: 1、被试间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
水平大于2 2、正态分布 3、方差齐性(当方差不齐的时候,需要校
正自由度,可以用brown-forsythe或者 welch法)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示例
见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喜好评分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对影片的喜好 是否有差别?
实验方法:被试分为6组,每组被试观看相 同的影片,并对影片进行评分。
查看是否满足正态分布
从explore结果看出,正态性检验的P>0.05, 表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直接在explore里面的factor list里放入自变量group。 推荐用这种方法。
1、被试间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 只有两个水平
2、满足正态分布。 综上,所以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描述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 过训练后体重降低不显著(t(30)= 0.68,p = 0.501),95%置信区间为-16.12-32.24。
t检验总结
1、t检验公式汇总 2、样本量设置 3、统计思路
t检验公式汇总
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性时的计算公式
当两样本方差齐性时,t值的计算公式,自由度df=n1+n2-2
效应量的计算公式:d是总体参数,g是样本统计量
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的计算公式
当两样本方差不齐性时,用welch方法计算的自由度校正公式
方法学:训练组16人,对照组16人。训练组参加 了4个月的减肥训练,对照组没有参加训练。

被试间、被试内、混合实验设计的变异来源及方差分析20110302更新

被试间、被试内、混合实验设计的变异来源及方差分析20110302更新

被试间、被试内、混合实验设计的变异来源及方差分析2011-2-28不管是何种实验设计,总变异分为处理间变异和处理内变异。

处理间变异分为因素A引起变异、B引起的变异、A和B交互的变异。

处理内变异分为被试间变异和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又分为因素A的随机误差、因素B随机误差、因素A*B随机误差。

一被试间设计1、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此时的关键点:①处理间变异就是单因素引起的效应,也叫组间变异;②处理内变异无法区分被试间变异和随机误差,也叫组内变异。

F=MS处理间/MS处理内2、多因素被试间设计——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此时的关键点:①处理间变异分为因素A引起变异、B引起的变异、A和B 交互的变异;②处理内变异无法区分被试间变异和随机误差,统称为残差。

F A=MS A/MS处理内;F B=MS B/MS处理内;F A*B=MS A*B/MS处理内;二被试内设计1、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此时的关键点:①处理间变异就是单因素引起的变异②处理内变异区分了被试间变异和随机误差,此时随机误差变异称为残差。

F=MS处理间/MS随机误差2、多因素被试内设计——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此时的关键点:①处理间变异分为因素A引起变异、B引起的变异、A和B 交互的变异;②处理内变异区分了被试间变异和随机误差;③随机误差又分为因素A随机误差、因素B随机误差、因素A*B随机误差。

F A=MS A/MS A随机误差;F B=MS B/MS B随机误差;F A*B=MS A*B/MS A*B随机误差;三混合设计——A因素为被试间,B因素为被试内此时的关键点:①处理间变异分为因素A引起变异、B引起的变异、A和B 交互的变异;②处理内变异分为A因素的处理内变异(等于A因素的随机误差变异加上被试间变异,但是两种变异无法区分)、B因素和A*B的随机误差变异(等于B因素误差变异加上A*B的误差变异。

也就是说这里已经排除了被试内变异)。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设计
实验心理学中关于:
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多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多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的例子
鬼为什么可怕:
其实就是分析鬼使人害怕的因素,比如声音、影响等等。这里简单地说一下,相信你能明白,不明白可以再问我。
单因素组内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每个被试都听这两种声音。
单因素组间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一半的被试听高音调的, 一半的被试听低音调的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每个被试都看四种鬼。
多因素组间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1/4的被试看高音调清晰,1/4高音调模糊,1/4低音调清晰,1/4低音调模糊。
混合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一半的被试看高音调的清晰模糊图形,一半的被试看低音调的清晰模糊图形。这里组间变量是音调高低。

被试内设计的实验方法

被试内设计的实验方法

被试内设计的实验方法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 design)是一种实验方法,其中相同的被试在被研究的变量上接受不同条件的处理。

这种设计有许多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同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提高实验研究的可信度和效度。

被试内设计适用于那些自变量无法随机分配给被试的情况,例如研究人员想要比较不同时间段内同一被试的表现,或者想要比较同一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被试内设计的目的是在同一组被试中控制尽可能多的变量,以便于对比处理之间的差异。

这种设计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

在被试内设计中,个体差异通常会被除去,因为每个被试都接受了所有的处理条件。

这为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了更多的可靠性,因为差异通常可以归因于不同处理条件的差异,而不是被试个体的不同特征。

在建立被试内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中感兴趣的变量和条件。

这些变量和条件应该明确且可操作,以便实现可重复的测量。

其次,需要确定被试接受处理的顺序。

这个顺序应该被随机分配,以减少因顺序效应而产生的偏差。

例如,如果研究人员想要比较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段的记忆能力,可以将将时间段的顺序以随机方式分配给被试。

另外,对每个处理条件的次序进行平衡,可以减少次序效应的影响。

次序效应指的是一个处理会影响到下一个处理条件的结果。

此外,评估和控制其他可能干扰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能包括将干扰因素纳入实验设计中,或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修正。

