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如何塑造与建设现代社会媒介中的女性象我觉得要建设与塑造现代媒介中的新女性形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一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只有在女性地位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改变女性在媒介传播中那种永远只能做男人的贤内助和家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全部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独立自信能干不管在哪个领域不存在着性别差异的新形象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我们对于媒介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的认知
• 电视剧在其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新开拓,所表达的仍 然是一种“女性重新拥有自身”的性别神话,甚至可 以进一步推测,这种性别神话的广泛流传,有可能将 “分量厚重的题材变成了通俗、言情的风月故事”, 以温婉缠绵的所谓“女人味”掩盖或者忽略妇女的实 际生存状况。 • 鲁迅先生曾在《野草》的题词中写下:“当我沉默着 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先生所有的作品中亦透露先生的沉默世界,对中国普 通贫民妇女的刻画则是先生对当时黑暗社会对普通平 民的残害和压迫的控诉,普通大众的生活尚且如此不 堪,更何况是那些没有地位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呢? 先生描绘的女性形象深刻而难忘,先生抓住了她们的 生活细节,用自然平实的语言白描了一个又一个典型 而可悲的劳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女性比男性少见,女性所扮演 的角色亦不及男性多样。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 可以看到许多新闻里的女性没有自己的职业、身份甚 至是名字,她们只是妻子、母亲、女儿、女朋友,她 们只是“站在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是“贤内助”, 是为家庭牺牲自己事业的“伟大女性”。 • 分析电视新闻的正文,仍然可以观察到其男性的特质。 政治新闻中90%以上的内容是表现父权社会的权利 斗争或以男性为绝对权力象征的;经济新闻中男性扮 演的角色跟政治新闻中的不相上下,是主要的控制者 和决断者;相比较,金融新闻的内容要中性一些,但 我们能够在电视银屏上看到的金融分析员往往只有男 性;惟一让女性登场次数较多的是那些社会性新闻, 尤其是娱乐类消息;可是作为娱乐界明星出现的女性, 虽然赏心悦目,但很难逃脱玩偶的地位。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媒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观众们追捧的热门内容。

伴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尤其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一热门节目,通过女性明星们的竞争与合作展现了一群强大的女性形象。

本文拟以媒介话语批判视角来研究《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形象的建构,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性别偏见与价值观倾向。

首先,媒介话语的塑造在真人秀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制作和后期剪辑对女性参赛者的形象进行了选择性呈现。

一方面,为了增强竞争的悬疑性和紧张感,制作团队将焦点放在了女性参赛者之间的矛盾与争斗上。

他们可能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强调了女性之间的竞争,制造了矛盾冲突的效果,给观众带来紧张和刺激。

另一方面,为了挖掘参赛者的故事背景和情感经历,制作团队也精心塑造了女性参赛者的形象,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这种塑造过程既代表了娱乐价值的追求,也可能涉及到一定的性别偏见。

其次,观众的媒介解码也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众观看真人秀节目时,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对节目的意义进行解读。

《乘风破浪的姐姐》触发了观众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与认同,她们可能在参赛者身上寻找各种特征,如勇气、坚韧、自信、优雅等。

这种期望和认同也可能被媒介话语所引导,观众对女性形象的评判会受到节目制作团队的倾向性呈现的影响。

因此,观众对节目中女性形象的评价往往是多元的,不同观众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

然而,真人秀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也有可能存在性别偏见与价值观倾向。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参赛者被强调的形象多是坚强、独立、成功、优秀的,这无疑展示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能力和地位,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关系和传统角色的束缚。

然而,这些形象的塑造是否代表了真正多样的女性形象,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认同还需要深入探讨。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文献综述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文献综述

媒介对年青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以女大学生失联案件报道为例文献综述1.1研究缘起2014年8月17日,《重庆晚报》在头版要闻里刊登了一篇《坐错车失联八天,五万元急寻女生》的报道,报道了女大学生高渝因坐错车而失联的事件,当天,网易新闻、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网站纷纷进行转载,并将“女大学生”字眼加入标题。

同时,央视新闻、人民网、京华时报等微博也转载呼吁,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舆情开始发酵。

8月26日,《苏州日报》关于江苏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踪的报道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同日,新京报网《济南女大学生搭黑车遭52岁男子囚禁性虐》的报道让本来火爆的话题再次升级,诸多媒体的微博和网站信息被网友大量转发。

