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曲礼子夏问》是《孔子家语》中的一篇文言文。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孔子家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相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始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王言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大婚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致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弟子行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物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在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入官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困誓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德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执辔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本命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论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郊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刑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刑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冠颂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庙制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屈节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本姓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译文:
曾子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

不认识他的儿子,可以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可以看看他的朋友;不识别这个君王,可以看看他派遣的使者;不了解这个地方,可以看看这里的草木。

所以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满芝兰花的房间,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因此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下面请看店铺带来的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夫子赦之焉。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

征敛无时,暴也。

不试责成,虐也。

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

”(庸用也,即就也。

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之。

自谓未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

是先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

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

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毗辅也。

俾使也。

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

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

(陵迟犹陂池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乎?”【大意】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冠时,有父子争讼于公堂,夫子就把他们关在一个监狱中,三个月不审讯,他的父亲请求终止诉讼。

夫子赦免他们了。

季孙听说这事后,不高兴了,说:“孔司寇欺骗了我,过去他告诉我说,国家必须以孝为先,我现在杀戮一个不孝的来教化使民孝顺,不是很好吗?而又赦免了他,为什么呢?”冉有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唉!上层领导失去正道,而杀他的'下层人民,是没道理的。

《孔子家语之曲礼子贡问》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孔子家语之曲礼子贡问》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曲礼子贡问》原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

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

”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

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

死不如朽之速愈。

”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

”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

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

”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

”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

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

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

孔子问其所疾。

康子出见之。

言终,孔子退,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

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

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

子贡曰:“敢问何也?”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

吾为有司,故拜之。

”吴延陵季子聘于上国,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于嬴博之间。

孔子闻之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而观其葬焉。

”其敛,以时服而已,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明器之赠。

既葬,其封广轮掩坎,其高可肘隐也;既封,则季子乃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则无所不之。

”而遂行。

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礼,其合矣。

”子游问丧之具。

孔子曰:“称家之有亡焉。

”子游曰:“有亡恶于齐?”孔子曰:“有也,则无过礼。

苟亡矣,则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翻译【原文】孔子蚤晨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而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吾將安杖;喆人其萎,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歎而言曰:「賜,汝來何遲.予疇昔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即與賓主夾之,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興,則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將死.」遂寢病,七日而終,時年七十二矣.哀公誄曰:「昊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無自律.」子貢曰:「公其不沒於魯乎?夫子有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君兩失之矣.』」既卒,門人所以服夫子者,子貢曰:「昔夫子之喪顏回也,若喪其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今請喪夫子如喪父而無服.」於是弟子皆弔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則由絰.子夏曰:「入宜絰可居,出則不絰.」子游曰:「吾聞諸夫子喪朋友,居則絰,出則否,喪所尊雖絰,而出可也.」孔子之喪,公西掌殯葬焉,唅以疏米三貝,襲衣十有一稱,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環,徑五寸而綨組綬,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飭廟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兼用三王禮,所以尊師且備古也,葬於魯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為偃斧之形,高四尺,樹松柏為志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喪之禮.既葬,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貢謂之曰:「吾亦人之葬,聖人非聖人之葬,人子奚觀焉.昔夫子言曰:『見吾封若夏屋者,見若斧矣,從若斧者也,馬{髟葛},封之謂也.』今徒一日三斬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觀乎哉?」二三子三年喪畢,或留或去,惟子貢廬於墓六年.自後群弟子及魯人處於墓如家者百有餘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译文】孔子早晨起来,背着手拖着手杖,在门口优游地漫步,吟唱道:“泰山要崩塌了吗?梁木要毁坏了吗?哲人要困顿了吗?”唱完回到了屋内,对着门坐着。

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原文和翻译【原文】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揜夫子之不臣.」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謲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用秕粺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孙不得意于季氏,因费宰公山弗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入于费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婬不制.有慎溃氏,奢侈踰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译文】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子夏问孔子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孔子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于孔子曰:“夫子,吾闻君子之道,必以德为本,以仁为基,以礼为表,以智为用。

然则夫子之道,何如也?”孔子答曰:“子夏,君子之道,固以德为本,以仁为基,以礼为表,以智为用。

吾之道,亦不外如是也。

然吾之德,非若子之所闻也。

吾之仁,非若子之所见也。

吾之礼,非若子之所习也。

吾之智,非若子之所学也。

”子夏曰:“夫子之言,使人困惑。

敢问夫子,何谓德?”孔子曰:“德者,人之性也。

人之性,善也。

善者,德之端也。

德者,所以立身也。

君子立身,必先立德。

德之所在,天地为之动容。

德之所在,鬼神为之降格。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闻之矣。

然则仁者,何如?”孔子曰:“仁者,爱也。

爱生于心,发于言,见于行。

仁者爱人,故能立身。

仁者爱人,故能成家。

仁者爱人,故能治国。

仁者爱人,故能平天下。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信之。

然则礼者,何如?”孔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

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体,敬为主。

敬者,礼之本也。

礼之用,使人无怨。

礼之体,使人无争。

礼之用,使人无欲。

礼之体,使人无怨。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敬之。

然则智者,何如?”孔子曰:“智者,知也。

知者,所以明理也。

智者,所以辨是非也。

智者,所以决疑也。

智者,所以立事也。

智者,所以安身也。

智者,所以立命也。

”子夏曰:“夫子之道,博大精深。

吾愿终身学习,以明夫子之道。

”孔子曰:“子夏,吾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

吾之道,贵在实践。

子能实践吾之道,则吾之道,非吾之道,子之道也。

”子夏听后,心中豁然开朗,自此,子夏潜心学习,力行夫子之道,成为一代贤者。

译文: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夫子,我听说君子之道,必定以德行为根本,以仁爱为基础,以礼节为表现,以智慧为运用。

