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呼吸法
24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玉女穿梭: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右(左)穿梭时呼气,意由左(右)腿到腰到右(左)臂(上架)和左(右)掌(前推),的劳宫穴,左(右)掌心微凸,中指挺直。
海底针:上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向下穿右掌时呼气,意在右掌中指,意想一把利剑刺入地。
闪通臂:两臂上提时吸气,意在丹田,上步推掌时呼气,已由右腿到腰、两掌,左掌有上托,右掌回撤之意。
收式:两手掌重叠扶于(男左掌在外,女相反)丹田静养,调整为自然呼吸1-2次,双手缓慢下落至体侧,左脚收回。
打太极拳的速度要用呼吸来控制,动作的快慢也要以呼吸的长短来控制,打拳就是练气,气通畅后血脉自通,所以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
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云手:向右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进左腿根右腿,向左摆掌时呼气,意在左胯、左肋、左肩和左臂外侧,有向左冲挤之意。
高探马:跟半步翻掌时吸气,意在丹田,推右掌撤左肘时呼气,意念同到卷肱。
24式简化太极拳要领+呼吸要领

24式简化太极拳要领1.虚灵顶劲即“头顶悬”。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练习者的头部头正、顶平、项直、颌收。
头顶百会穴上犹如有绳索向上提悬,使“头容正直,神贯于顶”。
同时,头顶要保持平正,在练习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会洒出。
要做到“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项直,颌收”,但又不可过分用力,否则就会导致颈项僵硬,气血不能流通。
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动作不要过于僵硬。
2.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含胸是指胸廓自然向内略涵,使气沉于丹田和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因含胸和拔背紧密相连,所以做到了含胸,自然就能拔背;气沉丹田,是宽胸实腹,身法端正,用意识将气沉于下丹田,则无血脉偾张之弊。
3.松腰敛臀腰为一身之主宰。
太极拳要求含胸及气下沉于丹田,则必须松腰,腰部松沉后,才会使坐身或蹲身时的姿势更加稳健,这样,不仅能帮助沉气和增强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主导作用,即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有拳谚曰:“命意源头在腰隙”。
敛臀是指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臀部稍作内敛,敛臀时,应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向前、向里轻轻收敛,像用臀部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当然,也不能使臀部故意前攻而导致上体后倾。
松腰敛臀部有利于气沉丹田。
4.沉肩坠肘沉肩是指肩松开而下垂,在此前提下,使肩肘向下沉坠,从而产生上肢内在的如棉里裹针的遒劲,并使劲力贯穿到手臂。
5.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要求上体正直,无论是直的或斜的动作姿势,都必须保持尾闾与脊椎成一直线,处于中正状态。
在转身时,腰胯、肩要同时转动,否则,尾闾一歪,则下盘重心偏斜,使下盘与躯干的劲力间断,上下劲力不整。
6.内外相合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做到“内宜鼓荡,外示安逸”,即内在精神振奋,外则神色自然,并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
7.上下相随即指整个身法步法腿法要有机配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保持整个躯体的动态平衡和动态稳定。
陈氏太极拳呼吸法

陈氏太极拳呼吸法陈氏太极拳呼吸法从特点上说,可以分为三种,即:自然呼吸,顺腹式深呼吸,逆腹式深呼吸。
从层次上分,可以分为三层,即:初级,自然呼吸;中级,顺腹式深呼吸;高级,逆腹式深呼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呼吸法。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呼吸法初学时,不强调呼吸,只要求自然呼吸就行了。
学拳的初级阶段,对学习的要求是“姿势工整、动作熟练”,做到这些就算完成任务了。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在站桩时加一个意念:“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呼气时意想清气自头顶向下沉入脚底散到地上。
”除此之外就是强调放松,人体在放松后会对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起到极好的调节保健作用。
行拳走架时呼吸自然,注意气往下沉就够了。
在初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学习的要求。
这时候练拳已经能做到姿势工整、动作熟练,那么下一步应该在松肩、松胯、松腰等要领上下功夫,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师父每节课上课时捏架子,手把手的捏才能逐步符合要求,光用嘴说是根本理解不了的。
在呼吸方法上可以用顺腹式深呼吸,就是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收缩。
在与拳架的结合上,有一个要求,就是“开呼合吸”,动作开时呼气,动作合时吸气。
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指导原则,不能强求,仍然要自然,不可太过,意念不能太强,似有似无就行。
逆腹式呼吸就是在中级的基础上对呼吸方法做了更细、更高的要求。
逆腹式的呼吸方法与顺腹式相反,要求吸气时小腹收缩,肺部涨起;呼气时肺部收缩,小腹自然隆起,气沉丹田。
这时候仍然要求在与拳架配合时要“开呼合吸”,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再加上经络运行,就是每一式气血在身体内怎样运行,哪里为主,哪里为辅。