例如,在比较同一被试在两种处理条件下的成绩时,可能需要将被试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纳入考虑。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被试内设计也有一些限制和缺点。

首先,次序和时间领域效应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学习效应、疲劳效应等。

为了减少这些效应的干扰,研究人员可以采用平衡次序和随机排列的方式进行实验。

其次,被试内设计需要被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这可能导致实验时间较长,并可能增加被试的疲劳感,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完整版)如何区分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

(完整版)如何区分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

如何区分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相信很多人在最初接触实验心理学的时候都分不清楚“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这两个概念。

下面我尝试着将这两个概念加以说明,希望以自己的语文水平能够表达清楚。

组内设计又称作“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其实验进行的方式是:每个被试接受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而且每个被试接受的实验处理是完全一致的。

组间设计又被称作“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其实验进行的方式是:将被试进行分组,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也就是说:每组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是不同的。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我们用十个被试考察快慢两种节奏的音乐对方向判断反应时的影响。

组内设计是:练习直至不出现成绩的明显上升——十个被试在快节奏音乐下做出方向判断,然后在慢节奏音乐下做出方向判断——休息一段时间——被试实验条件(音乐节奏的快慢)对调——得出反应时间和准确度的数据。

这样,每个被试都经过了快慢两种音乐节奏的处理。

这是最简单的单因素两水平组内设计。

组间设计是:练习直至不出现成绩的明显上升——五个被试在快节奏音乐下做出方向判断,另外五个被试在慢节奏音乐下做出方向判断(随机分配)——得出反应时间和准确度的数据。

这样,每组被试只接受了一种实验处理,是最简单的单因素两水平组间设计。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这个组间设计是组内设计的一半,因此收集到的数据也是后者的一半。

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概念是“混合设计”。

混合设计是多因素实验设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采用组内设计,其余一个或多个因素采用组间设计。

在混合设计这块经常会考计算题:让你求一共需要多少个被试。

另外一个名词是“随机区组设计”(还真是麻烦)。

“随机”是一个平衡个体间差异的办法;对单因素实验设计而言,区组设计是一种组间设计(上面的那个例子就是随机区组设计),而对于多因素而言,则有必要考察其他因素的设计方式,因此可能是混合设计。

5 被试内实验设计[61页]

5 被试内实验设计[61页]
区组平衡设计
❖完全平衡设计 ❖不完全平衡设计 ❖拉丁方平衡设计
2012-10-19
第五章
47
第四节 被试内实验设计的控制
完全平衡设计
❖所有可能的处理顺序都出现 ❖每一个实验序列出现的次数也相同
2012-10-19
第五章
48
第四节 被试内实验设计的控制
完全平衡设计
❖不足
随着实验处理的增加,实验处理的顺序序列也 会快速增加,需要的被试也越来越多
2012-10-19
第五章
14
第二节 不同因素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2012-10-19
第五章
15
第二节 不同因素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又称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的处理水平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 ❖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
注时的4倍
2012-10-19
第五章
20
第二节 不同因素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实验举例
❖空格在中文阅读中的作用(白学军等,2011)
目的:研究在汉语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如何影响阅读 自变量:文本中是否有空格(正常无空格、字间空格、
词间空格、非词空格) 结果:被试阅读词间空格文本的速度和正常的无空格文
2012-10-19
第五章
43
第四节 被试内实验设计的控制
如何解决顺序效应?
❖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将累计误差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水平中去 确保在一个处理中可能影响结果的顺序效应,与
另一个处理中的顺序效应相互抵消
2012-1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索尔索、麦克林实验设计:对控制条件的设计,人们可以在控制条件中对人类与动物的活动、思维或行为进行实证观察。

心理学实验:至少操纵一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我们着重强调实验研究,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操纵一些因素(变量),控制其他因素,并探究操纵的变量在另一变量上的效应。

有些实验中,研究者可能不通过物理方式操纵变量,而通过选择进行操纵。

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研究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进行观测——得出结论研究的步骤:文献综述+创造性思维——确定研究问题——形成假设——定义变量——确定被试——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实验设计之前的步骤)——获得被试的同意——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结果——撰写报告——修改、完善、提出新的假设实验设计的评论(如何评论)1.自变量是什么?它至少有两个水平吗,或者是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设计?如果没有,说明设计存在缺陷。

任何实验都需要将一种处理与其他处理进行比较。

2.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还是可操作变量?3.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进行测量?4.假定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是否除自变量外的所有条件保持一致?如果没有,说明实验中存在变量混淆。

5.实验使用了哪种设计?6.……被试间设计(随机化被试设计)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通过让所有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来保证各处理组在被试变量上的同质性。

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顺序平衡方法:拉丁方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

两类实验设计的比较一个实验要对隔离喂养的和集体喂养的大鼠进行比较,显然同一被试不可能同时参加这两种处理。

再如一个研究要比较高智商和低智商的被试,或法语教学的两种方法,显然各处理应当使用独立的被试组。

所以有些实验使用独立组设计会更容易。

被试内设计通常适用于被试需要对不同情境下的几种刺激进行多次反应的情况,而这些刺激可以认为是实验的自变量。

另外,一些对顺序效应感兴趣的研究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

例如,研究者如果想了解被试从高奖赏情境转到低奖赏情景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就需要让被试同时参加这两种条件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入门》张学民单变量组间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有几种实验处理就需要几组被试。