8月29日,随着江苏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遇害,湖北女孩凡莎莎命丧合肥的消息传来,有关女大学失联遇害的话题声量再次暴涨。

半个月女生遇害事件直接把该话题舆情推向高潮,而后不断有媒体爆出女大学生失联案件,被媒体爆出的女大学生失联案件多达20多例,据乐思舆情中心“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专题的监测数据显示,从8月17日至29日短短12天时间里,女学生失联遇害事件的舆情声量达54903条,话题舆情关注度长时间保持在高位,舆情高潮迭起,“女大学生失联”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

而公众也因此对女大学生产生“天真”、“轻率”、“不懂防范”甚至“蠢”、“笨”的看法。

而此话题也引起媒体热议,讨论女大学生失联案例频发的原因,然而这背后因媒体的种种报道不当而造成的人们对于女大学生形象的误读却鲜有人关注,而本文则想从这一案例入手,研究媒介对于年轻女性的形象建构。

1.2研究概述媒介与女性的研究最早发端于西方,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等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标志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从那时起,女性主义媒介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显学。

而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的研究则相对较晚。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1、媒介在表现女性形象时存在一些固有的刻板的观 点 在传统理念里,男性特征常常被归结为“精神的、 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立志的、 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而女性特征则被归 结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 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刻板印 象主要分为:女性成为相当一部分男性视觉欲望的客 体;女性往往被表现成私人领域的主角。
而在电影电视剧中女性大都属于男性的私人领域在政治经济法律的高层it精英就是属于男性的领域而女性则成了在家贤惠相夫教子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理想即使拥有自己的事业也要以家庭为主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刻画的女强人形象幸福的没有几个要么就是家庭破裂要么就是孩子变成了玩世不恭的人女性变成了依附男人的角色这种女性媒介的形象都对女性存在在一定的歧视女性变成了男性私人领域的主角继而当然能当然随着低俗文化电影的出现在涉及一些情色电影中很明显的存在着一定程度对女性的歧视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 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 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 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 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我们的见解是:过去的女权主义遵守一系列生活信条,包括 特定的穿着和言行,而如今赋予女性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给 她们我行我素的自由,这是一种‘混搭女权主义’,女性可 以只选择自己需要关注的部分,展现女性独特的魅力,将视 野扩展涉及到文化、艺术等各个人文的领域。
当前媒介中女性形象总体来说是趋于正面化的,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媒体也 以一种正确的、理性的角度解读女性。在小说、 电视、电影等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往往很分明,好 坏皆有。在新闻报道中,女性比男性少见,女性 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及男性多样,男性在经济新闻、 政治新闻中扮演的角色较多,女性则在社会性新 闻、娱乐新闻中出现较多。在媒介中的广告中, 女性则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比例,广告中 男性的审美标准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在广告中 常以轻松、快乐的形象出现。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网络媒介(包括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电子游戏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人们都离不开它们。

然而,在这些平台上,女性经常被呈现出一种刻板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影响着女性自身的形象,更影响着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

那么,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有哪些问题和影响呢?首先,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性化和物化,往往只是被当作性对象来满足男性的审美和欲望。

例如,在一些热门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固定服装设计和动作表现就显示了这一趋势。

游戏制作商为吸引男性玩家而将女性角色设计成堆满暴露、性感的衣物,这样做不仅忽视了女性的实际形象,也将女性标签化为一种用来激起男性欲望的对象。

其次,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贴上“脆弱”、“依赖”、“柔弱”等标签,虽然这种标签可能出于一些现实的差别,但这类标签暗示了女性角色在男性之下,缺乏支配和力量的特征。

例如,在一些电子游戏中,女性角色的能力和角色属性被设计成相对于男性角色的辅助和依附,而在游戏限定的性别和角色设置中,女性角色的形象被限制在一种较弱的形象之中。

第三,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欠缺并不仅仅出现在角色本身,也体现在制作者和使用者的角度上。

例如,在电子游戏行业中,女性从事制作的人数较少,一个游戏作品的制作就难免导致棘手的问题。

因此,没有多样性的女性角色被一种固定的价值体系框定,而且游戏制作的过程也被视为一种男性化的程序。

即使是大量使用网络平台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女性更容易受到批评和骚扰,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在网络媒介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和矛盾。

