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梁思成的故事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三则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3)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三则故事三:保护北京古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
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
在北京《新建设》中,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做了他最后的徒劳辩护,可以使我们后人洞悉当年的情景(“○”为毁城者的言论,“△”为梁思成的辩护):○城墙是古代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遗迹,其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理应拆除。
△那么,故宫不是帝王的宫殿吗?天安门不是皇宫的大门吗?这一切建筑遗物虽然曾为帝王服务,被统治者专用,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杰作,今天已属于人民大众,成为民族的纪念文物了。
○但是,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为小区域的办法。
城墙正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
而当国防上需要时,城墙上还可利用为放炮的阵地,古代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任务。
重要的是打破心理上的城墙。
人民政府所规划的大北京市界已21倍于旧城区,政策方向早已确定,旧时代政治、经济上的阻碍早已消除,我们不应再被心理上的一道城墙所限制、所迷惑。
○城墙阻碍交通。
△只要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城门即可解决。
同时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上,控制车流,引导其汇集在几条主干道上,正可利用适当的城门位置导向。
○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
拆之无害,且有薄利可图。
△城墙除 1米厚的砖皮外,内皆灰土,总数约1100万吨,以20节18吨车皮组成的列车日运一次,需83年才能运完。
这一列车,83年之中可运多少有用之物?废物体积如十一二个景山,安放何处?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
如此浪费人力,同时毁掉一件国宝文物,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
但这样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
争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
梁思成保护北京古建筑的故事
梁思成保护北京古建筑的故事中国的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古建筑面临着被破坏和威胁的风险。
而梁思成作为著名的建筑师和学者,为了保护北京古建筑的珍贵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梁思成,生于1901年,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深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
然而,他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充满了热情。
梁思成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深入研究了北京古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他发现,许多古建筑正面临着被毁坏和拆除的命运,这对于保护北京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古建筑,梁思成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通过撰写文章和发表演讲,宣传古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还主动与其他建筑师和学者合作,组织研究团队,共同研究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技术。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亲自参与了多个修复项目。
他对建筑材料、结构和细节进行仔细研究,并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他强调尊重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风貌,致力于通过修复工作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
梁思成的努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他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泰斗,为传统建筑保护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工作为后来的建筑师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如今,梁思成的保护理念在中国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中仍然得以延续。
他的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瑰宝。
总而言之,梁思成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和学者,他在保护北京古建筑方面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古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文素材:梁思成的故事三则_3000字
作文素材:梁思成的故事三则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伟大的古建筑保护者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
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的手笔。
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
回国后定居北平,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且开始潜心撰写《中国建筑史》。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
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梁思成只得带着夫人和儿子梁从诫南下,在离重庆300多里的里庄落脚。
日军的入侵让他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梁思成的健康状况也是日益恶化。
由于长期低头伏案画图颈椎受损,他就用花瓶拖着下巴,继续创作。
炮火连天、兵荒马乱,即便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也难得片刻安宁。
1944年夏天,抗战形势扭转,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这天,几个陌生人忽然出现在梁思成面前,他们奉盟军司令部之命,前来邀请梁思成商议大事。
听明来意,梁思成二话不说立即乘竹筏从水路出发,到达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又弃筏登岸。
司令部早已等候多时,梁思成甚至来不及喝口水,一张军用地图已经摆在面前。
盟军正在准备大规模轰炸日军,为了保护敌占区的古建筑不至于毁于炮火,所以专门把他请来请教。
梁思成手拿着红笔,在地图上仔细的圈点,每个重要部位都做了明示标记。
圈点完毕,当他交还地图时,稍作沉思,忽然说:“我还有个建议,希望另外两个城市也能得到保护,但是不在中国。
”美国人感到奇怪问他是哪两个城市?他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是日本最富盛名的两座古城,古建筑林立。
”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两国交战正是你死我活之时,对于梁思成这个建议,就连司令部也不能擅自做主。
第二年夏天,日军兵败如山倒,却仍在垂死挣扎,拒绝投降。
为了打击日军的战争潜力,早日结束战争,盟军在太平洋上集结重兵对日本本土发起了持续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在连连的炮火笼罩之下,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国内几乎只剩下了废墟,唯有两个城市幸免于难,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讲述梁思成的小故事,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
从小,梁思成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对于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建筑作品,这对于他的建筑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在1920年代前往美国留学,他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
