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手_身韵_圆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探索
20092云手、身韵、圆文化
●薛峰
[摘要]太极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和代表性,古典舞身韵与云手受传统太极文化的
影响深厚,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
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本文笔者,试以古典舞身韵与云手为切入点,以
太极拳与云手的关系为桥梁,通过分析我国传统的太极及其独特的画圆意识,以三段论的推导方式,深
究古典舞身韵中“圆”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云手;身韵;太极;圆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戏曲、武术等
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
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
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中国古典舞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古典
舞基本脱胎于戏曲,曾一度被人称作
“戏曲舞蹈
”。古典
舞从其起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
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八十年代初李
正一和唐满城两位教授,创建了古典舞
“身韵
”课,使古
典舞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扎实,运动
体系已经形成,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
进。李正一教授在诠释
“古典舞”时这样讲道:
“名为古典
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
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一、太极拳与云手
太极拳,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
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
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
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首先表
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
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
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
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
合、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在运
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
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
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
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
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
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
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
太
极拳云手的动势是身体微向右旋,左掌经胸前向
右向上划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外旋至左前方,同时右
手变掌划弧至下丹田处,右脚随手的动作向左上步。上
动不停,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左手划弧至腹部,手心斜向
外,同时右手翻转,掌心随左掌划弧旋转运掌经胸前至
右前方,左脚向左方横跨一步,右脚随左脚横步前进,同
时左手划弧经左胸至左前方,右手划弧至腹部。可以接
着重复上动一次。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脚随之横步前
进,同时,左手划弧经胸前至左前方,右手划弧至右前方
变勾手。成为马步单鞭势,目视前方。云手总的来说,上
肢左右手臂划大圆走的是太极图的外圈,手足四肢在运
化中缠小圈为太极的阴阳转换,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此式为一完整太极图形。在太极拳的练法中在求开展划
大圈的同时,每势中都包含着大圈小圈,在求紧凑划小
圈的同时,每势中也包含着大圈小圈,练到无圈时,其外
形不见圈,而内里依然包含着圈,这样就符合太极原理
了,才能体现出太极处处有阴阳。只有阴阳相合才为完
整的太极拳。太极拳的
“云手
”圆形动作,是在意识指导
下的内劲做旋绕运转时的外形,极为缠绵曲折,在大旋
绕和无数小旋绕式的发展路线上进退曲伸,形成圆形动
作,是太极拳云手的精华所在。云手时,立身中正,以腰
为轴,慢慢转动,两臂要随腰运转,要圆活自然,两臂一
上一下一左一右先后运转,左手为主的右手相随,右手
为主的左手相随,绵绵不断,形似流水。太极拳的
“云
手”,看似简单、朴实,动作要求在于
“左搬右运
”,庄重典
雅,沉着练达。
二、太极意识与圆文化
太极拳是一种通过练习者自身调动能量,调节作用
于自身的健康与防身功法。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对阴阳
的认识,有助于对事物、对社会、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中
国的太极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一致,都具有其完整
性、理一性、自然性,以太极文化融合于拳,以天人合一
思想形成拳道合一的文化。太极拳修习不是以拳为本,
而是以太极哲理作用到人的身心的
“太极文化”艺术。它
所表现的身心行为,不是强使,而是自然,是神气在动静
之间吸取天地精华,是静的功夫和动的本领表现。
太极图形是一个圆形,里面一分为二个阴阳鱼环抱
互回,其阴阳变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太极拳即是以
太极之理而行之,其一举一动俱是圆,无论内外上下不
离此圆,行动盘架势势保持圆,动不离圆,不能有凸凹
处,不能有断续处,不能有缺陷处,循环往复,生
生不已,
运动始终绵绵不断,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太极拳一开
一合,一虚一实,一呼一吸,上下相随,动静相合,阴阳相
生,意形相合,阴长阳短,阳拔阴缩,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虚实交换,刚中寓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静中有
动,虽动有静,一阴一阳不离圆,圆者而生。张三丰说:
“微形一动神意动,拿住丹田修内功,太极混元皮毛功,
无形无象全身空。”太极拳在行功走架时要棚圆,一切变
化皆在圆中生。
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
一个圆圈构成。所谓
“妙手一着一太极
”,指的是一有动
26
艺术探索
20092
作,就打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当中,应该含有阴阳两种力