这就需要有老师作指导,对每一个动作做具体的讲解。
关于每个层次的时间,因人而异。
我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用了4年,可能是比较笨的缘故吧,呵呵。
松肩、松胯、松腰这几个要领要真正做到确实需要一到三年,甚至更长。
这也是陈氏太极拳的难度所在,然而也是魅力所在,做到了这一点后拳越练越有味,功夫也开始真正的增长了。
太极拳呼吸规律

太极拳呼吸规律呼吸人人都有,但是太极拳的呼吸方式非常独特,太极拳的呼吸规律更是奇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呼吸规律。
欢迎阅读!太极拳呼吸规律第一种:自然呼吸,这种呼吸方式针对于初学者。
初学时,由于自身动作不协调或是身体肺功能不够强健,肺活量不足,所以要求自然呼吸,不可为了配合动作故意拉长。
第二种: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学过一段时间太极拳的学员。
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尽量把呼吸做到深,细,绵,匀,长。
第三种:逆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于高级学员,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以达到引动内气,疏通经络的效果。
第四种:胎息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用丹田呼吸。
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
稍停再作重复。
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最终的呼吸为体呼吸,是真正的呼吸,以全身肌肤及毛孔呼吸。
于天地同呼吸,做到天人合一。
练习太极拳时,开为呼,合为吸,在一呼一吸中体内积聚强大的能量流,及产生内气。
内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
其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程度。
虽然内气与生俱来,但其盛衰是离不开后天的充养,只要科学合理练习太极拳就能使内气汇聚和增强,进而利用这充沛强大的内气增强体质,防身御敌。
养生馆重点讲的就是养生保健,就是要求我们在安逸清静的意识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姿势导引吐纳,使人自身具有的先天之气在短时间内汇聚,饱满,充实,壮大,鼓荡,渐渐贯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充实全身。
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胃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保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内气行于血脉之间,则营卫无滞;内气行于肌肤毫毛则感觉灵敏,梢节充足。
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 元穴-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 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3、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4、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
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
可猛吸猛呼或憋气。
、。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陈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拳种,合理的练习陈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欢迎阅读!方法一:虚领顶劲主要就是要求头部的前顶与后顶之劲,能起到领起周身精神的作用,使脖后两条大筋竖直,是全身得到放松。
方法二:准头纳气准头位于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处纳气则会心作鼻孔吸气,有助于上丹田的气机纳收与潜转,并能促进心气下沉积横脑膜的下降效果,有利于中气的团聚与潜转。
方法三:腧口纳气在松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负阴抱阳的基础上,利用命门吸肚脐呼的方法,引导脊背诸腧(穴)口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同时张驰、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阳经之气上运,促使牵动往来气贴背的完成。
方法四:皮毛要攻所谓攻,就是竖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肤放松缠绕运动过程个,使卫气增强,周身毛发进然竖起,并引导毛孔随着周身肌肉的松动缠绕及动作的开合和呼吸的过程,有弛张吞吐之感觉,形成了陈氏太极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方法五:气沉丹田是指身桩端正,中气贯串,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息息归根,似乎有内气徐徐送往腹部与命门之间(前七后三)的感觉,决不可使力硬压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确保以意行气(身功、心静、意专、气敛、神舒)十分自然。
方法六:气育鼓荡是指腹式呼吸运动中,利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引导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及舒张,以便调整腹体的聚合达于自然化的需要,逐渐形成腹内“气机鼓荡、腾然有序”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腹内之气充盈后,向命门形成冲震作用,任督二脉之气方能做到升降协调自然。
与此同时,注重周身的旋转、蛹动及动作的开合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用于加强丹田的运聚能力,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决不可急于求成,以防产生弊病。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24式太极拳呼吸方法

