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或者化学反应的产物。
1. 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m/M其中,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当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m1,摩尔质量为M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为a1、a2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量n2: n2 = n1 * a2/a1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
以化学反应A + B → C + D为例,已知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计算生成物C和D的摩尔数量n3和n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关系:a1A + a2B → a3C + a4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 = n1 * a3/a1n4 = n2 * a4/a23. 反应物的过量与限量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存在过量或限量的情况。
过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多的物质,它的数量不会对反应的摩尔数量产生影响;限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少的物质,决定了反应的摩尔数量。
假设在化学反应A + B → C中,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反应物A与B的化学计量比为a1:a2,已知反应物B为限量反应物。
则反应完全进行时,根据摩尔计算可得: n3 = n1 * a3/a1n4 = n2 * a4/a2其中,a3和a4表示反应物A和B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n3和n4分别表示生成物C和D的理论摩尔数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规则
02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3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概述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包括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以及复杂的多步反应。
谢谢您的观看
酸碱反应的计算
确定酸碱反应的强弱
根据摩尔分数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计算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摩尔分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根据摩尔分数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摩尔分数
根据电子转移数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和摩尔质量
计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摩尔数
这些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的能量计算、势能面优化、频率分析、反应机理探索等。
这些软件界面友好,方便用户操作,支持多种类型的化学计算,包括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
首先,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并设置合理的计算方法。
通过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反应的能量、频率等结果,从而了解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可以使用软件进行单点能量计算、势能面扫描、频率分析等多种类型的计算。
配合物生成反应的计算
确定配合物的化学式和摩尔质量
根据配位数计算配合物中配体的摩尔分数
计算配合物的摩尔数
根据摩尔分数计算配体的质量分数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机辅助计算
04
化学计算软件介绍
常见的化学计算软件包括:Calculator for Chemistry (CFChem)、Gaussian、QuantumWise等。
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基本形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2.掌握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3.正确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和基本形式;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包括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形式和计算方法;2.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讲授1.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形式;2.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步:实验演示1.进行化学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
第四步: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的结果和数据;2.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的意义;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六、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2.实验评估。
七、教学资源1.课件;2.化学实验器材;3.化学实验药品。
八、教学参考1.化学实验教材;2.化学科普读物;3.化学实践教材。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
1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通过计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可以将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配平。
确定反应条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比来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反应条件。
3
判断反应的可行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变化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可行。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 计算方法
目录
• 化学反应方程式概述 •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化学反应方程式概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
•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种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变 化的表达式。它反映了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 定量关系。
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可以预测反应结果,比较反应速率,计算反应热 等,这些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开发新的化学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随着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更高效的算法和更精确的模型来预测化学反应 过程。
未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将在化学工业、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更 大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02
CATALOGUE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 物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的原因
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质 量、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人教版高考化学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第21讲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考向2 平衡标志的判断
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
续表
[对点训练2] (2023·苏州模拟)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作为合成氨反应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D )
乙丁戊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02 考点2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必备知识·梳理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 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即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___表示。
温度
4.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接近完全
正 平衡
逆 (3)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B
考向2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700
800
0.6
0.9
830
1000
1200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吸热
正反应
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__可__逆__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相__等__,反 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浓度、含量保持__不__变__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最大
零
小
大
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到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到平衡。
3.化学平衡的特点: 动态
等于
不 行
向逆反应方向进
容器编号
温度
Ⅰ
0.2
0.2
0.05
Ⅱ
0.2
0.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改变的大小,通常由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
