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6)战后贸易自由化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
贸易的高速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见图。
国际贸易政策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 判断对错:
的国家有_______(多选) 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 A 中国 是美国。
国际贸易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2)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基础雄厚,贸 易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 (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反映了 垄断资本的利益。
国际贸易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国际多边
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概述
新课导入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出现,加之美国对外扩张的 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贸易 自由化,它有哪些特点?
世界贸易组织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见图。
国际贸易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贸易自由化与历史上的自由贸易政策 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1)历史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倡导者是英国, 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是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美国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小问题: 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
的国家有 _______(多选) 战后贸易自由化只要是通过谁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A 中国
B 英国 GATT(关贸总协定) C 日本
D 美国
国际贸易概述
1. 第二次世界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
燃料在初级产品中比重剧升 机械产品比重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年份
初级产品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 重(%) 61.9 61.2
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重(%)
1876——1880 1886——1890
38.1 38.8
1896——1900
1911——1913 1926——1929 1936——1938 1950 1955 1960 1965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东亚的韩国、 新加坡、中国的台湾、香港(亚洲四小 龙); 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 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 (亚洲四 小虎)
背景:科技革命引起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 调整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大 超过了初级产品。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增大。
62.8
62.2 60.8 60.4 59.0 51.0 45.0 41.0
37.2
37.8 39.2 39.6 41.0 49.0 55.0 59.0
1970
35.0
65.0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的变化

垂直→水平(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比增 大)

原因:经济一体化进程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需要发达国家的合作 和配合
世界经济高通货膨胀率和低速增长、能源危机的 爆发、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等等

1900年国际贸易又恢复了快速增长的速度。
出口导向战略在一部分国家获得成功

进口替代战略,即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 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来代替原先依靠进口 的工业品。(缺点:遭受外汇短缺之苦 ) 出口替代战略,即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部 门,用本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原 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过程 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过程 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
络与演进过程
❖ 基本思想
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 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 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 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 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 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进口。
Adam Smith (1723-1790)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
模型基本假设
过程
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规模收益不变;
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因在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贸易的参与者与整 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某 些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缺陷:1. 前提条件过于苛刻,在实践中不符合实际情况。 (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2.未能说明两种产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 什么,在国际间进行交易的价值基础是什么。(从劳动价值 论出发的评价)
国家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A
1
2
B
2
1
表2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分工后)
国家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A
3
0
B
0
3
表3 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
X
Y
世界生产净变化
A
+3
-1
+2

