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3蚕长大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长大了》教科版2017

一、教学内容
《蚕长大了》选自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教科版2017。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形态结构变化;2.观察和记录蚕的食量、运动、排泄等生活习性;3.探究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了解蚕丝的用途;4.学习如何照顾蚕宝宝,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观察、记录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提供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按照表格中的项目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蚕的食量、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2)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理解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及其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同时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讲解。
(3)照顾蚕宝宝: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照顾蚕宝宝。
二、核心素养目标
《蚕长大了》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证意识;2.生命观念: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成长变化,形成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珍惜;3.实践与创新:在照顾蚕宝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4.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观点,共同探究蚕的生长奥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实践创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蚕宝宝的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关爱这些小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第一节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观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发现蚕宝宝的外部形态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通过前课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对蚕的饲养活动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观察欲,部分学生可能也拥有了一些初步的养蚕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同学的发现交流,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养蚕活动是一个学生长期探究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在这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坚持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蚕的观察,了解蚕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发现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伴随着眠和蜕皮等现象。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幼蚕身体变化与生命活动变化的联系。
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蚕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命活动相适应。
探究实践:能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蚕进行观察,利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幼蚕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饲养蚕,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前期养蚕观察记录情况。
《2.3 蚕长大了》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蚕长大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蚕长大了”。
本主题属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动物生长与变化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特点,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掌握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评价任务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能否对蚕的生长过程进行持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2. 理解程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蚕生长过程及各阶段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实际操作,如喂养、清理蚕舍等,展现对蚕生长管理的实践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蚕生长过程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各阶段特点,重点介绍蚕的蜕皮和食量变化等。
3.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领取蚕及观察记录本,进行持续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蚕的生长变化,分享观察心得和记录内容。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内容,强调蚕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特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测学生对蚕生长过程及各阶段特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学生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完成一份详细的观察记录报告,包括照片或手绘图等。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以及如何改进观察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资源:提供蚕、观察记录本、放大镜等教学用具,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师支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的疑问。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长大了》课后习题附答案

1.请按照蚕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①②③④
正确的顺序:()→()→()→()
2.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天用尺子量一量蚕有没有长大 。()
(2)给蚕换桑叶时只要用力抖一抖,蚕就都下来了 。()
(3)用放大镜看看蚕是怎么吃桑叶的。()
(4)有一条蚕生病了,应赶紧把它隔离并继续观察。()
3.下面哪些说法不符合观察到的蚕的外形或行为?()
A三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
C.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D.胸部有两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E.腹部有四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F.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
参考答案:
1.③②④①
2.√ × √√
3.B、D、F
三年级下册科学2、3蚕长大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实验报告单(教科版)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观察蚕蚕宝宝长大了的身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自己养的蚕。
实验过程
1.用直尺量蚕的身体长度,用天平称重量。
2.仔细观察奋的身体,看看头部、胸部、腹部、足各是什么样的?3把蚕放在透明塑料片上,观察蚕足的形态和爬行特点。
4.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什么?(气门)
观察到的现象: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结论:蚕蛾是( )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刚产下的卵是( )色的,后来又变成了( )色。
实验目的
观察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实验器材
蚕蛾。
实验过程
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3.观察蚕蛾的行为,看看蚕蛾在干什么?
4.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5.观察蚕是怎样吃桑叶的?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和足。捉蚕时,尽量小心轻拿,别把蚕弄伤。
结论:蚕的身体分为( )、( )、( )和(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 ),用来( )的。蚕的口器是( )式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学情分析】本章是围绕生命周期展开的繁殖和生长发育知识的学习,因此蚕的形态的变化是本章学习的前提,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有局限性,所以一定要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针对性不强,容易脱离问题,所以仍然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
体重。
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
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
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
量一量。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标本,蚕体图示,放大镜,直尺等。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第3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教师上课1.集中话题 1.1 播放图片:(出示两张蚕吐丝的图片)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吐丝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吗?小结:蚕蛹。
追问:那你们知道蚕蛹是什么样子吗?蚕茧又是做什么用的呢?导入主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蚕另外的样子——《蚕变了新模样》。
由图片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思维发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做铺垫。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2.探索调查 1.2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我们怎么知道?1.3 出示一张被蚕包裹的蚕蛹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思考: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我们怎样知道?我们可以小心地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仔细观察:1.4 比较蚕和蚕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提示:学生交流讨论10分钟)1.5 蚕和蚕蛹的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长有眼睛;(3)胸部分为3个体节,每节都长有一对胸足;(4)腹部都有分节,都有气门。
1.6 蚕和蚕蛹的不同点:(1)身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不同。
从蚕到蚕蛹,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形状由圆筒形变成了纺锤形。
(2)蚕的头部有六对单眼;蚕蛹的头部有一对复眼,还有一对触角。
(3)蚕蛹胸部长有翅膀;蚕没有。
(4)蚕腹部有5对腹足,10个体节;蚕蛹没有腹足,有9个体节。
(5)蚕的体侧有9对气门;蚕蛹体侧有6对气门。
1.7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提示:学生讨论5分钟)1.8 观察蚕茧:从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蚕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1.9 估计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1)可以先将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
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
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
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
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
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
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
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
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
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
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
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A.雌蕊中的子房 B.雌蕊中的柱头 C.雄蕊中的花粉
【答案】A
【解析】【解答】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6.我的探究:研究蚕豆种子的发芽
(1)实验所需器材:
________
(2)实验步骤:
________
(3)通过观察,我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
(4)我认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若干粒蚕豆种子、两张标签、若干纸巾、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准备】
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停地说:“真恶心。”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再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3蚕长大了

蚕长大了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怎样的?
