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合集下载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1最显著的区别是产生条件的不同:水土流失必然是流水作用较强或多暴雨,土质疏松或因坡度重力致使土壤容易被冲洗侵蚀,最终引发“水〞和“土〞的流失。

荒漠化那么是风力作用较强的地方,原生植被稀少,由于加倍干旱或人类垦殖采伐致使原生荒漠扩大,原有的林地、耕地、草地退化,有向荒漠开展的趋势。

2因为成因的不同也造成了二者多发区的不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域,荒漠化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域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转变进程。

正因为如此,但凡具有发生沙漠化进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域。

广义荒漠化那么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乃至半湿润地域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和亚湿润干旱〔drysubhumid〕地域的土地退化。

该概念明确了3个问题: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开展的;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域,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散布范围;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世界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
第41页/共42页
200-400mm
<200mm
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
第16页/共42页
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第17页/共42页
2.地形:
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第33页/共42页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第34页/共42页
第35页/共42页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36页/共42页
荒漠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降雨集中;丘陵地形
人口增加;过度樵采
过度垦殖
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聚地表。
;不合理排灌
第28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危害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第9页/共42页
5、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6、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第10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概述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地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指的是干旱地区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会导致土地失去肥力,水资源的缺乏,以及生态多样性的减少。

水土流失则是指土地表面被暴露在空气中,而没有保护,经常受到风雨的浸蚀,导致土壤的流失。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也影响到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退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水资源的缺乏,食物的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干旱地区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生态系统,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都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有关。

此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可能导致土地的贫瘠和荒芜,从而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方法为了解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可以采取。

以下是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三种有效的方法。

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植树造林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保护土地免受风蚀和水蚀,从而使土壤更加肥沃,并为当地社区提供更多用于建筑和饮用水的木材和资源。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帮助恢复生态系统,增加生态多样性,以及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水源保护和管理水源保护和管理是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一种重要方法。

水资源的管理可以通过建造水库、防洪堤、灌溉系统等设施来实现。

此外,水资源管理还可以采用耕地旋作、田间排水、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减少荒地的流失和保护沃土。

另外,通过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可以减少人类对地面水的需求,从而缓解水源短缺问题。

3.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来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例如,灌溉沙漠地区,使其变得充足、肥沃有机,使荒地恢复过去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丰富性。

生态学考试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生态学考试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生态学考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两大难题,治理措施多样且复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 工程措施:比如修建梯田、护坡、挡土墙等,以减少径流冲刷,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 农业技术改进:如合理轮作、间作,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保护土壤结构。

4.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的土壤侵蚀。

荒漠化治理措施:
1. 植树造林:在荒漠地区种植耐旱植物,构建防护林体系,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节水农业: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发展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破坏。

4. 生态移民:将受荒漠化影响的居民搬迁至其他地区,
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压力。

5. 科研监测:加强对荒漠化原因和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清水河县老牛湾镇人民政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1600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将防治策略实施好,并且保障在防治策略的实施中,能够发挥效果。

因此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中,要想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研究,只有研究好防治策略,才能保障其策略实施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水土流失是指因为重力、风力和水力等外在作用力改变水土资源现状,使水土资源改变原有形态,呈现破坏或损失状态的一种自然现象。

荒漠化现象是指因为多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使地面植被减少,土地呈荒漠现象的一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人为现象。

两者均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或自然因素变化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表现。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植被、气候、地貌以及土壤本身性质等自然力量发生变化。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加剧造成原有的自然系统遭到破坏的活动因子。

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商周时代还有大象出没,后因为自然环境趋于干旱加上人类历史上不断对该地区植被进行破坏,使地表植被减少,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当夏季雨季来临时,造成水土流失形成至今的千沟万壑形态。

2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尽管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但这种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依旧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当在荒漠化地区进行耕种时,因原有的土壤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农作物成长不良,加上风沙影响,改变了局部地区气候,使该地区的降水减少,同时风沙对阳光的遮挡作用,使农作物光合作用效果减弱,进一步了降低农作物产量。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高三地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三地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三地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

其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

该岩石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

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

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2.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A.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C.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答案 1.A 2.C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3.B 4.A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皮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5~7题。

5.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6.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7.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答案 5.C 6.C7.A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原因 危害和治理

