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谈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认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理、化学或生物等信号的器件,它能够将输入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检测技术则是基于传感器技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各种物质或现象进行检测、测量和识别,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机器的运行状态、温度、压力等参数,从而实现对机器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参数,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在医疗诊断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血糖等,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新型的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其性能和精度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未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检测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而传感器是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传输与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电量参数的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能自动连续地进行测量、可以进行遥测、便于自动记录、可以与计算机方便地连接进行数据处理、也可采用微处理器做成智能仪表、能实现自动检测与转换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在工程上和实际的测量中,所需要测量的参数往往有相当大的部分为非电量,例如温度、位移、压力、流量等,所以通常就把将这些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或设备称为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
检测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以及进行必要的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从而获得与被测对象有关的信息,最后将结果提供显示或输入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信息科学范畴,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起分别构成信息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一。
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促进。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向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了检测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检测技术迅速吸取各个科技领域(如材料科学、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的新成果,开发出新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同时又给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先进的手段,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各种现代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检测技术的成本已达到设备系统总成本的50%~70%。
据资料统计:一辆汽车需要30~100余种传感器及配套检测仪表用以检测车速、方位、转矩、振动、油压、油量、温度等;而一架飞机需要3600余种传感器及配套检测仪表用来监测飞机各部位的参数(压力、应力、温度等)和发动机的参数(转速、振动等)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性和检测方法,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传感器实验箱,包含各类常见传感器,如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2、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3、实验连接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1、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
常见的有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和热敏电阻传感器。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丝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热敏电阻传感器则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电阻值。
2、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值的变化。
主要有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容的定义式 C =εS/d,其中ε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S 为两极板的相对面积,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
3、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为电感量的变化。
包括自感式和互感式传感器。
自感式传感器通过改变线圈的自感系数来反映被测量;互感式传感器则是根据互感系数的变化进行测量。
4、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通过光电元件转换成电信号。
常见的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电阻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到实验电路,施加不同的外力,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2)将热敏电阻传感器接入电路,改变环境温度,测量电阻值,绘制温度电阻曲线。
2、电容式传感器实验(1)分别连接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到实验电路,改变相应的参数,如极距、面积或介质,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2)记录不同参数下的输出电压值,分析电容值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3、电感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自感式传感器,改变磁芯位置或气隙大小,测量电感值的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课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a.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c.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a.生活中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案例介绍;b.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和特点a.传感器的分类:按测量物理量分类、按传感原理分类;b.传感器的特点:灵敏度、精度、响应时间、线性度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讲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b.引发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0分钟)a.定义传感器并解释其作用;b.定义检测技术并解释其作用;c.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
3.分组讨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15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特定领域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b.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该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和特点(30分钟)a.解释传感器的分类,包括按测量物理量分类和按传感原理分类;b.介绍传感器的特点,如灵敏度、精度、响应时间、线性度等。
5.总结与小结(10分钟)a.综合讨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分类和特点;b.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c.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和工具:1.讲义或课件;2.动态模型或实物模型展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3.实验室或示范设备展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教学评价;2.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3.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完整ppt课件
.
6.稳定性。稳定性有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之分。对于传感器常用长期 稳定性描述其稳定性。所谓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 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因此,通常又 用其不稳定度来表征传感器输出的稳定程度。
7.漂移。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 间变化,此现象称为漂移。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 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
1.3.1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error of measurement)是指测得值与被
测量真值之差,可用下式表示: 测量误差=测得值-真值
若定义中的测得值是用测量方式获得的被测量的测
量结果,则得到测量误差的定义为: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真
值
若定义中的测得值是指计量仪器的示值,则得到计
1.1.3传感器的分类 1.按输入量(被测量)分类 2.按工作原理(机理)分类 3、按能量的关系分类 4.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
.
