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人物、内容、鉴赏
哈姆雷特
浅析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正文:《哈姆雷特》是莎翁四大悲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该剧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装疯复仇的故事,经过精心改造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生命。
一、《哈姆雷特》情节梗概悲剧叙述丹麦国王突然去世,王子哈姆雷特回国服丧,被告知国王系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
国王的弟弟克劳狄斯登上王位,不久就与哈姆雷特的母后结婚。
哈姆雷特对此深感悲愤。
一天晚上,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所谋害,要他为自己报仇。
哈姆雷特想要报仇,但又犹豫不决,反复思考着种种问题,如害怕鬼魂不是真正的父亲,考虑到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担心在克劳狄斯祈祷时杀死他会让他的灵魂上天堂,思索生与死的抉择等。
为了不让叔叔怀疑,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卖傻。
一方面,克劳狄斯也怀疑哈姆雷特已经知道了真相,派人监视他,并利用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亚打探他的虚实。
而哈姆雷特误以为奥菲利亚背叛了自己,心情极度苦闷,感到女人不能再相信,同时装疯卖傻地更加逼真。
为了查明事实,哈姆雷特趁新国王看戏的时候,自己编了一出描写杀兄篡位的戏剧,让戏班子演给克劳狄斯看,以观察他的反应。
克劳狄斯看戏后大惊失色,戏未演完他就仓促退席。
哈姆雷特据此确信鬼魂说的是真话。
不过哈姆雷特也因此被请到母后房中问话,期间发现帷幕后躲着人,以为是克劳狄斯,便拔剑将那人刺死,结果却发现是国王的大臣波洛涅斯。
克劳狄斯以此为借口,将哈姆雷特送去英国,并让与他同行的人带信给英国国王,要英王见信后立即处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察觉到奸计,半路将密信调换,反让英王将同行的两人杀死,自己则偷偷返回丹麦。
哈姆雷特离开时,奥菲利亚因父亲波洛涅斯的死而发疯,落水淹死。
奥菲利亚之兄雷欧提斯听信克劳狄斯的谣言,要与哈姆雷特决斗报仇。
克劳狄斯给雷欧提斯的剑上涂上剧毒,又准备了毒酒想要毒死哈姆雷特。
在决斗中,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激烈拼斗,互相夺取对方的剑,两人都被毒剑刺中。
往后则误饮了毒酒而死。
雷欧提斯中剑后悔恨地说出了国王下毒的真相,哈姆雷特用毒剑刺中了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
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被害的经过:克劳斯迪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
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
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
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
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
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
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
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
一天,克劳斯迪独自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
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
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
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
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
哈姆雷特第一会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
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下面店铺整理的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收藏。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篇11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一、《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
《哈姆莱特》是他创作最辉煌时期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戏剧的典范。
它取材于十二世纪末丹麦王为父复仇的故事。
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观点处理原来的题材,把只是单纯地为父复仇的故事改编为社会悲剧,使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剧情发生在丹麦,但剧中所描写的宫廷内荒淫无度,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沸腾,社会的动荡不安。
克劳狄斯不仅是封建暴君,也是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中的野心家。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冲突是全剧的主要冲突,其实质是资产阶段人文主义者同新旧社会邪-恶势力,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尖锐矛盾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的普及,以及哈姆莱特的内心对于自由和理想的渴望。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史诗级的角色:《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
史诗级的角色:《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剧中的主要角色都具有深度和复杂性,其中的角色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各种层面。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中几个史诗级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演绎方式。
一、哈姆雷特(Hamlet)哈姆雷特是该剧的主人公,也是最复杂、最深入人心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富有哲思和情感波动的年轻人。
哈姆雷特面对父亲被谋杀和母亲再婚的事实时,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与疑惑之中。
他的内心挣扎以及对真相的追求成为了该剧的核心。
哈姆雷特善于思考问题,以独白的方式展现他的智慧和忧虑。
他的戏剧性言行以及对世俗与道德的质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克劳狄斯(Claudius)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丹麦国王。
他通过暗杀哈姆雷特的父亲夺取了王位,并迅速与哈姆雷特的母亲结婚。
克劳狄斯的形象复杂而丰满,既是一个权力欲望的化身,又是一个狡猾的政治家。
他的演绎方式巧妙地描绘了一个道貌岸然、表面光鲜的反派形象。
克劳狄斯的行动和动机引发了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使得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三、奥菲利娅(Ophelia)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女友和波洛尼厄斯的女儿,她的形象成为了该剧的象征之一。