最后,这种女性形象的单一化和刻板化不仅对女性形象本身不公平,也对社会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首先,这种刻板的女性形象使得男性同胞们更加看重女性的外貌而不是能力本身,忽视了女性的多重特征,进而流传出一种误导下一代的观念。

其次,这种定型的女性形象造成了相对的性别成见,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框定在过于狭窄的平台上,严重制约了性别平等和人类的进步。

《2024年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范文

《2024年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范文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传媒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传媒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刻板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了公众对女性的认知,也制约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女性刻板印象的起源与表现女性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女性形象的一种固定、简化和僵化的认知,这种认知往往忽略了女性的个体差异和多面性。

在传统媒体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温柔、贤惠、被动、依赖等形象,这种形象被视为女性的“标准”形象。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忽视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坚强等特质,限制了人们对女性多样性的认知。

三、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进步,女性刻板印象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

在当代传媒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开始突破传统的束缚,展现出更多的个性和多样性。

然而,新的刻板印象也随之产生。

例如,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过度渲染女性的外貌和身材,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或性对象。

此外,职场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被简化为“女强人”或“家庭主妇”,这两种形象都忽略了女性的多重身份和角色。

四、女性刻板印象的影响女性刻板印象的存在对女性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使女性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其次,它也影响了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使人们对女性的期望和评价产生偏见。

最后,它还可能导致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加剧,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解决策略为了消除女性刻板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传媒从业者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摒弃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刻板印象,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呈现女性形象。

其次,社会应加强对性别平等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女性的权益和地位,促进性别平等的发展。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引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进步,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普及程度也日益增长。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之一,不仅仅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也有深遥的影响。

在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及其所扮演的文化镜像功能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一、早期大众媒介中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媒体出现之初的早期时代,女性形象通常被塑造为传统家庭角色的代表,如贤良淑德、贤妻良母等。

这一形象既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

广告、电视剧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通常呈现出柔弱、无能、需要依靠男性的形象,传递出婚姻与家庭是女性唯一追求的价值取向。

二、现代大众媒介中多元化女性形象的涌现随着社会的变革、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媒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女性不再只局限于传统角色,而是乐观参与社会、呈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

电影、电视剧、杂志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呈现出职业女性、女强人、独立妇女等多样化形象,传递出女性在社会各领域的乐观参与和冲破性的探究。

三、大众媒介中性感化女性形象的兴起然而,随着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挤压,大众媒介中出现了一种以性感化女性形象为特征的现象。

商业广告、电影、音乐视频等媒体形式中,女性形象开始被过度强调身体曲线、外貌和性感特质,强化了男性对女性的视觉性欲和审美要求。

女性形象逐渐被固化为“性感偶像”,并且成为商业利益的来往对象。

第二部分: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镜像功能媒体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文化态度和观念。

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不仅仅是媒体对女性的塑造,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同和价值观念。

一、女性形象的创设与文化认同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创设通常是基于社会文化中对女性的认同和期待。

媒体通过展示女性的特质、行为和观念,传递出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价值观念。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摘要:本文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结合女性对媒介活动的参与程度、媒体社会性别意识呈现状态、媒体的女性形象表达方式等内容,对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此举关系到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的精神成长和自由人格塑造,有助于她们在逼仄环境中,认清现实处境,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传播媒介职业女性形象分析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上,把“妇女与媒介”确定为推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完善传媒监管机制,增加性别监测内容。

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十多年过去了,纲要的推行力度是否尽如人意?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已经消除?在多元媒介的社会中,女性是否获得了足够的话语权?我们将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这是个多元媒体共存的崭新媒介时代,各类媒体为职业女性提供了比往昔更多的就业机会。

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从数量上看,已经占据了媒介工作的半壁江山,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对媒介活动介入的广度和深度始终不容乐观,媒介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和贬抑正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产生着影响。

一)地位趋边缘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了“把关人”这个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能否成为媒介行业的“把关人”,能否位列行业领域的决策层,这对保障女性从业者的行业地位、授予女性充足话语权和尊重女性视角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有统计数据显示:“媒体高级、中级决策层中的女性比例分别占4.4%和9.6%。

”[1]这个比例与已经“扛起半边天”的女性媒介从业者在数量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引言如同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一样,当代传媒也在不断地嬗变,尤其是在女性形象的刻画方面。