在美国的学习期间,梁思成深入研究了西方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他对于建筑的审美和功能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还参观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罗比楼等。
这些经历使得梁思成对于建筑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回国后,梁思成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并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梁思成致力于培养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师,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尤为深入,他提出了“中国建筑的精神”这一概念,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和价值。
他还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除了学术研究,梁思成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实际的建筑项目。
他参与了北京天坛、颐和园等著名建筑的修复工作,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还设计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如北京大学的百周年纪念堂和南京大学的鼓楼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梁思成对于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采。
梁思成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成就,他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他的理念和思想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的故事
梁思成先生的故事梁思成是清末变法维新首领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
主持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中南海怀仁堂的翻新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设计。
有一次,他对学生们笑着说:“你们别看我现在又驼又瘸,可是当年我还是马约翰先生的好学生哩!是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单双杠和爬绳的技巧也是项呱呱的。
好了,好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
”马约翰是清华大学体育系的著名教授,梁思成既然是马约翰先生的好学生,自然也是体育健将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梁思成先生身体搞垮,出现了“又驼又瘸”的残疾呢?学生时代的梁思成,喜欢开摩托车。
1929年5月7日,他正在准备参加毕业考试,并拟赴美留学时,听说天安门广场要举行进步学生活动,便驾驶他的摩托车,带着他的弟弟梁思永,由清华大学出发,进西直门,直奔西四牌楼、西单牌楼、西长安衔。
那时的西长安街,不像现在这么宽,中间还有凹凸不平的路段。
不料,摩托车开到南长安街南口,被一辆从后面驶来的汽车撞倒。
梁思成左腿骨折,脊椎骨受伤。
梁思永面部受伤,满脸是血。
当时的北京各报都报道了这场车祸。
肇事者是军阀金永炎的汽车司机。
汽车撞人后,橫冲直闯而逃逸。
警察明知此车是军阀金永炎所拥有的,而且出事时,金永炎就坐在车里,谁也不敢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事后,也没人到梁思成家赔礼道歉,使梁思成的母亲大为恼火,她直接找到总统府说理,要讨个说法。
后来军阀金永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派副官到梁家赔礼道歉。
梁思成受伤后,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还不太高明,梁思成的脊椎骨和腿部的手术都没有做好。
结果,使他的脊椎骨出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
在以后的年月里,粱思成的鞋子都是专门定做的。
梁思成先生颇有毅力,尽管在有这样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为了测绘古代建筑,爬梁上柱,奋力攀高。
梁思成钟情天宁寺。
中华名人小故事(梁思成的建筑智慧)
中华名人小故事(梁思成的建筑智慧)
篇十:梁思成的建筑智慧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建筑史学家和城市规划师,他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梁思成被誉为“西方城市规划引入中国的奠基人”,他的智慧和才华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也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梁思成早年留学美国,他深入研究了西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技术。
他回国后,毅然选择了回到中国,为中国的建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曾参与设计和修复许多重要的建筑项目,如北京古建筑的修复和城市规划等,他的设计和规划成果得到了广泛好评。
梁思成提倡融合中西方建筑文化和设计理念,他大胆地尝试和运用新的构思和技术,以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作品注重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的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
梁思成的智慧在当代的建筑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和理念为中国建筑师和规划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6
梁思成的故事主备人:张丽琴一、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3、重点品读,学生设疑、研讨,探究梁思成的精神。
4、比较研读,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比较,明确两文写法的异同。
5、学以致用,写自己熟悉的名人故事片段。
二、重点、难点:重点:生设疑、研讨,探究梁思成的精神。
难点: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比较,明确两文写法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导读、设疑、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导预习。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的梁思成,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现代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李辉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
(板书课题)1、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出示梁思成简介:梁思成是清末变法维新首领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大学教授。
学生时代的梁思成在1929年因一场车祸,脊椎骨出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
在这样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为了测绘古代建筑,爬梁上柱,奋力攀高。
他把一生献给了建筑教育事业,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1)初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勘.查()巍峨..()黯.淡()逻辑..()轩.昂()壮硕.()惋.惜()古刹.()打量.()锈蚀.()勾勒.()烽.火()(2)解释下列词语叹为观止:轩昂:壮硕:(3)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三则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2)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三则故事二:在军用地图上标古建筑1948年底,在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后,毛主席随即拟订了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鉴于弃守只是时间问题,国民党当局试图迫使在北平的高校南迁。
就在迁与不迁争议之间的一天,有两位穿灰布衣服的人,在一位朋友的引领下,来到梁思成先生家中。
来人取出一幅北平的军事地图,说:“我们的部队正在做进驻北平的准备,出于完好保护北平城中珍贵的文物古迹、书籍档案的考虑,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张和平解放北平,但是如果傅作义拒绝接受和平改编,我们只能强行攻城。
我们早知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建筑学家,现请先生把有重要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地方在地图上标出来,以使之避开炮火。