奥菲利娅的人生遭遇自始至终都受到男性权力的摆布和伤害。
她在哈姆雷特的矛盾和精神崩溃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奥菲利娅的角色塑造着弱者的形象,揭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摧残,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波洛尼厄斯(Polonius)波洛尼厄斯是丹麦宫廷的重要顾问,也是哈姆雷特的父亲。
他是一个阴险、虚伪的人物,喜欢自诩为政治傀儡。
波洛尼厄斯以他的言行和投机手段成为了克劳狄斯的忠实拥护者,但他的欺骗伎俩最终遭到了哈姆雷特的揭露。
波洛尼厄斯的形象展现了权力者的虚伪和控制欲,也揭示了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黑暗面。
五、拉奥提斯(Laertes)拉奥提斯是奥菲利娅的哥哥,哈姆雷特的朋友。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
矛盾复杂的性格彰显悲剧命运——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坛巨作《哈姆雷特》,以其生动丰富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背景,集多种成分为一体的艺术特点,征服了当时乃至现代的无数读者,尤其是主人公哈姆雷特矛盾复杂的性格,加之深刻的社会背景,更让人深思,不仅彰显了人物的个人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一.完美理想主义者坠入残酷黑暗现实哈姆雷特是一个出身高贵的王子,从小过着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受千人尊敬万人爱戴,后来又到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良好的精神教育,加之父母的宠爱,不得不说,他之前是过着一种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很少接触世界黑暗的一面,因此形成的一种趋于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性格,相信世间所有的真善美,向往着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和一个和平安乐的社会。
可所有的幻想都随着父亲的突然惨死,叔叔的阴谋篡位,母亲不顾廉耻的改嫁而迅速化为泡影。
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私利而甘愿做罪恶着的眼线,连自己深爱着的奥菲利亚也对自己无端猜测和刺探,接二连三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瞬间坠入了残酷黑暗的现实深渊。
此刻出现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忍辱屈从,要么反抗,内心强烈的愤怒与责任感,加之父亲魂魄的驱使,使他选择了后一条路,但人物本身具有的软弱性使他的反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不彻底性,也折射出了最终的悲剧命运。
二.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哈姆雷特听了父亲鬼魂的话,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虽然一个国王给人家用万恶的手段掠夺了他的权位,杀害了他最宝贵的生命,我却始终哼不出一句话来,我是一个懦夫吗?”“我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的了!呸!呸!活动起来吧,我的脑筋!”最终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想到了上演戏来证明叔叔的罪恶行径。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他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命运,更考虑到了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不愧是思想上的巨人。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二)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二)1、老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之父哈姆雷特的父亲,虽然只以鬼魂的身份出现过两三次,说过两三次话,却对哈姆雷特的思想变化极有影响,这对于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对于哈姆雷特来说是理想君主,可是哈姆雷特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他是理想的“人”,作为斗士,他以英武闻名遐迩,他亡魂第一次出场时穿了盔甲,带了怒容,使霍拉旭想起了先王当年的英勇模样:先王当年就穿了这一副盔甲/同野心勃勃的挪威王进行了一场决斗/就带了这一副怒容,恨流判决裂/在冰天雪地中,痛击了波兰的雪车队。
作为丈夫,他对待妻子,可以说是非常地温柔。
哈姆雷特在剧中说:“对我的母亲又这样地恩爱,简直不容许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庞。
”在最初就叫哈姆雷特不要伤及他的母亲。
后来,到哈姆雷特把母亲骂得无地自容了,还要把谋杀罪将给她听时,怕她受不了折磨,还出现在哈姆雷特的面前,替她挡一挡驾,而也正是因为爱她之深,所以才骂她“堕落”到“吃人家垃圾”吧。
而这些,对于天真的哈姆雷特,也就产生了问题:他父亲既是理想君主,却为何这样无能,不但改善不了自己统治下的罪恶环境,反而自己都成了这种环境下的牺牲者了呢?2、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简直就是社会罪恶的化身,用哈姆雷特的话说,他就是“戕害人性的毒疮”,他和哈姆雷特的父亲恰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人家是“海庇亮”,他是“萨徒”,他淫嫂,杀兄,篡位,窃国,什么坏事一下子都做尽了。
他处处都是自私自利的。
他对莱阿替斯说:“我爱你的父亲,我也爱自己。
”可是当这位波乐纽斯第一名大臣为他服务到送了命,他都只想到为自己打算,连埋葬都没有好好埋葬他。
莱阿替斯为他执行比剑阴谋,如果照预计把哈姆雷特暗算死了,自己安然无恙,那么该怎样收场呢?这个卤莽的青年没有问一问,许多故事中都有主谋人杀人灭口的范例,估计在克劳狄斯的一贯毒手下,前途也不可乐观。
尽管在他爱皇后乔特露德时,他好象是说了真话:“我的生命和灵魂都与她分不开/正像是星球的运行离不开轨道/我也寸步离她不了。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雷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哈姆雷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雷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雷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哈姆雷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雷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他面临着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各种人生苦恼,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
哈姆雷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
二、忧郁、沉思的性格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
从表层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
然而,哈姆雷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劳狄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所以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
哈姆雷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