24式太极拳呼吸方法
初学太极拳的.人往往很快发现,太极拳看着容易,学起来难,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24式太极拳呼吸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4式太极拳呼吸方法
1、自然呼吸法
适用于24式太极拳的初级习练者。
结合深、长、细、匀的呼吸要求,逐渐通过意念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
2、导引呼吸法
适用于24式太极拳修炼的第二个阶段。
通过意念引导气由会阴降到大腿、膝关节、小腿、足心,吸气时由足心再返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3、抓闭呼吸法
又称吸、贴、抓、闭呼吸练功法。
它适用于24式太极拳的中级阶段。
具体方法;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足心,呼吸停顿,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关节、大腿、会阴、尾闾、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力紧抓,两脚趾扣地不放,舌尖轻贴于上颚,紧缩肛门并上提,吸到不能吸为止,然后闭住呼吸,随后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始运行。
4、喉头呼吸法
它是一种与对方搏击时迅速充实内气的方法。
操作时忘掉口鼻呼吸方式,用意念配合,喉头纳气,就是在一瞬间喉头用意念扩张一下,气便迅速进入丹田,小腹立即充胀起来,从而充实带脉,气遍全身。
5、内转呼吸法
它是把纳入之气用意引到腰部、腹部,使中丹田充实后在引气围绕脐的周围转圈,先由里到外,顺时针外转36圈,在从外向内逆时针转24圈。
以上五种呼吸方法,在24式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需心、息、身三者结合进行练习,功到自然能成。
但不可乱用意念领气,以免引起偏差。
【24式太极拳呼吸方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7.8.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份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份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呼气时上层之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先天之气)反降之丹田:吸气时上层之气由鼻吸入,下层之气反由丹田逼上.此境界俗日“气通”。
凡是习练太极拳至相当程度,经名师口传面授均能达到.然而初练者可不必过分求之,以免妨碍拳式姿势的正确。
初步的练习者只要求达到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和顺即可。
比较正规的太极拳是不可以急功近利的,它要求人们专心思想,不想想东想西的。
2、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太极拳要求的'呼吸有一逐步渐进的过程。
初练一二年之内.着重注意架势的正确就可以了,可以暂且不讲究呼吸,只是听其自然.慢慢形成太极拳呼吸方法。
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刻意屏气等方法勉强使气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
经二三年练习后.姿势拳架逐渐正确,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气之呼吸运用就不可不加注意了。
若不明此理,日后难以达到太极拳之较高境界。
3、呼者为实、为发、为开很多书籍中说,打太极拳都要注意呼吸中的气,自然和本身要相结合,该呼吸的时候呼气,该吸气的时候吸气。
盖吸者为虚、为蓄、为合:呼者为实、为发、为开。
知之然后身体能灵活,否则虚实不清.真谛全失。
近代普通的太极拳教习授徒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式,但往往是只教外部,不传内部。
因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还不如听其自然为好。
练习日久.或能知其诀窍。
4、收手为吸,下降为呼说来太极拳的呼吸也没有什么诀窍。
在架势练习中,大抵出手为呼.收手为吸.下降为呼,上升为吸;在推手练习巾,按为呼.挤为呼,捋为吸,棚为吸;被捋为自然小呼吸。
5、心静则不致有误此小呼吸乃求心静.心静则可看清对方之行动,而不致有误。
如被挤、被按.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使__之气散于四肢。
在大捋中之呼吸.闪为呼,靠为呼。
按为呼,捋为吸,被靠为吸,被捋为小呼吸.转身将按未按时.亦为小呼吸。
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

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太极拳的特点在于呼吸方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人养生的重要运动。
那么在打拳时怎样呼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
欢迎阅读!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呼吸方式,一种是自然呼吸,另一种是拳式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
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
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联系。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为呼,蓄劲为吸,不管是哪种呼吸,基本都是细、匀、深、长,是太极拳不变的运动规律。
练太极拳的最重要原则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用意不用力”。
这指的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让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用拙力,并且灵活变换。
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
这个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
