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西野) ,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中野),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华野),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东野),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北伐到49年解放不但部队经过无数次整编而且十大元帅也相互领导过不同的部队我们得从解放战争时期入手因为这一时期我军已经整编为70个军 200个师分为5大野战军首先说元帅之首的朱德朱总一直是全军的总司令很难说哪个嫡系哪个不是我们重点说一其余9位吧其次是一野主帅彭德怀的手下有著名的十虎将胡子将军——王震血胆勇将——杨得志铁甲元勋——许光达独臂勇将——贺炳炎独臂虎将——彭绍辉无畏将军——郭鹏独臂将才——余秋里铁流雄鹰——罗元发骁勇猛将——郑维山目前还保留1个机步师,1个摩步旅和3个地方师,1个武警机动师,分布于南京,兰州两大军区1个集团军,1个副大军区级省军区和武警。
二野主帅刘伯承手下悍将有传奇战将——陈赓神威虎将——杨勇虎胆战将——陈锡联疯子战将——王近山军中雄师——杜义德勇胆血将——周希汉导弹元勋——王秉璋红都勇士——曾绍山辘战血将——秦基伟目前还保留5个摩步师,1个山地快反师,6个摩步旅,2个空降师,1个装甲旅,3个武警机动师和2个预备役师,分布于北京,兰州,南京,沈阳,济南,成都6大军区7个集团军,1个空降军,3个省军区和空军,武警。
三野主帅陈毅手下名将百胜将军——粟裕屡战勇将——皮定均铁血上将——陈士榘文武兼备——宋时轮大刀将军——许世友铁面将军——王建安壮族上将——韦国清血胆将军——成钧铁胆将军——陶勇目前还保留4个摩步师,10个摩步旅,1个警卫师,1个警卫旅,1个预备役师,1个预备役炮兵师,3个武警机动师。
【精选】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
点评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一):西北野战军一:1纵(司令员张宗逊上将)1纵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第1集团军,今天的对台一线部队在解放战争时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老实说,在西北野战军这个战斗力相对最薄弱的系列里,1纵的表现可以说是还不错,尤其主力358旅,为西野三大主力旅之一,其中的硬骨头6连更是大家所熟悉的。
这支部队无论从历史(红2军团,拥有两个红军团,这在全军的师中还不多见)还是从战绩看,排在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二:6纵(司令员罗元发中将)6纵很遗憾,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中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了,唯一的影子在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里(好象解放军的6纵都是英雄部队,但是运气都不太好)。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6纵的两个主力?D?D新4旅和教导旅,可是西野三大主力旅的两个,参加了西野几乎所有的战斗,从延安保卫战开始一直到挺进新疆,6纵都可以说是表现出色,以至于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曾问警卫部队西野哪个旅战斗力最强,结果大家一致公推新4旅(见老战士回忆录,60年出版,我在办公室老同志的旧书柜里发现的,绝对的绝版啊),6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到了改编为6军,又是公认的一野主力军。
在兰州战役时老彭一共点了几个团做主攻团,6军17师50团就是一个。
我想将6纵排第二是比较公正的。
三:4纵(司令员王世泰中将)4纵在西野一样以军史长久和善打硬仗著称。
从军史来说,唯一可以与1纵358旅叫板的就是4纵的警3旅(就是今天的11师)。
从战功说,4纵一样战功显赫,我记得4纵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西府战役中掩护侧翼时早早撤退导致教导旅和野司差点被马家军包了饺子,结果导致王世泰差点被老彭骂死。
不管怎么说,这只能算是失误,而不是失利。
在后来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4纵可是将功补过了。
尤其是兰州战役,为了打下沈家岭,4纵头号主力团31团大半伤亡,连年轻的团长王学礼都牺牲在阵地上,壮哉,光荣的4纵!我想除了辉煌历史之外,赫赫战功也是11师仍能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4纵排第三,当之无愧!四:3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3纵在西野打仗不少,可我翻遍西野战史,最有名的还是兰州战役7师夺取黄河铁桥。
四大野战军(我自己整理的)
第一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主要是由原延安留守兵团、晋绥军区部队和中原突围到延安的王震部建。
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员:贺龙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副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孙志远第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第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徐立清第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明第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仲良第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第二野战军即中原野战军,是由晋翼鲁豫部队组建,前身是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部队改编的八路军129师.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王近山杜义德政治部主任:阎红彦政治部副主任:钟汉华副参谋长:王蕴瑞第十军军长:杜义德政委:王维刚第十一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第十二军军长兼政委:王近山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主任:胡荣贵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副政委:张霖之政治部主任:甘渭汉副主任:石新安第十六军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第十七军军长:王秉璋政委:赵建民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第三野战军即华东野战军,主要由华中和山东部队组建,前身主要为新四军部队.