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单字放大

合集下载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放大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放大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放大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义】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姿
















































寿




































堕。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米芾蜀素帖米芾,字元章,汉族人,姓米也姓芊,陕西人,后来迁到了北襄阳,也曾在江苏镇江定居过,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鉴定家、画家和理论家,在北宋当时很有名的“宋四家”中,其中一位就米芾,他曾经在学校里当过老师和书画博士,还当过礼部员外郎。

米芾《蜀素帖》部分米芾擅长写诗文,画书画,还懂得鉴别物品的真假,米芾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的性格很怪异,行为举止也有些疯狂,曾有人叫他“米颠”。

《蜀素贴》是米芾的作品,长29.7厘米,宽284.3厘米,71行658个字,上面一共有八首诗,蜀素贴也叫做“拟古诗帖”,为什么会叫蜀素贴呢?蜀是指蜀地,现在指的是四川,四川有一种质量好的本色绢布,就叫做蜀素,蜀素的制作很讲究,上面织的是乌丝,是很珍贵的物品。

当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将它裱成了长卷,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在上面题诗写文什么的,但是传了三代却没人敢在上面写什么,后来米芾见到之后便在上面写了五七言八首诗,写得随手自如像如鱼得水一般一挥到底,当时米芾三十八岁,他的文采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蜀素贴”。

米芾蜀素贴结构笔法很率意,结体很诡异,独具一特的风格跟晋唐以前和平简远的书风大不相同,蜀素贴创造出了神采奕奕的意境,后人称它为中华第一美帖,现在它被收藏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

米芾作品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要么是在词赋上有很高的造诣,要么是在书法上功夫精妙,要么是在诗文创作上独有成就,而很难有人精通各家所长于一身,比如说欧阳修,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再如李白,写诗无数,被称为“诗仙”,再比如张旭,在书法艺术上有极深的造诣,等等,众多著名的古代文人都有其精通的艺术,虽然对于别的方面有所涉猎,却也未达到精通的境界,而有一个人与他们都不同,他不仅能写诗,能作文,擅长书画,精通鉴别,对于收藏也有很高的热情,此人便是米芾。

米芾像说起米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个雅号“米颠”,这是由于他在行为举止穿着方面的怪异和癫狂形态而被当世人起的一个名号,他遇见奇石都会称兄道弟,故而得此名号也算是吻合他的性格和行为。

学米芾行书的朋友都收藏了,多图详解米芾的每一个字!

学米芾行书的朋友都收藏了,多图详解米芾的每一个字!

学米芾行书的朋友都收藏了,多图详解米芾的每一个字!16个字代表米芾特色《蜀素帖》是练习行书的书法爱好者的必修课之一,米芾的这件作品写得十分灵动,用笔和结构特色非常明显,最能体系米芾沉着痛快的感觉。

本文选取16个最能代表米芾好书法特色的字,进行单字解析,以飨读者。

一、凌凌字本是左右结构,一般人行书往往容易把它写得很散。

米芾这个凌字处理得很巧妙,他把左边两点水,有意地往上提升,跟右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左右两部分非常紧凑。

二、古这个字字形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并不好写。

米芾的巧妙之处,将“古”字写得像一个倒三角形,上面大,下面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险绝之势。

用笔比较厚重,中锋行笔缓慢,写出了古朴厚重的味道。

三、牵“牵”字写得非常灵动轻巧,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上大下小的结构,加上造型上取斜视,配以柔韧的线条,起笔很高,有意拉开距离,使全字斜中求正、收放自如。

