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优秀课件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35c948bd64783e09122bfd.png)
2、“一”的变音
1、 “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 阴平(一声),如“十一”;
2、在去声字前念阳平(二声),如“一 半、一共”;
3、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四 声),如“一天、一年、一点”。
3、“不”的变音
1、 单念读去声(四); 2、 在去声前读阳平(二声)。
4、“八”的变音
1、 单用或一词一句末尾或在阴平、阳 平上声字前念阴平;
2、 在去声字前念阳平。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优秀课 件
“啊”变音规律
(1) 当“啊”放于句首,读本音 (2)当尾字的词尾为u,ao,ou时,
读“哇” (3)当尾字词尾为前鼻音时,读“哪” (4)当尾字词尾为a,o,e,i,ǔ
时,读“呀”
具体见如下
前字的韵母或韵尾 “啊”的发音和写法 a,e,i,o, ǔa→ia呀 u,ao,oua→ua哇 -na→na哪 -nga→nga
第六节普通话的音变
![第六节普通话的音变](https://img.taocdn.com/s3/m/38b6f6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8.png)
对头 (名词 仇敌、对手) 死对头。
【对头 (形容词 正确 合适)“这话不对 头” 】
利害(形容词 剧烈 凶猛)“天热得利害”
【利害(名词 利益和损害)“不计利 害” 】
轻声的规律
(一) 结构助词 的、地、得。例如: 我们的 愉快地 写得好
(二) 时态助词 着、了、过。例如: 笑着 哭了 学过
2、两个上声相连 ,前一个上声字变成阳平:
领(214)+导(214)= 领导(35+214)
很好 理想 所以 粉笔 管理
3、三个上声字相连。 “双单格”(前两个音节为一个词语)前面
两个上声字变成阳平。例如:
演讲稿 展览馆 虎骨酒
管理组 水彩笔 手写体;
“单双格”(后两个音节为一个词语)前一 个字变半上(21),第二字变阳平。例如:
例如:一心 一年 一起; 3、夹在重叠的词中间读轻声。例如:
看一看 尝一尝;干不干 去不去
“一”“不”的变调练习
总结: 一不两字变调同,去声前面读阳平, 遇到非去要念去,夹在词间读轻声。
一了百了 一落千丈 一脉相承 一毛不拔 一劳永逸
不义之财 不三不四 不拘一格 不伦不类 不即不离
1、句子练习。 A 星期一一大早,我就看完了一本书。 B 你一走,他就给了我一张经典CD碟。 C 如果一定要走,也应该把理由说一说。 D 因为当初一念之差,导致现在一事无成。 E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 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练习
朗读句子,读出轻声的词语。 A 我的任务是擦玻璃。 B 相声是一门艺术。 C 小姑娘的钥匙丢了。 D 我们在商量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E 这个问题不容易明白,麻烦你给我讲讲。 F 请你帮我打听一件事情。 G 在海边放风筝真有意思! H 赶紧换上干净衣服,我们去公园逛逛。
普通话考试注意的音变规则汇总
![普通话考试注意的音变规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68048db770bf78a652954c1.png)
在声调一、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类不同的音高变化,简称四声。
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尽管声韵母都相同,如果声调不同,则表示不同的词义。
如拼音“zhuzi”,由于声调不同,它可能是“珠子”、“竹子”、“主子”、“柱子”或“铸字”。
如果把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分为五度,那么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为:第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第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第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第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音变一、变调(一)上声变调1、上声的全调值应当是214(为“全上”)。
但只有在读单音节或者上声音节处于词尾时,我们要把214调值读全。
特别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项及第二项测试中强调这一点。
如:走,甩,想,大胆,历史,一起,宽广。
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除了极少数需要特殊强调的词之外,一般都不读全上,只读半上211。
2、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字之前(阴平、阳平、去声、轻声)时,只读半上211。
如:好书,火车;祖国,朗读,讨论,感谢,姐姐,脑袋3、当两个上声字相连时,前一个音节变阳平,后一音节仍读全上。
如:领导,演讲,了解,厂长,处理,尽管4、当三个上声字相连时,根据意思(即词语结构)变调:⑴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字调值变为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如:展览/馆,虎骨/酒,管理/组,勇敢/者,手写/体,草稿/纸,水彩/笔, 洗脸/水⑵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面一个字变半上(211),中间一个字变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 如:很/理想,老/保守,纸/雨伞,请/允许,小/拇指,冷/处理,小/海岛5、三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先根据语意或气息分节,然后按照以上变调规律变调。
如:永远/友好, 请/往北/走,给你/两碗/炒/米粉(二)“一”和“不”的变调1、“一”的变调:(1)“一”的本调为第一声阴平,但实际上,它只有在读单音节字词、处在词句末尾或者表示序数时仍念本调。
如:一、一二一,统一,第一,始终如一,一九三九年;(2)“一”在非去声前(阴、阳、上)变去声。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64e9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e.png)
读音变调规则汉语的读音变调规则是汉语语音中声调的变化规律,是汉语音节组成的重要部分。
变调规则主要包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
首先,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
例如,“上海”的读音是shànghaì,“美好”的读音是měi hǎo。
此外,上声在上声前也变为半上,例如,“旅馆”的读音是lǚ guǎn,“粉笔”的读音是f ěn bǐ。