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三副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谭振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参谋长:李迎希第二十一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二十二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二十三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第三十五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渠政委:袁仲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第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第二十五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第二十六军军长:张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三十四军军长:何基沣政委:赵启民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参谋长:谭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第二十军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三军军长:张克侠政委:韩念龙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政治部主任:刘培善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第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政委:陈华堂第三十二军军长:谭西林政委:彭林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主要由从山东、晋察冀抽调到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联部队组建.司令员:林彪第一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一参谋长:肖克第二参谋长:赵尔陆副参谋长: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方第四十军军长:罗舜初政委:袁升平第四十五军军长:陈伯钧政委:邱会作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第四十七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政委:徐斌州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委:吴信泉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肖向荣第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第四十四军军长:方强政委:吴富善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麒。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名称更改及编制变化1945年08月0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我八路军一部随即出兵东北,配合作战;1945年10月31日,随着后续部队的抵达,共11万人部队和调配的2万党政军干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设东西南北满4个二级军区;1946年08至10月,整合部队作战斗力,开始纵队编制,共5个纵队,主力部队12万人;1947年04月20日,合并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46万人;1947年0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编制10个纵队;1948年01月0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编制12个纵队,此后将国军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1948年08月14日,脱离地方建制,成立独立的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总兵力103万,于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历时52天;1948年11月13日,按照全国统编,部队纵队改为军建制,12个纵队分别编制为38军--49军,投诚的郑洞国60军编制为50军;1949年0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采用兵团编制,下辖4个兵团;1950年03月13日,第四野战军与中南军区合编,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1955年0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2:中共第四野战军前委书记林彪副书记罗荣桓委员谭政萧克陶铸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3:第四野战军机关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谭政第一参谋长萧克, 第二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苏静侦察局局长彭富九政治委员钱江通信处处长张瑞政治委员朱虚之行政处处长何敬之第二处长周业成队列处处长苏静(兼)机要处处长莫春和第二处长黄兴正政治部秘书处秘书长王阑西处长刘汉组织部部长杜平保卫部部长钱益民联络部部长何伟民运部部长何伟总务处处长杨学礼宣传部部长萧向荣陶铸后勤部部长周纯全第二部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陈沂副部长何敬之参谋长罗文政治部主任潘振武军需部部长杨至成副部长魏庭槐供给部部长苏焕清政治委员伍辉文卫生部部长孙仪之齐仲桓政治委员胡登高军械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联强陈文彪曹广化(兼)运输部部长谷广善何敬之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劲光(兼)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副参谋长潘朔端后勤部部长黄曹龙副政治委员唐天际刘道生政治部副主任卓雄袁升平----------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罗舜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卓雄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何振亚政治部主任卓雄(兼)李伯秋后勤部部长周辉第一一八师(由原第七师改称)师长邓岳第一一九师(由原第八师改称)师长宁贤文政治委员刘光涛第一二○师(由原第九师改称)师长郑固林政治委员李改第一三五师师长管松涛杨树元政治委员蔡炳臣马毅之------------第四十五军军长黄永胜陈伯钧政治委员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副政治委员王逸群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王逸群参谋长黄鹄显雷震后勤部部长刘锡山孔瑞云第一三三师(由第二十二师改称)师长张万春政治委员谢明第一三四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改称)师长钟明彪曲鹄显政治委员谢家祥第一三五师(由原第二十四师改称)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壮族)第一五八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师改称)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治委员李中权副军长杨梅生副政治委员段德彰参谋长彭寿生后勤部部长樊学文政治部主任王逸群段德彰第一三六师(由第二十五师改称)师长曾雍雅政治委员徐光华第一三七师(由第二十六师改称)师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第一三八师(由第二十七师改称)师长任昌辉政治委员王文第一五九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七师改称)师长陈宗坤副政治委员曾凡有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萧华(未到职)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李开佑第二副司令员彭明治副司令员李士林(未到职)黄永胜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黄志勇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