四、旖这个字的结构上左右相互依靠,下半部分形成巨大空间。

笔法上左边的首点圆润,撇与横折挨得很紧。

右边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以蟹爪钩收笔,这是米芾的典型写法。

五、得“得”字左右结构,左边取斜势,右边取起正势,一斜一正,相得益彰。

左边形体收敛,右边结构放纵,左右间相互依靠,中间又有大片的空白,显得疏密有致。

六、寒“寒”字写的形体挺拔,侧锋起笔,宝盖头的提按,使得笔法跳跃,很有韧劲。

中间两竖写得很挺拔,右边捺笔收敛为点,与下面两点参差错落,收放有度。

试想一下,如果把右边的捺画写长,那就不好看了。

七、附“附”字写得非常巧妙。

一方面,在形体上进行了笔画精简,将原本复杂的笔画,化繁为简。

另一方面,写得参差错落,重点体现在三笔竖画上面,无论是长短、轻重、方向,都不相同,体现了求同存异、不拘一格的艺术特色。

八、雨“雨”字写得活泼可爱,疏密有致。

以中锋的用笔方式轻盈流畅地写下,起笔化横为点,下半部分开张,中间四点以牵丝相连,浓重收敛,形成虚实对比关系。

九、垂垂字写得张扬而又稳重,如果把外形用笔画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米芾_《蜀素帖》单字高清(二)

米芾_《蜀素帖》单字高清(二)

米芾_《蜀素帖》单字高清!(二)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二)米芾《蜀素帖》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

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

卷末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蜀素帖》乃宋米芾之手笔,是中国十大行书之一。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艺术大师,其随性自然,行止怪诞,书法摇曳生姿,字字神品。

《蜀索帖》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帖的诞生还有一段机缘,一卷质地精良的蜀索相逢一位意气风发的才子,于是米芾挥毫泼墨,顿时成就佳篇、尽显酣畅淋漓之极致。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

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时米芾38岁,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各体诗八首,71行,658字,胃黻款。

《蜀素岾》书于乌丝栏内,恢弘的气势却不受局限,率意放纵,豪迈洒脱。

笔势飞动,无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楷,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体现了米芾用笔“八面出锋”,变化无穷的特点。

因蜀素粗糙,所以作者在书写时全力以赴,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结构奇崛,变化多端,字体形颀长,风姿绰约,自然成趣。

当时著名书法家、词人黄庭坚就非常推崇此帖,他认为帖中笔势时如刀剑出鞘,锐不可当,又如娇羞女子,婀娜多姿。

后人对此帖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它以率真的笔法改变了晋唐以来和平简淡的书风,创造出神采飞扬的新意境。

米芾《蜀素帖》临摹解析(翁志飞)

米芾《蜀素帖》临摹解析(翁志飞)

米芾《蜀素帖》临摹解析(翁志飞)米芾,北宋皇祐三年——大观元年(1051~1107年),自署姓名芾或黻。

翁方纲谓自元祐辛未,始书用芾,以前皆书黻。

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

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

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

《蜀素帖》因其用蜀地所织绢素书自作诗卷,(乌丝栏)故称《蜀素帖》,此卷作于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芾时年38岁。

以下就书史上对其书法的品评来谈此作的技法特征与艺术特色:1、《宣和书谱》云:“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好事簪缨之流,出其所有奇字,以求跋语,增重其书而芾喜之,即为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

”此则记载说明:(1)米芾各种书体都精能,这是他成功的基础,因为各种书体之间技法是可以互补的,只有这样才能独有四面,对用笔的方向、势的把握才能极尽变化又沈著飞翥。

(2)米芾善于观察,精于临摹,临摹法帖能到丝毫不差的地步,为其集古字奠定了基础,精于临摹则说明对古人技法能心领神会并能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既提高了识见,又丰富了手的表现力。

2、黄庭坚《山谷题跋》云:“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札,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耳。

”山谷在这里着重强调米芾尚于取势,笔势强劲。

米芾自己也说:“臣书刷字。

”刷就是重侧锋取势,是学二王书法的切身感受,也是其书法的成功所在,相比于晋人,米芾书法过于跳荡,不如晋人简旷,所以有“未见孔子”之讥。

3、赵构《翰墨志》云:“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昔有人讥支遁道人爱马不韵,支曰:‘贫道特爱其神骏耳’。

余于芾字亦然。

”确实,观米芾此作,用笔、取势左右逢源、俯仰粘得,毫不经意,逆势、刷掠于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人用散卓笔,较晋人笔要软,所以,米芾特别强调逆锋,以逆锋取势,他强调“八面出锋”,原因也在这里。

米芾《蜀素帖及技法》

米芾《蜀素帖及技法》

米芾《蜀素帖及技法》宋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

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

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

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

《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

《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

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米芾(1051年-1107年),字远白,号松雪道人,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擅长书法,尤其以行书见长,被誉为“行书之神”。