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雷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哈姆雷特》赏析
《哈姆雷特》赏析《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它深刻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独特的文学风格而在文学界广受赞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哈姆雷特》进行赏析。
一、人物塑造与心理描写威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刻画了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构成了这部戏剧的核心。
首先,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
他容易陷入思想的深渊,对道德、伦理及生死问题进行反思,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富有哲理性的人物。
其次,玛丽娅是一个忠诚而爱家的女性形象。
她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
莎士比亚通过对人物的精心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二、情节发展与主题探索《哈姆雷特》的情节发展紧凑而扣人心弦。
主题探索方面,莎士比亚通过对个人命运、道德伦理、王位传承以及复仇的探讨,深入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弱点。
复仇是这部戏剧的核心主题之一,哈姆雷特以复仇为动力展开行动。
然而,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和疑虑,探索了复仇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剖析。
三、文学风格与艺术手法莎士比亚的文学风格独具匠心,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对白技巧,使《哈姆雷特》成为一部艺术的杰作。
他的修辞手法包括隐喻、比喻、夸张和对偶等,在描绘角色的情感和思想时有着非常抓人的效果。
此外,莎士比亚熟练地运用了倒叙、对话和独白等艺术手法,将故事呈现给读者,增强了戏剧的张力和魅力。
四、文化价值与影响《哈姆雷特》作为全球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探讨了普世的人类主题,如爱、复仇和家庭关系等,使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这部戏剧对于英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哈姆雷特》也对世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演出。
总结:《哈姆雷特》作为威廉·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
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
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而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
哈姆雷特国王刚去世未满两个月就改嫁丈夫的弟弟葛夫,而这个婚礼在当时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
因为葛夫是个邪恶、性情卑劣之人,自然而然在人民的心里起了一个疑心,是葛夫谋杀了前任国王。
他十分不明白为何母亲判作两人,在父亲去世未满两个月,就再婚了。
他的母亲及新任国王让他快乐,但他依旧穿著丧服,不肯脱去,他怀疑叔父给他父亲致死的理由─被毒蛇咬死的真实性。
他一直认为母亲和葛夫就是那毒蛇,共同谋害了他的父亲,这个疑虑使他心神不安。
现在又有一个谣言满天飞,有一个十分像先王的鬼魂出现在午夜十二点时,他欲言又止,一下子就消失。
于是哈姆雷特就前去观看,他看见了那鬼魂,于是追了去,来到一空地,鬼魂终于开口说道“儿啊!我是你的父王,我是被我的弟弟葛夫害死的,他趁着我睡着时,拿着毒草汁渗入我的耳里,使我悲苦的灵魂无法安睡。
儿啊!你的母亲不能为我守节,证明她的虚伪,你可以为我报仇,但绝不能加害于你的母亲,就让她听天由命好了,让她受天良发现的责备好了。
”就这样,鬼魂消失了,哈姆雷特答应为他父亲报仇。
哈姆雷特要他的部属不准透露他遇见了鬼魂,但实际上他的精神已受到惊吓,他有点恍惚。
一方面他害怕他报仇的计画引起叔父的疑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叔父有加害于他的心态,于是他决定伪装于疯癫之下。
他们认为他一定是太思念先王而如此的或是因为爱情的缘故。
因为哈姆雷特爱慕一位名叫可莉的女孩,她是大臣的女儿,在他发疯之前,曾送过情书及戒指给她,在他发疯之后,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哈姆雷特的叔父及母亲都认为一定是爱情的缘故。
读书心得——《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读书心得——《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探析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们给予这部戏剧极高的赞誉,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特征,人物形象十分独特,戏剧中应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
戏剧中每个人的语言风格也独树一帜。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下具有强大艺术价值的作品,并渗透了一定的人文情怀,对人物形象进行探析具有重要价值。
一、《哈姆雷特》内容简介《哈姆雷特》又被译为《王子复仇记》,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
故事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包括王子的叔父克劳狄斯、王子的爱人奥菲利亚、王子的母亲葛特露、朝中的奸臣等。
《哈姆雷特》通过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阐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并基于行为的选择,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描述的不仅仅是复仇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塑造了一个悲剧,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二、《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具有丰富的思想,细腻的感情。
可以说,哈姆雷特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哈姆雷特对社会充满了幻想,在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之后,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渴望爱情、待人热情、遇事勇敢,是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
但是,在得知父亲死亡的真相之后,面对残酷的现实,哈姆雷特是矛盾的,他在面临生活的折磨之后,变得悲伤、郁闷、彷徨失措,哈姆雷特的信仰逐渐崩塌,他的世界充满了灰色,甚至走向了极端、企图自杀。
从此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优柔寡断的,即使他具有阳光的心态,也被现实所打败,他走上了复仇之路。
在复仇过程中,他不断的演戏考验自己的叔父,并在找寻真相过程中得到满足,在哈姆雷特走向复仇之路的过程中,他的心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精神也被玷污。
在对哈姆雷特进行分析过程中,他是一个善思、阳光的王子,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对生活充满着热情。