副主任卓雄后勤部部长邱国光------------第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梁光初政治委员梁必业副军长贺东生邓世通曹里怀参谋长曹里怀江拥辉政治部主任吴岱副主任王树君后勤部部长李升平第一一二师(由第一师改称)师长江拥辉杨大易政治委员黄玉昆第一一三师(由第二师改称)师长唐青山政治委员李欣第一一四师(由第三师改称)师长刘贤权政治委员方国南第一五一师(由独立第十师改称)师长赵东寰曹灿章政治委员蔡明------------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曹里怀政治委员周赤萍副军长方强晏福生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李基第一三九师(由第二十八师改称)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晏福生第一四○师(由第二十九师改称)师长刘转连刘子云政治委员陈发洪第一四一师(由第三十师改称)代理师长叶健民政治委员张百春第一六○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一师改编)师长朱子修政治委员李信彭清云------------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政治委员袁升平徐斌洲副军长熊伯涛朱大纯政治部主任陈志方刘随春政治部副主任周彬后勤部部长毛普安副政治委员刘随春副参谋长王亢第一四五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温玉成沈启贤政治委员谭友林陈德第一四六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王奎先政治委员栗在山第一四七师(由第三十六师改称)师长沈启贤郑贵卿政治委员王建中第一六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张万春王兆相政治委员陈德徐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治委员黄永胜参谋长吴法宪后勤部部长杨尚儒------------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吴信泉副军长吴信泉孙子仁朱大纯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山政治部主任贺大增后勤部部长伍瑞卿第一一五师(由第四师改称)师长王良太政治委员李世安第一一六师(由第五师改称)师长吴国璋政治委员石瑛第一一七师(由第六师改称)政治委员李少元第一五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七师改称)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邱子明------------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欧阳文副军长温玉成胡奇才蔡正国副政治委员欧阳文孔石泉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孔石泉政治部主任潘寿才后勤部部长赵仲山第一二一师(由第十坚固耐用改称)师长蔡正国左叶政治委员李丙令第一二二师(由第十一师改称)师长田维扬政治委员吴保山第一二三师(由第十二师改称)师长江燮元政治委员张秀川第一五四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二师改称)师长左叶卢燕秋政治委员曹传赞------------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吴瑞林政治委员刘兴元副军长吴瑞林赵东寰张辑戒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后勤部部长陈换澜第一二四师(由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徐国夫代理师长翟毅东政治委员丁国钰第一二五师(由第十四师改称)师长彭龙飞政治委员谭文邦第一三六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改称)师长廖促符政治委员钟民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萧向荣后勤部部长萧志坚政治委员宋健华参谋长洪学智曾国华------------第四十三军军长洪学智李作鹏政治委员赖传珠张池明副军长杨国夫李作鹏龙书金参谋长黄一平副参谋长陈乙斋政治部主任袁克服政治部副主任谢扶民后勤部部长单志辉第一二七师(由第十六师改称)师李作鹏王东保政治委员刘锦平第一二八师(由第十七师改称)师长黄荣海政治委员宋维栻第一二九师(由第十八师改称)师长阎捷三政治委员孙正第一五六师(1949年夏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邓克明政治委员钟人仿祝世风------------第四十四军军长邓华方强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军长李化民随邦捷副政治委员谭甫仁参谋长高体乾黄忠诚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后勤部部长龙开富第一三○师(由第十九师改称)师长徐绍花邓东哲政治委员邓东哲姚国民第一三一师(由第二十师改称)师长刘述刚刘永源政治委员刘永源罗友荣第一三二师(由第二十一师改称)师长李化民徐绍花政治委员朱民亲第一五七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曾敬烦代政治委员于英川------------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麟第一副军长周仁杰第二副军长刘转连副军长郑间捷政治部主任高体乾杨春甫参谋长杨春甫何迁一政治部副主任李信后勤部部长李勃严旭第一四二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欧致富政治委员谢镗忠第一四三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李光辉张光发政治委员刘禄长第一六一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韩梅村政治委员钟辉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副司令员王作尧参谋长姜茂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副主任刘田夫后勤部部长郑小康政治委员关山第一师师长曾生政治委员罗群第二师师长何宝松政治委员王作尧------------直属部队----------第五十一军(1949年5月由原国民党军张轸部起义部队于7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军长张轸政治委员杨春甫副军长李人林杨焕民辛少亭副政治委员罗通参谋长王亢政治部主任罗通第二一一师师长涂建堂政治委员冷裕光第二一二师师长鲍汝礼政治委员杨劲特种兵司令部(1948后12月30日由炮兵司令、部改称,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萧华万毅政治委员钟赤兵副司令员苏进贾陶匡裕民参谋长苏进张进毅副政治委员邱创成政治部主任唐凯副主任间登瀛吴涛谢唯进后勤部部长常树人政治委员邱铁雄炮兵第一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一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彭景文炮兵第二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沙克政治委员王凤梧炮兵第五师师长张志毅政治委员李俭珠战车师(1949年2月由装甲兵指挥所改编成立,8月改编为装甲兵学校)师长曾克林政治委员杨永松工兵指军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唐哲明副主任陈正峰高射炮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江洪副主任刘奠西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郭维城(满族)第一副司令员吴林焕第二副司令员萧远久副司令员萧远久参谋长杨子华政治部副主任沈寰第一六五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师长刘子奇骑兵第五师(1949年4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改编,归野战军直属)师长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整训第五师(1949年初调归野战军直属6师长何能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底组建为江西军区机关)师长叶声政治委员杨春东北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7月学主体迁至武汉市,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仍隶属第四野战军)校长林彪(兼)政治委员林彪(兼)副校长倪志亮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教育部长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其人。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各纵队、师的评价(刘统评价在后)