对于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A+B→C,反应速率可以用以下方程式来计算:v = k[A]^m[B]^n其中,v代表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代表反应物A和B的浓度,m和n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方程式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应的速率以及其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来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方程式。
假设我们有一个反应A+2B→2C,这个反应的速率可以表示为:v = k[A]^m[B]^n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的反应级数。
通过实验观察或理论推测,可以确定反应级数。
假设反应物A的反应级数为m,反应物B的反应级数为n。
接着,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首先,制备一系列反应混合物,每个反应混合物中反应物A和B的浓度不同。
然后,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测定样品中反应物A和B的浓度。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或其他适用的测量技术。
将实验数据带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计算得到反应速率。
例如,对于一个实验数据点,反应物A的浓度为[A],反应物B的浓度为[B],反应速率为v。
将这些数据代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得到一个方程:v = k[A]^m[B]^n通过这个实验,在不同浓度下得到多个数据点,可以得到多个方程。
接下来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曲线拟合。
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将多个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线性方程。
例如,对于上述方程v = k[A]^m[B]^n,可以进行取对数的操作,得到一个线性方程:ln(v) = ln(k) + mln([A]) + nln([B])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得到ln(v)与ln([A])和ln([B])之间的关系。
从中可以确定反应级数,并计算出速率常数。
最后,根据所得到的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可以编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物质的转化、生成或消失。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各种计算,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例、产物的量、反应的热量变化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在平衡反应中,我们可以利用平衡常数来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
平衡常数(K)定义为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产物浓度的乘积之比,即:K = [C]^c[D]^d/[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产物C、D的浓度,a、b、c、d分别为它们的反应系数。
通过给定浓度和反应系数,我们可以计算平衡常数,反之,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平衡常数计算摩尔比例。
二、化学反应的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反应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量。
摩尔量的计算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反应方程式。
对于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其中,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系数。
给定任意一种物质的摩尔量,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上的摩尔系数推算其他物质的摩尔量。
三、化学反应的热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ΔH)是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在计算热量变化时,我们使用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热量变化进行计算,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热量平衡法:根据化学反应的热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物与产物的热量变化计算未知物质的热量变化。
利用反应的热量平衡方程,我们可以得出未知热量变化的值。
2. 标准反应焓法:化学反应的标准反应焓变(ΔH°)是指在标准状态下,一摩尔反应物完全转化为产物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通过标准反应焓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与产物的热量变化。
3. 反应热法:通过量热器实验测定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热量,从而推算出反应物与产物的热量变化。
四、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摩尔量。
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可以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清晰地展示出来。
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理解反应过程、预测生成物以及计算反应的摩尔比例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以帮助你准确计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观察并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首先,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实验或题目给出的信息。
注意,反应物是参与反应并在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生成物是通过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例如,对于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方程式,我们可以观察到氢气(H2)和氧气(O2)是反应物,水(H2O)是生成物。
步骤二:平衡化学方程式在平衡化学方程式时,需要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保持平衡。
这意味着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数目在方程式的左右两侧应该相等。
例如,对于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写出初始的不平衡方程式:H2 + O2 -> H2O。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方程式左侧的氢原子数目为2,右侧仅有1个,氧原子数目左侧为2,右侧仅有1个。
为了平衡方程式,我们需要将氢气和氧气的系数乘以适当的倍数。
通过尝试,我们可以得到平衡的方程式:2H2 + O2 -> 2H2O。
步骤三:检查平衡性在编写化学方程式后,应该检查方程式是否已经平衡。
检查方法是确保每个原子及每个元素的原子数目在方程式的左右两侧相等。
例如,对于平衡的水生成方程式2H2 + O2 -> 2H2O,我们可以看到方程式左侧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右侧也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方程式是平衡的。
步骤四:添加反应条件和物质状态(可选)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添加反应的条件和物质的状态,以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例如,加热时写成ΔH,高温条件写作“高温下”等等。
对于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方程式,我们可以添加反应条件,如:2H2(g) + O2(g) -> 2H2O(l)(其中(g)表示气态,(l)表示液态)。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引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它描述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在化学学习中,常常需要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如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变化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摩尔比率计算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
假设有以下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根据方程式可以得知,2 mol 的H₂ 能够与 1 mol 的O₂ 反应生成 2 mol 的H₂O。
依此可得以下摩尔比率: - H₂ : O₂ = 2 : 1 - H₂ : H₂O = 2 : 2质量变化计算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摩尔比率,还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通过计算反应物质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考虑以下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已知初始时,H₂ 的质量为 10 g。
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反应后产物H₂O 的质量:1.计算H₂ 的摩尔数:10 g H₂ * (1 mol H₂ / 2 g H₂) = 5mol H₂2.根据方程式可知,2 mol 的H₂ 能够生成 2 mol 的H₂O。
所以 5 mol 的H₂ 会生成 5 mol 的H₂O。
3.计算H₂O 的质量:5 mol H₂O * (18 g H₂O / 1 molH₂O) = 90 g H₂O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知反应后产生的H₂O 的质量为90 g。
反应过程中的计算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反应过程中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变化。
这需要结合化学方程式和给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计算。
考虑以下反应:2NaCl + H₂SO₄ → 2HCl + Na₂SO₄初始时,已知H₂SO₄ 的质量为 100 g。
我们想要知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HCl 的质量。
1.根据方程式,H₂SO₄ 和 HCl 的摩尔比率为 1: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 答案:(1)Fe3O4+4CO3Fe+4CO2
•
232
176
•
x
5.5g
• 232/x=176/5.5g
• 解得x=7.25g
• 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
• 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
.