蜀素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晚年创作的一幅长卷。

下面是蜀素帖的原文及释文:原文:“於余以善书知名驰誉,泽被先儒,声播继哲,亦因三十年来,夙夜孜孜,不敢怠惰。

寻思圣人之书,古人之法,合适论章,苟求于此,人自可以知余之所趋心迹矣。

虽曰余书,实乃古书,古人之书,无非经传,是以宜求于仁义之道,而后责己以无私,通于诸子,而后求其实用,皆以为笔墨之用,皮墨之艺,岂能合乎古人之心哉?”释文:在我以善书而闻名,受先儒的影响,声誉传扬于后世,也是因为这三十年来,我夜以继日地勤奋刻苦,从未有过的懈怠。

我思索圣人的著作,古人的法则,合适的论述,若要求于此,人们自然能够知晓我的内心追求。

虽然说是我的书法,实际上乃古书的影子,古人之书,无非经典传世之作,所以宜寻求于仁义之道,然后要求自己没有私心,通达于各家学说,进而追求实用之道,这都是以作为书法墨迹的工具,皮墨的艺术,怎么能与古人的心意相契合呢?蜀素帖是米芾以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结合古人的经典著作而创作的。

他在帖中表达了自己对书法的追求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对古人经典的尊崇和敬重。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道德的追求和人生的修行。

只有以仁义为基础,无私无欲地探索各家学说,并以实用为目标,才能达到古人笔墨的境界。

蜀素帖的意义在于,米芾通过书法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自身的才华和境界。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文人墨客精神的体现和追求。

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素帖赏析

蜀素帖赏析

《蜀素帖》赏析邵氏裱素成卷,上织乌栏,待名家以作家传。

逾三代不得,直至米芾,“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终署于卷末。

“当仁不让”,一挥而至,流传千载的《蜀素帖》就此出世。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后居润州。

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

《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蜀素帖》,亦名《拟古诗帖》,得誉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天下十大行书,其名第八。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历代名家极高的评价正是《蜀素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的一种证明,中和布局之下的率意笔法,快慢、轻重、起折无不收放自如、不拘一格,字里行间中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完全展现无疑。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正是米芾,一个把书法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在他这里迸发出激越,“独有四面”“八面出锋”是他书风的鲜明特点。

细探蜀素,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

藏锋、露锋、垂露、悬针等诸多笔画处尽显米芾素有“集古字”之称的深厚功力,“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而在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共同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清高士奇题诗盛赞:“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

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

《蜀素帖》原文译文之一

《蜀素帖》原文译文之一

《蜀素帖》原文译文之一徐存林【原文】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翻译】青松刚劲地挺着它的身姿,直插云宵而耻于曲盘。

好多滕蔓杂树,互相牵连着露出松端,与之相争高下。

秋天到了,山上的适季花儿忽然盛开,紫红一片,美丽得象云锦一般。

对此,青松不感到羞辱,也不标新立异与之争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自身的缝隙中向松林里射出一圈圈斑斓的光丸,美丽极了!柏树见此,吐出了柏籽效仿;仙鹤看到了,也缩起了自己的颈项,自愧不如。

青松原本并不华丽,它是怎么得到这岁寒三友的尊称的?【原文】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ye,四声)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qu,二声)。

报汝(ru,三声)慎勿语,一语堕(duo,四声)泥涂。

【翻译】龟与鹤年寿是相当的,可它们的羽介和生活方式却是不一样的。

它们都是灵物和寿者,因此而能相伴相行,忘却了自己形状的不同。

鹤有冲天的气概,龟厌烦安逸的生活。

但是,对于竹子来说,它们却都很喜欢。

因此,鹤载着龟共上云端。

一路上,鹤嘱咐龟说:别说话,说话就有可能掉下去堕入泥潭!【原文】《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霜)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翻译】一片片残云,有如洞庭湖上的点点船帆;肥美的鲈鱼,肉色胜过了美玉,鮮红的桔子,颜色亮过了金子。

我诗兴澎湃,赋诗以继陆游诗翁,乃因站在这垂虹亭上看到了填满东南的秋色!广阔无边的湖面,充满了霜天的清气,有如轻漫飘渺的羽纱,让水天融合浑然一体;大自然是最高超的造化师,创造这样的美景又何须织女支织机编织,就连嫦娥也只能做看客了!【原文】《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米芾《蜀素帖》临习指南