2024版国际贸易法ppt课件

2024版国际贸易法ppt课件

01
信用风险
交易双方中的一方不按照合同规定履行支付义务,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
为防范信用风险,交易双方应充分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选择信誉良好
的贸易伙伴。
02
汇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货币汇率的波动,可能导致支付方实际支付的金额
与预期不符。为降低汇率风险,可以选择使用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或
者采用汇率锁定等金融工具。
的自由流通。
公平竞争原则
禁止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02
国际贸易合同法律制度
国际贸易合同的成立要件
当事人具备订立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理 解和承担合同义务。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不存在 欺诈、胁迫等情形。
合同内容合法
仲裁
仲裁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纠纷解决方式。交易双方可以 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裁决具 有终局性,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诉讼
在无法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解决纠纷的情况下,交易双方 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支付纠纷。诉讼程序相对复杂, 成本较高,但具有强制执行力。
04
国际贸易运输法律制度
托收
指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在托 收方式下,出口商开出汇票连同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向 进口商收取货款。
信用证
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它是一种银行信用,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 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国际贸易支付中的风险与防范
定义
特点
具有跨国性、复杂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涉及多个法律体系和司法管辖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史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史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史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阶段划分和数据来自于《国际贸易法学》髙永富、余先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都不再愿意轻易卷入大规模的战争,西方各国纷纷把各国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上来,大规模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原因;其次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获得廉价的资源,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另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刘朝阳教改经14414121095第一次国贸作业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都不再愿意轻易卷入大规模的战争,西方各国纷纷把各国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上来,大规模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原因;其次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获得廉价的资源,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另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国际贸易理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5. 通过对( )的变化对比,可以分析出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变 化情况 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浮动状况及其贸易条件的好坏。 A. 对外贸易值B. 对外贸易量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 对外贸易依存度
二、思考题
1.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在资本主义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有何不同? 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4.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一单选题
1. 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早期
B. 奴隶社会早期
C. 奴隶社会末期D. 封建社会早期
2. 某国某年的出口额为170亿美元,进口额为120亿美元,则该国该年 的贸
易差额为( )。
A. 净出口50亿美元B. 贸易顺差50亿美元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指标的含义 熟悉国际贸易的划分方法 理解各类划分方法之间的不同 了解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及国际贸易产生和发
展的过程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地位 与任务
1.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1.2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1.3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2.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出口与进口 ➢ 贸易额与贸易量 ➢ 贸易差额 ➢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 贸易条件 ➢ 对外贸易系数
1 .2.2 国际贸易的分类 ➢ 按商品流动方向划分 ➢ 按统计标准的不同划分 ➢ 按统计标准的不同划分 ➢ 按交易对象形式与内容划分 ➢ 按交易对象形式与内容划分
3.3 国际贸易新理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23.2
23.3
0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运输 旅游 其他服务
Source: WTO
10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国际间技术贸易的发展
11
三、地区分布非均衡化
NAFTA——在2003年实现货物的自由移动 和大部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APEC——贸易自 由化目 标是发 达国家 到 2010年取消各种关税壁垒。
15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及理论演变
16
国际贸易政策的定义
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 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 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它有两种 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第五章 战后国际贸易 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1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2
战后国际贸易发展概况
国际贸易高速增长 贸易结构高级化 地区分布非均衡化 贸易方式多样化 区域贸易自由化
3
1948-2005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
1200 1000
800 600 400
1948=5.8 1958=11.0 1968=24.2 1978=130.7 1988=286.9 1998=549.9 2005=1039.3
23
22
2. 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 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 论 的 创 始 者 亚 当 ·斯 密 在 其 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 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 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 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方面,他提出了绝对 成本论,亦称绝对利益论或绝 对优势论。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PPT】第11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PPT】第11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菲律宾
7.5Βιβλιοθήκη 21.191.356.3
81.0
泰国
4.7
25.2
75.1
72.5
72.2
南非
18.2
53.2
48.7
36.8
肯尼亚
12.1
20.7
33.9
30.7
坦桑尼亚
14.1
16.2
18.1
25.8
智利
4.3
9.1
15.4
11.9
11.3
阿根廷
13.9
23.2
32.4
32.2
23.5
墨西哥
32.5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征
案例11-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20世纪50年代,著名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 维什和德国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0~100年间,英国的贸易条件大 幅度上升了,由此他们推断,发展中国家由于依赖廉 价的初级产品出口而使其长期贸易条件恶化了(即每 单位出口商品所换回的外国商品数量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与大量出口制成品的先进工业国相比,发展中 国家因不公平的国际交换更容易陷入收入下降的困境,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来说是很不利的。这一有 关发展中国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观点被学界称为 “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促进国内上下游产业联系,加速形成国
内统一大市场 丰富消费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
需求 产品示范和技术溢出带动产业革新、技
术进步乃至制度发展 促进收入积累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
Y
C* Q
C 进口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讲义.pptx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讲义.pptx
另一个方面,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 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 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 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这些企业逐 渐成为出口商。
3、需求偏好相似论
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需求偏好并不相同。
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愈相近,人均收 入的差异愈小,消费者偏好越接近, 相互需求就越大。两国的贸易可能性 也就愈大。
第二节
技术差距论与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
波斯纳(美,1961) 1、一国的技术优势(新产品和新工 艺)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 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 掌握该技术之前可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2、进口国通过进口产品进行技术模仿, 并开始生产这些产品,减少进口,国际 贸易缩小。 3、当新技术最终被技术模仿国所掌握并 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 时,技术模仿国开始对技术创新国出口 该产品。 4、技术创新国开始新一轮的创新和出口。
第一节 新要素贸易理论
一、人力资本说
劳动者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向劳动 者的健康、教育、职业训练等方面的投 资,劳动力投资上的差异造成了人力技 能以及技术禀赋的差异。 把创造人力技能当成一种人力资本,指 明教育、文化、卫生、公共福利等方面 的投资是形成一国人力技能禀赋进而获 得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的极其重要源泉。
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 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 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 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 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 份额和工业利润。
美国 其他发达 进口 国家出口
发展中国家
t5
T
其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 家出口
美国
技术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劳动力密集型