用意指导动作,太极拳虽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但更重要的是用意,“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而且讲究“练意”,“练气”(腹式呼吸),“练身”(运动肢体内外)三者密切结合。
练习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全部精神都集中到动作上,引导动作,做到意动形随,练习太极拳要做到内外三合。
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即行跟着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
意不中断,动作也不中断,这就是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法。
这种练法会使练习者本人感到意趣环生,在旁观者看来动作显得柔和优美,好像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自然、活泼。
练太极拳时,未动之前,姿势要端正,呼吸自然,存想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专心一致。
陈式太极拳56式竞赛套路拳势呼吸法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势呼吸法陈式太极拳的呼吸一般是鼻吸鼻呼为主,口呼气相配合,采用逆腹式呼吸,在做发劲动作时,有时可采用喷气呼气法。
除喷气外,一般要求呼吸要深、匀、细、长、缓,呼吸与动作密切结合。
在呼吸结合动作时,呼吸不可勉强,不可憋气。
虽然有意识地调节呼吸,但要使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不可勉强去做,而要注意全身放松,采取纯自然的呼吸。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心静体松,呼吸自然。
第一段第一式.起势(本动一次呼吸):开步站立提脚时吸气,横开步落脚时呼气。
第二式.右金刚捣碓(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捋棚和转体右捋时吸气,擦脚平推时呼气;虚步撩掌和提膝举拳时吸气,震脚砸拳时喷气(气从鼻中短促有力地呼出)。
第三式.懒扎衣(本动两次呼吸):托拳转体时吸气,分掌划弧时呼气;擦脚搭腕时吸气,马步侧掌时呼气。
第四式.右六封似闭(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旋腕时吸气,下捋棚挤时呼气;棚刁托掌时吸气,虚步双按时呼气。
第五式.左单鞭(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推收时吸气,转体提勾时呼气;提膝擦脚时吸气,马步立掌时呼气。
第六式.搬拦捶(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成拳时吸气,转体横拳时喷气;划弧翻拳时吸气,转体横拳时喷气。
第七式.护心拳(本动一次呼气):下载双拳和跃转抡拳时吸气,马步合臂时呼气。
第八式.白鹤亮翅(本动一次呼吸):擦脚插掌时吸气,跟脚分掌时呼气。
第九式.斜行拗步(本动两次呼气):转体绕臂时吸气,踏脚擦脚时呼气;左转提勾时吸气,马步展臂时呼气。
第十式.提收(本动一次呼吸):扣脚合手与收脚收手时吸气,提膝推按时呼气。
第十一式.前趟(本动一次呼气):擦脚右捋和转体旋掌时吸气,马步分掌时呼气。
第十二式.左掩手肱捶(本动两次呼气):提膝吊捶时吸气,擦脚叠臂时呼气;转身旋臂时吸气,弓步打拳时喷气。
第十三式.披身捶(本动吸气):披身捶时吸气。
第十四式.背折靠(本动呼气):背折靠时呼气。
第十五式.青龙出水(本动两次呼吸):转体绕臂和转体旋臂时吸气,撩弹收拳时喷气;马步发拳时,急吸换气后,再喷气。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三种:自然呼吸、深长呼吸和腹式呼吸。
1.自然呼吸:太极拳强调自然放松的状态,因此呼吸应自然流畅,不加强故意调控。
呼吸应平稳、均匀、轻松,与身体动作相协调。
2.深长呼吸:太极拳练习中,有时会需要放松自身,聚焦精神,这时可以进行深长呼吸。
深长呼吸可以通过鼻子吸气,用腹部扩张呼气来实现。
吸气时慢慢吸气,尽可能让气体填充到腹部,并感受全身舒张。
然后,缓慢地呼气,使腹部收缩。
通过深长呼吸可以放松身心,增加内部能量和稳定性。
3.腹式呼吸: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度的呼吸方法,通过调整呼吸方式来增加气息的深度,增加体内能量的积聚。
腹式呼吸主要通过鼻子吸气,用腹部扩张,并慢慢呼吸出气。
吸气时将气体引入腹部,呼气时放松腹部,使气体自然呼出。
腹式呼吸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提升氧气供应,增强体力和耐力。
无论采用哪种呼吸方法,都应放松呼吸,与太极拳动作相匹配,随着动作的进行进行调整,以帮助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有哪些

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有哪些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
练习太极拳也要掌握一定的呼吸方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一、“起与落”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都应用鼻子呼吸。
如陈式老架一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就应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就应当均匀在呼气。
二、“开与合”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也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懒扎衣。
当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双手顺缠弧形而合。
同时脚跟内侧擦地成侧弓步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三、“升与降”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身体重心的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斜行拗步,当身体下降做斜行拗步时,应当缓慢均匀地呼气;当身体重心上升准备做上三步时,应当均匀地吸气。