”当时,梁思成正为北平城中大量的名胜古迹、古建筑群落的命运担忧,他害怕北平遭受劫难,使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毁于一旦。
因此,以前从未直接和中国共产党人打过交道的梁思成听了来人的这番话,感到十分惊愕:共产党对保护文物古迹竟如此重视!而当他又听来人说他们的上级表示,宁可付出流血牺牲代价,也要尽最大可能保全古建筑一砖一瓦时,他更被深深地感动了。
他随即和妻子林徽因,用红笔在那幅军用地图上,把他们认为必须特别加以保护的地点,一一圈点了出来。
北平最终获得和平解放,国人额首称庆。
而梁思成夫妇昼夜圈点禁止炮轰地图一事,则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佳话。
有了这次经历,梁思成毅然做出了留在清华大学等待解放军到来的选择,拒绝了国民党派飞机接他到台湾的邀请。
如何在解放战争中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仅仅有高层领导人的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措施保障。
中共中央特地派人来请教梁思成,倾听他的看法和意见。
这一做法正符合梁思成千方百计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心愿,于是他慨然应允,为中央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编印一本《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以供在解放各个城市和地方时用。
梁思成担纲这件大事,率领清华建筑系的部分教师及中国建筑研究所人员一起动手,从《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的内容、封面到书的版式设计都亲自定夺。
梁思成的故事(课文原文)
梁思成的故事(课文原文)2梁思成的故事李辉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也许可以这么说,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
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山川田野间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未来的人们惊奇发现,细心勘察。
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永远不再可能诱发出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了。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
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的想到了当年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
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
暗淡的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我缓慢的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
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走。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
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尤存。
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
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
想象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岩的东西。
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
那天,风呼呼的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的往刹尖攀援。
她攀上去之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的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
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
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
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做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爱国人物故事100字左右
爱国人物故事1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梁思成梁思成(1901年-1972年)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城市规划的提出以及对中国建筑师的培养,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出生在一个学术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对古代建筑情有独钟,在自己的家乡杭州大学读书时,他就开始对古老的建筑进行研究。
他翻阅大量的古书,亲自考察各地的古建筑,勤奋地记录着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他的研究不仅深入,而且全面,涵盖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变迁过程。
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当时,他放弃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职机会,毅然决然回到了中国。
他在国内积极参与爱国青年的组织活动,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鼓励人们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和发展中国建筑事业。
他还积极参与抗战期间的城市规划和修复工作,努力为中国的战时建筑提供优秀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建筑界的权威。
他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手册》。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特点,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梁思成还通过自己担任的职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院,为培养中国的建筑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教育的学生中,既有国内的优秀建筑师,也有一些留学回国的学者,为中国的建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思成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建筑事业。
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将永远被纪念,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梁思成的故事 (3)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正在准备参加毕业考试, 并拟赴美留学时,听说天安门广场要举行进步学生 活动,便驾驶他的摩托车,带着他的弟弟梁思永, 向天安门广场进发。不料,摩托车开到南长安街南 口,被一辆从后面驶来的汽车撞倒。梁思成左腿骨 折,脊椎骨受伤。梁思永面部受伤,满脸是血。肇 事者是军阀金永炎的汽车司机。汽车撞人后,横冲 直闯而逃逸。 梁思成受伤后,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当 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还不太高明,梁思成的脊椎骨 和腿部的手术都没有做好。结果,使他的脊椎骨出 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这次事 件使梁思成落下了严重的残疾。在以后的年月里, 他穿着钢背心才能直立行走,他的鞋子都是专门定 做的。
梁思成的故事
他们爬上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 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 的东西。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 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 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 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 古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 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 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 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 躯。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这一声感叹包含着多少 !
