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预防医学7-10学时 营养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的新概念,建立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认清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使学生学会并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给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制定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并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预防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应用相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讨论课是通过具体的预防医学案例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应用与分析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60学时,讨论课18学时。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预防医学绪论掌握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和进展。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2.什么是“三级预防”(three level provention)?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的环境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来源,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及其危害;熟悉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辩证统一关系及食物链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

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必须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整体把握大局,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社会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妇女保健学(10学时)一.基本概念1.儿童保健学:兼有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特色的医学学科,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生命监测等的一门综合学科。

其主要原则: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营养(nutrion)是指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3.(选择)不同器官在基础代谢中所占比例婴儿成人脑3/5 1/4肌肉8% 30%4(选)活动所需能量婴儿15~20Kcal/kg. d 12岁30Kcal/kg.d5 (选) 总能量需要量0 12m 95 kcal/(kg·d)非母乳喂养加20% --(* 114kcal/(kg·d))6.选)婴儿对蛋白质需要量人乳喂养:2g/(kg·d)牛乳喂养:3.5g/(kg·d)植物蛋白:4g/(kg·d)1岁后渐减少,至成人1.1g/(kg·d)脂类需要量:婴儿4g/kg.d >6岁 2.5-3g/kg.d婴幼儿脂肪提供的热量应该占膳食总热量的45—50%,随着年龄增长,该比率逐渐下降,儿童少年(7-14岁)为25—30%;婴儿应达到3%,儿童以1%—2%为合适碳水化合物需要量婴儿:10~12 g/(kg·d)儿童:8~10 g/(kg·d)成人:1~1.5g/(kg·d)7儿童年龄分期(7)①胎儿期——精卵结合至出生②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③婴儿期——出生至未满1岁④幼儿期——1周岁到未满3岁⑤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岁⑥学龄期——6-7岁到12、13岁⑦青春期——女9、12岁-17、18岁男11、13岁-18、20岁8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2)儿童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3)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发育和行为异常4)各种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5)儿童各种疾病康复6)儿童四病防治(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7)儿童保健系统管理8)社区儿童保健9)集体儿童保健9儿童保健学的特点1)研究和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变化多2)服务措施和研究方向的多样性3)多学科、跨学科的特性4)儿童保健学的群众性特征10.儿童保健学任务1)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2)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降低发病率3)降低儿童死亡率4)增强儿童体质、早期开发智力11. 儿童能量代谢特点(简答)1)基础代谢50% ~ 60%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7 ~ 8 % 混合食物多为5% 3)生长发育25% ~ 30%(30 ~ 40kcal / kg) 4)活动所需15 ~ 20kcal / kg 5)排泄损失能量10%以内(8 ~ 11kcal / kg)12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特点1)为小儿所特有,与小儿生长速度呈正比。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中的二级类(预防医学类)本专业代码:100201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公共卫生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公共卫生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保证他们具有良好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4.始终将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6.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业务技能,掌握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本领。

7.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8.勤于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9.具有健康的心理行为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 tiv e m edi cin e)课程代码:临床医学专业130004、护理专业130018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临床医学专业54、护理专业36实验学时:临床医学专业14 学时高职护理专业10 学时前期课程:医学基础课、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使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影响,提出改善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卫生学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能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为以后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方法,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等服务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要求预防医学实习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三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场调查、操作实习、案例分析、效果评价等同时还倡导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习教学和自学练习等相结合形式,使学生对群体健康有一个总体性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用预防医学的观点、思想方法全面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医德,从而提高学生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习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主要的实验方式和要求如下:1. 现场实习:主要是专题调查。

要求选定专题(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入社区开展现场调查、操作。

如水源卫生学调查、饮水消毒等。

2.实验操作: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实验中有关项目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就是医学教育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得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得转变,人们对健康观得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得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得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得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得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得联系。

预防医学教学得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自觉进行三级预防得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得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得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得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得概念、三级预防得概念、环境与健康得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得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与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得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得概念及常见疾病得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得三个基本环节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得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得策略与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与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与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得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得采集方法与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开展疾病与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与疾病防治得策略与措施得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与实践要求,具有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就是、科学严谨得学风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得重要性。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9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一一人群一一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

2.课程性质《预防医学》这门课共包括五大内容,分别是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和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

共48学时。

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三年制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

希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临床医学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学以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观作指导思想,立足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以“环境一人群一健康”的模式为主线组织教学,以“大卫生”观的宗旨灌输预防医学理念,贯彻三级预防观念,使预防医学与基础、临床医学有机结合,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社会预防的观念,获得三级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辨证地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医用统计学手段,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和人群保健工作。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和要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和要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编号:1043030124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学时学分:72/4开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目的与任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民营养,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含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门学科。