女性在传媒中的形象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这无疑是因为女性在传媒中所呈现的形象对社会中女性的认同和性别平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并对这一嬗变的原因进行思考。

第一部分:传媒中的女性刻板印象1. 传统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女性的刻板印象多以传统角色定型为主,如家庭主妇、娇媚女郎、娱乐明星等。

这些形象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传统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将女性局限在照顾家庭、美丽迷人、为男性提供娱乐等角色中。

传统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用来满足男性的视觉和情感需求,而忽略了女性的内在价值和真实性格。

2. 新媒体时代的女性形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女性形象在传媒中开始发生嬗变。

新媒体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个人在传媒中的发声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打破传统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在新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女性在传媒中可以展示出独立、聪明、坚强的形象,强调女性的自主性和社会价值。

第二部分:嬗变的原因1. 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性别平等的观念逐渐在社会中普及,这也推动了当代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知逐渐发展,女性在社会、工作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这种觉醒使得传媒呈现女性的形象时,更加注重女性的自主性、能力和价值,这有利于将女性从传媒中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

2. 受众需求的变化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也受到受众需求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的受众对女性形象有着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更加关注个体特点和内在能力,而非仅限于传统的外貌和娱乐价值。

传媒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呈现女性形象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得女性的形象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现实需求。

3. 女性参与传媒的增加女性在传媒行业的参与度逐渐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形象的嬗变。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导论真人秀节目在当代媒体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成为观众娱乐消遣的一种途径,更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现象。

尤其是女性主导的真人秀节目不断涌现,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讨论。

本文将以中国湖南卫视推出的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采用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从女性形象建构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媒介话语批判视角1.1 概念解析媒介话语批判视角,即通过对媒介话语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权力关系和隐含的意识形态。

媒介话语是指媒介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要求我们从话语本身以及话语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审视话语的真实性、权力性和偏见性。

1.2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的意义媒介话语批判视角的提出,旨在阐明媒介对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话语的研究,可以揭示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权力运作等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媒介内容的进步。

二、《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性形象建构分析2.1 节目背景介绍《乘风破浪的姐姐》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女性明星成长真人秀节目。

节目通过选拔一些已经在娱乐圈有一定知名度的女艺人,让她们在竞争和合作中展示自我、宣传形象,并最终组成一个团体,发布专辑和开展巡演。

2.2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分析2.2.1 女性在节目中的定位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被赋予了强势、自主、独立的形象。

她们秉持“破浪前行”的精神,勇于挑战自我,不被传统女性角色框限。

节目通过对女性的塑造,传递了一种女性力量的正面形象。

2.2.2 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反映了当代女性的多元特点。

有着职场女性形象的许慧欣、摇滚女性形象的那英以及性格活泼开朗的翟欣欣等。

节目通过展示多元的女性形象,丰富了观众对女性的认知。

2.2.3 女性形象的限制与困境然而,虽然《乘风破浪的姐姐》呈现了女性的强势形象,但其中也存在着对女性的一定限制。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各种交流,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然而,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扰,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传统媒介中,也反映在网络媒介中。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以下问题:一、性别刻板印象的传递在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困扰,不能展现自己多样、真实的形象。

女性更容易被定义为某种特定的身份和角色,比如母亲、妻子、女友等等。

这些身份和角色经常被强调,而忽略了女性的个人性格和自由选择权。

此外,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也经常被单一化和赤裸裸地性化,这无形地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女性在网络中自由的表达和展示。

二、暴力压迫的存在网络媒介中存在着种种暴力行为,如网络欺凌、网络骚扰等等,这对女性来说是特别困扰的,她们往往成为这些行为的主要受害者。

在网络媒介中,女性往往被贴上各种标签,这些标签可能包括不适当的性别角色、风俗习惯等等。

这些标签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暴力压迫,影响和限制了她们在网络中的自由发言权和表达权。

三、性别歧视和职业管制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和职业管制的影响,她们在网络中的表现和发展受到限制。

女性在网络中更容易被认为只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角色下,例如做家庭主妇、奉献者、漂亮的小姐姐等等,这对女性进行创造性表述和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四、海量信息和广告的冲击网络媒介中的信息量和广告量都非常大,这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刺激,但对于女性却也构成了压力和困扰。