第一纵队:1946年8月以原山东解放区1、2师和滨海支队等部编成,司令员万毅、副政委周赤萍。
1947年2月李天佑调任一纵司令员,万毅任政委,梁必业为副政委。
万毅调五纵后,由梁必业接任政委。
一纵部队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起,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
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下辖1、2、3师。
1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4师的老基础,抗战时编入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之战。
后转战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解放1师。
进入东北时全师为7000人,长枪4000支,直属总部指挥。
后发展为12000余人,两次四平作战,l师均为主力。
师长原为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他们调任后师长为江拥辉、政委吴岱。
l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与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2师:抗战后期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
1945年11月进入东北时全师7500人,长枪4000支。
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当时山海关形势紧张,2师末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部队很疲劳,生活甚苦。
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师,归总部直接指挥,陆续得到补充,发展到12000人。
罗华生调松江军区后,由贺东生任师长。
2师"富有朗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
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3师:1942年原东北军新编lll师的两个团,在中共地下党员、师长万毅带领下于山东起义,被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1945年9月最先进入东北,全支队3500人,长枪干余支,后扩建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19旅。
四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经过补充后,1946年与20旅一起划归一纵,编为3师。
师长彭景文,政委刘贤权。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
7月,旅改师。
1 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解放战争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
转自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
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
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
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
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
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
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
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
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
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战斗序列
政治委员 张仲良
副军长 孙超群 高锦纯
副政治委员 朱辉照
参谋长 张文舟
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兼)
后勤部部长 王国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师 (由原警备第一旅为主组成)
师长 高锦纯 政治委员 左 爱
第十一师 (由原警备第三旅改称)
师长 郭炳坤 政治委员 高维嵩
第十二师 (由原警备第四旅与骑兵第六师合编成立)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七师 (由原新编第四旅改称)
师长 程悦长 政治委员 黄振棠(兼)
第十八师 (1949 年 5 月由晋南军区部队组成)
师长 张树芝 政治委员 景明远
第八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八纵队改称, 5 月 29 日与绥蒙军区合并成立绥远军区,划归华北军区建制。)
军长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政治委员 杨秀山(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五师 (由原第三五九旅改称)
师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李铨
第六师 (由原独立第六旅改称)
师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涤
第七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七纵队改称)
军长
彭绍辉
政治委员 罗贵波 冼恒汉(壮族,后)
参谋长 何辉燕
政治部主任 侯维煌 黄忠学(后)
政治部副主任 钟汉华
后勤部部长 刘清 胥光义(后)
第十军 (由原第二纵队改称)
军长
杜义德(兼)
政治委员 王维纲
副军长 范朝利
参谋长 高厚良
政治部主任 许梦侠
供给部部长 陈三纪
卫生部部长 孙毅华
第二十八师 (由原第四旅改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56 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 11 页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很全很全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所以总结一下,解放后,四野牛,三野强,一野带种,二野最熊。
经过多年整编,现在是二野牛,四野强,三野沾光,一野完球。
对这样的说法不知道大家同意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一野的老底子是贺龙的120师先从第一野战军讲起。
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政委习仲勋。
其主力由解放前期晋绥解放军及陕甘宁解放军的部队组成。