那么夫子您的道,是怎样的呢?”孔子回答说:“子夏,君子之道,确实是以德行为根本,以仁爱为基础,以礼节为表现,以智慧为运用。

我的道,也不外乎如此。

然而我的德行,并非你听说的那样。

我的仁爱,并非你看到的那么明显。

我的礼节,并非你所学的那样。

子夏问学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学文言文翻译

子夏者,孔子弟子也,聪颖过人,好学不倦。

一日,子夏问于孔子曰:“夫子,学之至道,何也?”孔子闻言,微笑而答:“子夏,学之至道,在于明理修身,治国平天下也。

”子夏曰:“然则,修身何如?”孔子曰:“修身者,先正己,后正人。

正己之道,在于克己复礼,谨言慎行,虚心求教,不断自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修身者,当以己之不足,补人之不足,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子夏曰:“夫子,治国平天下,其道何在?”孔子曰:“治国平天下,在于明君之德,贤臣之才,以及民之善。

明君者,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法正人。

贤臣者,以才辅君,以德服众,以法行治。

民者,国家之本,治国平天下,必先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使民有恒产,恒心,恒志。

”子夏曰:“夫子,如何使民有恒产,恒心,恒志?”孔子曰:“使民有恒产,在于富之。

富之之道,在于教民务农,兴商贾,使民各得其所,各尽其力。

使民有恒心,在于教民知礼,明理,崇德。

教民知礼,则民知尊卑,明理,则民知是非,崇德,则民知善恶。

使民有恒志,在于教民立志,尚贤,敬贤。

立志者,民之志也;尚贤者,民之望也;敬贤者,民之荣也。

”子夏曰:“夫子,治国平天下,必先安民。

然则,如何安民?”孔子曰:“安民之道,在于宽政爱民,轻徭薄赋,与民同乐。

宽政者,使民无忧;爱民者,使民无怨;轻徭薄赋者,使民无疲;与民同乐者,使民无怨。

”子夏曰:“夫子,治国平天下,必先安民。

安民之后,如何治国?”孔子曰:“治国之道,在于法度。

法者,国之权衡,民之准绳。

法度严明,则国家安定,百姓安宁。

治国者,当以法治国,以德服人,以礼正人。

”子夏曰:“夫子,治国平天下,必先安民,然后治国。

治国之后,如何平天下?”孔子曰:“平天下之道,在于和衷共济,各得其所。

和衷共济者,君臣一心,上下同德。

各得其所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子夏闻言,恍然大悟,拜谢孔子曰:“夫子,今日之言,使吾受益匪浅。

吾当谨记在心,努力践行,不负夫子教诲。

”孔子微笑而答:“子夏,学无止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重而道远。

文言文子夏问孝翻译赏析

文言文子夏问孝翻译赏析

子夏问于孔子曰:“何为孝?”孔子曰:“孝者,善事父母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能事其亲,而后能事其君;能养其亲,而后能养其国。

故孝者,天下之大经也。

”子夏曰:“敢问孝之至者,何如?”孔子曰:“孝之至者,莫大于尊亲。

亲者,身之枝叶也。

枝叶茂盛,则根深蒂固。

故尊亲者,孝之始也。

其次,敬养父母,使无饥寒之患。

再次,乐其心,使其无忧无虑。

此三者,孝之终也。

”子夏曰:“吾闻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敢问父母如何计深远?”孔子曰:“父母之计深远,在于教子成人。