但现实的生活给予了哈姆雷特极大的折磨,他面临着生活的痛苦、精神的压力,在鬼魂的引导之下,逐渐走向了复仇之路。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赏析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赏析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戏剧之一,被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父亲被谋杀和母亲与叔叔结婚的愤怒和复仇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疑虑的人物,他感到被背叛和愤怒,同时又感到了自责和无助。
他的内心矛盾在整个戏剧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也是该作品的独特之处。
此外,该作品的语言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莎士比亚运用了复杂的语言和诗歌形式,为该作品增加了许多艺术价值。
其中的著名的独白和对话,如“to be or not to be”和“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已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之一。
《哈姆雷特》不仅是一部戏剧,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作品。
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强大的力量。
总之,《哈姆雷特》作为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它的普遍性和深度让它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也让我们不断地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真谛。
- 1 -。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戏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故事。
这部戏中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复杂的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哈姆雷特及其他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是主角哈姆雷特。
他是一个富有哲思和才华的年轻人,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角色。
哈姆雷特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为追求真相而苦苦挣扎的人。
他对自己父亲的死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导致了他的内心困扰和痛苦。
哈姆雷特通过独白和独白来传达他的内心世界,他的言辞充满了智慧和哲学思考。
尽管他看似犹豫不决,但他内心的矛盾却让他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哈姆雷特的形象与他的好友霍雷肖相对照。
霍雷肖是一个忠诚和勇敢的人,他对哈姆雷特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是哈姆雷特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哈姆雷特经常和他分享他的痛苦和困惑。
虽然霍雷肖并没有哈姆雷特那么复杂和深沉,但他的形象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
格特鲁德是一个复杂的女性角色,她是丹麦国王的王后,也是哈姆雷特的母亲。
格特鲁德的形象经常受到批评,认为她在家庭和政治事务中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格特鲁德表达出她对哈姆雷特的爱和对他的痛苦感到无助的情感。
她在王位上的位置使她受到了严格的约束,这也导致了她无法完全自主的处境。
因此,格特鲁德的形象呈现出深深的人性和复杂的情感。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克劳狄斯,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哈姆雷特的父亲的弟弟。
克劳狄斯是一个阴险和权力欲的角色,他为了夺取王位而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无情和不可信的人。
克劳狄斯的形象也暗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黑暗面。
最后,我们来看看奥菲利娅,她是哈姆雷特的心上人。
奥菲利娅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纯洁善良的女性。
然而,她因为哈姆雷特的矛盾和痛苦而失去了理智,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奥菲利娅的形象是一个代表了无辜女性悲剧的角色。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分析哈姆雷特这个悲剧是莎士比亚的中心作品,最丰富的作品;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已经在西方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哈姆雷特可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被人们讨论最多的一部悲剧了;并且还由此而产生了一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它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故事是由哈姆雷特王子的父王过世开始;在哈姆雷特出现的第一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他的情绪是十分的不满和消极,甚至带有一些厌世的味道;最受他爱戴的父王过世了,这样亲情的伤痛深深刺伤了他;或许有更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仅仅一个月内,他的生母,竟然迅速的下嫁他的叔父,也就是夺取王位的新国王;如此严重的打击,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这些人的强烈不认同感,尤其是对他的母亲“一个月之内改嫁”,哀伤使哈姆雷特王子的生活只剩下死气沉沉,流露出沮丧暗淡的神色;他孝顺的特质,很明显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此时他的好友为他带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有人在守夜时看到先王”仿佛是一线生机般,哈姆雷特王子是分想再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父王一次,也真如他所愿;但更意外的是,得知了自己父王是背叔父谋杀的事实;基于爱自己父王的心,他全心全意的只想报仇;当然依他的聪明才智,他很快想了办法“装疯”;这其实是勇气十足的做法,也必须拥有过人的计谋;他的心早已被愤怒取代了悲伤,但由旁人的角度看来,我们了解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自于孝心,并且他始终是扮演着正义的角色;趁着伶人们来到皇宫,上演了一出揭示罪行的戏剧,他找到了能证实他父王的鬼魂所言不虚的证据;他的心里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他决心要消灭邪恶的新国王;在母后和新国王及他的大臣们的监视下,他丝毫未露出一丝的破绽,细心的程度令人感到佩服由他的谈话中,我们看到理智和冲动一直处于交战的状态中,好几次他想出手杀掉叔父,但总是在思考后抑制了自己的行动;哈姆雷特王子的深思熟虑为他带来了适当的时机-他终于“意外的”杀死了叔父身旁的大臣,这真是令人大快人心的一幕;当然,国王也不是省油的灯,意识到事态的不对劲后,设下了阴谋,想要将哈姆雷特王子送到英国并且杀死他;但最后并没有成功,因为哈姆雷特受到了他朋友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帮助,回到了丹麦;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人公哈姆雷特;他是一个受过人文主义思想教育的新人;他从威登堡大学回来,心里有的是全新的思想;他一回家就看到了巨大的变故:父死母嫁,叔叔成为了新的国王;这一切对他来说,似乎来的太突然了,让他没有时间来适应,没有思想准备去接受;然而他的一次与父亲的鬼魂的交谈却使他原本就不平静的心又