预防医学领域内的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加强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社区营养等。

食品卫生学(food hygiene)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其内容主要有: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内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特点,与国民健康密切相关。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1.课程性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科目,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包括相互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2.课程定位本课程处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续课程有《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后续课程有《预防医学实用技术》。

围绕本专业面向基层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本门课程定位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以增强人群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具体分析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为从事个体和人群营养指导和食品安全等职业岗位任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课程设计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人才培养要求,将所学内容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课程采用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岗位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职业成就感;培养膳食指导中耐心和责任心职业精神;关注家人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构建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具有服务于人群的健康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营养素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食源性疾病及食品污染;2.熟悉各类特殊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营养需求、公共营养措施、食物中毒调查处理;3.了解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二)职业技能(能力)目标1.能对食物中主要营养素和有害物质进行测定;2.能熟练开展人群营养调查与分析评价;3.能进行不同人群食谱编制;4.能够对人群及各类特殊人群开展营养指导;5.能熟练开展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

临床营养课程标准

临床营养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临床营养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4)(一)课程性质 (4)(二)课程任务 (4)二、课程目标 (4)三、课程结构 (5)(一)课程结构简介 (5)(二)学时安排 (6)四、课程内容 (6)(一)工作情境一营养筛查与评估 (7)1.任务一营养筛查 (7)【内容要求】 (7)2.任务二膳食调查 (7)【内容要求】 (7)3.任务三人体测量 (8)【内容要求】 (8)4.任务四临床检查 (8)【内容要求】 (8)5.任务五实验室检查 (8)6.任务六综合评价 (9)【教学提示】 (9)(二)工作情境二临床营养干预 (10)1.任务一基本膳食配制 (10)【内容要求】 (10)2.任务二治疗膳食配制 (10)【内容要求】 (10)3.任务三医疗膳食管理 (10)【内容要求】 (11)4.任务四肠内肠外营养 (11)【内容要求】 (11)5.任务五营养教育 (11)【教学提示】 (12)(三)工作情境三疾病营养治疗 (12)1.任务一代谢性疾病营养治疗 (12)【内容要求】 (12)2. 任务二心脑血管疾病营养治疗 (13)【内容要求】 (13)5.任务五恶性肿瘤营养治疗 (14)【教学提示】 (14)五、学业质量 (15)(一)学业质量内涵 (15)表1临床营养核心素养及表现 (15)(二)学业质量水平 (17)表2学业质量标准 (17)六、课程实施 (31)(一)教学要求 (31)(二)学业水平评价 (33)(三)教材编写要求 (35)(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36)(五)教师团队建设 (37)(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37)附录 (39)临床营养实训室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39)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

临床营养是研究合理应用各类食物和营养素来治疗与预防有关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综合性科学。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原则,保证病人营养需求,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耐受性,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延长病人寿命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护理专科授课系(部):基础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护理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为使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岗位要求,我们本着“遵循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加强人文教育的理念。

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们按照“讲习结合”的思路设计课程,边教、边学、边练,使其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阐述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2)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3)有效和扎实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4)说出环境污染及公害的概念,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表现,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5)知晓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有初步运用预防医学基本理论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1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教学设计1.教师基本要求:无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无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预防医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课。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期末考试二部分。

平时考核满分为IOO分,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满分为10。

分,占总评成绩的70%。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81(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35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主要是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它由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门密切联系的学科组成。

其中医学营养学是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营养学基础,如人体需要营养素的种类、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等;(2)食物的营养价值与生物活性成分,如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及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其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3)公共营养与特殊人群的营养,包括营养调查、营养监测、营养干预、孕妇和乳母的营养、儿童和老年人的营养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营养等;(4)临床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营养,主要有病人营养状况评价、病人膳食管理、肠内与肠外营养、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癌症等)。

另一部分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可能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等;(2)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和调查处理;(3)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食物与人类健康,研究方法既有实验研究也有人群流行病学分析与饮食营养干预。

教学大纲所列的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教学方法有导读、文献检索、实验与讨论、演讲与答辩、网络教学、读书报告撰写及自学等有多种形式。