长大一些蚕的幼虫又是怎样的?
探索一
观察蚕的生活
1.蚕有黑色变成白色 2.蚕的身体慢慢变大 3.4-5天蚕开始蜕皮 4.蚕的大便开始变多,并且颜色 由黑变绿
……
探索二
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可画图记录)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 了哪些变化?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 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腹
胸
头
扁圆形
三对胸足
四队腹足
尾足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需要进食和蜕皮等
在蚕吐丝前,为它搭个小架 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 在那里结茧。
再见!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 蚕的孵化过程:介绍蚕卵的孵化条件和时间,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
2. 蚕的幼虫阶段:讲解幼虫的生长特点,如吃桑叶、生长速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幼虫的生活习性。
3. 蚕的蛹阶段:介绍蛹的形成过程和蛹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蛹的形态变化。
4. 蚕的成虫阶段:讲解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蚕的生长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2)实物展示:教师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蚕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和问答等方式,巩固对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掌握。
(4)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A. 有翅膀,可以飞行
B. 无翅膀,不能飞行
C. 有触角,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D. 有口器,可以咀嚼食物
答案:A
(5)蚕丝的制作过程包括( )等步骤。
A. 取丝、晒干、络丝、缫丝、整理
B. 取丝、干燥、络丝、煮丝、整理
C. 取丝、干燥、煮丝、络丝、整理
D. 取丝、晒干、煮丝、络丝、整理
答案:A
3. 判断题
(4)蚕的成虫阶段:学生可能对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不够了解,难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
(5)观察和实践:学生可能对观察和实践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通过动手制作蚕丝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长大了》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后习题① ② ③ ④ 正确的顺序:()→()→()→()2. 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天用尺子量一量蚕有没有长大。
(2)给蚕换桑叶时只要用力抖一抖,蚕就都下来了(3)用放大镜看看蚕是怎么吃桑叶的。
(4)有一条蚕生病了,应赶紧把它隔离并继续观察。
3. 下面哪些说法不符合观察到的蚕的外形或行为?A. 身体呈长圆筒形B.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C.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D. 胸部有两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E. 腹部有四对足,帮助身体运动F. 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1. 请按照蚕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参考答案:1. ③2. √3. B ②④①×√√D、F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1.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 )。
A. 蜗牛B. 蝙蝠C.孔雀【答案】B【解析】【解答】A、答案蜗牛是卵生动物,所以A 不符合题意。
B、蝙蝠是胎生动物,B 符合题意。
C、孔雀也是卵生动物,所以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卵生动物是在蛋或卵里孵化的。
而胎生是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生下的。
生。
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
A.南瓜花B. 油菜花【答案】A【解析】【解答】南瓜花是单性花,属于不完全花。
所以花,不符蝙蝠属于胎C.桃花D.凤仙花A 符合题意。
BCD 选项中都是完全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完全花的概念是一定具备四种结构才是完全花。
3.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
A. 南瓜花B. 油菜花C.桃花D. 凤仙花【答案】A【解析】【解答】南瓜花是雌花和雄花分开的花,即单性花,A 符合题意。
BCD 答案均为完全花,属于双性花,所以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单性花是指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的花,一定不是完全花。
4.一个果实内只有一个种子的是( )。
A. 油菜B. 桃子C.西瓜【答案】B【解析】【解答】只有一个种子的是桃子【分析】油菜的果荚里有多个种子;西瓜果实中有多个种子5.蚕豆种子的子叶俗称“豆瓣”,子叶的数量为( )。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二)观察蚕的食物
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不同,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使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随着蚕的生长,食量会慢慢变大。
蚕在进食后,就会开始排泄,排泄物是墨绿色颗粒,随着蚕的长大,排泄物的颗粒也渐渐变大。尤其是4、5龄蚕的排泄物,可以看出其形状近似短圆柱形。
2.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
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3.这一次看到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教师小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所以,我们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的、干净的桑叶,否则会危及到蚕的生命安全。
科学词汇:
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重点
通过用文字、画图、测量的方法来记录和描述蚕在生长过程中的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难点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4.科学拓展
拓展一:观察蚕的蜕皮
播放视频《观察蚕宝宝蜕皮》
教师总结:
蜕皮:
(1)含义: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原因:蚕蜕皮是因为蚕的外皮不会随着蚕体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当它的身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 ,蚕就会换下较小的旧皮。
(3)次数:蚕从蚁蚕到结茧前会蜕4次皮。
眠:
(1)含义:蚕在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7课动物的繁殖,主要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动物的繁殖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并且认识到动物的生存与植物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比较和分类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收集、分析和整理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 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大多是卵生动物,而胎生动物一般都是通过哺乳喂养幼崽。
3. 了解动物的生存与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以植物为食和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知道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对于植物与动物的依赖关系也需要进一步学习。
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增强,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和分析动物繁殖的相关信息。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获取动物繁殖的信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实物或图片: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卵和胎儿的图片或模型,以便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4. 资料: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分析。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的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或视频,包括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繁殖方式,如蝴蝶产卵、鱼类产卵、鸟类孵化等。