一野的老底子是贺龙的一二0师,是第二方面军的,经多次整编,不仅第二方面军,其他两个方面建制也打乱了,他们之间渊源只能理个大概,有军史党史专学的可以在指点一二,这里楼主就不讲了,渊源太深了。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成立时,共有一、十八、十九、二十二等四个兵团,17个军。
分别如下: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辖:1军,2军,7军。
其中2军和7军现已不存在了,硕果仅存的是1军。
第二兵团:司令员徐光达;辖:3军,4军,6军。
现该三个军全部不存在了。
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辖:60军,61军,62军。
现该三个军全部不存在了。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辖63军,64军,65军。
仅存65军。
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兵;辖5军,8军,9军,独2军,独3军(与上述2军3军有所区别)。
上述5个军全部消失。
从上面数据来看,一野部队原有17个军,但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里,仅存1军(南京战区,军部湖州)和65军(北京战区,军部张家口)两个集团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6 年4月,陕甘宁晋绥边防军整编为5 个野战旅,王世泰任司令员;晋绥军区组成下辖4个野战旅的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
1947年3月,上述两支部队成立西北兵团,同年7月,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等。
至同年10 月,又新组编第4、第6纵队。
1948年7月,相继又成立第7、第8纵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l、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韩练成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政治委员,辖第9军(赵锡光兼军长,张仲瀚任政治委员)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元月,长期坚持新疆革命斗争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于1949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周祥初任军长,张希英任参谋长;同月,国民党军第8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12月,起义之国民党军第11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3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
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五大野战军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及其主要领导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共6个军。
一野组建后,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虎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解放战争中,在刘伯承、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二野各部纵横东西,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将中华大地搅得惊天动地。
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在枪林弹雨中厉兵,涌现出了陈毅、粟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
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各纵队、师的评价(刘统评价在后)
第一纵队:1946年8月以原山东解放区1、2师和滨海支队等部编成,司令员万毅、副政委周赤萍。
1947年2月李天佑调任一纵司令员,万毅任政委,梁必业为副政委。
万毅调五纵后,由梁必业接任政委。
一纵部队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起,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
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下辖1、2、3师。
1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4师的老基础,抗战时编入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之战。
后转战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解放1师。
进入东北时全师为7000人,长枪4000支,直属总部指挥。
后发展为12000余人,两次四平作战,l师均为主力。
师长原为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他们调任后师长为江拥辉、政委吴岱。
l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与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2师:抗战后期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
1945年11月进入东北时全师7500人,长枪4000支。
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当时山海关形势紧张,2师末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部队很疲劳,生活甚苦。
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师,归总部直接指挥,陆续得到补充,发展到12000人。
罗华生调松江军区后,由贺东生任师长。
2师"富有朗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
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3师:1942年原东北军新编lll师的两个团,在中共地下党员、师长万毅带领下于山东起义,被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1945年9月最先进入东北,全支队3500人,长枪干余支,后扩建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19旅。
四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经过补充后,1946年与20旅一起划归一纵,编为3师。
师长彭景文,政委刘贤权。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万人。
7月,旅改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第一野战军序列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六十一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政委: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 (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 ]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大决战:东北野战军有12个纵队,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什么编制?