其次,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前变为半去,即调值由51变为31。
例如,“大厦”的读音是dà shà,“明亮”的读音是míng liàng。
此外,去声在去声前也变为半去,例如,“历史”的读音是lì shǐ,“胜利”的读音是sh èng lì。
然后,“一”、“不”的变调。
“一”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的读音是yī tiān,“一年”的读音是yī nián。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阳平,例如,“一定”的读音是yī dìng。
“不”在非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不错”的读音是bù cuò,“不想”的读音是bù xiǎng。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去声,例如,“不要”的读音是bù yào。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变调规则是针对连读情况而言的,如果词语单独使用或句子中无其他音节相连则不发生变调。
同时,变调也是口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发生变调。
除了上声、去声和“一”、“不”的变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调规则。
例如,“七”、“八”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七朵花”的读音是qī duǒ huā,“八只鸟”的读音是bā zhǐ niǎo。
“九”、“十”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半上,例如,“九个苹果”的读音是jiǔ gè píng guǒ,“十个老师”的读音是shí gè l ǎo shī。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f6f48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b.png)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例:埋马 ( 35 ) ——买马 ( 24 )、坟场 ( 35 ) ——粉场 ( 24 )、油井 ( 35 ) ——有井( 24 )、急死了( 35 ) ——挤死了( 24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阴平音节在非阳平前绝对不变,两个阴平相连前一个音节变 44,第二个音节不变,保持 55。
:阳平比非阳平的,前一音节不变;两个阳平相连时第一个变 34 ,第二个保持 35。
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不变,两个去声相连,第一个音节变 53,第二个音节保持 51。
:单念、词尾、序数词一律不变。
例:一穷二白、一分为二非去声前都变去声。
例:一塌糊涂、一模一样、一鸣惊人、一举两得(做一个大数目时“一”变成阳平)在去声之前变成阳平。
夹在重叠词间念成轻声。
:“不”字单用或句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成本调去声。
“不”字在去声音节前念阳平。
例:不三不四“不”字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阴平:啊,好好干!阳平:啊,你怎么这样干!去声:啊,我明白了。
普通话音变规律
![普通话音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70859c0eefdc8d377ee3227.png)
原文地址:音变(一)作者:菡萏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o ngd i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o ngdi [名]弟弟)能干n e ngg a [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e 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a ny u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a 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U nq i (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U 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原文地址:音变(二)作者:菡萏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 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 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 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 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①、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②、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3、儿化韵的发音:①、韵母为a、0、e、u的音节,儿化后主要元音基本不变,后面直接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 r ”:号码儿h a om a r山坡儿sh a np o r饭盒儿f a nh e r水珠儿shu i zh ur②、韵母iaua、ao、ou、uo和iao、iou等,儿化后主要元音或韵尾基本不变,直接加“ r”:一下儿y i xi a r鲜花儿xi a nhu a r手稿儿sh o ug a or圭寸口儿f e ngk o ur知了儿zh i li a or 小牛儿xi a oni u r 小说儿xi a oshu or③、韵母i、u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i、u仍保留:小米儿xi a omi r 读作xi a omi er有趣儿y o uq ur 读作y o uqu er④、韵母-i (前、后)儿化后失去原韵母,加er:戏词儿x i c ir 读作x i cer果汁儿gu o zh ir 读作gu o zher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一块儿y i ku a ir 读作y i ku ar树根儿sh u g e nr 读作sh u g er饭馆儿f a ngu a nr 读作f a ngu ar冰棍儿b i ngg u nr 读作b i ngg ur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瓜瓤儿gu a r a ngr 读作gu a r ar板凳儿b a nd e ngr 读作b a nd er⑦、韵母in、u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手印儿sh o uy i nr 读作sh o uyier花裙儿hu d q u nr 读作hu d quer花瓶儿hu d p i ngr 读作hu d pier。
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