课程目的:理论课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灵活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一)从健康问题的根源探究,预防是根本性的决策 (二)从医学的目的来分析,预防应作为最优先考虑的 要素 (三)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衡量,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 措施 (四)从卫生工作的成就来看,预防是健康最主要的保 障
2007年3月9日
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 卫生成就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 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
2007年3月9日
2、医学模式的转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第一次卫生革命)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二次卫生革 命)
2007年3月9日
(四)预防医学的发展
1、个体预防阶段 2、群体预防阶段 3、整体预防阶段
2007年3月9日
三、 三级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primary revention) (病因预防) 是在临床易感期,针对健康人采取的控 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有害因素接触的 预防措施——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 – 增进人体健康措施
2007年3月9日
(三)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2007年3月9日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一)预防医学历史回顾 纪元前期 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时期 现代时期 预防医学发展的沿革与启示
2007年3月9日
(一)医学模式及其转变
1、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疾病与健康观察与 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它的核心是医学 观。
2007年3月9日
(三)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临床期预防)
针对已明确诊断的病人,采取的适时、有效的处 置,以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并促使功 能恢复。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肾、眼与足部的常规检查护理, 脑卒中病人通过物理疗法促使功能恢复等。

预防医学课程简介(医检)

预防医学课程简介(医检)

《预防医学Ⅱ》课程简介(Preventive Medicine Ⅱ)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1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学专业学分:理论教学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后继课程: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由于教学时数有限,着重从实际出发,环境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结合流行病学的有关部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案例讨论、实验实践、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考核由平时和期末考核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30%和70%。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研讨、实验报告,期末采用闭卷考试。

五、教学团队简介承担本课程的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7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4人,硕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多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已承担数十项国家、省级、校级自然科学基金及教改课题,已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十余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化 测 定
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检验与评价 维生素A营养状况检验 维生素D及钙营养状况检验 维生素B1、B2、尼克酸及维生素C,营 养状况检验
一、膳食结构(dietary pattern)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 占的比重。
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经济发达国家膳食模式 ) (dietary pattern predominant in animal foods)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东方膳食模式 ) (dietary pattern predominant in plant foods) 动植物平衡的膳食结构( 动植物平衡的膳食结构(日本膳食模式 ) (dietary pattern balanced with animal and plant foods) 地中海膳食结构 ( dietary pattern of Mediterranean )
膳食调查方法(3) —询问法(query method)
询问法 即通过问答方式来回顾性的了解调查对 象的膳食营养状况。 象的膳食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的结果不够准确,仅在无法用称重法和 这种方法的结果不够准确, 查帐法的情况下才使用。 查帐法的情况下才使用。 一般认为24小时膳食回顾 一般认为 小时膳食回顾(24-Hour dietary 小时膳食回顾 recalls) 调查最易取得可靠的资料。 调查最易取得可靠的资料。
膳食评价的依据
评价的依据: 评价的依据: 主要看其是否能满足用膳者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 主要看其是否能满足用膳者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 能量及各种 的需求,同时要结合烹调加工方法的合理性。 的需求,同时要结合烹调加工方法的合理性。 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 是将膳食调查结果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是将膳食调查结果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标 进行比较,并参考膳食指南作出合理评价。 膳食指南作出合理评价 准”进行比较,并参考膳食指南作出合理评价。
膳食调查方法(5)—食物频率法 定性食物频率法 定量食物频率法
膳食调查结果整理
平均每人每日摄取各类食品的名称及数量 求出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并 计算出三大产热营养素产热比 计算三餐热能比 计算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比
膳食调查结果整理与评价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urvey results
膳食调查方法(1)—称重法
记录食品名称 记录食品名称

称重(生重,熟重及剩饭菜重量) 生重,熟重及剩饭菜重量)