大决战:东北野战军有12个纵队,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什么编制?剧版《大决战》的故事主线,讲的就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随着《大决战》剧情的推进,军事术语“纵队”屡屡被提及。
比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挑大梁的就是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第4、11纵队。
三大战役,东北野战军就打了平津、辽沈两大战役,可谓是居功甚伟。
笔者就以东北野战军为切入点,给大家分析一下纵队的编制级兵力配属问题。
图|《大决战》东野司令员林彪剧照纵队是我军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编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机动。
早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朱老总、陈老总就将参战部队缩编为纵队,下辖3个步兵支队、1个机炮大队、1个特务大队,共计800余人。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也设置有纵队编制。
比如,中央纵队、八路军第一纵队、决死一纵都是属于这一情况。
图|《大决战》东北野战军剧照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逐渐成立了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
但是,纵队的编制大小不一,或辖师旅或辖支队。
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属于主力野战军纵队,其他野战军也是采用了纵队编制。
图|《大决战》华东野战军剧照纵队的编制问题很好理解,兵力多少是个麻烦事。
华东野战军整体实力与东北野战军旗鼓相当,在淮海战役前各纵队配属兵力如下:一纵(司令员叶飞):2.5万人;二纵(司令员韦国清):2.6万人;三纵(司令员孙继先):2.7万人;四纵(司令员陶勇):2.3万人;六纵(司令员王必成):2.6万人;七纵(司令员成均):2.9万人;八纵(张仁初):2.6万人;九纵(司令员聂凤智):3.1万人;十纵(司令员宋时轮):3万人;十一纵(司令员管文蔚):2.5万人;十二纵(司令员陈庆先):1.3万人;十三纵(司令员周志坚):2.7万人。
通过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兵力来看,九纵人数最多达3.1万人,人数最少得十二纵才1.3万人。
由此可见,各纵队兵力不一。
东北野战军情况与之相似,各纵队兵力相差很大。
东北野战军纵队编制(东总)
东北野战军纵队编制(东总)东北野战军纵队编制东总1947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纵队编制如下:(甲)营(一)步兵连187人,长枪114,短枪8,轻机9,掷弹筒3,驮马1。
(二)营属重机枪连94人,长枪11,短枪8,重机6,驮马1。
(三)营部42人,长枪11,短枪4,乘马3,驮马1。
(四)营以步兵连三、重机枪连一组成,共697人,长枪364,短枪36,轻机27,重机6,掷弹筒9,乘马3,驮马5。
(乙)团(一)司令部41人,长枪5,短枪20,乘马9,驮马3。
(二)政治处45人,长枪3,短枪10,乘马6。
(三)警卫连(与步兵连同)(四)迫炮连86人,长枪40,短枪5,迫击炮4,驮马12,挽马3,辎重车1。
(五)步兵炮连92人,长枪37,短枪5,步炮3,驮马3,挽马18,辎重车1。
(六)侦察通讯工兵连184人,长枪81,短枪22,冲锋枪4,轻机2,乘马15,驮马3。
(七)输送连136人,长枪30,短枪8,挽马64,大车16,担架18。
(八)供给处18人,短枪14,乘马1,驮马2。
(九)卫生队79人,长枪3,短枪6,乘马1,驮马1。
(十)团直共868人,长枪313,短枪101,冲锋枪4,轻机11,掷弹筒3,迫炮4,步炮3,乘马31,驮马86,辎重车2,大车16,担架18。
(十一)团以三营组成,共2959人,长枪1117,短枪239,冲锋枪4,轻机92,重机18,掷弹筒30,迫炮4,步炮3,乘驮马各41,挽马86,辎重车2,大车16,担架18。
(丙)师(一)司令部109人,长枪13,短枪57,乘马18,托马7。
(二)政治部128人,长枪15,短枪30,乘马7。
(三)警卫营(与步兵营同)。
(四)山炮营营部95人,长枪5,短枪3,高射炮3,乘马3,挽马8,辎重车2;山炮连123人,长枪35,短枪7,山炮3,乘马9,驮马3,挽马24,辎重车1;营以三连组成共464人,长枪110,短枪24,高射机3,山炮9,乘马30,驮马9,挽马80,辎重车5。
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
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名称更改及编制变化1945年08月0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我八路军一部随即出兵东北,配合作战;1945年10月31日,随着后续部队的抵达,共11万人部队和调配的2万党政军干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设东西南北满4个二级军区;1946年08至10月,整合部队作战斗力,开始纵队编制,共5个纵队,主力部队12万人;1947年04月20日,合并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46万人;1947年0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编制10个纵队;1948年01月0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编制12个纵队,此后将国军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1948年08月14日,脱离地方建制,成立独立的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总兵力103万,于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历时52天;1948年11月13日,按照全国统编,部队纵队改为军建制,12个纵队分别编制为38军--49军,投诚的郑洞国60军编制为50军;1949年0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采用兵团编制,下辖4个兵团;1950年03月13日,第四野战军与中南军区合编,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1955年0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2:中共第四野战军前委书记林彪副书记罗荣桓委员谭政萧克陶铸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3:第四野战军机关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谭政第一参谋长萧克, 第二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苏静侦察局局长彭富九政治委员钱江通信处处长张瑞政治委员朱虚之行政处处长何敬之第二处长周业成队列处处长苏静(兼)机要处处长莫春和第二处长黄兴正政治部秘书处秘书长王阑西处长刘汉组织部部长杜平保卫部部长钱益民联络部部长何伟民运部部长何伟总务处处长杨学礼宣传部部长萧向荣陶铸后勤部部长周纯全第二部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陈沂副部长何敬之参谋长罗文政治部主任潘振武军需部部长杨至成副部长魏庭槐供给部部长苏焕清政治委员伍辉文卫生部部长孙仪之齐仲桓政治委员胡登高军械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联强陈文彪曹广化(兼)运输部部长谷广善何敬之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劲光(兼)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副参谋长潘朔端后勤部部长黄曹龙副政治委员唐天际刘道生政治部副主任卓雄袁升平----------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罗舜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卓雄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