1.2 传感器的特性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输入量X和输输出Y的关系通常可用多项式表示
静态特性可以用一组性能指标来描述,如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精 度)、重复性、迟滞、漂移、阈值和分辨率、稳定性、量程等。
2替代法其实质是在测量装置上测量被测量后不改变测量条件立即用相应标准量代替被测量放到测量装置上再次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此标准量测量结果与已知标准量的差值即系统误差取其负值即可作为被测量测量结果的修正先将被测量x放于天平一侧标准砝码p放于另一侧调至天平平衡则有xpl此时移去被测量x用标准砝码q代替使天平重新平衡则有qpl2l1所以有xq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传感器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二章:温度传感器2.1 教学目标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2 教学内容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温度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压力传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2 教学内容压力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压力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压力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流量传感器4.1 教学目标了解流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2 教学内容流量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流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流量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位移传感器5.1 教学目标了解位移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2 教学内容位移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位移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位移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光学传感器6.1 教学目标了解光学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2 教学内容光学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光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光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学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七章:超声波传感器7.1 教学目标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2 教学内容超声波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无线传感器网络8.1 教学目标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2 教学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和分类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作用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理解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掌握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2 教学内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关注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以及传感器的功能和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的温
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恒温控制系统,
温度传感器可用于食品安全监
度,广泛应用于气象、医疗和工
确保室内温度处于适宜范围。
测,确保食品在存储和烹饪过程
业等领域。
中的安全温度。
光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1
测量光强
光学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中的光强,用于照明控制和光线检测。
2
物体检测
光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物体的存在、位置和形状,常用于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
析和处理数据来判断、诊断或监测某种现象或变化。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广泛应用
质量保障 ⚖️
节约成本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在工业生
通过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可以
有效的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能
产、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确保生产和运输过程的安全。
消耗,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1
分类方法
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2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磁感应、光学、声学等。
3
原理解析
了解传感器的原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了解其性能和工作方式。
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测量温度
恒温控制
食品安全
3
图像识别
光学传感器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实现物体识别、人脸识别等应用,广泛应用于离测量
声波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广泛应用于自动停车和测距仪器。
声音识别
声波传感器可用于声音识别和语音控制系统,提高人机交互的便利性。
第1章传感器概述
泡沫也是可以测量的,近年来使用相对便宜的红外线传 感器,通过记录红外光的衰减进行泡沫浑浊度测量。但 是,这一领域的最大进步还未到来。
LED 泡沫 管子
感光晶体管
浑浊度传感器测量泡沫质量的工作原理
外
感官
大脑
肌体
界
信
息
传感器
计算机
执行机构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与检测技术
对于各种各样的被测量,有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下面请看几个传感器应用实例:
智 能 远 程 数 字 压 力 表 机械式弹簧压力表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与检测技术
智 能 数 字 压 力 表
传感与检测技术
(3)烘干机: 温度 —— NTC 湿度 —— 电导传感器
(4)制冷机: 温度
(5)烤箱: 温度 —— pt100
(6)微波炉: 温度 —— NTC 湿度 —— 陶瓷传感器 气体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传感与检测技术
1.2 传感器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家用电器
( 7 ) 吹风机: 温度 —— NTC 温度(非接触)—— 红外线热电偶 气流
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每个生产环 节都需要用各种传感器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参数, 一是保证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二是保证设备工作在最 佳状态。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基础器件,直接 影响到自动化技术的水平。
背投电视生产线
调试系统
空调生产线
网络产品生产线
液晶产品生产线
全国最大的插件机群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中各种物理量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原理和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学原理:基于电学原理的传感器利用电流、电压、电容、电感等物理量与环境中待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例如,温度传感器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2. 光学原理: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利用光的散射、衍射、吸收等特性与环境中的物理量相互作用进行测量。
例如,光电二极管利用光的电离效应来测量光强度。
3. 声学原理:基于声学原理的传感器利用声波的传播、反射、吸收等特性与环境中的物理量相互作用进行测量。
例如,声波传感器利用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测量距离。
4. 磁学原理:基于磁学原理的传感器利用磁场与环境中的物理量相互作用进行测量。
例如,磁传感器利用磁感应强度与待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磁场强度。
传感器的检测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放大技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以增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滤波技术: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以提高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校准技术: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对传感器进行参数调整和修正,以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一致性。
4. 数据处理技术:对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所需的物理量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滑动平均、中值滤波、傅里叶变换等。
5. 故障诊断技术:监测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和诊断传感器的故障,以保证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传感器原理和检测技术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工作原理和检测技术上可能存在差异。
项目一认识传感器
电信号的优点
• 利于处理 • 利于控制 • 利于传输
常用电信号有哪些? 常用电信号有哪些? 模拟量 数字量 开关量
传感器的作用
• 一感二传: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
电路的区别?