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原因 危害和治理

红漠化(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 红漠化: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
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如我国 露出光秃秃的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
显。
化。
石质荒漠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 红漠化: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貌区(云贵高原)
自然原因:土质,降水(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低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植被破坏,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 破坏
1、土地退化,土壤板结与 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 阻碍作物生长
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水分蒸 发;施用秸秆降低土壤盐分 含量。
1.土地退化,使耕地表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2.地表植被破坏,使地表更加崎岖; 3.危害交通工矿基础设施安全(多滑坡,泥石流); 4.淤积江河湖库,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看题目和复习提纲,导学案) 例:黄土高原:生物措施:因地制宜,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开发新能源等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实质 表现
发生区域 成因
荒漠化(沙漠化) 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 用下的沙质荒漠化原有土地 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 过程。
土地沙漠化:我国干旱和半 干旱气候区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 用不当
土地次生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在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盐 分在地表累积; 土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 北东北较多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因素
特征
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___夏__季_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 从平原向__山__地___、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__坡__面__物__质___不稳定
(4)模式:__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返回导航
研析考点·破疑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突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悟典例
(2022·山东潍坊模拟)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 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 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专家对塔克拉 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 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 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下左图为 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 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4_0_0___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两个不同的但相关的环境问题。

它们都会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问题的区别。

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土地过度开发、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结果导致土地转化为沙漠或半沙漠的现象。

荒漠化通常是长时间的过度开发和大量人口聚集以及过度放牧导致的。

荒漠化的原因复杂,但最常见的是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自然因素等。

荒漠化的影响可以是严重的,由于植被丧失、土壤贫瘠、干旱气候和强风暴,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将受到巨大的破坏。

荒漠化还有可能导致贫困、饥饿和冲突等问题。

荒漠化还可能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荒漠化有三个主要的传播方式:风、水和人类。

风和水可能会带走土壤和沙子,而人类的活动比如过度放牧、过度耕种和城市化等会加速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从而加剧荒漠化的程度。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其特点是表层土壤被水或风侵蚀并流失。

水土流失通常是由于大量雨水、洪水、山洪和水库溃坝等灾害过程引起的。

水土流失也可以是由于极端气候、气候性质的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当以及人为开发造成的。

水土流失会导致许多问题,如植物生长减缓、土壤肥力降低、水资源减小和水质恶化等问题。

水土流失会使土壤质量降低、减少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水源污染的风险,从而增加风灾和洪灾的威胁。

此外,由于有机物质、有机碳、氮和其他元素流失,土壤肥力极低,无法维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结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有其不同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然而,它们仅仅是环境中几个棘手的问题。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理,它们可能会给地球上其他地方带来更加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政策与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0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后果
成因
自然因素
地形、降雨、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等自然条件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发、采矿、修建道路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水土流失 的主要原因。
后果
科学治理,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VS
详细描述
库布齐沙漠治理是中国治理沙漠化的成功 案例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如 种植耐旱、耐风沙的植物,建设防护林带 ,实施节水灌溉等,库布齐沙漠治理取得 了显著成效,不仅遏制了沙漠的扩张,而 且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失败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总结词
水土流失
指地表土壤在水力、风力等外力 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 程,导致土壤资源损失和生态环 境恶化。
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农业生产受损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肥力丧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粮 食产量降低。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目录
• 土地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后果 •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全球关注 • 应对策略与技术 • 案例分析
01 土地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土地荒漠化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土 地退化现象,表现为植被覆盖率 降低、土壤贫瘠、土地生产能力 下降等。
国际合作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各国共同制定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地面监测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 数据,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 和生长状况等。
无人机监测
无人机监测是一种利用无人机 搭载传感器进行地表信息采集 的技术。
无人机监测具有灵活性强、成 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 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 据。
无人机监测在危险地区或难以 接近的区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有助于提高监测效率和安全性。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开垦陡坡等)、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土地退化。
影响与危害
影响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会影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它们会导致土地生产 力的下降,影响农牧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气候变化;导致贫 困和移民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危害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它们会导致土地资 源的丧失,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破坏文化 遗产和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CHAPTER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 等平台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非接触探测的技术。
CHAPTER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成效 评估
防治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土壤侵蚀程度
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包 括侵蚀面积、侵蚀程度和侵蚀
速率等指标。
水土流失量
监测水土流失的量,包括流失 的土壤量、流失的水量和流失 的泥沙量等。
生态恢复程度
评估荒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情 况,包括植被覆盖率、生物多 样性等指标。
通过种植耐旱、耐寒、耐 贫瘠的树种,增加地表植 被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 能力。