由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性感和性别化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女性在网络中的标准形象,这使得女性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外貌和身体,而忽略了个人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困扰,特别是那些鲜明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女性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发言权,还间接地对性别角色进行了不必要的捆绑。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
思考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问题逐渐受到广 泛。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众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对女性主义中国化进 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四、结论
四、结论
女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 仅揭示了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工具以 改变这种现象。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仍然面临 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媒体改变其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的现象;如 何在保持批判性的同时避免过度强调问题而忽视媒体的积极贡献等。这些问题需 要我们在未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女性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 等,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开 始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和有决策力。其次,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性,认为女 性不应当被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或刻板印象中。这种观点促使广告创作人员开 始女性的多元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呈现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结论
结论
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女性主义 和后女性主义理论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广告中存 在的问题。为了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全面发展,应当在广告中消除歧视和刻板 印象,呈现女性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赋予女性更多的决策权和表达权。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对大众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女性主义和第 三类女性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受众结构。传统上,大众传播的受众主要是男 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触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这使得大众传播更 加和尊重女性的需求和声音。其次,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的出现也推动了大众 传播内容的改变。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形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社交交流的主要途径。

然而,不同于传统媒介,网络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和塑造可能存在独特的社会性别问题,本文将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通常被呈现为具有强烈的性别特征和刻板印象。

例如,在一些流行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和广告中,女性通常被描绘成外表美丽、温顺无害、以男性为中心的对象。

在网络媒介中,这种趋势被加强,女性往往被定位为求婚对象、育儿履历者或家庭化形象。

这些形象纷繁复杂,却普遍存在一些相似的性别特征:女性通常是弱者、被动的一方,具有无害、柔弱、受害者的标签,这样的呈现影响了公众对女性的印象和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

其次,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性化倾向和人身攻击现象较为普遍,这些现象构成了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许多女性形象的网络攻击和人身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一方面,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强烈地赋予了性化的色彩,通过其性感化的形象为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流量,为广告牟利;同时,部分网民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性格化、性别化和攻击性的评论,来寻求平台上的话语权,或者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和压抑。

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和人身攻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观念的塑造和传承。

家庭和学校是社会性别观念的重要形成地,一些女性所处的家庭和教育环境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灌输了约束女性行为和让男性拥有优势的观念,而且网上群体的匿名性和缺乏监管既扩大了言论自由的范围,也增加了对异化和攻击行为的容忍度。

为了破解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社会层面上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针对社会性别观念的问题,家庭和教育部门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加以引导,避免灌输不健康、不平等、具有偏见的观念。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分析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转变电视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对策。

要宣传全面、立体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客观的现代女性新形象;改变传媒现状,合理优化传媒结构。

标签:传播学;电视媒体;女性形象;塑造电视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特点,让它成为信息传播的沃土。

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理念的传播,是对受众的审美和情趣进行规划,加以引导。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介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1、贤妻良母型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对中国女性的最高褒奖,相夫教子成为传统女性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更谈不上经济独立,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孩子这样的事情,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1]。

电视媒体对所谓的贤妻良母的大肆宣扬,实际上是弱化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女人一心一意的为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服务、奉献,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发展。

女性在一定程度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一切以自我牺牲为前提,当一个社会的发展要以牺牲女性自身一切为前提时,这本身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

2、女强人型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时外表打扮干练利落,常常是标准的职业装,表情严肃古板。

这类女性在职场上可谓是风风火火,作风泼辣,行事干练果断,她们留给受众的印象永远都是聪慧果敢,精明强干。

她们的形象告诉受众,她们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而且是成功的。

电视媒体在塑造这类女性事业上成功的时候,往往会拿她们的家庭生活做对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刻意塑造出在家庭角色扮演上的不成功。

在一些专访女强人的栏目中,她们往往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平衡你的事业和家庭?”,“你在事业上是成功的,那么你觉得你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么?”,它实际上还是强调女性在私人领域中的角色,尽管是着重在表现公共领域中的事业型或者成功女性。

《2024年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范文

《2024年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范文

《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媒介话语的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呈现,成为了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

尤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

本文旨在从媒介话语批判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该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媒介话语批判理论概述媒介话语批判理论是一种从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对媒介传播中的话语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话语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方式,更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和传播工具。

在真人秀节目中,媒介话语的建构方式对节目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三、《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一档热门真人秀节目,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如镜头语言、剪辑手法、嘉宾言辞等,建构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塑造成具有独特个性、坚强独立、充满活力的形象,以符合当代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想象。