作业:
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一文进行比较,两篇文章在 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木塔建成以后,能够把它当做文化遗产看 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 第一人。(第7小节) 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 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 了。(第10小节) “建筑是一门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 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梁 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第12、 13小节)
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的故事梁思成,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和学者,他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和智慧的光芒。
梁思成生于1898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自小聪颖好学的他,对建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上海读书时,梁思成结识了同样热爱建筑的林徽因,两人相知相爱,成为了中国建筑界的传奇情侣。
梁思成曾赴美留学,师从世界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在他的指导下,梁思成深入学习了建筑设计和规划理论,同时也受到了赖特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的影响。
这段留学经历对梁思成的建筑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后来的设计风格的重要基石。
回国后,梁思成投身于中国现代建筑事业,他积极倡导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理念,提出了“以古为新”的设计理念。
他希望通过现代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这座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和现代主义风格,充分展现了梁思成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
这座建筑不仅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也为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范例。
除了建筑设计,梁思成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中国建筑史和文化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梁思成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建筑文化,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学者,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重要契机和灵感源泉。
梁思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可以在现代建筑中找到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梁思成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传承他的理念,为中国建筑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梁思成的故事》 精选优质课件
鉴真和尚纪念堂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徽
整体感知:
十岁后所读之书,资料自然要丰富了许多,单就当代文学作品,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再到改革文学,最后到如今的各种文学潮流 作品;
自由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小学生读书心得(五):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
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书。记得还在幼儿 园时, 我便早 早地学 起了a、 o、e。 为什么 只是为 了能早 点捧起 我心爱 的书本 ,在书 的世界 中翱翔 。小学 生读书 心得。 那时, 书就像 一个缤 纷世界 ,让我 流连忘 返。在 书中, 我和小 鸟一齐 飞上蓝 天,和 小精灵 一齐唱 歌跳舞 ,和蝴 蝶们一 齐玩 捉迷藏 随着时 光的流 逝,我 一天天 地长大 ,一本 本书更 是成了 我的好 伙伴:我 捧起了 童话故 事,捧 起了科 幻小说 ,捧起 了百科 全书, 捧起了 世界名 著。我 常常静 静地坐 在书桌 旁,时 而深思 ,时而 幻想, 时而快 乐,时 而忧伤 。在《 水浒传 》里, 我结识 了忠义 宽容的 宋江; 在《三 国演义 》里, 我认识 了足智 多谋的 诸葛亮 ;在《 鲁滨逊 漂流记 》里, 我懂得 了遇事 要坚强 ;在《 钢铁是 怎样炼 成》里 ,我汲 取了战 胜困难 的力量!读《中 华国宝 》和《 中华国 恨》, 让我明 白了中 华民族 以前有 过的辉 煌历史 ,也让 我明白 了中华 民族以 前遭受 的屈辱!更让我 在心中 立下了 和周恩 来总理 一样的 志愿为 中华之 崛起而 读书!努力读 书,振 兴中华!书是无 穷的宝 藏,为 我增添 了丰富 的知识 ;书是 快乐的 天堂, 让我忘 记了所 有的忧 伤。书 犹如冬 日里的 阳光, 带给我 春的温 暖;书 又似沙 漠里的 绿洲, 给予我 新的期 望!就这 样,书 陪伴我 度过了 一年又 一年, 我在书 香中渐 渐成长!