米芾《蜀素帖》临习指南

一、米芾及其《蜀素帖》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

《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工夫,可谓已登堂人室。

其真、草、隶、篆、行兼擅,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意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无论诗帖,还是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有如利剑斫阵,振迅天真,出人意表。

米芾借古开今,将中国书法推向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后世几乎把他与二王同誉。

米芾之书,对今人理解二王可谓是—本上好的教科书。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有《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的影响最大。

蜀素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此卷为邵氏家藏二十余年之物,只在卷尾写了几句,欲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这种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38岁的米芾才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诗八首,这就是《蜀素帖》(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帖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身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此帖清代落人高士奇、王鸿绪、傅叵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与同期的《苕溪诗帖》均代表了米芾行书的最高成就。

二、《蜀素帖》的笔画特点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明代书法家陈国昭所刻,内容为唐代书法家米芾所撰写的《蜀素帖》。

该帖以楷书为主,包括了米芾的草书、隶书、篆书等多种字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首先,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规整、工整,笔画精细,线条流畅。

整个帖子的字体风格非常统一,每个字的大小、形状、笔画都非常精准,给人以整齐、利落的感觉。

这种风格是楷书的特点,也是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主要特色。

其次,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有力量感。

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力量感是由于笔画的粗细、长度、方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力量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能够给人以鼓舞和激励。

再次,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有韵律感。

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流畅,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节奏感。

这种韵律感是由于笔画的长度、速度、力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韵律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听觉上的,能够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最后,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有个性。

每个字的形状、笔画都非常独特,没有半点雷同之处。

这种个性是由于陈国昭对米芾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这种个性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更是文化上的,能够体现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总之,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的字体规整、有力量感、有韵律感、有个性,给人以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启示。

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和最深层次的内涵。

米芾最惊美的120个字,太险太美了!

米芾最惊美的120个字,太险太美了!

米芾最惊美的120个字,太险太美了!引言:米芾,北宋最著名书法家,古今中外粉丝无数。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在宋四家中米芾书法功力最为深厚,其书法被形容为“刷字”,形容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

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那般气势,太险太美,太绝了。

今天,书法思考给大家整编《米芾最惊美120字》给大家从微观细节和字间对比上,一睹米字绝美风采!先从著名的《珊瑚帖》开始吧!看到“瑚”字,有没有想尖叫的感觉?斑驳字迹,信手“涂写”的神韵。

在《珊瑚帖》中,字态极为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神采更趋飞扬,形式感也更具意趣。

米字中,平捺十分伸展,从不少字中能看到如此奔放意韵。

下面我们接着到著名的《苕溪诗卷》,作为米芾代表作,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

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

看到“时”字的钩划,这就是最典型的米芾味!米芾行笔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我们看到上面的“半”和“夏”字的横划骨和肉的体现:米芾对书法用笔有独到体会。

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

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

从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

”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

米字代表性的“捺点”,很传神。

不难看出,米芾用笔豪放稳健,结字宽绰疏朗。

其书体潇洒奔放,又合于法度。

比如看到下面的《戏成诗帖》:米芾结构奇俊,大字亦不例外,比如大字帖《研山铭》如下: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米芾的用笔,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

天下第一行书美帖米芾《蜀素帖》及临习要点

天下第一行书美帖米芾《蜀素帖》及临习要点

天下第一行书美帖米芾《蜀素帖》及临习要点米芾,可谓北宋书画界的天才,其山水画因其大写意之风,被誉为“米家山水”,而其书法因其癫狂个性和不拘一体被后世称为“米体”,可见功力。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因其为书痴迷,癫狂而怪诞,米芾又被人称为“米疯子”。

据传,米芾路遇石头,膜拜不已,遂称石头为兄,可见其为书而痴,为人而痴之性情与境界。

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融裹藏、肥瘦、疏密、简繁于一体,书写中一泻千里而又随意而安,举重若轻,独出机巧。