何振亚政治部主任卓雄(兼)李伯秋后勤部部长周辉第一一八师(由原第七师改称)师长邓岳第一一九师(由原第八师改称)师长宁贤文政治委员刘光涛第一二○师(由原第九师改称)师长郑固林政治委员李改第一三五师师长管松涛杨树元政治委员蔡炳臣马毅之------------第四十五军军长黄永胜陈伯钧政治委员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副政治委员王逸群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王逸群参谋长黄鹄显雷震后勤部部长刘锡山孔瑞云第一三三师(由第二十二师改称)师长张万春政治委员谢明第一三四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改称)师长钟明彪曲鹄显政治委员谢家祥第一三五师(由原第二十四师改称)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壮族)第一五八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师改称)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治委员李中权副军长杨梅生副政治委员段德彰参谋长彭寿生后勤部部长樊学文政治部主任王逸群段德彰第一三六师(由第二十五师改称)师长曾雍雅政治委员徐光华第一三七师(由第二十六师改称)师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第一三八师(由第二十七师改称)师长任昌辉政治委员王文第一五九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七师改称)师长陈宗坤副政治委员曾凡有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萧华(未到职)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李开佑第二副司令员彭明治副司令员李士林(未到职)黄永胜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黄志勇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副主任卓雄后勤部部长邱国光------------第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梁光初政治委员梁必业副军长贺东生邓世通曹里怀参谋长曹里怀江拥辉政治部主任吴岱副主任王树君后勤部部长李升平第一一二师(由第一师改称)师长江拥辉杨大易政治委员黄玉昆第一一三师(由第二师改称)师长唐青山政治委员李欣第一一四师(由第三师改称)师长刘贤权政治委员方国南第一五一师(由独立第十师改称)师长赵东寰曹灿章政治委员蔡明------------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曹里怀政治委员周赤萍副军长方强晏福生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李基第一三九师(由第二十八师改称)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晏福生第一四○师(由第二十九师改称)师长刘转连刘子云政治委员陈发洪第一四一师(由第三十师改称)代理师长叶健民政治委员张百春第一六○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一师改编)师长朱子修政治委员李信彭清云------------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政治委员袁升平徐斌洲副军长熊伯涛朱大纯政治部主任陈志方刘随春政治部副主任周彬后勤部部长毛普安副政治委员刘随春副参谋长王亢第一四五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温玉成沈启贤政治委员谭友林陈德第一四六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王奎先政治委员栗在山第一四七师(由第三十六师改称)师长沈启贤郑贵卿政治委员王建中师长张万春王兆相政治委员陈德徐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治委员黄永胜参谋长吴法宪后勤部部长杨尚儒------------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吴信泉副军长吴信泉孙子仁朱大纯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山政治部主任贺大增后勤部部长伍瑞卿第一一五师(由第四师改称)师长王良太政治委员李世安第一一六师(由第五师改称)师长吴国璋政治委员石瑛第一一七师(由第六师改称)政治委员李少元第一五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七师改称)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邱子明------------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欧阳文副军长温玉成胡奇才蔡正国副政治委员欧阳文孔石泉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孔石泉政治部主任潘寿才后勤部部长赵仲山第一二一师(由第十坚固耐用改称)师长蔡正国左叶政治委员李丙令第一二二师(由第十一师改称)师长田维扬政治委员吴保山第一二三师(由第十二师改称)师长江燮元政治委员张秀川师长左叶卢燕秋政治委员曹传赞------------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吴瑞林政治委员刘兴元副军长吴瑞林赵东寰张辑戒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后勤部部长陈换澜第一二四师(由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徐国夫代理师长翟毅东政治委员丁国钰第一二五师(由第十四师改称)师长彭龙飞政治委员谭文邦第一三六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改称)师长廖促符政治委员钟民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萧向荣后勤部部长萧志坚政治委员宋健华参谋长洪学智曾国华------------第四十三军军长洪学智李作鹏政治委员赖传珠张池明副军长杨国夫李作鹏龙书金参谋长黄一平副参谋长陈乙斋政治部主任袁克服政治部副主任谢扶民后勤部部长单志辉第一二七师(由第十六师改称)师李作鹏王东保政治委员刘锦平第一二八师(由第十七师改称)师长黄荣海政治委员宋维栻第一二九师(由第十八师改称)师长阎捷三政治委员孙正第一五六师(1949年夏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邓克明政治委员钟人仿祝世风第四十四军军长邓华方强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军长李化民随邦捷副政治委员谭甫仁参谋长高体乾黄忠诚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后勤部部长龙开富第一三○师(由第十九师改称)师长徐绍花邓东哲政治委员邓东哲姚国民第一三一师(由第二十师改称)师长刘述刚刘永源政治委员刘永源罗友荣第一三二师(由第二十一师改称)师长李化民徐绍花政治委员朱民亲第一五七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曾敬烦代政治委员于英川------------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麟第一副军长周仁杰第二副军长刘转连副军长郑间捷政治部主任高体乾杨春甫参谋长杨春甫何迁一政治部副主任李信后勤部部长李勃严旭第一四二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欧致富政治委员谢镗忠第一四三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李光辉张光发政治委员刘禄长第一六一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韩梅村政治委员钟辉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副司令员王作尧参谋长姜茂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副主任刘田夫后勤部部长郑小康政治委员关山第一师师长曾生