2 1
3
干簧管
干簧管是一种磁敏的特殊开关, 干簧管是一种磁敏的特殊开关,当永久磁铁靠近干 磁敏的特殊开关 簧管时,簧片的接点就会感应出极性相反的磁极。 簧管时,簧片的接点就会感应出极性相反的磁极。 由于磁极极性相反而相互吸引,当吸引的磁力超过 由于磁极极性相反而相互吸引, 簧片的抗力时,分开的接点便会吸合; 簧片的抗力时,分开的接点便会吸合;当磁力减小到 一定值时, 一定值时,在簧片抗力的作用下接点又恢复到初始 状态。这样便完成了一个开关的作用。 状态。这样便完成了一个开关的作用。
项目一
认识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1什么是传感器 1.1什么是传感器 人体系统和机器系统比较 • • • • • 眼(视觉) 视觉) 听觉) 耳(听觉) 嗅觉) 鼻(嗅觉) 皮肤(触觉) 皮肤(触觉) 舌(味觉) 味觉)
感知外界信息
→
大脑
→
肌体
项目一
认识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1什么是传感器 1.1什么是传感器
干簧管制作磁敏报警装置
干簧管磁敏传感器的应用
• 小车自动停止 • 门控灯 • 开门自动报警
作业
• 用干簧管设计一个电路能够实现:开门自 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 通过查询文献、网络搜索等方法,范围填入表中。
类别 基本原理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智慧地球---智慧地球----美国 ----美国
物联网
即 “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 , 从技术角度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传感网。 又称为传感网 又称为 传感网 。 它是指给所有物体安装 传感器, 然后通过射频识别(RFID) 、 传感器 , 然后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 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 外感应器 、 全球定位系统 、 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等信息传感设备 , 按约定的协议 , 把任 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 进行信息交 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 换和通讯 ,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 定位 、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完整版本
.
1、线性度 也称为非线性误差,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
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值 之
比。反映了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的不吻合度或偏离程
度。
L
Lmax10% 0 YFS
.
2.迟滞。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 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即,对于同一大小的 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 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或最大的迟滞差值的一半与满量程输 出值之比称为迟滞误差,又称为回差或变差(最大滞环率)。
xmin 100% YFS
.
6.稳定性。稳定性有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之分。对于传感器常用长期 稳定性描述其稳定性。所谓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 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因此,通常又 用其不稳定度来表征传感器输出的稳定程度。
7.漂移。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 间变化,此现象称为漂移。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 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
1.1.2传感器的组成
1、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灵敏地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非电量,如位移、 应变)器件或元件。 2.转换元件 转换元件也称传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 (非电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量(电信号)的器件或元件。它通常不 直接感受被测量。 3.转换电路 作用是,将转换元件的输出量进行处理,如信号放大、运算调制等,使输 出量成为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或电量,如电压、电 流或频率等。 4.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就是指辅助电源,即交、直流. 供电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简介传感器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设备,可以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输出信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以及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基于特定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的设备,通过与目标物的相互作用来测量目标物的性质或状态。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利用材料的电阻随物理量或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物理量转换为电阻值,进而测量目标物的状态。
常见的电阻式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2.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利用材料的机械性能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3.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利用光的性质来测量目标物的性质或状态。
光学传感器可以测量光的强度、颜色、光的散射等参数。
在医疗保健领域,光学传感器被用于血氧测量、眼底成像等应用。
4.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分子的特性来检测和测量目标物的性质或状态。
生物传感器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2.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根据测量范围和原理的不同,压力传感器可以分为压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等。
3. 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常见的湿度传感器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和表面张力式湿度传感器。
4.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利用光的特性来测量目标物的性质或状态。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说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领域,涵盖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 及应用,以及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本节目将揭示这一引人入 胜的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深入探讨传感器如何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式转换测量量,并将其转化为可读取信号的原理。
检测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探索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如光学、电学、磁学和声学等,并了解它们在各 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检测技术的特性参数
介绍检测技术中的重要参数,如灵敏度、精度和可靠性,探讨它们对检测结 果的影响。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关系
阐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之间的密切关联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促进和增强。
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探索传感器的不同类别,以及它们在医疗、制造业、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传感器的特性参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了解检测技术的原理,包括测量物理量、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以实 现准确的检测结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发展智能型传感器
