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167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4. 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 氏数量指标指数(C )。

C. d.6.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a ) a .质量指标b .数量指标C •综合指标d •相对指标7. 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d.平均指数二、问答题: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一、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 实际降低了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d. 102.6%5%a. 50.0%b. 97.4%c. 97.6% 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3. 编制综合指数时, a .指数化指标 b. b. d.应固定的因素是( b基尼系数 人均消费支出C )。

个体指数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S k q q 。

P 1 」2k q q 1 p 1S k q q o P 0 」 S k q q t p o;b. --------- ; c. -------- ; d. -------- a .S q 。

P 1送 q i P i S q o P o Z q i P o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a )。

a .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 %,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解:(1+20% /110%-100%=109.10%-100%=9.10%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解:28.8 -(1+20%)=24 万元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解:(略)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含答案1. 选择题(1) 以下属于力的性质是:A. 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面积答案:A、B、C(2) 能够使物体发生位移的只有:A. 摩擦力B. 重力C. 弹力和悬挂力D. 正确答案全部都对答案:C(3) 法拉第一定律指出的是:A. 外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一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 外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的速度将发生变化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将发生变化答案:C2. 填空题(1) 一个力从右往左作用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

答案:从左往右(2) 一个力从上往下作用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

答案:从下往上(3) 一个物体受到A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a,如果力A的大小不变,改变作用方向,则产生的加速度为______。

答案:-a3. 解答题(1) 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解答: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大小表示力的强弱程度,方向表示力作用的直线方向,作用点表示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2) 什么是合力?如何求合力?解答:合力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共同效果。

求合力的方法是将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按照大小和方向合成,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图示法来求解。

(3) 描述牛顿第一定律,并用实例说明其应用。

解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张光滑的桌子上的书时,如果力的大小和方向适当,书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这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干扰时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总结: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主要涉及力的性质和作用、法拉第一定律等内容。

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通过解答题展开思考和拓展。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练习题及答案8-2 设一阶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x x x+-= 试确定系统有几个平衡状态,分析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并画出系统的相轨迹。

解 令 x=0 得 -+=-=-+=x x x x x x x 321110()()()系统平衡状态x e =-+011,,其中:0=e x :稳定的平衡状态;1,1+-=e x :不稳定平衡状态。

计算列表,画出相轨迹如图解8-1所示。

可见:当x ()01<时,系统最终收敛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当x ()01>时,系统发散;1)0(-<x 时,x t ()→-∞; 1)0(>x 时,x t ()→∞。

注:系统为一阶,故其相轨迹只有一条,不可能在整个 ~xx 平面上任意分布。

8-3 试确定下列方程的奇点及其类型,并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相平面图。

(1) x xx ++=0 (5) ⎩⎨⎧+=+=2122112x x xx x x解 (1) 系统方程为x -2 -1 -13 0 131 2x-6 0 0.385 0 -0.385 0 6 x 11 2 01 0211图解8-1 系统相轨迹⎩⎨⎧<=-+I I >=++I )0(0:)0(0:x x x x x x x x令0x x ==,得平衡点:0e x =。

系统特征方程及特征根:21,221,21:10,()2:10, 1.618,0.618()s s s s s s I II ⎧++==-±⎪⎨⎪+-==-+⎩稳定的焦点鞍点(, ) , , x f x x x x dxdxxx x dx dx x x x x x==--=--==--=-+=ααβ111⎪⎪⎩⎪⎪⎨⎧<-=>--=)0(11:II )0(11:I x x βαβα计算列表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系统相平面图如图解8-2(a )所示。