而侧倾体势尚能欲左先右,欲扬先抑。

向背、转折、顿挫体式之曼妙,俊逸飞扬、跌宕跳跃的华美神气得千古书法之雄厚底气。

出水芙蓉,点石成金而丝毫不矫揉造作。

米芾《蜀素帖》墨迹绢本行书纵31厘米,横231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实拍细节怎样临习蜀素帖?要正确读贴。

临摹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帖,这里所说的读,是指对范本的细细揣摩、欣赏与分析。

第一,要领略《蜀素帖》的总体风格及其精神气质。

米芾书法取径甚高,做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精研晋法,同时对历代名迹也都精临过。

帖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天马脱衔,追风逐电”和筋骨丰润,仪态万方的风神气质,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把握的,必须长时间的观幕、领会。

《蜀素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实拍细节第二,要注意通篇的章法。

荣宝斋书谱古代部分:米芾 蜀素帖

荣宝斋书谱古代部分:米芾 蜀素帖

目录分析
图版 出版说明
译注
技法解析
集评
作者介绍
荣宝斋出版社是中国著名文化企业荣宝斋创办的出版机构。其宗旨奉行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荣宝斋出版社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系统内一家以出版艺术类 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下辖《荣宝斋》、《艺术品》两种艺术类期刊。
荣宝斋书谱古代部分:米芾 蜀素帖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米芾
中国

碑帖

编辑

部分
内容
笔法

版 技法 字
内容摘要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祖国传统书法艺术,我社特编辑出版了《荣宝斋书谱》 系列丛书。丛书分为古代部分、近现代部分,内容收录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碑帖和书法家作品。每册 内容由碑帖图版、释文译注、技法解析、集评、集联集诗等部分构成。本丛书图文并茂,编辑含量丰厚,希望能 为广大读者的临习与研究带来方便。
读书记
老米书帖,一如其袖中藏石,画中山水,似出乎自然而皆为精华是也。 灵动迅捷又不失拙朴,不觉投入其里神思涤荡,展蹙卷舒间足以洒心。 观米芾的行楷墨宝令人不忍放手。 “《蜀素帖》用笔纵意挥洒,洞达跳宕,游刃于藏与露、方与圆、疾与涩间,得自然天趣。 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服;千里阵云,偃仰舒卷;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攲侧多变,沉凝 峻爽;坚劲洒落,气足意远。
精彩摘录
这是《荣宝斋书谱古代部分:米芾 蜀素帖》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介绍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书法作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米芾与蜀素米芾简介米芾(1051年-1107年),字子春,号摩诘,江西分宜人,北宋末年著名书法家。

他以书法艺术为人称道,尤以楷书和行书见长,作品激情奔放,方正刚劲,充满个人风采。

米芾鼓吹”以意临字”,强调在书法中注入个人情感和创造力。

蜀素简介蜀素,即四川的传统艺术风格,以及四川出产的纸张。

蜀素纸张质地洁净,光滑且耐久,适合书写和绘画。

蜀素纸与四川的地理环境有关,四川气候潮湿,加之土地肥沃,使得蜀地纸张纤维长且质地细腻。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艺术价值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一组珍贵的书法作品,具有以下艺术价值:1. 时代特征的体现陈国昭米芾蜀素帖作品创作于北宋末年,具有浓厚的当时社会和文化特征。

这些作品反映了宋朝晚期书法发展的趋势和风格,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艺术氛围。

2. 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陈国昭借鉴了米芾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将个人的情感和创造力融入到米芾的作品中。

他的书法作品笔端刚劲有力,流露出浓厚的个人风采,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3. 蜀素纸的独特质感陈国昭选择了蜀素纸作为他的书法作品的载体,这给作品增添了特殊的质感。

蜀素纸的光滑和耐久性使得其适合书写和绘画,而且纸质洁净细腻,极好地反映了书法作品的笔迹特点。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艺术特点陈国昭米芾蜀素帖具有以下独特的艺术特点:1. 标志性的风格陈国昭在创作米芾蜀素帖时,继承了米芾的书法风格,同时也注入了个人的感情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采。

2. 融合五代和北宋书法的特点陈国昭的书法作品融合了五代和北宋书法风格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五代时期的楷书和行书技法,创造出富有艺术张力的作品。