教子成人,必先正其心。

心正,则能修身;修身,则能齐家;齐家,则能治国;治国,则能平天下。

故父母之计深远,在于教子成人。

”子夏曰:“吾闻之,父母之爱子,亦望子成器。

敢问父母望子成器,当如何教之?”孔子曰:“父母望子成器,必先正其心。

心正,则能立志;立志,则能勤学;勤学,则能成才。

教子成才,必先教其立身;立身,则能立业;立业,则能立家;立家,则能立国。

故父母望子成器,在于教子立身。

”子夏曰:“吾闻之,父母之爱子,亦望子成名。

敢问父母望子成名,当如何教之?”孔子曰:“父母望子成名,必先教其立志。

立志,则能专攻;专攻,则能精深;精深,则能成名。

教子成名,必先教其立言;立言,则能立事;立事,则能立功;立功,则能立名。

故父母望子成名,在于教子立言。

”子夏曰:“吾闻之,父母之爱子,亦望子立功。

敢问父母望子立功,当如何教之?”孔子曰:“父母望子立功,必先教其立身。

立身,则能立业;立业,则能立功。

教子立功,必先教其立言;立言,则能立事;立事,则能立功。

故父母望子立功,在于教子立言。

”子夏曰:“吾闻之,父母之爱子,亦望子立德。

敢问父母望子立德,当如何教之?”孔子曰:“父母望子立德,必先教其立志。

立志,则能立言;立言,则能立事;立事,则能立功;立功,则能立德。

教子立德,必先教其立身;立身,则能立业;立业,则能立功;立功,则能立德。

故父母望子立德,在于教子立身。

”子夏曰:“吾闻之,父母之爱子,亦望子立言。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作文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作文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原文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于朝市,不返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与同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报之,则执兵而陪其后」子夏问:「叁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初有司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丧,叁年既殡,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夺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公以叁年之丧从利者,吾弗知也」子夏问于孔子曰:「记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礼,有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周公摄政而治,抗世子之法于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焉凡君之于世子,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叁善皆得,唯世子齿于学之谓也,世子齿于学,则国人观之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臣在,则礼然,而众知君臣之义矣』其叁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则礼然,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君子与臣之位,所以尊君而亲亲也在学,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后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而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也」子夏问于孔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居处言语饮食衎尔于丧所,则称其服而已」「敢问伯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子夏问于夫子曰:「凡丧小功已上,虞祔练祥之祭皆沐浴于叁年之丧,子则尽其情矣」孔子曰:「岂徒祭而已哉叁年之丧,身有疡则浴,首有疮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也,毁则死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饰也」子夏问于孔子曰:「客至无所舍,而夫子曰:『生于我乎馆,客死无所殡矣』夫子曰,于我乎殡,敢问礼与?仁者之心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馆人使若有之恶有之,恶有之而不得殡乎』夫仁者制礼者也,故礼者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异,不丰不杀,称其义以为之宜,故曰我战则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孔子食于季氏,食祭,主人不辞不食,亦不饮而餐,子夏问曰:「礼也?」孔子曰:「非礼也,从主人也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吾食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辞曰:『疏食不敢以伤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礼,客不敢尽礼,主人尽礼,则客不敢不尽礼也」子夏问曰:「官于大夫,既升于公,而反为之服,礼与?」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之为公臣,曰:『所以游僻者,可人也』公许,管仲卒,桓公使为之官于大夫者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子贡问居父母丧孔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情,戚容称服」曰:「请问居兄弟之丧」孔子曰:「则存乎书筴已」子贡问于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弔于圹,周人反哭而弔于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弔也,丧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于斯为甚,故弔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悫,吾从周殷人既练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从殷」子贡问曰:「闻诸晏子,少连大连善居丧,其有异称乎?」孔子曰:「父母之丧,叁日不怠,叁月不解,期悲哀,叁年忧,东夷之子,达于礼者也」子游问曰:「诸侯之世子,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鲁孝公少丧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丧之有司曰:『礼,国君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示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丧慈母,练冠以燕居』遂练以丧慈母丧慈母如母,始则鲁孝公之为也」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所于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贡曰:「子所问何哉?」