图解8-2(a )系统相平面图(5) xx x 112=+ ① 2122x x x+= ② 由式①: x xx 211=- ③ 式③代入②: ( )( )x xx x x 111112-=+- 即 x x x 11120--= ④ 令 x x110== 得平衡点: x e =0 由式④得特征方程及特征根为 ⎩⎨⎧-==--414.0414.20122,12λs s (鞍点) 画相轨迹,由④式x xdxdx x x x 1111112===+α xx 112=-α 计算列表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系统相平面图如图解8-2(b )所示。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一、名词解释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B .L KL KMP MP P P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MP MP P P MC P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B.前者较后者平坦C.前者较后者陡峭D.无法确定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A.降低,右移B.增加,左移C.增加,右移D.降低,左移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情况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 前者比后者陡峭B. 前者与后者重合C. 后者比前者平坦D. 均有可能8、假定生产要素A 、B 、C 的边际产量分别是20、16、8,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0、8、4,那么这一生产要素的组合( C )A .不是最小成本的组合B .是最小成本的组合C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要素市场而定D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定9、假定两种生产要素X 和Y 的价格为30元,18元,产品的边际收益是3元,那么当这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 B )时,该生产商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一、名词解释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B .L K L K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MP MP P P MC P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B.前者较后者平坦C.前者较后者陡峭D.无法确定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A.降低,右移B.增加,左移C.增加,右移D.降低,左移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情况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 前者比后者陡峭B. 前者与后者重合C. 后者比前者平坦D. 均有可能8、假定生产要素A 、B 、C 的边际产量分别是20、16、8,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0、8、4,那么这一生产要素的组合( C )A .不是最小成本的组合B .是最小成本的组合C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要素市场而定D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定9、假定两种生产要素X 和Y 的价格为30元,18元,产品的边际收益是3元,那么当这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 B )时,该生产商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八章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厂商数目很少B.进出该行业容易C.存在产品差别D.厂商忽略竞争对手的反应2.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A.上升阶段B.下降阶段C.水平阶段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3.在古诺竞争中,厂商假定其对手的()是固定的A.产量B.价格C.利润D.以上均正确4.在有弯折点的需求曲线模型中,需求曲线上的折点意味着边际收益曲线是()A.不确定的B.不连续的C.水平的D.垂直的5.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A.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D.获取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及获得正常利润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A.同质的 B.有差异的C.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7.当一个行业由自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则()A.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C.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D.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8.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发生于()。

A.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时B.平均成本下降时C.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相交,并有边际成本等于主观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D.主观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9.当垄断竞争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时,()。

A.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等于价格C.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D.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10.在长期中,一个垄断竞争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这是因为()A.产品差别化B.缺少进入壁垒C.过剩的生产能力D.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二、判断题1.垄断竞争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产品价格的竞争。

()2.产品差别化导致每一个垄断性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的企业可以获得经济利润。

()4.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的企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5.一个寡头企业在决定降低其产品价格时会考虑其它企业的反应。

(完整版)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完整版)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第八章思考与练习:1. 什么是决策?决策有那些特点?答:广义的说,把决策看作一个管理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预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实施、监控的过程。

包括从设定目标,理解问题,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实施的全过程。

狭义的说,决策就是为解决某种问题,从多种替代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特点可按照划分的类别来说明: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1)战略决策。

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

(2)管理决策。

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作出。

(3)业务决策。

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1)程序化决策。

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

3.按决策的问题的条件分类(1)确定性决策。

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

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

(2)风险型决策。

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所发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计的。

(3)不确定型决策。

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4,按决策的风格来分,可分为:行为决策;概念决策;命令决策;分析决策。

5、按决策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

2. 科学决策应该遵从哪些原则?答:最优化的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和集团决策原则。

3. 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如何?你能否通过实例来说明决策的重要性?答: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计划工作是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的基础。

(省)4. 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

你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作决策的?答:决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实施活动。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课后习题答案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课后习题答案

22 7336 18 0766 20 2040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练习题第五题答案
2000
季度 销售量
长期趋势
一季度 13 1
9 3324
二季度 13 9
9 9722
三季度 79
10 6121
四季度 86
11 2519
2001
Y/T 销售量 长期趋势
1 4037 10 8
11 8918
1 3939 11 5
9
2 10
10
2 50
Y 1 1 = 0 . 3 6 5 3 3 3 + 0 . 1 9 2 6 4 8 1 1 = 2 . 4 8 6 6 6 7
2024/1/18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练习题第五题
某县2000—2003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如表所示单位:万公斤 1用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 2拟合线性模型测定长期趋势 3预测2004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
13 95 0 987174
2024/1/18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练习题第五题答案
2用线形趋势模型法测定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季度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2024/1/18
销售量
13 1 13 9
t 1 3 6 , t= 8 .5 , t2 = 1 4 9 6
0 9177 17 5
15 0910 1 1596
20 0 17 6504 1 1331 1 1511 1 1472 20 2099
0 7364 16 0
15 7309 1 0171
16 9 18 2903 0 9240 0 8555 0 8526 20 8497

健康管理师 第八章 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课后习题(部分)

健康管理师 第八章 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课后习题(部分)