3. 丰富多样的主题和题材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题材。

他不仅创作了有关自然山水的作品,还涉及到人物、动物和花鸟等不同的题材,展示了他广泛而深厚的艺术造诣。

《蜀素帖》特点

《蜀素帖》特点

《蜀素帖》特点
《蜀素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笔划粗细的对比明显。

通篇结体奇险率意、变换灵动,字的笔划粗细对比极其鲜明。

例如某些字中,笔画以粗细、长短、斜正相倚,粗细变化甚大,粗处如苍天古树,细处如绣花针般,相得益彰地增强了单字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2. 空间疏密的对比灵动。

此作字的笔划空间疏密节奏变化灵动,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或紧凑或疏朗的点画与字结构本身形成强烈的对比,疏密有度的线条与富有气势的笔态相生相济。

3. 体现了“刷字”的独特风格。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刷字”的独特风格。

其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蜀素帖》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欹正错落交互补衬,浓淡枯润、疏密虚实,此起彼伏,形成了完美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之态。

[转载]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三篇(高清图配完整释文)

[转载]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三篇(高清图配完整释文)

[转载]董其昌跋⽶芾《蜀素帖》三篇(⾼清图配完整释⽂)董其昌跋⽶芾《蜀素帖》,前后共三跋。

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释⽂:增城嗜书,⼜好⽶南宫书,余在长安得蜀素摹本,尝与增城⾔⽶书⽆第⼆,但恨真迹不可得
⽿。

凡⼆⼗余年,竟为增城有。

亦是聚于所好。

今⽅置棐⼏。

⽇⼣临池。

⽶公且有卫夫⼈之泣。

余亦
不胜其妒也。

董其昌题。

释⽂:⽶元章此卷如狮⼦捉象,以全⼒赴之,当为⽣平合作。

余先得摹本,刻之鸿堂帖中。

甲⾠(万
历三⼗⼆年,1604)五⽉,新都吴太学携真迹⾄西湖,遂以诸名迹易之。

时徐茂吴⽅旨吴观书画,知
余得此卷,叹⽈:已探骊龙珠,余皆长物矣。

吴太学书画船为之减⾊。

然后⾃宽⽈:⽶家书得所归。

太学名廷,尚有右军《官奴帖》真本。

董其昌题。

释⽂:崇祯七年(1634)。

岁在癸⾣(1633)⼦⽉。

申甫计偕⼊都门。

再观于东华门邸中。

⼀似⽶⽼
重观研⼭。

第⽆⽟蟾蜍泪滴之恨。

董其昌识。

时年七⼗九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素帖单字放大
《蜀素帖》,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

今藏于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诸体诗》,清乾隆末年编篡《石渠宝笈续编》时取今名。

《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

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

当时许多书法家只敢在蜀素上书写少许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写的满满的八首诗句。

此作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

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

结体偏纵长倾侧,表现灵动。

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尽变化之能事。

书风完全显露出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

《蜀素帖》真迹在明代时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人收藏,清代曾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

《蜀素帖》曾摹刻入《戏鸿堂帖》及《三希堂帖》等,民国初年,其墨迹经北京的延光室(书画出版社)按黑白摄影柯罗版印刷的形式出版。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

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

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释文:
拟古。

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絳烟。

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

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

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

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

羽介所託殊。

种种是灵物。

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

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

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

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

玉破鱸鱼霜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苧。

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

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

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

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

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

綵牋书尽翦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

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寧有后。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闭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

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

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峴山。

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

琼衣玉為珥。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掺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颸带秋威。

欻逐云檣至。

朝隮舆驭飆。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马?丘。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偽。

粉粉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焕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梢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臚初唱第一声。

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使敲抨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璧
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幘。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髮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士苴尪鴟那一顾。

邇来器业何深至。

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

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

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

老学鴟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

取捨殊途莫迴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

溪堂米黻记。

>原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原
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原色超高清" title="米芾>原色超高清"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5Knhbszy6LJAClvhtaf%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 0px;">>原色超高清" title="米芾>原色超高清" style="border: 0px;">>原色超
高清" title="米芾>原色超高清" style="border: 0px;">>原色
超高清" title="米芾>原色超高清"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5Knhbszy6LJAExOYl1d%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 0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