(举例)P84 评价:1.优点第一,在组间实验设计中,由于每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

第二,能够使单一水平的实验处理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被试因为试验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厌烦情绪或疲劳效应。

第三,排除了组内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接受几种水平的实验处理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

第四,不需要在不同实验处理之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

第五,通过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的匹配,降低实验处理组之间的变异性,保证各实验处理组为等组被试。

第六,被试的随机化分配可以减少被试的反应偏向。

2.缺点第一,尽管组间实验设计对组间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分配,但是,分配给各实验处理组的被试之间仍然有存在差异的可能。

第二,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

第三,组间实验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第四,被试匹配的过程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匹配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消除误差的方法:第一,完全随机化分配法。

第二,等组匹配法。

单变量组内实验设计:试图将被试差异和组间设计的不足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由一组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与上面相同,优缺点阐述和系统误差的平衡方法)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同上)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同上)这本书是我见过最简单的被试间和被试内的分类,可以借鉴,也提到了你说的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

不过个人觉得关于被试内和被试间方法的选择,即优缺点的阐述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内容的区分度上,即前一本书上提到的有些研究需要用到被试内实验设计,而有些研究必须用被试间设计。

个人想法哈~~~《心理实验研究基础》朱滢实验设计:是安排实验各种条件的方法,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误差以便达到实验的目的,即确定某些变量、找出事件的原因。

实验设计方法:随机组设计、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应该跟你的体系不太合,不考虑)《心理与教育学研究法》董奇组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自变量水平组合中的一种.组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组内设计的分类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只接受部分实验处理,而且每个或区组被试之间所接受的处理不同.《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舒华实验设计的功能:一、使研究变量最大化二、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三、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四、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均包含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被试是否接受所有类型的实验处理。

组内实验设计,又称被试内实验设计,其基本思想是由一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基本方法是:随机选取被试,实验中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常见的组内实验设计的种类有:前测、后测实验设计,被试在测验前后接受测量,比较前后测验数据的差异,使用的统计方法为相关样本t检验。

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又叫区组设计,将被试分为若干实验处理组,每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使用的统计方法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与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类似,不过在多因素实验中,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数目不少于两个。

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

组间实验设计,又称被试间实验设计,其基本思想是使用多于一组的被试,通过两组或多组比较,估计实验处理的效应。

组间实验设计的类型有: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设计,这种实验设计的前提假设是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不存在差异。

有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和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实验中,实验组被试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被试不接受实验处理。

可以使用的统计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不同组的被试接受同一因素的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

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多因素实验设计,不同组的被试接受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即每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

可以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差异的显著性,如果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还可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考察交互作用显著效应的变异的贡献来源。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心理实验设计的内容: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stimulus variable)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response variable)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variable)的控制措施,确定被试者人数和选择被试者的方法,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规定实验次数,安排实验程序,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实验设计要对实验结果有预见性,要保证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才能取得有效的实验数据。

(1)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实验设计分类的依据:每一个实验设计都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例如在一个阅读速度的研究中取“照明强度”为自变量。

(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例如照明强度又分为强、中、弱等处理水平。

(3)在各自变量和各处理水平中用相同的被试者,还是用不同的被试者?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组合,就可构成许多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

一般根据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就可把实验设计的类型大体上分为三种:被试者内设计、被试者间设计以及同时包括被试者内与被试者间的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被试者内设计:被试者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基本原理分类:实验前后设计、定时系列设计、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被试者间设计(独立组设计):被试者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自变量的处理。

分类:随机组设计(同时分配法、次第分配法)、配对组设计(杨治良以上的分类都是针对单因素实验设计来讲的,他把多因素实验设计放在后面一节单独讲的。

)为什么在被试者内设计和被试者间设计中,实验都可以同时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呢?乍看之下,这种处理似乎违背了实验法“单一变量”的原则。

其实,由于实验者采用了统计方法,可以通过平衡多变量的关系,通过控制其他一些自变量,使某一阶段变化特性显露出来,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可以说统计技术是实验设计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能够有效的应用,要看研究设计的思想如何,即研究什么问题,控制什么条件,如何看待条件变化与结果变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等。

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的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心理实验的设计: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

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二、被试的选定三、实验的控制1.刺激变量的控制2.反应的控制3.反应的观察、测定与记录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组内设计:用一组被试,其中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二种或二种以上实验处理.完全被试内设计:用增加实验次数的方法抵消无关变量效果的设计.不完全被试内设计:一部分被试按先A后B的顺序接受实验处理,另一部分被试按先B后A 的顺序接受实验处理,以抵消无关变量效果.《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实验设计的内容:形成统计假设,并为检验假设、搜集和分析数据制定有效的计划;阐明检验统计假设所遵循的决策;按计划搜集资料;按计划分析资料;对统计假设的真伪做出归纳性推断。

实验设计是研究工作的重点。

良好的实验设计不仅是实验过程的依据和处理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科学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