3. 糖尿病足的分期和处理中,当体征出现破溃时,处理原则是( ) A、 每天检查 B、 定期检查 C、 限制下肢活动 D、 限制负重活动 E、 每周检查
4.某女性体重 65kg,以每小时 4km 的速度快走 30min,代谢当量为 3kcal/(h·kg),则该女
性的能量消耗为( )
A、97.5kcal B、113.0kcal C、85.5kcal D、103.0kcal
A、肥胖超重者从事运动,不应单纯以控制体重为目的 B、肥胖者不宜进行抗阻力运动
C、为控制体重,运动期间应尽量控制饮水
D、运动期间,不宜控制饮食
E、肥胖者应鼓励进行下肢关节承重小的运动
6. 低强度身体活动时的衡量指标包括( )
A、代谢当量 2.5 梅脱
B、心率达最大心率的 70%
D、自我感觉稍累
E、心率达最大心率的 50%
E、可以每周三天
二、多选题
1. 运动锻炼的医学监督内容主要包括( )
A、 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再评估 B、 体力负荷与运动反应
D、 运动计划的调整
E、 常规体格检查
C、 运动测试
2.运动处方包括( )
A、运动锻炼强度、频度、时间和进度的计划
B、尤其为高风险者提供万无一失的义务监督保障
C、对每次训练的场地内容、负荷、时间作出具体安排
C、代谢当量 6 梅脱
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C
A
B
B
题号
7
8
9
10
11
答案
E
E
E
B
A
二、多选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普通化学 第八章课后答案

普通化学 第八章课后答案

第八章配合物配合物思考题与答案1.设计一些实验,证明粗盐酸的黄色是Fe3+与Cl-的络离子而不是铁的水合离子或者羟合离子的颜色。

(略)2.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将等物质的量的黄色CoCl3.6NH3﹑紫红色CoCl3.5NH3﹑绿色CoCl3.4NH3和紫色CoCl3.4NH3四种配合物溶于水,加入硝酸银,立即沉淀的氯化银分别为3 ﹑2 ﹑1 ﹑1mol,请根据实验事实推断它们所含的配离子的组成。

答:配离子分别是[Co(NH3)6]3+, [Co(NH3)5Cl]2+ , [Co(NH3)4Cl2] +, [Co(NH3)4Cl2] +,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有同分异构体。

3.实验测得Fe(CN)64-和Co(NH3) 63+均为反磁性物质(磁矩等于零),问它们的杂化轨道类型。

答:中心二价Fe2+亚铁离子外层价电子排布是3d6,有4个未成对电子,测得Fe(CN)64-为抗磁性物质,说明中心的铁离子的外层价电子排布发生变化,进行了重排,使得内层3d轨道上没有未成对电子,所以应采取的是d2sp3杂化方式。

三价Co离子外层价电子排布也是3d6,也有4个未成对电子,测得Co(NH3) 63+为反磁性物质,原理同上,也是d2sp3杂化方式。

4.实验证实,Fe(H2O)63+和Fe(CN) 63-的磁矩差别极大,如何用价键理论来理解?答:Fe(H2O)63+的中心离子铁是采用sp3d2杂化方式,外轨型配合物,高自旋,有5个成单电子,磁矩高;而Fe(CN) 63-采用的是d2sp3杂化方式,内轨型配合物,低自旋,只有1个成单电子,所以磁矩低。

5.上题的事实用晶体场理论又作如何理解?略6.用晶体场理论定性地说明二价和三价铁的水合离子的颜色不同的原因。

略7.FeF63-为 6 配位,而FeCl4-为四配位,应如何解释?1答:三价Fe的外层价电子层电子排布是3d3,d轨道上有2个空轨道。

同样作为中心离子,作为负电荷的配体之间的排斥力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统计学第五版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五版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H 0:p1 - p2 0
α = 0.05 n1 = n2 =11000 p1=0.95%, p2=1.72% 临界值(s): Z =1.645 Z=-0.77%/0.001466=-4.98<-1.645 决策:在 α = 0.05的水平上拒绝 H 0 。 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率。