食 查食 枑
生熟 (生食 重量 熟食
重量) 重量)
, ,
食 愗悩
量 量
膳食调查方法(1) —称重法(weighting method) Advantages: 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 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
人体体格检查项目 —体重和身高(Weight and height)
是人体测量资料中最基础的数据。 是人体测量资料中最基础的数据。 最基础的数据 理想体重(ideal weight) 或称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或称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 Broca 改良公式:理想体重 改良公式:理想体重(kg)=身高 =身高(cm)-105 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成年人 评价: 评价:
1.资料信息是什么? 2.评价依据是什么? 3.怎么整理得到数据? 4.如何做才好?建议?
工作步骤4—评价与建议 评价与建议 工作步骤
三大供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适宜。 三大供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适宜。 缺乏豆类蛋白摄入,应适量摄入。 缺乏豆类蛋白摄入,应适量摄入。 脂肪供能比偏高,降低总能量及油脂摄入量。 脂肪供能比偏高,降低总能量及油脂摄入量。 饮食结构欠平衡,减少猪肉摄入量, 饮食结构欠平衡,减少猪肉摄入量,增加海产 品和禽肉的摄入。 品和禽肉的摄入。 继续保持水果、蔬菜和奶类摄入量, 继续保持水果、蔬菜和奶类摄入量,增加薯类 摄入量。 摄入量。
营养调查之二 --人体体格检查项目
年龄( 年龄(岁) 0~ ~ 1~ ~ 5~20 ~ 20以上 以上 常用指标 体重、 体重、身高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三头肌)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三头肌)、上臂围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三头肌)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三头肌)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三头肌) 上臂围、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三头肌)、上臂围、小 腿围
Contents
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 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营养不良的临床检查; 营养不良的临床检查; 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测; 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测;
营养调查之一 ---膳食调查( dietary survey)
Goals: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 : 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 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 是营养调查工作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本身又 是营养调查工作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是相对独立的内容。 相对独立的内容。 的内容 方法:称重法,记帐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 方法:称重法,记帐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 食物频率法
记帐法: 记帐法:即通过查阅过去一定期间内食堂的食品 消耗的种类和总量, 消耗的种类和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 粗略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品的摄取量。 ,粗略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品的摄取量。 适用对象: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的单位。 适用对象: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的单位。
Advantages: 简便、快速。 简便、快速。 Disadvantages: 不够精确。 不够精确。
实 际 体 重
±10%为正常范围 为正常范围 ±10%~20%为超重或瘦弱 ~ 为超重或瘦弱 为肥胖或极瘦弱。 ±20%为肥胖或极瘦弱。 为肥胖或极瘦弱
人体体格检查项目—体重和身高
体质指数(BMI):BMI=体重 : 体重(kg)/身高 2。 身高(m) 体质指数 体重 身高 正常值为 正常值 为 18.5~24.99;<18.4为消瘦 , 25~29.99 ~ ; 为 消瘦, ~ 为超重, 为超重,>30为童。主要 儿童。 身高别体重 :用于儿童 当前营养状况。 反映当前营养状况 反映当前营养状况。 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用于儿童。可反映 年龄别体重 :用于儿童。 较长期的营养状况。 较长期的营养状况。
膳食调查一般要求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调查对象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数量上要保证占同类型人员10%以上,至少15数量上要保证占同类型人员10%以上,至少1510 15 25人 25人 调查日期以一年四季各进行一次为宜, 调查日期以一年四季各进行一次为宜,每季 调查5 10天 调查5-10天 调查前要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摄取情况,也能看出一日三餐食物分配情况, 摄取情况,也能看出一日三餐食物分配情况, 一日三餐食物分配情况 适用于团体、个人和家庭的膳食调查。 适用于团体、个人和家庭的膳食调查。
Disadvantages: 花费人力和时间较多,不适 花费人力和时间较多,
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 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
膳食调查方法(2) —记帐法(Record method)
人体营养水平鉴定指的是借助生化、 人体营养水平鉴定指的是借助生化、生理实验手段 生化 发现人体营养储备水平低下或过营养状况 营养储备水平低下或过营养状况( 发现人体营养储备水平低下或过营养状况(或研究 某些因素对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对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某些因素对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By means of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chnique to find individuals under- or overnutritional status (o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 取样:易得,敏感;如血液和尿液等。 取样:易得,敏感;如血液和尿液等。
营养性疾病检查 7)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 失 调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B6,B12,PP造成。 8)循环系统受损:水肿、右心肥大等由于维 生 素B1,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
营养调查之四 ---人体营养水平鉴定 (Individual-Level nutritional assessment)
摄取各类食物的名称及数量 查询计算每种食物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含量 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构 成 比
分 配 比
供 能 比
来 源 比

DRIs

工作步骤3—数据结果整理 数据结果整理 工作步骤
例子数据
三餐供能比为早餐:中餐:晚餐=27%:37%:36% 三餐供能比为早餐:中餐:晚餐=27%:37%: =27% 优质蛋白质摄入比例为47% 47%, 优质蛋白质摄入比例为47%,无豆类蛋白质摄入 动物性脂肪摄入30% 植物性脂肪摄入70% 30%, 70%, 动物性脂肪摄入30%,植物性脂肪摄入70%,油脂 摄入量为40g 大于推荐量25g 40g, 摄入量为40g,大于推荐量25g 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为蛋白质:脂肪: 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14% 26%: =14%: 合物=14%:26%:60% 豆类薯类缺乏,鱼虾类缺乏,谷类适中, 豆类薯类缺乏,鱼虾类缺乏,谷类适中,畜、禽、 蔬菜摄入量与推荐量接近, 蛋、蔬菜摄入量与推荐量接近,水果和奶类摄入 充足
膳食回顾法: 膳食回顾法: 24小时 24小时 不适合6岁以下和75 75岁以上 不适合6岁以下和75岁以上 膳食史法: 膳食史法: 通常每日膳食模式 用食物清单反复核对膳食模式 记录三天的食物摄入量
膳食调查方法(4) —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是收集所调查对象一日膳食中要摄入的 所有主副食品 通过实验室的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其能 通过实验室的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其能 实验室 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 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不做。 一般不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