起一层波澜;他的父亲告诉他,他的叔叔弑兄篡位这使得哈姆雷特不得不开始了为父报仇的计划;为了不引起叔叔的疑心,他首先装疯,然后又用“戏中戏”的方法证实了父亲的鬼魂的说法是正确的;他就下定了决心为父报仇;然而报仇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的叔叔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家伙;他人面兽心,骗得了他母亲的信任,使她甘心受他反指使;他还用自己的政治手腕骗得了一帮朝臣的拥戴,像波洛涅斯这样的老臣对他是忠心不二;正像老王的鬼魂对他评价的那样:“那个乱伦的、奸淫的畜生,他有的是过人的诡诈,天赋的奸恶,凭着他的阴险的手段,诱惑了我的外表上似乎非常贞淑的王后,满足他的无耻的兽欲;啊,哈姆雷特,那是一个多么卑鄙无耻的叛徒”;所以,对哈姆雷特来说,他的复仇行动是有阻力的;其实如果他不是丹麦的王子,只是一般平民百姓的话,他的复仇也不会如此麻烦,他只要找个机会把他的叔叔克劳迪斯一剑刺死即可;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他是丹麦的王子,他不仅仅担负着为父报仇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把他的国家从他叔叔的手中解救出来;于是复仇就变得更加复杂了;但是,他也没有退缩,他在努力地寻找机会;有一次,他的叔叔在进行忏悔,哈姆雷特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把他一剑刺死;可是他说“不,我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其实我们可以想像这只是他的一个借口;因为他是一个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他不可能笃信那些旧的宗教迷信;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优柔寡断的一方面;可见,他的性格中的弱点使他的思考多于他的行动,他是思考得太多了;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要解决这些矛盾,他知道凭他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办到的;所以,他的行动是迟缓的,是犹豫的;或许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优点,可以使克劳迪斯不会过早地发现他的计划,我们暂且把它叫做镇静;他可能正在寻找一种比较完美的解决办法,他想把这件事情妥善地解决,他想尽量地考虑得周到一点;可是,也正是由于他的考虑过周,才给了克劳迪斯以苟延残喘的机会,才使他意识到了哈姆雷特对他不利,才使他想出了让英王替自己把哈姆雷特杀死的阴谋;如果这时哈姆雷特在回国之后,像雷欧提斯一样,立即召集群众,反抗暴君的统治,其实这样是很简单的,因为连克劳迪斯都不止一次地承认他是受国民的拥戴的,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可是他没有,这是他又一次失去了机会;一次次的丧失良机,使他的复仇计划终于泡汤了;所以最后,他只能用最后的力量,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受伤之后,用毒剑刺死了他的仇人;结果连自己的性命也丢了;这正是悲剧的所在;也许我们还可以从剧中找出另外一条线索,就是哈姆雷特与奥菲莉娅的爱情悲剧;本来,哈姆雷特是热恋着奥菲莉娅的;这我们可以从奥菲莉娅的口中得知,也可以从波洛涅斯对国王和王后的谈话中得知;但是我们的王子为了复仇,不仅没有和奥菲莉娅成为和美的恋人,却为了复仇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哈姆雷特把自己的复仇重任看得比奥菲莉娅要重要得多,这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如果单从奥菲莉娅一方面来看,她与我国的传统女性是有那么一些雷同之处的;知识较浅薄,见识较狭隘,缺乏自身的见解……诸如此类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二者都对父兄有着绝对的尊敬与听从;在我国传统礼教之中,对女子的基本要求便是“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而由奥菲莉娅与其父亲波洛涅斯之间的应答可窥得一二,其对父兄也有着恭敬且近乎盲从的态度;如,奥菲莉娅告知父亲波洛涅斯哈姆雷特对她的誓言,但父亲波洛涅斯却认为哈姆雷特别有用心,并在基于保护女儿前提下,严禁女儿之交往;面对父亲的严厉的言词,奥菲莉娅的答复是“我一定听从您的话”;奥菲莉娅是爱着哈姆雷特的,至少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哈姆雷莱特这英俊的王子占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在父兄强烈且略带抨击的措词中,奥菲莉娅的响应竟不是辩护,也不是反驳,而是乖乖的顺从与接受;若从现代女性的观念上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即使所有人反对,即使你并不确定你所爱之人的心思,但你一定会是主动的一方,主动去接近,主动去了解,更甚地主动去追求,而非逆来顺受的乖乖承受所有人在你身上所作的安排;正如同所有在道德上受约束受压迫的中国妇女一样,我们相信奥菲莉娅的内心也有着非常大的压力;打从一开始哈姆雷特的求爱,父兄的拒绝,至哈姆雷特的精神失常,甚至直到最后,自己最亲爱的父亲竟死于自己的爱人手中;一切惊慌、无奈、害怕、悲惨的事,幸或不幸,这温柔的女子都只是默默地承受,没有埋怨,没有诅咒,甚至也没有想过要试图反抗,如此被动,如此地受委屈,而在把一切情绪都压抑在自己的内心后,又怎能要求这纤细的女子不崩溃呢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最终致使这无心机与陷害他人心理的天使,竟以发疯并溺死于水中这般悲惨的结局画下了生命的休止符;似乎,“压抑”及“承受”是她唯一一件能做的事情了;试想,如此的性格,如此的温柔,如此的逆来顺受,怎会不成为悲剧性的人物呢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奥菲莉娅的悲剧也是基本上由她的性格中的弱点造成的;在算计与仇恨交杂的故事中,奥菲莉娅的存在,她的爱以及善良,也带给我们一丝丝的宽慰以及希望;这小姑娘的死,对她或许并不公平,但我们相信,在整个故事上来说,这已是莎翁对所有的人物及故事最好的安排与交代了奥菲莉娅单纯的爱情,在哈姆雷特的复仇与恩恩怨怨中,是微不足道的,那么,被牺牲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其实,在哈姆雷特错杀了奥菲莉娅的父亲之后,我们就已能窥得一些有关这悲剧的结局——奥菲莉娅的死亡了我们惋惜,我们同情,也深深的对当代女子感到可怜与无奈;纵观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中,不管是王子的复仇悲剧,还是他与他的爱人奥菲莉娅之间的爱情悲剧,都是由他们性格中的弱点所造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出了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古希腊的悲剧的不同之处,一是命运悲剧,一是性格悲剧;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二者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莎士比亚的悲剧甚至比古希腊的悲剧要有更广泛的影响力,还形成了一种专门研究莎士比亚的学问——莎学;莎士比亚的伟大由此也可见一斑;。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然而当他的父亲死亡、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再加上父亲托梦告诉哈姆雷特是克劳迪斯害死了他。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
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
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
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老国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
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克劳狄斯是莎士比亚刻画的一个丑恶的人物形象。
为了权力,他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娶了嫂子为妻,夺得了君主的位置;同时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他设计杀害哈姆雷特,同时还要让舆论有利于自己。