• (2)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x
• Fe3O4+4CO3Fe+4CO2 △m
.
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
• 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 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 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 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解此类题目必须 理顺以下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 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 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 边净增质量时,天半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 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指针向有偏转。
.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 综合计算
•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 ,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 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 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 ,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 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 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 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
• (3)由图像可以看出,45g固体粉爪与100ml稀硫酸恰 好完全反应生成CO211L, 11LCO2的质量为l1L×2g /L=22g,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100mL稀硫酸中 硫酸的质量:由100mL 稀硫酸能与45g固体粉末完全 反应,可计算出120mL 稀硫酸能与54g固体粉未完全 反应,而加入的固体粉末为58.5g,则固体粉末有剩 余,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11L,则120mL稀 硫酸与54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
计算化学方程式可以按照以下一般方法进行:
1. 确定反应方程式:根据实验条件或问题描述,确定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和生成物质,写出反应方程式。
2. 平衡反应方程式:平衡反应方程式是确保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关键步骤。
通过调
整化学方程式中各个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物的原子数与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3. 计算摩尔数:将方程式中每个物质的系数转换为摩尔数。
你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
的系数和你要计算的物质的已知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
4. 其他计算: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其他所需的计算,如计算质量、体积或者摩尔浓
度等。
5. 检查结果:最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例如摩尔数是否满足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条件。
请注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复杂的反应可能需
要更多的计算步骤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来解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是化学反应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目的是正确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通过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实验操作和理论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质量的有关计算和体积的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体积。
2.质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体积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2)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液体的体积;(3)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固体的体积。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观察法: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2.最小公倍数法: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需配平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3.定一法:将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系数设为1,然后调整其他物质的系数使其相等。
4.交换法:将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进行交换,使其相等。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统一。
2.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3.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和四舍五入。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方法,为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计算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系数为2,氧气的系数为1,水的系数为2。
化学方程式计算简单的计算过程
化学方程式计算简单的计算过程一、基本概念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的方程式。
其中,反应物用反应物的化学式表示,生成物用生成物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
2.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起始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3.前置物和次序物:前置物是一个反应中相对浓度较高的反应物,次序物是与前置物相对浓度较低的反应物。
4.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比例。
5.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中总体积的比值。
二、计算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2.确定计算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确定计算所需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体积。
3.制定计算方案:根据所需求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制定计算方案,包括确定适当的单位、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数据。
4.计算物质的量或体积:根据所制定的方案,计算所需物质的量或体积。
5.检查计算结果: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包括数量的单位是否正确、计算过程是否详细清晰等。
三、例子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题目:氧气和氢气通过反应生成水,已知反应物的体积比为2:1,如果氧气的体积为50mL,求生成的水的体积。
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题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g)+O2(g)→2H2O(g)步骤2:确定计算量根据题目已知的信息,反应物的体积比为2:1,氧气的体积为50mL,那么氢气的体积应为25mL。
步骤3:制定计算方案在该问题中,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比计算生成物的体积,可以使用体积比与摩尔比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步骤4:计算物质的量或体积根据反应的配平系数,1 mol的O2会生成2 mol的H2O,所以1 L的O2会生成2 L的H2O。
根据体积比的关系,25 mL的H2和50 mL的O2反应后会生成多少毫升的H2O呢?计算方法:设生成的H2O体积为xmL,那么x/25=2/50,通过交叉相乘得到x=1mL。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化学中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时的物质转化关系、计算反应物的量以及预测产物的生成量等。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一般的步骤,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一:了解化学方程式在进行方程式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所给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告诉我们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以及它们的化学式和摩尔比例。