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的故事梁思成,生于1898年,出生在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
他的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梁思成的影响深远。
梁思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中国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
梁思成年轻时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和规划。
在西方现代建筑的熏陶下,梁思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他深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却又看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种种问题,因此他开始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探索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
梁思成毕业后回国,他开始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和教育工作。
他提倡“以古为新”,主张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使建筑更具中国特色。
他在教育领域也大力倡导这一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学者,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的建筑作品遍布中国各地,他参与设计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首都机场等。
这些作品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采,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建筑设计,梁思成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成果丰硕,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梁思成一生致力于中国建筑事业,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学者。
他的建筑理念和学术成就,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面旗帜。
梁思成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的建筑作品和学术成就,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思成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他的成就,传承他的精神,为中国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关于守护的名人故事
关于守护的名人故事
1.梁思成守护古建筑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保护北京的城墙、牌楼、北海团城等等竭尽了全力。
他还多次为文化部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古建筑工作人员培训班讲课,培训专业人才。
梁思成在二站期间,任站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时,于1944年为国民政府及盟军(美军)编制敌战区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并将其表明位置的同时,还建议盟军在战争中保护日本历史文化名称京都、奈良。
把那里的珍贵文物古建筑当作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来看待。
此事受到国际上普遍的称赞,日本报刊一再把梁思成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和“日本文化的恩人”。
2.守护学生生命的有力臂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记的日子,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四川。
一位在汶川地震期间为了护住四位学生的生命,不惜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坍塌的墙壁和房顶,任由扯断的钢筋刺进胸膛也毫无惧色的灾区教师。
他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最后一线希
望,最后学生都获救了,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008年。
他就是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
大爱无声,在灾难来临之际,他选择了用死亡的方式来守护这些孩子,用他曾传播无数知识的臂膀,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梁思成,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书卷气,仿佛能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古建筑、老图纸,还有那一双永远在探寻、发现的眼睛。
他啊,可是咱们中国建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不过今儿咱们不讲那些高大上的事儿,就聊聊他那些接地气、有意思的小故事。
话说梁思成年轻时,那可是个标准的学霸加文艺青年。
他不仅学习好,还特别喜欢画画,尤其是建筑画。
有一次,他画了一幅超逼真的古建筑图,简直就像是从老照片里抠出来的一样。
朋友们看了都惊呆了,纷纷调侃他:“老梁,你这画技,简直可以假乱真了,以后咱们找不着古建筑照片,就找你来画!”梁思成听了,哈哈一笑,心里那叫一个美。
除了画画,梁思成还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摄影。
他走到哪里,相机就带到哪里,看到什么古建筑,都得咔嚓咔嚓来几张。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去郊游,路上遇到了一座古桥,梁思成立马就兴奋了,掏出相机就开始拍。
朋友们等他半天,结果他愣是拍了上百张照片,每一张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捕捉那座桥的美。
朋友们打趣他:“老梁,你这是要把桥都装进相机里带走啊!”梁思成却一本正经地说:“这桥可是宝贝,我得多拍点,留给后人看。
”别看梁思成平时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其实他也有调皮的时候。
有一次,他和同事们一起出差,路上遇到了一家小吃店,梁思成一马当先,冲进去就开始点吃的。
同事们跟在后面,看着他那副馋样,都笑了。
等菜上来,梁思成更是毫不客气,大口大口地吃,还不忘给同事们夹菜,嘴里还念叨着:“这地方的东西真好吃,下次咱们还得来!”那一顿饭,大家吃得特别开心,梁思成的幽默和热情,让气氛变得格外融洽。
梁思成还是个特别细心的人。
有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考察古建筑,发现一处屋顶上的瓦片松动了。
他二话不说,就爬上屋顶去修。
学生们都劝他:“老师,您别上去了,危险!”梁思成却摆摆手:“没事,我这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说完,就继续埋头苦干。
那一刻,学生们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
梁思成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充满了人情味和趣味性。
梁思成的人物生平故事
梁思成的人物生平故事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梁思成生平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梁思成的人物简介梁思成,梁启超之长子,是梁启超原配夫人李蕙仙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1920xx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回忆,梁思成“开玩笑说”,“他的生日,4月20日,和希特勒是同一天。
”1912—1920xx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
1915—1920xx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0xx年5月,他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
1920xx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20xx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建筑硕士学位。
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肄业),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1920xx年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南欧结婚旅行并观摩各地建筑和美术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0xx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28—1931年)。
