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1》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运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白板、马克笔、小板书。
3.备课:设计好教案和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表内除法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三步:示范演练1.教师示范一个表内除法的运算题,并请学生跟随一起操作。
2.学生自主练习表内除法算式,教师随堂巩固。
第四步:拓展练习1.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需要用表内除法解决的场景。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呈现自己的答案。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表内除法去解决。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运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应用表内除法解决情境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练习等内容。
3.教具:准备计算器、小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第二步:呈现概念(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
第三步:示范操作(15分钟)老师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计算步骤。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第五步: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提出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告。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结合了理论与实践,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值得改进的是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更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练习数量和难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6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认真准备,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定位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表内除法教案”,相信它会引起您的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表内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一)分果冻1.提出问题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2.动手操作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一》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旧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除法的相关知识,引出表内除法一的复习。
2. 新授:(1)除法运算的复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除法的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平均分配、计算时间等。
(3)复杂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除法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计算题、应用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除法的变形和应用,如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授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互动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年级:二年级执教者:课题:课题:平均分(1)课时:1课时页码:P42—43页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
2.报告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砚们,你们开动脑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能够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按照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分歧,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如何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来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砚们通过自己着手摆,不仅匡助了XXX解决问题,还晓得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味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如何分呢?请同砚们先考虑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砚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教案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2. 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算式,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等分和包含分)的不同含义。
2. 理解除法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一些分东西的场景图片,如把6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等,提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呢?”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法。
(二)新授(25分钟)1. 平均分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拿出8个小棒,在黑板上演示不同的分法,如:- 一种是分成1根和7根;- 另一种是分成2根和6根;- 再一种是分成3根和5根;- 最后是分成4根和4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问学生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2) 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棒动手操作,把12个小棒平均分成3份,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是否平均分。
2. 除法的初步认识(15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猴子,每个小猴子分几个?引导学生用连减的方法计算:10 - 2 - 2 - 2 - 2 - 2 = 0,得出每个小猴子分2个桃子。
然后教师引出除法算式:10÷5 = 2,介绍除号“÷”,并讲解除法算式的读法:10除以5等于2。
(2) 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0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5是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2是商,表示每份的个数。
(3) 让学生再做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列出算式15÷3 = 5,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说课稿》三篇
2 表内除法(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9页例3及练习。
2、教材简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二单元的表内除法(一)。
本单元还安排了“平均分、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及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从观察及操作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知识设置于同学们熟悉的、喜爱的现实情境中,引导他们从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师:瞧,这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第29页例3主题图)(设计意图:轻松愉悦的谈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1、例2练习二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准备:1.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2.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圆形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师:小朋友们,小精灵聪聪给我们带来个好消息,我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学生观察画面师: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果。
(1)请同学们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3)汇总分的结果。
师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果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平均分成了()份请同学们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同,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
《表内除法1》教案
《表内除法1》教案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69~71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四、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活动内容: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
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关注要点: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
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些二年级教案,了解一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平均分的认识2课时。
2、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1课时。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课时。
4、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2课时。
6、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
7、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1课时。
8、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9、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共11课时。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一)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让学生经历分物得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得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让学生明确“平均分”得含义。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得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得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得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得过程,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教学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得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要准备什么呢?(苹果、糖…)二(1)班得同学准备了什么?她们就是怎样分得呢?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平均分(一)二、自主构建(学)这里有6颗糖果,分成3份,您打算怎么分?(用小棒代替糖果试一试)①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②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法。
③在这些分法中,哪种分法比较特殊?为什么?小结: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④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平均分?三、互动互议(议)1、“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就是平均分,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做一做”第2题。
这就是什么?有多少片?就是怎样分得?四、精讲点拨(讲)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想一想,可以怎么分?①分一分。
(用○代替橘子)②交流分得过程,以及分得结果就是什么。
学生汇报结果:学生1: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
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学生2: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一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学生3: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正好分完。
③您们最喜欢那种分法?为什么?④小结: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得分节省时间。
最后得结果都就是每个盘子里都有3个橘子,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五、当堂练习(练)练习“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请学生说一说,您就是怎样分得?六、课堂小结:今天您有什么收获呢?附作业设计:(1)练习二第1题。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本教案将以表内除法为主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知识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教具,让学生感受到表内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分发一些小糖果或小玩具,让学生根据数量进行分组,引导他们体会除法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1. 讲解表内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表内除法是指被除数和除数均在乘法口诀表中的除法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寻找被除数在乘法口诀表的位置,找到对应的除数,得出商的过程。
2. 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字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查表的方式找到对应的除数,完成除法运算。
3. 练习巩固。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加深对表内除法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在教学的最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表内除法的计算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思考,更加熟练地运用表内除法及其他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愿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的果实,绽放智慧的光芒!。
数学苏教版2年级上《表内除法(一)》教案1
《表内除法(一)》教案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实现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的应用。
4、运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借助学具认识平均分的实现原型。
2、难点是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幻灯片、圆片、小木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把4个糖果分给两个人,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大家讨论一下。
有哪几种分法,怎么分才会比较公平呢?二、新授内容1、出示例1。
(1)师:把6个桃子分成两队,可以怎么分?自己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老师观察同学们的分法,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生1:可以一堆分2个,一堆分4个。
生2:可以两队都是3个。
生3:可以一堆分1个,一堆分5个。
老师总结评价同学的分发,并提出平均分的概念。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师:如果有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老师在黑板上用圆圈表示桃子画出8个圆圈,请同学回答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自己是怎么分的。
请同学门思考,这种每个同学分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这种分发是不是也可以叫作平均分呢?(3)师: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呢?同学们讨论,老师请同学回答。
(4)出示例4。
师: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有多少种分发呢?同学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要想平均分,就是每份要分的数目一样多。
生1:可以每份分3支,分成了4份。
生2:可以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生3: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生4:可以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生5:可以平均分成12分,每份1支。
老师总结,一共有5种分法。
同学们做的都很棒!2、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松鼠甜甜和乐乐,他们在分10个松果,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那么你们想想怎么帮小松鼠甜甜和乐乐分松果,那么甜甜能得到几个松果?乐乐呢?老师:如果让要使甜甜和乐乐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怎么分呢?学生:10÷2=5个,每人5个松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参评优质课
教
学
设
计
课题:表内除法
单位:淮滨县外国语学校
执教: **
手机: 1**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淮滨县外国语学校 **
一、教学内容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四、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活动内容: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
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关注要点: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
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关注要点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活动三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活动内容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关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