国际贸易PPT课件

国际贸易PPT课件


二、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节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居主 体地位 三、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产品、服务业发展 四、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力量 五、贸易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六、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 七、国际电子商务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全球性,从全球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 易的发展规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 集团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二是时代性,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践随 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而日新月异; 三是法律性,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都 是世贸组织成员,均是按世贸组织的规则运行 的,因此,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具有明显的法律 性和透明度。
第二章
当代国际贸易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及其地位与作 用和二次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目的 在于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与现状、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产生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条件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对外贸易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一、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三、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
(一)“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 段(16—18世纪中叶)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 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 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第二节 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
一、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 主导地位 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的形式发 生变化 四、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五、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六、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 七、知识产权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情况

23.8
12
1.6
194ຫໍສະໝຸດ 不足1不足1二、世界从美国的单极化走向多 极化
美国所遇到的挑战 1.苏联:经历了第五和第六个“五年”计划后苏 联经济实力大增,与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并且在政治、 军事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进而在世界上形成了——美、苏两极世界 2.日本、西欧的挑战——美、欧、日的三极 3.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多极化
二、世界从美国的单极化走向多 极化
2.日本、西欧的挑战——美、欧、日的三极 在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均取 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并 不相同,日本增长最快,德国、法国次之。 而美英的经济增长率并不高,致使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70-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 产总值的比重由38%下降为24.5%;欧盟从 23%上升为25.5%;日本从7.7%上升为14.1%。
第六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情况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变化
出口额(亿美元)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的贸易比重(%) 1937年 1945年 1937年 1946年
美国 33.1 99 13 22
英国
法国
26.3
9.6
18.2
2.3
16
5
13
5
德国
日本
二、世界从美国的单极化走向多 极化
3.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多极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亚洲“四小龙”、东盟、 中国经济等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尤 其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一直保持 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即使在世界级济总体 处于低迷的年份,中国经济也维持在8%左右。 现在东亚、东盟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经 济总量的萨分之一左右。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史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史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史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阶段划分和数据来自于《国际贸易法学》髙永富、余先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都不再愿意轻易卷入大规模的战争,西方各国纷纷把各国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上来,大规模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原因;其次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获得廉价的资源,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另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国贸~ 二战后世界贸易

国贸~ 二战后世界贸易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但在不同的阶段里,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并不一致。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

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90年)1973年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高通货膨胀率所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首先,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其次,能源危机的爆发再次,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3)199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变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各阶段的特征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出口替代战略,即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用本国的工业制成 品的出口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8
•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 香港(亚洲四小龙);
• 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
• 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 (亚洲四小虎)
• 背景:科技革命引起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13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 跨国公司在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产业内贸易 • 贸易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一体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14
• 年份初级产品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重(%)工业制成品在世界 出口值中所占比重(%)1876——188061.938.11886—— 189061.238.81896——190062.837.21911—— 191362.237.81926——192960.839.21936—— 193860.439.6195059.041.0195551.049.0196045.055 .0196541.059.0197035.065.0
3
Hale Waihona Puke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理论
• 社会主义必须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 我们应该与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打交道 • 用市场使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联系起来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4
历史上国际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
• 二战以后,世界贸易量才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
•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 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 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并且,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 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初级产品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 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重(%) 重(%)
61.9
38.1
61.2 62.8 62.2 60.8 60.4 59.0 51.0 45.0 41.0 35.0
38.8 37.2 37.8 39.2 39.6 41.0 49.0 55.0 59.0 65.0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5
原因
• 贸易自由化趋势 • 国际经济新秩序 • 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独立 • 跨国公司获得快速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6
三个阶段
•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 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15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9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 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初级产品。 •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增大。
(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
• 燃料在初级产品中比重剧升 • 机械产品比重快速增长 • 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10
年份
1876——1880 1886——1890 1896——1900 1911——1913 1926——1929 1936——1938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1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的变化
• 垂直→水平(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比增大)
• 原因:经济一体化进程 •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需要发达国家的合作和配合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12
世界市场统一程度进一步提高
• 一种是世界性的,如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 另一种是区域性的: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南亚国家联盟
• 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 世界经济高通货膨胀率和低速增长、能源危机的爆发、货币制 度危机的爆发等等
• 1900年国际贸易又恢复了快速增长的速度。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7
出口导向战略在一部分国家获得成功
• 进口替代战略,即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来 代替原先依靠进口的工业品。(缺点:遭受外汇短缺之苦 )
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2
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到统一的世界大市场
• 斯大林在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 “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
• 一条自我封闭的发展道路,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进步,也 不利于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
1
战后国际经济格局
•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世界上已有十
三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它们的领土面积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 一,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
•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 “冷战” 与“禁运”,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