四、“屈与伸”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上三步,当手臂随腰缠丝屈肘微屈的过程,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右手臂随脚向前伸,左手向后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五、“蓄力与发力”的呼吸这里主要指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如陈式一路的掩手肱拳,当全身和手脚蓄劲时,应当均匀缓慢地深吸气,当右拳内旋迅速向右斜前方发出时,应当迅速地大呼一口气,鼻嘴一块呼。
蓄劲如拉弓,吸气相对的长,发力如射箭。
呼气相应地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内旋与外旋”的呼吸这里主要指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拇指带动前臂向手心方向旋转(里转)时。
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外旋)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金刚捣碓,当手臂里旋,右臂提起,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
打太极拳呼吸用顺腹式还是逆腹式

打太极拳呼吸用顺腹式还是逆腹式熟悉打太极的朋友都知道太极拳的练习中需要常用到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那么打太极拳呼吸用顺腹式还是逆腹式呢?下面和店铺一起了解一下吧。
打太极用顺腹还是逆腹1、打太极拳呼吸用顺腹式还是逆腹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分两种,一种是顺腹式呼吸,一种是逆腹式呼吸。
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也称“自然腹式呼吸”。
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呼气时腹部突出,也被称为“改造自然反式呼吸”。
练习太极拳一般采用逆腹式呼吸,因为逆腹式呼吸更有利于导引行气。
不过,逆腹式呼吸比较难,初学太极拳时应先从自然呼吸开始,循序渐进。
慢慢地由自然呼吸过渡到顺腹式呼吸,再过渡到逆腹式呼吸。
2、打太极拳怎样练习顺腹式呼吸练拳时,在全身放松、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下,口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舐上鄂,进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有顺逆两种。
腹式顺呼吸的练法如下: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气体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不许使力硬压。
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轻轻挤压腹腔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胸廓自然收缩(术语叫做“提肛”或“吊裆”),随即缓缓从鼻孔和嘴唇呼气。
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着呼气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
呼吸时,肛门括约肌随着一松一紧(松的时间比较长,紧的时间比较短),有助于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等病症。
通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做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3、打太极拳怎样练习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
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7.8.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练太极拳到底是开吸合呼还是合吸开呼,总算弄明白了

练太极拳到底是开吸合呼还是合吸开呼,总算弄明白了太极拳运动中开合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太极拳运动中开合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强调开吸合呼还是合吸开呼?初学太极拳时,只能自然呼吸,与开合的意念配合不起来。
及至纯熟,便会懂得拳势呼吸。
关于拳势呼吸的规律,太极拳理论中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开吸合呼,另一种是合吸开呼。
其中本质分歧,是对开合的含义理解不同。
一些古籍拳论述说过于简练,后人引用时未能深入理解其开合的原意,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例1:“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
例2:“……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
合便是收,开即是放。
”——李亦畲《五字诀》。
上述两例如何理解呢?例1是说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劲的转换要断而复连,因而在收的过程中,已有放的成分:收转瞬即变为放。
例2是描述并解释何谓合与何谓开的。
它明白地说,气之由上而下谓之合,气之由下而上谓之开。
这里所说的气,并非呼吸之气,而是内气。
陈炎林先生曾这样说明呼吸之气:“……且至艺高时,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可分为上下二层(俗谓先天气、后天气)。
呼时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降人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人,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迫上。
此种境界,俗日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之”。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所谓合是指运动时下层气(先天气)降入丹田,而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的过程。
他的主张是开吸合呼的。
李亦畲又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