子路曰:「止,吾将为子问之」遂趋而进曰:「练而杖,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子谓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无所不知也,子问,非也,礼,居是邦则不非其大夫」叔孙母叔之母死,既小歛,举尸者出户,武孙从之出户,乃袒投其冠而括髮子路叹之,孔子曰:「是礼也」子路问曰:「将小歛则变服,今乃出户,而夫子以为知礼,何也?」孔子曰:「由,汝问非也君子不举人以质士」齐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屦,食粥居傍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问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怪也季平子卒,将以君之玙璠歛,赠以珠玉孔子初为中都宰,闻之歷级而救焉,曰:「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于中塬也,其示民以姦利之端,而有害于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姦以陷君」乃止孔子之弟子琴张与宗友卫齐豹,见宗鲁于公子孟絷,孟絷以为参乘焉,及齐豹将杀孟絷,告宗鲁,使行宗鲁曰:「吾由子而事之,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死以事周子,而归死于公孟可也」齐氏用戈击公孟,宗以背蔽之,断肱中,公孟、宗鲁皆死琴张闻宗鲁死,将徃弔之孔子曰:「齐豹之盗,孟絷之贼也,汝何弔焉?君不食姦,不受乱,不为利病于回,不以回事人,不盖非义,不犯非礼,汝何弔焉?」琴张乃止郕人子革卒,哭之唿灭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声,敬姜戒之曰:「吾闻好外者士死之,好内者女死之,今吾子早殀,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叁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请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无哀容,无加服,有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孔子闻之曰:「女智无若妇,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妇智矣,剖情损礼,欲以明其子为令德也」子路与子羔仕于卫,卫有蒯聩之难孔子在鲁,闻之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既而卫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于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已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弔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墓而不坟孔子曰:「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吾见封之若堂者矣,又见若坊者矣,又见履夏屋者矣,又见若斧形者矣,吾从斧者焉」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门人后雨甚,至墓崩,修之而归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对曰:「防墓崩」孔子不应,叁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弹琴不成声,十日过禫而成笙歌」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弔焉,私于孔子曰:「今季氏将大飨境内之士,子闻诸?」孔子答曰:「丘弗闻也若闻之,虽在衰绖,亦欲与徃」阳虎曰:「子谓不然乎,季氏飨士,不及子也」阳虎出,曾点问曰:「吾之何谓也?」孔子曰:「己则衰服,犹应其言,示所以不非也」颜回死,鲁定公弔焉,使人访于孔子孔子对曰:「凡在封内,皆臣子也,礼,君弔其臣,升自东阶,向尸而哭,其恩赐之,施不有笇也」塬思言于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也」子游问于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为也凡为盟器者,知丧道也夫子始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子罕问于孔子曰:「始死之设重也,何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人彻重焉请问丧朝」子曰:「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者,庙而后行殷朝而后殡于祖,周朝而后遂葬」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汝徃埋之吾闻弊帏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蓆,无使其首陷于土焉」译文子夏问孔子说:应该如何对待杀害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曲礼公西赤问公西赤問於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則葬之以士禮,老而政仕者,死則從其列.」公儀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問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道,昔者文王拾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捨其孫腯,立其弟衍.」子游以聞諸孔子,子曰:「否,周制立孫.」孔子之母既葬,將立葬焉,曰:「古者不祔葬,為不忍先死者之復見也.詩云:『死則同穴.』自周公已來祔葬矣.故衛人之祔也,離之,有以聞焉;魯人之祔也,合之,美夫,吾從魯.」遂合葬於防曰:「吾聞之有備物而不可用也,是故竹不成用,而瓦不成膝,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盟器,神明之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不殆而用殉也.」子游問於孔子曰:「葬者塗車芻靈,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是無益於喪.」孔子曰:「為芻靈者善矣,為偶者不仁,不殆於用人乎.」顏淵之喪既祥,顏路饋祥肉於孔子.孔子自出而受之,入彈琴以散情,而後乃食之.孔子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愨,其行也趨,趨以數.已祭,子貢問曰:「夫子之言祭也,濟濟漆漆焉,今夫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昏而奠,終日不足,繼以燭,雖有彊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其為不敬也大矣.」他日,子路與焉,室事交于戶,堂事當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徹.孔子聞之曰:「孰為士也而不知禮.」译文孔子的母亲死后,准备与他的父亲合葬在一起。