![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7b895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d.png)
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语音演变是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语音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它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起源。
语音演变是语言变迁的一个方面,能够揭示出语言的变动和变迁过程,其中蕴含着一些规律。
本文将以汉语为例,详细阐述语音演变的规律。
一、声母的变化汉字音韵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声音的变化,汉语中的清辅音和浊辅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声母/p/在韵母为/i/或/ü/时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声母/b/。
这种现象称为"轻声母变"。
另外,古汉语中的一些辅音字母还发生了消失的现象,例如"ㄞ"变成了"喜","ㄥ"变成了"哈"等。
二、韵母的变化在汉语语音演变中,韵母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声母的变化。
例如,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韵母在不同的声母前会发生变音。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uang"发音变化为现代汉语中的"uan"。
还有一些韵母因为声母的变化而消失,例如古代汉语中的"ie"变为现代汉语中的"e"。
三、声调的变化声调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音特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发展成了现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声。
同时,声调的变化还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字的声调在不同语音环境中会发生变化。
四、音变规律的普遍性虽然具体的语音演变过程会因为地域、方言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律可以总结出来。
一般来说,音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不是完全随机的。
同一类音之间发生变化的概率相对较高,相似的音更容易产生变音。
此外,也存在一些音变规律是由于语音的便利性或听觉上的相似性而产生的。
五、语音演变的原因语音演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自然演变和社会影响。
25个音变笔记
![25个音变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c42e8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8.png)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一种现象,主要包括声调、语调、重音等方面的变化。
在汉语中,音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掌握音变规则对于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非常重要。
以下是25个音变笔记,供您参考:1. 轻声:在某些词语中会出现轻声现象,如“时候”、“东西”等。
2. 儿化:在词语末尾加上“儿”的音变现象,如“花儿”、“鸟儿”。
3. 连读:在句子中,如果两个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会产生连读现象,如“大学”可以读成“大脖”。
4. 省略:在口语中,有些音素会被省略,如“萝卜”中的第二个“o”。
5. 声调变化:汉语中的声调有四个,但在某些情况下,声调会发生改变,如“好”可以读成“hǎo”、“hào”。
6. 语调变化:通过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含义,如“你快点走”可以有多种语调表达不同的意思。
7. 重音变化:重音位置的不同会影响词语的含义和语气,如“学生”和“学僧”。
8. 音节变化:在口语中,有些音节会发生改变或省略,如“儿”可以读成“er”、“r”。
9. 声母变化:有些词语的声母会发生改变或省略,如“风”可以读成“féng”、“fěng”。
10. 韵母变化:韵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之一,有些词语的韵母会发生改变或省略。
11. 音变规律:音变规律是语音变化的规律和规则,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
12. 方言音变:方言中的音变现象非常普遍,不同方言区的音变规则也有所不同。
13. 口语习惯:口语习惯是影响语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口语习惯。
14. 听力训练:提高听力的关键是多听多练,通过听力训练可以更好地掌握语音变化。
15. 模仿练习:模仿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仿可以更好地掌握语音变化。
16. 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语音变化。
17. 语言学知识:语言学知识是掌握语音变化的基础,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语音变化。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3cdae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a.png)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汇总
一、声母变化规律:
1.硬辅音变清辅音:在轻声和zh、ch、sh、r前面,硬辅音f、g、k、h分别变为清辅音f、j、k、x。
例如:轻声房/fāng/变成光/fāng/。
2.浊辅音变清辅音:在zh、ch、sh前面,浊辅音b、d、g分别变为
清辅音p、t、k。
例如:尖刀/jiāndāo/变成将到/jiāndào/。
3.清辅音变浊辅音:在n、l前面,清辅音p、t、k分别变为浊辅音
b、d、g。
例如:望天/wàngtiān/变成往前/wàngqián/。
4.声母互换:在x、q、j前面,b、p、m分别变为p、b、f;d、t、n
分别变为t、d、l;g、k、h分别变为k、g、x。
例如:心烦/xīnfán/变
成银饭/yínfàn/。
二、韵母变化规律:
1.入声韵母变成舒声韵母:在z、c、s、zh、ch、sh、r前面,入声
韵母i、u、ü分别变为舒声韵母zhi、chi、shi、ri、zi、ci、si。
例如:肉/ròu/变成软/rúan/。
2.韵母互换:在x、q、j前面,i、ü分别变为ü、i。
例如:西/i/变
成稀/xī/。
普通话变调规律
![普通话变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2df5d206bec0975f565e256.png)