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6—1947年),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46—1972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梁思成的故事》课件1-精选课件
优质课件
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 勘察( 黯淡( 锈蚀( 轩昂( 壮硕( 坻 ) 巍峨( ) kān wēi’é ) 耸立( ) àn sǒng ) 逻辑( ) luó jī shí ) 惋惜( ) xuān wǎn ) 宝坻( ) shuò dǐ (chí ) 水中的小块陆地。
优质课件
整体感知
2、解释词语
阅读理解
7、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8、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 头”? 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 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 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优质课件
阅读探究
1、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 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 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 忆弥补不足; 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 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 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 义);
优质课件
梁思成简历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 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 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 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 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 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 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 京大学女生宿舍楼、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 和尚纪念堂。
一、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 二、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三、为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所作的努力; 四、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优质课件
整体感知
4、细读课文,勾画出最能感染你的 语句。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 样的精神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梁思成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几个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富有诗意的句子朗读出来。
2.全班分组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二)提问题,学生探讨
让学生回顾文章写了梁思成哪些所作所为,作者夹在叙述的评说,起了什么作用。
如果省去这些评说,只剩下梁思成的“故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体会本文在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
(三)师生合作研讨
1、文章强调了“建筑”与“房子”是有区别的,建筑包容了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思考:“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建筑的灵魂就是建筑中所包容的人类精神,所凝结的建造者的精神和生命。
”
上述话语出现在第13段。
其他如第2、7、10、11、12、15、19、22、24等段中都有类似话语表述这一“灵魂”,如:它能诱发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像;它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它是有生命的物体,是活生生的存在,是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为自豪的体现;仅仅是“房子”的房子还不行,它比单纯的需要已更进一步;建筑是一种艺术,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是全人类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体现。
具体如“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
”
(以上哪一、二处都可作为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的表述。
文中几次出现的“人类精神”应包括人类的文化、科技、文明、情感、思想、智慧、意志等等,因此可称人类文化精神。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但不要脱离文本。
)
2、与上篇课文比,本文写法有何独特之处?
本文虽是文学散文,但与上篇课文一样都是以事实为依据。
本文写法上的不同主要有三点:
a.情智交融,即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比上篇明显得多;上篇主要是叙述,有时适当穿插些描写,发些议论。
而本篇,比如应县木搭的故事,在叙述中不时穿插抒情性的描写,最后又来几段抒情性的议论。
又如
奈良古城的故事,一开始段和“理性战胜仇恨”段都是以抒情性的语言开头带出事实的叙述,“想得更远,更深”段基本上是以抒情的语言来叙述梁的思想,第19段梁说的话,既是事实的陈述又是借此发议论。
再如,几种表达方式难解难分时就出现了第10段(即词句品味第1组句)这样的诗一样的语言,开头两段也是这样的诗一样语言的议论。
b.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像,乃至合理的虚构,应县木塔的故事表现得尤为明显。
c.不时用一些不确定的、限制性的语言,如“也许可以这么说”“恐怕再也难以”“是否还是”“我无法得知”“我不清楚”“我相信”等等。
其好处是,既增强了客观性,又使一些尚无十分把握的但又确需表述的说法、事实能写进文章。
(四)布置作业
1、记诵课文倒数四个段落,即从“我开始明白”到“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
2、课后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三、四题。
3、预习《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附参考资料:《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梁思成的故事》的比较
(一)两文共同之处:
1.都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境界;
2.都以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3.都有引用主人公原话加以表现。
(二)两文不同之处:
1.写法上:
《钱》文几乎都是叙述,很少有肖像、行动的描写,没有多少议论和抒情。
哪怕是很突出的事情,也只是叙述,最多是加上一点画龙点睛式的议论。
《梁》文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记述描写,而是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2.在文字上:
《钱》文比较朴素,很少以华丽的形容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语言朴实无华。
《梁》文要精彩得多。
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
3.材料选择:
(1)《钱》文选取五件事突出人物精神风采。
由材料本身来说话,感性素材丰富。
(2)《梁》文选取两件事突出人物精神风采。
感性素材较少,但加入大量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从感性和智性两个方面来展示。
同时又引用了当事人的回忆,把自己丰富的感觉和深邃的智慧调动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