教科版小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蚕长大了 教案

第3课蚕长大了(教材P27~2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
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
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
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内容。
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有适当调整,由原来的“观察蚕茧”的实物观察,改为通过观看短片观察,来了解蚕茧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既是观察课又是科学探究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观察蚕蛹”和“观察蚕茧和蚕丝”两部分,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蛹与幼虫时期的蚕一样是有生命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作茧自缚”的意思吗?说的就是蚕。
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按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2.3蚕长大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蚕长大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掌握蚕的饲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观察记录:学生需在家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蚕,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包括蚕的颜色、大小、食量等变化,并拍摄照片或视频作为记录的辅助材料。
观察周期为一周,并在作业上标注日期和观察详情。
2. 饲养手册:学生需编写一份简单的蚕饲养手册,内容包括蚕的饲料选择、饲养环境、疾病防治等要点,旨在使学生更加了解蚕的饲养知识。
3. 实验操作:在课堂上,学生需参与蚕的解剖实验,了解蚕的内部结构,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功能。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饲养心得,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发现,并讨论如何更好地照顾蚕宝宝。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详细,包括具体的时间、天气情况、蚕的形态变化等细节,照片或视频要清晰可见。
2. 饲养手册要简洁明了,内容要准确完整,能够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
3. 实验操作要认真仔细,注意安全,并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
4. 小组讨论要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做好记录和总结。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准确性和照片的质量进行评价。
2. 饲养手册的评价将关注内容的完整性和语言的表达。
3.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将是评价的重要方面。
4. 小组讨论的评价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的作业,老师将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于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纠正。
2. 在课堂上,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
3. 对于优秀的作业,老师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的设计目标是巩固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蚕长大了》中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关于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惯和生长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能在饲养过程中了解蚕的幼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
●知道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了解蚕的幼虫期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测量、拍照、图画以及文字记录等方式记录饲养过程中的发现。
●能够对蚕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3.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坚持不懈的记录的重要性。
●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蚕的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有关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蜕皮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蚕的饲养盒、蚕的生长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1.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2.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在你的蚕房中,蚕宝宝生活的好吗?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①用棉签轻轻触碰蚕宝宝的身体,它有什么反应?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提醒学生不要用手触摸。
)②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样吃桑叶的?(学生观察交流蚕吃食物的特点。
)③蚕宝宝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蚕的外形。
)3.出示图片和视频,了解蚕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三、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在你们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已经长大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前期的观察记录单、照片和图画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2.你知道蚕宝宝用身体的哪部分感知外部的环境吗?3.在饲养的过程中,除了给蚕宝宝提供食物,还要给蚕宝宝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学生结合饲养经验,交流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长大了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现象。
【学习难点】
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蚕的幼虫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_____和_____现象。
3.蚕的幼虫共蜕皮_____次。
4.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_____。
5.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_____阶段。
(二)理解与应用。
(4)蚕周围有蚕丝——发育早开始_______;
(5)有蚕蜕——蚕在_______;
(6)身体一伸一缩——蚕在_______。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5.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6.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蜕皮是蚕身体长大的缘故。
()
2.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不会有反应。
()
3.蚕是通过口来呼吸的。
()
4.五龄蚕末期身体发生变化,开始吐丝结茧。
()
5.蚕房要保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粪便和残叶。
()
6.蚕的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圆筒形。
()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蚕宝宝的胸部有()对足。
A.3 B.1 C.8
2.蚕宝宝是从()开始蜕皮的。
A.腹部 B.胸部 C.头部
3.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大多数要经历()龄。
A.5 B.4 C.1
4.人们把蜕了第一次皮的蚕宝宝称为()
A.一龄蚕 B.二龄蚕 C.三龄蚕
5.蚕宝宝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A.榆树叶 B.生菜叶 C.桑叶
6.蚕在孵化后两周内,逐渐长大,身体颜色越来越()A.白 B.黑 C.红
7.喂的桑叶要讲究,一定要()
A.新鲜干燥 B.新鲜带水珠 C.新鲜
8.蚕的幼虫蜕皮时间一般为()
A.7天一次 B.5天一次 C.10天一次
9.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发现()
A.身体分为头、腹两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环节
C.每个环节两侧都有小黑点
10.蚕什么时侯就要吐丝了?()
A.蚕的身体白白胖胖的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
三、填图填空(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