然而,这种形象的建构也往往受到节目制作方和媒体文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女性形象建构的媒介话语特征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具有以下媒介话语特征:1. 视觉呈现: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剪辑,强调女性的外貌、身材、穿着等视觉元素,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言语表达:通过嘉宾的言辞和互动,展现女性的性格、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内在特质。

3. 符号化表达:运用符号、隐喻等手法,将女性形象与特定社会文化价值观相联系,强化观众对女性形象的认知。

五、女性形象建构的社会文化意义《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不仅反映了节目制作方和媒体文化的价值观,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想象。

这种形象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进一步塑造了社会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因此,对真人秀节目中女性形象建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媒介话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介形象——以《我的姐姐》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介形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力,对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影片《我的姐姐》,凭借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卓越的演技,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以社会性别视角为出发点,分析《我的姐姐》中的女性媒介形象,探讨其所传递的意义和影响。

一、女性角色的塑造《我的姐姐》是一部以家庭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主角在父母去世后照顾弟弟的故事。

这个女主角,既是姐姐、女儿,也是一位职场女性。

影片通过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1.1 女性的家庭责任影片中的女主角,在父母去世后主动承担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她在家庭中起到了一个替代父母的角色。

她不仅要充当照顾者,还要承担经济支持家庭的责任。

这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1.2 女性的职场角色除了家庭责任,女主角在影片中还是一位职场女性。

她在工作中展现了坚韧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

她通过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弟弟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表达了现代女性在职场中展现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二、女性的挣扎与成长影片中的女主角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正是这些挣扎与成长,使她更加坚强和成熟。

2.1 家庭战斗的心理反抗女主角承担了照顾弟弟的巨大责任,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影片中通过女主角的心理独白,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她试图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找回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2.2 职场困境的坚持与成长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女主角决定辞去自己工作中的经理职位,降为普通员工。

她选择了更加忙碌却收入更高的工作,以支撑起家中的重担。

这表达了女性为了家庭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同时,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女主角展现了顽强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最终获得了认可和成长。

三、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影片《我的姐姐》通过展现女主角的故事,传递了一系列有关女性的现实意义。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摘要】“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塑造成的。

”(波伏娃)现代大众媒介,就是在运用“男权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参照标准塑造女性的形象。

许多电视、广告、等媒体不仅将女性自身作为描绘的重点,更倾向于把女性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

所谓大众媒介所传达出的大众意识,归根到底,不过是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在媒体中难以得到平等、公正、全面的展现。

【关键词】媒介;女性形象近年来,女性在媒介中出现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展示。

一、中国媒介女性形象现状以下将主要论述中国女性在报纸、文学作品、广告以及电影这四种媒介中的形象的现状。

(一)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从电影导演的性别角度论述)1、男导演男导演的作品,很大部分将女性塑造为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和想象的女性形象。

男性导演怀抱理想主义情怀和男性审美来塑造完美女性。

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影片一开始便是七个呈现在男性欲望目光中巩俐的特写镜头。

而女人的登场,不仅成功地解脱了女性悬置于历史父子场景之外的焦虑,同时,想象性地释放、缓解了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巨大张力。

综观男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男导演是用镜头讲述着他们所梦想的中国式“好女人”。

善良、美丽、温柔只是男导演对于女性的一种想象,一种关于贤妻良母、爱情至上的女性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毁灭,也意味着男导演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蒙昧无知,对于女性刻板成见的破灭。

2、女导演女导演是将自己的女性身份作为一种标志甚至优势。

她们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创作之中,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表现女人的丰富世界以及她们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将自己的性别优势融入创作之中,甚至对自身所在性别群体的关注以及自身的性别经验,创作了许多以女性为叙事核心的作品。

女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弱小,卑微,甚至受损伤的。

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底下而处于一种被观看的地位。

比如,在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自始至终执着地爱着一个风流成性的作家,但他却在她怀孕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生存,她做了交际花,依附于一个年轻军官。

《2024年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范文

《2024年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范文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篇一一、引言电视广告作为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出现和展示,不仅体现了广告的创意和设计,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本文将针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进行深入解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二、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角色1. 视觉吸引: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广告商通过运用女性的美丽、性感等特质,将产品与女性形象相结合,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2. 传达产品信息: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往往成为产品的代言人或使用者,通过她们的展示和介绍,传达产品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效果。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产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构建品牌形象: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出现可以塑造品牌的形象和风格。