政治委员罗群第二师师长何宝松政治委员王作尧直属部队----------第五十一军(1949年5月由原国民党军张轸部起义部队于7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军长张轸政治委员杨春甫副军长李人林杨焕民辛少亭副政治委员罗通参谋长王亢政治部主任罗通第二一一师师长涂建堂政治委员冷裕光第二一二师师长鲍汝礼政治委员杨劲特种兵司令部(1948后12月30日由炮兵司令、部改称,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萧华万毅政治委员钟赤兵副司令员苏进贾陶匡裕民参谋长苏进张进毅副政治委员邱创成政治部主任唐凯副主任间登瀛吴涛谢唯进后勤部部长常树人政治委员邱铁雄炮兵第一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一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彭景文炮兵第二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沙克政治委员王凤梧炮兵第五师师长张志毅政治委员李俭珠战车师(1949年2月由装甲兵指挥所改编成立,8月改编为装甲兵学校)师长曾克林政治委员杨永松工兵指军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唐哲明副主任陈正峰高射炮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江洪副主任刘奠西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郭维城(满族)第一副司令员吴林焕第二副司令员萧远久副司令员萧远久参谋长杨子华政治部副主任沈寰第一六五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师长刘子奇骑兵第五师(1949年4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改编,归野战军直属)师长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整训第五师(1949年初调归野战军直属6师长何能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底组建为江西军区机关)师长叶声政治委员杨春东北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7月学主体迁至武汉市,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仍隶属第四野战军)校长林彪(兼)政治委员林彪(兼)副校长倪志亮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教育部长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其人。
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知道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辽沈战役的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辽沈战役的经过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
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
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
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
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
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
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
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
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
政委:梁必业
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
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
7月,旅改师。
1 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
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1948年1 1月,整编为第41军,辖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师,共6.4万人。
时任军长:吴克华
政治委员:莫文骅。
5纵:1948年3月31日以3个独立师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3、第14、第15师,全纵队3.6万余人。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2军,辖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师,共4.7万人。
时任军长:万毅
政治委员:刘兴元
6纵:1946年10月,第3师第7旅与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辖第16、第17、第18师,共2.3万人。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3军,辖第127、第128、第129、第156师,共6.3万人。
时任军长:洪学智
政治委员:赖传珠
7纵:1947年8月以3个独立师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9、第20、第21师,全纵队2.1 万余人。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4军,辖第130、第131、第132、第15 7师,共4.8万人。
时任军长:邓华
政治委员:吴富善
8 纵:1947年8月,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3、第16、第27旅(后改称独立第18旅)改编为第8纵队,独立第13、第16、第18旅依次改编为第22、第23、第
24师,全纵队共3.5万余人。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5军,辖第133、第134、第135、第158师,共5.6万人。
时任军长:黄永胜
政治委员:邱会作
9 纵:1947年7月,以冀东军区独立第10、第11、第9旅在河北遵化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各旅依次改称为第25、第26、第27师。
全纵队 2.3万余人。
不久开赴东北作战。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6军,辖第136、第137、第138、第159师,共4.7万人。
时任军长:詹才芳
政治委员:李中权
10纵:1947年9月10日组建,辖第28、第29、第30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7军,辖第139、第140、第141、第160师,共5.6万人。
时任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周赤萍
11纵:1948年3月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第2、第3师组建,辖第31、第3 2、第33师,共3.1万人。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8军,辖第142、第143、第144、第161师,共5.5万人。
时任军长:贺晋年
政治委员:陈仁麒
12纵:1948年3月,以独立第2、第4、第5师组建第12纵队,辖第34、第3 5、第36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9军,辖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师,共5万人。
时任军长:钟伟
政治委员:袁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