智能型传感器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并兼有 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型传感器 被称为第四代传感器,使传感器具备感觉、辨 别、判断、自诊断等功能,是传感器发展的主 要方向。
1.2 检测技术基础 1.2.1 检测技术的概念与作用
检测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 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 措施。
切削力测量应变片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3)按信号变换特征: 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
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 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
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 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
4)按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
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 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
间的关系式为:y=f(x1x2x3…) 。间接测量手续多,
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 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
(2)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Ⅰ.偏差式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利用测量仪表指针相对 于刻度初始点的位移(即偏差)来决定被测量的测量方法,称为 偏差式测量。它以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和标准量的比较。 偏差式测量仪表在进行测量时,一般利用被测量产生的 力或力矩,使仪表的弹性元件变形,从而产生一个相反的作 用,并一直增大到与被测量所产生的力或力矩相平衡时,弹 性元件的变形就停止了,此变形即可通过一定的机构转变成 仪表指针相对标尺起点的位移,指针所指示的标尺刻度值就 表示了被测量的数值。偏差式测量简单、迅速,但精度不高, 这种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1.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设计制作各种用途 的传感器,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目录
1. 传感器的概念
1.1 传感器的作用
1.2 传感器的分类
2. 检测技术的发展
2.1 检测技术的定义
2.2 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2.3 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
1. 传感器的概念
1.1 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等各种被测量信息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信息的器件。
传感器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实现对各种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1.2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可以根据其感知的被测量信息类型、工作原理、测量范围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传感器分类包括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
2. 检测技术的发展
2.1 检测技术的定义
检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特定参数或特征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技术。
通过检测技术,可以获取被测量物体的信息,实现对其状态和性能的评估。
2.2 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诊断、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
在工厂生产中,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医疗领域,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
疗监测,提升医疗水平。
2.3 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检测技术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精准化,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检测、远程监控等功能,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传感和检测技术的概念
1.1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 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 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检测技术任务 是: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种种表现 形式的信号,以及确定二者间的定性、定量关 系;从反映某一信息的多种信号表现中挑选出 所处条件下最为适合的表现形式,以及寻求最 佳的采集、变换、处理、传输、存储、显示等 方法和相应设备。
被测量 传感器
测量电路
指示仪 记录仪
电源
数据处 理仪器
图1.2 检测系统组成框图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1.2 自动检测系统
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 动信号处理等诸多系统的总称。包含被测量、敏感元 件、电子测量电路、电源和输出单元,其区别仅在于 输出单元。
一个完整检测系统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 录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 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 可缺少部分,如图1.2 所示。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传感和检测技术的概念
传感与检测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 关键环节,它与信息系统的输入端相连,并将 检测到的信号输送到信息处理部分,是感知、 获取、处理与传输的关键。传感与检测技术是 关于传感器设计制造及应用的综合技术,它是 信息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 机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 1)可能出现的最大满度相对误差γm。
2)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Δm为多少千帕? 3)测量结果显示为0.70MPa时,可能出现的最大 示值相对误差γx。 解: 1)可能出现的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可以从准确度 等级直接得到,即γm=±25%。
2)Δm=γmAm=±25%1.5MPa =±0.0375MPa=±37.5kPa
現在時間是: 02:50
建议教学课时分配表
(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与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模块顺序与名称
课时
模块顺序与名称
模块一 认识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1
2 模块九 小位移检测
模块二 重量检测
3 模块十 数字式位置检测
模块三 温度检测 模块四 压力检测 模块五 流量检测 模块六 液位检测 模块七 振动检测 模块八 光学量检测
绝对误差:被测量值Ax与真值A0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 差值,这种差值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Δ=Ax-A0
真值有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之分。准确度 高2级以上的仪表的误差与准确度低的仪表的误差相比, 则高一级仪表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对真值。
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 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绝对误差相 同),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是何 原因?
车载电子警察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的 手工检验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检验
电路板焊接质量检验(离线检测)
.
在线测量
在流水线上, 边加工,边检 测,可提高产 品的一致性和 加工准确度。
例:安装有直 线光栅的数控 机床,一边加 工、一边测量 直径和螺纹, 到达设定值时 自动退刀。
防护罩内为测量行程的传感器
三、测量误差
3)
x
Δm Ax
100%
0.0375 100% 0.70
5.36%
例:用同一台磅秤测量三个不同重量物体的示 值相对误差的比较(动画),请得出结论!