表面上看,好像李亦畲在这里强调了合吸开呼。
其实不然,这里之合,不代表防,而开也不代表攻。
因下文“提得起”是说练拳者自身的精神能提得起,意向上提,气亦随之;气行则劲随,亦能以此劲将人拿起来。
拿是发提拿之劲,可见吸气时也有发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呼吸法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
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
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
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
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
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
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
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
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
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
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
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
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
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
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
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了“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
呼吸方法: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领为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暂短过渡,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的自然换接。
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呼吸的基本规律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
在发明劲时,一般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气蓄力,再以气催力。
即结合肢体动作,吸气聚蓄力于丹田;发力时,借助呼气催促,将内蓄的气感、劲力爆发出去。
本阶段,以拳势呼吸为主,自然呼吸为辅。
太极拳不是按呼吸规律编排的,呼吸与套路结构不可能处处相配合。
练养时,绝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
应铭记,“气以直养而无害”。
浅谈太极拳呼吸作者:郑加忠2007-2-10 我学习陈式老架一路,觉得和杨式太极拳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说都要求心静体松,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垂肘。
含胸拔背,腰松臀敛,膝微屈,脚五指抓地。
不同的是杨式的掌是五指微屈自然分开,而陈式是瓦垅掌,指肚微后张,劳宫穴要虚,虎口要圆。
尤其是陈式的缠丝劲、蓄发力和呼吸运气是很突出的。
学习陈式老架一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立身中正,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第二阶段要求配合呼吸,使内气按拳架动作的要求有规律地在体内运行,达到一气贯通,内外协调一致;第三阶段要求拳架比较正确,动作比较自如,内气比较充足;第四阶段要求拳架正确,内劲非常充足,意气换得灵,周身组成的系统比较巩固,掌握逐势的技击含意;第五阶段拳架动作非常活顺,内劲更加充足,技击时达到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周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
我有多年喜欢和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基础,再练了一年陈式老架一路,已经有了气感,能够按拳架动作的要求,进行有规律性的呼吸,使内气在体内运行。
表现在手发麻发胀,手指会不由自主地轻微擅动,心里感到很高兴,更加喜欢练习太极拳。
90年亚运会后,我患有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年吃胃得乐、泰胃美、三九胃泰和胃苏冲剂,吃了胃就好些.不吃胃就疼,不能去根。
自从练了陈式老架一路,有了气感后,好久不吃药了,胃也不疼了。
因此,我想以陈式老架一路的一些动作为例,浅谈太极拳的呼吸。
一、“起与落”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都应用鼻子呼吸。
如陈式老架一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就应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就应当均匀在呼气。
二、“开与合”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也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懒扎衣。
当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双手顺缠弧形而合。
同时脚跟内侧擦地成侧弓步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三、“升与降”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身体重心的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斜行拗步,当身体下降做斜行拗步时,应当缓慢均匀地呼气;当身体重心上升准备做上三步时,应当均匀地吸气。