Z 1.645
8.12 为了控制贷款规模,某商业银行有个内部要求,平均每项贷款 数额不能超过60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规模有增大的趋势。 银行经理想了解在同样项目条件 下,贷款的平均规模是否明显地超 过60万元,还是维持着原来的水平。 一个n=144的随机样本被抽出,测得 x=68.1万元,s=45。用 α =0.01的显著性水平,采用p值进行检验。 解: H 0 : μ ≤60 H 1 : μ >60 α = 0.01,n = 144, x =68.1,s=45 临界值(s):1% 检验统计量: Z
甲法:31 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乙法:26 24 28 29 30 29 32 26 31 29 32 28 两总体为正态总体,且方差相同。问两种方法的装配时 间有无显著差别(α =0.05)? 解: 正态总体,小样本,σ²未知但相同,独立样本t检验 H 0 : 甲 -乙 = 0 H1 : 甲 - 乙 ≠ 0
H1 : p1 - p2 0
8.14 某工厂制造螺栓,规定螺栓口径为7.0cm,方差为0.03cm。 今从一批螺栓中抽取80个测量其口径,得平均值为6.97cm,方差 为0.0375cm。假定螺栓口径为正态分布,问这批螺栓是否达到规 定的要求 (a=0.05)?
1.样本均值的检验 α = 0.05 , n = 80 临界值(s): Z 1.96 2 在-1.96~1.96之间接受;否则拒绝。 检验统计量: Z=(6.97-7)/(0.173/8.94)= -1.55∈(-1.96,1.96) 决策:在 α = 0.05的水平上接受 H 0 。 结论: 这批螺栓口径均值达到规定的要求。

市场营销学第八章课后练习

市场营销学第八章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1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的基础是()A.市场评估B.市场细分C.战略制定D.市场调研2市场细分的实质是()A.需求的细分B.消费者特性的细分C.产品的细分D.企业的细分3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但同一群体的消费偏好大致相同。

这种市场偏好模式叫()A.同质偏好B.分散偏好C.集群偏好D.群体偏好4通过将产品定位于中央来尽量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的营销是()A.无差异营销B.集中营销C.差异化营销D.无区别营销5通过将产品定位于最适合的细分市场来满足特定顾客群体的需求的营销是()A.无差异营销B.集中营销C.差异化营销D.特定营销6通过开发几种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的营销是()A.无差异营销B.集中营销C.差异化营销D.区别营销7消费者市场的细分变量中,指消费者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因素的变量叫()A.地理变量B.人口变量C.行为变量D.心理变量8下列因素中,属于行为变量的有()A.购买时机B.家庭类型C.生活方式D.社会阶层9在宏观细分变量中,可能是进行组织市场细分最基本、最常用的一个细分变量是()A.规模B.区域C.行业D.组织购买类型10微观市场细分中,通常情况下组织的采购战略分为满意战略和()A.优化战略B.最优化战略C.标准战略D.标准化战略11市场细分方法中,单一变量因素法也叫做()A.单一法B.单一变量法C.单一因素法D.单一标准法12选择目标市场时,企业只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并只通过单一产品去满足该市场中某一类顾客的特定需求的模式是()A.选择性专业化B.产品专业化C.单一市场集中化D.市场专业化13目标市场覆盖策略中,企业同时在几个细分市场上经营业务,并分别为每一细分市场制定不同营销组合以满足其需求的策略叫()A.差异性营销策略B.无差异营销策略C.集中性营销策略D.区别性营销策略14各子市场间需求与偏好的相似程度是()A.子市场的同质性B.市场的同质性C.子市场的相似性D.市场的相似性15目标市场营销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制定营销战略的重要依据是()A.市场细分B.市场选择C.市场评估D.市场定位16向消费者传递一个清晰的形象,从而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购买企业产品的明确理由,这是市场定位的()A.基础B.本质C.最终目的D.依据17在市场定位的层次中,企业市场定位的最终目的是()A.形象定位B.产品定位C.服务定位D.人员定位18市场定位的流程中,目的在于对顾客追求的利益进行排序,以便企业选择自身市场定位的“卖点”的步骤是()A.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B.识别顾客对各种替代产品的选择依据C.确定竞争产品在重要属性方面的地位D.评估顾客追求的利益的相对重要性多项选择题1企业开展目标市场营销主要包括的环节有()A.市场细分B.目标市场选择C.市场调研D.市场定位E.目标市场分析2下列属于地理变量的因素有()A.所处地区B.城市规模C.人口密度D.气候条件E.社会环境3在组织市场的细分中,常见的宏观细分变量包括()A.组织所处的行业B.组织所处的规模C.组织所在的区域、省市D.组织成员数量E.组织购买类型4组织常用的微观市场细分变量有()A.关键的采购标准B.组织购买类型C.采购战略D.采购的重要性E.组织的革新性5市场细分中,确定细分依据主要通过市场调查。