他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也是一个阴谋家。
在他认为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不是没有打算将哈姆雷特杀害,他只是想通过哈姆雷特父亲死亡和母亲改嫁的打击使哈姆雷特变得消沉,使他离人们越来越远,失去他的影响,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哈姆雷特》主要内容和感悟_工作总结主要内容
《哈姆雷特》主要内容和感悟_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它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的死而陷入挣扎和痛苦之中,最终导致他的悲惨结局。
这部作品涉及了权力、复仇、背叛、嫉妒等多个主题,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在读《哈姆雷特》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下面将从主要内容和感悟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哈姆雷特》主要内容1. 父王的死《哈姆雷特》开篇,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得知父王突然去世的消息,这一消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伤痛。
接着,他发现自己的母后与叔父克劳迪斯迅速结婚,并抢夺了王位,这一系列事件使哈姆雷特的内心充满了不满和疑问。
2. 父亲的幽灵在哈姆雷特的痛苦和挣扎之中,他遇到了已故的父王的幽灵,幽灵告诉他,父王被毒死,要求他为父亲复仇。
这一消息让哈姆雷特更加困惑和心神不宁,也驱使了他后来的行为。
3. 扮疯在得知母后与叔父之间的罪恶之后,哈姆雷特决定装疯来探知真相,同时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他的举动引起了宫廷内外的注意和猜测,一时间引发了众多的议论和争论。
4. 头脑风暴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哈姆雷特经常陷入沉思之中,通过头脑风暴来思考如何行动。
他通过对话和独白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矛盾情绪,同时也展示了他复杂多面的个性。
5. 复仇行动哈姆雷特通过多种方式来展开复仇行动,他试图通过戏剧来测试叔父的良心,同时也和母后发生了激烈的对话和争执。
他选择对克劳迪斯进行复仇,而这一决定也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6. 悲剧结局在复仇行动的过程中,哈姆雷特失去了心爱的奥菲利娅和最好的朋友。
最终,在与克劳迪斯的一场决斗中,哈姆雷特也不幸丧生。
在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二、感悟1. 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在复仇的道路上陷入了自己心理的困惑和挣扎之中,最终也无法挣脱悲剧的命运。
《哈姆雷特》人物、内容、鉴赏
1
雷欧提斯Laertes—— 波洛涅斯的儿子。听信克劳迪斯的诡计, 与哈姆雷特比剑,雷欧提斯的剑是把毒剑,在激烈比赛中,他 们夺去了对方的剑,之后,哈姆雷特又在雷欧提斯身上留下了 血痕,雷欧提斯因此倒地。
第三幕:国王和波洛涅斯决定利用奥菲利亚试探哈姆雷特,并躲在门 后偷听,岂料被哈姆雷特发现,得知奥菲利亚骗他,大为震怒,狠狠 的骂了她一顿。此后,戏中戏开演,国王看到自己的罪行被搬到舞台 上,惶恐不已,匆匆退场,由此哈姆雷特确定国王就是凶手。国王退 场后当即决定将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在无人时向上帝坦露罪行。哈 姆雷特受母亲召唤,在去见王后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国王,觉得这是个 刺杀国王的好时机,但他以为国王在忏悔,此时杀他就会把他送到天 堂,因此放弃了这次机会。他走到王后的起居室,而波洛涅斯又躲在 室内的帷幕后偷听,被哈姆雷特误以为是国王,一剑刺死。而后哈姆 雷特慷慨陈词,揭露国王罪行,痛斥母亲的不忠和乱伦。
鬼魂King Hamlet (Ghost) —— 哈姆雷特 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他被弟弟毒死时, 哈姆雷特正在国外。
乔特鲁德Gertrude—--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哈姆 雷特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 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她误喝下了克劳迪斯 预设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当场身亡。
第二幕:哈姆雷特的疯癫行为引起众人关注,国王和王后召见了 哈姆雷特昔日的两位同学兼好友,要求他们去陪伴王子,并找出 其行为怪异的原因。此时波洛涅斯求见国王和王后,将哈姆雷特 写给其女儿的情书给两人看,认为他的发疯是由失恋引起的,国 王不太相信,决定用奥菲利亚来试探哈姆雷特。同一时间,哈姆 雷特见了两位好友,并敏锐的发觉他们是国王派来监视自己的, 连讥带讽得骂了二人。这时来了几个剧团演员,哈姆雷特很高兴, 当场让其中一个演员念了几段台词,并让他们排一出戏给众人观 看,暗自决定利用这出谋杀戏来试探国王。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分析《哈姆雷特》这个悲剧是莎士比亚的中心作品,最丰富的作品;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已经在西方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
《哈姆雷特》可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被人们讨论最多的一部悲剧了。
并且还由此而产生了一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见它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故事是由哈姆雷特王子的父王过世开始。
在哈姆雷特出现的第一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他的情绪是十分的不满和消极,甚至带有一些厌世的味道。
最受他爱戴的父王过世了,这样亲情的伤痛深深刺伤了他。
或许有更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仅仅一个月内,他的生母,竟然迅速的下嫁他的叔父,也就是夺取王位的新国王。
如此严重的打击,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这些人的强烈不认同感,尤其是对他的母亲“一个月之内改嫁”,哀伤使哈姆雷特王子的生活只剩下死气沉沉,流露出沮丧暗淡的神色。
他孝顺的特质,很明显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此时他的好友为他带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有人在守夜时看到先王!”仿佛是一线生机般,哈姆雷特王子是分想再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父王一次,也真如他所愿。
但更意外的是,得知了自己父王是背叔父谋杀的事实。
基于爱自己父王的心,他全心全意的只想报仇。
当然依他的聪明才智,他很快想了办法“装疯”。
这其实是勇气十足的做法,也必须拥有过人的计谋。
他的心早已被愤怒取代了悲伤,但由旁人的角度看来,我们了解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自于孝心,并且他始终是扮演着正义的角色。
趁着伶人们来到皇宫,上演了一出揭示罪行的戏剧,他找到了能证实他父王的鬼魂所言不虚的证据。
他的心里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他决心要消灭邪恶的新国王。
在母后和新国王及他的大臣们的监视下,他丝毫未露出一丝的破绽,细心的程度令人感到佩服!由他的谈话中,我们看到理智和冲动一直处于交战的状态中,好几次他想出手杀掉叔父,但总是在思考后抑制了自己的行动。
哈姆雷特王子的深思熟虑为他带来了适当的时机-他终于“意外的”杀死了叔父身旁的大臣,这真是令人大快人心的一幕。
高中必读篇目《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娅..