四、“屈与伸”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上三步,当手臂随腰缠丝屈肘微屈的过程,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右手臂随脚向前伸,左手向后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五、“蓄力与发力”的呼吸:这里主要指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如陈式一路的掩手肱拳,当全身和手脚蓄劲时,应当均匀缓慢地深吸气,当右拳内旋迅速向右斜前方发出时,应当迅速地大呼一口气,鼻嘴一块呼。
蓄劲如拉弓,吸气相对的长,发力如射箭。
呼气相应地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内旋与外旋”的呼吸:这里主要指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拇指带动前臂向手心方向旋转(里转)时。
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外旋)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金刚捣碓,当手臂里旋,右臂提起,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
右手变拳落在左手心上,应当呼气。
当右拳再次提起(内旋),应当吸气;当右拳外旋随着右脚落地震脚扎拳时,应当呼气。
七、“向心与离心”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动作近向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动作远离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左蹬一根,当双手向胸前逆缠近向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双掌向左右两侧分开远离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当身体微下沉,双掌向腹前交叉,同时体重落在右脚上,左脚提起。
双掌变拳,这时应当深吸气;当双拳向左右两侧发出,同时左脚快速向左侧蹬出,这时应当迅速呼气。
八、“虚与实”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脚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当脚“虚”时,就应当吸气;当脚“实”时,就应当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前招,当左脚“虚”时,就应当吸气,当左脚由“虚”变为“实”时,就应当呼气。
练拳必须带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太极拳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认真练方法,无意得真功”只要掌握太极拳套路的每个动作规格要求,认真去练习,动作和呼吸能够正确配合,功到自然成,就会有气感的。
练太极拳还一定要做到心静体松,拳论说:“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可见练得越放松,动作越柔和。
气感就越强。
练拳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做到意到气到力到。
这样可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增加内劲,对太极拳运动的提高和深造大有好处。
这是我学习陈式老架一路,谈谈太极拳呼吸的点滴体会。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之二关于呼吸方式(逆腹式呼吸)(提高性功能的呼吸疗法)要想进一步健康的话,成为太极拳行家和高手或成为武术高手,学习擒拿格斗,那么就要加强逆腹式深呼吸的训练。
一、原理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项目由于技击性的需要而必须采取逆腹式呼吸。
这是因为腹腔中的丹田部位、肾脏部位为全身之大轴,逆腹式呼吸可以更好、更完善的使全身气血、内劲集中与爆发,其健身效果特别突出,在技击方面的动作至关重要。
(详细方面可请看有关书籍)二、逆腹式呼吸状态的种类逆腹式呼吸状态:一是从呼吸深浅上分浅逆腹式呼吸状态和深逆腹式呼吸状态两种;从时间上分短促和细长两种,但很多次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需要善加整合应用。
如果不想身体特别好,也不是专业人士,不想有多少成就,只想达到个一般健康状态,用浅逆腹式呼吸更合适。
(对环境、空气要求不严,差不多即可,同呼吸原理类似)深逆腹式呼吸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特别是最好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下练习,这一点尤其注意,否则时间长了,形成潜症上的大病,很多武术高手的突然性大病或早死都是如此,最典型的莫过欲李小龙了。
短促逆腹式呼吸一般是有力深而短,一般为抗击打和技击术中用到。
细长逆腹式呼吸方式一般用在练习内气和内功时用到,也特别宜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下练习。
3.深呼吸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深、长、缓、匀。
有三个阶段:吸气——闭气(不呼不吸)——呼气。
在此过程中,胸腔部、腹部、生殖系统也随之一收缩一放松,一上一下的运动。
三、逆腹式呼吸状态吸气时:(1)收小腹,(2)胸膈上升,(3)生殖系统也随之上升些,(4)气从鼻腔进入到腹腔、生殖系统、下丹田内。
呼气时:上述部位,小腹、胸膈、生殖系统也随之放松下降些。
平时,在空气环境较好的可有意识的常练习一下浅逆腹式呼吸;深逆腹式呼吸可在空气新鲜的环境状态下练习,也可改用口练习。
四、平时练习时主要有两种方法(浅逆腹式呼吸)第一种:经常自然性的有意识的练习,心平气和、缓慢均匀、自然而然,观想自己和天地、周围环境万物融为一体,淡化在周围的环境中,并与之共生存、共发展。
第二种:经常有意识的短促练习。
我们知道,激烈运动时,武术动作越快时,随之呼吸也就越短促。
所以平时可以经常有意识的进行短促的浅逆腹式呼吸练习,(也可配合动作练习)以便在练习太极拳时很容易进入到自然式的逆腹式呼吸状态,包括缓慢呼吸和短促呼吸。
动作速度有快速、中速、慢速三大类,又同时有许多这三类互相结合之间的不同种类,我们可以加以分别选择。
五、逆腹式呼吸的主要作用1.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下用哪一咱深呼吸方式比较好?请说明一下。
用逆腹式呼吸方式比较好。
方法:用口呼吸或用鼻呼吸均可。
如果感觉空气有点异味,不太新鲜,就改用鼻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