《统计学概论》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八章课后练习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相关系数?它与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P237- P2382.什么是正相关、负相关、无线性相关?试举例说明。

P238- P2393.相关系数r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根据相关系数来判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P245 4.简述等级相关系数的含义及其作用?P2505.配合回归直线方程有什么要求?回归方程中参数a、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P2566.回归系数b与相关系数r之间有何关系?P2587.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有什么联系与区别?P2548.什么是估计标准误差?这个指标有什么作用?P2619.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如何?P258-P26410.解释判定系数的意义和作用。

P261二、单项选择题1.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向来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A.正相关和负相关B.直线关系与曲线关系C.单相关和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比较,对变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回归分析中要求()。

A.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给定的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C.两个变量都不是随机的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3.如果变量x与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低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C.高度相关关系D.完全不相关4.初学打字时练习的次数越多,出现错误的量就越少,这里“练习次数”与“错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A.正相关B.高相关C.负相关D.低相关5.假设两变量呈线性关系,且两变量均为顺序变量,那么表现两变量相关关系时应选用()。

A.简单相关系数r B.等级相关系数r sC.回归系数b D.估计标准误差S yx6.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A.越大B.越接近0C.越接近-1 D.越接近17.下列各组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和商品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为-0.91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财务管理·基础班·课后练习题·第八章

财务管理·基础班·课后练习题·第八章

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效率比率的是()。

A.速动比率B.资本金利润率C.资产负债率D.流动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重2.某企业2007年和2008年的营业净利率分别为7%和8%,资产周转率分别为2和1.5,两年的资产负债率相同,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动趋势为()。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3.在下列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中,属于企业盈利能力基本指标的是()。

A.营业利润增长率B.总资产报酬率C.总资产周转率D.资本保值增值率4.某企业2009年营业收入净额为3600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4000万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为8000万元。

假定没有其他资产,则该企业2009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为()次。

A.3.0B.3.4C.2.9D.3.25.在销售额既定的条件下,形成流动资产相对节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分析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小于基期B.分析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大于基期C.分析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等于基期D.分析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不大于基期6.在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在()中。

A.会计报表附注B.董事会报告C.审计报告D.管理层讨论与分析7.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中,属于债务风险基本评价指标的是()。

A.或有负债比率B.已获利息倍数C.流动比率D.产权比率8.()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A.构成比率B.效率比率C.定基动态比率D.环比动态比率9.()是指净利润与总资产平均数的比率,反映平均每1元总资产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利润。

A.净资产收益率B.总资产收益率C.总资产报酬率D.流动比率10.某上市公司2009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

2008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9年2月8日,经公司2008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截止2008年末公司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工商注册登记变更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

8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

8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A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B都是根据变量值人小排列的C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人小排列的D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C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A平均数时间序列B时期序列C时点序列D相对数时间序列B3.发展速度属于()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动态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C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A报告期水平B基期水平C实际水平D计划水平B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A 296 人B 292 人C 295 人D 300 人C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 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A 150万人B 150. 2万人C150. 1万人D无法确定C7.由一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A有8个E有9个C有10个D有7个A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枳等于总速度B各年坏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各年坏比增长速度之枳等于总速度D各年坏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A9.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58. 6%,则该企业2006—201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A V58.6%B V158.6%C ”58.6%D ”158.6%B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A简单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加权序时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D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A时距扩大法E移动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季节指数法c1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的是()。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数列D.平均数数列A13•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侧重于考察现象的()A.期末发展水平B.期初发展水平C.中间各项发展水平D.整个时期各发展水平的总和A14.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和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差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积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商A15.已知某地区2010年的粮食•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1倍,比2005年增长了0. 5倍,那么2005年粮食•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全年需用A材料24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材料年储备成本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B )
A.12 B.6 C.3 D.4
2.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 C )结合起来考虑。

A.信用标准B.信用折扣
C.信用期间D.现金折扣政策
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是( C )
A.收账费用B.坏账损失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D.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的费用4.企业为了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可采取( A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5.下列订货成本中属于变动性成本的是( C )。

A.采购人员计时工资B.采购部门管理费用
C.订货业务费D.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6.在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计算公式有:( D )。