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然而在父亲离奇死亡、母亲改嫁叔父后,哈姆雷特悲愤道:“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那是一个荒芜不冶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
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这一切的剧变使哈姆雷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
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
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克劳狄斯是丹麦现任国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D.雷欧提斯在身中自己用药涂过的毒剑、奄 奄一息时,由于良心发现,当众揭发了克劳狄斯 的阴谋。 E.《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是以交替的原则 向前发展的,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两股力量交替 占领上风展开较量,这种震荡变动的结果伴随着 希望和恐惧的情感交替,使观众深深地为戏剧情 节所吸引。
第三幕:国王和波洛涅斯决定利用奥菲利亚试探哈姆雷 特,并躲在门后偷听,岂料被哈姆雷特发现,得知奥菲 利亚骗他,大为震怒,狠狠的骂了她一顿。此后,戏中 戏开演,国王看到自己的罪行被搬到舞台上,惶恐不已, 匆匆退场,由此哈姆雷特确定国王就是凶手。国王退场 后当即决定将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在无人时向上帝坦 露罪行。哈姆雷特受母亲召唤,在去见王后时看到毫无 防备的国王,觉得这是个刺杀国王的好时机,但他以为 国王在忏悔,此时杀他就会把他送到天堂,因此放弃了 这次机会。他走到王后的起居室,而波洛涅斯又躲在室 内的帷幕后偷听,被哈姆雷特误以为是国王,一剑刺死。 而后哈姆雷特慷慨陈词,揭露国王罪行,痛斥母亲的不 忠和乱伦。
请简述《哈姆雷特》中奸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
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分别是: 一、毒死兄长,篡夺王位; 二、想借英国国王的刀杀死哈姆雷特; 三、安排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比剑,并用毒酒 毒死了哈姆雷特。
简述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哈姆雷特出生高贵,举止优雅,博 学多才,有人文精神,敬父爱母,勇敢;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又在故事的发展中表现得 犹豫不定,当重担压下来时扛不起,放不下,忧 郁感伤,耽于幻想,几乎失去的目标。 总之,他的性格是多侧面的,是在变化着的。
怎样理解《哈姆雷特》的主题?
《哈姆雷特》的主题就是歌颂人文主义的理想。 可以说,哈姆雷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文主义的 化身。哈姆雷特向克劳狄斯复仇,可以理解为人 文主义向封建等级秩序挑战,只是由于封建势力 的强大和人文主义的刚刚兴起,哈姆雷特在复仇 过程中最终灭亡了,但他也亲手杀死了克劳狄斯, 最终继承王位的是他愿望的福丁布拉斯。这既显 示了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完全胜利的艰难性, 又为人文主义的最终胜利留下了希望的曙光。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后, 又设置了多次误杀的情节,请简述剧中的几次误杀。
哈姆雷特在与母亲谈话时出剑误杀了躲在帐幔 后偷听谈话的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用预备好的毒 酒准备毒杀哈姆雷特,结果误杀了王后乔特鲁德; 因哈姆雷特偷拆了克劳狄斯给英国国王的信件并 改动了信中的内容,英王误杀了克劳狄斯的两位 使者。
霍拉旭Horatio——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他没 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 的传声筒,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他也是唯一一个 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
二、剧情
第一幕:丹麦国王去世,王位由其弟弟继承,并与 王后结婚,王子哈姆雷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并对 叔叔和母亲的婚姻表示极度愤怒与不耻。此时,他 被好友告知其父的鬼魂在午夜出现,当晚便去见了 鬼魂,其揭露了现任国王杀兄篡位的罪行,哈姆雷 特大为震惊,当即表示要为父报仇,并决定装疯。 另外,朝中元老波洛涅斯的儿子启程去法国,临行 前告诫他的妹妹奥菲利娅不要再与哈姆雷特王子交 往下去,因为王子没有真心,只是玩弄她。之后, 波洛涅斯也命令女儿和哈姆雷特断绝关系,软弱的 奥菲利亚决定顺从父亲。
乔特鲁德Gertrude—--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 哈姆雷特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 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她误喝 下了克劳迪斯预设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当场身亡。 波洛涅斯Polonius—— 克劳迪斯的御前大臣。他是个出 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 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他躲在一块挂毯 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子一剑刺死。
第五幕:哈姆雷特让霍拉旭陪他去王宫,途经墓地时, 就赶上奥菲利亚的葬礼。看见情人的尸体,内心的悲愤 一下子暴发出来,他失去了控制,冲过去跳进墓穴,与 雷欧提斯在墓穴里打了起来。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 毒剑与哈姆雷特决斗。哈姆雷特不顾霍拉旭的劝阻,接 受挑战。决斗开始了,哈姆雷特占了上风。在第一回合 中,他击中对方一剑,斟上一杯毒酒,以示祝贺。王子 急于进行比赛,就把酒放在一旁。第二回合中王子又获 得了胜利,王后十分高兴地替王子饮下了这杯毒酒。雷 欧提斯深知他手中毒剑的厉害,一直不肯轻易往王子身 上刺。他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哈姆雷特。同 时哈姆雷特手中的也刺伤了雷欧提斯。
第二幕:哈姆雷特的疯癫行为引起众人关注,国王和王 后召见了哈姆雷特昔日的两位同学兼好友,要求他们去 陪伴王子,并找出其行为怪异的原因。此时波洛涅斯求 见国王和王后,将哈姆雷特写给其女儿的情书给两人看, 认为他的发疯是由失恋引起的,国王不太相信,决定用 奥菲利亚来试探哈姆雷特。同一时间,哈姆雷特见了两 位好友,并敏锐的发觉他们是国王派来监视自己的,连 讥带讽得骂了二人。这时来了几个剧团演员,哈姆雷特 很高兴,当场让其中一个演员念了几段台词,并让他们 排一出戏给众人观看,暗自决定利用这出谋杀戏来试探 国王。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是主要情节线索,共有那几 条复仇的线索?关系如何?