孔子说:“古代不合葬,是不忍心再看到先去世的亲人。

《诗经》上说:‘死则同穴。

’自周公以来开始实行合葬。

卫国人合葬的方式是夫妇棺椁分两个墓穴下葬,这样的事我听说过。

鲁国人是夫妇棺椁葬在同一个墓穴,鲁国人的方式好,我赞成鲁国人的合葬方式。

”于是把父母合葬在防山。

孔子又说:“我听说‘准备了各种器物但不可使用’,所以,竹器不编边缘不能用,瓦器没有烧制不能用,琴瑟张着弦不能弹,笙竽具备外形而不能吹,有钟磬而无悬挂的架子不能击打。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與同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從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報之,則執兵而陪其後.」子夏問:「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禮與,初有司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喪,三年既殯,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奪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無避,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公以三年之喪從利者,吾弗知也.」子夏問於孔子曰:「記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禮,有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蒞阼,周公攝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為人子者,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焉.凡君之於世子,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齒於學之謂也,世子齒於學,則國人觀之.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臣在,則禮然,而眾知君臣之義矣.』其三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則禮然,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為臣,君子與臣之位,所以尊君而親親也.在學,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而有益於君則為之,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也.」子夏問於孔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居處言語飲食衎爾於喪所,則稱其服而已.」「敢問伯母之喪,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絕於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子夏問於夫子曰:「凡喪小功已上,虞祔練祥之祭皆沐浴.於三年之喪,子則盡其情矣.」孔子曰:「豈徒祭而已哉.三年之喪,身有瘍則浴,首有瘡則沐,病則飲酒食肉,毀瘠而病,君子不為也,毀則死者,君子為之,無子則祭之,沐浴為齊潔也,非為飾也.」子夏問於孔子曰:「客至無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館,客死無所殯矣.』夫子曰,於我乎殯,敢問禮與?仁者之心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館人使若有之惡有之,惡有之而不得殯乎.』夫仁者制禮者也,故禮者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異,不豐不殺,稱其義以為之宜,故曰我戰則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孔子食於季氏,食祭,主人不辭不食,亦不飲而餐,子夏問曰:「禮也?」孔子曰:「非禮也,從主人也.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食祭,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辭曰:『疏食不敢以傷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禮,客不敢盡禮,主人盡禮,則客不敢不盡禮也.」子夏問曰:「官於大夫,既升於公,而反為之服,禮與?」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之為公臣,曰:『所以遊僻者,可人也.』公許,管仲卒,桓公使為之官於大夫者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子貢問居父母喪.孔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情,戚容稱服.」曰:「請問居兄弟之喪.」孔子曰:「則存乎書筴已.」子貢問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弔於壙,周人反哭而弔於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弔也,喪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於斯為甚,故弔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愨,吾從周.殷人既練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從殷.」子貢問曰:「聞諸晏子,少連大連善居喪,其有異稱乎?」孔子曰:「父母之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達於禮者也.」子游問曰:「諸侯之世子,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魯孝公少喪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喪之.有司曰:『禮,國君慈母無服,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喪慈母,練冠以燕居.』遂練以喪慈母.喪慈母如母,始則魯孝公之為也.」孔子適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以贈之.子貢曰:『所於識之喪,不能有所贈,贈於舊館,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惡夫涕而無以將之,小子行焉.」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何哉?」子路曰:「止,吾將為子問之.」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無所不知也,子問,非也,禮,居是邦則不非其大夫.」叔孫母叔之母死,既小歛,舉尸者出戶,武孫從之出戶,乃袒投其冠而括髮.子路歎之,孔子曰:「是禮也.」子路問曰:「將小歛則變服,今乃出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孔子曰:「由,汝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士.」齊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斬苴絰帶,杖以菅屨,食粥居傍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問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辭以避咎,義也夫.」怪也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璵璠歛,贈以珠玉.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歷級而救焉,曰:「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尸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姦利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姦以陷君.」乃止.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友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殺孟縶,告宗魯,使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將死以事周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齊氏用戈擊公孟,宗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琴張聞宗魯死,將徃弔之.孔子曰:「齊豹之盜,孟縶之賊也,汝何弔焉?君不食姦,不受亂,不為利病於回,不以回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汝何弔焉?」琴張乃止.郕人子革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聲,敬姜戒之曰:「吾聞好外者士死之,好內者女死之,今吾子早殀,吾惡其以好內聞也,二三婦人之欲供先祀者,請無瘠色,無揮涕,無拊膺,無哀容,無加服,有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孔子聞之曰:「女智無若婦,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婦智矣,剖情損禮,欲以明其子為令德也.」子路與子羔仕於衛,衛有蒯聵之難.孔子在魯,聞之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既而衛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已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子游問於孔子曰:「禮乎?」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墓而不墳.孔子曰:「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履夏屋者矣,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門人後.雨甚,至墓崩,修之而歸.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對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彈琴不成聲,十日過禫而成笙歌.」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虎弔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孔子答曰:「丘弗聞也.若聞之,雖在衰絰,亦欲與徃.」陽虎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不及子也.」陽虎出,曾點問曰:「吾之何謂也?」孔子曰:「己則衰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顏回死,魯定公弔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禮,君弔其臣,升自東階,向尸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笇也.」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也.」子游問於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為也.凡為盟器者,知喪道也.夫子始死則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子罕問於孔子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請問喪朝.」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者,廟而後行.殷朝而後殯於祖,周朝而後遂葬.」孔子之守狗死,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汝徃埋之.吾聞弊幃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今吾貧無蓋,於其封也與之蓆,無使其首陷於土焉.」子夏问孔子说:“应该如何对待杀害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

子夏问为人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为人文言文翻译

子夏者,孔子之门下弟子也,聪慧敏悟,好学不倦。

一日,子夏与诸弟子共聚于孔子之室,论及为人之道,心生疑惑,遂请教孔子曰:“夫子,为人之道,其难易如何?愿闻其详。

”孔子闻言,微笑颔首,徐徐言曰:“为人之道,其难易固异,然皆在于心。

吾常言,‘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爱人者,能推己及人,知人者,能明己之短,见人之长。

此为人之道,亦为仁智之基。

”子夏听罢,沉思片刻,又问:“夫子,何为仁?何为智?”孔子答曰:“仁者,心之善也。

其人无求于物,无怨于世,无争于俗。

智者,心之明也。

其人能察事之理,明道之真,知时之变。

”子夏闻之,心中恍然大悟,然又有所未解,遂再请教:“夫子,吾虽知仁智之理,然不知如何实践,愿夫子赐教。

”孔子见子夏诚意求教,遂曰:“子夏,吾闻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人之道也。

修身者,修己之身,使之完善;齐家者,治己之家,使之和谐;治国者,治己之国,使之安定;平天下者,平己之心,使之无私。

”子夏听罢,心中有所领悟,但又问:“夫子,吾欲问一事,不知可否?”孔子曰:“子夏但问无妨。

”子夏于是问道:“夫子,吾闻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何为仁由己?”孔子微笑曰:“仁由己者,谓己之心欲仁,而后能推仁及人。

如己欲孝,而后能孝敬父母;己欲悌,而后能友爱兄弟。

此之谓仁由己。

”子夏听后,恍然大悟,遂再问:“夫子,仁由己之外,尚有何道?”孔子曰:“子夏,仁之外,尚有礼、义、信、智、勇等。

礼者,修身之具也;义者,行道之准也;信者,立身之本也;智者,处事之方也;勇者,成事之志也。

此五者,为人之道,亦为立身之本。

”子夏听罢,心中喜悦,拜谢孔子曰:“夫子教诲,使吾茅塞顿开。

吾将谨记于心,努力实践,以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孔子微笑曰:“善哉,子夏。

吾知汝必能成大器。

”自此,子夏勤学不辍,将孔子之教诲铭记于心,终成一代大儒,其学问与德行,皆为人称颂。

而此番对话,亦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为人之道的重要资料,传颂千古。

论语子夏问孝文言文翻译

论语子夏问孝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曰:“居父母之室,出必告,反必面,居寝食饮,未尝不敬也。