量的对立,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
个圆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说内气和内劲在人体
内的转动,就好像是用内气和内劲凝结成的球体一样,
总是在人体之内的上下、左右、前后不断地沿着圆的轨
迹进行往来变化,从而使身体的中心和重心也不断地进
行调整和转移。第二是在云手运动中,双手围绕着一个
圆或圆弧来进行运动,在每个圆的运动中,又存在着大、
小两个圆的运动。
三、云手中的圆文化
从古典舞身韵和太极拳的云手得知,云手的运动轨
迹都是在划
“圆”,身韵的云手基本上是平面的圆而太极
拳的云手是立圆。大圆套小圆,连绵不绝,阴阳互补。讲
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分析其原
因,太极图外呈环状,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
球体,呈环形无端之像。在云手中,体现为动作圆活,着
着不离弧形,势势皆成圆像,整体运动圆转连贯,一气呵
成。中国舞蹈、武术的特点之一就是
“圆”,人体在做动作
时总是呈现为一种回转之态,这种态就是圆。历代中国
水墨画上所描绘的仕女形象,汉画像上的舞俑,敦煌壁
画中的舞姿,明清戏曲舞蹈的身段,民间广场舞蹈的走
场,都明显体现了这种
“体如游龙、转似回波
”的圆形态。
明代朱载堉曾经针对这一状态提出
“转之一字为众妙之
门”。古典舞基本是从戏曲舞蹈中蜕变出来的,而戏曲又
或多或少地从武术中汲取了营养,也是遵循了圆的运动
轨迹,所以戏曲艺术家钱宝森说过:
“使起身段来,是大
圈儿套小圈儿,身段都有圈儿,使出来才会好看。”欧阳
予倩也说过:
“京戏的全部舞蹈动作可以说无一不是圆
的,是划圆圈的艺术。”身韵元素化动作中以
“拧、倾、圆、
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那
“刚健挺拔
”、“含
蓄柔韧
”的气质美。身韵教学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
循“三圆
”运作轨迹和
“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
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
“形”、“神”统一
的艺术特征。
云手动作是由无数圆形和圆弧曲线组成。“太极分
阴阳,阴阳圆中生
”,因此云手遵循了一切圆、圆弧曲线
的运动规则,是以腰为轴,肢为轮,各个肢体都要围绕腰
进行一系列圆和圆弧曲线运动,要做到圆中有圆,弧中
有弧,大圆套小圆,大弧套小弧。要做好平圆、立圆、斜
圆、反圆、同心圆、变心圆等一系列圆的运动。所谓“一圆
之中阴阳皆有
”。用圆的运动执守于中,稳固自己的重
心。不论我们身转、步行、手动,处处势势都要用转动贯
量、势能转动能、动能转势能的原理,以至虚至灵的浑圆
作引导。
四、中国古典舞身韵与云手
古典舞“身韵
”就是“身法”与“韵律
”的总称。“身法”
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
”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
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
“身韵”即“形神兼备,身
心并用,内外统一
”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云手是古典舞身韵主干教材五大典型动作之一,云
手系列总共分为四类:一为基本云手,其动作要领是双
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
觉要像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
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
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上,
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
“点”的处理,强
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二是冲靠云手,在基本云手的
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
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
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三
是大开大合云手,特别强调
“横拧开合
”的技术要领。要
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上下
身较劲产生一种
“拧麻花
”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
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
“走上身留下身
”动律转体过来。
最后为波浪云手又称
“云手大揉球
”。其始动作要比基本
云手舒展和撑长一些,是上身经过右旁提
—后仰身
—左
旁提的大幅度运动过程,双手间距要适当放大。腿部要
有弯曲移动重心的过程,身体要有深含的过程,右手
“反
平穿
”左手
“正平穿
”带动直腿立腰,又成右旁提,与前
面
左右对称。适合用一些强烈的、伸展的、多变的旋律性强
的伴奏音乐。唐满城教授总结云手的动作时说道:
“云手
的精华在于一个
‘云’字,即在双臂交叉进行而产生
‘立
体式
’的圆线运动,戏曲中形容云手要像
‘揉球
’,即要
‘圆’,整体的线要圆,大圆套小圆。无论从上下左右看都
是圆线的运动轨迹。”云手不仅在动作上要求圆,与身
法、步法和各种舞姿相结合,可贯穿于整个动作的运动
当中,形成圆游特征的连接动作,尤其是正云手与反云
手在动作起始连接的交替中,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
换,往来运行于圆线的轨迹之中,产生圆游的流动感。云
手以圆曲相照,刚柔相生,大圆套小圆的动作特征,成为
中国古典舞
“拧、倾、圆、曲”的“圆”的典型动作。在云手
中,内在节奏制约着外部动作,在速度上、力度上的对比
和变化,使外部动作在运动过程中有动有静、有阴有阳、
有急有缓、有虚有实;在运动轨迹上也要做到有点有线。
五、结论
自然界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形作为一种几
何形体,具有很高的对称性,且饱满、流畅。圆形既是美
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圆的使
用,单单从形式上来说,就能够给人以饱满、对称、柔和、
稳定又不失动感的印象。从造型的角度来说,圆形整体
性很强,圆的内部即使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变化也不会破
坏这种整体性,反而可以使造型更加丰满翩然、气象万
千。
太极借鉴和汲取
“圆”的文化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
的动作意识形态当中。古典舞的身韵、云手在太极文化
的影响之下,也正是借鉴了这种回转的体态。凝聚着中
国舞蹈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
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已经成为
中国古典舞及其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甚至成为中国古
典舞的代名词,特别是身韵教学还具有舞蹈创作上的优
势。
同时,
“圆合
”的民族审美心理,体现在中国古代对
“天”的崇拜以及
“天道圆
”的观念衍生出以
“圆”为完美
的艺术观。古典美学是非常讲究圆整、圆通、圆融的,这
也正显现了一种圆形思维的特征,这种思维模式,以对
“圆”的亲和为源头,以阴阳五行时空观为核心,体现了
自然及其规律的运动与主体审美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艺术学院)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