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位于左侧,而产物位于右侧。
确保你熟悉方程式中的每个物质以及它们的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或溶液)。
步骤二:确定所需的计算参数在进行方程式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所需的计算参数。
常见的参数包括反应物的量、产物的量以及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等。
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数据来确定这些参数,或者根据所求解的问题来自主确定。
确保你清楚地知道要计算的是什么以及你需要的数据。
步骤三:计算反应物的量根据方程式中给定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物的量来解决化学方程式计算问题。
首先,将所给的物质的量转化为摩尔数。
这可以通过使用摩尔质量(即每摩尔物质的质量)来完成。
摩尔质量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得。
例如,对于化学式H₂O,H的摩尔质量为1克/摩尔,O的摩尔质量为16克/摩尔。
因此,如果给定H₂O的质量为18克,则可以通过将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计算摩尔数:18克/(1克/摩尔+16克/摩尔)= 1摩尔。
步骤四:根据摩尔比例计算产物的量根据方程式中给定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的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量。
这个步骤需要根据方程式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比例来计算。
确保你正确地应用了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以获得正确的结果。
步骤五:检查计算的准确性在进行方程式计算后,我们应该检查我们的计算是否准确。
这可以通过计算所给的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数之和,然后与方程式中给定的摩尔数之和进行比较来完成。
如果计算的摩尔数之和与方程式中的摩尔数之和相等,那么我们的计算可以认为是准确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1.确定反应类型:了解反应类型是计算反应方程式的第一步。
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根据给定的实验条件和反应物质,通过观察反应过程和了解反应特点,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2.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实验条件和反应类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原料,生成物是由反应物形成的新化学物质。
在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化学属性和价态。
3.平衡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必须保持平衡。
平衡方程式是指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数目相等的方程式。
平衡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前面的系数来实现。
4.验证方程式:验证方程式的平衡性是计算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步骤。
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来验证方程式的平衡性。
如果方程式不平衡,可以调整系数直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相等。
5.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一旦方程式平衡,需要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守恒性。
物质守恒性是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数目和种类不发生变化。
通过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目或质量可以验证反应的物质守恒性。
6.陈述反应方程式:在计算完反应方程式后,需要将方程式陈述出来。
陈述方程式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的状态等。
总之,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了解反应类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方程式,验证方程式的平衡性和物质守恒性,最后陈述方程式。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来进行。
通过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并为相关实验和应用提供基础。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溶度积常数用于描述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其数值大小与温度有关。
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Ksp = [M]^m × [N]^n / [MN],其中M和N分别为难溶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MN为其溶解的分子。对于已知溶度积常数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物质,可以通过计算得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总结词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
遵守原子、分子、离子的书写规则。
按照反应事实和规律书写,不可随意臆造。
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合成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详细描述
溶度积的计算
04
特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确定反应计量系数
计算反应速率
基元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
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础。
确定电子转移数目
电子转移数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通过计算电子转移数目可以确定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化学反应方程式概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特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模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实验验证
01
化学反应方程式概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
计算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方程,代入已知参数,计算反应速率。
第21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
第21讲常见的化学反应要点自主回扣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其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可溶(除不溶性碱与酸或不溶性碳酸盐与酸);②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要跟氧气(或空气)接触;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府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典型例题精析【例l】(2009·台州中考)实验室常以MnO2为催化剂分解H202制取氧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柯在科普读物中查得一些蔬菜提取液也可催化H202分解,为此,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5克新鲜莴笋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
然后,向研磨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即得莴笋提取液。
②用注射器吸入3%的H202溶液5毫升,并将针管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尽快吸入5毫升的莴笋提取液,密封注射器端口。
室温下置于试验台上,每分钟记录一次氧气的生成量(注射器内体积的增加量),历时10分钟,求平均值。
③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加入菠菜、白菜提取液后的每分钟氧气生成量。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室温20℃,pH为7):(1)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蔬菜提取液具有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还需补充怎样的实验? 。