而孝孰为大?”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曰:“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曰:“然。

虽然,吾闻之矣:‘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嘉言善行,则吾在其中矣。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最难的在于保持和颜悦色。

当家里有事情需要做时,年轻人要主动承担劳作;当家里有酒食时,要让长辈先享用,这难道就是孝道吗?”子夏听后,表示疑惑,于是问:“住在父母家里,出门一定要告诉他们,回家一定要面见他们,吃饭睡觉,无不表示敬重。

那么,哪种行为最能体现孝道呢?”孔子再次回答:“最难的在于保持和颜悦色。

当家里有事情需要做时,年轻人要主动承担劳作;当家里有酒食时,要让长辈先享用,这难道就是孝道吗?”子夏还是不明白,再次提问:“当家里有事情需要做时,年轻人要主动承担劳作;当家里有酒食时,要让长辈先享用,这难道就是孝道吗?”孔子微笑着回答:“是的。

虽然如此,但我听说:‘活着的时候,要以礼相待;去世后,要按照礼制安葬;祭祀时,也要按照礼制。

’”子夏听后,恍然大悟,孔子接着说:“我的志向在于《春秋》,行为在于《孝经》,其中的嘉言善行,都包含在我的教导之中。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爱和尊重。

孔子强调,要时刻保持和颜悦色,对待长辈要有礼貌,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爱。

同时,要注重礼仪,按照礼制行事,这是对长辈的尊重和敬仰。

总之,《论语·子夏问孝》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时刻践行孝道,关爱长辈,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孝道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孔子家语问礼》文言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问礼》文言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问礼》文言文及翻译《孔子家语问礼》文言文及翻译《孔子家语问礼》作者:佚名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對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禮也.」公曰:「吾子言焉.」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非禮則無以節事天地之神焉;非禮則無以辯君臣上下長幼之位焉;非禮則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疏數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為尊敬,然後以其所能教順百姓,不廢其會節.既有成事,而後治其文章黼黻,以別尊卑上下之等.其順之也,而後言其喪祭之紀,宗廟之序,品其犧牲,設其豕腊,修其歲時,以敬其祭祀,別其親疏,序其昭穆,而後宗族會醼,即安其居,以綴恩義.卑其宮室,節其服御,車不雕璣,器不彤鏤,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與萬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禮也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對曰:「今之君子,好利無厭,淫行不倦,荒怠慢遊,固民是盡,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虐殺刑誅,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後,是即今之君子,莫能為禮也.」言偃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乎?」孔子言:「我欲觀夏,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此觀之.夫禮,初也始於飲食,太古之時,燔黍擘豚,汙罇杯飲,蕢桴土鼓,猶可以致敬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高某復然後飲腥苴熟,形體則降,魂氣則上,是謂天望而地藏也.故生者南嚮,死者北首,皆從其初也.昔之王者,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櫓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絲麻,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宮室戶牖;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為醴酪;治其絲麻,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祐.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熟其殽,越席以坐.疏布以羃,衣其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然後退而合烹,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為大祥,此禮之大成也.」翻译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隆重的礼仪是什么样的?您为什么把礼说得那么重要呢?”孔子回答道:“我是个鄙陋的人,不足以了解隆重的礼节。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曲礼子贡问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僕曰:「禮,凶事不豫,此何謂也?」夫子曰:「既死而議謚,謚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廟,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屬也,況自為之哉.」南宮敬叔以富得罪於定公,奔衛,衛侯請復之,載其寶以朝.夫子聞之曰:「若是其貨也,喪不若速貧之愈.」子游侍曰:「敢問何謂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將有後患也.」敬叔聞之,驟如孔氏,而後循禮施散焉.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景公問於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祈以幣玉,祭祀不懸,祀以下牲,此賢君自貶以救民之禮也.」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諸疾,禮與?」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處於內,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於內,雖問其疾,可也.」孔子為大司寇,國廄焚,子退朝而之火所,鄉人有自為火來者,則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貢曰:「敢問何也?」孔子曰:「其來者亦相弔之道也.吾為有司,故拜之.」子貢問曰:「管仲失於奢,晏子失於儉,與其俱失矣,二者孰賢?」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一狐裘三十年,賢大夫也,而難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冉求曰:「昔文仲知魯國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亡,可謂知禮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於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婦之所祭,盛於甕,尊於瓶,非所柴也.故曰禮也者,由體也,體不備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于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孔子曰:「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晉將伐宋,使人覘之,宋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哭之哀.覘之反言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咸悅宋,殆未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云:『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子罕有焉,雖非晉國,其天下孰能當之.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悅其愛者,弗可敵也.』」楚伐吳,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棄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陽手弓.棄疾曰:「子射諸.」射之,弊一人,韔其弓.又及,棄疾謂之,又及,棄疾復謂之,斃二人,每斃一人,輒掩其目,止其御曰:「吾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聞之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子路怫然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孔子在衛,司徒敬之卒,夫子弔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璩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辱相焉.」孔子許之,掘中霤而浴,毀灶而綴,足襲於床,及葬,毀宗而<足葛>行也,出于大門,及墓,男子西面,婦人東面,既封而歸,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已矣.」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廟,而東門襄仲卒,壬午猶繹,子游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子游問於孔子曰:「既服練,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者,不以見賓,何以除焉?」邾人以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將為之服,因顏克而問禮於孔子.子曰:「繼父同居者,則異父昆弟,從為之服;不同居,繼父且猶不服,況其子乎.」齊師侵魯,公叔務人,遇人入保,負杖而息.務人泣曰:「使之雖病,任之雖重,君子弗能謀,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則既言之矣,敢不勉乎.」與其鄰嬖童汪錡,乘徃奔敵死焉,皆殯,魯人欲勿殤童汪錡,問於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乎?」魯昭公夫人吳孟子卒,不赴于諸侯,孔子既致仕,而徃弔焉,適于季氏,季氏不絰,孔子投絰而不拜.子游問曰:「禮與?」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則吊者不絰焉,禮也.」公父穆伯之喪,敬姜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上下有章.」南宮縚之妻,孔子兄之女,喪其姑而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毋扈扈爾.」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問啟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啟顙,頹乎其順,啟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也.」孔子在衛,衛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也,小子識之.」子貢問曰:「夫子何善爾,其徃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返而虞哉.」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識之,我未之能也.」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踊有節,而變除有期.」孟獻子禫懸而不樂,可御而處內.子游問於孔子曰:「若是則過禮也?」孔子曰:「獻子可謂加於人一等矣.」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子路問於孔子曰:「傷哉貧也,生而無以供養,死則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也,斯為之孝乎.斂手足形,旋葬而無槨,稱其財,為之禮,貧何傷乎.」吳延陵季子聘于上國,適齊,於其返也,其長子死於嬴博之間.孔子聞之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徃而觀其葬焉.」其歛,以時服而已;其壙,掩坎深不至於泉;其葬,無盟器之贈.既葬,其封廣輪揜坎,其高可時隱也;既封,則季子乃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所不之,則無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禮其合矣.」子游問喪之具.孔子曰:「稱家之有亡焉.」子游曰:「有亡惡於齊?」孔子曰:「有也,則無過禮.苟亡矣,則歛手足形,還葬懸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故夫喪亡,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祀,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之寢,朋友吾哭之寢門之外,所知吾哭之諸野,今於野則已疏,於寖則已重,夫由賜也而見我吾哭於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汝拜之.