通过与特定类型的女性形象相结合,品牌可以传达出独特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三、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1.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过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女性形象所代表的美丽、自信等特质,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渴望和追求。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中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体现了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

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了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期望。

3. 促进性别平等:尽管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时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但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关注性别平等,展示出独立、自信、有能力的女性形象。

这有助于打破性别偏见,促进性别平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化妆品品牌为例,其在电视广告中经常运用女性形象作为产品代言人。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具有美丽、自信的特质,通过她们的展示和介绍,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塑造了品牌的高端、优雅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电视产业按照社会习俗,把电视剧中的女性塑造为一个不 够完全的人物。在家庭中她是为其他家庭成员服务的。创 作人员常会习惯于将女性当作电视剧的爱情戏元素加以运 用,她们不需要事业,不在乎成败,可以只为爱情而活。 但是电视剧中的男性角色却要丰富得多,他们有事业、有 爱情、有跌宕起伏的命运。当然也有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 角色,然而在电视剧中,这些成功女性的行为跟一个成功 男性没有多大区别;并且,电视剧中事业成功的女性,家 庭生活总是不够健全。 在肥皂剧中,女性形象存在类型化的问题。不是被塑造为 带有落后性别意识的温良恭俭让的不懂反抗的旧式女性, 就是在美容、逛商场、买首饰的所谓时尚另类女性。影视 剧中大肆渲染婚外情,美丽可爱、善解人意、有修养有层 次的女性往往都是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而原配夫人要 么琐碎唠叨、蛮不讲理、俗不可耐,要么忍气吞声、降低 人格、缺乏品位,里外都是女人的错,剧中男性理直气壮、 不被谴责。
• 我认为,当今媒介中的女性媒介形象虽然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 之处,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越来越趋向于正面化的,在当今社会, 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媒体也开始以一种正确的,理性 的角度解读女性。在当今商业化报道中,由于受传统社会文化 的影响,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存在着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现 象。大众传媒的这种性别成见导致女性形象的固定化和非真实 性,女性成为弱势群体,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传媒关于 女性形象的偏差塑造,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今天,由于大众传媒到处都有,人们除了工作和睡觉外,用 于大众传媒的时间超过了其他任何活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 施拉姆的论述言简意赅地揭示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 地位。影视、录像、书籍、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普及, 并以其丰富多彩、声情并茂、鲜活刺激、直观生动等特点,迅 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风气、社会文明。在铺天盖地的媒 介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出现在各种各样 的媒体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媒介对女性形象的 塑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承担着反映良好中国女性形象, 展示中国女性美好品质的责任。然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存在着种种偏差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女性再现的刻板印象和性 别歧视现象。
如何塑造与建设现代社会媒介中的女性象
• 我觉得要建设与塑造现代媒介中的新女性 形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一种男尊女卑 的传统观念,只有在女性地位得到提升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改变女性在媒介传播中那 种永远只能做男人的“贤内助”和家人的 快乐就是自己的全部的形象,展现出一种 独立、自信、能干,不管在哪个领域不存 在着性别差异的新形象。
新闻报道中 的女性形象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很多都是针对女性的,女性还成 了广告商的追逐对象,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那 就是一些广告属于歧视女性的作品。目前我国的商业 广告中存在着许多性别视角的盲点,男性的审美标准 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科技手段不停地述说着一个男 性最古老的心愿:既要贤妻良母,也要“花瓶”美女。 • 正是基于这点,广告中的妇女形象常是轻松、快乐、 满足的家庭主妇形象,凡是与家务有关的商品广告, 几乎全为轻松的女性,女性似乎惟一的满足就是干家 务。在洗涤剂、厨房用品、烹饪辅料等产品中女性一 般以家庭主妇的形象出现。她们总在谈论着洗涤产品 的优点,担心着丈夫衣领上的污渍。她们为不能变得 更美丽,不能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而内疚,只能通 过选择更好的商品来证明她们的能干。只要丈夫、儿 子坐在桌边,享受美味佳肴,热烈高呼“谢谢妈妈”, 你就“幸福”地宣称:家人就是我的全部。