一、“一”“不”“啊”的变调“一”的原调是y ī ,就是第一声,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比如数数时“一二三四”以及“第一”中的“一”就念第一声;但如果和第四声连读时“一”就念第二声,比如“一月”、“一个月”中的“一”;如果和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连读时“一”就念第四声,比如“一起”、“一年”、“一天”。
“不”的原调是b ù,第四声,单念或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前念原调,比如“不!”“不吃”“不来”“不好”等等;而和第四声的词连读时就念第二声啦,比如“不要”。
“啊”的变调比较复杂“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
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
“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
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
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快去找他啊(tāya)!你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y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汉字的发音规律与音变规律
![汉字的发音规律与音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a0efa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d.png)
汉字的发音规律与音变规律汉字是中国文字的基础,其拼音系统用于标识汉字的发音。
在学习汉字发音的过程中,了解发音规律和音变规律对于正确准确地学习汉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汉字的发音规律以及音变规律,并探讨其在汉语学习中的应用。
一、汉字的发音规律1. 声母规律汉字的声母是指在发音时,不带声调的辅音部分。
声母规律指的是在特定的音节位置上,声母的发音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单独的音节开头,声母b、p、m、f、d、t、n、l、g、k、h、j、q、x都可以发音,而声母z、c、s只能在前面加“i”、“e”时发音。
2. 韵母规律汉字的韵母是指发音时带有声调的元音部分。
韵母规律指的是不同的韵母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上有不同的发音规律。
例如,“-an”、“-ian”、“-uan”、“-üan”在轻声和一声音调下发音不变,而“-ian”和“-ie”在二声和三声音调下发音有所变化。
二、音变规律音变规律指的是在汉语词语中,汉字的发音会随着音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音变规律:1. 声母变化在汉语词语中,有些声母会发生变化,例如声母b变为p,d变为t 等。
这种变化是由于字母组合的不同造成的。
2. 韵母变化韵母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上会发生变化。
例如,“i”在韵母位置上可以变为“ü”、“u”、“iu”等。
再例如,“an”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上可以变为“ang”、“ian”等。
三、汉字发音规律与实际应用了解汉字的发音规律和音变规律对于正确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发音至关重要。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拼读汉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汉语学习中,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拼音和音标来了解发音规律和音变规律。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仿,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发音和理解他人的发音。
此外,积累词汇和不断地实践也是提高发音水平的有效方法。
除了学习拼音和音标,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和朗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发音能力。
听力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熟悉汉语的语音特点和语调,而朗读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提高口语表达流利度。
汉语拼音变音规则
![汉语拼音变音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2db8061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7.png)
汉语拼音变音规则汉语拼音变音规则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小编为你整理了汉语拼音变音规则,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
三、注意拼音规则:1、 bo po mo fo ;de te ne le ge ke he ;ji qi xi"知、吃、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 i,即 zhi chi shi ri zi ci si2、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儿童(ér tóng)3、y、w的使用:(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 开头。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 开头。
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4、省写:(1)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ei(威),un(温)。
如:牛、归、论(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
3、 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
如:t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轻声音节不标调。
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 -回复
![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ccb5fa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d.png)