知伯高而來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張往弔焉,未至,冉求在衛,攝束帛乘馬而以將之.孔子聞之曰:「異哉!徒使我不成禮於伯高者,是冉求也.」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禮,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聞之,遂除之.伯魚之喪母也,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也?」門人曰:「鯉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禮也.」伯魚聞之遂除之.衛公使其大夫求婚於季氏,桓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故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魯衛之先雖寡兄弟,今已絕遠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禮也,夫上治祖禰以尊尊之,下治子孫以親親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有若問於孔子曰:「國君之於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雖國君之尊,猶百姓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雖以族人之親,而不敢戚君,所以謙也.」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晋文公在温地的会盟,实际召请来周天子,而让诸侯来朝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與同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從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報之,則執兵而陪其後.」子夏問:「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禮與,初有司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喪,三年既殯,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奪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無避,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公以三年之喪從利者,吾弗知也.」子夏問於孔子曰:「記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禮,有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蒞阼,周公攝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為人子者,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焉.凡君之於世子,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齒於學之謂也,世子齒於學,則國人觀之.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臣在,則禮然,而眾知君臣之義矣.』其三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則禮然,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為臣,君子與臣之位,所以尊君而親親也.在學,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而有益於君則為之,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也.」子夏問於孔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居處言語飲食衎爾於喪所,則稱其服而已.」「敢問伯母之喪,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絕於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子夏問於夫子曰:「凡喪小功已上,虞祔練祥之祭皆沐浴.於三年之喪,子則盡其情矣.」孔子曰:「豈徒祭而已哉.三年之喪,身有瘍則浴,首有瘡則沐,病則飲酒食肉,毀瘠而病,君子不為也,毀則死者,君子為之,無子則祭之,沐浴為齊潔也,非為飾也.」子夏問於孔子曰:「客至無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館,客死無所殯矣.』夫子曰,於我乎殯,敢問禮與?仁者之心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館人使若有之惡有之,惡有之而不得殯乎.』夫仁者制禮者也,故禮者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異,不豐不殺,稱其義以為之宜,故曰我戰則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孔子食於季氏,食祭,主人不辭不食,亦不飲而餐,子夏問曰:「禮也?」孔子曰:「非禮也,從主人也.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食祭,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辭曰:『疏食不敢以傷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禮,客不敢盡禮,主人盡禮,則客不敢不盡禮也.」子夏問曰:「官於大夫,既升於公,而反為之服,禮與?」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之為公臣,曰:『所以遊僻者,可人也.』公許,管仲卒,桓公使為之官於大夫者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子貢問居父母喪.孔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情,戚容稱服.」曰:「請問居兄弟之喪.」孔子曰:「則存乎書筴已.」子貢問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弔於壙,周人反哭而弔於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弔也,喪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於斯為甚,故弔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愨,吾從周.殷人既練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從殷.」子貢問曰:「聞諸晏子,少連大連善居喪,其有異稱乎?」孔子曰:「父母之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達於禮者也.」子游問曰:「諸侯之世子,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魯孝公少喪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喪之.有司曰:『禮,國君慈母無服,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喪慈母,練冠以燕居.』遂練以喪慈母.喪慈母如母,始則魯孝公之為也.」孔子適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以贈之.子貢曰:『所於識之喪,不能有所贈,贈於舊館,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惡夫涕而無以將之,小子行焉.」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何哉?」子路曰:「止,吾將為子問之.」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無所不知也,子問,非也,禮,居是邦則不非其大夫.」叔孫母叔之母死,既小歛,舉尸者出戶,武孫從之出戶,乃袒投其冠而括髮.子路歎之,孔子曰:「是禮也.」子路問曰:「將小歛則變服,今乃出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孔子曰:「由,汝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士.」齊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斬苴絰帶,杖以菅屨,食粥居傍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問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辭以避咎,義也夫.」怪也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璵璠歛,贈以珠玉.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歷級而救焉,曰:「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尸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姦利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姦以陷君.」乃止.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友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殺孟縶,告宗魯,使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將死以事周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齊氏用戈擊公孟,宗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琴張聞宗魯死,將徃弔之.孔子曰:「齊豹之盜,孟縶之賊也,汝何弔焉?君不食姦,不受亂,不為利病於回,不以回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汝何弔焉?」琴張乃止.郕人子革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聲,敬姜戒之曰:「吾聞好外者士死之,好內者女死之,今吾子早殀,吾惡其以好內聞也,二三婦人之欲供先祀者,請無瘠色,無揮涕,無拊膺,無哀容,無加服,有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孔子聞之曰:「女智無若婦,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婦智矣,剖情損禮,欲以明其子為令德也.」子路與子羔仕於衛,衛有蒯聵之難.孔子在魯,聞之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既而衛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已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子游問於孔子曰:「禮乎?」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墓而不墳.孔子曰:「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履夏屋者矣,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門人後.雨甚,至墓崩,修之而歸.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對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彈琴不成聲,十日過禫而成笙歌.」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虎弔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孔子答曰:「丘弗聞也.若聞之,雖在衰絰,亦欲與徃.」陽虎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不及子也.」陽虎出,曾點問曰:「吾之何謂也?」孔子曰:「己則衰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顏回死,魯定公弔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禮,君弔其臣,升自東階,向尸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笇也.」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也.」子游問於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為也.凡為盟器者,知喪道也.夫子始死則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子罕問於孔子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請問喪朝.」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者,廟而後行.殷朝而後殯於祖,周朝而後遂葬.」孔子之守狗死,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汝徃埋之.吾聞弊幃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今吾貧無蓋,於其封也與之蓆,無使其首陷於土焉.」子夏问孔子说:“应该如何对待杀害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