• 在当今商业化报道中,由于受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媒介在塑造 女性形象时存在着刻板印 • 象和性别歧视现象。大众传媒的这种性别成见导致女性形象的固 定化和非真实性,女性成为弱势群体,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 对女性再现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的现象。
广告中的 女性形象
电视中 的女性 形象
鲁迅小说 中的女性 形象
当前媒介中女性形象主要存在哪些题?
性别歧视指个体针对特定性别的人的偏见态度和歧视行为,以及社 会对特定性别人的限制性的制度化的法律和规章。在人类社会中, 最为普遍的性别歧视是对女性的偏见态度和歧视行为,体现为社会 制度对女性公共参与的限制和社会文化对女性规范的特殊要求,也 体现为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社会舆论对女性价值的贬低与对女性形 象的歪曲。媒介对女性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将女性弱智化、商品化和 色情化的倾向。在各种形态的媒介中,以商业性最强的电视广告中 性别歧视现象最为严重。据中国妇联2001年10月对全国7省妇女做 的“大众传媒对妇女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36.9 %的人认为广告中歧视女性的问题较严重,而这种现象在电视广告 中最为严重。媒介把关人的性别意识弱化。传播者中的关键因素是 媒介把关人的社会性别意识,经调查、分析发现,媒介工作者无社 会性别意识和弱社会性别意识的情况十分明显。按照传播学理论中 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对媒介传送的信息,进行了过滤、筛选、提炼。 因此,媒介工作者对媒介传递信息的内容、方式、角度,都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媒介工作者无社会性别意识和弱社会性别意识, 将导致在生产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是否与道德规范、 政策法规等标准相符;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中,更是容易将收视 率及其相关广告利益作为重点,而不是将性别平等作为衡量和评估 媒介信息的标准之一。这也是含有性别成见甚至偏见的节目内容出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组长:周何燕 PPT制作:周何燕 黄洁琦 查找资料:林永吉 徐玉芬 方菲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 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乊外, 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 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 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乊上。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 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 女性媒介形象是什么?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
• 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女性比男性少见,女性所扮演 的角色亦不及男性多样。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 可以看到许多新闻里的女性没有自己的职业、身份甚 至是名字,她们只是妻子、母亲、女儿、女朋友,她 们只是“站在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是“贤内助”, 是为家庭牺牲自己事业的“伟大女性”。 • 分析电视新闻的正文,仍然可以观察到其男性的特质。 政治新闻中90%以上的内容是表现父权社会的权利 斗争或以男性为绝对权力象征的;经济新闻中男性扮 演的角色跟政治新闻中的不相上下,是主要的控制者 和决断者;相比较,金融新闻的内容要中性一些,但 我们能够在电视银屏上看到的金融分析员往往只有男 性;惟一让女性登场次数较多的是那些社会性新闻, 尤其是娱乐类消息;可是作为娱乐界明星出现的女性, 虽然赏心悦目,但很难逃脱玩偶的地位。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很多,却大都成为了现 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先生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大 致概括为两类:一是旧社会农民妇女形象,她们多贫 困交加、愚昧麻木,如:杨二嫂、单四嫂子、吴妈、 祥林嫂、九斤老太、七斤嫂等;二是城市女性形象, 她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个性的自由解放,通过 不断的斗争来获得个体的人身自由,如:子君,爱姑。 鲁迅先生是如何思考女性的身份、地位、生命价值、 生存意义以及女性解放的出路呢?通读先生的小说, 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的主题:“爱”——对每一 个生命个体的关爱,“死”——生命无辜的毁灭; “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 那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
我们对于媒介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的认知
• 电视剧在其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新开拓,所表达的仍 然是一种“女性重新拥有自身”的性别神话,甚至可 以进一步推测,这种性别神话的广泛流传,有可能将 “分量厚重的题材变成了通俗、言情的风月故事”, 以温婉缠绵的所谓“女人味”掩盖或者忽略妇女的实 际生存状况。 • 鲁迅先生曾在《野草》的题词中写下:“当我沉默着 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先生所有的作品中亦透露先生的沉默世界,对中国普 通贫民妇女的刻画则是先生对当时黑暗社会对普通平 民的残害和压迫的控诉,普通大众的生活尚且如此不 堪,更何况是那些没有地位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呢? 先生描绘的女性形象深刻而难忘,先生抓住了她们的 生活细节,用自然平实的语言白描了一个又一个典型 而可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