A.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救占用资金×销售成本率
B.收益的增加=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率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边际贡献率
D.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7.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 C )。

A.交易性、预防性、收益性需要B.交易性、投机性、收益性需要C.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需要D.预防性、收益性、投机性需要8.企业6月10日赊购商品时双方约定“2/10,N/20”。

在6月15日有能力付款,但直到6月20 日才支付这笔款项。

其目的是运用现金日常管理策略中的( D )。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9.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无关的因素是( A )。

A.经济订货量B.日耗用量
C.交货日数D.保险储备量
10.现金管理的目标是( A )。

A.权衡流动性和收益性B.权衡流动性和风险性
C.权衡收益性和风险性D.权衡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11.已知某种存货的全年需要量为36000个单位,该种存货的再订货点为1000个单位,则其交货间隔时间应为( B )。

A.36天B.10天C.18天D.12天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特点的是( D )。

A.形态的变动性B.数量的波动性
C.流动性D.投资的集中性和收回的分散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确定建立保险储备量时的再订货点,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BC )。

A.交货时间B.平均日需求量
C.保险储备量D.平均库存量
2.企业预防性现金数额大小( AB )。

A.与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成反
B.与企业借款能力成反比比
C.与企业业务交易量成反比D.与企业偿债能力成正比
3.在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过程中,导致经济批量增加的因素有( ABC )。

A.存货年需用量增加B.一次订货成本增加
C.每日耗用量增加D.每日耗用量降低
E.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增加
4.下列项目中属于与存货经济批量相关的是( ACD )。

A.储存变动成本B.订货提前期
C.年度计划订货总量D.存货单价
5.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中与现金持有额相关的有( AC )。

A.资金成本B.管理成本C.短缺成本D.折扣成本6.存货决策的内容中属于财务部门职责的包括( CD )。

A.决定进货项目B.选择供货单位
C.决定供货时间D.决定进货批量
7.下列( ACD )属于存货的储存变动成本。

A.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B.紧集额外购入成本
C.存货的破损变质损失D.存货的保险费用
8.为了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企业应当( ACD )。

A.加速收款并尽可能推迟付款B.尽可能使用支票付款
C.使用现金浮游量D.力争现金流人与现金流出同步9.企业销售过程中的商业折扣( BD )。

A.又称现金折扣B.又称价格折扣
C.又称销售折扣D.是指买得越多,单价越低
10.引起缺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需求量的变化B.交货期日需求量增大
C.延迟交货D.存货过量使用
三、判断题
1.赊销是扩大销售的有力手段之一,企业应尽可能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

( F )
2.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它是一种商业信用。

( F )
3.因为现金的管理成本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在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影响。

( T )
4.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还应进一步分析销货增加所引起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的问题。

( T )
5.在确定信用标准时,只要提供商业信用增加的成本低于扩大销售增加的收益,企业就可以进一步提供商业信用。

( T )
6.通货膨胀造成的现金流转不平衡,不应靠短期借款解决。

( T )
7.如果企业的借款能力较强,保障程度较高,则可适当增加预防性现金的数额。

( F )
8.若现金持有量超过总成本线最低点时,机会成本上升的代价大于短缺成本下降的好处。

反之,则相反。

( T )
四. 计算题
1.某种存货的年度需求量为2400个单位,每次订货成本为6000元,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500元,该种存货的单价为10元。

安全储备量800单位,再订货点为1000单位。

要求计算:
(1)存货平均占用资金是多少?
(2)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多少天?
(1)240500
240060002*=⨯⨯=Q 存货平均占用资金: 240/2×10+800×10=9200 (2)平均日需求量:2400÷360=6.67 设供货间隔期为x ,则有1000=6.67x ⋅+800
x =30天
2.某商业企业只经营一种商品,单位售价10元,单位进价5元,目前实行的信用政策为N/30,年销量为25万件,平均存货水平10万件,由于部分客户拖欠,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期为40天,坏账损失率为3%,收账费用为50000元,现拟改变赊销政策为“N/20",预计年销量为20万件,平均存货水平8万件,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期为25天,平均坏账损失率为1%,收账费用为20000元,若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串为10%,要求通过计算判断是否实施新的信用政策?
原平均应收账款占用=360
1025⨯×40=27.77(万元) 现平均应收账款占用资金=25360
1020⨯⨯=13.89(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