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7例加作增强。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7例。ct图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不均质,有分隔;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rcls表现为无脂肪的软组织肿块,与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难以鉴别;ddls 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病理学
脂肪肉瘤是腹膜后最常见的原发软组织肿瘤,原发于系膜或腹膜者少见[1]。病理分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黏液性脂肪肉瘤(mls)、多形性脂肪肉瘤、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及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硬化性脂肪肉瘤(sls)。不同的组织学亚型其生物学行为不同,预后有很大差异,c t表现也各有特点。笔者就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本组中lls 1例,sls 1例,mls 1例,rcls 1例,ddls 1例,混合成分7例。
发病部位:4例位于肾周,8例位于肾前或腹盆腔交界部位,2例位于腹腔内见肿瘤者均为复发病例。肿瘤大小:肿块直径8 cm~35 cm,平均21 cm,5 cm~10 cm 1例, 11 cm~20 cm4例,&20 cm 7例。多发肿瘤以最大一个测量。
ct表现,lls:1例ct表现为不均质的脂肪密度肿块,边界清楚,有分隔,ct值-4 hu~-135 hu(图1)。sls:1例平扫加增强,呈均匀的骨骼肌密度(图2)。mls 1例:平扫表现为密度接近于水的囊样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可见片状、网状强化(图3)。rcls: 1例,表现为无脂肪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明显较均匀强化,密度高于肌肉,瘤内未见脂肪成分,内见小片状坏死区(图4)。ddls 1例:增强扫描,去分化成分ct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ct值可达70 hu~80 hu,密度高于肌肉,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图5)。7例混合性成分肿瘤中3例瘤内脂肪密度组织、水样密度组织或(和)肌样密度组织界限分明;4例瘤内还可见片糊状水样密度与脂肪密度混杂或条状肌密度与脂肪密度混杂,镜下前者可见不同成分组织的突然转变,后者可见不同成分的混杂(图6)。
3 讨论
脂肪肉瘤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形成。所以脂肪肉瘤可发生于原先没有成熟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尤其好发于深部的软组织,最常见于大腿和腹膜后。脂肪肉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16%~18%[2],发病率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腹膜后肿瘤中居第1位。脂肪肉瘤很少由脂肪瘤恶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即为恶性。发生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由于起病隐匿,就诊时往往已很大,本组91.67%(11/12)的肿瘤最大径线&10 cm,58.32%(7/12)&20 cm,最大者达35 cm。肿块大时可占据大部分的腹、盆腔并推移肠曲,易于包绕大血管及腹盆腔脏器,沿各间隙侵袭性生长是特点。文献报道脂肪肉瘤好发于肾周,可有钙化。本组4例位于肾周,1例见钙化。国外文献报道以成年后期多见,男略多于女,腹膜后发病者无性别差异[3]。本组中位年龄51岁,男女比例6:6,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脂肪肉瘤病理上分5种亚型:ⅰ型,分化好的脂肪肉瘤,ⅱ型,mls,ⅲ型,多形性脂肪肉瘤(pls),ⅳ型,rcls,ⅴ型,ddls,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分为lls、sls[1,2]。ⅰ型、ⅱ型属1级~2级低度恶性肿瘤,后三者属高度恶性肿瘤。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共同点在于瘤内发现不同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不同的组织学亚型其生物学行为不同,预后有很大差异,ct表现也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