γ x100kg =0.5%
γ x10kg =5% γ x1kg =50%
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和基本误差
例:某指针式电压表的准确度为2.5级,用它来测量 电压时可能产生的最大满度相对误差为2.5%。
前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项目教程》共10个模块。 模块一是认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模块二~模块十: 按检测对象,从易到难,逐一介绍: “重量检测” 、 “温度检测” 、 “压力检测” 、 “流量检测” 、 “液位检测” 、 “振动检测” 、 “光学检测” 、 “小位移检测” 、 “数字式位移检 测” 。 模块二~模块十均有“知识链接”、“项目”、 “任务”及“知识拓展”的安排。
相对误差及准确度等级
示值相对误差γx :
x
Δ Ax
100%
引用误差γm(也称满度相对误差):
m
Δ Am
100%
准确度等级S
S Δm 100 Am
我国的工业模拟仪表有下列常用的7种等级: 0.1、0.2、0.5、1.0、1.5、2.5、5.0。
例 某压力表准确度为2.5级,量程为0~1.5MPa,
为了监视生产过程,或在生产流水线上监测产品 质量的测量称为在线测量,反之,则称为离线测量。
根据测量的具体手段来分,又可分为偏位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静态测量
静态测 量是相对 于动态测 量而言的。
在检测技术中,对缓 慢变化的对象所进行的测 量,亦属于静态测量。工 程中,有时可认为几十赫 兹以上的测量称为动态测 量。
某公司生产测量温度的仪表,满度误差均在1.1~1.6 %之间,该系列产品属于哪一级温度表?
某车间希望测量温度的仪表满度相对误差控制在 1.1~1.6%之间,应购买哪一级温度表?
例:某指针式万 用表的面板如图 所示,问:
用它来测量直流、 交流(~)电压时, 可能产生的满度相 对误差分别为多少?
例:用指针 式万用表的 10V量程测量 一只1.5V干电 池的电压,示 值如图所示, 问:选择该量程
一、测量的一般概念
测量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即将被测量与一 个同性质的、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 定被测量与标准量比例关系的过程。用天平测量物体的 质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测量方法分类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模拟式 测量和数字式测量、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在线 测量和离线测量、偏位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 量。
4 理论课时 4 实验 3 实训 3 讨论课、习题课 3 考试(建议开卷) 4 合计
课时
3
3 32 6 6 2 2 48
主要内容介绍
本模块介绍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定义、检 测技术涉及的领域、检测系统的组成、检测技 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组成、基本原理、传感器 的特性、制图法求取灵敏度、线性度、滞差等 参数的方法。简要介绍了测量误差及处理。
测量分类(续)
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 方法。根据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测量 和动态测量 。
根据测量的手段不同,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和组合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的显示方式,可分为模拟式测量和数 字式测量。
测量分类(续)
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可分为接触式 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最高、最低 温度计
动态测量
地震测量 振动波形
便携式仪表显示 动态波形
直流电压表测量的 是静态电压。
交流电压表测量的 是动态电压。
直接测量
电子卡尺
间接测量
(测量皇冠的 比重、密度 的联想)
在多个直接测量值的基础上,根据已知的函数关 系,计算出被测量的量值。
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例:雷达测速
今天是: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
模块一、认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目录
项目一、认识检测技术 项目二、认识传感器
项目三、测量方法及测量误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入
项目三 测量方法及测量误差
【项目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回目录
1)熟悉常用的测量方法。
2)熟悉误差的分类。
☞ 技能目标
掌握有关准确度和绝对误差的计算 。
現在時間是: 02:50
合理吗?
用2.5V量程测 量同一只1.5V干 电池的电压,与 上图比较(与 10V量程相比), 示值相对误差哪 一个大?
四.测量误差的表现型式 (1)粗大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计的误差,或明显偏离真值 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叫过失误差、疏忽误差或 粗差。粗大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及 电子测量仪器受到突然而强大的干扰所引起的。如 测错、读错、记错、外界过电压尖峰干扰等造成的 误差。就数值大小而言,粗大误差明显超过正常条 件下的误差。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