哈姆雷特为父复仇是主线,雷欧提斯和福丁布 拉斯的复仇是副线 。三条线既互相联系,又彼 此衬托。
《哈姆雷特》中两位女性王后乔特鲁德和大臣波洛涅 斯的女儿奥菲利亚分别是怎么死的?而哈姆雷特临死前 说要把王位传给谁?
乔特鲁德是误饮毒酒而死,奥菲利亚是精神失 常后溺水而死。而哈姆雷特临死前说要把王位传 给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罗生克兰(罗森格兰兹)和盖登思邓(吉尔登斯) Rosencrantz & Guildernstern—— 都是哈姆雷特大学 中的老同学。他们被克劳迪斯招来照看哈姆雷特。虽然 两人在剧中的作用不大,但王子很快就猜疑两人是间谍。 当国王下密令要处死远在英国的哈姆雷特时,他把名字 偷换了。于是两人在幕后莫名其妙地死去。 福丁布拉斯Fortinbras—— 挪威王子。在剧中只有短短 的过场戏。但他的重要性在于,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 出,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阐述了剧作主题。
第四幕:克劳狄斯以波洛涅斯的死为借口,将王子送往 英国。秘密地嘱咐英王将王子处诀。王子在途中偷拆开 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偷改了信。第二天他 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跳上了海盗船, 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 王子的出走与父亲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 她终日游荡,采花、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 梢,身下的树枝断了,她落入河中溺水而亡。她的哥哥 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和 妹妹报仇。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 身上。他们得知哈姆雷特回国,便定计谋害他。
奥菲利亚为何会变得精神失常以至于溺水而死呢?她的 死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她的生活中一下子失去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 一样是爱情,一样是亲情。并且是她的爱情导致 了她亲情的完结。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她的 死,激化了他哥哥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之间的矛 盾。又进一步使得哈姆雷特陷入了命运的绝境。
忧郁的个性是哈姆雷特一再错过杀掉克劳狄斯的机会, 试举出剧中两个情节加以说明。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戏剧情节设置上常用 得技巧。请简述《哈姆雷特》中的两次巧合及其作用。
巧合一:哈姆雷特正为鬼魂所述是否真实而疑惑 时,进宫献艺的戏班子突然到来。 巧合二:哈姆雷特正要杀死克劳狄斯时,他突然 就跪下祈祷,使哈姆雷特打消了立即杀死他的念 头。 巧合三:哈姆雷特被遣往英国,恰好带了父亲的 印信,并遇上了海盗,得以回国。
巧合四:哈姆雷特潜回国内,正好看到奥菲利娅 的葬礼。 巧合五:王后喝下了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 巧合六:雷欧提斯被自己的毒剑刺死。
作用:巧合能推动情节发展,使矛盾激化并得到 解决,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下列有关《哈姆雷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 是( )( ) A.哈姆雷特的悲剧本质上是性格和环境的冲突。 他高尚、纯洁、敏感多思的人文气质无法与强大 的恶势力抗衡,更难以承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 B.哈姆雷特在遇见鬼魂、得知父亲被害经过后, 假装发疯,这一招使阴险狠毒的克劳狄斯也被迷 惑住了。 C.奸王克劳狄斯在观看完哈姆雷特有意安排的 《贡扎古之死》后惊愕无比,心生忏悔,而他下 跪忏悔的一幕恰被哈姆雷特看见,才得以暂时保 全性命。
《哈姆雷特》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人物间的对比衬托手法, 请列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霍拉旭与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两人对比。 前者忠于和哈姆雷特的友情,坚持正义,是哈姆 雷特在危难时可以依靠、可以托付的朋友。后两 者为了自己的尊荣,趋炎附势,背叛朋友,为虎 作伥。剧作以后两者衬托霍拉旭的忠诚、坚定、 富有正义感。 奥菲利娅与王后乔特鲁德的对比。同为爱情 和命运的不幸者,前者纯真、善良,坚守着心中 的爱和善;后者向命运屈服,耽于享乐和荣华, 成为恶的猎物。前者与后者相互映衬。
就在这时,王后大叫着倒在地上,中毒身亡。 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当众揭 发克劳狄斯的阴谋。王子举起手中毒剑刺向克劳狄 斯,杀死了仇人,自己也毒性发作倒下去了。让把 王位传给福丁布拉斯。
三、鉴赏
请举出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两句经典台词,并作简 要赏析。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哈姆雷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来成为人们 面对两难抉择尤其是生死抉择的共同心声。 2、“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表现了哈 姆雷特对人的礼赞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3、“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表现哈姆雷特 对母亲屈从于新国王的满腹怨恨和指责,说明女 性常表现出脆弱的性格特点是当时人们的共同观 点。
《哈姆雷特》人物、 内容、鉴赏
一、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
哈姆雷特Prince Hamlet —— 丹麦王子。为父王的鬼魂 所困扰,要为父报仇。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 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后也中 了致命的毒剑死去。 克劳狄斯Claudius —— 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雷特 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告诉哈 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他罪有应得,最后死 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鬼魂King Hamlet (Ghost) ——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 成的鬼魂。他被弟弟毒死时,哈姆雷特正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