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在陡坡开荒,使地表变 得疏松,增加了水土流失的物源

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
植 过度放牧 侵蚀
被 毁坏树木 和樵采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
合 理
露天开矿
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1.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 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不 当,对土地资源、水资 源的过度使用。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退耕还林、还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 (6)封沙禁牧、禁樵禁采,恢复自然植被 (7)实行栏养,建立人工草场
感知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哪些内 容反映 了黄土 高原水 土流失 严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 等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 设活动有关。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人口增长,生存压力加大,导致 出现不合理人类活动,改变了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 况,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
(1)自然原因
因素 表 现
产生的影响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山地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水土保持的前提);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植树造林、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④搞好矿区土地复垦;⑤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右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练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练习2、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练习3、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A.减少人口数量B.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产高产田 C.发展当地的工业 D.停止露天开采煤矿练习4、甲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是某地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示区域所属地形区,乙图示区域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2)在乙图中用虚线画出两河之间分水岭的大致走向。

(3)甲、乙两区域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但乙地区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甲地区要大,其原因是什么?(4)甲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耕垦指数达50%以上,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遭到破坏而更加恶化,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2020陕西咸阳模拟)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居民生产场景图。

读图,回答1~2题。

窑洞牧羊1.形成双水村民居建筑特色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 C.地形D.土质2.该村生产方式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环境污染C.土地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答案:1.D 2.A解析第1题,双水村的典型民居为窑洞,是利用黄土在干燥时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建造的,选D项。

第2题,双水村的牧羊活动(尤其是过度放牧)会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选A项。

(2020广东广雅中学模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水源,湖区盛行西北风。

过去几十年,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读图,回答3~5题。

3.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B.入湖水量减小,湖水水位下降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4.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堆积B.风化作用C.风力堆积D.湖水堆积5.关于东岸N地沙丘的移动方向及为遏制其移动可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向东沙丘间洼地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B.向西沙丘间洼地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C.向东日月山山麓地带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D.向西日月山山麓地带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答案:3.B 4.C 5.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貌变化的原因。

湖区西部地壳并没有出现断裂上升的情况;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流水侵蚀明显较弱;周围地区引入湖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小,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外露,导致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青海湖湖水为咸水,不适宜引水灌溉,选B项。

第4题,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东岸滨湖平原形成沙漠,选C项。

第5题,湖区盛行西北风,东岸沙丘在常年西风作用下会向东面移动,B、D项错误;在沙丘东部的日月山山麓地带种植植被,即在下风向种植植被,无法阻挡风力,达不到防风固沙的效果,C项错误;植被起阻挡沙丘前进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上风向种植,即在沙丘间洼地种植,A项正确。

农业行业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及改进方案

农业行业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及改进方案

农业行业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及改进方案概述: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效率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不合理种植结构等,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方案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土地荒漠化问题1. 问题描述: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等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壤荒漠化现象。

这导致了大面积的不可耕种土地,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生产和农民收入。

2. 改进方案:a. 加强草原保护:加大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力度,采取限制放牧措施,并加强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b.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适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在特殊区域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二、水土流失问题1. 问题描述:农业的不合理耕作技术和不当管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这不仅造成了农田土壤的贫瘠化,还导致了河流污染和洪涝灾害的加剧。

2. 改进方案:a. 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通过采用覆盖耕作、梯田种植等措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b.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农民修建排灌渠道、水坝等农田水利工程,以提高排水能力和减轻洪涝灾害风险。

c. 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向广大农民普及科学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他们对土壤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三、不合理种植结构问题1. 问题描述: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政府扶持政策偏向一些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结构单一化,并且出现了大量荒芜的废弃农田。

2. 改进方案:a. 推动农产品多元化: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增加农田的产出种类。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贷款、补贴等方式来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

b.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鼓励无公害环保的有机农业发展,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

c. 合理调整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政策,避免因政府扶持而导致过度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原因 西北地区
荒漠化 人口激增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9.6%
水资源利用不当
26.9%
过度开垦
0.7%工程施工
32.7%
过度樵采
30.1%
过度放牧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主要危害 草场遭破坏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
荒漠地区 强烈的蒸发作用
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 土壤盐渍化 灌区放弃
土地沙漠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石质荒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
华北平原 / 西北地区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题组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 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附近的交错带( C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解析 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 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 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 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析 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 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 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 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 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 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人口激增


化不

合 理
人的

经 济

活 动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用水不当 工程施工
控制人口增长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调节农、林、牧用地 之间的关系
合理利用水资源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 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 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 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 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考点二 水土流失
1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 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坡度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 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 越强
解析 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 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 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 发展植树造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 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 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 D
考点一 荒漠化
荒漠化现象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 形成如同荒漠景观的的 过程
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石质荒漠化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 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土地沙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 丘入侵或沙丘活化
次生盐渍化
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 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有关
灌溉
盐渍化的过程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 外来引水
自然原因 西北地区
荒漠化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西
<50mm
<200mm
<400mm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防治措施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综合整治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解析 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 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 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 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解题探究
题组一 荒漠化的形成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 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 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解析 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 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 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