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回复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是学习普通话语调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语音的上升和下降,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优雅自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逐步解释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并通过例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普通话有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
一声是平调,在发音时声调保持平稳不变。
二声是上升调,在发音时声调从低音向高音逐渐上升。
三声是上升-下降调,在发音时声调先从低音向高音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音向低音逐渐下降。
四声是下降调,在发音时声调从高音向低音逐渐下降。
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
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变一二四,不变三声”,即一声、二声和四声有变调规则,而三声没有变调规则。
首先,我们来看一声的变调规则。
当一声在后接一个二声、三声或四声的音节时,它会变成二声。
例如,“阳光”中的“阳”字是一声,而“光”字是二声,所以在念“阳光”时,“阳”字的声调会变成二声。
“阳光”中的“阳”字变成了二声,所以整个词的声调是二声。
接下来,让我们看二声的变调规则。
当二声在后接一个一声或四声的音节时,它会变成一声。
例如,“大小”中的“大”字是二声,而“小”字是一声,所以在念“大小”时,“大”字的声调会变成一声。
“大小”中的“大”字变成了一声,所以整个词的声调是一声。
然后,让我们来看四声的变调规则。
当四声在后接一个一声、二声或三声的音节时,它会变成一声。
例如,“中国”中的“中”字是四声,而“国”字是一声,所以在念“中国”时,“中”字的声调会变成一声。
“中国”中的“中”字变成了一声,所以整个词的声调是一声。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普通话变调规则口诀中所说的“不变三声”。
在普通话中,三声没有变调规则。
它的声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
例如,“北京”中的“北”字是三声,而“京”字是一声,所以在念“北京”时,“北”字的声调不会发生变化,仍然是三声。
“北京”中的“北”字的声调保持不变,所以整个词的声调是三声。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52a03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也称为标准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
以及其他汉语地区的主要交流语言。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是指在语言中使用声调来改变词语的意义或语法功能。
在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即轻声、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
这四种声调的应用规律对于准确的发音至关重要。
第一声是高调,用一个平坦的声调来发音。
例如,字母“mā”就是第一声。
第一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a、o、e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第
一声。
第二声是升调,从低到高发音。
例如,“má”是第二声。
第二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i、u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第二声。
第三声是降升调,先从中高调降到低调,然后再升回中高调。
例如,“mǎ”是第三声。
第三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i、u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
它就是第三声。
轻声是最复杂的一个声调,它没有固定的声调形式。
轻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
一个音节以声母(辅音)结尾,或者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是轻声时,它就是轻声。
在普通话中,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义。
相同的音节,只因为声调的不同,
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词汇。
精确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律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门语言。
总的来说,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是基于音节的元音和辅音的特性。
根据声调对词
语进行正确的发音,可以确保我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和顺畅。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5ba1dd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b.png)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一、上声变调
上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唯一的降升调,调值为214。
当上声字单独念时,是降升调214。
但当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会变成阳平调35,即变调为35214。
例如:“好米”(214-214)变调为“好美”(35-214)。
二、轻声变调
轻声是一种失去原有声调,读得既轻又短的调子。
例如:“哥哥”(g ēgē)变调为“哥哥”(gēgēgē)。
三、儿化变调
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音变现象,常在词语末尾加上“儿”,如“小鱼儿”、“小狗儿”等。
儿化的声调是依附于词尾“儿”上的,所以读的时候,“儿”不读为独立的音节,而使前面一个字的韵调扬起后鼻音韵尾,形成一个新的音节和调值。
例如:“小鱼儿”(21-55-214)变调为“小鱼儿”(21-35-214)。
四、“一”、“不”变调
“一”字在词尾时读中降调214,例如:“一同去”(21-21-4);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一天”(35-21)。
“不”字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不是”(35-21);在非去声前读中降调214,例如:“不要”(21-214)。
五、“啊”的变调
“啊”字在句末时,由于语气和音节的不同,读音会发生改变。
一般
有五种读法:
1. 啊(a),用在句末表示赞叹或肯定,例如:“太好了啊!”