不论在集市或官府,遇见他就和他决斗,兵器常带在身,不必返家去取。

”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孔子说:“不和他在同一个国家里做官,如奉君命出使,即使相遇也不和他决斗。

”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杀害叔伯兄弟的仇人?”孔子说:“自己不要带头动手,如果受害人的亲属为他报仇,你可以拿着兵器陪在后面协助。

”孔子到卫国去,遇到曾经住过的馆舍的主人死了,孔子进去吊丧,哭得很伤心。

出来以后,让子贡解下驾车的骖马送给丧家。

子贡说:“对于仅仅相识的人的丧事,不用赠送什么礼物。

把马赠给旧馆舍的主人,这礼物是不是太重了?”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正好一悲痛就落下泪来,我不愿光哭而没有表示,你就按我说的做吧。

”季平子去世以后,将要用国君用的美玉玙璠来殉葬,同时还要用很多珠宝玉石。

这时孔子刚刚当上中都宰,听说后,登上台阶赶去制止。

他说:“送葬时用宝玉殉葬,这如同把尸体暴露在野外一样。

这样做会引发民众获取奸利的念头,对死者是有害的,怎能用呢?况且孝子不因为顾及自己的感情而危害亲人,忠臣不能给邪恶的人造成机会来陷害国君。

”于是停止了用玙璠珠玉陪葬。

子路和子羔同时在卫国做官,卫国的蒯聩发动了叛乱。

孔子在鲁国听到这件事,说:“高柴会回来,仲由会死于这次叛乱啊!”不久卫国的使者来了,说:“子路死在这次叛乱中了。

”孔子在正室厅堂哭起来。

有人来慰问,孔子拜谢。

哭过之后,让使者进来问子路死的情况。

使者说:“已经被砍成肉酱了。

”孔子让身边的人把肉酱都倒掉,说:“我怎忍心吃这种东西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