(2)后来,小柯又做了“不同pH的莴笋提取液催化分解H202”的实验,得到数据并绘成如图曲线,分析曲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讲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要点】一、理论依据及常见题型化学方程式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和什么是生成物,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进行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解题格式要规范,运算要准确(1)设未知量(如:设***的质量为x)(2)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3)求出相关的物质的质量比;将已知量、未知量对准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严格要求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目的是培养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
2.正确处理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比,所以一定要将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溶液,则应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
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2CO+O22CO2微粒个数比:2 ∶1∶ 2质量比:2×28 ∶32∶88 (即7∶4∶11)体积比: 2 ∶ 1 ∶ 2 (同温、同压)质量守恒:56+32=88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是应用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
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
计算关系为: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比如: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应该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因此它的质量应该为100 t×80%,而不是100 t。
3.过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
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
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比如: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 g,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 g,问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多少?显然生成18 g水时消耗2 g氢气和16 g氧气,而原来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的质量为20 g,因此必然有2 g物质没有参加反应,即有物质过量。
所以如果氢气过量,则氢气的质量为4 g,如果氧气过量,则氢气的质量为2 g。
4.多步反应的计算从一个化学反应中已知的质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如: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2H2+O22H2O,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关系式: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然后我们可以之间利用氯酸钾的质量来计算出所需锌的质量。
说明:在有些省市的中考的考试要求中,此种类型已经不作要求了,希望同学们注意看《中考说明》!5.综合计算比如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简单的综合。
【经典例题】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
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4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例5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 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 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1)8g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要得到280kgCaO ,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 3高温==CaO+CO 2↑)5、不纯物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纯净物,而实际上多为不纯物,不纯物和纯净物的换算可通过质量分数进行.纯净物质量=不纯物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只有求出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例6:已知某石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人用此石块2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4.4克某气体(其它杂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求此石块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例7: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如果用20克纯度为96%的氯酸钾起反应,能制得多少氧气?【基础练习】1. 电解54克水能够得到标准状况下的O 2多少ml ?(标准状况L g O /42.12=ρ).2、制取五氧化二磷142克,需燃烧多少克磷?消耗多少克氧气?3、在两个试管里各加6克锌,然后在—个试管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另一个试管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通过计算比较放出氢气的质量。
4、实验室用加热分解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现完全分解11.6克氯酸钾。
能制得氧气多少克?5、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化学式: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现取该牛奶样品30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下同)(2)30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提高训练】1.用28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g?现需用20g氢气填充气球,需要消耗多少克铁?(Fe+H2SO4====FeSO4 +H2↑)2.用电解水的方法产生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若要还原得到32g铜,则需电解多少克水?(CuO +H2====Cu +H2O)3.10g含杂质的氧化铜加热通入足量的H2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4g,求纯氧化铜的质量。
4.某石灰石12t进行高温煅烧,主要成分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减到7.6t,求生成的纯氧化钙多少吨?5、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来的增加了13.2克。
求:(1)发生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
【培优训练】1.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64 D.962.右图是实验室中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
某同学为了测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用烧杯取该溶液50克,加入二氧化锰1克,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49.4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⑵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⑶通过计算回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3.氮化铝(AlN)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Al2O3+N2+3C=2AlN+3CO,现欲制备13.3吨氮化铝,需要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多少?4.用不纯的锌与稀硫酸反应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实验室用13g 锌粉和2g 铜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5.将16 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回答:(1)在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2)在第___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___g;(3)第__________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__________g。
6. 某同学模拟工业炼铁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取8g氧化铁,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冷却,将玻璃管中的固体移入盛有49g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