2. 啊(á),表示疑问或反问,例如:“你真的要去吗?”
3. 啊(ǎ),表示惊讶或不理解,例如:“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啊?”
4. 啊(à),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和强调,例如:“就是这样啊!”
5. 啊(ā),用在句末表示应答或同意,例如:“好的啊!”。
初中字音演变规律总结
![初中字音演变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6396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c.png)
初中字音演变规律总结字音的演变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词语的发音和语言的传播。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语言知识,其中字音演变规律的掌握对于正确理解和表达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字音演变规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一、韵母的演变1. 清浊音变化规律:双清音变清、双浊音变浊、清浊音相拼变浊。
例如,“t”与“d”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大”(dà)与“太”(tài)。
2. 轻音的演变规律:轻音在口语中容易被削弱或省略。
例如,“不”(bù)可以读作“bu”。
3. 元音的演变规律:元音之间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互相转换,如“得”(dé)与“地”(dì)。
二、声调的演变1. 消失的声调:一些多音字的其中一个音节的声调在演变中逐渐丧失,变为中性调。
例如,“家”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声调可以由“jiā”变为中性调。
2. 转调的现象:某些字的声调在特定语境下发声时会转为其他声调。
例如,“幸”(xìng)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声调可以由降调转为上调。
三、辅音的演变1. 化音现象:有些字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辅音的化音现象,即原本应该发的辅音被转化为其他的辅音。
例如,“疑”(y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辅音可以由“b”转化为“y”。
2. 辅音的衍化:有些字在特定情况下的辅音会发生衍化变化。
例如,“笑”(xiào)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读作“siào”。
四、整体语音的演变1. 连读现象:在连续语音的情况下,前一个字的发音会对后一个字的发音产生影响,形成连读现象。
例如,“不是”(bù shì)可以连读为“bú shì”。
2. 音变现象:不同地区的语言环境下,同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看”在不同方言中可以发音为“kàn”或“hàn”。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670a00143323968011c92b3.png)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上声读轻声机会比读211、24的机会少。
不论上声如何变调,都是原调范围的变化,所以拼音拼写时仍用原调号。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659821a21614791711288b.png)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 变 21( 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 变为接近35。
例:埋马( 35)——买马( 24)、坟场( 35)——粉场( 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 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 24,第二音节由214( 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为 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 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 / 馆、管理 / 组、手写 / 体、举手 / 礼、蒙古 / 语、讲演 / 稿第一个音节21 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 / 老虎、水 / 产品、苦 / 水井、小 / 组长、党 / 小组、好 / 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 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在去声字前念阳平。
6、部分字读轻声的规律
(1)一部分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 嘛、呢、啊”等。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头的字,妈妈、弟弟、姐姐、 妹妹、天天、瞧瞧、看看、研究研究、了解了解。
(3)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如: 桌子、凳子、旗子、前头、个头、木头、朋友们、记者们等。
汉语中变音的规律
“啊”变音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啊”放于句首,读本音 (2)当尾字的词尾为u,ao,ou时,
读“哇” (3)当尾字词尾为前鼻音时,读“哪” (4)当尾字词尾为a,o,e,i,ǔ
时,读“呀”
具体见如下
前字的韵母或韵尾 “啊”的发音和写法 a,e,i,o, ǔa→ia呀 u,ao,oua→ua哇 -na→na哪 -nga→nga
(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如:电冰箱上、 脚下、山下、屋子里、左边、右边、外面、里面。
(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过去、起来、 下去 等。
2、“一”的变音
1、 “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 阴平(一声),如“十一”;
2、在去声字前念阳平(二声),如“一 半、一共”;
3、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四 声),如“一天、一年、一点”。
3、“不”的变音
1、 单念读去声(四声); 2、 在去声前读阳平(二声)。
4、“八”的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